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缺陷造就的完美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缺陷造就的完美(读后感)

14军40师79年、84年两次参战的老兵

由缺陷造就的完美

——品读长篇纪实文学《亲历老山之战》后的人性思考

2009年8月29日至31日,赴北京参加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举办的“中华之魂颁奖盛典”归还,心绪一扫多年积淀的沉郁,而如春风又碌江南岸,产生了一种青春的游荡。仔细思来,对于自己,的确是一次开阔视野的激励之举,不免庆幸此举把握的果决了。收获甚丰,也有主次之别。对待问询的亲朋,对年轻人,我会述说目睹国家著名歌唱家的风采;对家人,我会描述每日三餐的丰盛;对朋友,我会赞扬国家改革风云人物和著名演讲家的睿智;对艺者,我会评说北京朗诵家的气势;对官员,我会称颂国家级领导人的谦和……几日后静下心来想,那么最最打动我的魂魄,

令我心有振奋、令我乐而知足、令我泪流满面、令我顿生重新规划人生轨迹之感的又是什么呢?却是一本书,即荣获“中华之魂”优秀文学作品征文一等奖的长篇纪实文学《亲历老山之战》(作者:李建国)。

说实在话,在京铁大酒店的二楼会议室里,我预料到了现场赠书的作家们一定会有感人之作,却未曾想到会有《亲历老山之战》这样的撼世之作。现场的赠书是有很多部的,特别是还有书法家、画家的当场献艺,人群熙攘,确有目不暇接之感。而且作家的图书都很有限,并不是希望得到就可以如愿的,其中含藏着快速选择、大胆伸手的谋略。我是准备一定要求一幅书法作品的,在我生活的小城,得到一幅本地书法家的作品已经是很大的人情了。只因求写字、作画的人多,所以先行把目光转向了赠书;又因求字心切,所以对作家的赠书从题目到装帧,匆忙忙的予以浏览,以便玉中选珠。当看到十六开本的封面上半部硝烟与火焰弥漫,下半部为黑白实战照片,厚度约两个厘米的《亲历老山之战》时,立马作为了我的第一选择。羞愧的是,当时只是把它视为一本可作为史料性质的藏书,又看作者在赠书签名时,就对方的地址、单位、姓名、电话询问得极为详细,并一一予以书写,颇费功夫时,索书在手后,便有意放弃了作者的签名,急向书、画家的台案前,求字去了。

回到北疆山城的家,即把《亲历老山之战》放入书橱,与一些精装本的新书同命运地排列,并没有打开来阅读。幸运的是,毕竟是我一眼看重的书,并没有将其长时间地束之高阁,在十几天后的得闲时间里,抽出来,走马观花地翻阅起来:开篇第一章《军令如山》,颇感狼烟骤起“马作的芦飞快,弓

如霹雳弦惊”的严峻气势。第二章《挥师边关》,则就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的壮烈与凄美了;作者对战士将赴沙场的描述,在军令如山、义无反顾之余,没有按照写作惯例大肆渲染军人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马革裹尸当自誓”的豪迈,而是在开赴前线的军令军纪传达后,以跌宕起伏的技法,文学彩色浓郁地描写起官兵们的心情来:“二月的春光……比霞光更灿烂,比鲜花更迷人。然而此时此刻怎么能有心情欣赏这美妙的大自然风光呢?”他们没有心情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的原因,是“今天是最难忘的一天,紧张的一天,临分别的最后一天,他们不停地奔忙着,尽量把该做的事情做完。”感情因时间而递进“分分秒秒、嘀嘀嗒嗒,离分别还有三个小时、一个小时、三十分钟……十分钟,终于到了最后的时刻,分别的苦楚再次袭来。”正如作者所写:官兵们是在战火的前夜才体会到生死离别这个词汇的深刻含义。他们想到了牺牲,想到了今生今世将天各一方,以至于“顿时泪水如注,似揪心裂肺……他们紧紧地相拥在一起,尽情地享受着亲情的温馨”。如此,让读者豁然开朗,品味到了作品的真实,并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品读《亲历老山之战》,可以吸引读者的,除了载于中国当代军事史册的这样一场发生在和平环境且震惊世界的战事外,的的确确是因为不间断地渗透于“慷慨赴战事,无私向厮杀”之中的人情味,这种人情味还人性于本色,而成为写作一种基调,构成这部著作的亮丽看点。这种写作基调,虽然一路走来如星儿闪闪,点缀于辽阔蓝天的整体结构中,但在经过了《箭在弦上》、《初战告捷》、《血战“四·二八》、《浴血东山》等章节后,在第十章《决战七·一二》里,即出现了一个“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升华,如一轮皎月挂于夜空,把血腥的战事衬托出抒情般的壮烈,进行了一次人性化完美的精细塑造。背景是:越军四万余兵力向我老山地区大举进攻,“整个老山战区到处是排山倒海的炮弹爆炸声,伴随着令人心碎胆寒的乐曲,是千万颗绚丽的弹曳流光来往穿梭,交相辉映;是炮弹爆炸后巨大的气浪冲天而起,搅得天地间一片昏暗;是那漫山遍野的条条火舌伸向远方……”在如此激烈、残酷、壮观的经典战争之作中,读者领略了代理排长李海欣,被两发高射机枪子弹击中左胸,热血呼呼喷出,仍抓起冲锋枪朝敌人一阵猛打,并忍着剧痛,两手抠土,在阵地上爬了一段路,又将第三颗定向地雷引爆后“一只手紧紧抓住电

池,一只手拉着电线”牺牲的场景;领略了九班长杨国跃在“反正是回不去也活不成了”的心志下,凭着几十天积累下的躲炮经验,全凭感觉,一会跳、一会滚、一会翻跟头,利用地形地物向敌

人射击,耳朵被炮弹的爆炸震出血来,气浪刮掉了半边裤子,领着伤员退守坑道后,又与躲避我军炮击的越军展开激战的风采;领略了战士刘家富为抢救战友,苗族战士周忠烈为不被敌人活捉,都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壮烈。这些描述,无一不令读者热血沸腾而震憾击掌,呈现出一种简洁而升华了的完美。继而,作者笔锋一转,用了整整二节的笔墨,向读者推出了坚守150高地的七连二排长王仁先的故事,既有人情世故,又有花前月下,还有英雄虎胆,笔墨含蓄且酣畅淋漓地描绘了一幅缺陷美的图画,让人读后自然而然地进入深深的思索:对人生、对爱情、对纯真、对战争、对气节……从而促使读者同感地理解缺陷、同情地对待缺陷、豪迈地挑战缺陷,勇敢地赞美缺陷,以完全人性的态度来重新审视一切已经定格了的或者正在陆续到来的事物。

二排长王仁先,当越军占据150表面阵地后,他只身留在一条石缝里,由于缝隙较小而不宜被发现。他头戴861报话机,把阵地上的情况向连队报告,请求上级组织炮火猛烈轰炸150、169高地,并不断为炮兵指示、修正目标,使越军尸体横贯,漫山遍野地血肉横飞。同时,王仁先排长还用狙击步枪向敌人射击,一共毙敌15名。越军从尸体上的弹洞是从身后打入从胸前穿出这一常识,寻找到了王仁先藏身的位置,迫击炮弹、火箭弹一齐呼啸而至,炸碎的石块击中了他的头部。王仁先牺牲时年仅25岁,此前却经历了颇具影响的感情磨难,与传统写作“高大全”的英雄脸谱形式相悖,作者着意刻画了他的缺陷部分:王仁先已经有过5年的恋爱史,开赴前线时,女方由于怕他在战场上落下残疾而与之分手。他肯定为曾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