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纹样

合集下载

古代服饰纹样及含义

古代服饰纹样及含义

古代服饰纹样及含义
古代服饰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美观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古代服饰纹样以及它们的含义。

1. 龙纹: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是吉祥和权利的象征。

龙纹服饰在古代常被皇帝和贵族所穿戴,龙纹的花纹多为龙身、龙鳞、龙爪等,寓意着皇帝的至高无上和王者的威严。

2. 凤纹: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象征,代表吉祥和幸福。

凤纹服饰在古代多被女性所穿戴,凤纹的花纹多为飞舞的凤凰,寓意着女子的美丽和高贵。

3. 花鸟纹:花鸟纹是古代服饰中常见的一种纹样,它用花卉和鸟类为主题,寓意着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花鸟纹常被视为文人雅士的文化象征,也常被用于儒雅、素雅的服装上。

4. 云纹: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寓意着神秘和高远。

云纹服饰在古代常被尊贵的人所穿戴,云纹的花纹多为随风飘动的云朵,代表着高贵、神秘和不可及。

5. 琉璃纹:琉璃是一种古代的玻璃器具,它多被用于装饰和雕刻。

琉璃纹服饰多以琉璃为主题,花纹多为琉璃器具或器物上的花卉、动物等,寓意着华丽和高贵。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古代服饰纹样及其含义,这些纹样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资源。

- 1 -。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

狮纹
• 传统吉祥纹样。 在唐宋时甚流 行相传狮为百 兽之王,是权 力与威严的象 征。纹饰一般 皆以雄狮构成, 气势威猛。
虎纹
• 青铜器纹饰之一。一 般都构成侧面形,两 足,低首张嘴,尾上 卷。也有以双虎作成 圆形适合纹的。初见 于殷代中期,流行时 间较长,一直到战国 时代。
蛙纹
• 是陕西、河南及甘肃地 区仰韶文化的彩陶的典 型纹饰,是一种特殊的 少见的纹饰。以蛙类动 物为题材,用绘画或刻 划方法加以简化、变形, 成为装饰图案。这些蛙 纹的身体结构大体相同, 但表现与装饰手法各不 相同,其风格均显示了 所处时代的烙印。它们 之间应存在着一定的传 统联系。
卷草纹
• 中国传统图案 之一。多取忍 冬、荷花、兰 花、牡丹等花 草,经处理后 作“S”形波状 曲线排列,构成 二方连续图案, 花草造型多曲 卷圆润,通称 卷草纹。因盛 行于唐代故名 唐草纹
缠枝纹
• 缠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 之一。是瓷器上最常见的纹 样。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 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 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 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 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 复,变化无穷。缠枝莲、缠 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象纹
•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 之一。多见于青铜器、 玉器、陶瓷上。殷商 时期,中国中原地区 尚有野象。甲骨文中, 有殷王猎象的记录。 图案特征,长鼻、象 牙表现明显,象身饰 螺旋纹,四周填以云 雷纹。通常作主纹应 用。常施于方彝座部, 盛行于商和西周初期。
谢谢观赏
莲花纹
• 自南北朝后流行。 多出现在瓷器上, 作为装饰。其变 化丰富。有独立 纹样,也有四方 连续。南北朝至 唐代,莲花纹常 作为瓷器的主题 纹饰,碗、盏、 钵、盘的外壁或 内划复线仰莲, 有的盘心还饰蓬 莱纹,酷似盛开 的莲花。亦见雕 刻成立体状的莲 花。

古代中国陶瓷纹样

古代中国陶瓷纹样

古代中国陶瓷纹样
古代中国陶瓷纹样种类繁多,其中一些常见的纹样包括:
1.龙纹: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皇权和权威。

龙纹是古代陶瓷中最为常见的纹样之一,包括螭龙、云龙、龙凤呈祥等图案。

2.凤纹: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象征着美丽和高贵。

凤纹
也是古代陶瓷中常见的纹样之一,包括单凤、双凤、凤穿牡丹等图案。

3.鱼藻纹:鱼藻纹是古代陶瓷中寓意富足和繁荣的纹样,常以鱼、
荷花、水草等形象表现。

4.人物纹:古代陶瓷中也有许多表现人物形象的纹样,如婴戏纹、
麻姑献寿、吹箫引凤等。

5.云雾纹:云雾是古代陶瓷中常见的装饰元素之一,常用于表现
山水、神仙等场景,给人以飘逸、神秘之感。

6.花卉纹:花卉是古代陶瓷中常见的装饰元素之一,包括牡丹、
莲花、梅花等,常用于表现吉祥、美好的寓意。

7.锦地纹:锦地纹是一种以各种锦纹、几何图案等组成的综合性
装饰纹样,其特点是图案繁复、色彩艳丽。

这些纹样在古代陶瓷中广泛应用,不仅美化了陶瓷器皿的外观,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五种古代装饰纹样

五种古代装饰纹样

1.人面鱼纹(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古代汉族陶器装饰纹样之一。

纹样为接近图案化的人面形象,常与鱼形纹相结合,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甘肃马家窑文化陶器上都有这种纹饰.人面鱼纹绘于盆的内壁,人面呈圆形,人面上绘三角形的鼻子,圆大的双眼,嘴上衔一条鱼,头上顶着锥状物,似帽子,又似发髻。

人物五官虽只用简单的墨线钩勒,但总的形态颇为生动逼真,具有浓厚的意趣与艺术魅力.这类图画一般被认为象征着巫师请鱼神附体,为夭折的儿童招魂祈福。

也有人认为人面与鱼纹共存构成人鱼合体,寓意鱼已经被充分神化,可能是作为图腾来加以崇拜,反映了原始时代人们祈求渔猎收获的愿望和绘画创作的丰富想像.。

2。

回纹(商代青铜器)回纹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来的几何纹样,因为它是由横竖短线折绕组成的方形或圆形的回环状花纹,形如“回”字,所以称做回纹。

因其构成形式回环反复,延绵不断,回纹在汉族民间有“富贵不断头”的说法根据其纹样的特性,人们赋予了回纹连绵不断、吉利永长的吉祥寓意。

商代是回纹开始大规模兴盛的时代,作为青铜器上的主要装饰纹样,回纹以它简朴凝练的风格使得青铜器祭祀礼器更具庄严、厚重之感。

二方连续的回纹可以呈现出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所以它常被用作间隔或锁边图案。

3.窃曲纹(周代青铜器)周代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

又称窃曲纹、穷则曲.是一种适应装饰部位要求而变形的动物纹样,是动物的简化和抽象化。

周代打破了商代以来,以直线为主的装饰特点,也打破了对称格式,一般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形图案,中间常填以目形纹,但又未完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而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

4。

蟠虺纹(春秋战国青铜器)蟠虺纹,汉族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

又称“蛇纹”。

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

中国传统纹样 几何纹样篇

中国传统纹样 几何纹样篇

精心整理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中国传统纹样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反映出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

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

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

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消失了。

青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

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

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

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

也有单独出现在器也是雷纹形象的一种,有单体间断排列的,有作一正一反相连成对的,俗称“对对回纹”,也有连续不断的带状形等,多用于装饰器物的口4、弦纹 古代陶器纹饰。

纹样是刻划出的单一的或若干道平行的线条,排列在器物的颈、肩、腹、胫等部位。

是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

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普遍流行。

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弦纹有细弦纹和粗弦纹两种。

细弦纹像一条细长的带子平缚于陶器之上;粗弦纹作宽带状,中间呈凹槽状,犹如板瓦,亦称瓦纹。

两种纹饰有的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有时弦纹5、条纹 条纹指塑料制品表面或内部存在的线状条纹缺陷,或指动物身上的纹装线条。

泛指纵走的细刻纹。

粒或有萌芽线的谷粒成为“涡纹”,把具有粗壮圆实萌芽线的谷粒称作“卧蚕纹”,到了汉代有简化出了乳钉纹。

落,后代所仿制的分割线一般较小,且较毛糙,纹饰较小不大气。

装饰纹样之一。

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陶器最常见的纹饰。

因为在陶坯用缠有绳子的工具拍印,故在陶器上印有密排的绳纹,多在陶器的腹部。

中国古代纹样有哪些

中国古代纹样有哪些

xx古代纹样有哪些1、新石器时期,劳动者创造了彩陶艺术,不仅造型别致,而且纹样独特,实用美观,艺术之光生生不息。

主要纹样有:鱼纹、鹿纹、狗纹、人面纹、花卉纹、网纹、水纹、海贝纹、编织纹、火焰纹及历象日月星纹等。

先民们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视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组织运用到各种器皿器物上,形成了庄重大方、自然谐调的装饰花纹,开创了一代风格。

2、商、周奴隶社会时期,青铜艺术为其魁首。

无论是造型多样的食器、酒器、乐器等,还是各种纪念性陈设器皿,都装饰着精美的花纹图案。

有的还直接借用动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

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夔凤纹、蝉纹、玉带纹、重环纹、鳞纹、乳丁纹、窍曲纹、云雷纹、涡纹、冏纹、四瓣花纹及象形文字纹。

图案适应铸铜工艺制作要求,多为非常工整的阳纹或阴纹图案。

纹样精细,组织严紧,具有神奇感。

考古学者称之谓“灿烂的青铜艺术”。

3、战国、秦汉时代,铁器兴起,金银错和漆器等新展起来,营造业大兴,砖石雕刻也兴旺起来。

装饰图案的题材更为广泛,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

主要装饰纹样有:怪兽纹、蟠螭纹、虺纹、龙凤纹、各种动物(鹿、马、牛、羊、虎、雁、鱼……)纹及四神纹等。

“四神纹”也秒“四灵纹”,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作标志。

青龙为我国传说中的东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它们标志了四个方向。

又标志了四种颜色:青龙—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

此外,人物纹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汉画象石、画象砖、瓦当,题材直接反映了人类生活、生产、战争的场面。

笔简意繁,以少胜多,为以后各代的装饰开辟了新途径。

4、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佛教艺术兴旺起来。

图案同样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这时期的题材、内容许多都与佛经故事有关。

常用的纹样有:忍冬草(即xx,也称:宝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莲花纹(别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茎—花之节”之意,是美德的象征)、玉鸟纹(玉鸟也称迦陵频迦,吉祥鸟,传说人是玉鸟脱生出来的,故而图案中常有人面兽身之图像)、鹿纹(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征)。

古代建筑纹样及寓意

古代建筑纹样及寓意

古代建筑纹样及寓意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纹样承载了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这些纹样通过建筑的装饰,展示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祈福的追求。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古代建筑纹样及其寓意。

一、凤凰纹凤凰纹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纹样,它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未来和繁荣昌盛。

在古代建筑中,凤凰纹常常出现在屋顶、门楣以及墙壁上,通过它的装饰,寓意着居住者的平安和幸福。

二、龙纹龙纹是古代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纹样,它代表着权力和尊贵。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圣动物,被视为皇权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威严。

在古代建筑中,龙纹常常出现在殿堂、宫殿以及官府等地方,通过它的装饰,彰显了统治者的威严和权力。

三、莲花纹莲花纹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纹样,它象征着纯洁和吉祥。

莲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花,被视为纯洁和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品质和幸福的生活。

在古代建筑中,莲花纹常常出现在庭院、花坛以及建筑物的装饰上,通过它的装饰,寓意着居住者的纯洁和幸福。

四、云纹云纹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纹样,它象征着祥瑞和吉祥。

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物,被视为祥瑞和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好运和幸福。

在古代建筑中,云纹常常出现在屋顶、墙壁以及柱子上,通过它的装饰,寓意着居住者的幸福和好运。

古代建筑纹样的寓意丰富多样,它们不仅仅是建筑装饰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传承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些纹样通过建筑的装饰,为人们营造了一个美丽、祥和和幸福的居住环境。

通过观察和欣赏这些纹样,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能够从中汲取启发和正能量。

总结起来,古代建筑纹样及其寓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建筑的装饰,为人们带来美好的寓意和祝福。

凤凰纹象征着吉祥和幸福,龙纹代表着权力和尊贵,莲花纹象征着纯洁和吉祥,云纹寓意着祥瑞和好运。

这些纹样的存在,不仅增添了古代建筑的美感,更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愿。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1.云雷纹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2.祥云纹“祥云”图案最早出现在周代中晚期的楚地。

从周代中晚期开始,逐渐在楚地形成了以云纹特别是动物和云纹结合的变体云纹为主的装饰风格。

寓意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3.蟠螭纹蟠螭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中国青铜器上的装饰。

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战国时期。

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蟠螭纹,表现形象有的有所不同。

4.环带纹环带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常雕刻在铜壶、簋的腹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初期。

环带曲折如波浪起伏,故又称“波纹”。

以前亦有称“山云纹”和“盘云纹”的,因其如山之起伏,云绕其间。

现也有称为“波曲纹”的。

5.蒲纹蒲纹,即蒲席的纹样,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组织,用浅而宽的横线或斜线把玉器表面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的纹样,六角形有时还琢有阴线的谷纹。

此样纹流行于汉代,宋明之间也有少量制作。

6.忍冬纹古代寓意纹样。

忍冬为一种蔓生植物,俗呼“金银花”、“金银藤”,通称卷草,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因名金银花。

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

又称卷草纹,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

7.象纹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

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上。

《说文》:“象,长鼻牙,南越大兽。

”殷商时期,中国中原地区尚有野象。

8.蟠虺纹蟠虺纹,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

又称“蛇纹”。

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

中国古代纹样

中国古代纹样

中国官服纹样麒麟纹一品为麒麟。

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

《大戴礼》说:“毛虫三百六十,以麟为长。

”是龙、凤、麟、龟四灵之一。

麒麟出现是“圣王之嘉瑞”。

《说文》的解释是:“麒,仁兽也。

麋身牛尾,一角。

麟,牝麒也。

”“麒麟设武备而不为害”。

“有足者宜踢,有额者宜顶,有角者宜触,为麟不然,是仁也”。

所以,以麒麟为一品武官的官阶形象,既象征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征皇帝“武备而不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

龙纹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

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

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螭龙,无角的叫虬。

龙作为服饰的纹样,当在夏商之际就已经产生。

「十二章服」中的龙纹,根据唐朝孔颖达「龙取变化无方」的解释,是图腾象征和崇拜。

如《周易》中就记载:「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斗牛纹《名义考》:“斗牛如龙而觩角。

”觩角即角作曲貌,一如弓鞬式。

形异于龙、蟒之角。

《埤雅》:“虚危(星名)以前像蛇,蛇体如龙”。

故知斗牛纹并非牛形,而是一种想象的形象。

《宸垣识略》:“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且视之,湖冰破裂一道已纵去。

”亦谓非真牛形。

又故宫太和殿脊兽中有斗牛一兽,头不作蟒形,遍体作鳞片,尾与麒麟尾相似。

此兽纹亦用于服饰。

斗牛纹服,决于飞鱼之服,属赐服之一。

飞鱼纹《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此,状如狸(或曰龙鱼似狸一角,狸作鲤)。

”因能飞,所以一名飞鱼,头如龙,鱼身一角。

《明史·舆服志》:“张瓒为兵部尚书服蟒?帝怒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

张瓒对曰:‘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非蟒也’。

”至明时,飞鱼纹类蟒形,有鱼鳍、龟尾,亦有两角。

中国古代纹样有哪些

中国古代纹样有哪些

中国古代纹样有哪些1、新石器时期,劳动者创造了彩陶艺术,不仅造型别致,而且纹样独特,实用美观,艺术之光生生不息。

主要纹样有:鱼纹、鹿纹、狗纹、人面纹、花卉纹、网纹、水纹、海贝纹、编织纹、火焰纹及历象日月星纹等。

先民们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视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组织运用到各种器皿器物上,形成了庄重大方、自然谐调的装饰花纹,开创了一代风格。

2、商、周奴隶社会时期,青铜艺术为其魁首。

无论是造型多样的食器、酒器、乐器等,还是各种纪念性陈设器皿,都装饰着精美的花纹图案。

有的还直接借用动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

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夔凤纹、蝉纹、玉带纹、重环纹、鳞纹、乳丁纹、窍曲纹、云雷纹、涡纹、冏纹、四瓣花纹及象形文字纹。

图案适应铸铜工艺制作要求,多为非常工整的阳纹或阴纹图案。

纹样精细,组织严紧,具有神奇感。

考古学者称之谓“灿烂的青铜艺术”。

3、战国、秦汉时代,铁器兴起,金银错和漆器等新展起来,营造业大兴,砖石雕刻也兴旺起来。

装饰图案的题材更为广泛,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

主要装饰纹样有:怪兽纹、蟠螭纹、虺纹、龙凤纹、各种动物(鹿、马、牛、羊、虎、雁、鱼……)纹及四神纹等。

“四神纹”也秒“四灵纹”,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作标志。

青龙为我国传说中的东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它们标志了四个方向。

又标志了四种颜色:青龙—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

此外,人物纹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汉画象石、画象砖、瓦当,题材直接反映了人类生活、生产、战争的场面。

笔简意繁,以少胜多,为以后各代的装饰开辟了新途径。

4、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佛教艺术兴旺起来。

图案同样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这时期的题材、内容许多都与佛经故事有关。

常用的纹样有:忍冬草(即金银花,也称:宝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莲花纹(别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茎—花之节”之意,是美德的象征)、玉鸟纹(玉鸟也称迦陵频迦,吉祥鸟,传说人是玉鸟脱生出来的,故而图案中常有人面兽身之图像)、鹿纹(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征)。

古代服饰纹样及含义

古代服饰纹样及含义

古代服饰纹样及含义古代服饰纹样多种多样,每个纹样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穿着不同样式、不同颜色的衣服以及使用不同的服饰纹样,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身份、阶级、地位以及信仰等。

一、服饰纹样的分类1.徽章纹徽章纹是古代服饰上常见的一种纹样,其设计一般为圆形、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内部则是具有代表性的图案以及文字等。

徽章纹最常见的用途是用来表示身份。

2.花卉纹花卉纹是古代服饰上常见的一种纹样,尤其是女性服饰。

其设计常常是以具备美好寓意的花卉为主题,例如菊花、牡丹、荷花等,寓意着吉祥、婉容、高贵等。

3.动物纹动物纹在古代服饰中也十分常见,其设计常常取材于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看见了猛犸象的图片,可能就是以狩猎大象之后,骄傲的猎人所机智安排的纹样。

二、服饰纹样的含义1.大明龙袍大明龙袍是古代明朝皇帝的专属服饰,以金、黑、紫、红色为主色。

这种龙袍上刺绣了五爪龙图案,象征着皇权。

2.绣有金银马的汉服绣有金银马的汉服是古代汉族男子服饰,东汉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多次提到,汉武帝时期宫廷武士就穿着这种服饰。

其纹样以金银马为主题,寓意着英勇、不屈不挠。

3.唐装唐玄宗的服饰唐装唐玄宗的服饰是唐玄宗为了向外国友人示好,而特意制作的一件衣服。

这种衣服的内里是绿色,外侧绣有黄色的太极八卦十二生肖图案,寓意着中国的文化底蕴。

4.五福大红袍五福大红袍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服饰,指颜色为大红色的长袍。

在红袍上刺绣五福图案,即喜福、寿福、禄福、财福、壽福,这五种福禄寿财的意象。

三、总结古代服饰纹样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种纹样都通过寓意来表达着人们的情感。

当今社会,虽然已经有了更加现代化的服饰款式和纹样,但是,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不能忘却和怠慢,必须继续传承下去。

古代边框纹理及名称

古代边框纹理及名称

古代边框纹理及名称
以下是古代边框纹理及名称的介绍:
1、缠枝纹,又称为“万寿藤”,由植物花卉缠绕而成,形式灵活自由,有的花纹向左右构成,有的向同一方向循环构成,也有的向四面环绕构成。

2、莲花纹,象征君子的纹样,古代文学中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例如《诗经》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3、云雷纹,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纹样之一,以连续的回形线条构成,象征着天上的云彩和雷电。

4、祥云纹,象征吉祥的纹样,以优美的曲线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出云彩的轻盈与灵动。

5、环带纹,用于表示连续的线条或形状,如波纹、水纹等,常用于边框装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古代边框纹理及名称,每种纹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表现形式,为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有关中国传统纹样的故事

有关中国传统纹样的故事

有关中国传统纹样的故事
1、饕餮纹: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饕餮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神秘怪兽,它没有身体,只有一个脑袋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

饕餮纹代表着智慧与精神意志,象征着内涵与特征,是器物的主要纹饰,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

2、云气纹:云气纹是一种用流畅的圆涡形线条组成的图案,一般作为神人、神兽、四神等图像的地纹,也有单独出现的,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汉魏时期中国民间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神仙的崇拜。

云气纹寓意高升和如意。

3、莲花纹:莲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自佛教传入我国后以莲花作为佛教的标志,莲花代表了“净土”、“纯洁”,莲花因此成了佛教艺术中主要的装饰题材。

莲花纹寓意“吉祥”,现在多作为装饰出现在瓷器上。

4、水波纹:水波纹,又称为“海涛纹”,“海水纹”。

水,滋养万物,润物无声,福泽天下,因此,水波纹就被世人赋予了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寓意。

波涛汹涌的水波纹有气势磅礴,威严不可触犯之态,常与龙纹、蟒纹、凤纹、等相配使用于服饰,是身份的象征。

5、团花纹:团花纹也称“宝相花”,“富贵花”,以精美细致、饱满华丽的艺术样式著称。

其外形圆润成团状,内以四季草植物、飞鸟虫鱼,吉祥文字,龙凤等纹样构成图案,寓意着金玉满堂,荣华富贵。

中国传统建筑图案纹样

中国传统建筑图案纹样

中国传统建筑图案纹样
2. 牡丹纹
牡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富贵花,被誉为" 花中之王"。在建筑装饰中,牡丹纹通常以 花瓣繁复、色彩艳丽的特点展现,寓意着富 贵、荣华和繁荣
中国传统建筑图案纹样
3. 云纹
中国传统建筑图案纹样
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被视为祥云、瑞气, 寓意着吉祥和好运。 云纹在建筑装饰中通 常表现为云朵、云彩 和流云等形态,寓意 着祥瑞、高贵和纯洁
-
THANKS !
中国传统建筑图案纹样
11. 琴棋书画纹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艺,象征着 高雅、文化与修养。在建筑装饰中,琴棋书 画纹通常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寓意着对美好 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中国传统建筑图案纹样
12. 葫芦纹
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物,寓意着福禄双全、多子多福。葫芦纹通常以葫芦的 形状或与其它图案的组合出现
中国传统建筑图案纹样
6. 如意纹
如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象征着吉祥、顺利和成功。如意纹通常以灵芝和云彩的 形象出现,寓意着长寿、健康和幸福
中国传统建筑图案纹样
7. 回形纹
回形纹是一种具有连续性、重复 性的图案,寓意着无限循环和永 恒。在建筑装饰中,回形纹通常 以波浪状或曲折状的形式出现
中国传统建筑图案纹样
中国传统建筑图案纹样
9. 鱼纹
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寓意着富饶、繁荣和 吉祥。鱼纹通常以鱼 的形状或与水草、莲 花的组合出现,寓意 着年年有余、富裕繁 荣
中国传统建筑图案纹样
10. 狮子纹
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威猛、权力 和吉祥的象征。狮子纹通常以石雕或砖雕 的形式出现,寓意着辟邪、吉祥和威严
中国传统建筑图案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

莲花纹
• 自南北朝后流行 。多出现在瓷器 上,作为装饰。 其变化丰富。有 独立纹样,也有 四方连续。南北 朝至唐代,莲花 纹常作为瓷器的 主题纹饰,碗、 盏、钵、盘的外 壁或内划复线仰 莲,有的盘心还 饰蓬莱纹,酷似 盛开的莲花。亦 见雕刻成立体状 的莲花。
莲瓣纹
• 莲瓣纹是古代陶瓷最为流行的花 纹装饰,始于春秋,盛于南北朝 至宋,流行于整个封建时代。春 秋战国多用立体莲瓣作壶盖上的 装饰。魏晋至隋代,莲瓣纹常用 堆塑手法装饰在器物腹部,有的 分几层装饰在器物的颈、腹、足 各个部位,使器物显得繁缛华丽。
绣球花纹
• 一种瓷器装饰 纹样,因花朵 形状颇似绣球 而得名,常以 大小不等的花 头或龙凤等主 体形象,做圆 形或椭圆形的 适合构成,疏 密均匀的排列 在器物的装饰 带中,适用于 各种造型的器 物。
兰花纹
• 传统寓意纹样。 《本草经》: “兰草主杀虫毒, 辟不祥,久服轻 身不老。”《楚 辞》:“级秋兰 以为佩。”古人 认为:“德芬芳 者佩兰,古之佩 者,各家其德。” 故而古人以幽谷 兰喻隐逸之君子。
卷草纹
• 中国传统图案 之一。多取忍 冬、荷花、兰 花、牡丹等花 草,经处理后 作“S”形波状 曲线排列,构成 二方连续图案, 花草造型多曲 卷圆润,通称 卷草纹。因盛 行于唐代故名 唐草纹
缠枝纹 • 缠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 之一。是瓷器上最常见的纹 样。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 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 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 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 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 复,变化无穷。缠枝莲、缠 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柿蒂纹
• 古代寓意纹样。顾 名思义如同柿子下 部之蒂子一样,四 瓣或五瓣。俗谓之 柿盘。”建筑图案 多用柿蒂纹,寓意 建筑物的坚固、结 实。柿蒂纹起源极 早,我国古代的陶 器、青铜器上已可 见到。在汉代的玉 剑首上也常有发现, 在汉代以后就不多 见了。

(完整版)经典纹样

(完整版)经典纹样

春秋纹样
攻战纹 春秋战国,战事频仍,因
此,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上, 也出现了许多这样类型的题材。
春秋纹样
渔猎纹 渔猎纹包括:捕鱼和狩猎 两种活动。射不只是竞技, 它更是古代的一种礼仪, 为六艺之一,即礼、乐、 射、御、书、数,也是选 拔人才的一种方式。 渔猎是古代贵族生活中的 一种重要活动。“弋 射”——是用带绳子的箭 射空中的飞鸟,可以在射 中后引线将猎物收回,这 些在纹样中都有体现。
战国锦散点几何纹
春秋纹样 • 战国锦凤鸟几何条状纹
动物纹锦
• 战国锦舞人动物纹 龙飞凤舞
春秋纹样 • 战国锦对龙对凤几何纹
春秋纹样 • 战国刺绣凤鸟花卉纹
春秋纹样
• 战国刺绣蟠龙飞凤纹
战国-龙凤虎纹绣罗
秦汉时代的纹样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秦汉纹样
秦汉纹样
秦汉纹样
• 汉代的纹样区别于前面各个时 代的特点是: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服饰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 彩,其确立的上衣下裳的形制和玄衣黄裳的服色。其中上衣代表 天,因为天在未明时为玄色,故上衣用玄色,下裳象征地,因为 土地为黄色,故下裳用黄色。
夏朝建立了一套以帝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饰制度,它的 形式、色彩、纹样均源于对天地的尊崇和对乾坤秩序的追求
东周:春秋 战国
春秋纹样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特点相似,依然以青铜器为主, 漆器作为新兴工艺品种也发展起来,此外,还有陶 瓷、丝织、木器、竹编等,以南方的楚国最有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纹样的特点: 1、在夏商西周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更加程式化和抽 象化,如连续的蟠螭纹、蟠虺纹等;
2、由商代的“祭”和周代的“礼”渐渐转向现实生 活,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越来越多,如宴饮、狩猎、 舞乐、攻战等。

中国传统纹样PPT精选文档

中国传统纹样PPT精选文档
3
中国传统纹样的特点有哪些?
1.具象题材、抽象运用 吉祥图案中的主要题材均直接或间接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
器皿、用具等。这些具象的事物,吉祥图案在造型中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往往 服从视觉上的快感,而突破平凡的樊笼,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
2.对称与均衡是构图的惯用手法 吉祥图案常常存在一中心线(或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三面、
21
和谐好合
一个盒子里飞出五只蝙蝠。或画和合两 仙嬉戏蝙 解题:和仙、合仙,是指高僧 寒山和拾得。寒山,一称寒山子,唐代僧人, 相传他居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喜吟诗 饮酒,与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好友。清雍 正十一年,寒山,拾得被封为和圣与合圣, 世人称「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盒」 与「合」、「和」同音,喻「和合」。旧时民 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之意, 以图婚姻美满。
连珠纹 席纹 云雷纹 回纹 弦纹 条纹 谷纹 蒲纹 绳纹 绳络纹 锦纹 云纹 勾云纹 乳钉纹 漩涡纹 曲折纹
二 动物纹样
螭纹 龙纹 凤纹 赑质纹 蒲牢纹 鸱吻纹 饕餮纹 趴蝮纹 辟邪纹 狴犴纹 椒图纹 四神纹 麒麟纹 狮纹 虎纹 鹿纹 牛纹 马纹 象纹 猴纹 龟纹 蛙纹 蝙蝠纹 羊纹 松鼠纹 鱼纹
11
10传统纹样的分类一几何纹样二动物纹样三花鸟昆虫纹样四吉祥纹样五人物纹样六器物纹样按造型题材分类按构成空间分类一平面图案二立体图案按构成分类一独立形单独纹样二连续形连续纹样按不同应用专业分类一餐具二家具三建筑四服饰五纺织品六装潢11几何纹样连珠纹席纹漩涡纹曲折纹鸱吻纹饕餮纹辟邪纹狴犴纹花鸟昆虫纹样百花纹团花纹柿蒂纹莲花纹石榴纹葡萄纹柿子纹绣球花纹兰花纹梅花纹菱花纹菊花纹灵芝纹锦鸡纹孔雀纹白头翁纹鸳鸯纹喜鹊纹鹦鹉纹草虫纹蝴蝶纹如意纹开光纹铜钱纹文字纹八吉祥八卦纹喜相逢宝杵纹璎珞纹一根藤福禄寿禧瓜瓞绵绵功名富贵岁寒三友连中三元玉堂富贵竹报平安三阳开泰海屋添筹13人物纹样飞天纹人面纹舞蹈纹仕女纹高士纹农耕图钟馗图五伦图八仙纹麻姑献寿和合二仙五子夺魁天官赐福牛郎织女竹林七贤十八学士香山九老渔家乐图渔樵耕读女娲补天吕布戏貂蝉嫦娥奔月刘海戏金蟾百子闹龙灯器物纹样博古纹山水纹波浪纹绶带纹14三阳开泰图案

中国传统纹样18种及寓意

中国传统纹样18种及寓意

中国传统纹样18种及寓意18种纹样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起自远古文明初、延至当代,不论是玉器、漆器、服饰还是装饰,都铭刻着传统纹样的特色瑰美。

传统纹样计十八种:云雷纹、祥云纹、环带纹、忍冬纹、凤鸟纹、如意纹、饕餮纹、方胜纹、唐草纹、曲水纹、垂鳞纹、万字纹、缠枝纹、云头纹、八宝纹、寿字纹。

1、云雷纹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比较少见。

云雷纹是青铜器上主要铭刻的纹饰。

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状。

圆弧形也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合称云雷纹。

2、祥云纹现于周代中晚期的楚地,至秦汉时期,祥云纹的变幻已达极盛,且绵延至今,是极富生命力的艺术。

祥云纹仿照云彩之流动蜿蜒,是祥瑞之云气,寓意美好与吉祥。

3、环带纹现于商代,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和春秋时,常见于青铜器纹饰。

形似波浪起伏,故别名波纹或山云纹、盘云纹;或,形似山势起伏,也称波曲纹。

环带纹以波线为基础,双线相交垂带状。

4、忍冬纹现于东汉末年,盛于南北朝,是一种植物纹路。

忍冬是一种蔓生植物,俗名卷草、金银花、金银藤,故而又名卷草纹,常用于佛教装饰,指代灵魂、轮回。

一般为三叶片或多叶片,且变化多样。

5、凤鸟纹现于良渚文化、二里岗文化,此时多为鸟纹;至商周时,凤凰是为神鸟,有凤鸣岐山典故,故而凤纹雄浑、肃穆,是当时的审美纹样。

唐代凤纹十分灿烂,且造型多姿多彩,与生活结合紧密,形式感非常强烈。

至宋元明清,凤纹装饰已渐变为一种特定造型,进一步规范化,如团凤。

如意者,古之爪杖也。

为一种挠痒的器物,可如人意,因此得名,常见于南北朝,仿照其形,名为如意纹。

形似如意,借喻称心、如意,常与瓶、牡丹等合成平安如意、吉祥如意等。

7、饕餮纹现于良渚文化陶器,盛于商周青铜器。

饕餮是幻想中的怪兽,是图案化的兽面,也称兽面纹。

一般是仿照饕餮的面目形象,结构鲜明。

8、方胜纹现于汉代,盛于明清,及至当代。

方胜是古代妇女饰物,由两个菱形叠压而成的纹样。

是汉族传统的寓意纹样。

9、唐草纹现于汉代,盛于唐代,及至当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忍冬纹
忍冬是蔓生植物,忍冬纹即类似忍冬花植物的花纹。

东汉末期开始出现,南北朝时最流行,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

以后又广泛用于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品的装饰上。

二、卷草纹
中国传统图案之一。

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经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

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

汉代图案中已有卷草纹。

南北朝时期,卷草纹大量运用于碑刻边饰,风格简练朴实,节奏感强,在波状组织中以单片花叶、双片花叶或三片花叶对称排列在主干两侧,形成连续流畅的带状花纹。

敦煌莫高窟的北朝壁画中多绘有卷草纹,其素材多取忍冬。

唐代卷草纹广泛流行,多取牡丹的枝叶,采用曲卷多变的线条,花朵繁复华丽,层次丰富;叶片曲卷,富有弹性;叶脉旋转翻滚,富有动感。

总体结构舒展而流畅,饱满而华丽,生机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富丽华美的风格,并成为后世卷草纹的范模(见图[唐代壁画中的唐草纹图案])。

唐代以后,唐草纹传承不断,素材除忍冬、牡丹以外,又有石榴、荷花、菊花、兰花等。

明代中期重视以荷花为主体的唐草纹,后由荷花图案演变为串枝花图案,并广泛运用在织锦上。

明清两代的唐草纹风格趋向繁缛、纤弱,失去了唐代的生气,但仍然是重要的传统图案。

现在,唐草纹多见于建筑装饰及染织、家具、陶瓷等装饰。

三、缠枝纹
缠枝纹与莲瓣纹、卷云纹、如意纹、回字纹等一样,都是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重要装饰纹样,广泛用于雕刻、陶瓷、家具、漆器、编织、刺绣、玉器、年画、剪纸、碑刻等,甚至连糕饼木范都离不开缠枝纹。

缠枝纹,又名“万寿藤”、“转枝纹”、“连枝纹”。

它是一种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的传统吉祥纹饰。

缠枝纹所表现的“缠枝”,常常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银花、爬山虎、凌霄、葡萄等藤蔓植物为原型。

这些植物本系吉
祥花草,多为世人所赞咏,例如金银花,又称“忍冬”,李时珍《本草纲目》载:
“久服轻身,长年益寿。

”再例如凌霄,宋代杨绘《凌霄花》诗云:
“直绕枝干凌霄去。

”对于该花的勇于攀登,凌云直上的品质,清人李笠翁评说道:
“滕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

”缠枝纹就是这些藤蔓的形象再现,它委婉多姿,生动优美,富有动感,故寓意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美好愿望,从而跻身于中国吉祥物。

缠枝纹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原始构思可见于战国时期,当时在漆器的表现装饰纹样中,有二方连续纹样与四方连续纹样,它虽然表现的是“云气”,但它反复、交替与穿插的艺术手法,事实上已具备了缠枝纹的基本特征。

到了汉代,缠枝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