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名词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名词及重要内容含义(微观,供参考)
1.经济学: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2.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3.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年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4.市场出清:就是坚信在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升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供求均衡状态。
5.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6.内生变量(因变量):是“一种理论内所要解释的变量”。
7.外生变量(自变量):是“一种理论内影响其他变量,但本身由该理论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8.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
9.流量: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的数值。
10.假说: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11.需求:是指居民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12.互补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
13.替代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同一欲望,它们之间是相互替代的。14.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15.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16.收入效应:是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17.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居民户计划购买的量。
18.需求:是指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不同需求量的总称。
19.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20.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21.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22.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23.供给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或计划供给的商品量。
24.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声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25.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26.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和规律。包括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以及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
27.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28.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29.弹性:是指在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30.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1.恩格尔系数:是用于食物的支出与全部支出之比。系数越高,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越低,反之,则反之。
32.需求交叉弹性:又称交叉弹性,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3.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34.欲望的五个层次:一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四是尊重的需要;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35.效用:是从消费某种商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36.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37.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所满足的消费程度。
3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40.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41.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效用时,减少的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
42.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43.公共物品:国防,立法,交通这类不通过市场交易,由政府提供的商品与劳务就是公共物品。
44.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可能把不支付费用而要消费的人排除在外。45.非竞争性:是指无论增加多少消费者,都不会哦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46.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47.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中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48.劳动:是指劳动者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49.资本: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包括无形的人力资本和有形的物质资本。
50.土地: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所存在的,如土地,水,自然状态的矿藏,森林等。
51.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52.技术系数:为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53.固定技术系数: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不能改变的,这种技术系数称为固定技术系数。
54.可变技术系数: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改变的,这种技术系数称为可变技术系数。
5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
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56.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57.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归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
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
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
58.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59.内在不经济:如果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就是内在不经济。
60.外在经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称为外在经济。
61.外在不经济:一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过大也会使个别厂商的产量与收益减少,这种情况称为外在不经济。
62.适度规模:就是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63.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
64.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维持相同的产量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
65.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即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
66.扩张线:当生产者沿着着条线生产时,可以始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从而使生产规模沿着最有利的方向扩大。
67.短期:是指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68.固定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69.可变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70.短期边际成本:即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71.长期:是指厂商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72.收支相抵点:这时的价格为平均成本,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生产者的成本(包括正常利润在内)与收益相等。
73.停止营业点:在这一点上,价格只能弥补平均可变成本,这时所损失的是不生产也要支付的平均固定成本。
74.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其他最好用途。
75.边际收益:是指厂商每增加销售一单位的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76.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平均产量AP 边际产量MP 边际成本MC
边际收益MR 平均成本AC 总量(要素量)Q
价格P 平均可变成本AVC 平均固定成本A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