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生《普通心理学》知觉的种类 精品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实验一知觉实验

《普通心理学》实验一知觉实验

3. 图像呈现 1 分钟,被试通过屏幕观察彩色负后像,在觉得后像消失后迅速按红色反应键。 主试屏幕上将在对应色光位置下方记录下被试的反应时间,被试继续实验,直至实验结束。
4. 完成以上操作后,继续重复步骤 3 两遍。 5. 实验结束后,主试根据提示选择是否保存本次实验结果数据。
【结果】

绿

时间(ms)
3. 检测实验台连接状态:主试屏幕上显示硬件已连接,移动标志杆(中间)自动移动并复 位。复位结束后移动标志杆将停止在距离两中心固定标志杆垂直距离+150 毫米处,此 时数字显示屏幕显示+150 的数据。
4. 实验时,主试先按动实验仪面板上的前进按键“▲”(此时后退按键无效),使移动标志 杆离开校准位置,数字显示屏上将随时显示移动标志杆与固定标志杆的垂直距离,移动 的距离由主试者自行掌握。当移动标志杆离开校准位置后,后退按键“▼”有效。主试 位置调整完毕后,被试开始实验。
根据表格提供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条件下每个被试附后像的延迟时间。
【讨论】
分析为什么彩色后像的色调的近似补色。
1
福建医科大学心理与行为实验教学中心
二、深度知觉
【实验目的】
比较单双眼在辨析远近中的差异,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值的准确方法。
【实验材料】
JGW-E 型心理实验台、深度知觉实验仪、通讯线、手键
【讨论】
1. 箭羽线夹角的大小与视错觉量有关系吗?有什么样的关系? 2. 视错觉量是否存在个
福建医科大学心理与行为实验教学中心
【结果】
序号
箭头线长度
给定线段长度 调试后线段长度
序号
箭头线长度
1
16
2
17

普通心理学 知觉

普通心理学 知觉

普通心理学知觉
普通心理学知觉
一、引言
1:定义和背景
- 知觉的定义
- 知觉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2:研究方法
- 实验研究
- 观察研究
- 问卷调查
二、神经科学基础
1:感觉器官
- 视觉感觉器官
- 听觉感觉器官
- 嗅觉感觉器官
- 味觉感觉器官
- 触觉感觉器官
2:感觉处理通路
- 神经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
- 神经信号在大脑中的处理路径三、知觉形成过程
1:先天条件
- 遗传因素对知觉的影响
- 年龄与知觉发展的关系
2:经验条件
- 学习和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 文化差异在知觉中的作用四、知觉的常见问题和误差
1:知觉的错觉
- 光学错觉
- 听觉错觉
- 多模态错觉
2:知觉的注意力问题
- 分心对知觉的影响
- 注意力倾向对知觉的影响
五、知觉与心理健康
1:知觉与认知能力
- 知觉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 知觉与语言理解的关系
2:知觉与情绪
- 知觉对情绪的影响
- 情绪对知觉的影响
附件:相关研究论文和实验数据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知识产权:指智力劳动所创造的各种成果所享有的权益。

2:版权:指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电影及其他艺术制品的创作者在其创作的作品上享有的权益。

3:商标:指用以表示商品标志、包装、装置或广告等必备的标志。

4:专利:指新型、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技术方案或设计。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
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1. 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叫数据驱动加工; 2. 自上而下的加工,也叫概念驱动加工; 3. 根据感觉信息的多少,两种加工所起的作用大
小不同。






工 ( 概 念 驱 动 )
自 下 而 上 的 加 工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理解性
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支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
)所致。
不管是在昏黄的灯光下还是偏蓝的光下,我们总是把苹果看成红 色的,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
(二)单眼线索
指仅凭一只眼睛的视觉即可提供的线索,它以视 觉所反应的环境及对象的物理特性或现象为内容, 包括: 物体重叠(遮挡)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相对高度 纹理梯度(结构级差)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对象重叠(遮挡)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纹理梯度(结构级差)
运动视差
戴镜后的头三天,网像颠倒,伸手取物时的方向和实际方向相反。三 天后,他可以开始看到自己的手在写字;第四天,两手能做正确的知 觉选择;第五天,能在房间从容散步;第七天,能欣赏散步途中景色。
这说明,经过学习和适应,视觉和触觉、前庭觉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 空间定向能力得以恢复。
等到第八天,他摘下反转镜,这时看到的每样东西都上下、左右颠倒 了。几个钟头后,空间定向恢复正常。
(一)形状的特征分析: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种类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我们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由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

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一、外部感觉1.视觉以眼睛为感觉器官,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叫做视觉。

产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

光是具有一定频率和波长的电波。

宇宙中存在各种电磁波,而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才是可见光。

产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纳米的电磁波,即可见光。

接受光波刺激的感受器是眼睛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有两种: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大多集中于视网膜的中央窝及其附近,大约有六百万个,能分辨颜色和物体的细节。

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边缘,大约有1.2亿个,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但不能分辨颜色和物体的细节。

当适宜的光刺激透过眼睛到达视网膜,引起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时,视觉就产生了。

光波的基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强度、波长、纯度。

与物理属性相对应,人对光波的感知也有三种特性:明度、色调与饱和度。

与光的强度对应的视觉现象是明度。

明度指由光线强弱决定的视觉经验,是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如果我们看到的光线来源于光源,那么明度决定于光源的强度。

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来源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那么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光源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与光的波长对应的视觉现象是色调。

色调指物体的不同色彩。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眼引起不同的色调感觉,如700纳米的光波引起的色调感觉是红色,620纳米的光波引起的色调感觉是橙色,70纳米的光波引起的色调感觉是蓝色。

饱和度反映的是光的成分的纯度。

例如,浅绿色、墨绿色等是饱和度较小的颜色,而鲜绿色是饱和度较大的颜色。

与光的时间特性对应的视觉现象是后像和闪光融合。

普通心理学知觉干货

普通心理学知觉干货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干货普通心理学中,知觉是常考点,考试的题型涉及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等,是心理学考研中的一个考试热点。

博仁考研送来了福音,这篇文章重点论述了有关知觉这一章节的重难点,而且还补充了陈霖的拓扑实验给大家。

以下就是书中常考的内容一.知觉的组织原则1.邻近性: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

2.相似性:视野中具有相似性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5.共同命运:向着相同方向变化或运动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不同图形,方向相同,难以分开。

图形相同,方向不同,容易分开。

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选择性知觉思维导图1.定义: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分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

例如观看两歧图形时就体现了知觉选择性。

2.影响因素①客观刺激物:刺激物强度大,对比明显,颜色鲜艳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刺激物在空间上的接近、连续或形状相似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刺激物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刺激物轮廓封闭或趋于封闭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②主观因素:知觉者的需要与动机、兴趣与爱好、目的与任务、已有知识经验及刺激物对其意义等。

(二)知觉整体性1.定义: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如“主观轮廓”这种现象,充分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2.影响因素①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客观刺激物的关键性成分或关键特征对知觉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

②个体的知识经验。

3.作用①大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②整体知觉会抑制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1.定义: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知觉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知觉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知觉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知觉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知觉是更正确,可将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误的知觉。

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感受器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一、物体知觉物体知觉就是对物的知觉,对自然界中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种种现象的知觉。

任何事物都具有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因而物体知觉又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知觉,需要人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分析器的联合活动来实现。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空间知觉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学习汉语拼音、汉字时,需要正确辨别上下、左右,否则难以顺利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和识别汉语拼音;下楼梯时,如果我们不知道有几个台阶、每个台阶有多高,就容易摔倒。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等。

形状知觉指对物体的轮廓和边界的整体知觉。

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但人类的形状知觉能力比动物的更高级,因为人类能识别文字。

形状知觉是靠视觉、触觉、运动觉来实现的。

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视线沿物体轮廓移动时的眼球运动、手指触摸物体边沿等,产生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指对物体长短、面积和体积大小的知觉。

依靠视觉获得的大小知觉,决定于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和观察者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在距离相等的条件下,投影越大,则物体越大;投影越小,则物体越小。

在投影不变的情况下,距离越远,则物体越大;距离越近,则物体越小。

大小知觉还受个体对物体的熟悉程度、周围物体的参照的影响。

对熟悉物体的大小知觉不随观察距离、视网膜投影的改变而改变。

对某个物体的大小知觉也会因该周围参照物的不同而改变。

对物体深度和距离的判断可以依据的线索很多,如小的物体似乎远些,大的物体似乎近些;被遮挡的物体远些;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模糊,能看到的细节少;远的物体显得灰暗,近的物体色彩鲜明;看近物时,双眼视线向正中聚合,看远物时,双眼视线近似平行等。

普通心理学-知觉

普通心理学-知觉

知觉
概念
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
种类
物体知觉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真正运动知觉
似动知觉
动景运动
诱导运动
自主运动
运动后效
社会知觉
社会刻板效应
晕轮效应
以偏概全
首因效应
最初
近因效应
最近
投射效应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规律
知觉的选择性
对象与背景,优先对象
影响因素:
客观因素:刺激物绝对强度,对象与背景差别
性,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预期特性;
主观方面因素:有无目的和任务,知识经验,个
人需求、动机、兴趣爱好等。

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关。

知觉的整体性多中属性整合统一的过程
知觉的恒常性客观事物本身不发生变化
应用
感觉知觉关系
联系
对直接刺激物的感性反应
初级形式,外部特征,感性认识
区别
个别和整体
独立和联合
知识经验(感觉不需要,知觉需要)
与词联系。

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所以,空间知觉就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一)大小知觉大小知觉是由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的大小、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以及周围参照物等因素决定的。

在形成大小知觉的时候,运动觉和触摸觉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判断物体大小的时候,视像的大小和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是结合起来起作用的。

观察者根据经验知道,在距离相同的条件下,视网膜像越大,物体越大,视网膜像越小,物体越小。

在视网膜像相等的条件下,物体离观察者越远越大;反之,物体离观察者越近越小。

所以,观察者是把视网膜像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结合起来判断物体大小的。

人们不见得意识得到这个过程,但人们是这样来判断大小的,这叫大小一距离不变的假设。

(二)形状知觉视网膜像提供了视觉信息,视线沿物体边界的扫描运动提供了动觉信息,手的触摸提供了触觉信息,这些信息的结合形成了形状知觉。

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信息结合得非常牢固了,只要其中一个信息起作用,就可引起对物体形状的反映。

例如,看到茶杯,尽管视觉提供的可能是一个椭圆形的茶杯口的视网膜像,人们也并没有去摸茶杯,但是人们也知道茶杯是圆的而不是椭圆的。

(三)方位知觉方位知觉可以以自身作为参照,头顶为上,脚底为下;脸对着的方向为前,背对着的方向为后;左右也可以以身体作为参照。

方位知觉也可以以双耳听觉提供的信息为参照,因为从不同方位来的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和强度都会有差异。

从左边来的声音先到达左耳,后到达右耳,当声音从左到右绕过头部的时候,其强度也减弱了。

双耳听觉的时间差和强度差就给判断声音的方位提供了线索。

时间和强度的差别越大,声音方位的知觉越清晰。

如果声音来自正前方或正后方,到达双耳的时间和强度相等,那么对声音方位的判断就很难了。

(四)距离知觉距离知觉是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人们是依据什么线索来判断距离远近的呢?1.肌肉运动线索(1)眼睛的调节作用。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觉312版●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含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三种作用:●1.觉察:●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

●2.分辨:●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分开来。

●3.确认:●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他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围。

●三者的关系:●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限值是不一样的。

●(三)知觉和感觉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1)两者都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

●感觉和知觉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一旦客观事物离开感觉器官所及范围,感觉和知觉也随之停止。

●(2)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纯粹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属性或特性,总是作为一定事物或对象的属性或特性而存在。

事物的个别属性和事物的整体不可分割,因而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2.区别:●(1)两者反映的内容不同。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2)知觉虽然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要比感觉复杂得多,它并不是感觉的简单集合。

●(3)感觉是单个分析器作用的结果,知觉需要多个分析器共同作用。

●(4)知觉中带有相当的主观成分,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它既包括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

●二、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可分为:●(1)视知觉;●(2)听知觉;●(3)触知觉;●(4)嗅知觉;●(5)味知觉。

●2.(详情如下)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分为:●(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错觉。

●3.根据知觉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1)阈上知觉;●(2)阈下知觉:●阈下知觉也叫做无觉察知觉,是一种无意识的知觉,即个体可以在低于知觉阈限的情况下对刺激进行加工。

《普通心理学知觉》课件

《普通心理学知觉》课件

品牌形象
企业通过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如标 志、包装和广告,吸引消费者的知觉 注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
用户体验设计
在产品设计和服务中充分考虑用户的 知觉体验,提供舒适、便捷和愉悦的 用户体验,增加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
THANKS
感谢观看
方位知觉
总结词
方位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位置方向的感知能力,包括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的感知。
详细描述
方位知觉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非常重要,例如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位置 和方向,在导航时需要准确判断方向和位置。方位知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训练和改善,例如通过使 用导航工具和进行空间训练。
整体来认识的。
知觉的理解性
总结词
知觉理解性是指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利用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和推断所知觉的对象 。
详细描述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来解释和推断所知觉的对象。这种利用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和推断所知觉的对 象的倾向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由于每个人的 知识和经验不同,因此在知觉同一对象时, 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知觉结果。
知觉的整体性
总结词
知觉整体性是指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倾向于把零散的刺激组合成一个整体进行加工的过 程。
详细描述
当人们知觉客观事物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知觉的对象是由各种不同部分 组成的。在客观事物中,有些部分是突出的、引人注目的,有些部分是比较隐蔽的、不 引人注目的。人们总是根据突出的部分和隐蔽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知觉对象作为一个
解决问题
通过知觉,人们能够发现问题 的关键因素,从而找到解决问
题的方法。
02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总结词

普通心理学知觉

普通心理学知觉
在知觉活动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辩证 的、互相依存的。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 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例如:图4一3中的点子图。我们的知觉系 统把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整 体结构。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社会知觉过程中,人们往往依赖于印象 或刻板来认识知觉对象。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四、知觉的恒常性
Courseware template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 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 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 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恒常性的种类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区别:知觉以感觉作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 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 加要复杂得多
知觉的作用:觉擦、分辨、确认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二、知觉中的加工
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Courseware template
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
一般说来,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 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 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越少, 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 占优势。
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对个别 成分(或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实验:运动员-姑娘-狮子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普通心理学知觉

普通心理学知觉
1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他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
2
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
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 觉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形状知觉
01
形状知觉是物体所有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它是由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03
内涵:图形是视野中的一个面积。而轮廓则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
05
内涵
02
轮廓与图形
04
轮廓的作用:将图形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06
5、时空知觉
空间因素→图形镶嵌
主观因素:
轮廓的影响因素:
时间因素→图形掩蔽
你看到了什麼?
What do
這是一張臉...及liar這個字…
左邊圖中心的圓比較大嗎?
不..他們是一樣大的喔!
錯,這只是一些各自獨立的同心圓而已。
這是一個螺旋嗎?
注視著中央的黑點。過一段時間後黑點周圍的灰色薄暈就會漸漸縮小。
你能找到圖中的狗嗎?
你看到了幾種顏色?
圖中只有三種顏色,分別是:白、綠及粉紅。但是看起來卻像是有兩種不同的粉紅色,其實是同一個顏色喔!
6、运动知觉与错觉
01
错觉种类:
02
大小错觉
03
缪勒—莱耶错觉:箭形错觉
6、运动知觉与错觉
错觉种类:
01
大小错觉
02
潘佐错觉(铁轨错觉)
03
垂直—水平错觉
04
贾斯特罗错觉
05
多尔波也夫错觉

普通心理学 知觉

普通心理学 知觉

普通心理学知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知觉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心理过程。

它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解释周围的世界,赋予我们感知、识别和理解各种事物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知觉呢?知觉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个体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当我们的感官接收到外界的刺激,比如看到的图像、听到的声音、触摸到的物体等,这些感觉信息会被大脑进行处理和整合,从而形成我们对事物的知觉。

让我们以视觉为例来更深入地理解知觉。

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眼睛接收到的光线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图像。

然而,这仅仅是感觉的部分。

知觉则是在此基础上,让我们能够认出这个物体是什么,它的形状、颜色、大小,以及它在空间中的位置等。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红色的苹果,我们不仅能感知到它的颜色是红色,还能识别出它是一个苹果,并且知道它大概有多大,离我们有多远。

知觉具有几个重要的特性。

首先是选择性。

在我们所处的复杂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刺激,但我们不可能同时注意到所有的东西。

知觉会让我们有选择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的。

这就像是在一个嘈杂的房间里,我们能够专注于与我们对话的人的声音,而过滤掉周围其他的噪音。

其次是整体性。

我们倾向于将事物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的部分。

当我们看到一张脸时,即使某些部分被遮挡,我们仍然能够凭借整体的印象认出这是谁的脸。

再者是理解性。

我们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来理解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

比如,对于一个医生来说,看到一张 X 光片时,他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解读出更多的信息,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就只是看到一些模糊的阴影。

知觉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外部的刺激,还受到我们内部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我们的期望、动机、情绪和兴趣等都会影响我们的知觉。

比如,当我们心情愉悦时,可能会觉得周围的事物都更加美好;而当我们处于焦虑状态时,可能会对一些平常不会在意的小细节过度敏感。

在知觉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错觉。

错觉是指我们对事物的知觉与实际情况不符。

例如,著名的缪勒莱尔错觉,两条等长的线段,两端加上向外或向内的箭头,看起来就会觉得一条线段比另一条线段长。

《心理学》:知觉的分类

《心理学》:知觉的分类

知觉的分类跟感觉的分类⼀样,是从参与知觉的感觉器官的不同作为分类的基础的。

据此,知觉可以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等等。

但是,由于知觉与感觉不同,知觉的分类也与感觉的分类是不同的。

区分各种知觉往往只是以同时参与知觉的不同感觉器官中某⼀种占优势的器官为基础的。

在两个或若⼲个感觉器官以同等程度参与知觉的情况下,就产⽣了复杂的综合的知觉。

⽐如对有声电影或戏曲的视—听知觉就是这样。

在较复杂的综合的知觉中,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是⼗分重要的。

客观事物存在的空间⼀时间关系,也在⼈的知觉中反映出来。

1.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包括对对象的⼤⼩、形状、⽴体和远近等的知觉。

空间知觉⼀般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实现的。

只有在跟对象不断接触的过程中,才形成对事物的形状、⼤⼩和远近等的知觉。

在发⽣⼤⼩和形状知觉时,对象在视膜上的成像起着巨⼤的作⽤。

⼤的对象相应地在视膜上有较⼤的像,⼩的对象相应地在视膜上有较⼩的像。

远距离对象的像将⽐近距离的同⼀个对象的像⼩。

但是,当知觉的条件在⼀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我们对知觉对象的⼤⼩、形状、亮度、颜⾊、⽅位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这是知觉的恒常性。

如⼀个⼈站在离我们1⽶、3⽶、5⽶甚⾄10⽶的不同距离,他在我们视膜上的像因距离的不同⽽不同,我们看到这个⼈的⼤⼩却相对地不变。

在发⽣对对象的⽴体或深度知觉时,双眼视觉(⽤两个眼睛来看东西)起着主要的作⽤。

单眼视觉(⽤⼀只眼睛看东西)只能在很有限的范围内才能做到对距离的正确估计。

如果⽤⼀只眼睛看离我们有⼀段距离的⼀条拉紧的线,我们就很难正确地判断出从上⾯抛下的⼀个⼩球是落在线的前⾯还是后⾯。

如果⽤两只眼睛来看,我们就容易准确地知觉这种关系。

年幼⼉童的实践不够,他们的视⼀动联系还是很不完善的,所以,他们估计长短和远近就不准确。

2.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总是通过某种衡量时间的标准来反映时间的。

这些标准可能是⾃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如太阳的升落、昼夜的交替、⽉亮的盈亏、季节的变化等等;也可能是机体内部的⼀些有节奏的⽣理活动,如⼼跳的节律、有节奏的呼吸等等。

破冰普通心理学·第2天丨知觉的种类及感知觉规律的应用

破冰普通心理学·第2天丨知觉的种类及感知觉规律的应用

破冰普通心理学·第2天丨知觉的种类及感知觉规律的应用知觉知觉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知觉种类易考题型:多选、单选主导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等知觉知觉对象:空间(吉布森视崖试验)、时间、运动、社会等知觉(重点把握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1)运动知觉分类:真动知觉:真实的运动似动知觉:(运动的错觉)※ 动景运动:两个静止的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出现,给人一种运动的错觉。

例如:电视电影画面的运动,如霓虹灯。

※ 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例如:坐在静止的火车上看窗外开动的火车,然后错误地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在动;再如风吹云快速地动,而我们错误地感觉是月亮在快速运动。

※ 自主运动:在暗室里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一段时间,会感到这个光点在运动。

例如:注视天上一颗星星一段时间,会感觉星星像飞行的飞机的灯光在移动。

如注视暗室里燃烧的烟头。

※ 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一段时间,然后将注视点转移向静止的物体,则会感到静止的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例如:看瀑布的水流一段时间,再看瀑布旁边的树木,会感觉树向上移动;再如注视快速前行的火车,然后看火车周围的树会感觉树向后运动。

(2)社会知觉分类﹡第一印象:首因效应。

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留给彼此的印象。

例如第一次见面给人好的印象。

面试前要好好打扮。

﹡晕轮效应:即一好百好或一坏百坏。

一个人因为一些突出的优点,使人感觉他的缺点也是可爱或者是可以迁就的,或者一个人因为一些不好的印象不为人接受,而即使是他的优点,也会被认为与他的缺点有关。

例如: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如《疑邻盗斧》的故事,一斑窥豹;讨厌和尚恨袈裟;以貌取人;﹡刻板效应:对某一类型的人或某一群体固有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未必对。

例如:如南方人细致,北方人豪爽。

广东人喜欢吃老鼠。

德国人严谨,英国人绅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知觉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知觉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知觉是更正确,可将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误的知觉。

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感受器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一、物体知觉
物体知觉就是对物的知觉,对自然界中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种种现象的知觉。

任何事物都具有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因而物体知觉又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知觉,需要人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分析器的联合活动来实现。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空间知觉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学习汉语拼音、汉字时,需要正确辨别上下、左右,否则难以顺利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和识别汉语拼音;下楼梯时,如果我们不知道有几个台阶、每个台阶有多高,就容易摔倒。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等。

形状知觉指对物体的轮廓和边界的整体知觉。

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但人类的形状知觉能力比动物的更高级,因为人类能识别文字。

形状知觉是靠视觉、触觉、运动觉来实现的。

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视线沿物体轮廓移动时的眼球运动、手指触摸物体边沿等,产生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指对物体长短、面积和体积大小的知觉。

依靠视觉获得的大小知觉,决定于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和观察者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在距离相等的条件下,投影越大,则物体越大;投影越小,则物体越小。

在投影不变的情况下,距离越远,则物体越大;距离越近,则物体越小。

大小知觉还受个体对物体的熟悉程度、周围物体的参照的影响。

对熟悉物体的大小知觉不随观察距离、视网膜投影的改变而改变。

对某个物体的大小知觉也会因该周围参照物的不同而改变。

对物体深度和距离的判断可以依据的线索很多,如小的物体似乎远些,大的物体似乎近些;被遮挡的物体远些;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模糊,能看到的细节少;远的物体显得灰暗,近的物体色彩鲜明;看近物时,双眼视线向正中聚合,看远物时,双眼视线近似平行等。

我们还可以通过立体镜来了解深度知觉。

人依靠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来判断方位,这种能力是后天形成的。

依靠视觉进行方位判断必须借助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是自己的身体、太阳的位置、地球的磁场、天地等。

不同方位辨别由易到难的次序分别是上、下、后、前、左与右。

由于人的两只耳朵分别在头部的左右两侧,因此同一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不同,两耳所感知的声音在时间上、强度上存在差别。

正因如此,我们也能依靠听觉进行方向定位。

2.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

时间,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生活中,我们
对时间的知觉既可以借助于自然界的变化,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月的圆缺、四季变化等,也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或自身的生理变化,如数数、打拍子、节假日、上下班等,还可以借助于时钟、日历等记时工具。

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人们对时间的估计有很大差别。

研究表明,在悲伤的情绪下,人们在时间估计方面会出现高估现象;在欢快的情绪下,在时间估计方面会出现低估现象。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指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当中,因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而言的。

物体运动速度太慢或太快都不能使人产生运动知觉。

人没有专门感知物体运动的器官,对物体运动的知觉是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实现的。

当人观察运动的物体的时候,如果眼睛和头部不动,物体在视网膜的像的连续移动,就可以使我们产生运动知觉。

如果用眼睛和头部追随运动的物体,这时视像虽然保持基本不动,眼睛和头部的动觉信息也足以使我们产生运动知觉。

如果我们观察的是固定不动的物体,即使转动眼睛和头部,也不会产生运动知觉,因为眼睛和颈部的动觉抵消了视网膜上视像的位移。

运动知觉又可具体细分为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和诱动知觉。

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以一定速度和轨迹作连续位移的知觉。

真动知觉依赖于物体适宜的运动速度。

我国心理学者用实验证明,当对象在两米距离时,运动知觉的下阈是0.6
毫米/秒,上阈是600毫米/秒。

似动知觉是指在特定条件卜静止的物体看起来是运动的,没有连续位移的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似动知觉又称为φ现象。

我们看电影、电视时,所看到的其中的物体运动并不真实存在,而是许多相似画面的连续呈现。

如图3-2所示,当间隔0.18秒依次呈现直线a、b,我们便会看到a向b移动;当以低于0.18秒的时间间隔呈现a、b,我们便会看到a、b 同时出现;当以长于1秒的时间间隔呈现a、b时,我们便会看到a、b先后出现。

诱动知觉指不动的物体因其周围的运动而使它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的现象。

例如,夜空中移动的云朵后面的月亮本来是不动的,但是看起来月亮在移动,而云朵是静止的。

二、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对由人的社会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知觉,具体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自己的知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等。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良性交往的前提是了解对方。

我们不仅会通过与对方的言语来了解对方,也会根据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姿态和活动等形成对对方的印象。

与陌生人初次交往时,对他人的知觉常常受对方给自己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影响,即首先获得的印象好坏比后来获得的印象好坏占有更大的比重。

与熟悉的人或朋友交往时,对他人的知觉会受到新近获得的信息的强烈影响。

在心理学中,这一现象叫做新近效应。

另外,在对他人知觉的过程中还存在晕轮效应,即对一个人形成某种印象后,我们会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判断这个人的其他特点。

例如,如果喜欢某个明星,则会喜欢与明星有关的一切事物,包括他的发型、穿着、说话的神态及其家人等。

我们每个人常常面临选择,选择报考哪所学校、哪个专业,选择工作地点、工作单位,选择恋爱、结婚的对象等等,选择恰当的前提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等。

我们可以通过随时的反省来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