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下的愤怒青年(原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主义下的愤怒青年

摘要:约翰·奥斯本(John Osborne)创作的戏剧《愤怒的回顾》(Look Back in Anger)于1956年在伦敦首次上演。首演后,这部剧立刻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映和评论界的强烈反响。时至今日,诸多评论家依然对该剧津津乐道,充分肯定其价值,并把之誉为20世纪英国戏剧发展的一块里程碑。奥斯本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吉米(Jimmy)这一反英雄人物,愤怒的青年人物形象。愤怒的青年文学创作是对19世纪英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是来自英国社会底层的人们对其生存意义的严肃思考,是对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尖锐矛盾的揭露。

关键词:愤怒的回顾;约翰·奥斯本;愤怒的青年;现实主义

引言

小说家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在《英国文学》一书中这样评价道:“英国戏剧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历了一次显赫的复兴。约翰·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点燃了它新生命的光耀;《愤怒的回顾》尽管编剧手法非常传统,但它以强劲的原始之力表达了英国一部分人的不满情绪,这些人从前根本没有自己的声音--外省的‘愤怒青年’。《愤怒的回顾》通过塑造“吉米”这个典型的愤怒青年的形象,生动而形象的表达出二战后英国的社会现实矛盾。该剧通过如作者一样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深刻的折射出约翰奥斯本的内心活动,折射出他对英国社会的无比愤怒。

一.愤怒青年

约翰·奥斯本(1929-1994),由其剧本《愤怒的回顾》(1956)而闻名,被称为第一个愤怒的年轻人,奥斯本也因此成为50年代英国文学的一个新流派“愤怒的青年”的代表。奥斯本喜剧的一贯主题是“揭露和批判社会对人的不公,与人的隔离和对个性的禁锢以及社会给予的毁灭性打击”,喜剧的基调就是“愤怒”,对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不平等,充满了愤怒。他1929年12月12日出生于伦敦郊区富勒姆。父亲是商品图案设计美术家,母亲是酒吧女招待。奥斯本的童年是在贫穷和疾病的痛苦中度过的。1941年,父亲病逝,奥斯本和寡居的母亲相依为命,在战争的岁月中挣扎。由于贫穷,他没有接受完整的中学教育,后来也一直靠自学读完大学学业。他先后在商业杂志谋事,又担任过小演员的教师;1948年转而演戏,也担任导演,在英国各地上演一些定期论演剧目,还是以演员兼演出人的身份举办戏剧节的演出活动。他在戏剧团时,即开始与人合写剧本,早期剧作中的人物大都是演员,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定期轮演剧目演员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所能有的体验。这些早期剧作曾在小城镇演出,未受到重视。直到1956年,《愤怒的回顾》在伦敦皇家剧院首次公演,奥斯本才一夜之间成为伦敦剧界红得发紫的人物。《愤怒的回顾》很快从伦敦搬向欧洲主要城市以及大洋彼岸的纽约、莫斯科。奥斯本才因此被看作五十年代英国文学新流派“愤怒青年”的领袖。

二、人物分析

(一)吉米所处的社会背景

1956的英国,正处于战后的休整期,虽然取得了二战的胜利,但英国饱受了战争的创伤:伦敦历经数次的空袭,几乎成了一片废墟,殖民地的纷纷独立更将英国带入了极大的危机中。而后工党的“福利国家”政策虽然保证了国民的基本生活和教育治疗,却是治标不治本。在“富裕”国家的外表下,英国隐含着众多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吉米就是这个富裕而又充满危机的国家中的一个小人物。他出身于下层社会,但同时受惠于国家的福利政策,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成为了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但当他不能改变现实生活进入上层社会时,他便觉得被欺骗了。因此也就有了后来愤怒的吉米。

(二)吉米的愤怒

该剧共分三幕,每一幕的时间都限定在英国星期天的傍晚。首先究其时间而言,星期天的傍晚本该就是闲暇慵懒的时间,主人公吉米在轻松的阅读着周末的报纸,只是他又开始不停地抱怨社会,嘲笑他的妻子艾莉森(Alison)以及她的家人。其次,究其本质而言,星期天的傍晚于无形之中透露出了一股懒惰的气息。这正是那个没有信仰的社会的真实写照。这个时代,“没人思考,没人关心,没有信仰,没有教条,也没有热情。只不过又是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吉米岁出身于下层社会,但却受过高等教育,可面对现实却是居住在简陋、破旧、堆满杂物的小阁楼。这一切无不与他知识分子的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在他心中,他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才能足可以改变现实,改变他出身下层社会的现实。但事实却是,他由之自己的懒惰心理,未曾改变过自己实际的生活状况。面对这样的生活,他心中充满愤恨,只得寄情于抱怨社会的不公,终日嘲笑出身上层社会的妻子及其家人,来发泄他的不满,同时又遮掩他心中对上层社会生活的渴望。他本人在精神上是迷茫的。就像海伦娜(Helena)所说,“他(吉米)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也不知道该去往何处。他永远都无所事事,永远也成不了材。”剧中吉米的愤怒,是对现实生活的愤怒,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愤怒。而这种愤怒的表现就来自于作者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三、现实主义文学

()(一)现实主义简介

现实主义文学(realism)是从文艺复兴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取代浪漫主义而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欧洲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的一种文学现象。现实主义文学强调要客观、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它提倡要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来精确细腻的创作,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端日益暴露和激化。此外,在19世纪的欧洲,自然科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唯物主义在反对宗教和唯心主义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同时,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人们要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幻想,转而用客观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在这样的历史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作家来时不满于浪漫主义文学沉溺于主观幻想和个人叛逆精神而忽视客观社会现实的主观主义创作方法。他们主张要冷静地观察和评价资产阶级统治带来的种种弊端和矛盾,要如实的描写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日常生活。

(二)《愤怒的回顾》中对吉米的现实主义描写

本剧中吉米与艾莉森的高攀婚姻可谓是本剧的焦点所在,同时也是本剧的矛盾之所在。吉米虽出身于下层社会,但却受过高等教育,是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但同样也与出身于上层社会的军官家庭的妻子艾莉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他们的结合同样有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在吉米的内心,他是愤怒的青年,他痛恨社会的不公和政府的伪善以及对上层社会的嘲笑与厌恶,但他同时又与出身上层社会的艾莉森结合,又表明他离不开上层社会,并在内心也十分渴望上层社会的生活。就其本身,他就是个实实在在的矛盾综合体。在妻子艾莉森离开后,他又与妻子的女友海伦娜同居。海伦娜虽是演员,但也可谓是出身于上层社会的人物,这又同样表面了吉米的内心活动。吉米对她并无多少爱意,和她在一起,依旧是一副颐指气使的派头,以泄阶级差异之愤。他同时又对海论娜暗示:“如果你帮我,我就关掉那该死的糖果店,我们一切从头开始。”像曾经利用他和艾莉森的婚姻一般,他也在利用海伦娜的爱情,希望能堂堂正正地进入中产阶级的舞会,不再穿着油渍斑斑的牛仔裤,骑着自行车去硬闯富人家的派对。他仍然在厌恶与讨厌之中借机不断向上层社会攀爬。

、四、对比美国“垮掉的一代”

无独有偶,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有这样一批青年,他们被叫做The 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美国“垮掉的一代”也发轫于上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末,就国际社会背景而言,该派同“愤怒的青年”一样都处于二战后的“冷战”时期。众所周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