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规范化问题研究——基于“同案不同判”现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3年第 1 期 ( 总第 1 4 3期 )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J o u m ̄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G u i z h o u P r o v i n e i M C o mmi t t e e o f t h e C. P . C
法公信力 , 损害 了国家法律 的权威性。 同案不同判并不是 司法公信力下 降的根本原 因, 同案不 同判 也并不代表 刑 事判决不公正。造成刑事审判 不公 并影响 司法公信力 的一个关键 因素是 量刑不规 范。通 过对我 国量刑环节 中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的分析 阐释 , 从 多方面对我 国量刑规范化改革提 出几 点浅 显的建议。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1 -2 0 作者简介 : 付娟娟, 女, 浙江省东 阳市人民法院。研究方 向: 实践与法律。
・
1 2 6・
付娟娟 : 量 刑 规 范 化 问 题研 究
是法定刑在立法上虽然对每个罪名量刑档次和幅度作出了规定 , 但是规定的内容还不够完善 , 无法适 应 日益变化的刑事犯罪趋势 。二是法定刑在立法上过于宽泛 , 法官的 自由裁量权权力过大, 且缺乏完善的监 督机制。如刑法规定的“ 情节较轻” 、 “ 情节严重” 、 “ 情节恶劣” 等量刑情节 , 既无量的具体限定 , 也无定性 的 描述 。 二、 量刑 规范 化的误 区
一
、
公安 、 检察 院作 为对犯 罪嫌 疑人犯 罪事 实 的调 查取 证机 关 , 对犯 罪量 刑 的证 据 收集 不 足 , 对犯 罪嫌 疑 人
罪轻罪重, 法定酌定量刑情节 , 案外背景等证据收集不足。这严重影响庭审的效率和法官对案件案情 的进一 步 深入 了解 , 损害定 罪量 刑的客 观性 和公正 性 。检 察 院在提 出量刑建 议 时 , 因为把犯罪 嫌疑人 定罪 定性作 为 项重 要 的工 作指 标来考 核 的缘 故 , 所 以也 存在 过分追 求量 刑建议 被采 纳率 , 刻意 的站在法 官 的角度思 考 问 题, 影 响 了量刑 建议 的水 平和质 量 。 2 . 被 害人庭审参与不足
一
由于刑事诉讼制度设计环节上的缺陷和被害人主观上的原因, 多数被害人未能充分的参与到法院庭审 中来。作者认为 , 被害人虽然在法律知识上有所欠缺 , 但是作为案件 的亲身见证者 , 对案件事实的熟知程度 胜 过任何 一位 案件 的经办 人员 , 最能 客观 的还原 案件 当时 发生 的过程 。被 害人 的法 庭 陈述 对 法官 的定罪 量 刑 具有 非常重 要 的参考作 用 。 3 . 刑 事辩护 力量 不足 在 现在 的刑事 案件 的审理 过程 中 , 普遍 存在 刑事辩 护力 量不 足的现 象 。原 因有二 : 一是 从事 刑事辩 护 的 律师人员还十分有限, 由于刑事辩护对律师 的执业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 , 许多年轻律师不敢轻易加入到刑辩 律师的队伍 中来。即使是刑辩律师在庭审中也存在将主要精力过份纠结于案件定性的问题上 , 而忽略量刑 证据收集的现象。二是犯罪嫌疑人 自身往往法律知识匮乏, 在庭审中无法正确有效的提出对 自己有利的刑 事辩护意见 , 导致 自身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 。 4 . 法 定刑立 法存在 缺 陷
关键词 : 量 刑规 范化 ; 同案不同判; 自由裁量权; 量刑建议 中图分 类号 : D 9 2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5 3 8 1 ( 2 0 1 3 ) 0 1 — 0 1 2 6— 0 3
近年来 , 在刑事审判领域 , 各地法院对具有相似或相同案情的案件给予不 同的裁判 , 引发社会公众对同 案不同判 , 同罪不同罚的争议 。2 0 1 0年,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公安部 、 国家安全部 、 司法部发 布了《 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 的意见( 试行 ) 》 , 同时最高人 民法院发布 了《 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 ( 试 行) 》 , 希望在程序和制度上对刑事量刑进行规范化改革。刑事量刑的规范化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打击犯罪具 有重要的意义。但我国 目前的量刑程序存在亟待规范化的多种问题。 量刑规 范化 问题 1 . 公安 、 检 察 院量刑 证据 收集 不足 , 量 刑建议 形 式化
No .1 . 2 01 3
( S e i f a l N o . 1 4 3 )
量刑规范化 问题研究
— —
基于“ 同案不 同判” 现象
付士 商 士 胃
《 东阳市人 民法 院 , 浙江 东阳
3 2 2 1 0 0 )
摘
要: 颇 受舆论关注 的同案不 同判现象在全国各 级法院频繁 出现 , 法院的判决遭到群众 的质疑 , 严 重影响司
一
1 . 量刑规 范化 等 同于 “ 同案 同判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 目前全国各级法院的司法实践中, 用来克服同案不 同判现象效果较明显 的做法通常是各个省市根据 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内容精密的量刑指南或者案例指导制度 , 辖 区内各个法院以量刑指南或同类案 例作为参考 , 审理相关刑事案件 , 以实现量刑 的统一性 , 达到“ 同案同判” 的法律效果。但是上述做法却由于 过分重视量刑的统一性而忽视了量刑的个别性 , 导致实质上的审判不公。每一个案件都隶属于某一类案 由, 都同时存在其他与之相类似的案件 , 但是并不是只要相类似的案件必然就要得出相同的量刑结果 , 才能表明 案件审判的公正性。因为在一批案情相似的刑事案件 中, 每一个案件都有不同的被告人 , 他们具有不同的社 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 , 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 , 作案时出于不同的动机, 作案后又表现 出种种不 同 的悔罪表现。所以每个案件的判决结果都必须综合考虑以上诸多方面的情节 , 每个案件都只有唯一的合法 且最合理的量刑结果或者称之为一个专属于该案的判决结果。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案件 的实体公正 , 真 正发挥法官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 , 实现情理法的最完美结合。所以, “ 量刑规范化 以实现量刑均衡为 目标 , 并非要绝对消灭 同案不同判现象 , 并不等同于量刑统一化。 ” ¨ 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J o u m ̄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G u i z h o u P r o v i n e i M C o mmi t t e e o f t h e C. P . C
法公信力 , 损害 了国家法律 的权威性。 同案不同判并不是 司法公信力下 降的根本原 因, 同案不 同判 也并不代表 刑 事判决不公正。造成刑事审判 不公 并影响 司法公信力 的一个关键 因素是 量刑不规 范。通 过对我 国量刑环节 中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的分析 阐释 , 从 多方面对我 国量刑规范化改革提 出几 点浅 显的建议。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1 -2 0 作者简介 : 付娟娟, 女, 浙江省东 阳市人民法院。研究方 向: 实践与法律。
・
1 2 6・
付娟娟 : 量 刑 规 范 化 问 题研 究
是法定刑在立法上虽然对每个罪名量刑档次和幅度作出了规定 , 但是规定的内容还不够完善 , 无法适 应 日益变化的刑事犯罪趋势 。二是法定刑在立法上过于宽泛 , 法官的 自由裁量权权力过大, 且缺乏完善的监 督机制。如刑法规定的“ 情节较轻” 、 “ 情节严重” 、 “ 情节恶劣” 等量刑情节 , 既无量的具体限定 , 也无定性 的 描述 。 二、 量刑 规范 化的误 区
一
、
公安 、 检察 院作 为对犯 罪嫌 疑人犯 罪事 实 的调 查取 证机 关 , 对犯 罪量 刑 的证 据 收集 不 足 , 对犯 罪嫌 疑 人
罪轻罪重, 法定酌定量刑情节 , 案外背景等证据收集不足。这严重影响庭审的效率和法官对案件案情 的进一 步 深入 了解 , 损害定 罪量 刑的客 观性 和公正 性 。检 察 院在提 出量刑建 议 时 , 因为把犯罪 嫌疑人 定罪 定性作 为 项重 要 的工 作指 标来考 核 的缘 故 , 所 以也 存在 过分追 求量 刑建议 被采 纳率 , 刻意 的站在法 官 的角度思 考 问 题, 影 响 了量刑 建议 的水 平和质 量 。 2 . 被 害人庭审参与不足
一
由于刑事诉讼制度设计环节上的缺陷和被害人主观上的原因, 多数被害人未能充分的参与到法院庭审 中来。作者认为 , 被害人虽然在法律知识上有所欠缺 , 但是作为案件 的亲身见证者 , 对案件事实的熟知程度 胜 过任何 一位 案件 的经办 人员 , 最能 客观 的还原 案件 当时 发生 的过程 。被 害人 的法 庭 陈述 对 法官 的定罪 量 刑 具有 非常重 要 的参考作 用 。 3 . 刑 事辩护 力量 不足 在 现在 的刑事 案件 的审理 过程 中 , 普遍 存在 刑事辩 护力 量不 足的现 象 。原 因有二 : 一是 从事 刑事辩 护 的 律师人员还十分有限, 由于刑事辩护对律师 的执业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 , 许多年轻律师不敢轻易加入到刑辩 律师的队伍 中来。即使是刑辩律师在庭审中也存在将主要精力过份纠结于案件定性的问题上 , 而忽略量刑 证据收集的现象。二是犯罪嫌疑人 自身往往法律知识匮乏, 在庭审中无法正确有效的提出对 自己有利的刑 事辩护意见 , 导致 自身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 。 4 . 法 定刑立 法存在 缺 陷
关键词 : 量 刑规 范化 ; 同案不同判; 自由裁量权; 量刑建议 中图分 类号 : D 9 2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5 3 8 1 ( 2 0 1 3 ) 0 1 — 0 1 2 6— 0 3
近年来 , 在刑事审判领域 , 各地法院对具有相似或相同案情的案件给予不 同的裁判 , 引发社会公众对同 案不同判 , 同罪不同罚的争议 。2 0 1 0年,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公安部 、 国家安全部 、 司法部发 布了《 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 的意见( 试行 ) 》 , 同时最高人 民法院发布 了《 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 ( 试 行) 》 , 希望在程序和制度上对刑事量刑进行规范化改革。刑事量刑的规范化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打击犯罪具 有重要的意义。但我国 目前的量刑程序存在亟待规范化的多种问题。 量刑规 范化 问题 1 . 公安 、 检 察 院量刑 证据 收集 不足 , 量 刑建议 形 式化
No .1 . 2 01 3
( S e i f a l N o . 1 4 3 )
量刑规范化 问题研究
— —
基于“ 同案不 同判” 现象
付士 商 士 胃
《 东阳市人 民法 院 , 浙江 东阳
3 2 2 1 0 0 )
摘
要: 颇 受舆论关注 的同案不 同判现象在全国各 级法院频繁 出现 , 法院的判决遭到群众 的质疑 , 严 重影响司
一
1 . 量刑规 范化 等 同于 “ 同案 同判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 目前全国各级法院的司法实践中, 用来克服同案不 同判现象效果较明显 的做法通常是各个省市根据 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内容精密的量刑指南或者案例指导制度 , 辖 区内各个法院以量刑指南或同类案 例作为参考 , 审理相关刑事案件 , 以实现量刑 的统一性 , 达到“ 同案同判” 的法律效果。但是上述做法却由于 过分重视量刑的统一性而忽视了量刑的个别性 , 导致实质上的审判不公。每一个案件都隶属于某一类案 由, 都同时存在其他与之相类似的案件 , 但是并不是只要相类似的案件必然就要得出相同的量刑结果 , 才能表明 案件审判的公正性。因为在一批案情相似的刑事案件 中, 每一个案件都有不同的被告人 , 他们具有不同的社 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 , 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 , 作案时出于不同的动机, 作案后又表现 出种种不 同 的悔罪表现。所以每个案件的判决结果都必须综合考虑以上诸多方面的情节 , 每个案件都只有唯一的合法 且最合理的量刑结果或者称之为一个专属于该案的判决结果。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案件 的实体公正 , 真 正发挥法官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 , 实现情理法的最完美结合。所以, “ 量刑规范化 以实现量刑均衡为 目标 , 并非要绝对消灭 同案不同判现象 , 并不等同于量刑统一化。 ”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