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成都茶馆的“黑话”

合集下载

民国妓院中有哪些规矩、暗语?咸水妹指什么?

民国妓院中有哪些规矩、暗语?咸水妹指什么?

民国妓院中有哪些规矩、暗语?咸水妹指什么?文/小冷老鸨、卖艺不卖身、头牌,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什么意思,大家也很容易想到这是古代青楼-----妓院里特定称呼,也可以说是暗语。

今天,小冷给大家整理了民国时期妓院中的一些规矩和暗语,看了之后,你也会感叹前人的智慧的。

1、打茶围。

指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到了妓院以后,他们点名和某一个妓女一起喝茶聊天,喝茶之余,这个妓女也会弹弹琴,唱唱歌。

当嫖客和妓女鬼混一阵,离开之前,嫖客就会把一元钱的茶资放在果盘中。

打茶围是嫖客和妓女“联络培养感情”的一种手段,民国的一些高级妓院有着不成文的规定,嫖客并不是一进妓院的门就可以和妓女上床的,必须经过多次的打茶围、喝花酒,才可以留宿。

2、咸水妹。

指专门接待外国水手的妓女,这类从业者大多数是广东姑娘,多在当时上海的虹口一带活动。

她们大都能说一些简单的英语,收入比其他妓女高多了。

有些“咸水妹”是按照包月的形式和靠岸的外国水手住在一起的,她们会按照外国人的爱好和习惯来布置房间,给外国水手一种家的感觉。

3、野鸡。

这一叫法正式形成于清朝咸丰年间的上海城内,慢慢的发展到了城外。

因为民间有“野鸡没窝儿,栖无定所”说法,所以把没在妓院的妓女称为野鸡。

她们中的一部分由于流落他乡走投无路不得不出卖肉体,另一部分是被地痞恶霸强制为妓。

野鸡一般是晚上在马路上拉客,野鸡拉客的时候身边还跟着两个“姨娘”。

“姨娘”一方面防止野鸡跑掉,另一方面动手拉客。

4、开包或开宝。

指还是处女的妓女第一次接待客人。

但是仪式毕竟隆重,就像结婚一样,男女都披红挂彩并拜天地。

“开包”钱是非常昂贵的,另外,嫖客还需要做几箱子的四季衣服,满房间的家具,各种金银翡翠的首饰,所有的加起来也要几千两银子。

为了赚钱,有些妓女就冒充处女,接连几次的“开包”。

5、出局。

也叫作“出堂差”,就是嫖客把妓女带到家里或者酒店,但是妓院规定她们要和客人相距一尺。

每次出局的价格为一到三元。

叫妓女出局的条子叫做“局票”。

茶馆莫谈国事

茶馆莫谈国事

茶馆莫谈国事
民国时期,许多公众场合如饭庄、茶馆、酒肆的墙壁上,都张贴着一张醒目的标语,莫谈国事。

民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局面动荡。

众多茶客们闲聊之际,免不得就有了对时政的评论。

然而当时正值政权混乱,军阀林立的时候,各地掌权者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民众们也众口不一。

而不变的,是诸多政权对不同声音的控制。

1940年,成都警察称一些汉奸常在茶馆活动,要求各茶社每日提供“密报”。

此后政府经常以茶馆收集的“情报”惩办其批评者,为避免招惹麻烦,每一茶馆大多在最醒目的地方高悬起“莫谈国事”的告示,来提醒前来吃茶的客人。

正因如此,前来吃茶的客人们生怕因一句戏言而遭受牢狱之灾,纷纷静若寒蝉。

虽说不能因为“言者无罪”就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但这样的气氛也着实让吃茶谈天的人草木皆兵。

四川版江湖黑话参考

四川版江湖黑话参考

四川版江湖黑话参考四川版江湖黑话参考2008-10-07 20:48四川版江湖黑话参考人物名称类黑话:父亲——江湖术语叫“天牌”。

母亲——江湖术语叫“地牌”。

哥哥——江湖术语叫“上牌”。

弟弟——江湖术语叫“下牌”。

祖父——江湖术语叫“双天牌”。

祖母——江湖术语叫“双地牌”。

老太太——江湖术语叫“苍母子”。

老爷爷——江湖术语叫“苍头子”。

姐姐——江湖术语叫“上花牌”。

妹妹——江湖术语叫“下花牌”。

男人——江湖术语叫“春儿”。

女人——江湖术语叫“春花”。

男朋友——江湖术语叫“云头儿”。

女朋友——江湖术语叫“财星”。

外国人——江湖术语叫“色唐点”。

妓女——江湖术语叫“跳盘生”。

小偷——江湖术语叫“叮咚生”。

内行人——江湖术语叫“内盘”。

有钱人——江湖术语叫“嗨蓝生”。

穷人——江湖术语叫“Q恋生”。

警察——江湖术语叫“枯枯儿”。

药——江湖术语叫“汗货”。

马——江湖术语叫“风子”。

牛——江湖术语叫“角顶子”。

虎——江湖术语叫“海嘴子”。

蛇——江湖术语叫“土条子”。

兔——江湖术语叫“月宫嘴子”。

猪——江湖术语叫“贡头子”。

鸭——江湖术语叫“扁嘴子”。

鱼——江湖术语叫“摆尾子”。

鸡——江湖术语叫“啄头子”。

狗——江湖术语叫“地叫子”。

眼睛——江湖术语叫“招路”。

嘴巴——江湖术语叫“方口子”。

动作行为类黑话:走——江湖术语叫“甩火腿”。

哭——江湖术语叫“抛苏”。

打——江湖术语叫。

扁”。

笑——江湖术语叫“咧瓢儿”。

杀——江湖术语叫‘青”。

不——江湖术语叫“恋”。

喝酒——江湖术语叫“抿火山”。

抽烟——江湖术语叫“抿熏条”。

吃饭——江湖术语叫“抄份子”。

睡觉——江湖术语叫“拖条”。

打牌——江湖术语叫“下乱场”。

买马——江湖术语叫“沾麻张子”。

偷东西——江湖术语叫“下磨方”。

狠揍——江湖术语叫“嗨扁”。

拉屎——江湖术语叫“掉渣”。

撒尿——江湖术语叫“掉旋儿”。

逃跑——江湖术语叫“接地”。

****——江湖术语叫“拿盘”。

旧时代的成都窑子:妓女不愿接客,老鸨便将猫塞其裤头,两头扎紧

旧时代的成都窑子:妓女不愿接客,老鸨便将猫塞其裤头,两头扎紧

旧时代的成都窑子:妓女不愿接客,老鸨便将猫塞其裤头,两头扎紧娼妓二字,从词义来说,“娼”专指经营卖淫行业的人,即俗称“老鸨”之类的人;“妓”则专指被迫出卖自己的身体,操皮肉生涯的妇女。

娼妓制度,在我国已经延续了近千年,到了民国时期,仍兴旺不衰,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的成都,更是达到了顶峰。

旧时代的成都,可称得上现在所谓的“大城市”,但在这里,两极分化也极为严重,地主豪绅、富商大贾、官僚军阀,以此地为安乐窝;而广大的劳动人民则啼饥号寒,卖儿卖女。

真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但对各资本家来说,成都简直就是天堂,他们在这里吃喝玩乐,挥金如土,甚至还把妓院当成了“销金窝”,也是因此,当时成都的卖淫行业发展的极为迅速。

行业的迅速发展,也带起了一系列蝴蝶效应,使得妓院的老鸨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手段去“招纳”一些青年妇女入行。

而这些被“招”来的青年妇女,从此踏入火坑,过起了惨无人道的生活。

那这些失足妇女都是哪里来的呢?据当时的《市政公报》统计,有以下几种:经济困难;友人引诱;被业妓亲属引诱;幼为使女,被主人出卖;因主人虐而逃亡;爱好艳服华饰;情窦早开;好吃懒做;失恋而放纵;失业不能为生;天性喜杂交;行动偶尔被人误会而沦落;一时失足而自弃;误讲自由恋爱而自愿;人贩子的引诱或哄骗。

她们的年龄,大都在十四五岁至三十岁之间。

等入了妓院之后,这些妇女的生活,可真是由不得自己了。

众所周知,妓女是妓院,是老鸨的摇钱树。

也是因此,打骂妓女便成了妓院中的常事。

这里,或许有部分读者认为“摇钱树”跟“打骂妓女”毫无关联,但在当时的民国,这两件事还真有关系。

因为在老鸨眼中,摇钱树只有打了才会掉钱。

也是因此,虐待妓女一事,在当时的旧社会简直是家常便饭。

这里,不仅生意不好要打,就连生意好了也要打。

他们有他们的说法,生意不好时打妓女,他们称之为“满堂警”;生意好时打妓女,他们则称之为“满红”。

而关于妓女的生活点滴,比较低下的妓院则每天给伙食两顿,但多数都是吃的稀饭;中级一点的妓院,也是给吃两餐,但条件要比前面的好许多,如果能遇到好心的嫖客,在老鸨的跟随下也可以去附近的饭店吃顿好的。

江湖春点(唇典)江湖黑话大全

江湖春点(唇典)江湖黑话大全

春点春点,又称「春典」或「唇典」,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讯号,江湖中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

亦称隐语、行话、市语、方语、切口、春点、黑话等,是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出于各自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

在三教九流社会中,礼节;行李包袱的捆扎和放置方位;茶具、餐具的摆设;个人的行、止、坐、立姿态相互辅用,都表达着主、客双方一定的心愿与意图。

但这些还很不够,最终仍需要透过隐语来彻底表达双方的意思。

产生原因春点的产生,大致出于下列三种情形。

一是由禁忌、避讳所形成的市井隐语,如在船上说话,讳说「住」、「翻」等,而用其它字语代替。

二是出于回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而形成的隐语行话。

如旧时东北的响马称姓「杨」为「犀角灵蔓」,称姓「何」为「九江八蔓」,称姓「冷」为「西北风蔓」;当代香港黑社会以「四八九」称「大路元帅」,以「四三八」称「二路元帅」亦即「副堂主」等。

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

春点的内容很广泛,从人体部位到职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等,应有尽有,几乎可以成为第二语言系统。

如人体器官名称:头为瓢把子,眼为招子或湖,手为抓子,耳为顺风子,口为海子或江子或樱桃子(女),腿为金杠子,肚为南子,脚为踢杞,心为蚕子或定盘子等。

武侠小说所描述的江湖社会中一般江湖人士常常使用一些春点,这些春点多沿用明、清小说中已有的用法。

在民国时期的旧派武侠小说中,以姚民哀、郑证因对江湖春点最为稔熟,作品中这类语言也最为丰富。

新派武侠小说家大多相沿习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人物类◎人:丁。

◎鹰爪孙:官府。

◎糕:老人。

◎翅子顶罗:官帽子。

◎豆儿:姑娘。

◎托线孙:保镖人。

◎芽儿:小伙子。

◎并肩子:即朋友之意。

◎老宽/空(倥)子:外行。

◎点子:对象、敌人。

◎捏班:尼姑。

◎线上:以某个地域为势力地盘,该地域即称「线」。

简单的说,「线上的朋友」就是「地头蛇」。

如:西路川陜这趟线上、衡山这趟线。

◎合(黑)字/老合:贼。

茶叶圈的那些「黑话」你知道多少?

茶叶圈的那些「黑话」你知道多少?

茶叶圈的那些「黑话」你知道多少?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若有半个不,管杀不管埋…。

这些都是黑话,很多行业也都有自己的黑话,也可以说是行业术语。

看一个人专不专业,很多时候看他的用词就知道了,比如你这茶叶底不够厚吧、发酵还欠把火候…回答关注 (16) | 查看更多问答2个回答杨多杰文化问答专家 06-27 10:1812赞踩黑话,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特别是秘密社会,创制的一些用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

也叫“切口”,一来是为了辨别对方的身份,二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有分量和职业素养,也可以理解成行话。

茶行业里,也有许多的黑话。

开始喝茶学茶,我们往往是“没听到解释先上车”。

那我今天就来简单梳理一下好茶之徒必备黑话。

冰岛这可不是指大西洋的那个岛国。

而是我国临沧市的一个产茶村,也称“丙岛”。

这个村寨所产的普洱茶是典型的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郁,有冰糖香。

又称普洱皇后。

青楼这个青楼沒美人,青楼的“青”字,实际是指茶青、它其实是武夷山制作红茶时,茶叶加工做青的地方。

牛肉、马肉、鬼肉不止菜市场卖肉,其实茶叶店也卖肉,但此肉非彼肉。

岩茶中有一类茶叫肉桂,产自福建武夷山。

武夷山有很多不同的小地名。

牛肉是指牛栏坑所产的肉桂,马肉是指马头岩所产的肉桂,鬼肉是指鬼洞所产的肉桂。

本金本金不是四川麻将中的本金,是武夷山茶农常用的本金,指本山的金骏眉。

鸡汤鸡汤里面没鸡肉。

它是指武夷山四大名枞之一白鸡冠冲泡出来的茶汤。

黄片“黄片”不是扫黄打非的对象,而是指在原料筛选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的部分,按照生产标准拣出来的茶箐。

雪片雪片里面没有雪,冬天产的茶叶,简称雪片,也称“冬茶”。

香气浓郁是雪山茶的特点之一。

毛茶毛茶,不是发霉长毛的茶。

茶叶在采摘后,鲜叶经过初制后,其品质特征已基本形成,可以饮用。

俗称“毛茶”,也称粗制茶。

老茶头普洱茶在渥堆发酵时茶叶分泌出的果胶互相粘稠在一起。

海条子、幌晾子......这些青楼行规和黑话,你都了解吗?

海条子、幌晾子......这些青楼行规和黑话,你都了解吗?

海条子、幌晾子......这些青楼行规和黑话,你都了解吗?说起青楼,很多人都下意识觉得:“啊,龌龊!”,但实际上古代青楼既不庸俗更不下流,甚至可以说高雅至极。

那何为青楼呢?所谓青楼是古代一种很精致的房子,外面用清漆漆好,似江南宅院,白墙黑瓦,外观典雅,古书里写大户人家:南开朱门,北望青楼。

青楼原来指书香门第、富贵豪门,其主人胸怀丘壑,有身份地位。

后来就指豪华奢侈、声色犬马的消费场所了,高等的风月场所。

俗话说国有国法,行有行规,这青楼啊不是你想逛,想逛就能逛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那些和青楼相关的行规和黑话......作为青楼工作人员,要守什么规矩?——工作准则1、不准逃跑2、不准热客3、不准甩客4、不准接官场、窑皮子5、不准“开盘”时“偷活”6、不准私藏钱7、不准倒贴热客8、不准犯“八大块”等丧气话也正是因为这些规矩,衍生出了很多青楼黑话和特有的规矩,接下来我们一一盘点什么八大块?八大块是旧时江湖行当中避讳词汇的统称,各行各业都不太一样,比如民间说唱艺人忌讳:龙、虎、梦、牙、鬼、雾、桥、塔。

而青楼避讳的则是:龙、虎、梦、灯、桥、塔、鬼、哭。

那说话时涉及到这些词汇怎么办呢?简单,说行话呗!龙为海条子,虎为海嘴子,梦为幌晾子,灯为亮子,桥为海空子,塔为钻天子,鬼为倭罗子,哭为撇苏。

如果忘记了这些行话,就叫做犯块,是要在祖师爷面前受罚的。

当然青楼女子一般不会打脸和手,以免影响生意。

开盘、跳槽等也是黑话1、开盘:规矩中有一条就是不准开盘时偷活,这里的开盘可不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开盘。

其实,“开盘”指的是客人让青楼女子陪着聊天、唱曲,并没有什么不堪入目的内容。

民国时期,胡适、陈独秀等高知分子也时常聚会“开盘”。

2、跳槽:现代跳槽是指换工作,但在过去的青楼里,这个词指的不是换工作,而是指换青楼女子——客人们喜新厌旧,更换青楼女子。

3、开方子:看过中医的都知道这个词,就是让大夫对症下药。

而在古代青楼,开方子是指妓女审时度势察言观色,用各种借口和理由骗取嫖客的同情,以获得银子等打赏。

民国土匪之:土匪黑话

民国土匪之:土匪黑话

民国土匪之:土匪黑话民国土匪之:土匪黑话土匪黑话,是土匪之间交往、沟通的特定用语,最为著名、流传最为广泛的当是电影《林海雪原》、京剧《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等匪徒盘问杨子荣的那段黑话对白:“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么哈,么哈!”“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蜡!”当杨子荣对答如流,座山雕没有发现丝毫破绽后,才认定杨子荣的确是“土匪”“许旅长(许大马棒)的人”。

可见,土匪的黑话、暗号不仅繁杂,而且相当严密,局外人极难进入其圈子。

这也是剿匪极其艰难的因素之一。

以下是根据有关资料整理的部分土匪常用的黑话。

从语言风格上看,这些黑话主要是东北一带土匪常用的。

1、关于吃穿戴:吃饭——啃富(上啃)喝水——富海喝酒——搬姜子(梦头春)大米饭——抻腰子小米饭——星星闪饺子——飘洋子(掐边)烙饼——翻张子面条——挑龙鸡蛋——滚子喝茶——软富烟——草卷(大烟叫海草或黑土子)抽烟——啃草卷齿轮——月饼干枝子——粉条宽帐子——被褥枕龙——枕头帽子——顶天鞋——蹚土子2、联络暗号碰碰码——见见面,也叫“对对脉子”或“对盘”、“盘道”的什么蔓——干什么的单搓——专干一种事,也叫“单开”、“砸孤丁”满转——什么都干里码人——同行,一伙的熟脉子——同行,自己人空子——外行人,也叫“空码”、“老空”、“外码”春点开不开——会不会说行话。

春点开——会说;春点半开:半通不通。

门清——懂咱的规矩挑号——此人很出名局红——绺子兴旺管直——枪法准传正——这小子胆子大接灵子——别人说啥他领会得快传快——心眼来得快尖——真的星——假的瓢紧——嘴严,不泄密晃门子——不可靠,说假话污兰——对同伙撒谎掉脚子——被兵警抓住底子潮——多次被抓,有前科起皮子——起事开局扯出来——逃出来挂柱——入伙拔香头子——退伙歇搁——怕出事不干了踩盘子——行动前寻找目标上道——出发点正兰头海——这个目标好钱多点活——目标容易拿下响没响——开没开始和谁响——和谁打海瞧——看朋友码人——集合同伙连旗的——一伙的靠窑——投到一个绺子挑人靠窑——多拉人一块来勾道关子——合伙出击插旗的——寻找出击目标料水的——放哨的底线——拉线人花舌子——双方说合人卧底——跑派人打进去上天——上房窑变——出事了买卖顺不顺——事干没干成挣着了——得手了兰头海不海——得钱多不多点背——不顺气对扇子——关门皮子喘了——狗叫了明了——被人知道了漏水——被人发现了划、挑——一块走起跳子——兵来抓人也叫“起烟了”砸窑——攻打有钱人家的大院邮了——跑掉了烫了——受伤踏条子——躲起来舵窑基——找落脚的地方压下来——住下来浪飞——没有固定的局绺子放笼——报信举了——揭发报官叶子——信,也叫“海叶子”、“发海叶子”,就是邮信3、姓氏什么蔓——姓什么报报蔓——报个姓名,也叫“报报迎头”甩蔓——互通姓名尖子蔓——姓丁顶水蔓——姓于压脚蔓——姓马滑子蔓——姓尤顺水蔓——姓刘山根蔓——姓石雪花蔓——姓白补丁蔓——姓冯断子蔓——姓孙江子蔓——姓朱横水蔓——姓乔疙瘩蔓——姓纪千斤蔓——姓陈操水蔓——姓本跟头蔓——姓张白给蔓——姓宋锅烂蔓——姓周山头蔓——姓杨灯笼蔓——姓赵单人蔓——姓郝两角蔓——姓姜梯子蔓——姓高高头大蔓——姓马烧干锅蔓——姓胡虎头顶蔓——姓王兄弟宽蔓——姓尹龙子龙蔓——姓孙二龙戏蔓——姓朱空中飘蔓——姓齐西北风蔓——姓冷崩子皆蔓——姓关九江八蔓——姓何一脚门蔓——姓李犀角灵蔓——姓杨云山雾蔓——姓赵里倒歪蔓——姓谢4、人体器官靶子——人头苗——头发大绒——女人的辫子盘儿——脸盘亮——脸真好看花盘子——大麻子昭子——眼睛讯头——鼻子瓢——口条子——牙沙拉子——连毛胡子鸡爪子——手五腹子——肚子踏水子——脚5、物品喷子——枪。

江湖黑话大全

江湖黑话大全

江湖黑话大全「唇典」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讯号,江湖中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

亦称隐语、行话、市语、方语、切口、春点、黑话等,是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出于各自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

在三教九流社会中,礼节;行李包袱的捆扎和放置方位;茶具、餐具的摆设;个人的行、止、坐、立姿态相互辅用,都表达着主、客双方一定的心愿与意图。

但这些还很不够,最终仍需要透过隐语来彻底表达双方的意思。

唇典的产生,大致出于下列三种情形。

一是由禁忌、避讳所形成的市井隐语,如在船上说话,讳说「住」、「翻」等,而用其它字语代替。

二是出于回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而形成的隐语行话。

如旧时东北的响马称姓「杨」为「犀角灵蔓」,称姓「何」为「九江八蔓」,称姓「冷」为「西北风蔓」;当代香港黑社会以「四八九」称「大路元帅」,以「四三八」称「二路元帅」亦即「副堂主」等。

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

唇典的内容很广泛,从人体部位到职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等,应有尽有,几乎可以成为第二语言系统。

如人体器官名称:头为瓢把子,眼为招子或湖,手为抓子,耳为顺风子,口为海子或江子或樱桃子(女),腿为金杠子,肚为南子,脚为踢杞,心为蚕子或定盘子等。

武侠小说所描述的江湖社会中,一般江湖人士常常使用一些唇典,这些唇典多沿用明、清小说中已有的用法。

在民国时期的旧派武侠小说中,以姚民哀、郑证因对江湖唇典最为稔熟,作品中这类语言也最为丰富。

新派武侠小说家大多相沿习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此处摘录一些言语类的唇典,至于非言语唇典的部份,如「茶阵」、「路符」与「符征」请参考《神奇的武术》一书,有详尽说明。

一、人物类◎人:丁。

◎鹰爪孙:官府。

◎糕:老人。

◎翅子顶罗:官帽子。

◎豆儿:姑娘。

◎托线孙:保镖人。

◎芽儿:小伙子。

◎并肩子:即朋友之意。

◎老宽/空(倥)子:外行。

◎点子:对象、敌人。

◎捏班:尼姑。

◎线上:以某个地域为势力地盘,该地域即称「线」。

茶居的暗语

茶居的暗语
本文承86岁老前辈张本师傅,76岁招筹师傅,67岁李江师傅以及莲香楼、陶陶居的老职员周佳同志、冯炎同志、还有谭新义老前辈的59岁孙子谭虾同志等大力协助,谨致谢忱!
看更——隔夜(不新鲜)
豆皮陈——银
拉锯——去
开轿——起行
钟馗——来
摆蚧——买
撒赖——卖
鸡颈——请
贺寿——卖东西、出场
埋架——忙
呈松怅——盲
鱼沙坦——眼
眼鬼——睇
荔枝湾——摊
张果老——肚
八败——大
茶居的暗语
茶居工人由于职业关系,面对各种身份顾客,不单要接待好。还要注意有些“客人”的不轨行为或有某种疾病的人(如麻疯),职工之间既要互相照应又不便公开明说,年长日久,积累了一套暗语。暗语并无规范,多数带有地方谐音色彩或歇后语之类,而且多是单词,在使用时还是要用日常用语补充的,现忆录部份如下:
把伞——父亲
数部——母亲
武大——哥哥
武二——弟弟
咸酸——妹妹
吊泥——仔(儿子)
梳髻歪——姐姐
独独槌——女(女儿)
胜审——罗成万——饺
打更——生
刘炽——臭
打痞——偷
关云长是茶楼每家必供奉的神,供桌很讲究,一般用酸枝木作长桥台,下置八仙台,八仙台下则是铺神地主的宝座。每逢农历初二、十六、节日、关帝诞、土神诞、大多数店主都躬亲顶礼,职工也加莱大吃一餐,初二、十六名曰“做祃”。
惠福路著名的巧心老茶楼选定铺址后,风水先生认定此地是“五鬼运财”,铺面越多“小鬼”生意越好。所以从落成开业之日起,天天在铺面向小朋友派送饼仔,宣传食饼仔的好处,即能使他们快高长大等,并指定一名杂工随时打扫清洁,一时连附近一些富裕人家的女保姆也抱着孩子来讨饼仔,希望孩子能“根基健壮”,此举除去迷信成份外,对业务的宣传确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茶馆潜台词

茶馆潜台词

茶馆潜台词整理I1、没有提供应该提供得信息量例如:茶客1:谭嗣同就是谁?茶客2:好像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这就是在第一幕秦仲义与庞太监在茶馆中得对话,两个茶客听说谭嗣同要问斩,其中一个茶客提出了疑问,但另一个茶客并没有给出正面回答,反而回应了大家都明了得问题。

其表达得潜台词含义就就是:皇上都下令问斩了,犯得罪一定不小。

这同时反映了茶客们对市井得漠然态度,她甚至不知道谭嗣同就是谁,也不想去知道她就是谁,更没有对谭嗣同问斩有何评价,对皇上问斩已然习惯了,不管斩谁都就是一种幸灾乐祸得心态.老舍在这里通过两个茶客两句简单得对白反映了当时社会得世态炎凉,老百姓都处于麻木得状态.2、说话人提供得信息量大于应该提供得量通过维新派得秦仲义与守旧派得庞太监得一段问候式得对话来分析:庞:哟!秦二爷!秦: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庞:那还用问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修改祖宗得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我早就知道!秦仲义就是新派资本家,而庞太监就是皇室守旧派,两个人见了面礼貌性得问候之后,秦仲义多说了一句话:“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这就是秦仲义在问候之后多出得一句话,通过这句话反映了维新派得不满:问斩了谭嗣同,您们心里高兴了吧.秦仲义利用反讽刺得语气表达了她对晚清政府废除戊戌变法、杀害六君子得不满。

庞太监通过“天下太平了"表达了一个胜利者得姿态,“谁敢修改祖宗得章程,谁就掉脑袋”这句话得潜台词就是以一个胜利者得姿态警告以秦仲义为代表得维新派,别造反,天下还没大乱呢。

老舍通过这样一个对话外得信息量传递给观众得就是当时得时局信息,一个行将就木得晚清政府与蠢蠢欲动得维新派。

质准则下得虚假信息1、彼此明知道就是假话《茶馆》得语言对白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无凭无据得话语,特意表现出了质得不合作,以此来表达自己得言外之意.例如第二幕中无赖唐铁嘴想租住王利发得房子与主人公王利发得一段对话:王:福气不小!不小!可就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您留着!唐:您呀,瞧不起我,怕我给不了房租!王:没有得事!都就是久在街面上混得人,谁能瞧不起谁呢?这就是知心话吧?唐:您得嘴呀比我得还花哨!王利发因为知道唐铁嘴抽大烟,就是个无赖,所以不想把房子租给她,以假话住满了为由婉拒了唐铁嘴.唐铁嘴也明白了王得言外之意,直接给挑明了,您就是怕我付不起房租才说得假话。

传统江湖黑话不好学

传统江湖黑话不好学

传统江湖黑话不好学“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野鸡闷头钻,怎么上天王山?”“满地都是米,唔呀有根底。

”“拜见过阿妈了吗?”“他房上没有瓦,非否非,否非否。

”这些曾经只在东北深山老林土匪中秘密流传的黑话,随着当年曲波《林海雪原》被改编成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而走红于中国大地,成为几代人口中的经典对白。

随着历史的变迁,新生代的80、90后对这些曾经的“流行语”早已生疏。

还得感谢香港的徐老怪,新版《智取威虎山》在圣诞期间的热映,不仅勾起了几代人的回忆,更让新生代们了解并关注曾经的经典。

仅凭这一点,新版《智取威虎山》便功不可没。

对新版《智取威虎山》的肯定之词已经很多,这里不再赶时髦,只借这个话题,谈谈过去的江湖黑话,也就是江湖人口中的“春典”。

为什么要有黑话江湖黑话,即春典,也叫“山音”,“切口”或“怯口”。

我们知道,真实的江湖,是一个边缘、底层的社会,其大多数成员,都或多或少涉及非法勾当。

在这样的情况下,成员之间彼此的信任是非常难以建立起来的。

但同时,江湖人又大多贫困边缘,而且行走四方,迫切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

一口流利的春典,江湖黑话叫“满春满典”,不仅表明你是“自己人”,有助于赢得江湖同道的信任——《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上山之后立刻和土匪对春典、讲黑话即是此意——更是一个人江湖地位的象征。

一些春典,只有江湖中有一定地位的人才可以讲,只有老江湖才会,初出茅庐的人学不到,也没资格讲。

比如《智取威虎山》中的“脸红什么”这样的问话,只有座山雕这样的大土匪头子可以讲,下面的小喽啰没资格这么问的。

用今日的概念,黑话,是江湖人中的一套完整而复杂的认证体系,掌握了黑话也就是春典,才能够成为职业的江湖人士。

所以过去江湖人对春典非常重视,除非非常信任的徒弟、亲人,绝不轻易传授春典。

英雄好汉们在闯荡江湖之前,都要专门和师父学习春典,所以有“宁给十万钱,不把艺来传;宁给一两金,不给一句春”的说法。

黑话不好学春典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语句,概念,说春典时的语气、节奏、态度等等都很重要,稍有错误便容易被老江湖发现,露出马脚。

江湖必备:古今江湖春典黑话百科全书!

江湖必备:古今江湖春典黑话百科全书!

江湖必备:古今江湖春典黑话百科全书!江湖行话“春点”(唇典)“春点”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讯号,江湖中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亦称隐语、行话、市语、方语、切口、春点、黑话等。

为了避人耳目,内部专用的黑话。

最早的江湖行话分南北两派,南方江湖行话叫“春”,北方叫“典”。

“南春”和“北典”各不相同,所以南北两派之间没法沟通。

后来融合南北的行话,将“南春”和“北典”统称为“春典”。

这套特有的语言交流系统,多半是术语和白话的结合,要是没学过的,自然不知道对方在说些什么。

江湖春典一直流传至今,但多用于旧社会,例如说相声的,唱戏的,算卦相面的,混社会的,卖假药的,拐卖妇女儿童的等等。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而走红于中国大地,成为几代人口中的经典对白,里面有大量的春典,是土匪相见必要的切口,杨子荣上山之后立刻和土匪对春典、讲黑话即是此意——更是一个人江湖地位的象征。

你答不上来,自然就知道你是假冒的。

举其中关于“姓”的春典:“甩个蔓儿”,指的是报上名来。

例如我姓张,我就说自己是“跟头蔓儿”。

例如你姓赵,你就说自己是“灯笼蔓儿”。

又例如几年前大火的盗墓小说,大家都知道了个词叫做“倒斗”,这便是春典。

盗墓在任何年代都是大罪,很可能要掉脑袋,两个盗墓贼想商量盗墓,自然不能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就说我是个盗墓贼,于是便用春典,这样一来,旁人听不懂,自然不知道二位是准备去盗墓。

除此之外,说春典还有就是手艺人了,例如说相声的:比如我们说张云雷唱的好,就说他“柳活儿好”。

为什么卖艺的手艺人也需要春典呢?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旧社会相声演员大多都是“撂地”表演,就是站在街上演,或者是小茶馆里。

大家在外面听相声听的入迷,这时候小徒弟看天气要下雨了,于是对师傅说要下雨了,周围这些位一听,要下雨了?赶紧回家吧,马上全散了,这说相声的今天就挣不到钱了。

小徒弟就不能这样说,必须用春典,例如“要摆金了”,就是说要下雨了。

师傅一听,就知道自己该说的快些,之后赶紧要钱了。

土匪胡子黑话篇

土匪胡子黑话篇

土匪胡子黑话篇山东的响马;四川的贼,河南遍地溜光锤,东北绺子雪地飞,小偷小摸数安徽。

杀人放火是东北,两广野鸡满天飞。

云贵贩毒陕甘吸,山西挖煤心里黑。

烤鸭吃多是北京的嘴,能跑能贩温州人的腿。

灯下黑的是天津,重庆的伢子拳头硬。

土匪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老职业,始终是残害人民的祸患,很多人觉得土匪就是一帮吃不饱饭的农民、是乱世的产物。

事实上纵观上下几千年匪患从没缺席,扮演着应有的角色。

其实说一句实在话,任何管理有效的政府,都不会允许土匪的存在。

清末到民国,大概一百年左右,是中国土匪的黄金期,旧时政府只能管到县,所以土匪可以在各大农村四处流窜。

甚至有时候土匪被剿急了,可以直接招安,摇身一变成为官兵,等时机成熟以后,再扛枪走人,占山为匪。

直到1953剿匪结束,全国一共消灭了260多万土匪。

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千分之六,而且这260多万,是没有算上东北的,辽沈战役以后,中央给东北局的指示,有一项是继续剿匪,东北局回电是这样说的:无匪可剿。

我们现在看的智取威虎山,其实那个故事是发生在1946-1947年之间,因为到了1948年,东北的土匪都差不多被消灭光了。

对比之前各朝各代的剿匪,大多数都是官员为了自己,只有不断的剿匪,部队才有存在的必要,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军饷,所以才会有养寇自重这个词。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民间才一直流传着兵匪一家的说法。

土匪虽灭,但还是有些痕迹。

就如下面的黑话:一、人称头——商人:并肩子——兄弟。

斗花子——姑娘。

裹章子、平头子——媳妇。

蛐蛐——亲戚。

扯——朋友。

线头子——带路人。

签字——插签的人。

走头子——为胡子贩卖物品的人。

崽子、马拉、把式——身边警卫一、人称尖头——商人:并肩子——兄弟。

斗花子——姑娘。

裹章子、平头子——媳妇。

蛐蛐——亲戚。

扯——朋友。

线头子——带路人。

签字——插签的人。

走头子——为胡子贩卖物品的人。

崽子、马拉、把式——身边警卫。

底柱子——亲近的人。

打着吃的、吃打饭的、吃横把的——胡子。

袍哥顺口溜

袍哥顺口溜

袍哥顺口溜
姜片子(肉)、摆尾子(鱼)、酒坨子(酒)、扁嘴子(鸭)、掌冠子(鸡)、造粉子(吃饭)、毛啦(杀啦)兄弟我多在山沟,少在书房,只知江湖贵重不知江湖礼仪,一切不周不到之处,还望各位大哥,高抬龙袖,晾个膀子,日月旗,龙凤旗,花花旗,给兄弟打个好字旗!
四川袍哥也有自己的黑话。

“清代,袍哥属于非法民间组织,进行秘密结社,形成了一套专门的黑话。

比如袍哥自称‘光棍’或‘皮’,参加袍哥叫‘嗨皮’,同伙叫‘老表’,窝主为‘稳主’,立码头叫‘插旗子’,拜码头叫‘走字样’。


袍哥在外行走,结下仇家称“结梁子”,报仇称“拿梁子”。

调解纠纷谓“搭台子”,躲祸事叫“避豪”,闯祸称“摆豪”,仗势欺人叫“撤豪”。

四川曾有一部电视剧叫《傻儿师长》,其中樊傻儿自称“袍哥人家,从不拉稀摆带”,也是句黑话,不过到现在,基本已经成了流行的俚语。

那时候,黑话还在小范围流传,比如“被人识破叫‘走水’,出卖同伙叫‘点水’,向官府招供叫‘拉稀’。

”以绑架来说,不同人都有不同说法,绑架户主是“绑肥猪”,绑架妇女是“劫观音”,绑架儿童是“劫童子”。

春点--江湖黑话大全(二)

春点--江湖黑话大全(二)

春点--江湖黑话大全(二)春点,又称「春典」或「唇典」,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讯号,江湖中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

亦称隐语、行话、市语、方语、切口、春点、黑话等,是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出于各自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

在三教九流社会中,礼节;行李包袱的捆扎和放置方位;茶具、餐具的摆设;个人的行、止、坐、立姿态相互辅用,都表达着主、客双方一定的心愿与意图。

但这些还很不够,最终仍需要透过隐语来彻底表达双方的意思。

产生原因春点的产生,大致出于下列三种情形。

一是由禁忌、避讳所形成的市井隐语,如在船上说话,讳说「住」、「翻」等,而用其它字语代替。

二是出于回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而形成的隐语行话。

如旧时东北的响马称姓「杨」为「犀角灵蔓」,称姓「何」为「九江八蔓」,称姓「冷」为「西北风蔓」;当代香港黑社会以「四八九」称「大路元帅」,以「四三八」称「二路元帅」亦即「副堂主」等。

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

春点的内容很广泛,从人体部位到职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等,应有尽有,几乎可以成为第二语言系统。

如人体器官名称:头为瓢把子,眼为招子或湖,手为抓子,耳为顺风子,口为海子或江子或樱桃子(女),腿为金杠子,肚为南子,脚为踢杞,心为蚕子或定盘子等。

武侠小说所描述的江湖社会中一般江湖人士常常使用一些春点,这些春点多沿用明、清小说中已有的用法。

在民国时期的旧派武侠小说中,以姚民哀、郑证因对江湖春点最为稔熟,作品中这类语言也最为丰富。

新派武侠小说家大多相沿习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江湖白天忌讳印子——龙(2),巴山子——虎,财梁子——牙,柳子——蛇倭罗子——鬼,黄梁子——梦,过梁——桥,锥子——塔注:此为“八大讳”,在早晨若是同行犯了某一字音的忌讳(包括春点与实意的字音),那一天其他同行的吃住都由他(她)承担。

其他门子——机关秘密,失托——没成功,抛托——暴露了秘密,转不转——懂不懂得不得——会不会,辛苦辛苦——行里人吗,马前——快,马后——慢老河——内行人,空子——外行人,扁吐——死了男子——“孙食”。

茶事-茶局里的10个暗语,不懂可是要吃亏

茶事-茶局里的10个暗语,不懂可是要吃亏

茶事-茶局里的10个暗语,不懂可是要吃亏【阿福导读】中国人以茶会客,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暗含了许多学问,不但泡茶讲究,品茶、斟茶、添茶都有讲究。

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满盈的酒杯代表着主人的好客;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落,让气氛变得尴尬。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在客人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谢谢”。

如果是在客人较多的场合,茶杯不便收回,便放在各自的面前。

第一次斟茶时,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斟茶时则可按照座次的顺序。

对于客人来说,同样有茶桌上的礼仪。

在接受斟茶时,则要有回敬:作为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而小辈或平辈,就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以外,还要记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才是自家人。

在场的客人全都喝过茶后,这个“司炉”的人,俗称柜长(煮茶冲茶的人)才可以饮喝,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敬,会被认为是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也有讲究,不能随意把盅脚放在茶盘沿上檫,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和盘发出声响,否则是有强宾压主之意,或是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记得不能皱眉。

如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是客人嫌弃自己茶不够好,不合口味。

六、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主人泡茶时,头泡茶必须倒掉不喝。

因为早年间做茶用脚踩,担心茶叶有脏不宜喝饮,所以有二冲茶叶之称,若是让客人喝了头泡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茶局中如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要立即换上新茶,否则会被认为怠慢了客人。

换茶叶之后的茶要由新客先饮,新客若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九、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中国古代青楼妓院的行话

中国古代青楼妓院的行话

中国古代青楼妓院的行话青楼妓院,是古今一理、中外大同的娱乐场所妓院的行话,最为庞杂。

为了活命,青楼妓女不得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达官显贵、军警宪特、流氓小偷、地痞无赖这些三教九流中悉心周旋。

尽管妓院是一口大染缸,很多富有特殊意义的专用词汇,却保留下来,直到现在,还流行在街头巷尾。

当然,意思整个儿变了;惜乎,并非每个人都掌握这些词汇的前身后世。

先摘出五个词儿来说说吧。

(一)开盘现代都市人再熟悉不过了,房地产广告漫天飞,今天这儿封顶,明天那儿开盘;殊不知,“开盘”这个词,早就满身脂粉气。

在旧时妓院里,“开盘”指客人让妓女陪着聊天、唱曲,不包括其他不堪入目的内容,颇似时下陪聊、陪唱的歌厅小姐。

民国时期,胡适、陈独秀等高收入的社会名流,时常闲聚“开盘”。

(二)出局出局,今指被淘汰,从圈儿里被揣到圈儿外,这种事儿比比皆是,没什么不好意思。

可是,它的前身却不光彩,专指嫖客花钱,把妓女接出妓院,送到自己家里或者其他隐秘的地方过夜。

著名的“情种诗人”徐志摩,乐于请朋友喝“花酒”,叫妓女“出局”。

这在清末民初期间,算是上流社会的社会方式,如果妻子不是“醋坛子或者“母老虎”,此类休闲娱乐活动是被默许的。

招妓女“出局”的“局票”(三)开方子开方子,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

现在是医生为病人诊病后对症下药开出药方,或者出主意、指路子。

原意非常干净,引进妓院以后,便彻底脱胎换骨了。

“开方子”指妓女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详装可怜以各种借口相嫖客敲诈的手段。

汪仲贤《上海俗语图说》:“未开方子以前,须先借因头,以作发端。

或假装病痛,或愁眉紧蹙,或故意骂人,或暗地啜泣……嫖客见之,定要询问根源复须羞怯怯地,不肯明言,等他再三相逼,才不得已而吞吞吐吐地说将出来,嫖客一拍胸脯,方子已收收效。

”(四)调头调头,说白了就是“回弯儿”,听起来没什么怪味儿。

细究起来,这个词却是旧上海的妓院行话。

指妓女从原来的妓院转到另一妓院中营业,这很像现代人换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成都茶馆的“黑话”到“安澜”吃茶的顾客大多是本街上担二分公事的有脸面的人物,因此它经常成为街坊上的议事场所。

街坊邻里间有什么纠纷,总爱说:“走!到‘安澜’讲理去!”遂由双方当事人出面,约请一位街坊上的头面人物担任仲裁,等茶博士把茶叶一发起,双方当事人就分别陈述事情经过,然后由仲裁人评判是非曲直。

如果哪家理亏,茶钱就由哪家开了。

正所谓:一张桌子四只脚,说得脱来走得脱。

——刘振尧这是一个老成都人关于西御街安澜茶馆的回忆,记叙了这个茶馆作为社区中心的角色。

人们将茶馆作为解决争端和纠纷之地,称“吃讲茶”或“茶馆讲理”,不需要政府或官员的介入,反映了强烈的社会自治的观念和广泛的实践。

这个传统产生于中华帝国时期,那时国家权力很少深入到地方社区和邻里。

“吃讲茶”成为一个普遍的工具,给地方精英一个极好的机会在地方社区建立他们的影响和主导权。

袍哥是茶馆的常客,他们甚至把茶馆作为公口,“吃讲茶”的活动经常有他们的参与。

在成都,作为公共空间的茶馆成了袍哥的码头或公口。

从一定意义上讲,袍哥促进了茶馆的繁荣,因为他们不仅自己开办了不少茶馆,而且还为很多茶馆提供保护,再加上他们以茶馆为据点,在那里联络、聚集和开会,给茶馆带来可观的客源。

虽然人们知道袍哥是一个非法组织,但大多数茶客并不在意。

那些需要袍哥保护的普通人,通过堂倌或其他茶客,在茶馆里很容易便能与袍哥建立联系。

因此茶馆也使袍哥的社会影响得到扩展,茶馆成为袍哥社会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者习惯于称袍哥为“秘密会社”,但实际上这个组织在相当长时期,特别是在民国后期,在四川几乎都是公开活动的。

袍哥在茶馆里的活动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和行为,“摆茶碗阵”便是他们经常使用的联络方法。

这种秘密语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把本组织成员与他人区别开来的工具,与此同时也促进了袍哥成员的身份认同。

当一个袍哥进入另一公口势力范围时,必须拜码头,那么“摆茶碗阵”便是拜码头的必要仪式。

这个仪式中的“阵”显然是来自古代战场上军队的阵势,借用这个字显示了当袍哥在茶桌上用茶碗进行对话时,犹如战场上的厮杀,是生死的力量角逐。

袍哥把秘密社会的活动带到这样的公共空间,使茶馆的社会角色更为复杂。

但对一般民众来说,茶馆是一个令人充满好奇的地方,他们的活动也为人们增加不少话题,添了几分兴奋,使日常生活多了一些色彩。

袍哥为何喜欢以茶馆为基地哥老会在四川称袍哥,社会动乱给了这个秘密社会组织扩大势力和影响以极好的机会。

虽然袍哥在清代即被禁止,但他们在茶馆、烟馆、饭馆以及戏园等公共场所都很活跃。

晚清制定的《清查窝赌、烧香结盟、传习邪教规则》称:警察如果发现任何三五成群、着怪服、表情凶恶、有暴力倾向者,必须截住盘查。

这种描述告诉我们当局是如何辨别袍哥成员的。

辛亥革命中袍哥与四川保路同志会及保路同志军合作,得以公开活动,但革命后又成为非法组织。

不过,尽管政府进行控制和打击,但他们的势力仍继续扩大。

在成都地区特别是成都附近的小场镇,袍哥控制了地方社会,经常以茶铺、酒馆、旅店作为其活动的公口,这些地方亦成为地方社区非官方的权力中心。

这些组织也从事非法交易,诸如鸦片走私、赌博等。

作为一个秘密社会组织,人们可能会以为袍哥情愿选择比较隐秘的地方进行活动,但实际上恰恰相反。

大多数袍哥把码头设在熙熙攘攘的茶馆里,甚至不少茶馆就是袍哥开办,他们把茶馆作为一个理想的活动场所。

人们经常可见茶馆外挂有牌子或灯笼,上书“某某社”或“某某公口”,这必是一个袍哥码头无疑。

袍哥在茶馆或其他地方建立公口,各公口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其视某地段为自己的“码头”,并承担维持那一地区公共安定、化解冲突以及保护经济利益等职责。

为什么袍哥喜欢以茶馆为基地呢?第一,政府从来就没有能力对茶馆进行全面控制,即使制定了不少禁止袍哥的规则,也未能认真执行。

第二,茶馆是袍哥聚会和社会交往最方便的地方。

第三,只要袍哥不给当局惹麻烦,政府和警察实际上对袍哥活动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

第四,虽然茶馆是公共场所,但热闹的气氛、三教九流的混杂可能更有利于秘密活动,在一个拥挤的茶馆里,袍哥的接头反而不大引人注意,他们更觉得安全。

第五,在公共空间进行与同党的联系,策划各种秘密行动,如果事情暴露,也不容易使家人受到牵连。

袍哥组织是非法的,而且也经常从事非法活动。

例如,袍哥在安乐寺茶社走私黄金、白银、美元、香烟等,在正娱花园及白玫瑰、紫罗兰等茶馆进行金条交易,枪支、弹药、鸦片走私则在品香、槐荫、宜园、魏家祠、葛园等茶馆进行。

地方当局意识到茶馆作为其活动中心的重要性,不时采取措施,试图割断茶馆与袍哥的联系。

民国初年,警察要求各茶馆签署具结,保证不与哥老会及土匪来往。

据档案记录,共有二百多家茶馆签署,以下是倣随园的具结书:“具切结,民何倣随,今于台前为切结事,缘民在会场开设倣随园,并无容留哥匪秘密集合栽培弟兄申登上复情事,如违甘究,中间不虚,切结是实。

中华民国三年三月×日虔民倣随园。

”袍哥成为茶馆最经常的保护伞严酷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使袍哥发展了自己独特的动作和语言,当任何一个袍哥成员进入茶馆时,堂倌从其动作、端茶的姿势很快便能辨认其身份。

在江湖上的袍哥都持有“红飞黑片”,即他们的身份证明。

袍哥在茶馆中的联系又称之为“亮底”。

如果是紧急重要的信件,上面打洞,还贴有一片鸡毛。

老茶客李英说,成都郊区的茶馆几乎都是袍哥的码头,这可能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茶馆与袍哥关系密切的社会现实。

袍哥利用茶馆开展各种活动,袍哥的“龙头大爷”在茶馆召开会议、举行仪式、欢迎访客、惩罚违规的成员等,在中元节、团圆会、关帝会等都有庆祝活动。

此外,有的公口每三五天召集成员在茶馆议事,由于提供免费茶水,因此参加者踊跃,此活动称为“茶哨”。

据一个老茶客的描述,第一泉是袍哥一个支部的公口,每天从早到晚总是顾客盈门,烟雾缭绕。

每当一个重要人物进入,大家都向他点头哈腰打招呼,一边向堂倌大叫为他付茶钱,有时还为此争执起来。

不过,堂倌知道应该收谁的钱,不会得罪任何人,一切都会很快回复原样,咳嗽、聊天、叫茶的声音,与瓜子、花生、香烟等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

作为小生意者,茶馆经理人经常成为地痞流氓和其他地方恶势力欺辱的对象,他们或不付茶钱,或“借”桌椅不还,或损坏器具,扰乱生意,甚至导致茶馆关门。

因此,茶馆力图寻求保护,不论是官员、警察、军人还是袍哥,都可以是他们依附的对象。

在民国时期,袍哥成为茶馆最经常的保护伞。

除那些由袍哥开办的茶馆,大多数茶馆主人加入袍哥以求得安宁。

作为回报,他们不断宴请保护人并送礼、提供免费茶水等。

例如华华茶厅为袍哥和特务专拨一笔费用,以免受他们以及地痞和小偷的骚扰。

不过,有的茶馆不会有这样的麻烦,因为它们有权势人物作为后台,如那些在春煕路的大茶馆多是由军官、政客、特务所开办的。

1940年代,袍哥的影响达到最高峰,其势力扩展到政府、警察甚至军队里,以至于地方当局有时也得让他们三分,与其建立互助的关系。

一个调查显示,在所知地址的119个袍哥公口中,有36个明确是在茶馆里,其他只是注明在某某街,可能它们大多也以茶馆为总部。

同期另一个资料显示,1949年成都有176个袍哥总社和支社,其中许多公口没有明确的地址,但所知有地址者,72个在茶馆。

在各大街小巷的茶馆里,到处可见他们的公口,一般认为90%的袍哥以茶馆为码头。

有时,一个茶馆可以作为几个袍哥支社的公口。

例如,新南门外的一家茶馆是群益总社第四和第五支社的公口。

四支社有一百多个军人,以杨森部下的一个团长为头目,而五支社则有上百个特务。

袍哥在茶馆中沟通的主要形式严酷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使袍哥形成一套独特的规则和行为方式,这对其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

创造他们自己的黑话,以及一整套秘密联络的方式,便是其组织扩张的重要手段。

在19世纪,W.斯坦通(William Stanton)调查并记录了秘密会社成员间拜见和盘问的具体方式:“有时盘问使用律诗,但经常并不把诗吟全,仅一两个字,便会其意。

”斯坦通还描绘了各式各样的盘查方法,例如“放置、递交茶杯、烟杆、鸦片烟枪等,互相观察其动作”。

“摆茶碗阵”便是袍哥在茶馆中沟通的一个主要形式。

如果一个袍哥成员同当地袍哥首领在一家茶馆会面,他进入茶馆后,找一张空桌坐下。

茶端上来后,他并不着急喝,而是把茶盖斜放在茶托上,不吭一声地坐着,表示等着什么人。

从其姿势,堂倌便知道他可能是袍哥成员,便装着不经意地问道:“从远方来?”于是造访者报出姓名、公口,而“熟悉袍哥这种程序”的茶馆老板则报告给管事,管事出来“向那位避难者盘问各种问题,回答必须恰当,用词准确。

如果他证明他冒犯了政府法令(即哥老会同道),管事便将收留他,或给他提供盘缠、衣物等,使他能够到达另一目的地”。

晚清反满运动兴起,也为袍哥扩展实力提供了新的机会。

在此过程中,各公口间的交往日益增多。

对于袍哥来说,特殊联系方式对他们的活动特别是反清活动,变得十分重要。

有关“茶碗阵”的许多诗都表达了反清复明的意识,从清初其组织成立到辛亥革命爆发这个长期的历史阶段,这种意识和目标始终存在于这个组织之中。

即使是辛亥革命之后,虽然清廷已经覆没,但那些“摆茶碗阵”的反清诗句,仍然被沿袭下来。

加入袍哥的帮会成员,必须从他们的经典文献《海底》中,熟悉这一整套程序。

“茶碗阵”千变万化,许多是用于联络和判断来者身份及资历的。

主人可以把茶碗摆成各种阵式,而来访者则必须有能力进行回应,并以暗语或吟诗作答。

如果主人想测试来人的身份,他先来个“木杨阵”:茶杯两只,一在盘内,一在盘外。

饮者必须将盘外之茶移入盘内,再捧杯相请,并吟诗曰:“木杨城里是乾坤,结义全凭一点洪。

今日义兄来考问,莫把洪英当外人。

”他也可能摆一个“双龙阵”,即两杯相对,来者则诵道:“双龙戏水喜洋洋,好比韩信访张良。

今日兄弟来相会,暂把此茶作商量。

”如果一个袍哥到异地寻求援助,他会摆一个“单鞭阵”,即一茶杯对一茶壶,能助一臂之力者,主人则饮其茶,反之则把茶倒掉,再倾茶饮之。

其诗云:“单刀独马走天涯,受尽尘埃到此来。

变化金龙逢太吉,保主登基坐禅台。

”摆茶碗阵与反清复明“摆茶碗阵”、吟诵相对应的诗,表达了袍哥的思想、价值观、信仰和道德准则。

他们的许多思想来自流行小说、地方戏、传奇故事等。

例如“双龙阵”所提到的帮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韩信和张良的故事,便家喻户晓。

还有不少诗涉及龙,袍哥用龙来表达其力量和政治抱负,这也反映了他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把自己视为龙的传人。

袍哥认为他们是汉的遗族,自然便同龙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龙代表一种征服的力量和精神,能彰扬正义,铲除邪恶,这与袍哥的信仰相符,或许有助于使他们反清大业的正统化。

袍哥中地位最高的决策者,也称为“龙头”或“龙头大爷”。

特殊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地位,以及与国家力量长期腥风血雨的搏斗,使袍哥形成了崇拜暴力的倾向,迷信通过暴力可以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