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农产品是浙江出口中仅次于纺织服装、机电产品的第三类出口主导产品,其外贸状况直接影响浙江省“三农”利益的得失和获取比较利益的多寡。在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量连续增长的同时,国外对我国的农产品设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阻碍我省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因此,深入剖析当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我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和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1. 国外研究现状
1.1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外国学者开始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1961年,美国学者在波斯纳在《牛津经济论文集》中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的论文,提出了技术差距论,阐述了技术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其中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各国之间存在技术差距。从长期来看,只有缩小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技术性贸易壁垒才可能减少。
进入90年代,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兴起,国外学者加快了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其中,艾伦?赛克斯(Alan?Sykes)1995对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政
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国际标准的多边合作、GATT 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标准协调活动以及欧盟内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问题等。Fisher,//.ra2000研究了标准和贸易保护问题。Keith E,Maskus、John S,Wilson 和Tsunehiro Otsuki200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标准成为贸易壁垒的五条原则:一是某个标准的执行纯粹只是在增加成本;二是设定的标准高于其要实现的特定政策目标;三是某个标准在国内和国外企业的应用中存在歧视性;四是所选标准是否是现有可选措施中对贸易的破坏性最小的;五是标准的强制性要求与科学或可靠的风险措施相比更加谨慎。
一些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分析。Thornsbury Suzanne (1998)认为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性质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双刃型,既有矫正外部性好的一面,也有保护国内生产者坏的一面;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原因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是一种基于经济层面原因基础上的政治行为,其最终决定要取决于能够左右政策决策的个体经济因素、政策制定者的偏好和有效的政治力量。
在实证研究方面,Larson(2000)用一种简易的实证方法估计了环境法规对出口的影响。在一个简单的小型开放经济体系中,Larson用基本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原理,分析了效率改进和出口价格的调整,结论是:“环境政策越严格,由于直接的高投入价格或间接的数量控制,最终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Moonies2004应用贸易引力的模型的研究发现进口国单方面制定产品和生产方面的标准会抑制贸易量的增长,特别是抑制农产品贸易量的增长,但如果贸易双方共同制定产品和生产标准则可以促进贸易量的增长。
1.2 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现状
对于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外学者也进行了研究。Barry Krissoff,L Calvin,D Gary等人(1997)研究了美国苹果在日本、韩国和墨西哥这三个不同市场面临的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并计算出了限制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贸易的限制程度。Daniel A?Sumnet,Hyunok Lee(1997)的研究则细致到市场营销各个环节上发生的成本。他们通过分析亚洲针对美国蔬菜的进口规则问题,指出法规能以不同方式在销售链的不同点上增加成本,并且这些法规会影响到国内外的价格水平、外汇流量和贸易量。戴维?奥顿(1996)就美国队墨西哥水果鳄梨的进口禁令建立了美国鳄梨的市场模型,分析当进口引进病虫害时对国内生产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论是,在某些情况下,为最大限度的减少与今年口贸易有关的病虫害流行的可能性,而采取限制性贸易壁垒所产生的福利损失,将超过病虫害流行本身引起的国内成本增加。
2. 国内研究现状
2.1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开始对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进行研究,大部分研究是在近几年内发生的。
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上来说,黄海东(2005)认为贸易技术壁垒只要是指WTO/TBT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同时还包括WTO/SPS、WTO 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英文简称:WTO/TRIPs)、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英文简称:WTO/GATS)中的“绿色条款”以及WTO之外由国际社会签署的与环境和资源等问题有关的内容。张明(2006)则从一个新的角度认为TBT概念中
心词是贸易障碍,是指由于制定、采用和实施不同的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而造成的必要的和不必要的贸易障碍,必要的贸易障碍为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必要的贸易障碍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李春顶2005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发达国家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动因,他指出,解决市场失灵、贸易利益、集体行动和保护国内产业这些因素都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杨波2007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为了解决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保护消费者利益;二是为了减少与国际贸易有关的负外部效应,保护本国市场。
在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方面,我国一些学者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方法。孙本芝、赵世伟(2003)指出政府方面应高度重视技术壁垒,加强宏观指导,设立专门的技术壁垒信息收集和咨询机构,建立技术壁垒数据库,跟踪、收集、整理、发布国外技术壁垒的最新动态。从微观企业角度,潘伟光(2003)认为企业应强化农产品安全、质量意识,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收集和研究,加快制定、修订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证研究方面,我国学者也作了新的尝试。孙敬水(2005)在对TB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后做出了补充,提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博弈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进口国经济效应、对受限国经济效应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对技术性贸易障碍研究。黄志刚2008建立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进口国经济影响的综合分析模型,分析了中国与欧盟鞋类贸易状况,结果表明,从全局来看,进口国设置过当的或歧视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