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制订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收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一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并突出健康为目标的一门课程。有关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也都是紧紧围绕着增进健康这一主题进行陈述的。

二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课程标准》并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这给各个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只要各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色,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可以《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

三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三维观、体育本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的发展趋势,拓展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学习内容的拓展有助于本课程目标的实现。

四划分学习水平

《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课程标准》在各个学习领域设立了水平六,作为高中学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学段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目标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五明确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个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并形成良好的行为表现,因而这两个领域的学习目标尤其强调应是学生自己可以体验到的,并最终表现为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改变。教师通过对学生态度和行为习惯表现的观察,判断其教学活动的成效,这使课程在情感、意志方面的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六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把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和体能、技能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运动技能学习的关系

1.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不排斥运动技能的教学。《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新体育课程的性质,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并专门设有“运

动技能”学习领域。由此可见,新体育课程不仅没有忽视运动技能的教学,相反更为突出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只是强调运动技能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体育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动技能的内容包括竞技性运动技能和非竞技性运动技能。对于长期以来一直所强调的竞技性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新体育课程强调在教学中,不能照搬竞技运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即降低竞技运动项目的难度和强度,简化规则等,使这些竞技性运动技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然而,我们在强调竞技性运动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非竞技性运动技能的教学。事实上,这些非竞技性运动技能因其实用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是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我们不能将以非竞技性运动技能作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说成是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看成是没有内容的活动课、游戏课。相反,只要非竞技性运动技能的教学有内容,教法新颖,正是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表现。

3.新体育课程在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程标准》提出运动技能的学习要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起来,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这是为了充分挖掘课程的教育功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划分五个学习领域也正是为了体现这一新的思想。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不能将三者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到运动技能的教学中。

二、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关系

1.新体育课程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提出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有助于学生通过有限学时的学习,掌握无限的知识和技能。

2.新体育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是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由狭义学习转向广义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中,还是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接受性学习。体育教师不能为了体现新型的学习方式,完全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探究而探究”的形式主义。要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扬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