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企业文化比较研究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1、前言 (3)
2、企业文化的内涵 (3)
2.1 文化的含义、企业文化的含义 (3)
2.2 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功能和特点 (4)
3、中美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4)
3.1 中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4)
3.2 美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5)
4、中美企业文化比较分析 (7)
4.1 宏观层面的中美企业文化差异 (7)
4.2 企业层面的中美企业文化差异 (8)
4.3 个体层面的中美企业文化差异 (9)
5、中美两国企业文化优缺点评析 (10)
5.1 中国企业文化优缺点评析 (10)
5.2 美国企业文化优缺点评析 (10)
6、对中国企业发展先进企业文化的启示 (11)
参考文献 (12)
中美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摘要
每个国家的企业文化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中美两国也不例外。

研究中美两国企业文化间的差异,使中国企业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

探讨如何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的企业文化,使中国企业在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重点论述了中美企业文化各自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中美企业文化的特点具体有哪些,它们又有着怎样的优缺点;以及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取长补短,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企业文化。

关键词:中国企业、美国企业、企业文化
Abstract
Each country has its own enterprise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search 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y help Chinese enterprises awaring mor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t has a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in discussing how to learn from foreign advanced enterprise culture to get som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in the process of shaping of the unique cultur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he enterprise culture formed, what the history origin they have; and how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should be learn more from other advanced enterprise culture to perfect themselves.
Key words:Chinese Enterprises 、American Enterprises、Corporate Culture
1、前言
每个国家的企业文化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中美两国也不例外。

由于社会制度、传统文化、历史经历、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中美两国企业文化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色。

分析中美两国企业文化差异的各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对中美两国企业文化的特点作对比分析,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前人已经进行过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

但在查阅众多的文献资料后,笔者发现,前人的研究成果丰富而庞杂,一篇论文中常常只总结了几条研究成果,通常不会超过五六条,且涉及的层面广泛、领域交错,并没有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系统的归类。

其次,有些文献在论述过程中,语气上带有明显地意识形态意味,刻意地褒中贬美,进行一些超过学术范围的宣传。

而另外一些文献为了突出中国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又刻意的褒美贬中,强调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地向美国企业学习。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种有失偏颇地研究与论述过程都是不可取。

笔者认为,对于中美两国企业文化的特点,我们应该进行系统的归类,并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出来。

对于中美两国企业文化的优缺点,我们也应该进行中肯的表述,这样才能认清彼此,以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那么,中美企业文化各自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中美企业文化的特点具体有哪些?它们又有着怎样的优缺点?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取长补短,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企业文化呢?怀揣着这些疑问,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笔者开始了实事求是的研究。

2、企业文化的内涵
2.1 文化的含义、企业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包含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使得一个群体有着区别于另一群体的显著特征。

文化作为人类知识信仰、文学艺术、宗教哲学、伦理法律和风俗习惯等精神财富的复合体,时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以及生活工作方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是企业意识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等精神文化的复合体;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显于员工
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

2.2 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功能和特点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它决定着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队意识、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使命和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等。

企业文化的功能就是要使其成为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显著、最持久的决定性因素。

企业文化作为组织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影响着产品的创意、设计、生产、运输、营销和售后等各个方面,从而最终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一般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2)能在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3)能使员工产生使命感;(4)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的感情;(5)能使企业产生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3、中美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文化虽然相对于其他社会现象比较稳定,但其本身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企业文化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三面陆地一面靠海的地理环境使中华文化保持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

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以及内倾型人格。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敌的地理位置,使得美国文化明显带有西方文明所共有的开放性,并形成了自己独有地兼容性和进取性很强的多元文化,就像一个文化大熔炉。

以各自文化生成所依赖的地理环境差异为依据,我们可以把中美两国文化分别归结为内陆型文化和海洋型文化。

正是由于中美两国文明建立在各自自成系统的文化背景上,才使得各自的企业文化也有着迥然各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1 中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按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来说,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历史是很短的,并带着深深地民族传统文化烙印,经历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长久和艰难的孕育过程,并且企业文化在不同时期作为整体呈现出来的特点,也肯定是不相同的。

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中国,充分暴露了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满清开始了洋务运动,表面上看是为了富国强兵,但它代表的是封建官僚资本的利益,完全排斥和打压自由工商业的发展。

在外国资本和封建官僚买办控制的企业中,劳动者处于残酷地剥削和压迫之下,他们没有自由和平等,同样也没有什么企业文化可言。

因此在旧中国,企业文化只有可能在极少数民族资本企业中才存在,且没有一定的代表性。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企业文化也如同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一样,经历了一番曲折的道路。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对企业文化建设好坏参半。

好的一面是有利于体现企业的社会主义共性,形成了注重国家利益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坏的一面是这种集权管理模式强化了“官本位”意识,企业管理活动行政化,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政治挂帅的影响下,企业文化毫无个性而言。

很多企业仅仅是以“严谨”、“求实”、“团结”、“创新”、“服务社会”、“争创第一”等几个词汇的排列组合来表达企业文化。

这样的企业文化既无新意,也无法给员工指明方向,严重阻碍了企业文化向良性化方向发展。

八十年代,我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被引进我国企业,但是大多数企业仅把企业文化定位为企业的外在形象和管理风貌。

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地企业认识到,培育和形成良好的企业价值观,塑造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员工队伍形象,才能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全体员工团结奋斗的目的,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和成功的企业文化。

他们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消化掌握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不渝地加以贯彻执行,逐步形成了自己先进的企业文化。

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是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探索时期,也是我国企业文化与世界企业文化磨合的过程。

这一过程与建国后前三十年的根本区别是,在大量引进、学习世界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并加以创新,用创新取代了过去的照搬照抄。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国际化、多元化和人性化。

3.2 美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作为一个从蛮荒之地里创造出来的国家, 美国的建国历史也只有两三百年的时
间,文化根基较浅,僵化的传统也不多,大部分国民都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当年的移民给美国社会植入了大量欧洲传统文化。

从旧大陆到新大陆的移民过程和十九世纪的西进运动,美国人都曾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过艰苦的抗争,从而培养了美国人民不怕失败、勇于创业的进取精神。

同时也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的特殊性格,对自己深信不疑,对自己的命运深信不疑,把依靠自己作为哲学信条,使个人主义最终变成了美国文化的同义语。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美国职业队伍的构成也发生了巨大地改变。

蓝领工人比重迅速下降,白领工人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从1956年起,白领工人首次超过蓝领工人,使得美国大多数工人不再是以制造产品为主,而是以处理信息为主。

职业结构的这种变化,必然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情趣。

对高技术、高智能工人的管理显然要有别于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新一代劳动力由于富裕程度和文化素质较高,经济要求已不是他们工作的唯一动力。

他们需要心理满足,有自我实现的冲动,更注重具有人文关怀色彩的企业文化。

在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和货币危机中,美国的传统制造业受到很大冲击,企业竞争力日益下降。

当时的日本却凭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在世界经济危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美国企业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各个产业领域提出了挑战,给美国企业界和社会带来巨大震动。

并使得美国的企业管理研究者开始对日本模式进行研究,许多人不远万里东渡日本进行考察,挖掘日本企业成功的秘密。

在对日本增长奇迹的探索中,美国人逐渐意识到,形成日本企业巨大生产力、优异产品质量和强劲竞争力的,不仅仅是发达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机器设备等物质因素,还包括更为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心理状态等文化因素。

这诸多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日本企业独有的文化特色,造就了日本企业界与众不同的企业精神。

美国企业文化热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有人说企业文化“源于美国,根在日本”。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企业通常把利润最大化当作唯一的目标。

随着时代的变迁,美国学术界和一批明智的企业家、管理学家逐步认识到,企业不应把获利当作唯一目标,还要为社会做些贡献。

美国一些成功的企业之所以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保持竞争力,主要奥秘在于它们能较全面地认识企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并带领职工在工作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进而使人、企业和社会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美国企业管理学界正是从这点出发,总结出企业文化这一崭新的管理理论。

4、中美企业文化比较分析
企业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传统文化背景下,一定会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中,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

现在,我们将从中美两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探讨不同文化体系下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差异,并用表格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现出来。

为便于分析,我们将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大致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宏观层面,分析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如传统文化、政治干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人本思想和历史因素等;第二个是企业层面,分析中间层次的企业文化差异,如企业管理目标、用人机制、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制度设计依据的传统文化和制度执行情况等;第三个是个人层面,分析居于表层的个体差异,如自我观念、人际关系、年龄作用、思维表达、行为处事、对学习的重视和员工对公司的态度等。

4.1 宏观层面的中美企业文化差异
表1 中美企业文化差异比较分析——宏观层面
4.2 企业层面的中美企业文化差异
表2 中美企业文化差异比较分析——企业层面
4.3 个体层面的中美企业文化差异
表3 中美企业文化差异比较分析——个体层面
5、中美两国企业文化优缺点评析
5.1 中国企业文化优缺点评析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层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文化价值体系。

儒家对“仁”的强调,对“礼”的推崇,及以“和为贵”等主张,都是为了协调、规范和平衡人际关系。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是其管理思想的逻辑演绎,将家、业、国、天下的管理只看作是人口和范围的不同,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没有本质的差异,对家族的管理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企业和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以伦理文化为基础的家族管理思想。

传统的中国企业面对复杂艰险的创业环境,使他们必须既通过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又通过庞大的社会关系网作为支撑才能获得成功。

同族、同乡和同窗的帮助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以宽厚仁爱、重义轻利为特征的伦理型企业文化。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文化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淡薄,弱化了企业的经济功能。

片面采用以伦理文化为基础的家族管理思想来管理企业,讲究“管理无情人有情”,“人治”的成分较大,法制和科学管理的成分相对较少,在执行时很难把握分寸,分寸或者度把握不准,就会造成管理的随意性和复杂化。

以“人治”为主在企业的初创时期可能会有积极的作用,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家庭作坊式”的管理将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恐怕也是中国企业成长缓慢,寿命较短的原因吧。

5.2 美国企业文化优缺点评析
美国企业能在世界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是与其优秀地企业文化分不开的。

美国国情和社会文化造就了美国企业文化的三大特色:个人能力主义、创新精神和理性主义。

个人能力主义体现在企业的提拔和分配制度上,只凭个人能力和知识的提拔制度,排
除了论资排辈或讲人情关系,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也有利于员工排除杂念钻研业务,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实行“责、权、利”相统一的人员任用制,分工明确,对事不对人,因此工作效率也高。

创新精神使美国企业不会固步自封,他们十分重视技术进步,并利用其在技术上的优势不断研制出新的产品,正是这种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使美国企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理性主义使美国企业十分强调管理的科学性,普遍重视制度建设、数据分析和模型管理,并使之标准化、程序化和定量化。

但是,美国企业文化过于强调个人能力,忽视团体协作。

使美国企业在能力互补,信息共享方面不尽人意。

个人能力主义使员工没有共同理想和追求,员工总是根据个人得失选择企业,因此很容易把企业的宗旨信念抛在脑后。

频繁地人员流动,使员工队伍很不稳定,招聘培训成本也很高。

在企业遇到困难或处于危机状态时,更是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

严苛地制度化管理使美国企业显得有些僵化,组织结构缺乏弹性,办事程序也缺乏灵活性。

6、对中国企业发展先进企业文化的启示
虽然,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仅仅经历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文化。

但也应该看到,我们的企业文化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广泛地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企业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传统企业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跳出“家族主义”的束缚,实施科学化、系统化、人性化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提升中国的企业文化水平,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在学习国外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塑造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企业文化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引进与创新相结合。

要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否则只能是形式上的引进。

引进不是单纯的拿来主义,要变成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就必须进行创新,不创新就很难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更谈不上实用性。

(2)与基本国情相结合。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与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融入基本国情才有生存的基础,脱离国情的企业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任何考验。

(3)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传统文化对国民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从一定意
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的分支。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吸收其精华,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是构建具有民族特色企业文化的必由之路。

(4)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应被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只有把企业的使命、目标、经营理念等融入到企业文化内核,才能真正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5)与企业家的精神相结合。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首要设计者,企业家精神一般是企业精神的内核,是影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

如何将这种精神转变为企业员工的共同追求,是企业文化能否产生实效的根本所在。

未来的企业文化将是综合的文化,是吸收了最开放、最前卫、最优质的现代文化而形成的。

我们应以开放兼容的学习精神,培育和提炼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形成良好的企业整体价值和品牌文化,大力塑造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职工队伍形象,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员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目的,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晓玲:《比较美、日、中国情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第11期
(2)盛蓓蓓:《中美企业文化差异性分析及其启示》,《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06期
(3)王鹤鸣:《中美企业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和整合》,《当代经理人》,2006年第6期
(4)王敏:《中美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年第1期
(5)张旭,杨洋:《基于跨文化管理理论的中美企业文化比较》,《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2月第1期
(6)程建新,蒋月月:《差异与融合——当代中美企业文化比较研究》,《冶金企业文化》,2006年第3期
(7)樊文富:《中美企业文化差异分析及两国企业合资后对文化融合的探讨》,《沿海企业与科技》,2004年第1期
(8)丁永波,周柏翔:《中美跨国企业中的文化差异与冲突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2期
(9)邵世彬,陈和宗:《试比较中美企业间管理模式或文化的差异》,《时代经贸》,2008年2月第6卷
(10)彭汉香:《中、日、美企业文化差异的比较》,《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4期
(11)陈觅:《中西企业文化的比较及其融合》,《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12)卢现祥:《论华人企业的家庭式管理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1期
(13)曹诗图,杨宇:《欧、美、日、中企业文化比较》,《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3月第2期
(14)孙香梅:《中美企业文化的特色比较及启示》,《冶金企业文化》,2008年第3期
(15)赵曙明,毛智勇:《中美日欧企业文化比较及跨文化管理》,《管理世界》,1993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