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前苏联新闻体制的确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民主党中央负责人莫洛托夫重新出版《 真理报》。 莫斯科的布尔斯维克出版机关报《社会民主 党人报》。 布尔斯维克出版各种专门报刊以鼓舞动员军 人和农民,例如彼得堡的《士兵真理报》,《贫 农报》等 其上刊发布尔斯维克重要文献,如列宁 的《四月提纲》,斯大林的《论工兵代表苏维埃 》和《论俄国革命胜利的条件》等,为革命形势 的进一步发展作了精神上的准备 。
④创办《经济生活报》1918年11月6日:苏维埃政权的第一份经济报 纸,最初为苏维埃俄国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机关办报。 ⑤创办《民族生活报》1918年11月9日:是苏维埃人民委员会设立的 以斯大林为首的民族事务人民委员会机关报,主要任务是宣传列宁和 布尔什维克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和原则,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 。
三、通讯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1917年12月,根据列宁命令,彼得格勒电讯社被改组 为中央通讯社。第二年,被改组为俄罗斯电讯社,简称罗 斯塔。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随之 成了全前苏联的中央通讯社,25年7月,前苏联部长会议 颁布法令,将俄罗斯电讯社改组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联盟电讯社,简称塔斯社。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广播事业的萌芽和发展 二、统一报刊网的形成 三、通讯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四、通讯员队伍的发展壮大
一、广播事业的萌芽和发展
1919 年莫斯科开始建立电台; 1920 年开始 试验广播;1922年正式广播节目,莫斯科电台是 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 。 1922年,前苏联仅有一座试验电台和为数很 少的试验用收音机。1940年电台达到90座,收音 机110万架,有线喇叭580万只 。 前苏联的广播事业的特点: 1、前苏联的广播网主要是由有线扩音器组成; 2、前苏联共产党对广播事业的集中领导。
• 《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为了加强对资产阶级报 刊的监督管理,1918年2月由列宁签署发布。 《法令》指出:“报刊革命法庭审理利用报刊反人民的 各种犯罪活动”。对报刊革命法庭对组成和审理的法律程 序做了明确的规定,并授权该法庭执行罚款,封闭和没收 资产阶级报纸等八项职责. • 《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的决定案》 1919年2月全俄总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 为维护布尔什维 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苏维埃政权采取更为强硬的措 施,勒令孟什维克报刊全部停办。到1919年底,除布尔什 维克的报刊外,其他政治派别的报刊全部停刊或被查封。 至此,对反动报刊的监督管理以至查封取缔工作已基本完 成。
第十一章 前苏联社会主义新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体 制的确立
第一节 十月革命时期的报刊事业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前苏联的新闻体制
第一节 十月革命时期的报刊事业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无产阶级报刊 二、十月革命与无产阶级报刊 三、布尔什维克的报刊政策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无产阶级报刊
创必 立须
新的布尔斯维克中央机关报
期会 民 主年 党列 人宁 报创 》办 第《 社 1914 33
该报发表《战争与社会 民主革命党》等一系列 列宁的文章
布尔斯维克出版非法传单和报纸: 《无产阶级呼声报》、《保险问题》 杂志,它们揭露了战争的实质。号召 人民调转枪口反对沙皇政府的统治
二、十月革命与无产阶级报刊
三、前苏联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
宣传功能 鼓动功能 组织功能 批评监督功能
四、前苏联新闻传播的特点
1.党和政府对媒介的绝对领导; 2.新闻事业的非营利性 3.传播内容的政治性; 4.报道内容的严肃性; 5.新闻事业发展的计划性。 6.信息来源单一 7.言论高度集中 8.报业无法可循
思考题
第三节 前苏联的新闻体制
一、新闻体制的政策基础 二、前苏联党和政府控制新闻系统的方式 三、前苏联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 四、前苏联新闻传播的特点
• 新闻体制 一定社会控制协调新闻传播活动的制度体系。 包括:政策基础、控制方式和新闻传播的社会功 能
一、新闻体制的政策基础
前苏联新闻体制的政策基础是以列宁、斯大林的新 闻观念为核心的。 列宁关于出版自由的认识: 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版自由实际是资本家的自由。 无产阶级的新闻自由应以剥夺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 为前提。
俄 社通 长社 卡塔 尔斯 米社 科第 夫一 副 -
四、通讯员队伍的发展壮大
建立并发展工农通讯员队伍,是实行全党办 报、全民办报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前苏联新闻 传播有别于西方世界的重要特色。 工农通讯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是 直接来自民间的舆论的代表者;其次,它是社会 弊端的揭发者;再次,它还是工农群众当家作主 的重要表现。
• 苏联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51%,乌克兰人占15% ,乌兹 别克人占6%,白俄罗斯人占4%,其他为哈萨克人、鞑靼人、阿塞拜 疆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摩尔多瓦人、塔吉克人、立陶宛人 、土库曼人、德意志人、吉尔吉斯人、犹太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 亚人等约占24% 。 • 苏联包括东斯拉夫三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五 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 曼斯坦)、外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波罗 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达维亚15个加盟共 和国,巴什基尔、布里亚特等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自 治区和129个边疆区或州。1936年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 国分裂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3个加盟共和国。1940- 1956年,还存在过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56年并 入俄罗斯联邦,改名为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这个时期的加盟共和 国总数是16个。
历史背景: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加入了帝国主义阵营。孟 斯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在开战之初就宣布支持“国内和平”的必要性。只有布 尔斯维克认为,这场战争并非保卫祖国,而是为了侵略别国领土,掠夺他国人 民,所以号召人民反对战争 遭到沙皇政府严厉镇压 《真理报》被捣毁,工 作人员被逮捕,革命形势严峻
1、塔斯社 2、新闻体制 3、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的报刊政策 4、宣传与鼓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苏联的报刊批评与西方的报刊批评的异同点何在 ?
6、 论评述苏联新闻媒介的批评监督功能。 要点:① 批评监督,是近代报刊的基本职能之一 。② 苏联的新闻批评,一般分为两大类型。其一 是由党或其它监督组织进行的批评,此为自上而 下的批评。二为一般工农群众的来信。③ 苏联的 报刊批评无论是自上而下的,还是自下而上的, 都有较大的局限性。此种批评还要接受党委、政 府的检查。④ 虽然如此,批评监督作为苏联新闻 媒介的重要职能仍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7、试论苏联新闻传播的主要特点。 从斯大林执政开始,到80年代之前,苏联的新闻 传播与西方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无论是在 媒介组织、控制方式、传播内容、社会功能、还 是在经营管理方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
三、布尔什维克的报刊政策
1、剥夺资产阶级的言论自由,查封反革命报刊,没收其财产; 《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1917年11月10日列宁签署发布。 《法令》指出“资产阶级报刊是资产阶级最强大的武器之一”, 特别是在新的工农政权刚刚确立的关键时刻,不能让这种武器完全留 在敌人手中.《法令》宣布查封下列报刊:煽动公开对抗和不服从工 农政府者;通过恶意中伤,歪曲事实来制造混乱者;挑动从事犯罪活 动者。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公布的第一个出版问题法 令. 四条途径剥夺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权: 设立报刊检查委员会和报刊革命法庭 查封反革命报刊 没收或征用资产阶级所拥有的印刷所和报纸 清除反革命作家,流放、驱逐反动报人
2、恢复已停刊的布尔什维克报刊,创办中央和地方 的苏维埃报纸和新闻发布机关。 《真理报》恢复出版 塔斯社的成立 广播事业的起步
3 政府垄断广告,剥夺资产阶级报刊刊登广告的权 利
《关于国家统一管理广告业务的法令》1917年12月公布 《法令》规定,在定期报刊、书籍和戏单上刊登有价 广告的业务,向书亭、邮局以及向其他单位散发广告的业 务,均由国家统一管理。凡不具备这种权利的出版单位而 出版广告者,一律查封. 对广告实行国家垄断,是苏 联报业建立初期列宁的又一个重要思路。 这项措施不但 有效地剥夺了资产阶级报刊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大大加强 了苏维埃报刊的经济实力。
二、统一报刊网的形成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联立即恢复出版《真理报》和对《消息报》进 行改造,紧接着又创办了一批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机关报。 ①《真理报》:党中央机关报
②《消息报》:苏联执行委员会和全俄执行委员会机关报
③创办《贫农报》1918年3月27日:主要为贯彻党和列宁关于农村问 题的方针,把广大农民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 权,实现农业合作化做了大量的工作。
列宁、斯大林的新闻观念
基本内容: 1.媒体功能在于宣传、鼓动、组织、批评 2.党对新闻事业的绝对领导(党性原则) 3.新闻自由的原则 4.新闻宣传的原则 5.新闻活动的原则
二、前苏联党和政府控制新闻系统 的方式
1、公有公营制; 2、党对新闻媒介的行政领 导;行政领导的形式(人 事权、指示权、指导监 督权) 3、新闻检查,其机构是国 家新闻保密局; 4、新闻界的自我监督。
• “七月事变”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无法继续,布尔 什维克秘密召开了第六次党代表大会,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此时《真理报》已改名为《工人之路报》,完成了宣传 党关于武装起义的战略方针的任务.1917年10月2 4日清晨,临时政府下令查封《工人之路报》,并把装甲 车开到报社门前,企图捣毁它.布尔什维克派赤卫队和革 命士兵驱走装甲车,上午11时,《工人之路报》在革命 武装保护下出版,斯大林发表社论《我们需要什么?》, 公开号召推翻临时政府.10月25日,《工人之路报》 迅速刊登了攻克冬宫的消息,刊登了列宁写的《告工人、 士兵、农民书》,宣告了革命的胜利,人类历史新纪元的 到来. • 10月27日,《工人之路报》恢复原名继续出版, 《真理报》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 第一份中央机关报.
• 报刊使命随着革命任务的转变而转变 • 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中指出:“我们应当 改变报纸,并且我们一定要改变报纸,把它从耸人听闻的 机关报,从只是报道政治新闻的机关报,从对资产阶级谎 言作斗争的机关报,变为在经济上重新教育群众的工具, 变为使群众了解应当如何按新方式安排劳动的工具。” • 这一重要观点,不久便导致了布尔什维克报刊工作的转轨 。
苏联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СССР) ,由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1922年12月30日 成立,1991年12月解体。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 家,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地域跨越欧 亚两个大洲,绵延的海岸线从北冰洋一直伸展到 北太平洋,还包括了内陆海黑海和里海。苏联的 社会主义建设和计划经济模式对社会主义国家产 生了借鉴作用,文化和思想观念对世界产生了重 大影响。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及与美 国并列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④创办《经济生活报》1918年11月6日:苏维埃政权的第一份经济报 纸,最初为苏维埃俄国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机关办报。 ⑤创办《民族生活报》1918年11月9日:是苏维埃人民委员会设立的 以斯大林为首的民族事务人民委员会机关报,主要任务是宣传列宁和 布尔什维克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和原则,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 。
三、通讯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1917年12月,根据列宁命令,彼得格勒电讯社被改组 为中央通讯社。第二年,被改组为俄罗斯电讯社,简称罗 斯塔。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随之 成了全前苏联的中央通讯社,25年7月,前苏联部长会议 颁布法令,将俄罗斯电讯社改组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联盟电讯社,简称塔斯社。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广播事业的萌芽和发展 二、统一报刊网的形成 三、通讯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四、通讯员队伍的发展壮大
一、广播事业的萌芽和发展
1919 年莫斯科开始建立电台; 1920 年开始 试验广播;1922年正式广播节目,莫斯科电台是 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 。 1922年,前苏联仅有一座试验电台和为数很 少的试验用收音机。1940年电台达到90座,收音 机110万架,有线喇叭580万只 。 前苏联的广播事业的特点: 1、前苏联的广播网主要是由有线扩音器组成; 2、前苏联共产党对广播事业的集中领导。
• 《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为了加强对资产阶级报 刊的监督管理,1918年2月由列宁签署发布。 《法令》指出:“报刊革命法庭审理利用报刊反人民的 各种犯罪活动”。对报刊革命法庭对组成和审理的法律程 序做了明确的规定,并授权该法庭执行罚款,封闭和没收 资产阶级报纸等八项职责. • 《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的决定案》 1919年2月全俄总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 为维护布尔什维 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苏维埃政权采取更为强硬的措 施,勒令孟什维克报刊全部停办。到1919年底,除布尔什 维克的报刊外,其他政治派别的报刊全部停刊或被查封。 至此,对反动报刊的监督管理以至查封取缔工作已基本完 成。
第十一章 前苏联社会主义新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体 制的确立
第一节 十月革命时期的报刊事业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前苏联的新闻体制
第一节 十月革命时期的报刊事业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无产阶级报刊 二、十月革命与无产阶级报刊 三、布尔什维克的报刊政策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无产阶级报刊
创必 立须
新的布尔斯维克中央机关报
期会 民 主年 党列 人宁 报创 》办 第《 社 1914 33
该报发表《战争与社会 民主革命党》等一系列 列宁的文章
布尔斯维克出版非法传单和报纸: 《无产阶级呼声报》、《保险问题》 杂志,它们揭露了战争的实质。号召 人民调转枪口反对沙皇政府的统治
二、十月革命与无产阶级报刊
三、前苏联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
宣传功能 鼓动功能 组织功能 批评监督功能
四、前苏联新闻传播的特点
1.党和政府对媒介的绝对领导; 2.新闻事业的非营利性 3.传播内容的政治性; 4.报道内容的严肃性; 5.新闻事业发展的计划性。 6.信息来源单一 7.言论高度集中 8.报业无法可循
思考题
第三节 前苏联的新闻体制
一、新闻体制的政策基础 二、前苏联党和政府控制新闻系统的方式 三、前苏联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 四、前苏联新闻传播的特点
• 新闻体制 一定社会控制协调新闻传播活动的制度体系。 包括:政策基础、控制方式和新闻传播的社会功 能
一、新闻体制的政策基础
前苏联新闻体制的政策基础是以列宁、斯大林的新 闻观念为核心的。 列宁关于出版自由的认识: 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版自由实际是资本家的自由。 无产阶级的新闻自由应以剥夺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 为前提。
俄 社通 长社 卡塔 尔斯 米社 科第 夫一 副 -
四、通讯员队伍的发展壮大
建立并发展工农通讯员队伍,是实行全党办 报、全民办报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前苏联新闻 传播有别于西方世界的重要特色。 工农通讯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是 直接来自民间的舆论的代表者;其次,它是社会 弊端的揭发者;再次,它还是工农群众当家作主 的重要表现。
• 苏联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51%,乌克兰人占15% ,乌兹 别克人占6%,白俄罗斯人占4%,其他为哈萨克人、鞑靼人、阿塞拜 疆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摩尔多瓦人、塔吉克人、立陶宛人 、土库曼人、德意志人、吉尔吉斯人、犹太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 亚人等约占24% 。 • 苏联包括东斯拉夫三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五 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 曼斯坦)、外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波罗 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达维亚15个加盟共 和国,巴什基尔、布里亚特等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自 治区和129个边疆区或州。1936年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 国分裂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3个加盟共和国。1940- 1956年,还存在过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56年并 入俄罗斯联邦,改名为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这个时期的加盟共和 国总数是16个。
历史背景: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加入了帝国主义阵营。孟 斯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在开战之初就宣布支持“国内和平”的必要性。只有布 尔斯维克认为,这场战争并非保卫祖国,而是为了侵略别国领土,掠夺他国人 民,所以号召人民反对战争 遭到沙皇政府严厉镇压 《真理报》被捣毁,工 作人员被逮捕,革命形势严峻
1、塔斯社 2、新闻体制 3、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的报刊政策 4、宣传与鼓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苏联的报刊批评与西方的报刊批评的异同点何在 ?
6、 论评述苏联新闻媒介的批评监督功能。 要点:① 批评监督,是近代报刊的基本职能之一 。② 苏联的新闻批评,一般分为两大类型。其一 是由党或其它监督组织进行的批评,此为自上而 下的批评。二为一般工农群众的来信。③ 苏联的 报刊批评无论是自上而下的,还是自下而上的, 都有较大的局限性。此种批评还要接受党委、政 府的检查。④ 虽然如此,批评监督作为苏联新闻 媒介的重要职能仍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7、试论苏联新闻传播的主要特点。 从斯大林执政开始,到80年代之前,苏联的新闻 传播与西方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无论是在 媒介组织、控制方式、传播内容、社会功能、还 是在经营管理方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
三、布尔什维克的报刊政策
1、剥夺资产阶级的言论自由,查封反革命报刊,没收其财产; 《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1917年11月10日列宁签署发布。 《法令》指出“资产阶级报刊是资产阶级最强大的武器之一”, 特别是在新的工农政权刚刚确立的关键时刻,不能让这种武器完全留 在敌人手中.《法令》宣布查封下列报刊:煽动公开对抗和不服从工 农政府者;通过恶意中伤,歪曲事实来制造混乱者;挑动从事犯罪活 动者。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公布的第一个出版问题法 令. 四条途径剥夺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权: 设立报刊检查委员会和报刊革命法庭 查封反革命报刊 没收或征用资产阶级所拥有的印刷所和报纸 清除反革命作家,流放、驱逐反动报人
2、恢复已停刊的布尔什维克报刊,创办中央和地方 的苏维埃报纸和新闻发布机关。 《真理报》恢复出版 塔斯社的成立 广播事业的起步
3 政府垄断广告,剥夺资产阶级报刊刊登广告的权 利
《关于国家统一管理广告业务的法令》1917年12月公布 《法令》规定,在定期报刊、书籍和戏单上刊登有价 广告的业务,向书亭、邮局以及向其他单位散发广告的业 务,均由国家统一管理。凡不具备这种权利的出版单位而 出版广告者,一律查封. 对广告实行国家垄断,是苏 联报业建立初期列宁的又一个重要思路。 这项措施不但 有效地剥夺了资产阶级报刊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大大加强 了苏维埃报刊的经济实力。
二、统一报刊网的形成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联立即恢复出版《真理报》和对《消息报》进 行改造,紧接着又创办了一批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机关报。 ①《真理报》:党中央机关报
②《消息报》:苏联执行委员会和全俄执行委员会机关报
③创办《贫农报》1918年3月27日:主要为贯彻党和列宁关于农村问 题的方针,把广大农民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 权,实现农业合作化做了大量的工作。
列宁、斯大林的新闻观念
基本内容: 1.媒体功能在于宣传、鼓动、组织、批评 2.党对新闻事业的绝对领导(党性原则) 3.新闻自由的原则 4.新闻宣传的原则 5.新闻活动的原则
二、前苏联党和政府控制新闻系统 的方式
1、公有公营制; 2、党对新闻媒介的行政领 导;行政领导的形式(人 事权、指示权、指导监 督权) 3、新闻检查,其机构是国 家新闻保密局; 4、新闻界的自我监督。
• “七月事变”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无法继续,布尔 什维克秘密召开了第六次党代表大会,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此时《真理报》已改名为《工人之路报》,完成了宣传 党关于武装起义的战略方针的任务.1917年10月2 4日清晨,临时政府下令查封《工人之路报》,并把装甲 车开到报社门前,企图捣毁它.布尔什维克派赤卫队和革 命士兵驱走装甲车,上午11时,《工人之路报》在革命 武装保护下出版,斯大林发表社论《我们需要什么?》, 公开号召推翻临时政府.10月25日,《工人之路报》 迅速刊登了攻克冬宫的消息,刊登了列宁写的《告工人、 士兵、农民书》,宣告了革命的胜利,人类历史新纪元的 到来. • 10月27日,《工人之路报》恢复原名继续出版, 《真理报》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 第一份中央机关报.
• 报刊使命随着革命任务的转变而转变 • 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中指出:“我们应当 改变报纸,并且我们一定要改变报纸,把它从耸人听闻的 机关报,从只是报道政治新闻的机关报,从对资产阶级谎 言作斗争的机关报,变为在经济上重新教育群众的工具, 变为使群众了解应当如何按新方式安排劳动的工具。” • 这一重要观点,不久便导致了布尔什维克报刊工作的转轨 。
苏联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СССР) ,由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1922年12月30日 成立,1991年12月解体。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 家,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地域跨越欧 亚两个大洲,绵延的海岸线从北冰洋一直伸展到 北太平洋,还包括了内陆海黑海和里海。苏联的 社会主义建设和计划经济模式对社会主义国家产 生了借鉴作用,文化和思想观念对世界产生了重 大影响。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及与美 国并列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