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刘家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建筑的另一个关键因 素是中心天井,与民 居中的天井不同,这 个天井的基本目的并 不是为了功能性的采 光。天井四壁封闭, 特意拔高,对外成为 物质性的主体,对内 则强化了空无,这个 天井是为空间的存在 性和东方精神而设置 的,在这个"天之井" 中,人们对难得留意 的天空,对壁端的阳 光,对飞廊的投影变 得敏感起来。
使机锋得以闪现的基础是叙 事,使破解获得张力的是围 合。围合的主题由于建筑处 理得以强化:封闭的立面, 防卫性的厚墙,以及墙与墙 之间的间隙;孔孔相套的窗 洞强调出内部的空间层次感, 使室外的风景变成一方如画 的平面。狭长的缝隙与其说 是为了表现光线的明亮,不 如说是对比出室内的阴翳。 最主要的光源都来自上方的 天空,这幢建筑不是为了风 景的流通,而是诱导从内向 外的窥视。
何多苓工作室
何多苓工作室与取材较 为原始直接的Ⅰ号工作 室在形式母题和抽象程 度上相去甚远,但在核 心内容上却有一定的连 续性。如内部迷宫、螺 旋路线、砖混题材以及 其潜伏设计--未来的个 人小型美术馆等,但Ⅲ 号工作室有所发展,从 而产生出完全不同的构 思意念。
公案总是先以一个循序渐进的叙述引领我们自然而然地进入,突然间机锋一转, 截断惯性,使人一步踏空,于反常奇警中有所省悟。方案起始于一张观念性空间 草图,草图极为粗略,夸张地说,像一只方形笼子里惊蛇回头的动势,但却得到 审美激进的业主夫妇的立即认可。
何多苓工作室的基本构成是一个金 石印章般外形简单内部繁复的正方 形体。正方形层层相套,剥离在最 外围的是一道具有防卫象征的厚墙, 中间是口字型环境绕的一圈房间, 最后,像打开层层包装看见的是一 张白纸,核心部位是一方天井。一 条线路环绕围封天井的外壁盘旋而 上,沿途移步换景,穿越平台、客 厅、画室、书房,在投影即将闭合 时的一个空中小庭园处骤然转折, 进入突现的天井,一条飞廊凌空斜 穿而过,并从上空折返回刚才经过 的房间,迷宫化的空间和路线由于 观察角度的突变而顿时变得清晰, 使人明白刚才身在何处。飞廊继续 延伸,穿透建筑,擦过树冠,直指 河边平台,从而使河边绿地与二楼 庭园取得了直达性联系。这条使人 进入非常状态的飞廊是整幢建筑的 机锋所在,作为一种粗野的解构因 素,它破解了层层相套、稳定严谨 的正方形体,所到之处焕然一新。
曾参加首届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中国房子/建造五人文献 展、德中文化年“土木——中国青年建筑师展”、法国蓬皮杜 中心举办的中法文化年——中国新建筑等展览。主持设计的作 品还被选送参加俄中文化年、及荷兰NAI中国当代建筑展等多 个国际展览。曾获得亚洲建协荣誉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 奖、建筑实录中国奖、远东建筑奖,作品被《a+u》《AV》 《area》《MADE IN CHINA》《AR》等出版,并应邀在麻 省理工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及中国多所大学开办讲座。 主要著述包括《英雄》、《高地》、《灰色猫和有槐树 的庭院》、《明月构想》、《此时此地》、《叙事话语与低 技策略》。
刘家琨
简介: 1956年生于成都。1982年毕业于重 庆工程学院(现与重庆大学合并),后 分配至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 1984到1985年在西藏工作。1987年到 1989年,被借调至四川省文学院从事文 学创作。1990到1992年在新疆工作。 1999年成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要 作品包括艺术家工作室系列、四川美院 雕塑系、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等。
刘家琅在博物馆 室内使用了和外 部相同的粗糙的 混凝土墙,赋予 博物馆以几乎是 “地下宫殿”般 的感觉,游客由 顶层向底层游览。 他通过在建筑物 的砖石体块的交 接处插入通透的 玻璃(以保护艺 术品不受太多日 光照射并强化虚 与实、天与地之 间的对比)增强 这种效果。
当发展中国家的许多 建筑因为与当地文化 或建筑传统缺乏联系 而看起来像是国外建 筑时,鹿野苑石刻艺 术博物馆却深深根植 于其所在的场所和社 会。建筑师使用粗糙 的材料和强烈的现代 形式语汇,创造了一 个戏剧性的展示场景, 更有助于增强博物馆 艺术藏品给人们的心 灵震憾。在此过程中, 他展示了如何用原有 建造技术和新方法加 深我们对自然、艺术、 环境、和建筑的欣赏。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馆
简单的平面也可以作 出不一般的外表皮从 室内和室外空间中脱 出来第三个空间 。以 上部外挑和中部凹入 的方式,在狭小基地 上争取大大超过占地 的天光面积。以气流 引导和双层隔热墙对 应炎热气候。锈红和 铁灰相间水泥抹灰使 建筑融入环境。
这座面积达900㎡的博物馆由 混凝土构筑而成,贯穿室内外 的入口坡道直达二层,游客由 坡道进入博物馆,穿过一个两 层高的空间来到展室。二楼的 展示空间环绕一个屋顶庭院, 经由室外楼梯上至一个有顶的 楼梯平台,这为二楼的展示空 间增添了吸引力,并为欣赏府 河及四周区域景色提供观景点。 在一楼,建筑师布置了更多的 展室以及一个小型多功能厅和 一个办公室。
1993年,刘家琨的大学同学汤桦在上海办建筑个展。让刘家琨尴尬的是,他是作为朋 友而不是建筑师出席。这件事几乎触动了刘家琨最敏锐的神经。在设计院写完自 己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明月构想》后,刘家琨离开了设计院,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刘家琨为画家罗中立设计的艺术家工作室,成了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建筑作 品,那是1994年。罗中立工作室让刘家琨体会到了建筑从设计图纸到实物的乐趣。 “那时从设计院出来自己干,刚刚起步,显然只能接受一些朋友的委托。他们比较了 解我,对我比较信任,所以前期个人化作品要多一些。”1995年,刘家琨又为画家何 多苓设计工作室,成为他的“艺术家工作室”系列中的代表作。之后,他又陆续接手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等项目,刘家琨“玩”这种小型文化空间时对于环 境的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创造力为人称道,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国内一线建筑师的地位。 如今,刘家琨接手的项目很多很杂,有中小型的公共建筑,也有住宅型、商业型建筑。 事实上,刘家琨并不忌讳和商业力量的合作,甚至非常欢迎:“商业建筑基本上是市场 操作,它有自身的规律,比如说开发压力大,更大的尺度,更快的速度,甚至必须依靠人 海战术来完成。像我这样的小事务所未必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即便是我在商界 也有非常好的朋友,我也不能够去承担这种业务。近年来做的商业建筑要多一些,这 大概也是因为社会意识的提高。购买者也好,商业开发者也好,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 他们不仅仅要求量,更开始要求品质。他们原始积累的压力慢慢消除了,希望做出有 更多附加值的东西,当他们在独特性、是否更加细致地处理问题等方面有了进一步 的要求时,我的业务就多了起来。我想建筑设计和很多行业一样,是攀附着社会的发 展而发展。”
参与2008年第11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参加 2008年汶川震灾后重建工作,并开发出利用震后废弃材料制 作的“再生砖”。
在中国这些已经成名的少壮派建筑师中,早年具有文人身份的刘 家琨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个。他一直拒绝往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 “扎堆”,长久以来始终立足于四川成都这片土地。从“艺术家 工作室”开始出手。 从事建筑设计这么多年,刘家琨一直很乐于当个文人,作为目 前国内最当红的一线建筑师之一,刘家琨至今仍觉得自己当初入 行建筑设计界简直是阴差阳错。 “我上大学之前,从来未听说过‘建筑学’,填志愿时连‘仓 库保管’和‘皮革处理’都填了,无非也就是一个知识青年想跳 出农村找个工作。其实,我更喜欢的是画画。选择学建筑,是听说 它和画画有些联系。”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刘家琨创作的艺术品展示场景
建筑师刘家琨设计的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已成为一个 旅游景点,它用永恒和现代手段将我们从日常世界带到 一个非凡的意境。像今天的大多数旅游景点一样,该博 物馆的第一个场所是一个停车场,游客在这里下车并开 始步行。树木将停车场与博物馆隔开并将府河河畔的10 亩平坦土地分为几片不连续的区域,从而创造了一个可 以经过和体验的空间序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