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疼痛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头痛】

1. 诊断依据:

(1)常于青春期起病,女性居多。

(2)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主,也可呈胀痛; 以一侧头痛为主,也可全头痛; 间歇性反复发作,起止较突然,间歇期如常人,病程较长。

(3)多伴有恶心、呕吐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

(4)脑电图检查偶有轻度或中度异常,脑成像及其它辅助检查均无异常。

2. 治疗常规:

(1)药物治疗:阿司匹林、双氯灭痛、奥湿克、优妥、麦角胺、尼莫地平、卡马西平等药物。

(2)物理治疗:氦氖激光血管内(鼻腔内)照射、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或辅以电运动、全息针灸、经皮电刺激镇痛。

3.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

(1)解剖:下颈交感神经节在第七颈椎的横突前,与第1胸交感神经节融合,构成星状神经节。呈上下伸展形,大小约1cm×2cm,与上、中颈交感神经节相联接。如阻滞星状神经节,则可以阻断通往头、颈、上肢、心脏、肺的交感神经,由此扩张该部的血管,出现Horner's综合征(眼球凹陷、瞳孔收缩、眼睑下垂三症状),并且出现阻滞侧出汗停止、皮肤温度上升、面部潮红、结膜充血等现象。

(2)操作:采用前侧入路穿刺法(气管旁接近法),患者取仰卧或肩下垫薄枕伸展颈部,术者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将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在食管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关节上方约两横指(环状软骨平面相当于第六颈椎横突)处进针,针尖触及第七颈椎横突的骨质,回吸无血、脑脊液,注入1%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因7~10ml。

( 3 )并发症:

1)药物误入血管。

2)气胸:在右侧星状神经节与胸膜很接近,阻滞后若有胸痛、呼吸困难症状,应考虑是否发生气胸,可行X线摄片。较罕见。

3)声嘶、无声:喉返神经被阻滞所致,一般自然恢复,无需特殊处理。

4)上肢麻痹:臂丛神经被阻滞所致。

5)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一旦发生应立即按常规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补液、升压。

4. 三叉神经阻滞、枕神经阻滞、枝川疗法等。

5 中医中药:立愈汤、头痛汤等辨证汤药,正天丸等成药,川芎嗪等静脉用药,针灸等。

【带状疱疹】

1. 诊断依据:

(1)发病初期常伴有全身不适、微热、倦怠、食欲减退等,3~5日后在神经痛的部位出现疱疹。

(2)沿神经走行分布的单侧性疼痛,呈束带状,多为烧灼样、割裂样剧痛。

(3)疼痛区域皮肤先有潮红,继而出现成簇的粟粒至黄豆大小疱疹,逐渐增多,沿受累神经支配皮肤区域排列成带状,该处皮肤痛觉过敏。

(4)带状疱疹消失后仍留有剧烈疼痛,持续6月以上者,为慢性疱疹后神经痛。

2. 治疗常规:

(1)药物治疗:

1)止痛:可用复方阿司匹林、芬必得、奥湿克、优妥等。

2)抗病毒:可用阿昔洛韦、板兰根、阿糖胞苷等。

3)抗感染:可用抗生素。

4)其它药物:如干扰素、强的松(短期小剂量)、维生素等。

(2)疱疹出现后,注意避免抓破、感染,局部可外搽龙胆紫药水,或口服抗生素。

(3)物理治疗:激光、频谱、针刺、音频电等。

(4)神经阻滞:视病变部位行相应的椎间孔神经阻滞、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单次或留管连续用药)、皮下置管接PCA(病人自控镇痛)。

【肩关节周围炎】

1. 诊断依据:

(1)多发于50~60岁,40岁以下者少见,女性多于男性(3:1),左侧多于右侧或双侧同时罹患。

(2)肩关节疼痛、僵硬,以钝痛为主,偶可呈剧烈锐痛,疼痛部位深邃,按压时反而减轻,夜间疼痛加重。

(3)肩关节周围压痛,压痛点多集中在肩峰下、喙突下方胸大肌止点、大园肌、小园肌、冈上肌、三角肌腱止点等处。

(4)肩关节X线检查多无阳性发现。

2. 治疗常规:

(1)药物治疗:一般口服止痛药、镇静剂,如芬必得、消炎痛、双氯灭痛、奥湿克、安定及疏筋通络、活血止痛类中成药,配合关节康复散、优迈霜、司蕾兰等外用药。

(2)物理治疗:红外线、电运动、局部热敷、超短波、针灸、拔罐、中药脉冲离子导入等。

(3)神经阻滞: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阻滞、肩关节周围痛点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枝川疗法等。

(4)小针刀疗法:只限于病灶局限的病例。

(5)手法松解:冻结期病例可在全麻下或臂丛神经阻滞下采取,将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松解,再配合镇痛合剂的使用。

(6)功能锻炼。

【颈椎病】

1.

诊断依据:

(1)颈肩部疼痛,呈刀割样或持续性隐痛、酸痛,可向肩、臂、前臂乃至手指部放射,或伴肢体麻木、上肢乏力。

(2)颈部强直,活动受限,严重者头部处于强迫体位。

(3)相应颈椎棘突及椎旁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深压时出现放射痛。

(4)受压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皮肤感觉减退、肌力减弱、腱反射异常。

(5)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引颈试验阳性。

(6)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椎间隙变窄。

(7)CT可见椎管狭窄、椎间孔缩小或椎间盘退变、纤维环膨出等改变。

2. 治疗常规:

(1)药物治疗:

1)止痛:氯唑沙宗、双氯灭痛、奥湿克等,必要时加用麻醉性镇痛药。

2)扩血管药:地巴唑、丹参片等。

3)神经营养药:能量合剂、复合微生素、谷维素等。

(2)物理治疗:颈牵引(脊髓型颈椎病不宜采用)、电运动、激光、汽化药疗、电针、拔罐、超短波等。

(3)神经阻滞:

1)星状神经节阻滞、枝川疗法。

2)局部神经阻滞:阻滞椎间隙、椎间关节、痛点,每周1次,2~3次为1个疗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