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ppt课件

建立监测机制
建立学生健康状况监测机 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 情况。
应急处理方案
隔离治疗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 即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 毒传播。
报告制度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及时 向有关部门报告疫情情况 。
启动应急预案
根据疫情情况,及时启动 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 控制疫情发展。
加强心理疏导
针对学生和教职工可能出 现的恐慌、焦虑等情绪问 题,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 。
和消怀
提高师生健康素养意识
01 普及健康知识
通过课堂教育、宣传册、讲座等形式,向师生传 授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和急救技能。
02 强调个人卫生习惯
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03 提高健康意识
引导师生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积极配合学校防控措施。
关注特殊群体需求,提供个性化支持
1 2
关注特殊学生群体
针对身体残疾、心理障碍等特殊学生群体,制定 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关怀方案。
提供专门服务
为特殊学生群体提供专门的健康咨询、心理辅导 等服务,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关注。
3
加强与特殊学生家长的沟通
与特殊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 健康状况和需求,共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和帮助。
季节性特点与流行趋势
季节性特点
春冬季为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夏秋季为肠道传 染病高发期。
流行趋势
近年来,学校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病种 多样化。随着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学 校传染病的防控形势将更加严峻。
03
预防与控制策略
个人防护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勤洗澡、不 随地吐痰等。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PPT44张)

《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内容
►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包 括鼠疫和霍乱两种,乙类有传染性非典性肺炎、艾滋病、病 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 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 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 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等25种, 丙类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 丝虫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11种,共38种,其中乙 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性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 禽流感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必 要时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 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 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污 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及相关物品。(四) 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2—19天,常以低热、全身不适 及皮疹起病。可伴咽痛、轻咳和流涕。浅 表淋巴结多有肿大伴轻度触痛。皮疹于发 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 面部及躯干部位。 ► 预防:同其它呼吸道传染病一样,做到 患者隔离治疗,易感人群注射风疹疫苗, 无条件可口服抗病毒冲剂。环境进行紫外 线或消毒剂消毒。
► 临床表现: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临床分为前驱期和 出疹期,发病较急,前驱期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 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咳嗽等, 持续1—2天进入皮疹期。皮疹初为红斑疹,数小时 后变为深红色的丘疹,再经数小时后发展为疱疹。 疱疹直径3—5mm,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瘙痒。 1—2天后疱疹从中间开始结痂,数日后脱落,一般 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 部,四肢远端较少。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

其他常见传染病
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通 过飞沫和接触传播,症状包括发 热、皮疹等。预防措施包括接种
疫苗等。
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 播,症状包括腮腺肿痛等。预防
措施包括接种疫苗等。
结核病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通过飞沫 传播,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等。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加强室
内通风等。
症状表现
发热、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 或溃疡。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 患者分泌物及污染物、加强室内通 风等。
诺如病毒感染
01
02
03
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 ,主要通过食物、水和接 触传播。
症状表现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等。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 海鲜等高风险食品、加强 水源保护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明确规定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救治等方面的法律要求,为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提 供了法律依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制定了应急处理措施和预案,保障公 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规定了学校卫生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包括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学校师生员 工的身体健康。
职责划分
明确各成员在应急预案中的具体 职责,如指挥、协调、报告、处 置等。
信息报告和通报流程
信息报告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疑似或 确诊病例,立即向校领导和上级主管 部门报告。
通报流程
及时将疫情信息通报给全校师生员工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控意识。
现场处置措施
隔离措施
学校传染病防控实用PPT

学
生
学 校 (Xue)
社 会
第十八页,共三十八页。
3、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
传染机制极易实现。 4、学校传染病具有(You)季节性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
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 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5、学校传染病具有年龄特点 小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
头痛欲裂 严重的身体酸痛 虚弱到需要卧床休息
头几天会这样 是 是 是
会变得很严重 会变得很严重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流行特征和临床(Chuang)表现
2、水 痘 (Shui)
【流行病学】
潜伏期:10-24日,通常为14-16日 隔离期:隔离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后返回校园, 少两个星期。
隔离期最
1. 传染源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
第十三页,共三十八页。
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 提高人群非特异性免疫力,包括个人的防护、 卫生知识、卫生习惯
✓ 人群的免疫预防:包括常规接种、应急接种
✓ 对密切接触者的药物预防:药物应是有效 的;时间(Jian)短、耐药性产生、副作用;有 针对性对可能受感染者使用
第十四页,共三十八页。
学校传染病的特点
流行特征(Zheng)和临床表现
2、水 痘 (Shui)
【临床表现】
患病初期出现轻微发烧、疲倦和软弱无力;斑疹出现后数小时即转 化为丘疹、疱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
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6天,由于皮疹先后、分批出现,因此 在出疹第2-3天内,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即
学校传染病防控培训课件PPT课件

储备防疫物资
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液、 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确保 应急处置时能够及时调配。
加强应急演练
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应急 演练,提高学校应对突发 疫情的能力。
04 常见学校传染病及预防
流感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 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 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流 感疫苗,勤洗手,避 免接触生病的人,开 窗通风等。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总结词
明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切断传播链,降低感染风险。
详细描述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飞沫、尘埃等在空气中传播,如流感、结核等;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 触传播,如皮肤接触、握手等,如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消化道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食物、水等传播,如霍乱、 痢疾等;血液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体液等传播,如艾滋病、乙肝等。
定期检查和巡查
建立长效机制
定期对学校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和巡查,及 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 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防控工作的持 续性和有效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成功案例二
某中学在流感高发季节,严格执行晨检和午检制度,及时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学生,采取隔离治 疗措施,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意识,有效预防了流感的爆发。
防控失败案例分析
失败案例一
某幼儿园未及时发现病例,导致疫情在校园内迅速传播。事后调查发现,该幼儿园缺乏 有效的晨检和午检制度,未能及时发现病例,且在疫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
01
定期对学生开展健康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疾病和异常情况。
开展传染病筛查
02
根据疫情情况,开展特定传染病的筛查工作,如肺结核、流感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02 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
建立预防机制
制定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方案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方案,明确预防措施、应急 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建立传染病监测网络
建立学生健康监测网络,定期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及 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疫情。
完善卫生设施
确保学校卫生设施完备,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消毒用品等,保障 学生和教职工的卫生安全。
及时治疗
确保感染的学生或教职工得到及 时有效的治疗,以促进康复并减 少传染风险。
环境消毒与清洁
定期清洁
保持学校环境的日常清洁,特别是高 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 、厕所等。
消毒措施
定期对学校进行全面消毒,以消灭可 能存在的病原体。
追踪接触者
接触者追踪
及时追踪与感染者有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必要的医学观察或隔离。
定期开展健康监测
学校应定期开展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 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传染病疫 情。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学校应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保持 校园整洁卫生,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风 险。
05 总结与展望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保障学生健康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中的传 播,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的身体
健康和生命安全。
VS
某高中水痘疫情防控
2017年秋季,某高中发生水痘疫情,学 校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学生健康教育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最终有效遏制了疫 情的扩散。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经验教训
建立健全预防与控制机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 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措施的 有效实施。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学校应加强学生和教职工的传染病防 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防控意 识和能力。
02 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
建立预防机制
制定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方案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方案,明确预防措施、应急 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建立传染病监测网络
建立学生健康监测网络,定期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及 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疫情。
完善卫生设施
确保学校卫生设施完备,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消毒用品等,保障 学生和教职工的卫生安全。
及时治疗
确保感染的学生或教职工得到及 时有效的治疗,以促进康复并减 少传染风险。
环境消毒与清洁
定期清洁
保持学校环境的日常清洁,特别是高 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 、厕所等。
消毒措施
定期对学校进行全面消毒,以消灭可 能存在的病原体。
追踪接触者
接触者追踪
及时追踪与感染者有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必要的医学观察或隔离。
定期开展健康监测
学校应定期开展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 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传染病疫 情。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学校应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保持 校园整洁卫生,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风 险。
05 总结与展望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保障学生健康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中的传 播,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的身体
健康和生命安全。
VS
某高中水痘疫情防控
2017年秋季,某高中发生水痘疫情,学 校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学生健康教育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最终有效遏制了疫 情的扩散。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经验教训
建立健全预防与控制机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 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措施的 有效实施。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学校应加强学生和教职工的传染病防 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防控意 识和能力。
学校传染病防控培训ppt课件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传染病防控情况,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工 作。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等因素, 传染病可分为甲类、乙类、丙类 等。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 的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 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等。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 该病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 等。
常见学校传染病介绍
流行性感冒
水痘
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70℃ 以上,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
和病毒。
生熟分开
避免生食和熟食接触,使用不 同的砊板和刀具处理生熟食品
。
定期清洗餐具
使用清洁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 餐具,并进行消毒处理。
保持良好通风和照明条件
定期开窗通风
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 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使用空调时注意事项
定期清洗空调滤网,避免细菌 滋生;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 差不宜过大,避免感冒。
保持充足照明
教室和宿舍应保证充足的光照 ,避免阴暗潮湿环境导致细菌 滋生。
定期进行室内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或消毒液对教室 、宿舍等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处
理。
05 合作与沟通机制 建立
家长、学校、医疗机构三方合作
01
02
03
家长参与
01
每天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症状询问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加强因病缺勤追踪
02
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了解其病情和就诊情况。
建立异常情况报告机制
03
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立即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传染病防控情况,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工 作。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等因素, 传染病可分为甲类、乙类、丙类 等。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 的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 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等。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 该病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 等。
常见学校传染病介绍
流行性感冒
水痘
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70℃ 以上,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
和病毒。
生熟分开
避免生食和熟食接触,使用不 同的砊板和刀具处理生熟食品
。
定期清洗餐具
使用清洁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 餐具,并进行消毒处理。
保持良好通风和照明条件
定期开窗通风
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 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使用空调时注意事项
定期清洗空调滤网,避免细菌 滋生;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 差不宜过大,避免感冒。
保持充足照明
教室和宿舍应保证充足的光照 ,避免阴暗潮湿环境导致细菌 滋生。
定期进行室内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或消毒液对教室 、宿舍等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处
理。
05 合作与沟通机制 建立
家长、学校、医疗机构三方合作
01
02
03
家长参与
01
每天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症状询问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加强因病缺勤追踪
02
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了解其病情和就诊情况。
建立异常情况报告机制
03
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立即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学校传染病培训ppt课件

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 发热、口腔溃疡、手 足部皮疹等。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 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结核病的症状包括低热、盗汗 、咳嗽、咳痰等。
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措施包括接 种卡介苗、避免接触病人等。
04
个人卫生与防护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定期洗澡、洗头,保持身体清洁 。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 缝,定期洗牙。
等。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皮肤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水痘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乏力等,同时会在皮肤上出现水疱、瘙痒等症状。
预防水痘的主要措施包括接种水痘疫苗、避免接触病人等。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 毒引起的皮肤病,通 过直接接触传播。
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 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 生、避免接触病人等 。
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特别是 在接触公共物品、上厕所后和吃
饭前。
勤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在公共场所和接触公共物品后,务必 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在可能存在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情况下 ,如咳嗽、打喷嚏等,应佩戴口罩。
在无法洗手的情况下,可使用含有至 少60%酒精的手部消毒液。
避免拥挤、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建议
详细描述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 的疾病。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 播和血液传播等类型。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总结词
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消化 道传播和血液传播等。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飞沫、 尘埃等在空气中传播,如流感、结核病等。接触传播是 指病原体通过接触患者或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如皮肤 炭疽、感染性腹泻等。消化道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饮水 、食物等进入消化道传播,如霍乱、痢疾等。血液传播 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伤口等进入人体传播,如乙肝、 丙肝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0
15
肺结核
• 1.传染源 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 2.传播途径 以空气传播为主,即飞沫感染为
最常见的方式。肺结核患者排菌量越多, 其对其他人群造成的危害性也越大。传染 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
•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健康人吸入患 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而被感 染。飞沫直径1~5μm最易沉积于肺泡。痰 干燥后结核杆菌随尘埃吸入也可引起感染。
2020/12/10
19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 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经空气和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虽
2020/12/10
4
传染病种类
• 3、丙类传染病:共有11种,包括流行性感 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 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 感染性腹泻病。
• 手足口病今年已被国家例为丙类传染病
2020/12/10
2020/12/10
11
五、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 一、管理传染源:首先对病人应做到早发 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 对病原携带者首先应早期发现,同时对病 原携带者需进行隔离和治疗,并培养其良 好的卫生习惯,使其尽可能减少传播机会.
2020/12/10
12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 二、切断传播途径:应采取一般卫生措施、 消毒和杀虫。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 手段,要做好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工 作。
5
二、传染病感染过程
• (一)、感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 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 (二)、传染的五种表现: 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 2、病原携带状态。 3、隐性感染。 4、潜伏性感染。 5、显性感染
2020/12/10
6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 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 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在外界环境因 素的影响下,侵入易感机体的过程。
2020/12/10
9
人群易感性
•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 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
• 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 疫力的人群。
2020/12/10
10
四、传染病的治疗
• 治疗原则:早期隔离治疗,尽可能做到就 近就地医疗。
• 治疗方法:(1)一般支持疗法(2)病原 疗法(3)对症疗法(4)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
2020/12/10
16
肺结核临床表现
• 1.症状
• (1)全身症状 起病多为缓慢,表现为长期午 后或傍晚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 盗汗等。
• (2)呼吸系统症状 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 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约1/3患 者有不同程度咯血。
•。
2020/12/10
17
肺结核辅助检查
• 1.结核菌检查 是确诊肺结核最特异性的方 法,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可靠 依据。
• 三、保护易感人群:通过增强非特异免疫、 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等综合措施加强个人 防护.
2020/12/10
13
六、学校常见的传染病
• 1、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流感、风疹、 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 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 2、肠道传染病:甲肝、手足口病等。
2020/12/10
14
肺结核
8
传播途径
概念: 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某些易感者所经过的途
径。一般有以下几种:
1、空气、飞沫、尘埃 常见于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 2、水、食物、苍蝇 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3、手、用具、玩具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既可引起呼吸道
传染病又可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4、吸血昆虫 又称虫媒传播 5、体液 血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6、土壤、疫水 又称 接触传播 7、母婴传播 在母亲怀孕和生产时传染给婴儿
昌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年12月
2020/12/10
1
一、传染病基本知识
• (一)传染病的概念
• 传染病:由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统称 为感染症,感染症中能够在人与人,人与 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组疾病称为传染病。 病原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 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 病原微生物,以及原虫和蠕虫等寄生虫。
•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对肺结核的早期诊 断有重要意义,且能够确定病灶性质、部 位、范围。
• 3.结核菌素(简称结素)皮肤试验 是诊断结 核感染的参考指标。
2020/12/10
18
流行性感冒
•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 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临床表现以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如发热、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周身无力, 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为特征。
2020/12/10
2
传染病基本知识
(二)传染病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2004年
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本法规定,目前 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38种, 1、甲类传染病:有2种,即鼠疫、霍乱。
2020/12/10
3
传染病种类
2、乙类传染病:共有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 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 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 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 虫病、疟疾。
•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 途径、易感人群 若有一个条件缺失将不会
被感染(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 护易感人群)
2020/12/10
7
传染源
• 传染源:指有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 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 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 者、受感染的动物四个方面。
2020/12/10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 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 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 发病。除少数起病急骤外,临床上多呈慢 性过程。长期表现为低热、消瘦、乏力等 全身症状与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 临床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