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牧草与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学基础

合集下载

饲草生产学复习资料

饲草生产学复习资料

第一节、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类别及生物学特性一、牧草与饲料作物的株丛类型根据叶在枝条上的着生位置,可分为上繁草、下繁草和莲座叶丛草3个类型。

1、上繁草:植株上部分枝较多而下部分枝较少,适合刈割利用的牧草。

刈割留茬产量不超过总产量的5%~10%;2、下繁草:植株下部分枝较多而上部分枝较少,适合放牧利用的牧草。

3、莲座丛草:叶簇状,没有茎生叶或茎生叶很小。

全部叶片放射状向四周展开呈莲座状,上部的叶片较下部的叶片小,叶柄较短。

大白菜、胡萝卜、菊苣等叶菜类饲料作物属于此类。

6大经济类群:禾本科、豆科、莎草科、菊科、藜科和杂类草。

适口性:家畜对某种牧草的喜食和采食程度。

分蘖:禾本科等牧草生长到一定时期在距离地面较近的几个节上向上发出新枝、向下生根的现象。

牧草与饲料作物的寿命根据寿命将牧草与饲料作物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牧草。

一年生牧草:当年即可完成整个发育过程,开花结实后死亡。

两年生(越年生)牧草:当年不能开花结实,第二年才开花结实,之后死亡。

多年生牧草:寿命两年以上。

多年生牧草根据寿命长短又可分为:短寿命、中寿命和长寿命牧草:短寿命牧草:平均寿命年为3~4年。

发育速度快,当年萌发,形成生殖枝,第二年发育完全,产量达到最高峰。

第三年产量逐渐下降。

如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等。

中寿命牧草:平均寿命年为5~6年。

发育速度较慢,种子萌发当年不能形成生殖枝,2~3年后发育完全,产量最高,生长第4年产量开始下降。

如紫花苜蓿、百脉根等。

长寿命牧草:平均寿命10年或更长。

发育速度慢,种子萌发当年不能形成生殖枝,3~4年后发育完全,产量达高峰。

如紫羊茅、鸭茅等生长发育: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这个过程称为植物的生长发育。

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萌发—出苗(返青)—分蘖(分枝)—抽穗(现蕾)—开花—结实—枯黄萌发: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

出苗:指幼苗露出地表面;返青:指植物越冬后,由黄色变为绿色,并恢复生长。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教案

牧草栽培及草地学教案xx大学xx校区动物科学系草业教研室xx二00八年2月25日牧草栽培及草地学教案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牧草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

就饲草生产本学科的性质而言,属于植物性生产的范畴,在种植业中居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应用而言,饲草生产直接服务于畜牧业,是畜牧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课程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技术,深刻揭示牧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丰产潜力,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高产、高效的饲料,并通过科学的加工调制,提高饲草的利用率。

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1、牧草的起源、分布和分类;2、牧草的特征特性;3、牧草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4、主要牧草的生产性能和栽培技术;5、牧草的利用途径和加工原理(青贮)。

(二)能力技能方面1、掌握主要牧草栽培的全程技术;2、掌握青贮的一般技术和操作方法;3、掌握饲草料均衡供应技术。

三、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一)使用教材:本课程选用《饲草生产学》(董宽虎主编,第一版)为教材。

实验指导书采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草业教研室编写的《牧草栽培及草地学实习指导》(二)学时分配:本课程共4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9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

讲授纲要第一章绪论(6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基本概念(1学时)2、牧草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学时)3、国内外牧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1学时)4、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1学时)5、前景展望(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饲草的概念2、了解饲草生产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本概念难点:牧草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1、饲草的概念2、饲草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国内外饲草地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4、饲草生产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5、前景展望第二章农学基础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牧草的生长发育(2学时)6学时)(第二节牧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2学时)第三节牧草生长发育与土壤的关系(1学时)第四节牧草生长发育与肥料的关系(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生长发育的生理基础2、理解牧草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3、掌握牧草生长发育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牧草生长发育的规律难点:牧草生长发育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第一节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一、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二、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第二节牧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一、光照二、温度三、水分四、空气五、矿质营养元素第三节牧草生长发育与土壤的关系一、土壤组成二、土壤的主要性状第四节牧草生长发育与肥料的关系一、肥料的种类及特性二、施肥的原则及方法第三章种子与播种(6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牧草种子的特点(2学时)2、牧草种子的贮藏方法(2学时)3、牧草种子的播种技术(2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种子的概念和牧草种子的特点2、种子的品质要求3、了解一般种子处理方法4、掌握牧草播种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种子的品质要求难点:牧草播种技术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一)牧草种子的特点1、种子的涵义2、种子的特点(二)牧草种子的贮藏方法1、普通贮藏法2、密封贮藏法3、低温除湿贮藏法(三)牧草种子的播种技术1、种子的品质要求2、种子的处理3、播种第四章牧草品种选择及繁殖方式(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种与品种的区别(0.5学时)2、牧草品种的选择(0.5学时)3、品种的繁殖方式(0.5学时)4、牧草引种(1学时)5、杂种优势(0.5学时)6、田间试验(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品种选择的方法2、熟悉牧草繁殖技术3、田间试验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牧草品种选择的方法难点:田间试验技术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一)种与品种的区别(二)牧草品种选择方法:单株选择法、混合选择法、改良混合选择法(三)品种的繁殖方式1、原种生产2、原种的繁殖3、加速繁殖的方法四、牧草引种(一)引种的概念(二)引种的原理(三)引种的程序五、杂种优势六、田间试验(一)田间试验的任务(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三)田间试验遵循的三个原则(四)试验地的选择(五)试验设计第五章主要牧草栽培及利用(10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黑麦草(1学时)2、苇状羊茅、玉米(1学时)3、鸭茅(1学时)4、狼尾草(1学时)5、牛鞭草(1学时)6、苏丹草(1学时)7、三叶草属牧草(1学时)8、毛苕子(1学时)9、紫云英(1学时)10、紫花苜蓿(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主要牧草的的植物学特征2、了解主要牧草生物学特性3、掌握主要牧草栽培技术4、掌握主要牧草利用方式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多花黑麦草、狼尾草、牛鞭草、三叶草属牧草、紫云英的生物学特性难点:多花黑麦草、狼尾草、牛鞭草、三叶草属牧草、紫云英的栽培技术、利用方式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第一节黑麦草属牧草多花黑麦草第二节苇状羊茅、玉米第三节鸭茅第四节狼尾草第五节牛鞭草第六节苏丹草第七节三叶草属牧草白三叶、红三叶第八节毛苕子第九节紫云英第十节紫花苜蓿第六章牧草混播技术(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混播的优越性:(0.5学时)2、牧草混播的原理(1学时)3、混播牧草的原则(1学时)4、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1学时)5、混播牧草的方法(0.5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混播的优越性及其原理2、掌握混播牧草组合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重点:混播牧草的方法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一)牧草混播的优越性1、产量高而稳定2、改善牧草品质3、便于收获和调制4、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5、减轻杂草的危害(二)牧草混播的原理1、形态学互补原理2、生长发育特性3、营养互补原理4、生态学原理(三)混播牧草的原则1、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2、混播牧草组合比例(四)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1、按单播量计算混播牧草播种量2、根据利用年限确定播种量(五)混播牧草的方法第七章间作、套作、复种和休闲(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复种(1学时)2、轮作(1学时)3、间作(0.5学时)4、套作(0.5学时)5、连作(0.5学时)6、休闲(0.5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南方牧草的套作以及粮草间作、轮作方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牧草的间作、套作、轮作方式难点:掌握南方农区粮草间作、套作、轮作技术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1、复种2、间作3、套作4、轮作5、连作6、休闲第八章青贮饲料及其调制(5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青贮的意义(0.5学时)第二节常规青贮发酵的基本原理(0.5学时)第三节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1学时)第四节青贮饲料调制技术(1学时)第五节添加剂青贮(1学时)第六节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及饲用技术(0.5学时)第七节干草及其调制(0.5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青贮原理2、掌握牧草青贮的一般方法3、掌握青贮品质鉴定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青贮的一般方法难点:青贮品质鉴定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第一节青贮的意义(一)青贮饲料和青贮的目的(二)青贮饲料在畜牧业生产上的意义第二节常规青贮发酵的基本原理(一)青贮发酵过程(二)青贮发酵和微生物第三节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一)青贮原料(二)调制技术方面的因素(三)影响发酵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节青贮饲料调制技术(一)常规青贮(二)半干青贮技术(三)草捆青贮第五节添加剂青贮(一)发酵促进剂)(二)发酵抑制剂(三)好气性变质抑制剂(四)营养性添加剂第六节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及饲用技术(一)青贮饲料品质鉴定法(二)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用技术第七节干草及其调制(一)干草的优点(二)干制的原理(三)干制方法主要参考书:1.陈宝书主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高洪汶,马明荣.菊苣开花及种子形成规律的研究.草业科学,1993(3):62~643.高野信雄.青贮饲料大全.酪农事情社,19704.韩建国主编.牧草种子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5.洪绂曾,任继周主编.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洪绂曾,任继周主编.现代草业科学进展.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论文集.草业科学编辑部出版,2002.5增刊7.贾慎修主编.中国饲用植物志(第一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8.缪应庭主编.饲料生产学(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9.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10.南京农学院主编.饲料生产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11.潘衍庆等.中国热带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苏加楷等.优良牧草栽培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13.孙吉雄主编.草地培育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4.王栋编著.牧草学通论,上,下篇.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195015.王栋原著.任继周等修订.牧草学各论(新一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6.肖文一,陈德新,吴渠来.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17.张秀芬,饲草饲料加工与贮藏.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2。

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 PPT

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 PPT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一、牧草与饲料作物的概念
2、植物分类 —植物学分类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基
本分类单位。 —豆科:花苜蓿、沙打旺、大豆、绿豆等作物。 —禾本科:玉米、等作物;无芒雀麦等栽培牧草。 —苋科:饲用苋菜。 —菊科:苦买菜。 —紫草科:聚合草。
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牧草饲料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西北荒漠草原 Arid desert rangeland in the Northwest
改良的山地草地(湖北)
退耕还草( 四川)
侵蚀区域的重建(四川)
红壤丘陵的白三叶 (贵州西南部)
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栽培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等资源
林间草地 Agroforestry
(一)国内饲草生产的现状 —历史悠久 —长期以来发展缓慢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技术支撑力度不断增强,但国内技术应用水平总
体较差 —牧草生产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三、国内外牧草与饲料作物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公元126年,汉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 (今伊朗一 带),带回苜蓿种子在关中种植,饲养军马。
—西晋时期,郭仪恭著《广志》中有农民种植绿肥 作物记载。
草及饲料作物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生长发育规律,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丰产潜力,为畜牧业生产提供 优质、高产、高效的饲料; —通过科学的加工调制,提高饲草的利用率。
四、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 —探讨牧草饲料作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 —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特征特性,阐明其生长发育
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了解限制牧草饲料作物生产的各种因素与产量形
—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人工草地比重大,荷兰人工 草地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00%,新西兰为69.1%, 美国为28.6%(中国为1.9%);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在必要时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注意 用药安全和环境保护。
05
牧草饲料作物在畜牧业中 的应用
草食动物的饲料来源
草食动物
草食动物如牛、羊、马等,主要依赖牧草或饲料作物作为其食物来 源。
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需求
牧草和饲料作物提供动物所需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 质,促进动物健康成长。
生长阶段
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牧草和饲料作物进行种植,以满足 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温度
适宜的温度范围是植物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 会影响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
降雨
适量的降雨对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水分不足会影响生长, 过多则可能导致病害。
土壤因素
土壤类型
01
不同土壤类型对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例如沙质
土和粘质土对牧草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土壤酸碱度
02
空气质量
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 可以净化空气,提供新 鲜氧气,改善畜舍内的 空气质量。
温度调节
合理种植牧草和饲料作 物有助于调节畜舍内的 温度,为动物提供适宜 的生长环境。
促进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
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增加生物多样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施肥管理
01
基肥施用
在种植前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或化 肥作为基肥,提高土壤肥力,促 进牧草饲料作物幼苗生长。
追肥施用
02
03
施肥量控制
根据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需求, 适时追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促进植物快速生长。
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 造成土壤盐碱化或对植物造成伤 害。

草地学绪论1(1)

草地学绪论1(1)

• 我国的草地畜牧业起源于北方草原,草地自然被认 为是草原
• 我国南方和东部农业区,生长多年生牧草为主的地 段称为草地, 南方的草山草坡
• 2002年1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草原 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 草原在地理学范畴内,由旱生多年生草本为主组成 的植物群落,一种植被类型。被认为是温带和热带 干旱区中一种特定的自然地理景观。
草地学课程考核 • 课程考核的构成与分值 1、平时课程考核:50分。 2、期末课程考核:50分。
• 平时课程考核 1、出勤:5分。 2、随堂测试:5次,共25分。 3、课后习题:2次,共20分。
• 期末课程考核 第17周、笔试
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者,该课程必须重 修。
考核范围与分值比例
• 绪论
3%
2.62 6.12 8.45
20.78
10.34
19.99
亚洲 非洲 北中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欧洲
国内草地资源
• 我国草地3.93亿ha,占国土面积41.41%。次于澳大利亚, 第二。
• 西藏8205万ha,内蒙古7880万ha,新疆5726万ha。 • >1500万ha: 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 • 500-1500万ha:广西、黑龙江、湖南、湖北、吉林、陕
疏灌丛草地; • 撂荒>5年的次生草地; • 沼泽地、沿海滩涂; • 植被覆盖度>5%的高寒荒漠、苔原、盐碱地、沙地、石砾
地; • 5年内未更新的伐林迹地、或火烧迹地、造林未成林地; • 宽度大于1-2m的田埂等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各种空闲
地。
二、草地资源及其重要性
• 世界草地68.3亿ha,占土地面积51.88%。永久草地33.23亿
一 、草地的概念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内容
绪 论 第一章育种目标 第二章牧草种质资源 第三章牧草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第四章引种与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五章选择育种 第六章综合品种与轮回选择 第七章杂交育种 第八章杂种优势的利用 第九章诱交育种 第十章 单倍体与多倍体育种
第十一章远缘杂交育种 第十二章抗病育种 第十三章抗虫育种 第十四章抗逆性育种 第十五章牧草品质改良 第十六章生物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 第十七章牧草及饲料作物良种繁育 第十八章牧草及饲料作物田间试验 第十九章饲用玉米育种 第二十章燕麦育种 第二十一章苜蓿育种
§-2作物起源中心学说(自学)
瓦谁洛夫(1935年)提出8个作物起源中心
1.中国—东部亚洲中心:主要起源作物如黍、稷、 粟、高粱、荞麦、大豆、茶等11种作物,136个物 种。
2.印度中心:主要起源作物如水稻、红豆、甘蔗、 香蕉等15种作物,117个物种。
3.中亚细亚中心:起源作物如普通小麦、密穗小麦、 印度圆粒小麦、豌豆、草棉等15种作物,42个物种。
二、牧草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与利用
1).本地种质资源: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地方品种和适应当 地推广的其他牧草品种。 一般在当地栽培30年以上,适应性强,1000亩以上,如:敖汉 苜蓿、晋南苜蓿、关中苜蓿、吉林老芒麦
用途:
①当地比较适应,抗逆性强,可直接用于生产。 ②选育新品种。 如40年代西北从日本引入箭舌豌豆育成西牧333 ③作杂交亲本。 如:准格尔苜蓿×锡盟黄花苜蓿→草原1号。60年代兰州畜牧 所从西牧333中选出早熟、高产的春箭舌豌豆333A
种:
①分类上的基本单位;
②同种植物个体间无质的差异;
③同种植物要求相似的环境条件;
④生物学特性上无质的区别;
2.类别: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2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2

草木犀
34
莲座状草类
叶直接从根颈长出,形成莲座状叶丛,无 茎,花果着生在从根颈上长出的花梗(或花 茎)上,如车前、蒲公英等,黄土高原、干 草原上较多。
35
36
37
第三节 牧草生长发育中的物质动态
牧草的物质动态是研究牧草生长发育过程 中的干物质、化学物质和贮藏物质的变化 规律。
38
一、生长季内牧草干物质动态
多沙地上可形成多层水平根,根蘖型草类繁殖力 强,被切断的水平根可产生不定芽,形成地上枝 条。如柳穿鱼、甘草、黄芩。
13
14
疏丛型草类
分蘖节位于地面以下1-5厘米处,侧枝由主枝成锐 角方向发出,发育完全的侧枝又形成次级侧枝,在 地表形成疏松的株丛。
株丛边缘为新生枝条,中央为老枝条,中央老枝死 亡后积累大量死亡而未分解的有机残余物使中央变 空,能形成较好的生草土。 对土壤空气的要求较少,在水分暂时过多的情况下 能很好生长。如鸭茅、多年生黑麦草。
根茎既是营养繁殖器官,又是贮藏器官。根茎具有很强的繁殖 能力,人工耙切后每一段都可变为一个独立的繁殖体。
对土壤要求较严,需疏松及通气良好的土壤,否则以分蘖节逐 渐上移来满足对生长的需要,移到一定程度,根茎便死亡。
9
10
无芒雀麦 11
蓝茎冰草
12
根蘖型草类
地下横走的水平根,长4-5米,位于地面下5-30厘 米处,其上春夏秋可产生不定芽,萌发生长形成地 上枝条,寿命长。
生育期 粗蛋白质 粗灰分 分枝期 27.06 12.01 现蕾期 24.12 11.45 开花期 20.69 11.03 结实期 14.39 9.98
ADF 25.18 25.10 26.45 44.27
(单位:%) 木质素 消化率

02第一章_饲草料作物的生物学基础

02第一章_饲草料作物的生物学基础
Ø 根,量大,浓度低,绝对量大
Ø 根颈、分蘖节、根茎、匍匐茎、鳞茎等,浓 度高,返馈强
☆贮藏营养物 用途
利用后再生 休眠期呼吸 返青
⑦匍匐型牧草:植株 由莲座状株丛及其上 发出的横卧地面的茎 (匍匐茎)组成,匍 匐茎上的节向下产生 不定根,向上发生芽 ,形成新叶簇,最后 独立成株。
2. 生产及适应性特点
①对土壤透气性的要求:根茎型/根蘖型>疏丛型 /根茎—疏丛型/轴根型>匍匐型>密丛型
② 草地耐践踏性能:根茎疏丛型/匍匐型/密丛型 >疏丛型>根茎型>根蘖型/轴根型
④密丛型牧草:单子叶草类。分蘖节位于地表或地表 附近,分枝与母枝紧贴。株丛直径逐年增大,老株丛 形成草丘及秃顶现象。
具的⑤ 有主轴 或根根 强,型 或常牧 弱具草 的根: 发颈双 枝(子 能主叶 力根草 )与类 。茎。
相具 连较 处粗 的、 膨入 大土 体较 ,深
⑥根蘖型牧草:双子叶草类。主根粗短,具横走 根。横走根上具不定芽,可萌生为地上枝。
❖在该区域十分缺乏不夏眠,能自然越冬,同时产量 较好的豆科草种。
讨论
1. 按植物分类学系统划分牧草类型的依据 2. 多年生、一年生牧草经济价值特点 3. 牧刈型牧草的特点 4. 分蘖 5. 根茎疏丛型牧草草地耐践踏性 6. 中亚热带地区豆科牧草生产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一、饲草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3)影响牧草根系生长的管理因素
根系与地上部分生长之间互促互抑,用冠根比或 根冠比衡量,受环境条件及管理因素的影响。
❖ 水肥管理 ❖ 土壤疏松透气状况 ❖ 刈牧频率:次数越多,影响越大 ❖ 留茬高度:越高越有利,但达到一定高度后与
不刈割接近
2、营养贮藏器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 1、生长发育的概念 ❖ 2、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 3、生长发育的特点 ❖ 4、植物器官之间的生长相关性 ❖ 5、相关概念
1、生长发育的概念
❖ 生长发育: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经历 一序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成 为植物的生长发育。
❖ 生长:是指细胞数目的增加和体积的扩大,外观上 表现为植株的长大、体积和重量的增加。不可逆。
❖ 花萼:花的最外轮变态叶❖ 花冠:位于花萼之内,由若干花瓣组成。按花瓣 离合情况不同,花冠可分离瓣(花瓣之间完全 分离,如桃)和合瓣(花瓣之间部分或全部合 生,如南瓜)。
❖ 花冠带有鲜艳颜色,并散发出特殊的香味, 以吸引昆虫传粉,这类花为虫媒花;花冠退 化,适应风力传粉,这类花为风媒花。
第一章 牧草与饲料作物生长 发育的生理生态学基础
第一节 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 重点: ❖ 1、部分概念 ❖ 2、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 3、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
一、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 完整的植株由根、茎、叶、花、果实、种 子等器官组成。
❖ 根、茎、叶——营养器官。 ❖ 花、果实、种子——繁殖器官。 ❖ 各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总状花序:花有梗,排列在一个不分枝且较长的花
轴上,花轴能不断向上生长。如十字花科的油菜、 芥菜。
穗状花序:花轴直立,其上着生许多无柄小花。 禾本科、莎草科、苋科中许多植物都具有穗状 花序。
圆锥花序(复总状花序/复穗状花序):长花轴上分 生许多小枝,每个分枝又自成一总状或穗状花序, 整个花序形似圆锥。
(六)种子
❖ 1、种子的形态结构
❖ 2、种子的主要生理功能
1、种子的形态结构
❖ 种子:由胚珠经受精作 用发育而来,由种皮、 胚乳、胚组成;
❖ 胚:构成种子最重要的 部分.由胚芽、胚根、 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 成。
2、种子的主要生理功能
❖ 繁衍后代
❖ 提供种子萌动和幼小植物生长所需 的营养物质。
❖ 上繁草:植株上部分枝较多而下部分枝 较少,适合刈割利用的牧草。
❖ 下繁草:植株下部分枝较多而上部分枝 较少,适合放牧利用的牧草。
(三)叶
❖ 1、叶的形态结构 ❖ 2、叶的类型 ❖ 3、叶的主要生理功能
1、叶的形态结构
(1)双子叶植物的叶 ❖ 叶片 ❖ 叶柄 ❖ 托叶
1、叶的形态结构
(2)单子叶植物的叶
1、果实的形态结构
❖ 果实:以子房为主体发育而成,结构比较 简单,外为果皮,内生种子。
❖ 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构成。
2、果实的主要类型
❖ 牧草与饲料作物中常见果实 类型:
颖果(禾本科) 荚果(豆科) 角果(十字花科) 瓠果(瓜类饲料作物)
3、果实的主要功能
❖ 保护种子 ❖ 帮助种子传播 ❖ 提供营养
❖ 发育:是指细胞的分化、组织器官功能的特化,如 茎、叶、穗、花灯的分化。可逆。
2、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生长发育是植物不断积累有机物质的过程,即 有机物质的积累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伞形花序:花梗近等长或不等长,均着生在花轴的 顶端,整个花序形状如伞,称伞形花序。
头状花序:花无梗,集生于一平坦或隆起的总花 托上,形成一个头状体的花序。
3、花的主要功能
❖ 完成植物的授粉与受精作用, 形成合子。
❖ 产生各种植物激素,促进植物 的生殖生长。
(五)果实
❖ 1、果实的形态结构 ❖ 2、果实的主要类型
叶片
叶鞘
叶片
叶舌
叶耳
叶耳
2、叶片的类型
单叶
复叶
掌状复叶 羽状复叶 三出复叶
掌状复叶
羽状复叶
三出复叶
2、叶片的类型(变态叶)
• 苞叶 • 叶卷须 • 鳞叶 • 刺槐叶 • 捕(食)虫叶
豌豆叶卷须 洋葱鳞叶 苞叶雪莲
3、叶的主要生理功能
❖ 光和作用 ❖ 蒸腾作用 ❖ 吸收能力 ❖ 繁殖作用
(四)花
马铃薯块茎
洋葱鳞茎
A:C直:立匍茎匐茎
B:缠绕荸荠茎D球:茎攀缘茎
3、茎的主要生理功能
❖ 支持作用 ❖ 输导作用(维管束) ❖ 储藏有机物质、水分 ❖ 能进行部分光和作用 ❖ 繁殖作用
4、相关概念
❖ 分蘖:禾本科牧草生长到 一定时期在距离地面较近 的几个节上向上发出新枝、 向下生根的现象。
4、相关概念
(二)茎
❖ 1、茎的形态结构 ❖ 2、茎的类型 ❖ 3、茎的生理功能
1、茎的形态结构
顶芽
腋芽
节:叶、枝、芽、 花及果着生之处
节间:节与节之间的部分
• 茎:植物地上部的枝 条、主杆。
• 芽:没有伸展的茎叶 或花。包括顶芽和腋 芽。
2、茎的类型
茎的基本类型: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攀缘茎 茎的变态类型(地下茎):块茎、鳞茎、球茎。
1、花的形态结构
❖ 雄蕊群:一朵花内所有雄蕊的总称。 ❖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
1、花的形态结构
❖ 雌蕊群:一朵花内所有雌蕊的总称。 ❖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
2、花序
❖ 花序:花在花轴上的排列情况。 ❖ 牧草与饲料作物的花序主要有总状花序、
穗状花序、伞形花序、圆锥花序、头状 花序五种。
❖ 1、花的形态结构 ❖ 2、花序 ❖ 3、花的主要生理功能 ❖ 4、相关概念
1、花的形态结构
❖ 被子植物的完全花通常由花梗、花托、花萼、 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几部分组成。
花梗:花器官与植株或 枝条连接的柄状结构 (又称花柄)。 花托:花梗顶端略膨大, 着生花的其它部分的 结构。
1、花的形态结构
B:须根系 C:贮藏根
2、根的主要生理功能
❖ 固定和支撑作用。 ❖ 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 贮藏养分的作用。 ❖ 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
生长素等。 ❖ 繁殖的作用。
3、与根相关的器官
❖ 根茎:部分植物具有的埋藏于 地面下可横向生长并具有向下 生根和向上发芽抽枝的茎。
❖ 根劲:豆科牧草根与茎相接的 部分,分蘖节集中分布在它上 面。
(一)根
❖ 1、根系的形态结构与基本类型 ❖ 2、根的主要生理功能 ❖ 3、与根相关的器官
1、根系的形态结构与基本类型
❖根:植物生长在地面以下 的器官。
❖根系:一株植物全部根的 总称。
1、根系的形态结构与基本类型
根系的基本类型:直根系(A)和须根系(B) 根系的变态类型:贮藏根(C)
A:直根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