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乡村民间布艺的审美意蕴考究修改版

合集下载

河南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研究

河南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研究

河南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研究作者:刘珂来源:《商情》2013年第49期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河南省这片有着厚重传统文化底蕴的热土上,民间剪纸艺术独放异彩。

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民间美术这一最具有典型性的民间艺术形态在河南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展至今,经过不断地继承、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面貌。

关键词:剪纸艺术豫北豫南剪纸艺术在民间被称为“花儿”。

贴在窗户上的叫“窗花”,用于婚嫁喜事的叫“喜花”,用于敬神或祭祀活动的称“供花”。

在河南省这片有着厚重传统文化底蕴的热土上,民间剪纸艺术独放异彩,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豫北具有代表性的剪纸应是安阳的北郭剪纸。

剪纸艺术于清朝晚期传至北郭乡,经过二百年左右的传承,流传至今。

近几年来,为了使剪纸艺术布诸于世,在北郭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剪纸艺术得以挖掘和发展。

不同年龄的剪纸艺人有其不同的剪纸风格:既有南方的阴柔之丽,精巧秀美,又具北方的阳刚之美,古朴豪放。

选材上,剪纸题材十分广泛,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劳动生活场景应有尽有,神话故事、戏曲人物也是常见的題材。

如今,刀锋间又出现了农家乐事、家庭伦理等元素,剪纸的内涵得以丰满和扩张。

老艺人大多以传统风俗、民间趣闻为题材,如辟山救母、喜鹊登梅、鸟语花香、八骏图等。

中青年艺人着眼于时尚,紧跟潮流,她们创作的文体专辑中有拔河、体操、甲骨文等。

于此相对,豫南具有代表性的剪纸艺术应推南阳。

南阳剪纸的纹饰充满了神秘色彩,这些纹饰的神秘色彩与远古时期的图腾意识有某种联系。

如在老年妇女去世穿用的丧衣上面的传统剪纸花样“一蟾一鹅”和“莲花盆”就可以看出,“一蟾一鹅”的形象是蛙与鸟的形象演化,是远古中原文化中生命概念的图像符号,该纹样被固定用于在人类繁衍生育中担任主要角色的妇女丧葬礼仪中是有特别意义的。

河南省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河南省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和作 坊 , 大都是 以家庭姓 氏所命名的。 现代社会 的民间美术制作
仍然没有摆脱 封建社会 的这 种“ 家族式作坊” 。 “ 这些土生土长 的 生活里 的艺术 品 , 祖 祖辈辈言传 身教 , 邻 里亲友相授 , 在 相传相 授 的过程 中 , 既继承又创新 。在以纵线为主 的传授带上 , 实现群 众 性集体创作。其 艺术 气质 和美术形式有 明显 的传承性 ” 。 3 . 民俗性 。 民俗是 民间美术得 以产生和发展 的重要载体。民
2 O 1 5 一 O 2
文 艺 生活 L I T ER AT URE L I F E
文 化 研 究
河南省 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宋小静
( 河南工业职 业技 术学院 , 河南 南阳 4 7 3 0 0 0 )
摘 要: 大 河之 南 , 地 处 中原 , 在 遥 远 而 又 长期 的 农 耕 时 代 , 这 片 土地 上 的人 民 留 下 了大 量 原 真 的 艺术 形 式 。 而如 今 , 真 正
对增强民族 自信 心和凝 聚力 ,弘扬 民族精神乃至 中华 民族 的振
兴,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对河南省 民问美术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资源的现状进行统计调查 、 发掘保护和利用开发 , 不仅 有利 于 中原 民间美术 类非物质 文化的传播 、 继承展 ,还可 以发掘 乡村艺人 以及 地域文化 ;不仅 有利 于我省 民问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 掘和 保护 ,还有利于促进 民俗艺术学科发展 和我省 民间美术类 非物
人都很直爽地表达了 自己不愿意 学习石猴 技艺的想法 。对于这
些逐 渐消失的文化 艺术 资源 ,我们要通过各种 有效 的保护方法 和措施 , 比如 : 政府 扶植 , 民间旅游推动 , 媒体 的介入和宣传等 。

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研究论文

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研究论文

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研究论文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形式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作用于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研究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研究全文如下:鲁迅先生把民间美术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手工艺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形态各异,别具一格的产品。

而这些手工艺人大都是常年劳作于田间地头的普通劳动者,由此推知,其特有的地域环境必然为其创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发祥地,积聚了千年来中华儿女沉淀的文明成果,使其具有了浓烈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便是我们研究河南民间美术地域性特征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1 河南民间美术与其民俗紧密联系河南民间美术是对民俗的继承和发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民间美术作品都能追溯于当地的岁节时令、神话传说或古老图腾等。

“大年三十除夕夜,家家户户贴春联……”,不仅如此,各家各户的大门上还要贴门神。

在河南人们惯用的门神像多为秦琼、尉迟敬德、五福临门、和合二仙等。

在农村,人们还会在门口或迎壁墙上贴上一个“福”字,底下或会配着一条“喜迎新春”、“开门见喜”或“欢度春节”之类的吉祥话。

农历六月初一被人们作为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在农村,这一天又被称为“过小年”,人们用贴着“福”字的簸箕盛满新收的小麦,与人分享丰收的喜悦并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在端午节这一天,你会不时见到一些挂着精美的香囊,系上五色彩线的小男孩在人群中嬉戏玩耍,还有漂亮的小女孩们会穿上母亲亲手缝制的黄色绣花鞋,就连尚在襁褓中的婴孩也会换上母亲特质的五毒肚兜。

孩子们穿戴凝结着母爱的衣饰在节日中畅游,这不仅让妈妈们得到极大安慰和满足,也为传统的端午节增添了令人心醉的色彩。

河南民间美术同样与许多古老神话紧密相关。

据悉淮阳“泥泥狗”中的“人祖猴”就是根据远古神伏羲氏的神像变化得来,而在人们常见的“三足蟾”也是由川西北古羌族水神信仰演化而来。

河南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河南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河南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作者:张莹莹来源:《速读·下旬》2016年第03期摘要: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五千年来,凝结着人民理想和生活情感的民间美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世代相传。

民间美术能够直接反映人们的生活,并符合劳动人民的审美需求,具有美化生活、服务生活的特点。

它是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了浓厚的人文特色,能够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创作提供养分,对其创作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代艺术设计;启示河南省拥有丰富而灿烂的民间文化资源,而民间美术也是河南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包括木版年画、风筝、瓷器、泥玩具、剪纸、皮影、织绣、草编等多种表现形式。

民间美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财富。

民间美术的创作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鲜明的表现着民族文化的艺术形态。

作为现代美术艺术,只有从民间美术艺术中提炼精华,融合民族艺术特色于现代艺术设计当中,才能真正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

一、河南民间美术概述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历代君王成就霸业的必争之地。

在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2个王朝建都或迁都于河南境内。

灿烂的汉唐文明、北宋文明,就是以洛阳、开封两个古都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辐射到整个中华大地的。

深厚的文化孕育出灿烂的民间艺术,河南民间美术渗透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娱等各个方面,像木版年画、雕版刻经、灶神纸马、剪纸、汴绣、缂丝印染、皮影、面具镂刻、灯彩纸扎、风筝扇画、陶瓷、各类玩偶等等。

其中许多民间艺术历经千年流传至今,仍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感染着今天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宋代以后,由于文化、经济中心的迁移,加上长期受黄河泛滥之害和战争之苦,河南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日渐迟缓,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河南省的许多传统民间美术形式被基本保存下来。

这些原生态的民间美术形式有着鲜明的中原文化特色:色彩艳丽,造型古朴。

河南民间编织艺术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

河南民间编织艺术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手工编织出现很多困境。

首先,由于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功能需求。

其次,编织艺术是一种民间艺术,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不成体系,面临边缘化的困境。

为了使民间编织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笔者仅以河南民间编织艺术为研究对象,以民间编织艺术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为切入点进行探究。

一、河南民间编织艺术的特征(一)河南民间编织艺术的材质特征河南民间编织大多采用为草、柳条、竹子等植物作为编织的原材料,运用这些原材料编织的一些艺术品具有轻薄、纤细、易于编织的特点,这些材料能够将自然材料的淳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所采用的材料可以随着艺人的手艺及想法选取合适的规格大小。

(二)河南民间编织艺术的图案特征几何图案,在编织艺术中,将编织材料通过经纬相交织的编织手法,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编织纹样。

不同的编织技巧可以得到不同的编织纹样,常见的编织纹样有螺旋纹、方格纹、十字纹、人字纹、六边纹等。

提花图案,诗歌文字、动物植物的题材是提花图案编织最常见的类型,将这些题材和编织相融合,以选择适当的编织材料,如诗歌文字类,可以选择竹子为原材料进行编织,诗歌文字在竹子上更容易雕刻出我们想要的效果;想要编织动物的形象,我们可以选择草、藤作为编织原材料,由于这种材料具有较强的柔韧性,编织的动物形象更容易表现。

隐花图案,顾名思义是隐藏花纹的图案,它表现的是一种抽象的图形,根据每个人所观察到的信息的不同,在每个人的眼中则会出现不一样的图案信息。

所以含蓄、内敛、神秘是隐花图案给人的最直观的感受。

五彩图案,是运用五彩丝,通过不同的编织技艺,变换五彩丝的颜色所编织的图案效果。

在编织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飞禽走兽等题材时,五彩图案的编织则为首选。

五彩图案的编织在现代的编织品种中多用于礼品、展品等的编织。

二、河南民间编织艺术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设计原则(一)功能性原则河南民间编织艺术用于室内软装中的功能性原则主要表现在认知性、象征性和实用性三个方面。

说说中国的传统民间布艺

说说中国的传统民间布艺

说说中国的传统民间布艺中国的传统民间布艺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通过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布艺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布艺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的传统民间布艺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衣物制作过程。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布料来制作衣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艺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并成为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布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人们使用手工编织的布料制作衣物和家居用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业的发展使中国的布艺工艺达到了巅峰,丝绸成为布艺中的代表。

自唐宋以来,布艺工艺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民间工匠们创造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布艺作品。

二、传统民间布艺的主要特点传统民间布艺以其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传承和地方特色都体现在这些作品中。

1. 图案与色彩:传统布艺的图案多样,常见的有花鸟、山水和吉祥物等。

图案设计饱含着民族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色彩鲜艳且相互协调,给人以视觉的愉悦。

2. 刺绣工艺:刺绣是传统布艺的一项重要技法,采用各种精细的手工刺绣,使作品更加精美细腻。

刺绣采用丝线、棉线等不同材质,有针法、绣法等多种技法,体现了工匠的巧思和匠心。

3. 织布技艺:中国的传统工艺中有许多织布技艺,如织锦、织缎等。

织布技艺讲究织工精细、图案瑰丽,非常耗时耗力。

这些布料通常用于制作衣物和家居用品。

4. 布艺工艺的综合运用:传统布艺工艺常常与其他材料和工艺相结合,如木雕、陶艺、皮革等。

这些材料的综合运用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还使作品富有层次感和质感。

三、传统民间布艺的现代价值传统民间布艺不仅是一门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文化传承和保护:传统民间布艺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其保护和传承,可以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河南民间虎头鞋的装饰及审美性分析

河南民间虎头鞋的装饰及审美性分析

河南民间虎头鞋的装饰及审美性分析作者:庞晶晶于杨来源:《美与时代·上》2021年第10期摘要:虎头鞋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深受大众喜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尤其是在河南,虎头鞋在民间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历代人民辛勤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民间文化,它兼具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表达了人民对美好、幸福、平安生活的殷切向往。

鉴于民间虎头鞋的重要艺术价值,本文從造型特点、装饰手法、审美、应用前景等方面对河南民间虎头鞋展开深入研究,旨在进一步挖掘民间虎头鞋的艺术文化价值,使其在更多领域得到深入而广泛的应用,为河南民间虎头鞋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河南;民间虎头鞋;装饰特征;审美探究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古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虎文化”最为繁盛的地域[1]。

从古至今,虎的勇猛之气和王者之风就深受世人的敬畏和崇拜。

在多种文化的碰撞、融合下,虎头鞋应运而生。

因为其鞋头呈现虎头模样,故而被世人称之为“虎头鞋”。

在河南,虎头鞋不仅是儿童重要的穿戴物件,也表达了人民对驱鬼辟邪、护佑孩子健康、平安成长的期待。

除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外,虎头鞋还蕴含了当地豪迈的民风和人文特色。

虎头鞋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根亲文化的重要工艺表现。

虎头鞋在装饰方面也丰富多变、灵动机巧,富含装饰美、创意美和技术美。

同时,在装饰特征方面也注重真实而具象,这使得制作出来的虎头鞋看起来天真可爱、深受大众尤其是孩童的喜爱。

不过,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虎头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些年却淡出了大众的视线。

因此,有必要对河南的民间虎头鞋进行追根溯源,对其外在美和内在美进行深入探究,这对于保护和传承河南民间虎头鞋这一珍贵的艺术文化资源,提升民间虎头鞋的造型方法和工艺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河南民间虎头鞋的装饰特征(一)色彩的装饰特征虎头鞋讲究强烈的色彩搭配,追求活泼、热烈的视觉享受。

浅析豫北苏奇建筑类纸扎中的装饰艺

浅析豫北苏奇建筑类纸扎中的装饰艺

2023年第1期《造纸信息》纸论坛PaperForum图2-1苏海亮纸扎作品局部图2-2苏海亮作品局部·纸文化·浅析豫北苏奇建筑类纸扎中的装饰艺术及文化内涵□魏华刘雅茹苏琳玉摘要:通过对豫北地区苏奇纸扎的实地考察与调研,结合相关的背景资料,以苏奇纸扎中的建筑题材纸扎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与探讨苏奇建筑纸扎的装饰艺术特点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对传承和保护豫北地区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苏奇纸扎;建筑题材;装饰艺术;文化内涵苏奇纸扎诞生于河南安阳地区。

自然资源丰富且商业发达,农业经济如火如荼,为纸扎的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

苏奇纸扎所在的安阳县东部一马平川,这里孕育了璀璨的甲骨文化、殷商文化以及建安文化,这些丰富的民间文化也为苏奇纸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因其是通过燃烧的方式来实现其功能,因而被视为“短命的艺术”。

苏奇纸扎在豫北一带较为典型,因其制作精美而受到民众的喜爱,是苏奇苏家代代所传承、发展至今的一门传统手艺,因扎根民间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它是与民间节日庆典、殡葬、祭祀、道教信仰相关的产物,因此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经过了几代人的创造与改进,以及民众的修改、完善,如今已然发展成熟。

苏奇纸扎具有产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形象鲜明、立体感强等多方面的特征,是一种技术含量极高的民间手工艺品。

剪贴雕镂,主要是指剪纸和雕镂工艺,即用剪刀铰、雕镂、刻琢来完成。

这种工艺形式在建筑纸扎中主要表现为建筑构件以及纹样装饰。

如图2-1,在纸扎建筑的窗棂部位的处理过程中,艺人会先用彩色纸剪出所需要的主体形状,其次在边缘处借助金箔纸,再用其它色纸剪出相应的配饰,两者组合在一起,既精美又华丽,完全契合了纸扎品作为观赏艺术的价值取向。

据艺人苏海亮说:“会做纸扎的一定得会剪纸,但会剪纸的不一定会做纸扎。

”由此可见,纸扎品是一门综合的民间工艺美术种类,对艺人的技艺要求也是极高的。

艺人手中的剪刀就如同画家的笔墨一样运用自如,它不仅可以剪出大致的形象,还可以雕琢精密的局部,填充建筑纸扎的各个部位。

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研究【摘要】河南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

本文旨在探讨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点,从定义和特点、历史发展、风格特征、与地域文化关系以及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

在将分别介绍河南民间美术的定义和特点、历史沿革、独特的风格特征以及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结合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探讨河南民间美术在地域性特征上的表现和影响。

对河南民间美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河南地区的艺术文化底蕴,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河南民间美术、地域性特征、研究、定义、特点、历史发展、风格特征、地域文化、传承、发展、总结、未来发展展望、局限性、关键词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河南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河南民间美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通过对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河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表现形式,有助于推动河南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并为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做出贡献。

在当前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研究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挖掘和总结河南民间美术作品的地域风格和表现特点,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河南的文化精神,提升河南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和传播度。

通过比较不同地域民间美术的异同之处,可以促进各地民间美术之间的艺术交流和互动,丰富中国民间艺术的多元发展。

开展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将通过对河南民间美术的定义和特点、历史发展、风格特征、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以及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旨在深入挖掘河南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为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1.2 研究意义河南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河南乡村民间布艺的审美意蕴考究修改版

河南乡村民间布艺的审美意蕴考究修改版

河南乡村民间布艺的审美意蕴考究黎红波摘要:乡村民间布艺作为民间美术中最质朴、最生动、最丰富、流传最为广泛的一朵艺术奇葩,不仅是传承民俗活动和民俗文化的物化形式,更是传递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的艺术载体。

本文通过对河南乡村民间布艺审美特征和文化意蕴两个方面的阐释,进而探究河南乡村民间布艺在审美活动、审美认识以及审美创造中所承载的独特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民间布艺;审美特征;文化意蕴乡村民间布艺作为民间美术中最质朴、最生动、最丰富、流传最为广泛的一朵艺术奇葩,不仅是民间大众智慧的结晶,更是民间大众审美的结果。

在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的体悟、感受、表达、传递之中,缔造了一个“人化”的物化形式,完善了一个“化人”的艺术载体。

作为自生自发、土生土长的艺术样式,河南民间布艺以其集体的、牢固的社会审美力量影响和支配着民间大众的审美趣味、审美感受和审美特征。

那么,如何在乡村民间布艺的审美活动、审美认识以及审美创造过程中解读河南乡村民间布艺所承载的审美特征,阐释河南民间布艺独特的文化意蕴,已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命题。

一、河南乡村民间布艺1、乡村民间布艺布艺,俗称布扎。

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石纺轮、陶纺轮、骨棱以及《周礼》中“刻绘为雉翟”中都有很好的证明。

是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民间绘画、民间泥塑、民间面花等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通过剪、缝、绣、贴、扎、拔、缠、纳、叠、镶等技法来制作的一种布饰手工艺品。

乡村民间布艺作为出现最早、流传最广的民间艺术样式,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2、河南乡村民间布艺河南乡村民间布艺术按照物化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一是生育用品,包括百家衣、虎头枕、虎头帽(俗称栲栳)、虎头鞋(俗称花托)、裹肚、牛兜裤、虎袖头、五毒鞋、鱼鞋、猪鞋、兔鞋、长命锁、围嘴、布玩具等;二是婚俗用品,包括合枕顶、帐内坠花(俗称喜篮儿)、帐沿坠花(俗称花篮)、盆莲、大红门帘腰儿、门帘坠花、小猴针葫芦、上轿鞋、如意挂瓶等;三是生活用品,包括挂件彩凤献瑞、摆件吉庆有余、配饰荷包、香囊(俗称香草袋或香包)、耳暖、针葫芦、墨线袋、针扎、如意缠线板等;四是寿诞用品,包括五福捧寿、摆件双福双寿、小挂件等;五是丧俗用品,包括寿枕、寿鞋、寿群等。

民间布艺赏析

民间布艺赏析

民间布艺赏析春节前为了给我的虎娃做虎头鞋和虎头帽,我到处搜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还真找到不少。

这些精美的虎鞋和虎帽也吸引着我走进民间布艺的世界,无论是衣饰、摆件、挂件...,其多变的造型、鲜艳的配色、夸张的装饰风格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从未领略过如此拙朴而清新的美丽。

布艺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已发现陶、石纺轮、骨棱等纺织工具。

当时人们已经能够采到野麻纤维,捻制麻纱而织成麻布。

后来针的发明使布艺艺术又向前迈进一步。

缝贴布艺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周礼》中就有“刻绘为雉翟”的记述。

汉代刺绣已十分繁荣;唐代缝贴布艺形成了“贴绢”、“堆绫”等独特的手工艺。

布艺延续到明清得到更大发展,明代吉祥图案达到历史上最兴盛期;清代的民间布艺是最繁荣时期,我也有幸见到了不少清代民间布艺制品,真是工艺精湛、妙趣横生。

布艺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已发现陶、石纺轮、骨棱等纺织工具。

当时人们已经能够采到野麻纤维,捻制麻纱而织成麻布。

后来针的发明使布艺艺术又向前迈进一步。

缝贴布艺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周礼》中就有“刻绘为雉翟”的记述。

汉代刺绣已十分繁荣;唐代缝贴布艺形成了“贴绢”、“堆绫”等独特的手工艺。

布艺延续到明清得到更大发展,明代吉祥图案达到历史上最兴盛期;清代的民间布艺是最繁荣时期,我也有幸见到了不少清代民间布艺制品,真是工艺精湛、妙趣横生。

民间布艺看似简单,却涉及刺绣、拔花、缝贴、缠挑等许多工艺。

可惜小时候我连最简单的平绣也没学过,后面这几门技艺更是闻所未闻,看来自己实践是没希望了。

其实仅是欣赏已让我收获良多,民间布艺作品大都线条简明,配色也并不复杂,但人物、动物的形态、神态却活灵活现,情趣盎然,这是怎样充满灵气的巧手巧思之作呀。

民间布艺不仅仅是花哨好玩的装饰品,每件作品都记载着深刻的文化传统和内涵,寄予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民间布艺多用一些隐晦的、象征性的图形,以花卉、虫鸟、植物、动物等表达人们祈盼吉祥,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对于河南民间美术元素传承与利用的途径探讨

对于河南民间美术元素传承与利用的途径探讨

民俗艺术大观0852014.12 大观对于河南民间美术元素传承与利用的途径探讨王艳霞(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艺术设计系 河南 郑州 450045)摘要:河南的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本文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河南民间美术形式元素的研究,提炼总结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挖掘它的市场应用与推广价值,并找出对这些民间美术元素进行传承与利用的可行性途径,从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保存自己的民族个性,提高河南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民俗旅游;文化衍生品;品牌河南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原文化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代表,而民间美术又是中原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形式,它植根干劳动人民的生活并有其强烈的历史传承性,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作用。

作为一种与远古的艺术一脉相承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具有一种“根”文化的特性,“所以,有人说民间美术是专业美术的原料、半成品,有的称它为‘艺术的矿藏’,有的称它为‘艺术之根’,有的称它为‘文化的摇篮’。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民间美术尤其具有中华文化之根的特征,因而不仅值得我们好好传承,更值得我们想方设法去开发利用,从而创造出更加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

河南民间美术形式多变,色彩明艳,是中原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表现。

河南的民间美术遗存甚多,品种也比较丰富,剪纸、皮影、年画、陶瓷、泥玩、玉雕、纸扎等等不一而足,对它的传承与利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分而论之。

一、找准民间美术元素中的文化内涵,利用民俗旅游来加强传承与利用淮阳的泥泥狗和朱仙镇的木板年画可以说是河南省得两个最能代表河南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民间美术品种。

但它们的发展状况目前却令人堪忧。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过于拘泥于传统的形势以至于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对于这类比较古老的的民间美术形式,应注重挖掘其中蕴涵的深厚文化内涵,以提升其文化品位来推广河南的深厚文化。

另外像泥泥狗、面塑、麦秆扎制等与民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美术形势也应注重与当地的民俗旅游相结合,从而大力发扬和推广河南的根文化影响力。

[转载]关于民间布艺民间布艺简介

[转载]关于民间布艺民间布艺简介

[转载]关于民间布艺民间布艺简介原文地址:关于民间布艺民间布艺简介作者:秋娘女红民俗布艺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它是以布,绸,绢,缎等为主要原料,以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容为题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同时融合、吸收民间美术中多种品类的制作技艺,通过,剪、缝、绣、贴、挑、拨(扎)、拼、缠、纳、叠、镶等技法来制作一种布质工艺品。

民间布艺做法造型多样,风格多变,色调淳朴,轻巧实用,呈现出清新朴拙的民俗风情。

中国古代的民间布艺涉及服装、背包、枕头、玩具和其他小件(如;头巾、香袋、扇袋、荷包、手帕等)。

这些日常用品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增强了布料的强度和耐磨力,极具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布艺涉及的工艺技法多样,应用范围广泛,成为一种既传统又新颖的民间工艺。

本图主要收集流行于山东、山西、陕西地区的当代民间布艺多幅。

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来喜爱民间布艺,研究民间布艺。

服饰:服装、云肩(清朝末披在肩上衬托容颜端一种饰物)、童帽、鞋袜、香包。

室内用品:狮虎枕、耳枕、顶枕。

室内陈设:布老虎、摆件、挂件、(如;绣球、彩球、挂灯)、布贴画、其他。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中国民间布艺多用一些象征性的图形。

花卉、虫鸟、植物等表达作者祈盼吉祥,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老年人的用品多用“福、禄、寿”题材,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儿童用品常用老虎、“五毒”(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等图案,以取避邪镇恶,希望小孩子象小老虎一样健壮;新婚夫妇用品喜欢用鸳鸯戏水,莲(连)生贵子,鲤鱼闹莲(象征婚姻和谐)图案,期盼家庭美满,多子多福;姑娘送给情郎定情香包、手帕等,以蝴蝶翩翩起舞之形或并蒂莲花图案含蓄地表达隐藏在姑娘心底的秘密,针针线线都浸染着爱慕之情。

中国古代的布艺主要有绣花、挑花、贴花等。

绣花的针法很多,有铺针、平针、散针、打子,套扣、盘金,辫绣、锁绣等。

绣花以地域、风俗的不同也分不同的风格与流派。

南方地区的织绣历史比北方长,技术较北方高,风格细腻雅洁;北方用针较粗,配色亮丽。

浅谈河南民间美术中的民族文化性

浅谈河南民间美术中的民族文化性

浅谈河南民间美术中的民族文化性
李富莉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城市》
【年(卷),期】2013(000)010
【摘要】河南文化历史悠久,民间美术文化十分丰富,其艺术形式别具特色,具
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

分析河南民间美术文化可以对河南的文化历史,民风民俗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对于河南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指导意义。

【总页数】1页(P13-13)
【作者】李富莉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汉语比喻的民族文化性 [J], 孔祥馥
2.浅谈内蒙古民间美术在民族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J], 邹畅;赵彬
3.弘扬民族精神开发与传承民间艺术——浅谈如何把潮州本土民间美术资源运用到中学美术教育中 [J], 杜林娟
4.浅谈中原民间美术资源在河南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J], 任滋森
5.民族民间美术在高校教学中的研究
——基于甘肃省民族民间美术教材的发展研究 [J], 徐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流域布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与实践

黄河流域布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与实践

黄河流域布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与实践
刘天元
【期刊名称】《纺织科技进展》
【年(卷),期】2022()4
【摘要】以文化创意的视角,研究河南黄河流域民间布艺旅游产品开发策略与应用。

利用归纳总结法、文献分析法研究河南民间布艺的历史沿革、种类特征、文化含义和工艺制作,分析黄河流域布艺所蕴含的文化语境,并利用调研论证法分析河南布艺
旅游产品设计现状的不足之处,对河南地区布艺旅游产品在文化创意设计开发的优
化升级方面提出对应策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设计对象的类型定位,以其文化资源为切入点形成系统化的宏观思维模式,完成旅游布艺产品的流程设计。

以河南洛绣为
案例佐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并完成对应设计实践。

以河南黄河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契机,以布艺设计中鲜明的民俗符号元素为线索,充分挖掘其艺术指征,归纳整合布艺设计流程,提炼设计要素,为探索河南民间布艺旅游产品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思路,为河南民间布艺文化传播和旅游产品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总页数】6页(P22-26)
【作者】刘天元
【作者单位】郑州经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3
【相关文献】
1.高校雕塑专业对地方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之初探r——以大同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为例
2.博物馆文创产品适龄化设计需求与开发实践研究——以湖北省博物馆"楚楚物语"文创产品设计为例
3.文旅融合视域下安徽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
4.文旅融合视域下安徽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
5.文旅融合背景下基于“零浪费”理念的皮革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乡村民间布艺的审美意蕴考究黎红波摘要:乡村民间布艺作为民间美术中最质朴、最生动、最丰富、流传最为广泛的一朵艺术奇葩,不仅是传承民俗活动和民俗文化的物化形式,更是传递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的艺术载体。

本文通过对河南乡村民间布艺审美特征和文化意蕴两个方面的阐释,进而探究河南乡村民间布艺在审美活动、审美认识以及审美创造中所承载的独特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民间布艺;审美特征;文化意蕴乡村民间布艺作为民间美术中最质朴、最生动、最丰富、流传最为广泛的一朵艺术奇葩,不仅是民间大众智慧的结晶,更是民间大众审美的结果。

在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的体悟、感受、表达、传递之中,缔造了一个“人化”的物化形式,完善了一个“化人”的艺术载体。

作为自生自发、土生土长的艺术样式,河南民间布艺以其集体的、牢固的社会审美力量影响和支配着民间大众的审美趣味、审美感受和审美特征。

那么,如何在乡村民间布艺的审美活动、审美认识以及审美创造过程中解读河南乡村民间布艺所承载的审美特征,阐释河南民间布艺独特的文化意蕴,已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命题。

一、河南乡村民间布艺1、乡村民间布艺布艺,俗称布扎。

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石纺轮、陶纺轮、骨棱以及《周礼》中“刻绘为雉翟”中都有很好的证明。

是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民间绘画、民间泥塑、民间面花等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通过剪、缝、绣、贴、扎、拔、缠、纳、叠、镶等技法来制作的一种布饰手工艺品。

乡村民间布艺作为出现最早、流传最广的民间艺术样式,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2、河南乡村民间布艺河南乡村民间布艺术按照物化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一是生育用品,包括百家衣、虎头枕、虎头帽(俗称栲栳)、虎头鞋(俗称花托)、裹肚、牛兜裤、虎袖头、五毒鞋、鱼鞋、猪鞋、兔鞋、长命锁、围嘴、布玩具等;二是婚俗用品,包括合枕顶、帐内坠花(俗称喜篮儿)、帐沿坠花(俗称花篮)、盆莲、大红门帘腰儿、门帘坠花、小猴针葫芦、上轿鞋、如意挂瓶等;三是生活用品,包括挂件彩凤献瑞、摆件吉庆有余、配饰荷包、香囊(俗称香草袋或香包)、耳暖、针葫芦、墨线袋、针扎、如意缠线板等;四是寿诞用品,包括五福捧寿、摆件双福双寿、小挂件等;五是丧俗用品,包括寿枕、寿鞋、寿群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简介:黎红波男(1978--),硕士,新乡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河南新乡 453000)通信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新乡学院艺术学院办公室. 邮编:453000 联系电话:二、河南乡村民间布艺的审美特征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反映和认识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社会与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情感的关系状态。

作为审美主体的民间大众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把握它的美学特征。

河南民间布艺就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为原点,表达民间大众自己的情绪、格调、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在生发、演绎、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1、材料质朴质朴,是艺术作品具有的一种风格。

“质”可解释为本质、质地、本色,“朴”字意指树皮,引申为未加工的木材,再引申为原始与天然状态,不加修饰之容。

质朴就是本色的淳朴与真率。

亦如别林斯基论民间诗所言:“纯洁无暇的素质”和“朴素无华的、并且常常是粗糙的形式”的和谐。

人类学会了织布,某种意义上说布艺就已经诞生了。

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布艺得以传承和演绎。

河南乡村民间布艺作为民间大众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即兴而作,相继而生的艺术样式。

不管是生育用品、婚俗用品、生活用品、寿诞用品还是丧俗用品,都是利用各种各样的布质材料,经过简单的加工制作、修饰点缀,突出布质材料本来的色彩、纹理、质感,从简约粗朴的审美形态中展示质朴淳厚的艺术魅力。

百家衣就是利用各家各户讨来的碎布,拼贴而成,经过简单的重组、拼缝,制作出实用又美观的物品。

常见的民间布艺如:布老虎、虎头枕,虎袖头,小猴针葫芦、如意挂瓶香囊(俗称香草袋或香包)、针葫芦、墨线袋、针扎、如意缠线板、五福捧寿、摆件双福双寿、寿枕等大部分也都是先用彩布缝制出各种造型的外壳,然后填充以棉花、谷糠、稻皮或药用的绿豆皮、菊花、灯草以及香料等,最后再补贴上需要的图案。

亦如鲁迅所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无卖弄。

”这就是河南民间布艺的精神气质,朴实无华。

2、色彩热烈四万年前山顶洞人在死者身旁放置红色粉沫就是原始人类对色彩的最初理解。

人类运用色彩来表达意愿,表达情感,表达精神上的追求。

色彩,常常构成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审美感受。

河南民间大众在相对稳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色彩形式和色彩观念。

以红、绿、黄为主色,形成红、黄、蓝、绿、黑等色彩互相搭配的用色规律,从而营造出大红大绿的色彩基调,大块设色,对比强烈,突出热烈的色彩情绪,追求明快的视觉印象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河南民间流传的用色口诀“红靠黄,亮晃晃”,“粉靠绿,人品细”,“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黑靠紫,色发死”就是很好的证明。

虎头鞋(俗称花托)、五毒鞋、牛兜裤、布老虎、裹肚、如意锁、虎枕、虎袖头、小猴针葫芦等民间布艺大部分都是以红、黄为主,再配以小面积的绿、蓝、黑等色彩,使其色彩更加明快,更加喜庆。

同时又不失镇惊辟邪,祈福平安的主观意念。

“根据色彩本身的性格,使之倾向于理想化,达到一种超于形象自身的作用,从而创造一种意境”就是对其最好的阐述。

3、造型生意乡村民间布艺不管是外部变化多么丰富,样式如何多彩,其基本造型都是要表现赋予对象的主体意识。

布老虎、虎头鞋(俗称花托)、虎头枕、虎袖头、鱼鞋、猪鞋、青蛙香包、四脚娃娃、鸡儿叼花儿、鸡枕等河南民间布艺都是造型简练,神态生动。

徐书城在谈到民间布艺时就认为:“现实中的真老虎,它的固有的自然特征是十分明确的——威武、勇猛、凶险,但在这些艺术品中,老虎的固有的基本自然特征被抛弃得无影无踪。

艺术家把老虎刻画得比小猫还要稚气可爱,……”。

河南乡村民间大众又把布老虎制作成好几种样式,更显其独特造型和审美意境,以造型为基础,表达民间大众内心的意念和意象。

呆头虎、调皮虎、逗逗虎都是布老虎,基本造型大致相同,但是其感觉和表达意念却大不相同。

呆头虎的憨厚稚嫩,调皮虎的敏捷智慧,逗逗虎的活泼可爱,尽显其审美情趣和审美意念。

三、河南乡村民间布艺的文化意蕴所谓“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

英国艺术理论家克莱尔·贝尔把艺术作品的特性解释为“有意味的形式”,从而把艺术作品的“意义”(“意味”、“意蕴”)放在了重要的理论层面。

民间布艺作为民间大众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认识过程中缔造的一种艺术样式,民间布艺的意蕴是感性的、具体的、多义的。

同时又具有历史的生成性,这种生成性与民间大众这个创作主体的认识、感受、体验和民俗文化紧密相连。

1、图腾崇拜在原始社会的混沌年代里,人类还匍伏于大自然的威慑之下,对于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崩地裂、洪水滔天以及生老病死等等,只能以其幼稚朦胧的意识来体验。

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对自然的无知,成为图腾崇拜产生的基础。

民间图腾文化伴随着民间故事、民间神话、民间宗教得以流传。

河南民间布衣中涉及图腾崇拜的内容很多,如龙的图腾、虎的图腾、蛙(蟾蜍)的图腾、葫芦的图腾、莲花的图腾等等。

以民间布艺牛兜裤和裹肚上蛙(蟾蜍)的图腾崇拜为例,来诠释图腾崇拜的文化意蕴。

即是说,在端午节之前做母亲的赶制出绣有五种毒虫形象服饰,给孩子穿在身上,以避毒趋吉。

河南民间大众公认的五毒是蛙(蟾蜍)、蛇、蝎子、蜈蚣、蜥蜴,一般以蛙(蟾蜍)为中心,其余毒虫围在四周,绕成一圈。

有以毒攻毒,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寓意孩子平安、健康。

虎头鞋、虎头帽、青蛙香包、玉兔鞋等都有图腾崇拜之文化意蕴。

2、生殖崇拜原始社会中,人类对于生命繁衍生息的无知,给生殖和生命蒙上了一层神秘而神圣的色彩,虔诚的祭祀生殖之神。

河南民间布艺多以鱼、蛙、蝉,葡萄、莲花、葫芦等象征多子的神祗动物和神祗植物来隐喻男女相交,阴阳相合,人类繁衍,生生不息之文化意蕴。

民间布艺帐内坠花(俗称喜篮儿)就是河南乡村民间大众对于生殖崇拜很好的佐证。

花篮在民间通常比喻为女子,俗语“生一闺女多一个麻糖篮儿(因出门后的闺女回娘家看望母亲,过去都挎一篮麻糖)”,故而它又是母体的象征。

喜篮儿的下体是一“盘瓜”,瓜上有鸳鸯嬉戏在生命之水中,水中又有双鱼太极,象征生命繁衍不息。

喜篮儿的中体是“如意不到头”的图案,以象征子孙生命连绵永无止境。

喜篮儿的提手上是“龙凤交尾”,象征男女相交、阴阳相合、人类繁衍之意。

河南农村民间布艺蛙儿枕、双鱼枕中间象征女阴子宫符号的菱形小洞,以及帐沿坠花(俗称鱼拱莲)、帐沿坠花(俗称花篮)、葡萄针葫芦、小猴针葫芦、金鱼墨线袋、合枕顶、香囊(俗称香草袋、香包)、鞋垫等布艺中的神祗符号这无疑都是对原始“生殖力”的崇拜。

3、驱邪纳福从古到今,男女老少都有驱灾辟邪、纳福迎祥的美好理想和美好愿望,期盼幸福、平安、健康,民间亦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之说。

不管是人之初生、婚俗合卺、丧俗丧祭还是灵魂、鬼神、祭祀的民俗民风中,都承载着民间大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驱灾辟邪、纳福迎祥是永远的主题。

河南民间布艺香囊(俗称香草袋、香包)作为大闺女和小媳妇在端午节前巧手献艺的手工艺作品,就是期盼幸福、平安、健康,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老年人佩戴腰间,保佑健康,延年益寿;青年人系在衣襟,消灾免祸,鹏程万里;小孩子挂上脖颈,驱虫防瘟,快乐成长。

河南民间随处可见的虎头鞋(俗称花托)、虎头枕、虎头帽(俗称栲栳)、虎袖头也是即能驱鬼辟邪,又能祝福保佑,极具有吉祥之气。

其驱灾辟邪、纳福迎祥的文化意蕴溢于言表。

4、阴阳哲学传统哲学中,阴和阳作为最基本的观念,始终贯穿于河南乡村民间布艺的审美活动、审美认识以及审美创造之中。

包罗万象,囊括万千,天地、乾坤、日月、宇宙、世界、水火、雌雄、冷暖、生死、刚柔、动静、凶吉、黑白……,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蓄。

河南民间布艺挂件天地人和中外圆内方的古铜钱,就是古人和民间称之为天圆地方的象征。

上锈荷花,取其“荷”即“和”之谐音。

布艺帐内坠花(俗称喜篮儿)中的一对古钱、双鱼太极、龙凤交尾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念,象征着“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文化意蕴。

5、民俗民风乡村民间布艺作为一种民俗现象,与民俗文化和民间民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不仅来源于民俗民风、依附于民俗民风,更是伴随着民俗民风各种活动得以完成。

河南乡村民间很多地区流传的避五毒之俗就是很好的例子。

即是说做母亲的必须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之前,赶制出绣有蝎子、蟾蜍、蜥蜴、蜈蚣、蛇五种毒虫形象的童帽、五毒鞋、小儿裤、裹肚等布艺制品,给孩子穿在身上,以避毒趋吉,消灾免祸,保佑孩子平安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