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国统一战争中俾斯麦的外交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德国统一战争中俾斯麦的外交思想

摘要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十九世纪德国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是普鲁士王国的首相(1862~1890),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在执政期间主张采取“铁”与“血”的政策,故被称为“铁血宰相”。十九世纪是欧洲国际舞台风云变幻的一个世纪,俾斯麦在其中利用自己深谋远虑的眼光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通过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交思想。俾斯麦作为一个伟大的外交家,他的外交思想即使在21世纪,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俾斯麦;外交思想;国家利益之上;王朝战争;启示

一、俾斯麦外交思想的形成

(一)个人背景

俾斯麦出生于1815年德国的一个容克家庭,他有一位参加过战争立下战功却非常厌恶战争的渴望安安静静生活的父亲,有一位很有主见好出风头还喜欢宫廷的母亲。他的母亲简直跟他的父亲格格不入,他的父亲只希望平静的过日子,但是他的母亲却很不安分。俾斯麦的性格上有些矛盾,我想,这跟他的家庭不无关系。俾斯麦的理性,他的深入而不为情所动的睿智,都是母亲遗传给他的,但是他的脾气,大概是从父亲那里遗传过来的。后来,俾斯麦深陷政坛,但是却经常写信给他的妻子,说希望和她能够过上田园的生活,一起在田野上骑马,在树林里打猎。

俾斯麦家族数位亲人都参加过战争,立下过赫赫战功,这使得俾斯麦对军事非常的了解,而他的母亲家族门肯氏一百多年来一直是法律或历史的教授,并且他的母亲受到影响,一直希望俾斯麦往外交界或政界发展,在父母亲的双重影响下,是俾斯麦成为了一个具有军事手腕的外交家,政治家。也正是这样强硬的方式,在欧洲局势混乱的时代,对内控制局势,强大国家,对外使用纵横捭阖的外交,带领普鲁士一步一步,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德国统一大业,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交思想。

俾斯麦的童年时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直到晚年,他还念念不忘令自己懊恨的柏林柏拉曼学校所浪费的八年时光。他说:“我从小就离家出走,从此以后,我在也没有想家的感觉。从一开学起,我受的教育除了充实知识,其余尽皆抛弃。当然那时候应该多学些知识。”他始终认为母亲是家里节制扼杀一切的根源,他把在寄膳宿学校所受到的种种苦楚都归咎与他的母亲。”[1]据他的叙述,他在小学的时候吃的不好,穿的不暖,睡得也不好,而且教育体制极其严苛,令他对学校的一切都十分讨厌。俾斯麦很讨厌他的母亲,因为他感觉他的母亲根本不关心他,每天只知道参加宴会和社交。在他在学校十分痛苦地时候,非常想回家,但是他的母亲却写信告诉他,她暑假要去海边度假,要他自己留在柏林。而且不止一次这种情况,他觉得他的母亲是极其自私的,因此他更厌恶母亲。当时,德意志的民族主义与雅恩党的自由主义和反贵族正斗的火热,而这个刚刚十岁的孩子一直认为自己是武士阶层的一份子,他仇视那些反贵族的自由主义分子,而他的母亲却有着比较浓厚的自由主义倾向,因而他也更痛恨那些自由主义的思想,更

痛恨那些自由主义分子。

俾斯麦的少年时期是在格罗克罗斯特高等学校度过的,而在这短时间,他发现反贵族的学生越来越多。在学校里,平民学生占大多数,而这样就更凸显出来贵族的与众不同,因此而产生的门第自豪感也越来越强。在十二到十七岁这五年里,他的身边只有父母,信奉物质主义的哥哥,仆人们,应该给予思想指导的那几年里,他的身边除了父亲,没有他爱的人了,所以他的思想是自由发展的,并没有人去培养,到十七岁的时候,他就什么都不相信了,他后来信基督教也是因为他的妻子乔安娜的原因。“在上学的时候他非常反感古老派的的演说,他说,他觉得他们读这种粗鄙与骂人的演说词令他恶心。”[2]他是极其反对在政治上说空话的,他觉得这是在自吹自擂,自欺欺人。在少年时代,他还非常反对非情绪化的动作,他觉得任何的动作都是情绪的反映,都是充满感情的,所以俾斯麦总是充满着激情。他对于政治没什么感觉,但是他总是在说起德意志的统一时跟别人赌上二十五瓶香槟并断定德意志会在二十五年内统一。最后,他赢了,还是经由自己完成的。

俾斯麦在人生的前三十年可以说是无所作为的,俾斯麦年轻的时候放荡不羁,但是他那时候就能够“驾驭人们,权衡动机,最善于利用暂时的地位,自己不承担任何责任而使仇敌承担责任,这都是玩弄权术所必不可少的。”[3]这样的他,怎么能不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吗?后来,十八岁他厌倦了整日狂欢,在二十一岁的时候他回了老家申豪森,在那里他平静了,每天在树下学习,他在那段时间,学会了如何把握自己的心态。

俾斯麦在早期的时候就很有领导的欲望,他曾说过:“我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在这里领导我的同学,就比如我要在将来领导一个国家一样。”

当然,如果一个人只有能力而没有经验,他是不可能做到俾斯麦如此出色的地步。俾斯麦的性格特点是他外交思想形成的重要原因。那么他的经历则是必可少的步骤。俾斯麦在大学毕业之后担任过外交职务的见习官,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这次的经历为他以后成为外交官奠定了基础。尔后,他的经历都培养了他务实的作风。“俾斯麦自己后来声称,他的外交风度都是从波美拉尼亚的马市上学来的。”[4]在1851年到1862年间,他多次担任外交史上的重大职务,包括普鲁士驻法兰克福联邦议会公使(1851-1858)、驻维也纳公使(1852)、驻圣彼得堡公使(1859-1862)、驻巴黎公使(1862)。这11年间,他认真分析了欧洲国际关系,研究了德意志各邦的外交手腕,从各个国家的外交大使那里学习和借用了很多经验,不管是外交还是政治。他开始反对普鲁士陈旧的保守外交主义,主张实行现实主义,来适应新的国际局势。

他的性格成为他成为出色外交家的潜在因素,而他的经历则成为他在外交之路上的筑路石,使他具有了高瞻远瞩的眼光与灵活多变的外交手段。

(二)时代背景

俾斯麦的外交思想形成于十九世纪中期欧洲国际关系大变革时期。

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反法同盟建立了一个国家均势,同时以共同理念来减少破坏国际秩序欲望的维也纳体系。这是欧洲历史最稳定的一个国际体系。“造成此种独特的国际态势的部分原因是,其均势建构的极佳,要集结足以推翻它的庞大势力极为困难。但最重要的因素则在于欧陆国家是因共同的价值观而结合在一起。各国不仅在有形势力上,在道德上亦处于均衡状态。权利与正义取得相当的协调。全力均衡降低诉诸武力的机会;共同的价值观则减少诉诸武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