蓖麻的研究与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蓖麻,大戟科植物的一种,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株光滑,上被蜡粉,通常呈绿色、青灰色或紫红色;茎圆形中空,有分枝;叶互生较大,掌状分裂;圆锥花序,单性花无花瓣,雌花着生在花序的上部,淡红色花柱,雄花在花序的下部,淡黄色;蒴果有刺或无刺;椭圆形种子,种皮硬,有光泽并有黑、白、棕色斑纹。
喜高温,不耐霜,酸碱适应性强。
种子叫蓖麻子,榨的油叫蓖麻油,医药上做泻药,工业上做润滑油。
中文名称:蓖麻
别称:大麻子、老麻了、草麻二名法:Ricinus commun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目:金虎尾目科:大戟科
亚科:
铁苋菜亚
科
族:铁苋菜族属:蓖麻属种:蓖麻
目录
简介
1.基本信息
2.栽培种
历史和传布
1.栽培史和应用
2.蓖麻油
3.中国分布
栽培
病虫害防治
1.黑斑病
2.防治方法
药用概述
红蓖麻
蓖麻子
1.简介
2.中药化学成分
3.各家论述
4.选方和用药禁忌
5.采收储藏和炮制方法
6.不良反应及治疗
7.临床运用
8.蓖麻籽中毒
9.蓖麻籽中毒的处理方法
蓖麻叶
1.简介及各家论述
2.中药化学成分
3.选方及其他
蓖麻根
1.简介和各家论述
2.中药化学成分
3.选方及其他
蓖麻油
1.简介及各家论述
2.中药化学成分
3.选方及其他
有关蓖麻毒素的资料
1.概述
2.毒性及实例
3.作用原理
4.中毒徵象与症状
5.治疗和解毒办法
6.诊断方法
7.自我保护
简介
1.基本信息
2.栽培种
历史和传布
1.栽培史和应用
2.蓖麻油
3.中国分布
栽培
病虫害防治
1.黑斑病
2.防治方法
药用概述
红蓖麻
蓖麻子
1.简介
2.中药化学成分
3.各家论述
4.选方和用药禁忌
5.采收储藏和炮制方法
6.不良反应及治疗
7.临床运用
8.蓖麻籽中毒
9.蓖麻籽中毒的处理方法
蓖麻叶
1.简介及各家论述
2.中药化学成分
3.选方及其他
∙蓖麻根
1.简介和各家论述
2.中药化学成分
3.选方及其他
∙蓖麻油
1.简介及各家论述
2.中药化学成分
3.选方及其他
∙有关蓖麻毒素的资料
1.概述
2.毒性及实例
3.作用原理
4.中毒徵象与症状
5.治疗和解毒办法
6.诊断方法
7.自我保护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基本信息
蓖麻,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学名Ricinus communis。
栽培用以提取医药及工业用油,或用作风景树以观赏其叶。
叶掌状,12裂,大而美观;果古铜色到红色,生有硬毛和刺,簇生,美观,通常成熟前就采收。
种子外形似豆,表面有花斑,成熟後含有毒的蓖麻碱(ricin)。
可能原
产非洲,已在全世界热带归化,印度和巴西是主要种植国。
蓖麻油用作润滑油及缓泻药。
在热带,植株可高达10~13公尺(30~40呎)。
在温带气候条件下则成仅高1.5~2.4公尺的一年生植物。
蓖麻属仅蓖麻一种,但有成百个自然类型和许多园艺品种。
大戟科蓖麻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原产非洲东部,经亚洲传入美洲,再至欧洲。
中国蓖麻引自印度,自海南至黑龙江北纬49°以南均有分布。
华北、东北最多,西北和华东次之,其他为零星种植。
热带地区有半野生的多年生蓖麻。
蓖麻栽培种有油用和油药兼用两种类型。
根系发达,入土深。
茎柔韧,中空,节节分枝,分枝多少因品种、密度而不同。
多年生蓖麻植株高达 5米以上。
茎、叶绿色或紫红色。
植株被有白色蜡粉,光滑无毛。
叶掌形,有的呈鸡爪形。
花单性,总状圆锥花序,穗轴上部着生雌花,花柱红色,下部为雄花。
偶有两性花混合排列或只有单生雌性花的植株。
蒴果有刺或无刺,3室,每室1粒种子。
皮壳光滑硬脆,有浅花纹,红至黑褐色。
生长最适温度为20~28℃。
蓖麻在中国北方于冬前深耕,施用有机肥熟化土壤,成片种植。
南方利用隙地种植。
种子发育不需很高温度,幼苗可耐0℃ 左右低温。
可
蓖麻果实
直播或育苗移栽。
北方春播宜早,气温稳定在10℃时可播种,以延长生长期并提高产量。
多年生蓖麻可宿根留种,越冬前砍去地上部分,注意覆盖保温防冻。
当大部蒴果呈深褐或黄褐色并开始出现裂纹时收获。
主要病虫害有枯萎病、叶枯病、细菌性斑点病和地老虎、棉铃虫、刺蛾、蓖麻夜蛾。
蓖麻种子含油量50%左右。
蓖麻油为重要工业用油,可制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甘油脂、脂二醇、干性油、癸二酸、聚合用的稳定剂和增塑剂、泡沫塑料及弹性橡胶等。
并是高级润滑油原料。
还可作药剂,有缓泻作用。
饼粉中富含氮、磷、钾,为良好的有机肥,经高温脱毒后可作饲料。
茎皮富含纤维,为造纸和人造棉原料。
栽培史和应用
蓖麻原产非洲东部,后经亚洲传入美洲,再传到欧洲。
中国蓖麻由印度传入,已有1300多年的栽
蓖麻(Ricinus communis)
培和利用的历史,《唐本草》(公元639)就有记载。
长期以来都为零星种植,多栽培于大田、低山坡、宅旁或路旁隙地。
采收蓖麻种子可榨油,油粘度高,凝固点低,既耐严寒又耐高温,在-8~-10℃不冰冻,在500~600℃不凝固和变性,具有其他油脂所不及的特性,为化工、轻工、冶金、机电、纺织、印刷、染料等工业和医药的重要原料。
油粕可作肥料、饲料以及活性炭和胶卷的原料。
进入20世纪后,由于近代工业需要大量高级润滑油,蓖麻生产才迅速发展。
蓖麻油
蓖麻油
蓖麻油不能食用。
经济价值高,它是药用泻剂;纺织、化工及轻工等部门用蓖麻油作助染剂、润滑剂、增塑剂、乳化剂和制造涂料、油漆、皂类及油墨的原料。
蓖麻油经浓硫酸处理使得到表面活性很好的硫酸酯(俗称土耳其红油)。
蓖麻油脱水则可得到具有共轭双键的干性油脂。
以不同的氢化条件处理蓖
麻油可以得到多种产品,因此蓖麻油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部门。
蓖麻油最
接近纯化合物单酸甘三酯,在常见油脂中只有橄榄油(含80%左右的油酸)、红花油(70%以上亚油酸)和桐油(约含85%的桐酸)有此特点。
蓖麻油中不皂化物含量小于1%。
维生素含量较低(0.05左右)。
蓖麻籽含油量高,由于油的用途不同,因此取油方法也不同,药用蓖
麻油用水压机冷榨,温度不超过50,否则部分杂质会溶入油中而不能作药用。
用冷榨所得的油称为1号蓖麻油。
其饼粉碎后进行再次压榨或浸出以
制取3号蓖麻油(无2号),供工业用。
用螺旋榨油机直接压榨,或者采用
预榨-浸出所得到的蓖麻油只能作为工业用油。
中国分布
中国自海南至黑龙江北纬49°以南地区都有分布。
以华北、东北生产
最多,西北和华东次之,其他各地多为零星种植。
热带地区有半野生状态
的多年生蓖麻。
编辑本段栽培
蓖麻是
蓖麻
深根作物。
中国北方大面积种植地区多在冬前深耕,风化土壤,以增加蓄
水保肥性能。
南方利用隙地播种。
喜温,但种子发芽不需很高的温度。
种
壳较坚硬,吸水较慢,春播宜早,当气温稳定在10℃时即可播种。
也可育
苗移栽。
幼苗可耐零度左右的低温。
北方蓖麻早播可延长生育期并提高产量。
多年生蓖麻也可宿根留种,越冬前砍去地上部,用土或农家肥覆盖,
也可用稻草或薄膜防冻保暖。
株行距以65~100厘米为宜。
1~6片真叶时
摘去主茎顶芽,以促进侧枝生长发育。
当大部分蒴果呈深褐色或黄褐色并
开始出现裂纹时收获,也可分次采收。
多年生蓖麻可连续收获10年左右。
主要病害有枯萎病、叶枯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等。
主要害虫有地老虎、棉铃虫、刺蛾和蓖麻夜蛾等。
黑斑病
蓖麻黑斑病是蓖麻上常见病害,危害严重,降低蓖麻产量和品质。
主要为害叶片和果穗。
严重时病斑融合致病叶枯死。
果穗染病变黑腐烂。
防治方法
1.实行3年以上轮作。
2.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并用新高脂膜进行拌种处理,能有效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加强田间管理。
适期播种,避开发病高峰期。
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力;在花蕾期、幼荚期和膨果期喷施菜果壮蒂灵,可强花强蒂,增强授粉质量,促进果实发育,提高优质商品率。
合理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及时深翻,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来年菌源。
4.药剂防治。
必要时可喷洒针对性药剂加新高脂膜进行防治。
编辑本段药用概述
全株可入药,有祛湿通络、消肿、拔毒之效。
种子含蓖麻毒素,未经加热处理,不得内服。
气味:(子)甘、辛、平、有小毒。
主治:
1.半身不遂,失音不语。
取蓖麻子油一升、酒一斗,在铜锅中煮熟,细细服下。
2.口目歪斜。
用蓖麻子仁捣成膏,左边斜则贴右,右边斜则贴左。
有效。
3.风气头痛。
用乳香、狎麻仁等分,捣成饼,贴太阳穴。
又方:蓖麻仁半两、枣肉十五枚,捣涂纸上,卷成筒子插入鼻中,有清鼻滋流下即愈。
4.鼻塞不通。
用蓖麻子仁二十粒、在枣(去皮)一枚、捣匀,棉裹塞鼻中。
一天换药一次。
三十天以后,鼻通,嗅觉恢复。
5.急性喉痹,牙关咬紧。
用蓖麻仁研烂,纸卷作筒,烧出烟,熏吸喉部,此方名“圣烟筒”。
6.咽中疮肿。
用蓖麻子仁一枚、朴硝一一,同研细,新汲水送服,连进二、三服,很见效。
7.水气胀满。
用蓖麻子仁研细,加水得三合,清晨一顿服尽,中午有青黄水排出。
身体强壮的人,蓖麻子可服五粒。
8.脚气病。
用蓖麻子七烂,去壳,研烂,同苏合香调匀贴足心,痛即止。
9.小便不通用蓖麻仁三烂,研细,包成纸捻,插入尿道,即通。
10.子宫脱出。
有蓖麻子仁、枯矾、等分为末,铺纸上,把子宫托入;同时以蓖麻子仁十四枚,研成膏涂顶心。
11.催生下胎(不拘生胎死胎)。
用蓖麻子二个、巴豆二个、麝香一分,共研匀,贴脐上并足心。
12.一切毒肿。
用蓖麻子仁捣烂,敷患处。
13.疠风(鼻塌下,手指弯曲,指节疼痛,渐至断落)。
用蓖麻子一两,去皮,黄连一两,锉如豆大,同泡在水一升中,几日后,取蓖麻子一枚劈破,以泡药的水送服。
以后蓖麻子有得每次可增到四、五枚。
肚子稍泻,并不碍事,泡药的不用完后,可添加新水。
两月肥后,试吃大蒜猪肉。
用如不发病,即服药已经收效。
如仍发病必继续服药。
14.瘰疬结核。
用蓖麻子炒,去皮,每睡时服二、三枚,有效。
但一生不可再吃炒豆。
15.肺风面疮(起白屑或微有赤疮)。
用蓖麻子仁五十粒,白果、枣各三个、瓦松三钱、皂角一个,共捣烂,做成团子,用以洗面。
16.脸上雀斑用蓖麻子仁、蜜陀僧、硫磺和呈钱,共研为末。
以羊脑髓和匀,每夜敷斑上。
17.突然耳聋。
用蓖麻子一百个,去壳与大枣十五枚,一起捣烂,稍加人乳,做成锭子。
用时取一枚裹棉花中塞耳内。
一天换药一次。
以二十日病愈。
18.汤火伤。
用蓖麻子仁蛤粉,等分为末,汤伤以油调搽,火灼以水调搽。
附方:蓖麻叶:有毒,能治脚气风肿,止鼻血,亦治痰喘咳嗽
编辑本段红蓖麻
蓖麻花
【来源】该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 Ricinus communis L.的种子(见“蓖麻子”)、根及叶入药。
夏秋采根及叶,分别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
叶:甘、辛,平。
有小毒。
根:淡、微辛,平。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
种子毒性大。
儿童吃3—4粒,成人吃20粒即可中毒死亡。
一般轻度中毒
者半天后表现衰弱无力,重者有恶心、腹痛、吐泻、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四肢抽搐、痉挛、昏迷死亡。
牛、马、猪等误食蓖麻子,能引起食欲减少、呕吐、下痢、疝痛、痉挛,严重时死亡。
家畜误食蓖麻子致死量:马36—50g,牛350—450g,牛犊20g,绵羊30g,山羊105——140g,猪60g,仔猪15——20g,兔1.5g,鹅1g,鸡18g。
【功能主治】
叶:消肿拔毒,止痒。
治疮疡肿毒,鲜品捣烂外敷;治湿疹瘙痒,煎
水外洗;并可灭蛆、杀孑孓。
根:祛风活血,止痛镇静。
用于风湿关节痛,破伤风,癫痫,精神分
裂症。
【用法用量】根1~2两,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编辑本段蓖麻子
简介
别名:萆麻子、蓖麻仁、大麻子、红大麻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种子。
性味归经:甘、辛、平、有小毒;归大肠、肺、脾、肝经
功效分类:解毒药
功效:消肿拔毒;泻下导滞;通络利窍
考证
出自《唐本草》,
1.《唐本草》:蓖麻,此人间所种者,叶似大麻叶而甚大,其子如蜱又名草麻。
今胡中来者茎赤,树高丈余,子大如皂荚核,用之益良。
2.《蜀本草》:《图经》云,(蓖麻)树生,叶似大麻大数倍,子壳有刺,实大于巴豆,青黄色班。
夏用茎叶,秋收子,冬采根,日干。
胡中来
者茎子更倍大,所在有之。
又云对'似蓉草而厚大,茎赤有节屈口首蔗。
3.《纲目》:蓖麻,茎有赤有白,中空;其叶大如狐叶,每叶凡五尖;夏秋间丫里抽出花穗,累累黄色;每枚结实数十颗,上有刺,攒簇如猖毛
而软,凡三、四子合成一颗;桔时劈开,状如巴豆,壳内有子,大如豆,
壳有斑点,状如牛蝗,再去斑壳,中有仁,娇自如续随子仁,有袖可作印
色及油纸。
主治:痈疽肿毒;瘰疬;乳痈;喉痹;疥癞癣疮;烫伤;水肿胀满;
大便燥结;口眼歪斜;跌打损伤
中药化学成分
种子含蛋白质(protein)18%-26%,脂肪油(oil)64%-71%,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2%,酚性物质(phe-nolic dubstance)2.50%,蓖麻毒蛋白(ricin)及蓖麻碱(ricinine)0.087%-0.15%。
脂肪油的组成绝大部分为三酸甘油(甘油三酯,triglyceride)及甘油酯(glycerol ester),还有少量的甾醇
(sterol),磷脂(phospholipid),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acid),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及蜡(wax),甘油酯的脂肪酸中蓖麻油酸(ricinoleic acid)84%-91%,油酸(oleic acid)3.l%-5.9%,亚油酸(linoleic acid)2.9%-6.5%,硬脂酸(stearic acid)1.4%-2.1%,棕榈酸(palmitic acid)0.9%-1.5%;磷脂含量0%-0.12%,其中磷脂酸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及其降解产物占83%,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占13%,其他磷脂占4%;磷脂的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27.7%),硬脂酸(12.9%),油酸(18.5%),亚油酸(33.2%)而不含蓖麻油酸;游离脂肪酸含量0.3%,其中蓖麻油酸占78.5%,十八碳二烯酸(octadecadienoic acid)占8.4%,+八碳烯酸(octadecenoic acid)占5.2%;蓖麻毒蛋白有蓖麻毒蛋白D,酸性蓖麻毒蛋白(acidicricin),碱性蓖麻毒蛋白(basic ricin),蓖麻毒蛋白E及蓖麻毒蛋白T等。
种子还含凝集素(agglutinin)和脂肪酶(lipase)。
种皮含30-去甲羽扇豆-3β-醇-20-酮(30-norlupan-3β-ol-20-one)。
各家论述
1.《纲目》:蓖麻仁,气味颇近巴豆,亦能利人,故下水气。
其性善走,能开通诸窍经络,故能治偏风失音,口噤、口目歪斜、头风、七窍诸病,不止于出有形之物而已。
蓖麻油能拔病气,故诸膏多用之。
一人病偏风,手足不举,时渗用此油同羊脂、菌香、酸鲤甲等药,煎作摩膏,日摩数次,一月余渐复,兼服搜风化痰养血之剂,三月而愈。
一人病手臂一块肿痛,亦用蓖麻捣膏贴之,一夜而愈。
一人病气血偏头痛,用此同乳香、食盐捣敷太阳穴,一夜痛止。
一妇产后子肠不收,捣仁贴其丹田,一夜而上。
此药外用累奏奇勋,但内服不可轻率尔。
2.《本草经疏》:蓖麻,其力长于收吸,故能拔病气出外,其性善收,故能追脓取毒,能出有形之滞物,又能通利关窍,故主水症。
3.《医林篡要》:蓖麻子,泻肺气之下行,能决至高之水而下之,通关窍,正经络,调上下。
或云服此毕生不能食炒豆子,亦不然。
4.《本草正义》:蓖麻子,气味甘平,濒湖以为甘辛平,其实全无车味;石顽以为温,则司'证其性必是清凉,石顽之说亦非是。
其性善定善散,丹溪以为能退脓取毒,拔邪外出,甚是不确;业师朱氏,兼治外疡,凡拔毒提脓药中,从不用此,惟退消阳毒红肿,及发颐、窟疡、乳痈等症,有家制千捶营一方,专用蓖麻子仁杵细,和乳香、胶香、银朱、麝香成膏,即有红赤焮高,势且酿脓者,亦可十消八九,则明消散之功,何可误认提
毒外出。
濒湖以治偏风不举,口目歪斜,盖亦用其走窜入络,可以通痹,非能拔出血络经脉之风邪。
据《纲目》所载,-一人偏风,手足不举,濒湖以此油同康香、缀鲤甲等作膏,摩之而愈,则真是风寒湿三气杂至之痹着关节者,所以有验,此辨症之不可模糊隐约者也。
丹溪又以为能出有形之滞物,故取胎产胞衣,剩骨脓血者用之,则亦因其善定而速之使动耳。
濒湖又谓一人病手臂一块肿痛,以此捣膏贴之,一夜而愈,则即走窜消散之功耳。
5.《唐本草》:主水溺。
6.《日华子本草》:治水胀腹满,细研水服;疮康疥额,亦可研敷。
7.《本草衍义补遗》:能出有形质之滞物,故取胎产、胞衣、剩骨、脓血看用之。
8.《纲目》:主偏风不遂,失音口欧,头风哥聋,舌胀,喉痹,助喘,脚气毒,丹瘤,汤火伤,针刺入肉,女人胎衣不下,子肠挺出,开通关窍经络,能止诸痛,消肿退脓扳毒。
选方和用药禁忌
①治疗疮脓:蓖麻子二十多颗,去壳,和少量食盐、稀饭捣匀,敷患处,日换两次。
(《福建民间草药》)②治痈疽初起:去皮蓖麻干一份,松香四份。
将蓖麻子捣碎加入松香粉充分搅拌,用开水搅成糊状,置于冷水中冷却成膏状备用。
用时将白膏药按疮面大小摊于纸或布上贴患处。
(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③治瘰疠:蓖麻子炒熟,去皮,烂嚼/陆睡服三、二枚,渐加至十数枚。
(《本草衍义》)④治咽中疮肿:萆麻子一枚(去皮),朴硝一钱。
同研,新汲水作一服,连进二、三服效。
(《医准》)⑤治喉痈:萆麻子,取肉捶碎,纸卷作简,烧烟吸之。
(《医学正传》圣烟筒)⑥治诸骨哽:蓖麻子七粒。
去壳研细,入寒水石末,缠令干湿得所,以竹篱子挑二、三钱入喉中,少顷以水咽之即下。
(《魏氏家藏方》)⑦治疠风,手指挛曲,节间痛不可忍,渐至断落:蓖麻一两(去皮),黄连一两(锉如豆)。
以小瓶子入水一升,同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后取蓖麻子一枚,肇彼,以浸药水,平旦时一服,渐加至四、五枚,微利不妨,瓶中水少更添。
忌动风食。
(《医准功⑧治汤火伤:蓖麻子、蛤粉等分。
研膏。
汤损用油调涂,火疮用水调徐。
(《养生必用方》)⑨治犬咬伤:蓖麻子五十粒。
去壳,以井水研膏,先以盐水洗咬处,次以萆麻膏贴。
(《袖珍方》)⑩治风气头痛不可忍:乳香、蓖麻仁等分。
捣饼,随左右贴太阳穴。
(《纲目》)(11)治小儿癫疝:蓖麻仁三枚,棘刚子(去皮)三十枚,石燕子(烧)一枚,滑石(末)二钱巴,扇香(研)半钱巴。
上五昧捣研习,稀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煎灯心汤下。
(《圣济总录》蓖麻丸)(12)治助喘咳嗽:蓖麻子去壳炒熟,拣甜看吃,多服见效。
(《卫生易简方》)(13)治难产及胞衣不下:蓖麻子七枚。
研如膏,涂脚底心,子及衣才下,便速洗去。
(《海上集验方》)(14)催生并死胎不下:蓖麻子三个,巴豆四个。
研细,入麝香
少许,贴脐心上。
(《卫生家宝方》)(15)治子宫脱下:蓖麻仁、枯矾等分。
为末,安纸上托人,仍以蓖麻仁十四枚,研膏涂顶心。
(《摘元方》)(16)治暴患脱肛:蓖麻子一两。
烂杆为膏,捻作讲子,两指宽大,贴囱上;女口朋证脱肛,生附子末、葱、蒜同研作膏,依前法贴之。
(《活幼心书》蓖麻膏)(17)治口眼歪斜:蓖麻子仁七粒。
研作末,右歪安在左手心,左歪安在右手心,却以铜盂盛热水。
坐药上,冷即换,五、六次即正也。
(《妇人良方》)
用药禁忌:孕妇及便滑者忌服。
《本草经疏》:脾胃薄弱、大肠不固之人,慎勿轻用。
采收储藏和炮制方法
蓖麻果实
采收和储藏:当年8-11月蒴果呈棕色、未开裂时,先晴天,分批剪下果序,摊晒,脱粒,扬净。
炮制方法
1.敲碎种子外壳,拣取种仁用。
2.《雷公炮炙论》:凡使蓖麻子,先须和皮用盐汤煮半日,去皮取子研过用。
3.《本草蒙筌》:蓖麻子,修制忌铁,
不良反应及治疗
1.中毒与解毒:蓖麻子中所含毒质受热后即破坏。
故中毒者多为生食后发生。
曾报告3例小儿,生服蓖麻子仁2-7粒后发生持续呕吐,并伴腹痛,其中1例严重者神志模糊,出现脱水征象,手足发冷,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
经按一般中毒常规处理及对症治疗,均渐恢复。
2.蓖麻毒蛋白冷霜和软膏局部应用于宫颈,可能出现腹痛、外阴及全身瘙痒、湿疹、草麻疹、声音发哑、嗓子发痒,喉头水肿,手脚掌脱皮、发冷、发烧等症状,及时对症处理可缓解。
3.有1例皮肤皲裂患者用蓖麻仁捣碎搽手后,立刻出现皮肤过敏,呼吸道梗阻,循环衰竭和脑部缺氧等表现,而病前下未服用任何药物,也未进食特殊饮食和接触致敏物质。
因此可以疹断为外用蓖麻仁致过敏性休克。
临床运用
治疗颜面神经麻痹:
取蓖麻子去壳捣成泥状,敷于患侧下颞关节及口角部(厚约0.3cm),外加纱布绷带固定。
每日换药1次。
治疗3例,均于10天内痊愈。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调敷。
内服:入丸剂,1-5g;生研或炒食。
蓖麻籽中毒
蓖麻籽具有很强的毒性,主要是由蓖麻毒素所致。
它是一种毒性很强的代谢毒素,对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可损害肝、肾和淋巴组织,还有凝集红细胞和溶血、麻痹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的作用。
成人误食蓖麻籽10余粒即可致死,儿童生食3粒~5粒蓖麻籽即可发生死亡。
蓖麻籽外观漂亮、饱满,儿童又不了解其毒性,很容易误食中毒。
蓖麻籽中毒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1天~3天,多在食后18小时~24小时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