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深度知觉双眼视差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思维导图
知觉知觉的一般概念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反映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属性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感知觉才会产生,事物消失了感知觉也就消失了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知觉以感觉作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刺激驱动或数据驱动加工)知觉的产生是基于大量的感觉信息,由刺激直接引起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加工)指知觉依赖于已经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信息进行的加工知觉中,已有的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的感觉信息就越少,从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就越占优势反之,非感觉信息越少,就只能更多依赖感觉信息,从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触摸知觉等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阈上知觉和阈下知觉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对整体的知觉优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形状、大小、明度、颜色形状恒常性: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大小恒常性: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经验不因物体距离的远近所构成的网膜大小而所变化的现象。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四类空间知觉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四类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但受空间上相邻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还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称轮廓的掩蔽当客观上不存有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管轮廓或错觉轮廓。
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倾向于将它们完整起来,变成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
图形组织所遵循的原则:临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简单性图形识别:根据已有经验和当前信息识别知觉到的图形。
还存有启动现象。
特征捆绑问题:注意参与到其中,直觉到事物的整体。
眼动:微动和跳动。
微动对维持视觉映像稳定性,避免网膜因注视而产生局部适合有重要的意义。
跳动是一种更重要的眼动,与信息提取相关。
2、大小知觉大小-距离不变假设: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
物体大小=网像大小×距离。
实行大小知觉时,环境中的视网膜投影的大小和知觉距离线索提供了物体大小的信息。
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有影响。
邻近物体的大小比较对大小知觉也有影响。
体态变化对知觉大小有影响。
3、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提供深度和距离知觉的线索:肌肉线索:调节,只能在较小的距离范围内起作用。
辐合,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将视轴汇聚到注视的物体上,根据辐合角大小获得距离的信息。
调节在深度知觉中只有很小的作用,辐合的作用较大。
单眼线索: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
会出现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看远处的物体模糊;相对高度,照片上位置较高的景物给人以远的感觉;纹理梯度(结构级差),视野中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如砖墙上面的砖投影较小,密度较大;运动视差,近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而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慢,方向相同;运动透视,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近处事物流动的速度快,远处事物流动的速度慢。
双眼视差:当物体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看到单一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但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和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增大,将看到双像;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便不能起作用。
普通心理学教案(第4章 知觉)
贵州医科大学教案
2018年10月 22日授课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020级班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教师徐鹏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普通心理学》第4版(彭聃龄著)
起止章节页码第四章,P149 – P201
讲授题目第四章知觉
计划用学时3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知觉的一般概念
熟悉内容知觉的特性
教学要点:重点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难点错觉
疑点
教学进程: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讲义)
25分钟20分钟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30分钟20分钟30分钟第三节空间知觉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第五节错觉
10分钟小结:复习本章节掌握内容和做习题
教学方法:课堂多媒体讲解式+提问式+讨论式+习题练习
参考资料:
1.《心理学与生活》(美)津巴多等著,王佳艺译 /2008-07-01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业:一、复习本次课所授内容
贵州医科大学教案。
探究单、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差异ppt课件
从上表可以看 出3号、7号和9 号被试的单、 双眼差异显著, 其余被试单双 眼差异不显著。
19
4.讨论
• 4.1 单、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明暗和阴影、 运动极差、结构极差等。在本实验 的条件下,被试主要利用对象的 大小和明暗进行 判断,其余的线索都不存在。双眼视觉线索,除了 双眼视差,还有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 双眼提供的线索 是判断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 所以单眼对深度知觉准确性远低于双眼。 • 由于本次实验只有3位被试验证了单眼的深度知觉 精确与单眼的深度知觉。总的来说,单、双眼的深 度知觉差异是不明显的,因此此次验证实验不是很 成功。
52.00±3.25
13.96
57.35±19.44 0.368
37.55±0.92
247.159*
35.75±26.66 0.365
82.40±4.52
489.133*
59.35±9.97
7.817
16
注: *代表在a=0.05下显著
• 从上表可以看出7号和9号被试的单、双眼差异 显著,其余被试单双眼差异不显著。
8
BD-II-104A深度知觉仪
9
BD-II-104A深度知觉仪
10
3.程序:
(1). 选择10名被试,男生6名,女生4名,年龄
为20岁左右,其视力均为0.8以上(包括矫正视 力)。并让被试熟悉BD-II-104A深度知觉仪。
(2). 将标准刺激定位位置为0的竖直棒(即位深 度知觉仪里两边的中间的那对竖直棒),实验采 取ABBA的方法规定移动竖直棒的起始位置,即 第一次实验时,将移动竖直棒的起始位置移动到 深度知觉仪的0刻度的左20cm处,第二次实验 时,将移动竖直棒的起始位置移动到深度知觉仪 的0刻度的右20cm处。如此反复。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300题1.心理学: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的科学2.认知: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3.感觉: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4.记忆: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5.思维:人运用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问题6.语言活动:人利用语言把自己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传达自己的感情7.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8.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9.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10.行为:有机体的反应系统11.刺激: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12.人的意识:有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13.自我意识:人的心理的重要特点是个体在一定发展阶段上才出现的14.无意识现象: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15.社会心理:在该社会的共同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是该社会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16.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17.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18.效度:一个测验能有效测量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程度19.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20.自变量或独立变量:在心理学实验中,能够引起心理或行为变化的主客观条件21.因变量或依从变量:由自变量引起的心理或行为的变化第一章第四节:22.精神分析:指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3.心理免疫学:人的思想和情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 各章重点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心理学的由来及发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历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方法。
本章重点如下:(一)基本概念:感应性、心理、心理状态、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
(二)思考题:1、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证明?答:动物对生物学刺激做出反应,说明心理现象产生。
蚯蚓试验证明。
2、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何本质区别?答:语言的出现,产生了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反应。
3、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何证明?答: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脑的发展导致心理的发展。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如狼孩等);(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应。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有何根据?5、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意义?(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基本概念:神经元、突触、本能、反射、反射弧、反馈、兴奋过程、抑制过程、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二)思考题:1、简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答:突触的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突触的机能主要是使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进行通讯联络,使神经冲动有效地在神经系统内传导。
2、为什么说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有何根据?3、简述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的功能。
4、简述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
(考过)5、哪些事实证明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非对称的?6、R.W.斯佩里对裂脑人的实验研究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7、第二信号系统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何重要作用?答: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和经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
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有何区别?9、简述言语机能联合区的功能。
第三章需要与动机(一)基本概念:需要、动机、内驱力、成就动机、好奇心、自然需要、社会需要(二)思考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对这一理论进行客观的评价。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情绪: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
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行为: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现场实验法(自然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活动产品来研究心理特点的方法。
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相近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天赋观念(唯理论):人的某些观念不是由经验产生的,而是人的先天组织所赋予的。
白板说(经验主义):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普通心理学深度知觉双眼视差
深度知觉是指我们感知到的世界是三维的,而不是平面的。深度知觉双眼视 差是其中一种测量方法,这是我们在日常感知中无意中使用的技术。
深度知觉的原理
人眼感知
立体成像
深度知觉原理和我们的眼睛有 关。我们的眼睛位于头的两侧, 每只眼睛看到的图像略微不同。 大脑将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 使我们感觉到深度。
测量方法
深度知觉双眼视差可以使 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如 3D眼镜、立体成像设备等。 这些工具可以让我们在感 知中获得更深刻的信息。
发展历程
深度知觉双眼视差的概念 首次出现在18世纪。不断 发展的技术让我们能够更 好地理解我们周围环境的 深度和维度。
深度知觉的应用领域
1
导航地图
2
地图软件已成为市场上最广泛使用的
深度知觉的原理也涉及到立体 成像技术。这种技术利用眼睛 的双向视觉,通过对图像进行 微小调整,在我们的大脑中呈 现出三维效果。
透视角度
深度知觉原理还被描述为透视 角度。当我们以不同的角度看 一个物体时,我们的视角会产 生微小变化,导致在我们大脑 中创建深度。
什么是深度知觉双眼视差
定义
深度知觉双眼视差是指眼 睛对同一物体看到的视差, 与我们的大脑将这些信息 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深度 知觉有关。
深度知觉的未来发展
1
更高清晰度
未来深度知觉技术的核心将是图像质量。高清晰度图像可以更准确地呈现真实世 界的深度感。
2
智能化应用
深度知觉技术将在近未来得到普及,创新的应用将为消费者带来许多有趣,深度知觉技术将建立更精细的图像模型,目标是达到与人类视觉完全一致 的效果。
虚拟现实介绍
深度知觉在VR中的应用
未来趋势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觉察
分辨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确认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反映。如一个苹果、一朵花。 知觉过程:
感觉和知觉关系
区别:
1、感觉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 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 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 心理活动过程。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 空间知觉、图形组织的原则、距离知觉的 线索、视觉和听觉方向定位时间
4. 时间知觉的概念和形式、运动知觉的概念 和形式
5. 错觉的含义、错觉的种类、错觉的理论
思考题
1. 什么是知觉? 2. 举例说明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3. 什么叫知觉恒常性? 4. 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有什么作用? 5. 似动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6. 人们为什么会有错觉?
一个案研究-大小恒常性(Turnbull,1961)(续) 4、研究结果: (1)看到平原上远处的一群吃草的野牛,肯格问研究者 那些野牛是什么昆虫?肯格看来没有大小恒常性! (2)研究者开车带肯格接近野牛群,肯格看到越来越大 的野牛,认为这一定是“魔法”!等接近野牛时,肯格不
再 惊恐,但他不明白为什么刚才野牛看起来那么小?他猜测 野牛是在他们接近野牛的很短时间内迅速长大的?而且还 是怀疑有人在施魔法? (3)当他们乘车来到平原上的一个叫“爱德华湖”湖边
知觉恒常性能力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2、研究假设:
生活经验使人具备了大小恒常性的知觉能力? 3、研究方法: (1)被试:肯格(Kenge),22岁,是现刚果的Ituri森 林中一个俾格米人部落中人,是研究者Turnbull的向导。 (2)研究方法:自然观察法(人类学家最常用的方法) (3)生存环境:肯格生活在茂密的原始雨林,没有见过 开阔地带,这对养成大小恒常性的知觉能力非常不利?现 在肯格受邀跟随研究者去拜访另一个生活在开阔的平原地 带的巴布提(BaMbuti)部落,一些重要发现就此产生。
普通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
知觉知觉(perception):人脑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或属性的整体反映。
它同感觉一样,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分析器而引起,但比感觉复杂、完整。
大多是几种感觉的组合,但不是简单的相加,而具有新的品质。
表现为对事物的整体认知或综合属性的判别。
知觉有遗传的基础,但主要依赖于人的主观态度和知识经验。
人常常根据实践活动的需要和心理倾向主动地采集信息,甚至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从而完整地辨认物体及其属性。
具有整体性、选择性和恒常性等特征。
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
实践是知觉的基础,在实践中,知觉逐渐完善和精确。
知觉的正确与否也只能依靠实践来检验。
知觉是感觉和思维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感觉材料进行加工,为思维准备条件。
通常认为仍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
感知(perception):知觉的另一名称。
②“感觉”和“知觉”的统称。
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过程。
在哲学上的感觉概念,有时包含知觉,与感知同义。
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的感觉只在人类出生的最初两个月内才存在。
在感知过程中,感觉和知觉相伴发生并同时产生情感体验。
知觉整体性(perceptual integrity):人把客观物体知觉为一个整体的倾向。
知觉对象由众多部分组成,且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在知觉过程中人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许多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们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知觉理解性(perceptual understandability):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并用语词概括组织加工的倾向。
知觉理解性主要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指导、实践活动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对知觉对象的理解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前提的,具有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同一个对象时,对它的理解不同,知觉的结果也不同。
言语指导也是影响知觉的重要因素,当外界的对象标志不明显时,通过言语的指导,可以唤起人的过去经验,补充知觉的内容,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理解。
双眼视差与单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上的差异
双眼视差与单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上的差异摘要本实验通过对双眼和单眼在深度知觉上的误差的测定,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并计算深度阈限的视差角,探讨分析双眼和单眼在深度辨别中的差异,了解双眼视差的生理基础,探寻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被试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心理学专业2年级学生4人。
本实验使用EP503深度知觉测试仪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双眼深度阈限视差角= 21.38(弧秒),双眼与单眼深度知觉能力有着极其显著性差异,双眼和单眼深度知觉能力个体没有显著性差异,且性别差异也不显著。
本实验验证了双眼视差比单眼线索在判断相对距离时具有更大的作用,初步探讨了深度视觉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关键词深度知觉双眼视差单眼线索深度阈限视差角差异1.引言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评定。
以往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三针实验。
黑姆霍兹在1866年设计的。
它以两针为标准,被试在一定距离外,调节第三根针,使之与前两根在同一平面为止。
(2)霍瓦―多尔曼深度试验,1919年由霍瓦设计的深度知觉测量仪,代替了三针实验。
霍瓦的研究结果表明:双眼平均误差为14.4mm,单眼达285mm,但双眼误差比约20:1,说明了双眼在深度知觉中的优势。
本实验采用的就是霍瓦设计原理的深度知觉测试仪进行的测量,本实验采用的是ABBA法,分别测量双眼、单眼深度知觉,ABBA法可以尽量消除被试的视觉疲劳。
与以往实验相比本实验使用的是EP503深度知觉测试仪,在仪器上更加的先进,本实验的实际意义在于可以用来测量飞行员、司机等需要精确深度知觉的人员。
深度知觉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诸如双眼的辐合与调节、双眼视差、视象大小、运动视差、线条透视、亮度与背景、观察姿势等主观线索都与深度知觉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实验中我们要尽量的控制变量,消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
人类的深度运动知觉,是通过检测二维平面内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
普通心理学总结
杨-黑氏三原色说:托马斯杨Young:三种颜色感受器(RGB),只对光谱的特定部分敏感,产生三种基本颜色(组成其它颜色):红绿蓝赫尔姆霍兹Helmholtz:3种感受器对波长的的敏感不同,光刺激感官,引起的兴奋在3种感受器中不同,产生相应的感觉。
G. Wald(Nobel):视网膜上有三种视锥细胞能很好的解释颜色混合现象,但解释不了为什么颜色又负后象和为什么色盲者成对的缺失颜色识别。
黑林(Hering)四色说(拮抗说):所有的颜色都产生于三个子系统,每个系统都包含两个对立成分,黑-白系统、蓝-黄系统、红-绿系统;当一个系统中的一个成分疲劳时,另一个成分的作用就相对突出,故产生颜色后效;当一个颜色系统受损时,失去了一对颜色觉察能力,故局部色盲总是成对的丧失颜色感觉。
不能解释为什么能产生光谱上的一切颜色视觉两种理论不是互相取代,而是互相补充。
在视网膜上存在着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感受器水平(视网膜)是按照三原色的理论方式进行颜色加工识别,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独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5.3听觉理论:地点说赫尔霍姆兹Helmholtz的共鸣说:基底膜神经纤维长短不同(竖琴),长纤维对低频音发生共鸣,短纤维对高频音发生共鸣,从而刺激不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的声音。
贝克西(Bekesy)行波说:声波进入人耳会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底部到顶部运行,低频音的最大振幅接近蜗顶处停止,高频音在接近蜗底处停止,从而对不同频率的声音进行编码。
(能够解释高频音的编码,对500赫兹以下的声音编码不能成立(纤毛及基底膜长度不够)频率说卢瑟福(Rutherford):神经只是在正弦波的特定时相放电(如峰值期),因此神经放电频率决定于声波的频率,这样,神经放电的频率就是声音的编码。
解释了低频音的编码,由于神经放电频率限制,无法解释1000赫兹以上的声音编码。
维弗尔(Wever)排射原理:对于高频音,由一组神经元以顺序放电的形式作出响应,放电频率被整合起来说明声音的频率。
考研普通心理学重难点解析(十四)
2010年考研普通心理学重难点解析(十四)(三)深度和距离知觉人们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依赖于一系列线索,如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其中双眼视差有重要作用。
人眼在观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会出现调节和辐合等一系列变化,对人们分辨物体的距离有一定的意义。
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
这些线索包括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等。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做双眼视差。
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相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两眼的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
双眼深度线索随距离增加而变化。
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便不起作用了。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等时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的形式包括:①对时间的分辨;②对时间的确认;③对持续时间的估量;④对时间的预测等。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必须通过各种媒介间接地进行:①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②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③借助计时工具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①感觉通道的性质。
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触觉其次,视觉较差。
②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③人的态度和兴趣。
人们对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2.运动知觉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就是运动知觉。
20世纪60年代以来,神经生理学和电生理学关于动物视觉系统中存在运动觉察器的一系列研究,为解释运动知觉的生理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当一个运动着的物体移过网膜时,它将依次刺激网膜上的一系列感受器,并使相邻感受器受到连续的激发,从而提供了运动的信息,这种运动系统叫网像运动系统;网像运动系统不能充分解释运动知觉的复杂现象。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大纲第一章简答,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钦纳。
这个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表象和情感三种元素。
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重视内省,这是一种自我观察的方法,且主张将内省与实验方法结合起来。
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依靠实验过程中被试者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2,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士,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
机能心理学也主张研究意识。
他们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的。
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3,行为主义:华生。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和行为主义都靠批判传统心理学(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起家。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
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它认为,人类的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欲望或动力收到压制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所谓的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但是他们过于强调无意识作用,并且把他们与意识的作用对立起来,理论具有泛性欲注意的特点,这些都是错误的。
第二章名词解释: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
动作电位: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
简述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知觉
第五章知觉一、知觉概述(选择、简答)二、知觉的特征(选择、简答)三、空间知觉(选择)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选择、简答)五、知觉的信息加工(选择、简答)六、错觉(选择)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有觉察、分辨和确认三种作用。
知觉和感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联系:它们都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2)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整体。
但知觉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它已经将各种感觉信息整合成一种结构,并融合了人们的经验。
同样一个事物对不同人来讲,感觉是一样的,知觉是不同的(掺杂了知识和经验)。
2.知觉的组织原则(1)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2)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3)邻近性:空间上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4)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5)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6)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图形。
(7)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事物,容易组成图形。
(8)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知觉为一个图形。
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选择性(1)定义知觉选择性指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背景。
(2)举例两歧图(3)影响因素①客观:对象和背景间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对象特征;②主观:有无明确目的或态度、定势、兴趣等。
知觉定势指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的现象。
(1)定义知觉整体性指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2)举例①点子图这些点没有用线段连接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②部分对整体的依赖③整体优先的实验数据(3)影响因素①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②个体的知识经验。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觉312版●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含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三种作用:●1.觉察:●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
●2.分辨:●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分开来。
●3.确认:●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他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围。
●三者的关系:●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限值是不一样的。
●(三)知觉和感觉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1)两者都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
●感觉和知觉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一旦客观事物离开感觉器官所及范围,感觉和知觉也随之停止。
●(2)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纯粹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属性或特性,总是作为一定事物或对象的属性或特性而存在。
事物的个别属性和事物的整体不可分割,因而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2.区别:●(1)两者反映的内容不同。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2)知觉虽然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要比感觉复杂得多,它并不是感觉的简单集合。
●(3)感觉是单个分析器作用的结果,知觉需要多个分析器共同作用。
●(4)知觉中带有相当的主观成分,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它既包括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
●二、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可分为:●(1)视知觉;●(2)听知觉;●(3)触知觉;●(4)嗅知觉;●(5)味知觉。
●2.(详情如下)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分为:●(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错觉。
●3.根据知觉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1)阈上知觉;●(2)阈下知觉:●阈下知觉也叫做无觉察知觉,是一种无意识的知觉,即个体可以在低于知觉阈限的情况下对刺激进行加工。
普通心理学-第六讲---知觉
第六讲知觉第一节知觉一般概念一、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对事物整体认识知觉形成:来自感觉器官信息提供了某种颜色、边界、形状等个别属性,经头脑加工知觉几种作用:1觉察:发现事物存在,还不知道它是什么2分辨: 把一个事物或事物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事物属性区别开来3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知识经历与当前获得信息,确定知觉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范畴知觉与感觉联系与区别:二、知觉两种加工方式自下而上:对事物感觉特性加工叫自下而上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自上而下:人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这些信息称作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三、知觉种类1、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特点〔是否属于人〕,可以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与社会知觉〔对人知觉〕。
2、按照知觉所凭借感觉信息来源〔知觉时起主导作用感官〕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可以说,有多少感觉,就有多少知觉〕3、根据事物具有时空与运动特性,把知觉区分为空间知觉〔对物体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征知觉〕、时间知觉〔对客观现象持续性与顺序性知觉〕与运动知觉〔对物体静止与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知觉〕。
4、根据知觉映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分为正确知觉与错觉而下: 人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这些信息称作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第二节知觉特性一、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选择性对象与背景相互转换;知觉定势: 对一个物体知觉,不仅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特点,而且还要受到其发生背景与时间因素影响。
因此知觉是一个复杂过程。
知觉对象与背景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知觉对象受背景制约,背景也影响知觉对象。
在均匀化知觉域中不可能有知觉对象,因而也不可能有知觉背景。
如空虚视野实验。
知觉对象与背景相互转化在双关图形〔也称可逆图形或两可图形〕中表现更为清楚。
二、知觉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知觉整合作用:整体优先. 知觉整体性作用:表达了知觉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能力,有时会忽略局部或细节特征三、知觉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知识经历,对现时感知事物进展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含义,从而标示出来特性称为知觉理解性(sensory comprehension)。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知觉
第七章知觉一.单选1.与感觉相比,知觉是个体借助于(过去经验)对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2.以下图片主要反映的视空间知觉现象是(线条透视)3.日初出大如车盖而日中则如盘盖所描述的现象,被称之为(错觉)4.以自己的经验给予解释,并用词汇或概念对其进行命名或归类,赋予其对象一定的意义,这种知觉特性称之为(知觉的理解性)5.当我们的脑海中浮现“这是一个蓝色的碗”的信息时,我们便产生了(知觉)6.知觉者从环境中一个细小的感觉信息开始,将它们以各种方式加以组合,便形成了知觉,这种加工是(自下而上)7.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
我们对感觉信息的解释,通常采取(假设检验)方式8.“度日如年,一日三秋”这种错觉的产生原因是(情绪态度影响)9.在空间上彼此接近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如,同样的六个。
排成不同的空间模式,更倾向于被组织成三组,而倾向于被组织成两组。
这种现象体现了知觉整体性中的(邻近原则)10.早期的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知觉的(组织性)是刺激本身的自然特点,是人的先天完形倾向,与过去的经验无关11.当你站在一条砖块铺的路上向远处观察,你就会看见越远的砖块越小,即远处部分每一单位面积砖块的数量在网膜上的像越多,这种现象可以用是空间知觉中的单眼线索的(质地梯度)解释12.晴天看缙云山觉得很近,而阴雨天觉得很远。
这属于空间知觉中的单眼线索中的(空气透视)13.一辆小车,不管我们从远处看,从近处看,从上看,虽然看到的大小不同,但是我们依然知觉它能载人是因为(大小恒常性)14.在知觉事物的时候,我们总要使用一个标准才能进行判断,这个标准叫做(知觉考察系)15.无论在中午或者半晚,香蕉总是被看成黄色,这是由于(颜色恒常性)所致16.利用双眼线索是(深度和距离知觉)的主要途径17.高于(3000赫兹)的声音,两耳强度差大,易于定位18.在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空间知觉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19.无对象性的知觉是(幻觉)20.关于对错觉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是歪曲的知觉)21.先天失明的人即使以后视力恢复也无法通过视觉对曾经触摸过的物体加以识别是因为缺少(早起感觉经验)22.下列属于受情绪影响产生错觉的是(风声鹤唳)23.一扇门无论投射在视网膜上的形状是长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我们都知道它是长方形的,这是由于(形状恒常性)所致24.在观看缺口的圆环,没顶的三角时,心目中仍能将缺少的部分补足,完成一个整体的形象是因为(闭合原则)25.下列选项对于知觉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说法正确的是(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26.下列选项对于知觉自上而下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27.下列知觉种类中不属于同一分类方式的是(社会知觉)28.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还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嗅知觉、听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29.(超感知觉)指不以感觉器官为基础即能获得知觉的心理现象30.“月从云中过”反映了哪种似动知觉(诱导运动)31.对知觉理解,下列最恰当的是(知觉是个体将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32.知觉包含了若干相互联系的作用或过程,如(检测)、识别、分辨等等33.以下哪点是感觉与知觉的区别(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但不以现实刺激为限的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34.知觉到客观事物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35.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的关系是(相互联系)36.下列关于时间知觉说法错误的是(时距知觉的加工可以用自上而下机制而不可以用自下而上机制)37.以我们最熟悉的昼夜节奏来说,哺乳动物的生物钟位于大脑的(下丘脑)中38.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联系起来39.时间知觉的参照系有: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有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以及(借助计时工具)40.影响时距知觉的因素包括:刺激的物理性质,内部变量以及(认知因素)41.知觉的对象性又叫(选择性)42.不属于知觉组织主要原则的是(发展性原则)43.有时,人们看到夜空中的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是(诱动现象)44.我们在不同颜色的灯光下看白纸,这张纸依然被知觉成原来的白色,这是因为(颜色恒常性)45.以下说明知觉理解性的是(在听句子“It was found that *eel was on the table”时将 *eel听成 meal)46.根据音笼实验的结果,容易混淆的声音来自(头部正中矢状面)47.一个小物体在大背景中运动和大物体在小背景中运动,哪一种情况速度看起来更是(前者)48.电影、卡通片的制作采用的是以下哪种原理(动景运动)49.当我们注意瀑布一会后,将视线移至旁边的悬崖时,悬崖看起来(向上运动)50.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魏特默)51.对于飞行中的子弹,白炽灯的闪烁,我们为什么看不出来(其速度高于人的运动知觉上阈限)52.不同位置的a、b两条线相继呈现,当时间间隔低于0.08秒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同时出现)53.多张连续的静态图像在眼前连续播放,就能使图片中的人物或物体运动,这便是动画的原理,对于每一张图片,我们称之为一帧,通常情况下,形成连续的动作最少需要每秒多少帧(10)54.当一个人长时间盯着瀑布(同49题)55.日常生活中,当你站在一个顺时针快速旋转的风扇面前紧盯扇叶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
《普通心理学知觉》课件
品牌形象
企业通过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如标 志、包装和广告,吸引消费者的知觉 注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
用户体验设计
在产品设计和服务中充分考虑用户的 知觉体验,提供舒适、便捷和愉悦的 用户体验,增加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
THANKS
感谢观看
方位知觉
总结词
方位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位置方向的感知能力,包括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的感知。
详细描述
方位知觉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非常重要,例如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位置 和方向,在导航时需要准确判断方向和位置。方位知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训练和改善,例如通过使 用导航工具和进行空间训练。
整体来认识的。
知觉的理解性
总结词
知觉理解性是指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利用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和推断所知觉的对象 。
详细描述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来解释和推断所知觉的对象。这种利用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和推断所知觉的对 象的倾向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由于每个人的 知识和经验不同,因此在知觉同一对象时, 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知觉结果。
知觉的整体性
总结词
知觉整体性是指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倾向于把零散的刺激组合成一个整体进行加工的过 程。
详细描述
当人们知觉客观事物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知觉的对象是由各种不同部分 组成的。在客观事物中,有些部分是突出的、引人注目的,有些部分是比较隐蔽的、不 引人注目的。人们总是根据突出的部分和隐蔽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知觉对象作为一个
解决问题
通过知觉,人们能够发现问题 的关键因素,从而找到解决问
题的方法。
02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总结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知觉
1.肌肉线索是一种生理线索,具体有两种方 式。(1)调节,指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
距离的改变而变化。例如:看近处的物体,眼 睛的水晶体曲度变大;看远处物体,水晶体曲 度变小。水晶体曲度的变化是由改变睫状肌的 紧张度来实现的。睫状肌收缩,水晶体变厚; 睫状肌宽松,水晶体变薄。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四、错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错 觉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大小错觉、形状 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 错觉、时间错觉等。
普通心理学
大小错觉
普通心理学
长短错觉
普通心理学
平行错觉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视崖实验
一张1.2米高的桌子,顶部是一块透明 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浅滩)是用黑白 (或红白)格图案组成的结实桌面。另一 半是同样的图案,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板 上(深渊)。在浅滩边上,图案垂直降到 地面,虽然从上面看是直落到地的,但实 际上有玻璃贯穿整个桌面。在浅滩和深渊 的中间是一块0.3米宽的中间板。 (Walk & Gibson,1961)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这项研究的被试是36名年龄在6-14个月间 的婴儿。这些婴儿的母亲也参加了实验。 每个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先让 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然后再 在浅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
普通心理学
在研究中 9 名婴儿拒绝离开中间板。研究者 没有解释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婴儿太过固执。 当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他们时,大部分婴儿拒绝 穿过视崖,他们远离母亲爬向浅的一侧,或因不 能够到母亲那儿而大哭起来。婴儿已经意识到深 度的存在,这一点几乎是毫无疑问的。“通常他 们能透过深的一侧玻璃注视下面的深渊,然后再 爬向浅滩。一些婴儿用手拍打玻璃,虽然这种触 觉使他们确信玻璃的坚固,但还是拒绝爬过去”
如果两眼成像的网膜部位相差太大,那么 我们看到的将是双像,就是把同一个物体看成 两个。例如,我们用右手举起一枝铅笔,让它 和远处墙角的直线平行。这时如果我们注视远 处墙角的直线,那么近处的铅笔就将出现双像; 如果我们注视近处的铅笔,远处的墙角直线就 将出现双像。
普通心理学
深度知觉
总的来说,双眼视差对知觉深度和距离有重 要的意义。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 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 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与距离; 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双眼深 度线索随距离增加而变化,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 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便不 起作用了。
知识点4 知觉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
一、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方位知觉
深度知觉
普通心理学
深度知觉
也称距离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 体相对距离的知觉。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 间的知觉,使人将二维的视网像解释为三 维世界。 深度知觉是由一定线索引起的。线索 来自三个方面:1.肌肉线索;2.单眼线索; 3.双眼视差
普通心理学
深度知觉
(3)空气透视。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是有 变化的,其中包括空气的过滤和引起的光线的散 射。结果,远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物清 晰。人们根据这种线索也可以推知物体的距离。
此外,还有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等也是单眼线 索的影响因素。 3.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普通心理学
深度知觉
普通心理学
实验至少说明6-14个月的婴儿已经形 成了深度知觉。 而出生24小时的小鸡和小羊的实验研 究则说明深度知觉的能力可能是人类和其 他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本能,只 不过害怕跌落及避免危险可能是婴儿学会 爬行并遇到危险后习得的。
普通心理学
二、时间知觉
对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具有四种形式:(1)对时间前 后顺序的分辨;(2)对时间的确认;(3)对 持续时间的估量;(4)对时间的预测ຫໍສະໝຸດ 普通心理学三、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它 依赖于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物体离观察 者的距离以及观察者本身所处的运动和静 止状态等。
普通心理学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的特例:似动现象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 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 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双眼视差: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 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双眼视差。人有两 只眼睛,它们之间大约相隔65mm。当我们观看一 个物体,两眼视轴辐合在这个物体上时,物体的 映象将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点上。这时如果将两 眼网膜重叠起来,它们的视像应该重合在一起,
即看到单一、清晰的物体。
普通心理学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
(2)辐合。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 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辐合是双眼的机能。 由于辐合,物像落在两眼网膜的中央窝内,从 而获得清晰的像。辐合可用辐合角来表示。物 体近,辐合角大;物体远,辐合角小。根据辐 合角的大小,人们也能获得距离的信息。
普通心理学
深度知觉
2.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 这些线索包括以下几种。 (1)对象重叠(遮挡) ;(2)线条透视。两条向远 方伸延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就是线条透视。 线条透视是由于空间的对象在一个平面(网膜)上 的几何投影造成的。物体在网膜上投影的大小, 随物体与观察者距离的增加而下降。近处物体网 膜上投影大;远处物体在网膜上投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