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意识(18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15世纪末-16世纪初) (1)原因:根源: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根源: 对黄金的追求;直接原因:商业危机;西方人文精神的推动,欧洲 固有的海权意识。 (2)条件: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 (3)代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4)作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 世界的开始;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含 义?);殖民扩张开始。 4、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1)确立的过程: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 敌舰队,初步建立海上霸主地位;17世纪初,打败荷兰,进一步巩固 海上霸主地位;1776-1783着7年是英国打败法国的重要七年,成功 取得了北美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初步确立日不落帝国。 (2)确立的原因:经济:国内资本主义工业非常发达,是在海外 殖民活动中取胜的主要原因;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进的 政治制度是取胜的根本原因;武力后盾:建立了欧洲一支最强大的 海军;意识形态:宗教改革后,英国清教徒强烈的个人奋斗进取精 神和思想文化意识的进步与解放,也是取胜的重要原因。
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 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 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 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 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 地来往。……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 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 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马汉提出“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 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的原因。(6分) (2)西方各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急需扩大海外商品市场 和资本市场,控制中国满足了其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要求;长江 流域在地理上、经济上具有特殊战略地位;通过控制长江流域可以 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6分)
6、(25分)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外历史的发展进程表 明:“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 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 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 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1)以16—19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说明“控制大海就 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9分) (1)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 西班牙、葡萄牙进行殖民扩张, 获取了巨额财富;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发达,有“海上马车夫” 之称,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强国;通过与荷兰、 法国的殖民战争,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 海外市场,海外贸易和掠夺为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贸易中 心奠定了基础。(9分)
2017届高三二轮历史主题复习主题8:海权意识 一、选题背景 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全面实施中国海洋战略的进程中,南海 因其特殊战略地位被学术界持续关注。近年以来,南海问题和中日 钓鱼岛争端危机四伏,硝烟弥漫,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仅南海 周边国家参与其中博弈,更有美日等外部势力介入其中。在海权日 益重要的今天,加强海洋意识,规划海洋战略,己经刻不容缓。 海权(海上权利),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 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 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 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海洋对濒海 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 大的海军,2017年4月26日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海权即凭借海洋 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二、考点链接 1、郑和下西洋和明清海禁和闭关锁国; 2、新航路开辟和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3、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
5、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兴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 自强”的洋务运动。 (3)代表人物: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 (4)主要活动
方面 军事工业 成就
(2)中国近代在海洋方向的奋力抗争 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对海洋方向的严重危机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 并陆续提出了应对之策。林则徐堪称为清朝高级官员中睁眼向洋看世界的 第一人。他特别重视学习和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及装备,大胆提出了“师夷 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方略。思想家魏源接受林则徐的委托,编撰出《海国 图志》;提出了建设海军海防的一系列主张,开中国近代海防思想之先河, 成为杰出的海防思想启蒙家。 19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的“洋务运动”在 封建顽固守旧势力的重重环视下,紧锣密鼓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一大批 军工企业应运而生。1866年,在左宗棠再三请求下,清政府终于在这一 年批准创办了福州船政局。这是中国近代海军海防事业的第一个也是极其 宝贵的造舰育才大基地。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台湾。此事虽以和谈告 终而未开启中日战端,却在中国朝野引起强烈震动并在清廷内部引发了一 场“海防大讨论”。其中,李鸿章的《筹议海防折》最令人瞩目,充分陈 述了海军海防问题在当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此后,李鸿章又急切进言呼 吁购买铁甲巨舰。但腐败的清政府却不以为然,没有大办海军。1884年8 月,中法马江一役,福建水师全军覆灭。战端甫定,光绪皇帝就颁布了 “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的上谕。随即海军衙门宣告成立,海军 成为国家经制军种之一,近代中国海军海防事业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 1888年秋,阵容强大的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这是近代中国海军海防 事业发展的顶点。
(3)中国近代海军发展迟滞的原因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典型的“海军制胜”战争。中国建立了一支在亚 洲乃至世界都令人刮目相看的海军舰队,为什么还是逃脱不了失败的悲惨 命运呢?一言以蔽之,中国发展近代海军,从来就不是海权意识的产物, 从来就没有与发展海权相联系。中国发展海军的整个过程始终呈现出一种 “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被动、消极和短视的状态。因此 在1888年北洋舰队组建成军之后,清政府认为海军已经发展到“用之自 守尚有余”,便停止了海军发展步伐,甚至将有限的经费挪用于修缮皇家 园林。低层面的思维,使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陷入三个无法解脱的矛盾之 中。 矛盾之一:中国发展近代海军缺乏经济之“源”。一个封建落后国家,经 费有限。 矛盾之二:中国发展近代海军没有政治之“本”。清王朝在政治上的腐朽 和落伍,使得清 政府不能真正实现富国强兵,也就不可能重视和发展海权。 矛盾之三:中国发展近代海军仅仅用之于“防”。清政府在发展海军时全 然没有高瞻远瞩的国家发展战略,从来就未从国家需要控制和利用海洋的 高度,去作发展海军的通盘筹划。这必然制约着海军的军事战略,因为服 务于闭关自守的国家政治目标时,海军只被用于守卫海防,保住疆土;而 不需要争夺海权,不需要具备远洋进攻的能力和信心,也不需要与之相适
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 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 和湖北织布局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 近代教育
(5)结果:清军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6)影响: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 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 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6、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1894年,朝鲜爆 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大战(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制海 权)、辽东、威海卫之战:日军进攻辽东、山东半岛,攻占大连、旅顺、 威海卫等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 约》。 (4).影响: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 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 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刺激了列强争相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面对民族和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 界和各阶层民众始而震惊,继而奋起,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 争。
Leabharlann Baidu
1、梁启超在1903年指出:“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 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 在梁启超看来 B A.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 B.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兴衰 C.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D.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业势力的大小 2、伊丽莎白女王(1533—1603)声称“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 C 其主要目的是 A.积极应对与欧洲大陆强国的海权争端B.为《航海条例》的颁布提供理论基础 C.为殖民掠夺、争夺海上霸权制造借口D.致力于与欧洲各国开发海 洋实现共赢 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 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A.战争由朝鲜引发B.北洋海军的参战 B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4、1903年,张謇说:“渔业和航政的范围到哪里,国家的领海主权就到哪里。 假如只有 海,而没有渔业航政,试问主权从何表现?我国政府应努力挽回已失的 权利并大力发展沿海渔航业。”在此,张謇 A.预见到两方列强对中国领海主 权的破坏 B.主张发展沿海渔航业与维护海权并重 C.意识到我国渔业发展落 后于航政建设 D.阐明了中国渔业发展与航政建设的举措 B 5、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 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实质上反映了晚 清时期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 要运输通道C.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 D.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 开始向近代转变 C
三、知识梳理 1、郑和下西洋的问题 (1)目的: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2)经过: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 东岸。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 的友好关系。 (3)郑和下西洋历史评价: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航 行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早半个世纪; 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而不计经济效益,其结果 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长久。 2、明清的海禁和闭关锁国 (1)推行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或西方殖民势力), 危及明清王朝的统治。 (2)表现:“海禁”指禁止民间对外贸易,只准官方对外贸易;“闭关 锁国”指禁止国人私自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正常贸易。 乾隆时期仅开放广州一处,并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3)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在一 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这也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不仅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 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7、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 (1)海上军事斗争在近代中国的重要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自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西方列 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艇达1860多艘 次,入侵兵力达47万人。中国由一个完全独立的 封建主权国家逐步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深渊。 回顾不幸的近代历史,我们不难看到:外敌的不断 入侵、特别是来自海上的外敌不断的入侵,成为中 华民族历史灾难的直接根源。从一定意义上说,一 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 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