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放电加工技术

先进放电加工技术
先进放电加工技术

简述实现电火花放电加工的基本条件。

1.电火花加工必须采用直流脉冲电源

为了使电火花放电产生的热量来不及传导扩散出去,形成极小范围内的瞬时高温,使金属局部熔化、气化,放电时间必须极其短促,一般小于1ms。放电之后,为使介质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绝缘状态,还需有一定的放电停歇时间,不然会引起持续的电弧放电。

2.脉冲放电能量应足够大

放电通道要有很大的电流密度,脉冲放电产生的热量应足以使金属局部熔化或气化。3.工件与工具电极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距离(即放电间隙)

如果两极间距离大于放电间隙,介质不能被击穿,无法产生火花放电;两极间距离小于放电间隙,会导致积炭,甚至发生电弧放电。

4.两极间必须充人绝缘介质

电火花成形加工一般用煤油作为介质,线切割加工一般用去离子水或乳化液。绝缘介质是实现电火花放电的必要条件,绝缘介质还有利于排除放电间隙中的电蚀产物,对工件和工具电极起到冷却作用。

简述电火花放电时,电极表面金属材料被蚀除的四个微观过程。

1、极间介质的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

2、介质热分解、电极材料融化、气化,热膨胀;

3、电极材料的抛出;

4、极间介质的消电离。

影响电火花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表面粗糙度

电火花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取决于放电蚀坑的深度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只有在加工表面产生

浅而分布均匀的放电蚀坑,才能保证加工表面有较小的粗糙度值。为了控制放电凹坑的均匀性,需要采用等能量放电脉冲控制技术,即检测间隙电压击穿下降沿,控制放电脉冲电流宽度相等,用相同的脉冲能量进行加工,从而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微观上均匀一致。

2.加工间隙(侧面间隙)的影响

加工间隙的大小及其一致性直接影响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加工精度。只有掌握每个规准的加工间隙和表面粗糙度的数值,才能正确设计电极的尺寸,决定收缩量,确定加工过程中的规准转换。

3.加工斜度的影响

在加工中,不论型孔还是型腔,侧壁都有斜度,形成斜度的原因,除电极侧壁本身在技术要求或制造中原有的斜度外,一般都是由电极的损耗不均匀,以及“二次放电”等因素造成的。(1)电极损耗的影响。电极由于损耗而形成锥度,这种锥度反映到工件上,就形成了加工斜度。

(2)工作液脏污程度的影响。工作液越脏,“二次放电”的机会就越多,同时由于间隙状态恶劣,电极回升的次数必然增多。这两种情况都将使加工斜度增大。

(3)冲油或抽油的影响。采用冲油或抽油对加工斜度的影响是不同的。用冲油加工时,电蚀产物由已加工面流出,增加了“二次放电”的机会,使加工斜度增大。而用抽油加工时,电蚀产物是由抽吸管排出去,干净的工作液从电极周边进入,所以在已加工面出现“二次放电”的机会较少,加工斜度也就小。

(4)加工深度的影响在电火花成形加工中有什么措施可以降低电极损耗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若采用负极性加工将导致什么结果

电火花加工的定义,其加工性与材料什么性质有关?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工具和工件(阳、阴电极)之间脉冲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对材料进行加工的方法。

电极材料应选择导电性好、熔点高和沸点较高,机械加工性能好的材料作为电极材料。铜:制成各种精密复杂电极,可用于中小型腔加工

钨、钼:熔点和沸点较高、损耗少,但其机械加工性能不好,价格较贵,一般仅用于线切割。石墨:用于型腔加工

铜碳、铜钨和银钨合金等合金材料:导热性好,熔点高,电极损耗少,价格较贵、制造成型困难,通常只用于精密电火花加工

解释极性效应的概念,并举例说明极性效应在电火花成型加工和线切割加工中的应用

在电火花加工中,即使电极材料相同,但正、负电极上的蚀除速度仍是不同的,把由于正负极性接法不同而蚀除速度不同的现象叫极性效应。在短脉宽的脉冲加工时,电子轰击是主要的,正极蚀除量大于负极;在长脉宽的脉冲加工时,离子轰击是主要的,负极蚀除量大。从提高生产率和减小工具损耗角度来看,极性效应越显著越好。如用交变脉冲电流加工时,单个脉冲的极性效应便相互抵消,增加了工具的损耗,因此,电火花加工一般都采用单向脉冲电源。一般在用短脉宽做精加工时,应将工件接正极,称正极性加工;在用长脉宽做粗加工时,应将工件接负极,称负极性加工。

分析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和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共同点和不同处

这二种加工形式都属于电火花加工,是利用浸在工作液中的两极间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蚀作用,蚀除导电材料的特种加工方法,又称放电加工或电蚀加工,英文简称EDM。

不同点:

1)利用成型工具电极,相对工件作简单进给运动的电火花成形加工;

2)利用轴向移动的金属丝作工具电极,工件按所需形状和尺寸作轨迹运动,以切割导电材料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电火花时的5种放电状态,要求能画出电流-电压波形图

第一、开路(空载脉冲)放电间隙没有击穿,间隙上有大于50V的电压,但间隙内没有电流流过,为空载状态(td=ti)。

第二、火花放电(工作脉冲,或称有效脉冲)间隙内绝缘性能良好,工作液介质击穿后能有效地抛出、蚀除金属。波形特点是:电压上有td,te和Ie波形上有高频振荡的小锯齿波形。第三、短路(短路脉冲)电火花机加工机床放电间隙直接短路相接,这是由于伺服进给系统瞬时进给过多或放电间隙中有电蚀产物搭接所致。间隙短路时电流较大,但间隙两端的电压很小,没有蚀除加工作用。

第四、电弧放电(稳定电弧放电)电火花机加工机床由于排屑不良,放电点集中在某一局部而不分散,局部热量积累,温度升高,恶性循环,此时火花放电就成为电弧放电,由于放电点固定在某一点或某局部,因此称为稳定电弧,常使电极表面结炭、烧伤。波形特点是td 和高频振荡的小锯齿波基本消失。

第五、过渡电弧放电(不稳定电弧放电,或称不稳定火花放电)过渡电弧放电是正常火花机放电与稳定电弧放电的过渡状态,是稳定电弧放电的前兆。波形特点是击穿延时td很小或接近于零,仅成为一尖刺,电压电流波上的高频分量变低成为稀疏和锯齿形。早期检测出过渡电弧放电,对防止电弧烧伤有很大意义。

简述大面积混粉镜面电火花加工技术的机理

大面积混粉电火花镜面加工则是在电火花加工工作液中混入一定成分、粒度和浓度的粉末颗粒"显著改善被加工表面的表面质量"使加工表面达到类似于镜面的效果

什么叫拉弧,它有什么危害,简述电火花成型加工中出现拉弧现象后如何补救的措施

当两个导体间的电压击穿空气层形成电弧,当电弧形成后空气即产生大量的电子,导电性能迅速提高,即使两导体间的距离继续增大仍不能使电弧熄灭,这现象就是拉弧。

1)增大脉冲间隔。

2)调大伺服参考电压(加工间隙)。

3)引入周期抬刀运动,加大电极上抬和加工的时间比。

4)减小放电电流(峰值电流)。

5)暂停加工,清理电极和工件(例如用细砂纸轻轻研磨)后再重新加工。

6)试用反极性加工(短时间),使积炭表面加速损耗掉。

简述钛合金电火花放电着色技术的机理

在完成第一次形状切割的粗加工后,给以适当的偏移量(切深),在进行第二次切割精加工的同时进行表面着色。加工所使用的电源是单向脉冲电源,将钛合金工件接电源的阳极,电极丝接电源的阴极。使用去离子水作工作液。种加工方法之所以能使钛合金表面产生颜色,是因为加工过程中钛合金表面产生了氧化膜所致。由于氧化膜使入射光和反射光产生干涉现象,从而呈现出颜色。

简述一种非导电材料的电火花加工技术

在非导电材料表面预制一层具有导电性的辅助电极,然后将辅助电极和工件一起置入加工液中,且使被加工材料为阳极,工具电极为阴极;加工初始阶段,由于辅助电极的导电性,使火花放电加工得以进行;当工具电极穿过辅助电极层后,由于加工时从煤油中分解产生的碳沉积物附着于绝缘性陶瓷材料表面而形成了一层导电膜,使绝缘性陶瓷的加工表面具有导电性,从而使得加工继续进行。

简述气体中电火花表面强化技术的过程,并结合示意图说明

电火花表面强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储能电源通过电极以10~2000Hz的频率在电极与零部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在10^-6~10^-5s内电极与零部件接触的部位即达到5000~10000℃的高温,使该区域的局部材料熔化、气化或等离子体化,将电极材料高速过渡并扩散到工作表面,形成冶金结合型牢固强化层。研究表明,强化层主要由白亮层、扩散区和热影响区构成,涂层组织较细密,具有较高硬度及较好的耐高温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与电火花加工的英文简称什么?并写出他们英文的具体词义

简述电火花加工中对脉冲电源的总体要求

什么是电火花数控摇动加工?它原理和作用如何

绝缘介质的作用

电火花加工的分类,简单做出解释

先进材料成型技术及理论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先进材料成形技术与理论》考试大纲 一、《先进材料成形技术及理论》课程概述 编号:MB11001 学时数:40 学分:2.5 教学方式:讲课30、研讨6、实验参观4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材料的种类繁多,其加工方法各异,近年来随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材料加工新技术不断出现。本课程将概述材料的分类及其加工方法的选择;重点介绍液态金属精密成形、金属材料塑性精确成形及金属连接成形等研究与应用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阐述材料加工中的共性与一体化技术。本课程作为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学位课,将使研究生对材料加工的新技术与新理论有个全面的了解,引导研究生在大材料学科领域进行思考与分析,为从事材料加工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材料的分类及其加工方法概述 1.1材料的分类及加工方法概述 1.2材料加工方法的选择(不同材料)及不同加工方法的精度比较(同一种材料) 1.3材料加工中的共性(与一体化)技术 1.4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液态金属精密成形理论及应用 2.1 材料液态成形的范畴及概述 2.2 消失模精密铸造原理及应用(原理、关键技术、应用实例、缺陷与防治) 2.3 Corsworth Process新技术(精密砂型铸造:锆英(砂)树脂砂型、电磁浇注、热法旧砂再生) 2.4 半固态铸造成形原理与技术(流变铸造、触变成形、注射成形) 2.5 铝、镁合金的精确成形技术(金属型铸造、压铸、反重力精密铸造、精密熔模铸造等) 2.6 特殊凝固技术(快速凝固、定向凝固、振动凝固) 2.7 金属零件的数字化铸造(铸件三维造型、工艺模拟及优化、样品铸件快速铸造、工业化生产及 其设计) 2.8 高密度粘土砂紧实机理及其成形技术(高压造型、气冲造型、静压造型) 第三章金属材料塑性精密成形工艺及理论 3.1 金属塑性成形种类与概述 3.2金属材料的超塑性及超塑成形(概念、条件、成形工艺) 3.3 复杂零件精密模锻及复杂管件的精密成形(精密模锻、复杂管件成形) 3.4 板料精密成形(精密冲裁、液压胀形、其它板料精密成型) 3.5 板料数字化成形(点(锤)渐进成形、线渐进(快速)成形、无模(面、液压缸作顶模)成形)

材料技术前沿

1.人类历史的5次材料技术革命是什么?简述材料设计时代的特点。 答:1)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合金化时代---合成材料时代---新材料设计与制备加工工艺时代。 2)材料设计时代的特点:资源-材料-制品界限的弱化与消失-按照使用要求来设计材料的性能;性能设计与工艺设计一体化要求-同时设计出可以获得其性能的可行的制备加工工艺。 2.简述材料加工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主要发展方向。 答:发展趋势:概括为过程综合、技术综合、学科综合三个综合。过程综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材料设计、制备、成形与加工的一体化;二是多个过程(如凝固与成形)的综合化。技术综合是指材料加工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各种先进控制技术的综合。学科综合体现为三级学科(铸造、塑性加工、热处理)之间的综合、与材料物化、材料学等二级学科的综合,与计算机、信息环境过程工程等一级学科的综合。主要发展方向:常规材料加工工艺的短流程化和高效化;发展先进的成形加工技术,实现组织与性能的精确控制;材料设计、制备与成形加工一体化;开发新型设备与成形加工技术,发展新材料和新制品;发展计算机数值模拟与过程仿真技术,构筑完善的材料数据库;材料的智能制备和成形加工。 3.简述快速凝固的概念及用途。实现快速凝固的两种方法以及金属快速凝固的组织特征。答:快速凝固是指由液相到固相的相变过程进行得非常快,从而获得普通铸件和铸锭无法获得的成分、相结构和显微结构的过程。用途:获得新的凝固组织,开发新材料;制备难加工材料薄带、细小线材和块体材料;简化制备工序,实现近终形成形;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方法:快速冷却和深过冷。组织特征:偏析形成倾向减小;形成非平衡相;细化凝固组织;析出相的结构发生变化;形成非晶态。 4.简述定向凝固的概念和现有工艺。简述连续定向凝固的基本原理。 答:定向凝固是指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在凝固金属和未凝固金属熔体中建立起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体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凝固,最终的到具有特定取向柱状晶的技术。现有工艺:发热剂法、功率降低法、高速凝固法、液态金属冷却法和连续定向凝固。连续定向凝固的基本原理:在连续定向凝固过程中对铸型进行加热,使它的温度高于被铸金属的凝固温度,并通过在铸型出口附近的强制冷却,或同时进行分区加热与控制,在凝固金属和未凝固熔体中建立起沿拉环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体形核后沿着与热流(拉坯方向)相反的方向,按单一的结晶取向进行凝固,获得连续定向结晶组织(连续柱状晶),甚至单晶组织。 5.简述半固态加工的概念和特点;何谓触变成形?何谓流变成形? 答:半固态加工就是在金属凝固的过程中对其施以剧烈的搅拌作用,充分破碎树枝状的初生固相,得到一种液态金属母液中均匀地悬浮着一定球状初生固相的固液混合浆料,即流变浆料,利用流变浆料直接进行成形加工的方法称为半固态金属的流变成形。如果将流变凝固成锭,按需要将此金属锭切成一定大小,然后重新加热至金属的半固态温度区,利用金属的半固态坯料进行成形加工的方法称为触变成形。上述两种方法合称为半固态加工。特点:黏度比液态金属高,容易控制;流动应力比固态金属低;应用范围广,具有固液两相区的合金均可实现半固态加工。 6.连续驻扎的概念和工艺特点,列出3种目前咋生产的金属材料。影响铸轧过程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保证铸轧正常进行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连续铸轧是直接将金属熔体“轧制”成半成品带坯或成品带材的工艺。显著的特点是:其结晶器为两个带水冷系统的旋转铸轧辊;熔体在辊缝间完成凝固和热轧两个过程;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2~3s)完成。例子为铝带铸轧、硅钢、普碳钢、不锈钢。影响稳定性的因素:钢水的流动性;凝固行为;铸轧速度;侧封;铸轧力和辊缝;二次冷却和拉坯系统的影响。两个条件:1.基本条件:浇注系统预热温度、金属液面高度;热平衡条件:铸轧温度、铸轧速度、冷却强度。

放电加工工艺

放电加工工艺 一.緒論 二.電火花加工效應 三.電火花加工工藝指標 四.電火花加工根本抵触及解決 五.機床操作及電極製作 六.留意事項

一.緒論 1. 什麽是電火花加工 平時我們在開電燈或關電閘時,不時會看到開闢處碰出火花.久而久之,開闢觸片便被電腐蝕,影響開闢壽命.所以一向被人們視為有害放電現象,經過長期觀察發現,這種火花放電在特定場合具有其特别感化,可通過脈衝電源使這種電腐蝕持續進行,在較短時間內產生較大年夜金屬腐蝕量.從而加工出特異形狀之工件.這就是電火花加工之雛形. 電火花是脈衝電源產生的一種自激放電,是一種应用電、熱能量進行加工的办法。在加工過程中,使对象電極和工件之間不斷産生脈衝性的火花放電,靠放電時局部,暫態産生的高溫把金屬蝕除下來。亦稱放電加工或電蝕加工。火花放電不合於弧光放電、輝光放電等其他情势的自激放電,其特點如下: 火花放電的兩個電極間在放電前具的較高的電壓,當兩電極接近時,其間介質被擊穿後,隨即發生火花放電。伴隨擊穿過程,兩電極間的電阻急劇變小,兩極之間的電壓也隨之急劇變低。火花通道必須在維持暫短的時間(平日爲10-7-10-8μs)後及時熄滅,才可保持火花放電的“冷極”特点(即通道能量轉換的熱能來不及傳至電極縱深),使通道能量感化於極小範圍。通道能量的感化,可使電極局部被腐蝕。 应用火花放電時産生的腐蝕現象對導電材料進行尺寸加工的办法,叫電火花加工。 電火花加工是在較低的電壓範圍內,在液體介質中的火花放電。 2.電火花加工的特點 電火花加工是與機械加工完全不合的一種新工藝。 隨著工業生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具有高熔點、高硬度、高強度、高脆性,高粘性和高純度等机能的新材料不斷出現。具有各種複雜結構與特别工藝请求的工件越來越多,這就使得傳統的機械加工办法不克不及加工或難於加工。是以,人們除了進一步發展和完美機械加工法之外,還尽力尋求新的加工办法。電火花加工法能夠適應生産發展的须要,並在應用中顯示出很多優異机

材料先进加工技术

1. 快速凝固 快速凝固技术的发展,把液态成型加工推进到远离平衡的状态,极大地推动了非晶、细晶、微晶等非平衡新材料的发展。传统的快速凝固追求高的冷却速度而限于低维材料的制备,非晶丝材、箔材的制备。近年来快速凝固技术主要在两个方面得到发展:①利用喷射成型、超高压、深过冷,结合适当的成分设计,发展体材料直接成型的快速凝固技术;②在近快速凝固条件下,制备具有特殊取向和组织结构的新材料。目前快速凝固技术被广泛地用于非晶或超细组织的线材、带材和体材料的制备与成型。 2. 半固态成型 半固态成型是利用凝固组织控制的技术.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Flemings 教授等首先提出了半固态加工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枝晶凝固式,开辟了强制均匀凝固的先河。半固态成型包括半固态流变成型和半固态触变成形两类:前者是将制备的半固态浆料直接成型,如压铸成型(称为半固态流变压铸);后者是对制备好的半固态坯料进行重新加热,使其达到半熔融状态,然后进行成型,如挤压成型(称为半固态触变挤压) 3. 无模成型 为了解决复杂形状或深壳件产品冲压、拉深成型设备规模大、模具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灵活度低等缺点,满足社会发展对产品多样性(多品种、小规模)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柔性加工技术的开发受到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典型的无模成型技术有增量成型、无摸拉拔、无模多点成型、激光冲击成型等。 4.超塑性成型技术 超塑性成型加工技术具有成型压力低、产品尺寸与形状精度高等特点,近年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型结构件、复杂结构件、精密薄壁件的超塑性成型,如铝合金汽车覆盖件、大型球罐结构、飞机舱门,与盥洗盆等;二是难加工材料的精确成形加工,如钛合金、镁合金、高温合金结构件的成形加工等。 5. 金属粉末材料成型加工 粉末材料的成型加工是一种典型的近终形、短流程制备加工技术,可以实现材料设计、制备预成型一体化;可自由组装材料结构从而精确调控材料性能;既可用于制备陶瓷、金属材料,也可制备各种复合材料。它是近20年来材料先进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的热点与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自1990年以来,世界粉末冶金年销售量增加了近2倍。2003年北美铁基粉末。相关的模具、工艺设备和最终零件产品的销售额已达到91亿美元,其中粉末冶金零件的销售为64亿美元。美国企业生产的粉末冶金产品占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可以预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粉末冶金工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率。粉末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研究重点包括粉末注射成型胶态成型、温压成型及微波、等离子辅助低温强化烧结等。 6. 陶瓷胶态成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避免在注射成型工艺中使用大量的有机体所造成的脱脂排胶困难以及引发环境问题,传统的注浆成型因其几乎不需要添加有机物、工艺成本低、易于操作制等特点而再度受到重视,但由于其胚体密度低、强度差等原因,他并不适合制备高性能的陶瓷材料。进入90年代之后,围绕着提高陶瓷胚体均匀性和解决陶瓷材料可靠性的问题,开发了多种原位凝固成型工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温度诱导絮凝成形、胶态振动注模成形、直接凝固注模成形等相继出现,受到严重重视。原位凝固成形工艺被认为是提高胚体的均匀性,进而提高陶瓷材料可靠性的唯一途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逐步获得实际应用。 7. 激光快速成型 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是20实际90年代中期由现代材料技术、激光技术和快速原型制造术相结合的近终形快速制备新技术。采用该技术的成形件完全致密且具有细小均匀的内部组

电火花加工工艺

电火花加工工艺 1. 常用工件金属材料 1.1 钢的名称、牌号及用途 普通碳素结构钢:用于一般机器零件,常用的牌号有 A1~A7,代号 A 后的数字愈大,钢的抗拉强度愈高而塑性愈低。 优质碳素结构钢:用于较高要求的机械零件。常用牌号有钢 10~钢 70。钢 15(15 号钢)的平均含碳量为 0.15%,钢 40 为 0.40%,含碳量愈高,强度、硬度也愈高,但愈脆。 合金结构钢:广泛用于各种重要机械的重要零件。常用的有 20Cr、40Cr(作齿轮、轴、杆)、18CrMnTi、38CrMoAlA(重要齿轮、渗氮零件)及 65Mn(弹簧钢)。前边的数字 20 表示平均含碳量为 0.20%,38 表示 0.38%。末尾的 A 表示高级优质钢。中间的合金元素化学符号含义为:Mn 锰、Si硅、Cr 铬、W 钨、Mo 钼、Ti 钛、AL 铝、Co 钴、Ni 镍、Nb 铌、B 硼、V 钒。 碳素工具钢:因含碳量高,硬而耐磨,常用作工具、模具等。碳素工具钢牌号前加 T 字,以此和结构钢有所区别。牌号后的 A 表示高级优质钢。常用的有 T7、T7A、T8、T8A (13) T13A等。 合金工具钢:牌号意义与合金结构钢相同,只是前面含碳量的数字是以 0.10%为单位(含碳量较高)。例如 9CrSi 中平均含碳量为 0.90%。常用作模具的有 CrWMn、Cr12MoV(作冷冲模用)、5CrMnMo(作热压模用)。 1.2 铸铁的名称、牌号及用途 灰口铸铁:牌号中以灰、铁二字的汉语拼音第一字母为首,后面第一组数字为最低抗拉强度,第二组数字为最低抗弯强度。常用的有 HT10-26,HT15-33,HT20-40,HT30-54,HT40-68 等,用以铸造盖、轮、架、箱体等。 球墨铸铁:比灰口铸铁强度高而脆性小,常用的牌号有 QT45-0,QT50-1.5,QT60-2 等。第一组数字为最低抗拉强度,最后的数字为最低延伸率%。 可锻铸铁:强度和韧性更高,有 KT30-6,KT35-10 等,牌号意义同上。 1.3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铜及铜合金:纯铜又称紫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耐腐蚀性和塑性。电火花加工中广泛作为电极材料,加工稳定而电极损耗小。牌号有 T1~T4(数字愈小愈纯)。铜合金主要有黄铜(含锌),常用牌号有 H59、H62、H80 等。黄铜电极加工时特别稳定,但电极损耗很大。 铝及铝合金:纯铝的牌号有 L1~L6(数字愈小愈纯)。铝合金主要为硬铝,牌号有 LY11~LY13,用作板材、型材、线材等。 1.4 粉末冶金材料 最常用的是硬质合金,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广泛用作工具及模具。由于其成分不同而分为钨钴类和钨钛类两大类硬质合金。

材料与材料加工技术

材料加工技术讲义 徐刚,韩高荣编制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二0一二年六月

绪论 材料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进步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先导。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把信息、能源和材料看作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新材料和新材料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工业化水平。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以光纤通信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技术,以及及现代科技与技术于一体的载人航天技术等,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都以新材料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为突破和前提。 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和材料的成分与结构,材料的性能是决定材料使用性能的三大基本要素,构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四面体的底面,这充分反映了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的发展既对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和产业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又可有效地改进和提高传统材料的使用性能,对传统材料产业的更新改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是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材料种类很多,按材料的键合特点和组成分类,大致分为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按材料的用途分类,既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也可细分为建筑材料、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等。相应地,为了适应不同种类材料的键合特点,和使用特点及功能要求,材料制备和加工技术也多种多样。 本讲义是面向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而编写的“材料加工技术”。主要涉及金属材料加工和陶瓷粉体成型烧结先进制备技术,包括:金属材料快速凝固、定向凝固、半固态加工、连续铸轧、复合铸造技术,以及金属粉体、陶瓷粉体制备,和先进陶瓷成型、烧结等材料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注重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案例分析,从技术个案的起源、开发、改进和完善的整个过程,对材料加工技术特点及其原理进行系统介绍,重点突出新技术创新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利用新技术开发新材料的能力。

金属材料加工先进技术

金属材料加工先进技术 1.块状纳米晶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特点。 显微组织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就最近邻组态而言,纳米晶(金属)材料是由晶体部分(由所有“晶体原子”所组成)和晶界部分(由所有“晶界原子”所组成)构成的。 纳米材料微观组织超细,含有大量的内界面,大量原子位于纳米内界面上,与传统微米、亚微米尺度的材料相比,纳米材料常表现出一系列特殊的物理性能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如高比热、高热膨胀率、高强度、高塑性变形能力等。 力学性能 晶粒大小是影响传统多晶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随着晶粒减小,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增大。当晶粒小到纳米量级时,它将具有非常独特的力学性能。 强度与延伸率:纳米金属比粗晶金属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对于金属面心立方纳米晶金属(如Cu, Ni, Pd等),当晶粒尺寸在15 -100nm时,屈服强度和硬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而当晶粒尺寸小于l0nm时,纳米金属的强度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呈现出反Hall-Petch 关系。 对于同成分的单质或合金纳米材料,除了晶粒大小外,影响因素还有:(1)应力状态和微观结构(如界面结构、微观应变等);(2)样品的致密度; (3)合金及化合物的相组成、成分分布和界面组态;(4)纳米材料的强度对样品表面状态。 塑性:当晶粒细化至纳米量级时,通常几乎不能变形的陶瓷或金属间化合物将可能表现为相当大的塑性,但是在压制纳米粉粒时引入的空隙等缺陷会大幅度降低塑性。 变形机理:a)纳米晶体变形过程少有位错行为。b)金属单质样品的变形过程主要由晶粒转动或晶界滑动完成。 断裂机制:纳米晶金属块体材料的断裂很大程度上与晶界和三叉晶界上空隙的形成和试样的致密度有关。 2.块体纳米晶金属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及每种工艺的优缺点。 金属蒸发凝聚一原位冷压成型法、机械研磨法、非晶晶化法、电解沉积法等几种主要制备技术。 这些制备方法按其界面形成过程可分为三大类: (1)外压力合成,如超细粉冷压法、机械研磨法; (2)沉积合成,如各种沉积方法; (3)相变界面形成,如非晶晶化法。 针对不同的用途,这三类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目前,金属纳米晶材料制备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获得大尺寸的纳米晶体样品,其中界面清洁致密,无微孔隙,晶粒尺寸细小均匀。而目前利用上述几种制备方法均较难达到这一目标。 惰性气体冷凝法 该方法适应范围广,微粉颗粒表面洁净,块体纯度高,相对密度较高;但由于为了防止氧化,制备的整个过程是在惰性气体保护和超高真空室内进行的,设备昂贵,对制备工艺要求较高,故制备难度较大;且加上制备的固体纳米晶体材料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杂质和孔隙等缺陷,从而影响了纳米材料的性能,也影响了对纳米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高能球磨法

电火花加工工艺

电火花加工工艺 模具制造行业中,电火花加工是一种很很普通和极重要的加工方法之一:其加工原理是电极(阳极)进入钢件(阴极)成型的一个过程.为了提高具制作效率和加工质量,火花加工工艺越需要规范化,合理化. 一.放电加工的工艺流程. 1).仔细审图,确定加工方向,加工尺寸. 2).去除工件,铜公毛刺,清洁磁台,以便找数的准确性,确保加工出来之产品误差减小到最小.. 3).装夹并校正工件,铜公,并找出加工坐标. 4).根据加工工位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用各参数,以便达到最好的加工效果和最快的加工效率.[下载自管理资源吧] 5)根据加工工位的排渣的难易度选择冲油方,式切忌过猛和逆向冲油,否则会导致积碳的产生而损坏工件和过猛冲油引起放电不均而使工件深度不一. 6).放前可模拟试放一次,可确认现加工中的坐标是否与图纸要求的数据相符,尽早地发现由于错误加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当确定准确无误,方可开始放电加工. 7).开始放电之后,还应检查各参数设定是否合理,可根据加工情况修改不合理之参数,以达到最好的加工效果. 8).开始放电之后,要保证勤巡加工,确保加工中出现的不良状况能得到实时解决. 9).当工件加工完之后,仔细检查加工形状,加工尺寸是否与要求相符,确保加工出来之工件质量无误. 二.放电参数的主要攻能及它的设定选择: 1).电流:(又叫低压电流)它主要决定加工速度和表面精细度,设定值愈大,加工速度愈快,表面粗细度就愈精;反之,则速度慢,表面精细度愈细.当加工时,可根据放电的余量和铜公的数量(一般可粗,中,精三种,特殊则只为一个粗或一个精公),以及加工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所需之电流.在允许范围内,书量用到偏大范围,这样可保证加工效率. 2).放电幅:由于机床的不同,它分为分段式和直接输入式两种.总之,它所表示的设定值愈小,表示放电频率高,加工物表面精细度愈细,电极消耗愈大;反之放电频率低,加工物表面粗细度愈粗,电极消耗愈小.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合电流的大小使用,设定电幅时,选择放电时间长短,与电流配合可决定工件表面粗细度.电极消耗,加工速度,在同一电流放电时,放电时间愈短,表面精度愈佳.但电极消耗较大,放电时间长,表面精度愈粗.但电极消耗较大,低消耗加工时,放电时间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 车辆工程6班、20124415、赵幸摘要:电火花加工又称放电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简称EDM),是一种直接利用电能和热能进行加工的新工艺。 关键词:电火花、电腐蚀、工艺技术 电火花加工的原理是基于工具和工件(正、负电极)之间脉冲性火花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来蚀除多余的金属,以达到对零件的尺寸、形状及表面质量预定的加工要求。电腐蚀现象早在20世纪初就被人们发现,但是长期以来,电腐蚀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害的现象,人们不断地研究电腐蚀现象的原因并设法减轻和避免电腐蚀的发生。1940年,前苏联科学电工研究所拉扎连柯夫妇的研究结果表明,电火花腐蚀的主要原因是:电火花放电时火花通道中瞬间产生大量的热,达到很高的温度,足以使任何金属材料局部熔化、气化而被蚀除掉,形成放电凹坑。这样,人们在研究抗腐蚀办法的同时,开始研究利用电腐蚀现象对金属材料进行尺寸加工,终于在1943年拉扎连柯夫妇研制出利用电容器反复充放电原理的世界上第一台实用化的电火花加工装置。 实践经验表明,要把有害的火花放电转化为有用的加工技术,必须创造条件: 1.使工件的电极和工件被加工表面之间经常保持一定的放电间隙,这一间隙随加工条件而定,通常约为几微米至几百微米。如果间隙过大,极间电压不能击穿极间介质,因而不会产生火花放电;如果间隙过小,很容易形成短路接触,同样也不能产生火花放电。因此,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必须具有工具电极的自动进给和调节装置。 2.使火花放电为瞬间的脉冲性放电,并在放电延续一段时间后,停歇一段时间(放电延续的时间一般为10-7-10-3s)。这样才能使放电所产生的热量来不及传导扩散到其余部分,把每一次的放电点分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否则,像持续弧放电那样,使放电点表面大量发热、熔化、烧伤,只能用于焊接或切割,而无法用作尺寸加工,故电火花加工必须采用脉冲电源。 3.使火花放电在有一定绝缘性能的液体介质中进行,例如煤油、皂化液或去离子水等。液体介质又称工作液,必须具有较高的绝缘强度(103-107Ω?cm),以有利于产生脉冲性的火花放电。同时,液体介质还能把电火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小屑、碳黑等电蚀产物从放电间隙中的悬浮排出去,并且对工具电极和工件表面有较好的冷却作用。

电火花加工工艺介绍

电火花加工工艺介绍 电火花加工是使工具和工件之间不断产生脉冲性的火花放电,靠放电时局部、瞬时产生的高温把工件材料蚀除下来,电火花加工也有自己的分类和原理。 电火花成型加工基本原理 脉冲电源的一极接工具电极,另一极接工件电极,两极均浸入具有一定绝缘度的液体介质(常用煤油或矿物油或去离子水)中。工具电极由自动进给调节装置控制,以保证工具与工件在正常加工时维持一很小的放电间隙(0。01~0。05mm)。当脉冲电压加到两极之间,便将当时条件下极间最近点的液体介质击穿,形成放电通道。由于通道的截面积很小,放电时间极短,致使能量高度集中(10~107W/mm),放电区域产生的瞬时高温足以使材料熔化甚至蒸发,以致形成一个小凹坑。第一次脉冲放电结束之后,经过很短的间隔时间,第二个脉冲又在另一极间最近点击穿放电。如此周而复始高频率地循环下去,工具电极不断地向工件进给,它的形状最终就复制在工件上,形成所需要的加工表面。与此同时,总能量的一小部分也释放到工具电极上,从而造成工具损耗。 电火花加工的分类 电火花加工在电加工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加工方法,约占该行业的90%。按工具电极和工件相对运动的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电火花成型加工、线切割加工、电火花磨削加工、电火花同步共轭回转加工、电火花高速小孔加工、电火花表面强化与刻字加工等六大类。其中线切割加工占了电火花加工的60%,电火花成型加工占了30%。随着电加工工艺的蓬勃发展,线切割加工就成了先进工艺制作的标志。 线切割放电加工基本原理 线切割放电加工以铜线作为工具电极,在铜线与铜、钢或超硬合金等被加工物材料之间施加60~300V 的脉冲电压,并保持5~50um间隙,间隙中充满煤油、纯水等绝缘介质,使电极与被加工物之间发生火花放电,并彼此被消耗、腐蚀。在工件表面上电蚀出无数的小坑,通过NC控制的监测和管控,伺服机构执行,使这种放电现象均匀一致,从而达到加工物被加工,使之成为合乎要求之尺寸大小及形状精度的产品。

材料加工技术作业

材料加工技术——作业5 (孙秀丽,21526082) 1:比较滚筒球磨制粉与气流磨制粉的优缺点? 气流研磨法是通过气体传输粉料,并通过粉料自身之间的相互摩擦、撞击或颗粒与制粉装置间的撞击使粗大颗粒细化的一种研磨方法。优点是其由于不使用研磨球及研磨介质,所以气流研磨粉的化学纯度一般比机械研磨法的要高。 滚筒球磨法是传统机械研磨法,其优点是:机械方法制备的粉体粒径分布较宽。缺点是:机械制粉方法获得的粉体粒径一般在微米级,进一步细化效率很低且比较困难、粉碎过程中易于引入杂质,难以满足特种陶瓷对原料粒度和纯度的要求。 2:分析拉瓦尔管喷嘴设计在气流磨金属制粉上的应用原理? 夹带有粉料的高压气流通过拉瓦尔管型硬质合金喷嘴喷出,在管颈部,气体加速,速度达到临界流速,在开口部,气体压力急剧下降,形成绝热膨胀过程。通过拉瓦尔管的喷出,会产生两个效应(1)加速效应,(2)冷却效应。冷流冲击是利用金属的冷脆性而开发的一种粉末制取技术。是将高速运动的粉末颗粒喷射到一个固定的硬质靶上,通过强烈碰撞而使粉末颗粒破碎。冷流冲击法制粉的粉末粒度与气流压力有关,气压越大,则粉末越细。 3:雾化制粉在存在哪三个过程?由这三个过程分析提高雾化制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过程一:较大的金属的液珠在受到外力冲击的瞬间,破碎成数个小液滴。雾化时液体吸收的能量与雾化液滴的粒径存在一个对应关系,吸收的能量越高则粒径越小;反之亦然。 过程二:液体颗粒破碎的同时,还可能发生颗粒间相互接触,再次成为一个较大的液体颗粒,并且液体颗粒形状向球形转化,这个过程中,体系的总表面能降低,属于自发过程。 过程三:液体颗粒冷却形成小的固体颗粒。 为了提高雾化制粉效率,应该遵循的两个原则如下: 能量交换准则:提高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液体从系统中吸收能量的效率,以克服表面自由能的增加。 快速凝固准则:提高雾化液滴的冷却速度,防止液体微粒的再次聚集。 在实际雾化制粉时,依据以上两条准则,通过改变工艺方法、调整工艺参数、改变液体性质等措施,可以达到调整粉末粒度,实现高效制粉的目的。 4:如何提高干压成型粉体成形性能? 模压成形又称为干压成形,是将粉料填充到模具内部后,通过单向或双向加压,将粉料压制成所需形状。采用双向加压可以改善单项加压时坯体沿高度方向的密度不均匀性。 5:分析干压成形弹性后效产生的原因,易于引起单向或者双向干压成形坯体的何种缺陷?在等静压中成形有何应用? 在等静在压制过程中,当卸掉压制压力并把压坯从压模中压出后,由于弹性内应力的作用,压坯将发生弹性膨胀,这种现象称为弹性后效。出现弹性后效的原因是:粉体在压制过程中受到压力作用后,粉末颗粒发生弹塑性变形,在压坯内部聚集很大的内应力。当压制压力消除后,弹性内应力便要松弛,改变颗粒的外形和颗粒的接触状态,从而使压坯发生膨胀。压坯和压模的弹性后效是产生压坯裂纹以及压坯分层的主要原因。 6:如何提高塑性成形泥料的成形性能? 一是增加坯料中可塑性原料的含量;二是球磨,获得颗粒较细的坯料,不仅增加坯料的塑性,还可以提高坯料的烧结活性;三是坯料组织均匀而不含有空气有利于提高坯料的可塑性;四

材料加工新技术与新工艺重点资料

一、绪论 1)材料与新材料的概念,生产特点及分类 材料:人类用以制造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品、器件、构件、机器以及其他产品的物质,也可简单定义为:材料是可以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 新材料: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定功能的材料,或在传统材料基础上通过新技术处理获得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了新功能的材料。 2)材料的作用与地位 1,自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把信息、能源和材料誉为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把材料的重要性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20世纪80年代又把新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列为高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事实上,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工业化水平。3,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都以新材料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前提。 3)材料技术的概念及其分类 材料技术:可以理解为是关于材料的制备、成形与加工、表征与评价,以及材料的使用和保护的知识、经验和诀窍;从学科的观点来考虑,将材料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如计算机、机械、自动控制)的知识应

用于材料(制备)生产和使用的实际,以获得所需的材料产品、提高材料的使用效能的技艺。分类:(1)制备技术;(2)成形与加工技术;(3)改质改性技术;(4)防护技术;(5)评价表征技术;(6)模拟仿真技术;(7)检测与监控技术。 4)材料加工技术的分类及材料科学与工程要素 按照传统的三级学科进行分类,材料加工技术(方法)包括机加工(车钻刨铣磨等)、凝固加工(铸造)、粉末冶金、塑性加工(压力加工)、焊接(连接)、热处理等。 按照被加工材料在加工时所处的相态不同进行分类,材料加工技术包括气态加工、液态加工(凝固成形)、半固态加工、固态加工。 一般认为,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即材料的成分与结构、性质、制备与加工工艺、使用性能,它们之间形成所谓的四面体关系;材料的制备与加工与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材料的性质一起,构成决定材料使用性能的最基本的一大要素,也充分反映了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发展趋势:过程综台、技术综合、学科综台。 主要特征:(1)性能设计与工艺设计的一体化;(2)在材料设计、制备、成形与加工处理的全过程中对材料的组织性能和形状尺寸进行精确控制 发展方向:(1)常规材料加工工艺的短流程化和高效化;(2)发展先进

表面加工技术

表面加工技术

表面成型加工技术 电火花成型加工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浸在工作液中的两极间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蚀作用蚀除导电材料的特种加工方法,又称放电加工或电蚀加工. 1943年,苏联学者拉扎连科夫妇研究发明电火花加工,之后随着脉冲电源和控制系统的改进,而迅速发展起来。最初使用的脉冲电源是简单的电阻-电容回路。 50年代,改进为电阻-电感-电容等回路。同时,还采用脉冲发电机之类的所谓长脉冲电源,使蚀除效率提高,工具电极相对损耗降低。随后又出现了大功率电子管、闸流管等高频脉冲电源,使在同样表面粗糙度条件下的生产率得以提高。 60年代,出现了晶体管和可控硅脉冲电源,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了工具电极损耗,并扩大了粗精加工的可调范围。 70年代,出现了高低压复合脉冲、多回路脉冲、等幅脉冲和可调波形脉冲等电源,在加工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和降低工具电极损耗等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在控制系统方面,从最初简单地保持放电间隙,控制工具电极的进退,逐步发展到利用微型计算机,对电参数和非电参数等各种因素进行适时控制。 电火花加工工作原理 进行电火花加工时,工具电极和工件分别接脉冲电源的两极,并浸入工作液中,或将工作液充入放电间隙。通过间隙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工具电极向工件进给,当两电极间的间隙达到一定距离时,两电极上施加的脉冲电压将工作液击穿,产生火花放电. 在放电的微细通道中瞬时集中大量的热能,温度可高达一万摄氏度以上,压力也有急剧变化,从而使这一点工作表面局部微量的金属材料立刻熔化、气化,并爆炸式地飞溅到工作液中,迅速冷凝,形成固体的金属微粒,被工作液带走。这时在工件表面上便留下一个微小的凹坑痕迹,放电短暂停歇,两电极

材料与材料加工技术

材料加工技术讲义 徐冈I」,韩高荣编制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二0一二年六月 绪论 材料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进步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先导。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把信息、能源和材料看作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新材料和新材料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工业化水平。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以光纤通信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技术,以及及现代科技与技术于一体的载人航天技术等,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都以新材料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为突破和前提。 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和材料的成分与结构,材料的性能是决定材料使用性能的三大基本要素,构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四面体的底面,这充分反映了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的发展既对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和产业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又可有效地改进和提高传统材料的使用性能,对传统材料产业的更新改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是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材料种类很多,按材料的键合特点和组成分类,大致分为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按材料的用途分类,既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也可细分为建筑材料、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等。相应地,为了适应不同种类材料的键合特点,和使用特点及功能要求,材料制备和加工技术也多种多样。 本讲义是面向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而编写的材料加工技术”。主要涉及金属材料加工和陶瓷粉体成型烧结先进制备技术,包括:金属材料快速凝固、定向凝固、半固态加工、连续铸轧、复合铸造技术,以及金属粉体、陶瓷粉体制备,和先进陶瓷成型、烧结等材料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注重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案例分析,从技术个案的起源、开发、改进和完善的整个过程,对材料加工技术特点及其原理进行系统介绍,重点突出新技术创新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利用新技术开发新材料的能力。

材料加工前沿讲座

材料加工前沿讲座学习报告 院系:研究生学院材料系 班级: 1003 学号: S2******* :雷尚军 2011/6/15

讲座一: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一、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产生 ?全球市场一体化、制造业竞争激烈,产品的开发速度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 ?从技术发展角度,计算机、CAD、材料、激光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新的制造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产生于美国,并很快扩展到日本及欧洲,与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是近二十年制造领域的一项 重大突破。 ?借助计算机、激光、精密传动、数控技术等现代手段,将CAD和CAM集成于一体,根据计算机建立的三维模型,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直接制造出 产品样本,使设计工作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改善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机交流,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速度,降低企业投资新产品的风险。 二、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 传统的零件加工过程是先制造毛坯,然后经过切削加工,从毛坯上去除多余的材料得到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这种方法称之为材料去除制造。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去除”加工法,而是基于“材料逐层堆积”的制造理念,将复杂的三维加工分解为简单的材料二维添加的组合过程,它能在CAD模型的直接驱动下,快速制造任意复杂形状的三维实体,是一种全新的制造技术。其成型过程为: (1)建立零件的三维CAD模型 (2)模型Z向离散(分层) (3)逐层堆积制造 快速原型工艺流程 三、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的典型方法 1、光固化成型工艺(Sterelithography Apparatus)又称为立体光刻,简

放电加工工艺

放电加工工艺 一?緒論二?電火花加工效應 三.電火花加工X藝指標 四.電火花加工根本抵触及解決 五. 機床操作及電極製作 六.留意事項

一?緒論 1 ?什麽是電火花加工 平時我們在開電燈或關電閘時,不時會看到開闢處碰出火花?久而久之,開闢觸片便被電腐蝕,影響開闢壽命?所以一向被人們視為有害放電現象,經過長期觀察發現,這種火花放電在特定場合具有其特别感化,可通過脈衝電源使這種電腐蝕持續進行,在較短時間內產生較大年夜金屬腐蝕最?從而加工出特異形狀之工件.這就是電火花加工之雛形. 電火花是脈衝電源產生的一種自激放電,是一種应用電、熱能量進行加工的办法。在加工過程中,使对象電極和工件之間不斷産生脈衝性的火花放電,靠放電時局部,暫態産生的高溫把金屬蝕除下來。亦稱放電加工或電蝕加工。火花放電不合於弧光放電、輝光放電等其他情势的自激放電,其特點如下: 火花放電的兩個電極間在放電前具的較高的電壓,當兩電極接近時,其間介質被擊穿後,隨即發生火花放電O伴隨擊穿過程,兩電極間的電阻急劇變小,兩極之間的電壓也隨之急劇變低。火花通道必須在維持暫短的時間(平日爲10入10-8 "S)後及時熄滅,才可保持火花放電的“冷極”特点(即通道能量轉換的熱能來不及傳至電極縱深),使通道能最感化於極小範圍o通道能最的感化,可使電極局部被腐蝕o 应用火花放電時産生的腐蝕現象對導電材料進行尺寸加工的办法,叫電火花加工。 電火花加工是在較低的電壓範圍內,在液體介質中的火花放電。 2.電火花加工的特點 電火花加工是與機械加工完全不合的一種新工藝。 隨著工業生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具有高熔點、高硬度、高強度、高脆性,高粘性和高純度等机能的新材料不斷出現。具有各種複雜結構與特别工藝请求的工件越來越多,這就使得傳統的機械加工办法不克不及加工或難於加工。是以,人們除了進一步發展和完美機械加工法之外,還尽力尋求新的加工办法。電火花加工法能夠適應生産發展的须要,並在應用中顯示出很多優異机

放电加工工艺

放电加工工艺 电火花加工在模具制造中是十分重要的工艺环节,尤其在塑料模制造中更为重要。大多塑料模零件通常采用电火花加工来完成最终精加工,加工完成的质量直接影响模具零件的装配性能或成型精度。加工出现的异常问题轻则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处理方法,重则造成工件整体报废,延长了模具制造周期,增加了模具制造成本,降低了模具质量,因此防范发生加工异常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加工异常问题包括加工中的不正常现象和加工后的质量问题。 2 电火花加工常见的异常问题及分析 (1)模具零件加工完成后加工部位实测尺寸不合格。用电火花加工完成的部位通常能达到的精度为0.005mm左右。模具零件中不同部位的加工精度要求是不一样的,有一些精度要求高的部位尺寸公差控制很严格。如果加工尺寸不在公差允许范围内,即为不合格尺寸。不合格尺寸有大于最大极限尺寸和小于最小极限尺寸。影响加工尺寸大小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a.电极尺寸缩放量的影响。电火花加工时两极间存在火花间隙,为了加工出符合要求的尺寸,对电极缩放适当尺寸来加工。电极的缩放尺寸在生产中称为电极缩放量。在加工时,实际产生的火花间隙与电极缩放量的不匹配将直接影响加工尺寸的精度。在不采用电极平动加工时,如果所产生的火花间隙小于电极缩放量,加工出来的尺寸将小于标准值。相反,电极缩放量比实际火花间隙要小时会使加工后的尺寸大于标准值。因此正确确定电极缩放量的大小是保证加工尺寸合格的前提。确定电极缩放量大小时要视加工部位的不同而合理选用。塑胶模具加工部位一般分为结构性部位和成型部位。结构性部位在模具中起配合、定位等作用。这些部位的加

工表面粗糙度无严格要求。成型部位是用来直接成型塑件的部位。此类部位的加工尺寸和表面粗糙度都有相应的要求。电火花加工的成型部位一般在加工完成后采用抛光的方法去除火花纹迹达到预定表面粗糙度要求,所以在确定这类成型部位电极缩放量时应准确确定抛光余量。一般抛光余量取0.005mm左右,在计算电极缩放量时取实际火花间隙和抛光余量之和。确定电极火花位大小时还应详细考虑加工部位的加工性能。如在通孔类排渣良好的情况下,不容易形成二次放电,产生的火花间隙相对比较小,而盲孔类加工因排渣不是很顺,二次放电的机会比较多,而使火花间隙变大。 b.电极实际尺寸、平动量控制的影响。在不采用电极平动加工时,电极的实际尺寸对加工部位完成的尺寸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正确确定电极火花位以后,应该采用合理的加工方法保证制造电极的精度。在采用电极平动加工时,平动量的控制对加工尺寸起决定性的作用。应根据电极实测尺寸的大小,确定正确的平动量来保证加工尺寸符合要求。 c.电参数调节因素的影响。电参数调节直接关系到加工中实际火花位的大小。更改电参数条件的各项均会影响火花间隙的大小。对火花间隙影响最明显的是电流,随着电流的增大火花间隙也相应增大。脉冲宽度的影响也是如此。脉冲间隙的增大会使火花间隙变小,但作用不是很明显。其它相关参数也在间接地影响火花位的大小。因此在调节电参数时一定要选用合理,更改电参数时要弄清楚会对加工尺寸产生的影响。 d.加工中电极损耗的影响。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电极损耗,电极损耗使加工完成的尺寸小于标准值。一定要正确控制好电极损耗来保证加工的尺寸符合标准。

先进材料成形技术与理论

《先进材料成形技术与理论》博士考试大纲 一、《先进材料成形技术及理论》课程概述 编号:MB11001 学时数:40 学分:2.5 教学方式:讲课30、研讨6、实验参观4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材料的种类繁多,其加工方法各异,近年来随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材料加工新技术不断出现。本课程将概述材料的分类及其加工方法的选择;重点介绍液态金属精密成形、金属材料塑性精确成形及金属连接成形等研究与应用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阐述材料加工中的共性与一体化技术。本课程作为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学位课,将使研究生对材料加工的新技术与新理论有个全面的了解,引导研究生在大材料学科领域进行思考与分析,为从事材料加工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材料的分类及其加工方法概述 1.1材料的分类及加工方法概述 1.2材料加工方法的选择(不同材料)及不同加工方法的精度比较(同一种材料) 1.3材料加工中的共性(与一体化)技术 1.4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液态金属精密成形理论及应用 2.1 材料液态成形的范畴及概述 2.2 消失模精密铸造原理及应用(原理、关键技术、应用实例、缺陷与防治) 2.3 Corsworth Process新技术(精密砂型铸造:锆英(砂)树脂砂型、电磁浇注、热法旧砂再生) 2.4 半固态铸造成形原理与技术(流变铸造、触变成形、注射成形) 2.5 铝、镁合金的精确成形技术(金属型铸造、压铸、反重力精密铸造、精密熔模铸造等) 2.6 特殊凝固技术(快速凝固、定向凝固、振动凝固) 2.7 金属零件的数字化铸造(铸件三维造型、工艺模拟及优化、样品铸件快速铸造、工业化生产及 其设计) 2.8 高密度粘土砂紧实机理及其成形技术(高压造型、气冲造型、静压造型) 第三章金属材料塑性精密成形工艺及理论 3.1 金属塑性成形种类与概述 3.2金属材料的超塑性及超塑成形(概念、条件、成形工艺) 3.3 复杂零件精密模锻及复杂管件的精密成形(精密模锻、复杂管件成形) 3.4 板料精密成形(精密冲裁、液压胀形、其它板料精密成型) 3.5 板料数字化成形(点(锤)渐进成形、线渐进(快速)成形、无模(面、液压缸作顶模)成形) 3.6 特种锻造(电镦、摆锻、辊锻、其它特种锻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