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铜文化史

合集下载

铜陵市基本情况

铜陵市基本情况

铜陵市有关情况汇报一、铜陵市基本情况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是皖江城市带的重要成员,也是规划中的长三角城镇群成员之一,1956年10月建市,现辖一县三区,代管一个国营农场,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3万人。

主要特点是:铜陵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冶铜史的历史文化城市。

铜陵是中国青铜文明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

铜的采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冶铜史绵延3000余年而未曾中断,这在长江流域目前已知的古铜遗址中非常少见。

现存数十处采冶铜遗址和大量的青铜文物。

铜陵的历史,就是中国冶铜的缩影。

秀丽的山水和厚重的文化曾吸引了李白、王安石、苏东坡等文学大家的注目,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是留下了“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千古名句。

铜陵是一座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园林和旅游城市。

铜陵位于北纬30度附近,季节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环境优美。

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盛产凤丹、苎麻、生姜、蒜子等农副产品。

长江铜陵段是最适合白鳍豚生存的区域,建有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铜陵矿产资源丰富,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八宝之地”。

境内不仅有天井湖、螺丝山、相思树、滴水崖等秀美的山水景观,还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如大通古镇、大明寺、葛仙洞、白鳍豚养护场等,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2002年来铜视察时曾称赞:“铜陵虽小,但很美丽”。

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及“省卫生城市”等称号,铜陵是一座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的开放城市。

铜陵处于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是国家东西交通大动脉和安徽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也是安徽“两山一湖”风景旅游区的北大门,距合肥骆岗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分别约1小时、2小时车程。

特别是南北向的合铜黄高速已经建成通车,东西向的沿江高速、连接铜陵至杭州、上海方向的铜宣高速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铁路经芜湖与全国铁路网连接,沪铜铁路的延伸段铜陵至江西九江的铜九铁路铜陵段建成,未来几年内,我们还将陆续兴建公铁两用的长江二桥、庐铜铁路、无铜高速、沿江城市城际轻轨等。

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大考古发现(五)

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大考古发现(五)

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大考古发现(五)41.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商代晚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

该遗址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1973年以前这里发掘的53座建筑基址是殷墟宫殿宗庙区的主体和殷王都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重心所在,被考古学者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基址。

甲组建筑基址共发现15座,是宫殿宗庙区内建设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被认为是商王室的宫室、寝居之所。

乙组建筑共发现21座,多数结构繁复,面积巨大,互相连属。

这些建筑被认为是殷王室的宗庙建筑。

丙组共发现17座,被认为是商王室的祭坛建筑。

目前,在宫殿宗庙区已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0余座。

这些建筑基址形制阔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

42.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器物坑(距今5000年)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11公里处的三星村,南距成都38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

遗址分为遗址保护区、生态博物馆群和文化产业园区三大部分。

三星堆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文化遗址。

三星堆古遗址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其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以及神秘性和惟一性的特点,使三星堆古遗址成为极具开发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资源。

三星堆遗址出土有许多光怪陆离、奇异诡谲的青铜造型,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6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

而以流光溢彩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为人们重新认识巴蜀文化源流提供了依据。

铜都变迁

铜都变迁

铜都变迁作者:李佳蔚来源:《中国周刊》2013年第09期佘小凤来到铜陵是在1950年。

这一年,对于佘小凤来说,有两个深刻记忆:一个是举家搬迁,从大同镇来到铜官山矿区,发现这座当时被当地人称为“铜陵特区”的城市,除了铜矿几乎什么也没有;第二个则是她在军队上的姑父,是驻地部队军人。

某种程度上,佘小凤的个人记忆契合了这座城市的诞生历史:一个是1949年4月21日,铜陵解放,成为大军渡江后第一个解放的城市;另一个则是1950年7月,中央重工业部召开计划会议,鉴于铜官山矿产资源丰富,决定在铜陵增建一座年产2000吨的粗铜冶炼厂。

这就是铜陵有色第一冶炼厂,当时叫铜官山冶炼厂。

从那一刻起,这座城市的命运或已注定:为祖国炼铜。

铜陵炼铜,自古有之。

根据文献记录和遗址发掘,铜陵古代铜矿发展史延续3000多年,几乎伴随着整个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堪称奇迹。

因此,铜陵成为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古铜都”。

自汉代开始,朝庭在铜陵设置了铜官,设铜官镇,铜官山由是得名。

汉镜有铭文曰:“汉有嘉铜出丹阳,炼冶银锡清且明”。

至此,铜一就深深地嵌入了这座城市的基因里,铜也让这座城市逐步走向兴盛。

建国后的铜官山冶炼厂,无疑让这座千年古铜都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建厂后第二年,铜官山矿老庙基山坑下采矿正式投产。

转过年5月1日,铜陵为新中国炼出了第一炉铜。

佘小凤也参与其中。

她成为了铜官山露天矿区的一名选矿工,对开采上来的铜矿石进行初选,再码起来,按照立方算钱。

“含铜多的石头,颜色不一样,含一些绿色。

”佘小凤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工资是一个月3毛6。

选矿的活儿,佘小凤一直干到1984年。

实际上,在当初的铜陵,几乎所有人都和铜有关系。

1963年,佘小凤结婚了,新郎是“高级人才”,从技校毕业,在铜官山宝山矿区负责设计工作。

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们的婚房就在矿区边上,单位分的平房,只有一间半,7口人住。

可就是这36平米的房子,仍让佘小凤“满足得不得了”:“这可是从草房到瓦房啊!”婚后,佘小凤买居家用品,只能到小街上的小百货公司。

铜陵青铜文化探源

铜陵青铜文化探源

第30卷第6期20 1 6年11月长沙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Vol.30 No. 6Nov. 2 0 16铜陵青铜文化探源胡海梅(铜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安徽铜陵244000)摘要:青铜器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历史发展不断进步的结果,是人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铜陵地 区的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光彩夺目。

对铜陵青铜文化进行探源,探讨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 化,梳理铜陵青铜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旨在丰富青铜文化研究,并为铜陵青铜文化研究尽自己的绵薄之 力。

关键词:铜陵;青铜文化;历史发展中图分类号:G1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4681(2016)06 -0065 -03铜陵以铜矿著称于世,被称赞为中国古铜都。

据文献资 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其矿冶活动发端于商代早中期,迄 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1]。

铜陵地区的矿冶历史可说是源远 流长,光彩夺目。

青铜器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历史发展不 断进步的结果,是人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而铜陵作为中国 青铜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其青铜文化是在什么时间以及在什 么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发展有着怎样的历程,在历史发 展的长河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不仅是考古学研究的问题,也 是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题中之义。

一铜陵青铜文化探源(一) 中国青铜文化溯源红铜器和青铜器是最早的铜制工具,但红铜器因其质地 较软,在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不明显,而遭到历史的遗弃。

到商代早期,青铜器无论是作为生产工具还是生活用具,在 使用数量和范围方面来说,都远不及传统的木石工具。

直到 商代中期以后,青铜器才开始大量出现,使用地区和使用领 域开始扩大,这与这一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铜矿的发现和采冶 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这一时期青铜采冶技术有了新的 进步密不可分。

青铜器在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大范围使用,表 明中国在商代中后期已进人青铜时代。

(二) 铜陵采冶铜溯源铜陵,是一座以铜命名的城市,其铜矿采冶早已进人专 家学者们的视线。

铜陵铜文化漫谈

铜陵铜文化漫谈

【学术研究】Academic rescerch098Vol.138铜陵是中华民族较早发现和使用铜的地区之一,铜的采冶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绵延三千余年,久盛不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

铜陵铜文化源远流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地方文化是城市形象的根基和主要内涵。

要想真正了解一座城市,就必须了解它的历史渊源与文化。

先秦时期,荆、扬两州是我国重要的铜产地之一,铜陵属古扬州。

经过文物普查,在铜陵境内发现大量古代炼渣,初步估计现存总量约有200万吨,若按1∶15的铜、渣之比推算,至少已生产了10万吨以上铜料,铜陵古铜矿采冶规模可见一斑,当之无愧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铜产地之一[1]。

铜陵师姑墩遗址的发现是一次皖南青铜历史的揭秘之旅。

2009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铜陵师姑墩遗址被意外发现。

师姑墩遗址位于铜陵县钟鸣镇东部,遗址四周丘陵环绕,面积7500平方米左右,分四处,每个区域相邻700米。

该遗址群相对独立于周边遗址,发现有陶器及一批与青铜有关的器物和铜冶炼原料等。

考古专家根据发现的铜料、燃料、铜渣、铜器推断,当时该区域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青铜冶铸工艺。

著名考古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认为,这很可能是我国考古学界第一次在长江南岸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商周时期铸铜痕迹。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安徽铜陵县师姑墩遗址发掘简报》显示,该遗址冶炼与铸造活动共存,年代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开始,西周中晚期最为兴盛,持续到春秋早中期。

据此,铜陵地区先人铜采冶铸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代[2]。

在铜陵近郊的竹丝墩遗址上曾出土过饕餮纹爵、饕餮纹斝,时代为商代前期。

从器物含铁量较高的特征判断,当为铜陵本地所铸。

铜陵木鱼山冶炼遗址出土的冰铜锭,经碳14测定,年代距今2885±55年,树轮校正年代3015年,相当于西周早期,这将冰铜锭采冶历史文献记载的宋代提前到西周早期[3]。

铜陵青铜兵器的艺术鉴赏和研究

铜陵青铜兵器的艺术鉴赏和研究

铜陵青铜兵器的艺术鉴赏和研究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10期摘要:青铜兵器是我国古代兵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门类,伴随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也是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

据史料记载,安徽铜陵的铜资源十分丰富,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采矿和冶炼历史,曾发现数座冶炼铜等金属的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青铜器和青铜兵器,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因此,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的美誉。

笔者以青铜兵器的艺术鉴赏和研究为题,分析我国青铜兵器的发展演变,并选取了部分国内代表性出土文物及铜陵市博物馆数件青铜兵器精品文物,进行相关艺术分析和鉴赏。

关键词:铜陵;青铜;兵器;艺术鉴赏;研究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10.0061 我国青铜文化与青铜兵器的发展历史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青铜冶炼技术可以追溯到我国新石器时代。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马家窑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都曾出土过青铜器物,体现了古代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进步,是我国劳动人民宝贵的智力财富。

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日益成熟,古代社会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也显著提升,与石器时代相比,青铜的制造和使用对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冶铜工艺得到了长足发展,日趋成熟,成为我国古代社会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的重要标志。

随着青铜采矿和冶炼技术的发展,青铜器具的造型和种类也不断丰富,既有大量生产所需的青铜器,也有社会生活需要的青铜器物,其中,青铜复合兵器是青铜器的重要门类,它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提升国家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的重要工具,受到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

我国古代兵器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最初人类社会使用石器、木器等作为兵器,进行部落之间的战争,随着青铜的开采和冶炼技术的提升,古代社会的人们认识到青铜材质的兵器要远远优于石质和木质的兵器。

安徽铜陵导游词-导游词

安徽铜陵导游词-导游词

安徽铜陵导游词-导游词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

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

下面是为你整理了“安徽铜陵导游词”,希望能帮助到您。

安徽铜陵导游词(1)铜陵有很多美丽的风景。

有如诗如画的凤凰山;有美景如画的滴水崖;有景色宜人的天井湖。

其中,我最喜欢天井湖。

走进天井湖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路旁栽着几排垂柳,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吹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一阵风吹过,叶子随风摇摆,好像在向我们招手呢!再往里走,九曲桥展现在眼前。

九曲桥呈“Z”字形,架在约有100多米长的河面上,桥两面是白色的,桥墩用水泥砌成,非常坚固。

两岸,绿油油的草坪就像一张地毯,铺在路边,颇有锦上添花的感觉。

再往里走,各种各样的游乐场所矗立在路旁,有钓鱼、碰碰车、海盗船…五花八门,各式各样。

走进花园,一朵朵美丽的鲜花争先恐后地簇拥在林荫路旁,有玫瑰花、有菊花、有月季花、有……它们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就像一个个活泼的脸颊。

有的还没开花,有的只开出两三片,有的还是花骨朵。

他们虽然长的不好看,可是开花时发出的香味,实在迷人。

如果你把鼻子凑上去闻一闻,保证你到现在还陶醉在花香。

走在柏油路上,看!湖水就像一面没有打磨的铜镜,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生机勃勃的身影;映出了路旁高大挺拔的大树的形态。

蔚蓝的天和碧绿的湖水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

我爱铜陵,更爱铜陵美丽的天井湖!安徽铜陵导游词(2)欢迎大家来到安徽铜陵!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铜陵是千年胜游之地。

据史料考查,仅唐至清代的文人墨客就有200多位来此游山玩水,并写下了吟咏铜陵的诗词400余首。

其中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于天宝、至德、上元年间三次漫游铜陵,写下了“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及“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铜陵

铜陵
19.1平方千米
大通位于安徽省铜陵市西南,古名澜溪,扼九华、望黄山、临皖江、依铜都,建 镇已有千年。它曾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清末民初, 是大通古镇的鼎盛时期,小小的古镇上居住着10余万人,莺歌燕舞,有着“小上 海”的美誉。随着岁月流逝,大通镇繁华不再。澜溪、和悦老街已被正式列入省 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16年大通获批中国首批特色小镇,2017年大通古镇风景
龙泉古井
• 位于澜溪老街后巷, 开凿于清嘉庆年间, 距今约200年。井口 上面砌着青石凿成外 方内圆的镂空大石井 圈一块,井圈西侧石 壁上刻有“龙泉井”、 “嘉庆丁丑年”(即 1817年)、“佘以雨 开”等字样,该井井 深约5米,常年水深 距井口2米,井口内 直径约0.4米,水质清 凉,且特大干旱年井 水也不干涸,现仍可 使用。
安徽铜陵
• 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 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 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新 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 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 股票发自铜陵
• 地名由来
• 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义安县为铜陵县, 县治由顺安移于古铜官镇,即今铜陵县治所在地 城关镇。至此,历史上“铜陵”地名第一次出现。 “铜陵”二字的来历,未见有正式文字记载,其 说法有三种:一是“产铜之山陵”说,因此地产 铜,又是丘陵地区,故名;二是“产铜原属南陵” 说,故取名“铜陵”;三是“铜地原属‘陵阳' 说”,铜陵地区汉时归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 取“陵阳”之陵,合为“铜陵”
凤凰山位于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南部,属国家AAAA级风景区,凤凰山形胜凤凰, 由横山、面山、灵风山、潭山、金山等构成。早在明朝“景泰”年间,诗人周铎 就书写“庐外山高插半天,石边孤井聚甘泉,凤凰一饮千年后,尚有遗迹万古传”

铜草花下的千年传奇探访青铜之源瑞昌

铜草花下的千年传奇探访青铜之源瑞昌

铜草花下的千年传奇探访青铜之源瑞昌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铜草花下的千年传奇——探访中国青铜之源瑞昌青铜文明堪称人类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母体。

具有1200多年青铜文明史的中国,青铜之源在哪里?为破解这一历史之谜,记者将探寻的脚步迈向滚滚长江边的瑞昌铜岭铜矿遗址。

初冬时节,我们虔诚地肃立于铜岭遗址的荒山野岭上,逆着茫茫的时间之流,循着神灵般的昭示,打捞一瞬而逝的每一片破碎的记忆,如拼图般,还原那沧桑躯壳下柔软的灵与肉,叩听在古老文明的血脉中蛰伏已久的潮涌——3300多年前的矿冶照影出瑞昌市区向北十余公里,铜岭,长江畔无尽丘陵中的一座小村,高低不一的砖房,磕磕绊绊的村道,起伏的田畴和忙碌的村民,在灰蒙蒙的天空下,与所有的村庄一样单调无华。

先民们创造的华夏文明史上最灿烂的那段记忆寂静地残损在村外。

站在被紫红的铜草花覆盖的山岭之上,久久凝望脚下那不时露出一点痕迹的已朽的木支护,想象着被泥土掩埋的早已坍塌的巷道。

一瞬间,眼前仿佛朽木一根根支起,巷道一段段起复,一队神色疲惫的赤身男子持着已钝的木锄、磨圆的砾石,正一寸寸地冲凿着坚硬的岩石,窄窄的巷道在他们一次次的俯身中渐渐深去,黧黑的工头则老练地让人将木料一根根支进巷道与深井;木辘轳吱吱地响着,年衰的劳工死力地绞着辘轳把,一块块褐色的矿石从深井处提上,尔后顺着木溜槽泥水俱下滚落山脚。

山下堆积着如山的木材,一口口铜锅烧得正旺,工匠们一边用粗大的木棒搅动着锅里的铜水,一边细细观察着水的颜色。

山上山下,烟雾缭绕。

不远的村中,妇人们拾掇着粗陋的食物,等待夜幕的降临……略一回神,除了漫野的铜草花依然绽放着紫红色的绚烂外,先民们的音声形影早已消匿沉寂,偶尔的一声雀叫也在初冬的寒瑟中很快湮灭。

遥遥的江风在对过山岭的丛梢间掠过,略略起伏后,一切复归平静。

岁月只是一瞬的流影。

但这瞬间的照影却为我们留下了中国迄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大型铜矿遗存——距今3300余年的瑞昌铜岭铜矿遗址。

铜陵地区出土的青铜甬钟管窥

铜陵地区出土的青铜甬钟管窥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中国青铜时代是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随着中国进入古代青铜文明时代,古老的青铜乐器登上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舞台。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作为礼乐制度的重要载体,钟在青铜乐器中,流行地域最广,流行年代久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诗经·小雅·鼓钟》云:“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

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钟鸣鼎食之语,说明了钟和鼎等礼器是古代统治阶级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钟作为古老的打击乐器,形式从铙演化而来,按照悬挂方式和形制,可分为甬钟、纽钟和镈钟等主要器形。

斜挂的钟称为甬钟。

直悬的钟称为纽钟。

镈钟形制类似编钟,只是口缘平,器形巨大,有纽,可单独悬挂在钟悬上,又称“特钟”。

据史籍记载,它应当是用来指挥乐队、控制整体节奏的乐器,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常将它同编钟、编磬相配相和,以槌叩之而鸣。

青铜甬钟在西周早期出现,沿用至春秋战国时期,常出现在先秦时期重要的宴饮礼仪活动中。

甬钟各部分名称不同:钟腔的平顶称为“舞”,两边突出的乳钉称为“枚”,“枚”的上下间隔称为“篆”,钟体正背面中上部直的阔条称为“钲”,“枚”和“篆”的下部称为“鼓”,悬挂钟体的柄状物称为“甬”,“甬”的顶端称为“衡”,“甬”的中间突出部分称为“旋”,“旋”上用来悬挂的孔则为“干”,钟下部弯曲的下口称为“于”,尖锐的两侧称为“铣”。

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先秦时期属吴头楚尾,是长江流域重要的产铜地,不仅分布有众多的古代铜矿采冶遗址,境内还陆续出土了数百件珍贵的商周青铜器。

1993年2月考古工作者在铜陵董店双龙村发掘出一批青铜甬钟,共计5件,形体较大,除1件残损严重外,其余保存完好。

这批青铜甬钟中较为完整的4件,根据类型学可分为A型(图1)和B型(图2),其中A型1件,通高34.4厘米,甬长9.4厘米,铣间17.6厘米。

此钟纹饰细密繁缛,独具特色。

青铜文化

青铜文化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以“中国古铜都”名闻遐迩。

铜陵市辖三区一县,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

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风光秀美的山川和迷人的名胜,吸引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诗篇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两次到此畅游,写下了“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等千古绝句。

铜陵,是中华民族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江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我国著名的古代采铜、冶铜基地。

金牛洞古采矿遗址的发掘,撩开了铜文化神秘的面纱。

东汉时期,随着采、冶铜业的繁荣和发展,朝廷在此设置“铜官”监管铜业,铜官山由此得名,铜业亦日益兴盛,至唐宋已达鼎盛时期。

对当时壮观得冶铜场面,李白写诗赞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与李白诗互为印证的是宋代梅尧臣的一首采矿诗:“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

铜陵地区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仅铜陵文物管理所收藏的各类青铜器文物就达1400件之多。

悠久灿烂的铜文化是铜陵的宝贵文化遗产,铜陵先后发掘了多处古采矿遗址,其中金牛洞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安徽省政府主办,铜陵市政府承办,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多届青铜文化节,在市区建起了高品味地系列青铜雕塑群,建立了华东地区最大地铜商品市场。

青铜的发现的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

每当我面对青铜器,无不从内心深处感到一种震撼:那硕大的形体,显示了青铜文化的恢宏;那铜绿斑驳的外表,昭示着青铜文化历史的久远;那通体所饰的饕餮纹、兽面纹、鸟纹等图案,展示着传统文化的深邃与璀璨。

商周青铜器凝聚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全部成果,它所构成的青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华夏民族形成伊始,也孕育、产生了与民族经济、政治相适应的观念形态及其社会制度相统一的集合体--华夏文化。

铜陵铜文化

铜陵铜文化

铜陵铜文化:挖掘铜文化内涵打造铜文化名片2012-06-20 09:46 作者:admin 来源:鹰潭日报点击:141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导读]铜陵以铜得名,因铜兴市,自然而然地就以铜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核心要素。

在挖掘铜文化内涵,打造铜文化名片的过程中,铜陵人是怎么做的呢?在记者眼中,铜陵的铜文化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呢?内涵挖掘:不断加强铜文化整理和研究位于铜陵市区34公里的凤凰山金牛洞古采矿遗址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也是铜陵悠久铜文化的见证。

6月17日,正是周日,3块钱一趟的车票加上5块钱一张的门票,一场便宜而简单的铜文化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显然,如今已经看不见李白所描述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壮观冶炼场面,但通过遗址和现场的介绍,我们还是能够想象当年采冶铜矿的场景。

遗址内立着十余块名家名人的石刻书法作品,字里行间透着对“中国古铜都”源远流长的铜文化的景仰和叹服。

铜陵作为一个城市,历史很短,而它的采冶铜历史则是悠久而漫长的,或者说从古至今,数千年都不曾中断,因而积累、蕴藏了丰富厚重的铜文化。

如今,铜陵市不断加强铜文化整理和研究,挖掘铜文化内涵。

在制定实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牛洞古采矿遗址和罗家村大炼渣遗址保护公园规划的基础上,铜陵在对铜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整理和研究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该市建成了以铜文化和青铜藏品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博物馆,加强了传统铜铸造工艺的传承与保护,铜铸造“失蜡法”工艺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与此同时,铜陵组织相关人员,深入进行铜文化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

据了解,该市成立了铜文化研究会,创办了我国唯一的专业研究青铜文化的学术期刊《青铜文化研究》,编撰了《铜都文物》、《青铜故里》等书籍,并着手建设“中国青铜文化数据库”;先后创作了以铜文化为主线的大型音乐舞台剧《青铜魂》、现代都市黄梅戏《青铜之恋》、大型音舞诗画《青铜神圣》等弘扬铜文化的艺术作品;此外,该市积极组织举办高端学术会议,先后组织承办了5次高规格的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提高了铜文化研究的理论水平。

铜文化定稿

铜文化定稿

生态山水铜都推广策划经济学陈鑫14110104004人力资源管理任臻14111106034人力资源管理王周雯静14110806027人力资源管理陈朝顺14111003007生态山水铜都推广策划前言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接芜湖,是一座工贸港口城市。

城市依山襟江含湖。

铜陵历史悠久。

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

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

铜陵是中国最早的产铜地之一,也是当代中国工业文学的起源地之一,培育出富有地域特色的铜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核心元素。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在国内外都有着一定影响。

二十多年来,青铜文化系列活动在铜陵形成了强大的铜文化氛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连续举办的青铜文化博览会(节)、中国安徽民俗文化节、国际铜雕塑艺术展、青铜文化论坛等,推动和影响了铜文化活动的不断深入。

以古铜都、铜文化为题材和背景的文化精品创作不断推出,使城市文化更显丰富多彩。

铜陵人以古铜都为荣、以铜文化为特色,“发展铜经济、弘扬铜文化”已形成广泛共识铜陵近年成功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积极推动产业转型。

以铜文化为核心主题,生态友好的现代化都市成为当今铜陵的定位目标。

目录一、前言 (1)二、宏观市场环境分析(一)、地理环境分析 (2)(二)、行政环境分析 (3)(三)、资源环境分析 (3)(四)、交通环境分析 (3)三.发展分析(一)既有发展分析 (3)(二)未来发展分析 (4)四、具体方案策划••••••••••••••••••••••••••••••••••••••5铜文化体验区••••••••••••••••••••••••••••••••••••••5铜工艺品设计加工业••••••••••••••••••••••••••••••••••6 生态文化旅游••••••••••••••••••••••••••••••••••7五、总结 (8)二、宏观市场环境分析(一)地理环境分析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两山一湖旅游区的北大门(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皖中南中心城市;芜马铜经济圈的骨干城市;铜陵位于武汉——上海长江经济带上。

铜陵采冶铜历史

铜陵采冶铜历史

铜陵采冶铜历史铜陵拥有悠久而完整的采冶铜历史,不仅有足够的史料予以记载,境内众多的古采冶铜遗址、丰富多彩的出土青铜文物更予佐证,因而形成了古铜都的历史文化基础。

铜陵为中国冶铜历史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也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类在寻找石器时认识了矿石,在烧制陶器时发明了金属冶炼。

原始的冶铜术为古代冶金技术奠定了基础,冶金技术的发展又为运用青铜制造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武器提供了条件。

金属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远古时人们对铜的认识首先是从天然铜开始的。

天然铜也即纯铜,也称为红铜,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很纯的铜金属形态。

但天然铜十分有限,为了社会活动的各种需要,铜的消耗是很大的,要得到足够的铜,必须通过矿冶炼才能得到铜。

长期以来,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统治中心,出于种种需要,京都附近有许多铸造作坊,制作精美的青铜礼器、酒器、乐器、兵器。

现代考古也不断地有大量的青铜器出土,其中不乏辄数百公斤的庞然巨器,而中原地区到今也不曾发现过可满足中原地区需要量的古采冶铜遗址。

如此众多的铜是从何而来呢?中原地区需要得到南方的铜,大致有三种方式:武力掠夺、进贡和贸易。

史书上记载得最多的是以武力征伐,掠夺铜原料,也包括攻伐连接南北之间输铜地带的淮夷地区。

找铜的办法找矿是采矿的先决条件,按中国古代传统的找矿方法,除重力找矿外,大概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据诸矿共生规律找矿。

《管子·地数》载:“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

“慈石”,指磁铁矿,铜陵凤凰山等先秦采矿遗址中的上层均有一层铁帽层。

另一种是根据植物指示找矿。

《酉阳杂俎》载:“山上有姜,其下有铜金”。

此姜大约是一种野生植物,学名不详。

在皖南铜矿遗址中常见到一种铜草.俗称,“铜锈草”或“牙刷草”,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一种喜铜的指标植物,至今人们仍把它作为寻找铜矿的标志之一。

神牛的传说相传在数百年前,凤凰山一带田地里的庄稼常被一种动物践踏和吃食,有人守候发现有一头金牛从山腰处的洞穴中出入。

铜陵铜文化资源发掘与运用研讨会专家发言

铜陵铜文化资源发掘与运用研讨会专家发言

铜文化资源发掘与运用研讨会专家发言孔祥星(著名青铜器专家、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委会会长、研究员):今天在铜陵以“铜文化与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座谈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原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提出“文化——城市的灵魂”,高度肯定了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

在铜陵谈“铜文化”,主题鲜明,定位准确。

2012年9月,我在铜陵青铜文化论坛开幕式的发言中,引用汉代铜镜铭文写了三首打油诗,其中一首为:“汉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而明,青铜文化结纽带,专家学者聚铜陵。

”今天给我们这个机会,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如何将铜文化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铜陵党政领导对传统的继承、文脉的发展高度重视铜陵市政府为会议提供了《铜陵市基本市情》、《关于大铜官山公园规划设计情况的汇报》、《铜官府铜工业文化产业园项目简介》、《关于规划建设铜文化工程的研究报告》等四份材科。

资料系统、全面、丰富、新颖。

展现了铜陵市党政领导为建设与自然和谐相处、适宜人们居住、创业、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的美好愿景和高度责任感。

陈昌生秘书长刚才的发言,再一次阐明了铜文化与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简洁鲜明,给我们勾画出了一幅发展的蓝图。

二、尊重历史和现实,利用好“铜文化”这张“城市名片”城市是各种历史元素和社会元素在时代的流逝中综合、积淀、发展形成的。

城市是一脉历史渊源的形象叙述,一幅气势磅礴的时代画卷,一种深刻思想的闪烁,一种丰厚文化底蕴的展现。

铜陵的历史、文博、考古学者对这座城市作了许多研究、实际工作。

“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应是一个精辟的概括和科学的总结,让我们看到了铜陵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独特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商业文化。

“铜文化”无疑是展示铜陵形象和品牌的“城市名片”,是铜陵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鲜明标志,是显示铜陵独特性、个性和特色的重要因素。

当前,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一)“铜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探讨。

铜都溯古

铜都溯古

铜都溯古作者:裴章传来源:《安徽文学》2012年第09期铜陵这块神奇的土地,曾是锦绣包裹着的一块美玉。

山川秀丽灵动,大地诗情荡漾,是远古“铜都人”驰骋生命、激情放歌的乐园。

大诗人李白三次漫游铜陵,留下不朽诗作13首,还有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等,也都多次到过铜陵,写下大量诗文,把铜陵定格在历史的光芒四射的平台之上。

仰望蓝天,穿越时间的隧道,我们依稀可以听到商周时代的铜陵人划破原始森林的歌号声,也依稀可以看见汉唐冶炼大军采铜炼铜的繁忙的身姿。

正是这古老而激越的歌号,这豪迈而又伟岸的身姿,让这片有着3000年采铜炼铜史的“八宝之地”,开始了她领先华夏的文明历程。

遥想当年,中原皖北大地烽火连天,刀光剑影,哀鸿遍野。

一批客家先民为躲避战乱,举家南迁,由此拉开了民族历史上举家南迁的悲壮画卷。

先民们告别故乡,告别黄河和淮河,渡过滚滚长江水,寻找栖身之地。

其中一部分客家先民在长江下游的南岸安营扎寨,居住下来。

于是有了罗家村,有了凤凰村,有了周氏古民居,有了和悦洲的三街十三巷……日月轮回,斗转星移,一代又一代客家先民们在长江南岸的这片山青水秀的地方生活,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空前活力。

这是一片唯独在江边有山的居住地,至唐中以降,虽然又是战乱频繁,先有安史之乱,继有黄巢农民大起义,先民们却不离不弃,渔猎山伐,刀耕火耨,建城置垒,拓土开疆,并把探索的足迹延伸到屯溪、青阳、石台、泾县、休宁、广德等广大地区,这是客家先民的安居、创业的迁徏和调整。

处子般清纯的铜陵大地形成了最初的规模。

辟巷通津,引舶入市,再筑城邑,繁荣景象蔚为大观。

铜陵,因铜而得名,以铜而兴旺。

原始、丰饶的热土敞开她宽阔的胸怀,接纳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四方的客家先民。

携家带口的客家先民们在这里发现了丰富的矿藏,有铜、金、银、硫、铁、石灰石等等。

他们找到了财富,也找到了希望,缔造了一座铜都最初的雏形。

就像十月怀胎,从几户人家到一个村庄,从一个村庄到一座集镇,从一个集镇到一座城市,铜陵由此孕育发展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