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与乳制品中微生物及其检测课件

合集下载

乳与乳制品检验课件

乳与乳制品检验课件

05
微生物检验:通过微生物培养、检 测等方法,判断乳与乳制品的微生 物污染情况
06
检验标准:根据国家或行业标准, 对乳与乳制品进行检验,确保其质 量、安全、营养等指标符合要求。
乳与乳制品检验项 目
感官检验
理化检验
01
蛋白质含量:检测乳制品中 的蛋白质含量,判断其营养 价值
03
糖分含量:检测乳制品中的 糖分含量,判断其口感和营 养价值
04
提高乳制品 企业的产品 质量和信誉 度
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01
检验原理:通过检测乳与乳制品的 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判断其 质量、安全、营养等指标
02
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 验、微生物检验等

感官检验:通过视觉、嗅觉、味觉 等感官对乳与乳制品进行初步判断
04
理化检验: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 测乳与乳制品的成分、含量等指标
检验方法和步骤
01
样品采集:采集乳与乳制品的样品,包括牛奶、酸奶、 奶酪等
02
样品预处理: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过滤、离心、稀 释等
03
检验项目:包括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感官检验等
04
检验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 如微生物培养法、化学分析法、感官评价法等
05
检验结果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乳与乳制 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检验项目:感官、 理化、微生物、
添加剂等
检验方法:感官 检验、理化检验、 微生物检验、添
加剂检验等
检验结果的判定和报告
检验结果的判定:根据 检验标准,对检验结果 进行判定,确定是否合 格
检验报告的撰写:根据 检验结果,撰写检验报 告,包括检验项目、检 验结果、判定结果等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件PPT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件PPT
和安全性。
报告撰写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食品 微生物检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等部分。
结果沟通与反馈
及时将检验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 企业,为食品安全监管和企业生产 提供依据和建议。
05
食品微生物检验案例分析
案例一:乳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总结词
乳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案例,涉及乳制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微生物种类与特点
细菌
常见的食品污染菌,如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可导致食品腐败和食物
中毒。
霉菌
部分霉菌可产生霉菌毒 素,影响食品安全和人
体健康。
酵母菌
部分酵母菌可引起食品 发酵和变质。
病毒
如肠道病毒、轮状病毒 等,可通过食品传播,
引发疾病。
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和应用
重要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 传播。
详细描述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容易在乳制品中滋生。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法和现代的免 疫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应关注乳制品的采集、运输、储存和实验室处理等环节,确保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案例二:蔬菜中大肠杆菌的检测
总结词
蔬菜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又一重要案例,强调食品安全和蔬菜加工过程的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环境要求
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确保 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
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备校准
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规范
遵循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确保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乳中的微生物及原料乳的质量控制ppt课件

乳中的微生物及原料乳的质量控制ppt课件

生物因素
压 力 ︑ 音 波 ︑ 放 射 线 照 射
水 分

5.6 │ 7.5
营 养 物 质 与 生 长 促 进 因 子
生 长 抑 制 因 子
抗 生 素
共 生
拮 抗
2019
-
18
(四)鲜乳存放期间微生物的变化
1.刚榨出乳的微生物性状
2.牛乳在室温贮藏时微生物的变化
(1)抑菌期
2019 11
(8)蛋白分解菌和脂肪分解菌
a.蛋白分解菌 蛋白分解菌是指能产生蛋白酶而将蛋白质分解的菌 群。生产发酵乳制品时的大部分乳酸菌能使乳中蛋白质 分解,属于有用菌。也有属于腐败性的蛋白分解菌,能 使蛋白质分解出氨和胺类,可使牛乳产生黏性、碱性、 胨化。 b.脂肪分解菌 脂肪分解菌系指能使甘油酸酯分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的菌 群。脂肪分解菌中,除一部分在干酪生产方面有用外,一般都 是使牛乳和乳制品变质的细菌,尤其对稀奶油和奶油危害更大。 主要的脂肪分解菌(包括酵母、霉菌)有:荧光极毛杆菌、蛇蛋 果假单胞菌、无色解脂菌、解脂小球菌、干酪乳杆菌、白地霉、 黑曲霉、大毛霉等。大多数解脂酶有耐热性,并且在0℃以下 也具活力。因此,牛乳中如有脂肪分解菌存在,即使进行冷却 2019 或加热杀菌,也往往带有意想不到的脂肪分解味。 12 -
原料乳受微生物污染的环节很多很多,远不止上面
这些。 牛乳在健康的乳房中时就已有某些细菌存在,加上 在挤乳和处理过程中外畀微生物不断侵入,因此乳中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
2019 5
(二)微生物的种类及其性质
乳中的微生物种类很多 细菌
酵母菌 主要有
噬菌体 霉菌
2019
-
6
1.细菌 牛乳中的细菌,在室温或室温以上温度大量增 殖,根据其对牛乳所产生的变化可分为以下几种: (1)产酸菌

乳与乳制品的检验ppt课件

乳与乳制品的检验ppt课件
⑶ 气味与滋味 取少量乳尝之,再将乳加热嗅其气
味。
20
(二)消毒牛乳 1. 启封前的检查 先检查包装情况,生产日期等。
2. 启封后的检查 色泽是否呈均匀一致的白色中 稍带微黄色,是否有异常色。
组织状态 是否呈均匀胶状悬浮液,有无沉淀, 凝块及肉眼可见的异物。
气味和滋味 检查色泽和组织状态的同时,嗅尝 乳样是否具有纯正的鲜消毒牛乳所固有的香味和滋 味或其它异味。如饲料余味、苦味、臭味、霉味、 涩味、酸味等。
26
2.盖勃氏法
⑴原理 在牛乳中加入硫酸破坏牛乳胶质性和覆 盖在脂肪球上的蛋白质外膜,离心分离脂肪后测 量其体积。
⑵操作步骤 10mL硫酸→乳脂计→再沿着管壁小 心加入11mL试样,不要混合→加1mL异戊醇→塞 上橡皮塞→瓶口向下,用布包裹→用力振摇呈均 匀棕色液体→静置数分钟(瓶口向下) →65~70℃水浴5min→取出放乳脂离心机中 1000r/min离心5min→置65~70℃水浴5min(水浴 水面高于乳脂计脂肪层) →取出立即读数→脂肪 百分数。
4
二、乳的理化性状
• 牛乳为胶体溶液。其中乳糖和一部分可溶性 盐类可形成真正的溶液;而蛋白质则与不溶性 盐类形成胶体悬浮液,脂肪则形成乳浊液状态 的胶体性液体,水分作为分散介质,构成一种 均匀稳定的悬浮状态和乳浊状态的胶体溶液。
(一)色泽 新鲜牛乳是一种乳白色或稍带黄色 的不透明液体。这是乳的成分对光的反射和折 射。稍微黄色是乳中含有核黄素、乳黄素和胡 萝卜素。
项目
指标
相对密度/(20℃/4℃)

1.028
蛋白质/(g/100g)

2.95
脂肪/(g/100g)

3.1
非脂乳固体/(g/100g)

《乳品微生物检测》课件

《乳品微生物检测》课件

对于市场上已经流通的产品,还可以进行检测和监控,保证产品在市场上的安全 性。
卫生许可证和检测标准的要求
卫生许可证
企业在申请卫生许可证时需要符合国家及地方卫生 标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卫生和安全性。
检测标准
车间中应设有标准检测室,检测室人员应达到相应 资格证书要求。
乳品微生物检测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微镜计数法
将适当稀释的样品制成液态培养基,通过显微镜观 察,计数微生物数量。
试纸测试
通过试纸或生物传感器进行简单而快速的检测菌落 总数。
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1
阳性控制
将含有大肠杆菌的阳性样品作为对照样品。
2
培养
将样品接种于专门的培养基上,配合静置、晃动和适温等条件进行培养。
3
检测
通过观察产生的颜色、发光等特征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
2 人为误差
温室地面破碎而污染了检测样品之后,再次收集新样品重新检测。
3 设备误差
设备日常保养,以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检测结果的解读与分析
统计学方法
图表分析法
采用并分析检测结果,形成合理的均值、标准偏差、 置信区间、波动率和趋势等数值指标,评估检测数 据的震荡和稳定性。
可采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形式表现检测数据 并进行解读。
《乳品微生物检测》PPT 课件
在乳制品行业,微生物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本课程将 介绍乳品微生物检测的各个方面。
检测目的和意义
1 保证产品安全
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的病原 菌和有害微生物,确保产 品安全。
2 提高产品质量
检测可以发现造成生产问 题和产品质量下降的微生 物,帮助改进生产工艺。

(推荐)《乳品微生物检测》PPT课件

(推荐)《乳品微生物检测》PPT课件
31
研究芽孢的意义
细菌鉴定的一项重要形态学指标。 有利于对这类菌种的筛选和保藏。 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措施的主要指标。
29
芽孢萌发
②发芽:芽孢衣中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质的三维空 间结构发生可逆变化,芽孢透性增加,促进与发芽 有关的蛋白酶活动。接着,芽孢衣上的蛋白质逐步 水解,外界阳离子不断进入皮层,随之皮层发生膨 胀、溶解和消失。外界水分不断进入核心部分,使 核心膨胀、各种酶类活化,并开始合成细胞壁。核 心部分开始迅速合成DNA、RNA和蛋白质。从极向 或侧向伸出芽管。芽孢发芽,变成营养细胞。
28
芽孢萌发
由休眠状态的芽孢变成营养状态的细菌的过程, 称为芽孢萌发。主要分为活化、出芽、生长。
①活化(萌动):可由短期加热、低PH值、还原 剂、萌发剂等处理而引起,例如,有的芽孢休眠 七天后60℃5分钟即可变为营养体。 L-丙氨酸、 MN2﹢、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胺)和葡萄糖等可 促进发芽,D-丙氨酸和重碳酸钠等可抑制某些芽 孢发芽。注意:活化作用是可逆的。故活化处理 以后必须立即将它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上。
乳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技能培训
王芸 2010-03-11
1
无菌室的使用与管理
保持清洁整齐 每2-3周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等 定期检查室内空气无菌状况 无菌室杀菌前,应将所有物品置于操作
部位,然后打开紫外灯杀菌30分钟。 进入无菌室前,必须咋缓冲间更换消毒
过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鞋。 操作应严格按着无菌操作规定进行。
2
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 火焰灭菌 高温干燥灭菌 一般消毒 空气的消毒
3
无菌操作要领
进行无菌室空间的消毒 检验用的有关器材,搬入无菌室之间必
须分别进行灭菌消毒 操作人员必须将手清洗消毒,穿戴好无

第十四章乳及乳制品的微生物污染及控制(1)_—乳品微生物学

第十四章乳及乳制品的微生物污染及控制(1)_—乳品微生物学

LOGO
2、牛乳中微生物种类及特点 细菌
致病菌 腐败菌 益生菌
LOGO
致病菌(病原菌)
一般不改变乳与乳制品的性质,但可通过乳传播流行病,对 人、畜的健康有害,甚至危及生命。如溶血性链球菌、沙门 氏菌、结核杆菌等。不允许在乳品中检出。 产生毒素: 外毒素:细菌细胞内释放出的一种毒性蛋白,通常由革兰氏 阳性菌产生。 内毒素:是由于细胞自溶或其他原因破坏细胞,而从细胞壁 上释放的毒性脂多糖,一般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 主要来源: 来自人体: 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 、霍乱弧菌、白喉棒杆菌、猩红热链球菌 来自牛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 来自人畜: 结核分枝杆菌、流产布鲁氏菌、炭疽杆菌
LOGO
一、鲜乳中的微生物及其腐败变质
乳中微生物:牛乳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为细 菌 鲜乳中的微生物来源:乳牛的乳房、挤乳过 程所接触 、环境及牛体本身的污染、贮运过 程中的污染 鲜乳中微生物的变化途径:抑制期、乳酸链 球菌期、乳酸杆菌期、真菌期、胨化细菌期 。
LOGO
1、鲜乳中微生物的污染来源
LOGO
第二节
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
LOGO
牛乳是母牛分娩后,为给犊牛提供生长所需 营养,而从其乳腺分泌出来的物质,它含有 幼小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是哺乳动物 降生后最易消化吸收的完全食物。牛乳的成 分主要包括:水、脂肪、蛋白质、乳糖及灰 分等。
LOGO
正常的牛乳中各种成分的组成大体上是稳定的,但受乳牛的 品种、个体差异、泌乳期、年龄、饲料、季节、气温、挤奶 状况及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其中变化最大的是 脂肪,其次是蛋白质,乳糖和灰分含量相对比较稳定。
LOGO
噬菌体
在酸乳和干酪制造过程中,噬菌体污染是后,会导 致产酸速率严重下降,从而影响产品的得率和品质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牛乳的成分及性质ppt课件

牛乳的成分及性质ppt课件
❖ 这种易变性和多变性受乳牛品种、遗传等 因素的影响,而且同一品种的奶牛产的奶 也受饲料、饲养条件、季节、泌乳期以及 乳牛年龄和健康条件等的影响。
7
一、乳脂肪
如果将牛乳在容器中静置一段时 间之后则乳脂肪逐渐上浮,形成一 层脂肪层。这上浮的脂肪层为稀奶 油层,下面即为脱脂乳。
脂肪球的大小随乳牛的的品种、 泌乳期、饲料及健康状况而异。呈 乳状液存在于乳中。
46
第一章 牛乳的成分及性质
第三节 乳中的微生物、异常乳
47
第三节 乳中的微生物、异常乳
一、 原料乳中微生物的来源
1. 内源性污染 2. 外源性污染
牛体、牛舍的污染、 挤乳用具及工作人员 的污染、贮藏运输过
程中的污染
48
二、原料乳中的病原菌
1. 葡萄球菌 3. 沙门氏菌属 5. 李斯特菌 7. 芽孢杆菌属 9. 分支杆菌属
16
二、乳蛋白质
牛乳中主要含有三种主要的蛋白质,占2.7%~3.7%
酪蛋白:含量最多,约占总蛋白量的83% 乳白蛋白:占13%左右 乳球蛋白+少量的脂肪球膜蛋白:占4%
17
1. 酪蛋白
由αS,β,γ,和қ-酪蛋白组 成,在蛋白酶作用下分解成
月示 、胨、氨基酸
新鲜牛乳:酪蛋白酸钙+磷酸三钙复合体
使其凝固
2、有的原乳,其滴定酸度合格而酒精 试验不合格(呈阳性),这就是所谓“低酸 度酒精阳性乳”。
3、正常牛乳的氯糖数不超过3,而有乳 房炎等疾病时其氯糖数可超过4以上,有 时甚至达15,因此根据氯糖数可推断出乳 是否为病牛乳。
24
酒精试验
❖ 原理: (1)乳中酪蛋白胶粒带有负电荷,酪蛋白胶粒具有
亲水性,在胶粒周围形成了结合水层,所以,酪蛋 白在乳中以稳定的胶体状态存在;

2019年乳品微生物检测-5.ppt

2019年乳品微生物检测-5.ppt

芽孢抗热机制: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


①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差; ②皮层含有大量的交联度低(--6%)、负电荷 强的芽孢肽聚糖,与低价阳离子一起引起皮层的 高渗透压,夺取核心水分,造成皮层含水量增加 (70%左右),体积增大,充分膨胀;核心部分 的生命物质形成高度失水状态,各层次尤其是皮 层与核心间,含水量的差别很大,产生极强的耐 热性。 有人认为,芽孢含大量DPA-Ca,Ca2+ 与DPA的螯 合作用会使芽孢中的生物大分子形成一种耐热性 的凝胶。
研究芽孢的意义



细菌鉴定的一项重要形态学指标。 有利于对这类菌种的筛选和保藏。 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措施的主要指标。
外科器材灭菌,以破伤风梭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芽孢 为指标,121℃ 10min或115℃30mim。实验室、发酵工 业,以自然界存在的耐热性最强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芽孢为标准,121℃15min。肉类罐头(非酸性) 121℃20min以上(20—70)杀死肉毒梭菌芽孢为标准。
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 火焰灭菌 高温干燥灭菌 一般消毒 空气的消毒
无菌操作要领



进行无菌室空间的消毒 检验用的有关器材,搬入无菌室之间必 须分别进行灭菌消毒 操作人员必须将手清洗消毒,穿戴好无 菌工作衣、帽和鞋才能进入 进入无菌室后再消毒手部,然后才能进 行检验操作。
无菌操作注意事项
王芸 2010-03-11
无菌室的使用与管理




保持清洁整齐 每2-3周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等 定期检查室内空气无菌状况 无菌室杀菌前,应将所有物品置于操作 部位,然后打开紫外灯杀菌30分钟。 进入无菌室前,必须咋缓冲间更换消毒 过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鞋。 操作应严格按着无菌操作规定进行。

第七章、乳与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

第七章、乳与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

课程编号:教案、讲稿总学时:30学时食品卫生检验第七章乳与乳制品中微生物及其检测(2学时)第一节鲜乳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第二节消毒乳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第三节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适用专业:食品工程与科学授课班级:食工2003(3)授课教师:王长远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2005年2月22日教学基本信息第七章乳与乳制品中微生物及其检测1、乳及乳制品的感官鉴别要点?感官鉴别乳及乳制品,主要指的是眼观其色泽和组织状态、嗅其气味和尝其滋味,应做到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对于乳而言,应注意其色泽是否正常、质地是否均匀细腻、滋味是否纯正以及乳香味如何。

同时应留意杂质、沉淀、异味等情况,以便作出综合性的评价。

对于乳制品而言,除注意上述鉴别内容而外,有针对性地观察了解诸如酸乳有无乳清分离、奶粉有无结块,奶酪切面有无水珠和霉斑等情况,对于感官鉴别也有重要意义。

必要时可以将乳制品冲调后进行感官鉴别。

2、原料乳卫生状况对乳及乳制品质量的影响原料乳卫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乳及乳制品的质量。

原料的卫生质量问题主要是病牛乳(结核病、乳房炎牛的乳)、高酸乳、胎乳、初乳,应用抗生素五天内的乳、掺伪乳以及变质乳等。

患结核病牛的乳汁不得作消毒乳供人饮用,只能加工成乳制品。

患乳房炎牛乳、产犊前十五天的胎乳、产犊后七天的初乳、应用抗生素五天内的乳及变质乳既不得作消毒乳也不得加工成乳制品。

高酸乳不得作消毒乳和良质乳品原料。

对掺伪的乳要分清情况处理,对加入了水、蔗糖、食盐、豆浆、淀粉等物的牛乳不得作消毒乳供人饮用,可用于加工乳制品。

对掺入了非食用物质的乳,不得食用或加工乳制品。

3、微生物污染对乳及乳制品质量的影响微生物的污染是引起乳及乳制品变质的重要原因。

在乳及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灭菌、过滤、浓缩、发酵、干燥、包装等,都可能因为不按操作规程生产加工而造成微生物污染。

所以在乳及乳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对所有接触到乳及乳制品的容器、设备、管道、工具、包装材料等都要进行彻底的灭菌,防止微生物的污染,以保证产品质量。

乳与乳制品检验_ppt课件

乳与乳制品检验_ppt课件
乳与乳制品检验



本标准代替GB/T 4789.18-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乳与乳制品检验》。 本标准与GB/T 4789.18-2003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中英文名称; ——修改了“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采样方案和各类乳制品的处理方法。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4789.18-1984、GB 4789.18-1994、GB/T 4789.18-2003。



3.4 实验室检验用品

3.4.1 常规检验用品按GB 4789.1 执行。 3.4.2 微生物指标菌检验分别按GB 4789.2、GB 4789.3、GB 4789.15 执行。 3.4.3 致病菌检验分别按GB 4789.4、GB 4789.10、GB 4789.30 和GB 4789.40 执行。 3.4.4 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检验分别按GB/T 4789.34、GB 4789.35 执行。 4 采样方案 样品应当具有代表性。采样过程采用无菌操作,采样方法和采样数 量应根据具体产品的特点和产品 标准要求执行。样品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样品中原有 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
4.3 半固态乳制品的采样

4.3.1 炼乳的采样
适用于淡炼乳、加糖炼乳、调制炼乳等。
4.3.1.1 原包装小于或等于500 g (mL )的制品:取相同批次的最小 零售原包装,每批至少取n 件。 采样量不小于 5 倍或以上检验单位的样 品。 4.3.1.2 原包装大于500 g (mL )的制品(再加工产品,进出口): 采样前应摇动或使用搅拌器搅拌,使其达到均匀后采样。如果样品无法 进行均匀混合,就从样品容器中的各个部位取代表性样。采样量不 小于 5 倍或以上检验单位的样品。 4.3.2 奶油及其制品的采样 适用于稀奶油、奶油、无水奶油等。

最新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应用PPT课件

最新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应用PPT课件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由于采用了共生混合的发酵方式,双歧杆菌生长迟缓的 状况大为改观,总体产酸能力提高,加快了凝乳速度,所得 产品酸甜适中,富有纯正的乳酸口味和淡淡的酵母香气。
此工艺生产的酸奶最好在生产7d内销售出去,而且在生 产与销售之间必须形成冷冻链,因为即使在5~10℃以下, 存放7d后,双歧杆菌活菌的死亡率高达96%,20℃下存放7d 后,死亡率达99%以上。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5.1 微生物与乳制品 5.2 微生物与发酵调味品 5.3 微生物与酿造酒 5.4 微生物与单细胞蛋白 5.5 食品工业中微生物酶制剂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② 乳酸链球菌。细胞呈双球、短链或长链状。同型乳 酸发酵。牛乳随便放置时的凝固大部分由该菌所致。产酸能 力弱。对温度适应范围广,最适生长温度30℃。对热抵抗力 弱,60℃,30min全部死亡。常作为干酪、酸奶油及乳酒发 酵菌种。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① 共同发酵法生产工艺
共同发酵法双歧杆菌酸奶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乳 ↓
标准化 ↓
调配←(蔗糖10%+葡萄糖2%) ↓
均质(15~20MPa) ↓
杀菌(115℃,8min) ↓
冷却(38~40℃) ↓
适量维生素C→接种←(双歧杆菌6%、嗜 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3%)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Nisin是一种仅有34个氨基酸残基的短肽,分子量约为 3500Da,正常情况下,以二聚体状态存在,在分子组成中 Nisin含有羊硫氨酸(lanthlonine)β-甲基羊硫氨酸(βmethy llanthionine)、脱氢丙氨酸(dehy droalanine)、 β-甲基脱氢丙氨酸(β-metly ldehydroa lanine)四种不 常见的氨基酸残基。

第九章 乳和乳制品中的微生物

第九章 乳和乳制品中的微生物
噬热性细菌能在30~70℃范围内生长发育
耐热性细菌多能产生芽胞,60~70 ℃经30min,甚 至85~90 ℃经10min仍不能将其杀死,多存在于使
用和管理不当的消毒和乳品加工设备中
• (五)噬冷菌
鲜乳中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假细胞菌占一半左 右。 噬冷菌可以在冷藏乳中生长,并产生脂肪酶和蛋 白酶等细胞外酶,从而影响鲜乳的品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乳酸菌的作用
产生大量乳酸使鲜乳均匀凝固,不破坏乳中
蛋白成分,还产生芳香物质。同时乳酸菌还能抑
制腐败性微生物的生长。
• (二)能使鲜乳发酵产酸产气的细菌
此类细菌可以使乳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醋酸、 丙酸、乙醇、二氧化碳和氢气等,产酸同时也产 气。在鲜乳中生长繁殖很快,但对酸的耐受性不 如乳酸菌,当PH下降到一定值之后,就会被抑制 而停止生长。 鲜乳中主要产酸产气细菌: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 菌(分解蛋白质,产生不快气味与无益的物质) 厌氧性梭菌可使鲜乳中的糖和蛋白质分解,产酸 产气变恶臭。 丙酸菌使鲜乳和制品产酸产气,主要为丙酸、醋 酸和二氧化碳,在乳中繁殖较慢,但能产生很高 的酸度,对干酪品质有良好的影响。
第九章 乳和乳制品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 鲜乳中的微生物
一、鲜乳中微生物来源
乳房内部
来 源
外界环境
乳畜体表 用具 工作人员 空气 其他(污水、蝇类)
二、鲜乳中微生物的类群及特征
• (一)乳酸菌
是一类能使乳汁发酵产乳酸的细菌总称,其 菌体细胞为杆状或球状,革兰阳性,能利用葡萄 糖,终产物50%以上为终产物,多数不产生芽胞, 极少数有运动性,多数为有益菌,少数为致病菌。 23个属,共220多种(目前已知)
• (三)分解乳中蛋白质的细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湿度:对于固体、半固体的乳制品,贮藏环境湿 度不能过大,因为这些乳制品受潮后易使微生物繁 殖生长或结块等。如炼乳,乳粉的贮藏环境应通风 良好,保持干燥。硬质干酪要求贮藏在相对湿度 80 %~85%的环境里。
❖ (4)光线:光线照射可加速乳及乳制品中一些成分 的变质,如脂肪、维生素等的氧化。因此乳及乳制 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均应尽量避 免光线照射。
❖大肠菌群,主要有大肠杆菌和产气 杆菌,这类细菌除产酸产气外,还 能分解蛋白质,产生异味,影响乳 的质量,这类垣葛弓苎.说明卫生 方面不合格。
❖ 丁酸菌类,主要有丁酸梭菌、魏氏梭菌等, 使鲜乳产酸产气 ,其中的丁酸,气味恶臭, 所产气体量很大,可使凝固的鲜乳裂成碎块, 形成暴烈发酵现象。
❖ 丙酸细菌也能使鲜乳产酸产气,丙酸菌的发 酵可使干酪形成网眼,并产生特殊的芳香风 味,对干酪的品质有良好的影响。
❖ (2)时间:乳及乳制品贮藏时间过长就容易发生卫生
质量的改变。因此乳及乳制品在销售时要注意贮新
售旧,超过保存期的不得出售。消毒牛乳保存期为 24小时,酸牛乳的保存期为72小时,全脂无糖炼乳 保质期为1年,罐装的为全脂加糖炼乳保质期为9个 月,瓶装者3个月,奶油在-15℃以下冷藏保质期6 个月,4~6℃存放时间不得超过7天,乳粉有罐装 密封充氮包装时保存期为2年,罐装非充氟包装的 保存期为1年,玻璃瓶装者保存期为9个月,塑料袋 装保存期为4个月。
❖ 2、原料乳卫生状况对乳及乳制品质量的影响
❖ 原料乳卫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乳及乳制 品的质量。原料的卫生质量问题主要是病牛 乳(结核病、乳房炎牛的乳)、高酸乳、胎乳、 初乳,应用抗生素五天内的乳、掺伪乳以及 变质乳等。患结核病牛的乳汁不得作消毒乳 供人饮用,只能加工成乳制品。患乳房炎牛 乳、产犊前十五天的胎乳、产犊后七天的初 乳、应用抗生素五天内的乳及变质乳既不得 作消毒乳也不得加工成乳制品。
❖ 8、工作人员
❖ 乳业工作人员,特别是挤乳员的手和服装,常成为 乳被细菌污染的来源。,因为在指甲缝里,手皮肤 的皱纹里往往积聚有大量的微生物,甚至致病菌, 所以,挤乳人员如不注意个人卫生,不严格执行卫 生操作制度。挤乳时就可直接污染乳汁。特别是工 作人员如果患有某些传染病,或是带菌(毒)者则更 危险:因此.乳业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防疫 和体检,以便及时杜绝传染源。
❖ 乳酪链球菌不仅能分解乳糖而产酸,而且具 有较强的蛋白分解能力。
❖ 粪链球菌在人类和温血动物的肠道内均有存 在,能分解葡萄糖、蔗糖、乳糖、果糖、半 乳糖和麦芽糖等,在乳液中繁殖而产酸,产 酸力不强,生长最低温度为10℃,最高为 45~C。
❖ 嗜热链球菌能分解蔗糖、乳糖、果糖而产酸, 最适生长温度为40~C一45℃。
❖ 5、鉴别鲜乳的质量 ❖ (1)色泽鉴别 ❖ 良质鲜乳——为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 ❖ 次质鲜乳——色泽较良质鲜乳为差,白色中
稍带青色。
❖ 劣质鲜乳——呈浅粉色或显著的黄绿色,或 是色泽灰暗。
❖ (2)组织状态鉴别
❖ 良质鲜乳——呈均匀的流体,无沉淀、凝块 和机械杂质,无粘稠和浓厚现象。
❖ 次质鲜乳——呈均匀的流体,无凝块,但可 见少量微小的颗粒,脂肪聚粘表层呈液化状 态。
可口而稍甜,无其他任何异常滋味。
❖ 次质鲜乳——有微酸味(表明乳已开始酸败), 或有其他轻微的异味。
❖ 劣质鲜乳——有酸味、咸味、苦味等。
❖ 乳是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含有
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等多种 营养物质。其中,乳蛋白中含有人体所必需 的各种氨基酸;乳脂肪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 肪酸,故其熔点较低(27℃~34℃),因此, 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乳糖对儿童大脑的发 育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促进脑组织中糖脂化 合物的生成,还能促进机体对食中的钙和磷 的吸收及贮存;
第一节 鲜肉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
❖ 乳极容易受微生物污染而变质,污染乳的微 生物可来自乳畜本身及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
❖ 一、鲜乳中微生物的来源
❖ 1、乳房
❖ 一般情况下,乳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外界环境, 而非乳房内部。
❖ 乳从乳腺中分泌出来时本应是无菌的,但微生物常 常污染乳头开口并蔓延至乳腺管及乳池,挤乳时, 乳汁将微生物冲洗下来,带入鲜乳中,一般情况下, 最初挤出的乳含菌数比最后挤出的多几倍。因此, 挤乳时最好把头乳弃去。
❖ 对于乳而言,应注意其色泽是否正常、 质地是否均匀细腻、滋味是否纯正以及 乳香味如何。同时应留意杂质、沉淀、 异味等情况,以便作出综合性的评价。
❖ 对于乳制品而言,除注意上述鉴别内容 而外,有针对性地观察了解诸如酸乳有 无乳清分离、奶粉有无结块,奶酪切面 有无水珠和霉斑等情况,对于感官鉴别 也有重要意义。必要时可以将乳制品冲 调后进行感官鉴别。
❖ 牛乳中的钙和磷可满足婴儿的需要,铁能被 完全吸收,乳中有人体体需要的各种维生素, 此外,乳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对老年高血 压及心血管病患者有益。因此,乳很适宜婴 幼儿及成人,包括老人等食用。
❖ 特别适合细菌生长繁殖。乳一旦被微生物污 染,在适宜条件下,微生物可迅速增殖。引 起乳的腐败变质;乳如果被致病性微生物污 染,还可引起食物中毒或其它传染病的传播, 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可以引起乳的不同的变 质现象,了解其中的变化规律,可以更好的 控制乳品生产,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乳制 品。
❖ 4、空气
❖ 畜舍内飘浮的灰尘中常常含有许多微生 物.通常每升空气中含有50—100个细菌, 有尘土者可达1000个以上。其中多数为芽胞 杆菌及球菌,此外也含有大量的霉菌孢子。 空气中的尘埃落入乳中即可造成污染。因此, 必须保持牛舍清洁卫生,打扫牛舍宜在挤乳 后进行,挤乳前1小时不宜清扫。
❖ 5、水源
❖ 用于清洗牛乳房、挤乳用具和乳槽所用的水 是乳中细菌的一个来源,井、泉、河水可能 受到粪便中细菌的污染,也可能受土壤中细 菌的污染。主要是一定数量的嗜冷菌。因此, 这些水必须经过清洁处理或消毒后方可使用。
❖ 6、蝇、蚊等昆虫
❖ 蝇、蚊有时会成为最大的污染源,特别是夏 秋季节,由于苍蝇常在垃圾或粪便上停留, 所以每个苍蝇萨体表可存在几百万甚至几亿 个细菌。其中包括各种致病菌,当其落入乳 中时就可把细菌带入乳中造成污染。
❖ (2)乳酸杆菌类
❖ 较常见的和重要的有嗜酸乳杆菌、保加亚利 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发酵乳杆 菌。乳酸乳杆菌等。
❖ 嗜酸乳杆菌,为一种细而长的杆菌,单在、 成对或成短链排列,革兰氏阳性。不产生芽 胞,不能运动,生长最适温度为35~C~ 42~C,高于53C或低于20C时则不能生长, 它是最早被利用的乳酸菌,常作为乳酸饮料 的生产菌种。
❖ 干酪乳杆菌,为短杆状或长杆状细菌,呈短
链或长链排列,能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 糖、乳糖产生乳酸,10----40℃均可生长,最 适生长温度为30℃,能利用酪蛋白,在干酪 制作中育重要作用。
❖ 2、能使鲜乳发酵产气的细菌
❖ 这类微生物能分解碳水化合物,生成乳酸及 其它有机酸,并产生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气), 能使牛乳凝固,产生多孔气泡,并产生异味 和臭味。
❖ 2、乳畜体表
❖ 乳畜体表及乳房上常附着粪屑、垫草、灰尘 等。挤乳时不注意操作卫生,这些带有大量 微生物的附着物就会落入乳中,造成严重污 染,这些微生物多为芽胞杆菌和大肠杆菌。 因此,挤乳前要彻底清洗乳房,减少乳的污 染。
❖ 3、容器和用具
❖ 乳生产中所使用的容器及用具,如乳桶、挤 乳机、滤乳布和毛巾等不清洁,是造成污染 的重要途径。特别在夏秋季节,.当容器及 用具洗涮不彻底,消毒不严格时,微生物便 在残渣中生长繁殖,这些细菌又多属耐热性 球菌(约占70%)和杆菌,一旦对乳造成污染, 即使高温瞬间灭菌也难以彻底杀灭。
❖ (1)链球菌类:
❖ 较为常见和重要的有:乳酸链球菌、乳酪链 球菌、粪链球菌、嗜热链球菌、液化链球菌。
❖ 乳酸链球菌能分解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乳糖和麦芽糖而产生乳酸和其它少量有机酸, 如醋酸和丙酸等,在乳液中的产酸量可达1%, 它普遍存在于乳液中,几乎所有的生鲜乳中, 均能检出这种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C一 35℃。
❖ 7、饲料及褥草
❖ 乳被饲料中的细菌污染,主要是在挤乳前分 发干草时,附着在干草上的细菌(主要是芽胞 杆菌,如酪酸芽胞杆菌、枯草杆菌等),随同 灰尘、草屑等飞散在厩舍的空气中,既污染 了牛体。又污染了所有用具,或挤乳时直接 落入乳桶,造成乳的污染。
❖ 此外,往厩舍内搬入褥草时,特别是灰尘多 的碎褥草,舍内空气可被大量的细菌所污染, 因此成为乳被细菌污染的来源。混有粪便的 褥草,往往污染乳牛的皮肤和被毛,从而造 成对乳的污染。
❖ 4、保存条件对乳及乳制品质量有何影响
❖ (1)温度:乳及乳制品若在贮藏时温度过高既 可加速一些成分的氧化变质,又可加速微生 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在乳及乳制品贮藏时要 掌握好所需的温度。消毒牛乳和硬质干酪贮 藏温度为2~10℃,酸牛乳贮藏温度为2~ 8℃,乳粉和炼乳的贮藏温度在20℃以下,奶 油贮藏温度在-15℃以下。
乳与乳制品中微 生物及其检测
检验与检疫
❖第一节 鲜乳中的微生物及其 检测
❖第二节 消毒乳中的微生物及 其检测
❖第三节 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及 其检测
❖ 乳与乳制品中微生物及其检测
❖ 1、乳及乳制品的感官鉴别要点?
❖ 感官鉴别乳及乳制品,主要指的是眼观 其色泽和组织状态、嗅其气味和尝其滋 味,应做到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 高酸乳不得作消毒乳和良质乳品原料。对掺 伪的乳要分清情况处理,对加入了水、蔗糖、 食盐、豆浆、淀粉等物的牛乳不得作消毒乳 供人饮用,可用于加工乳制品。对掺入了非 食用物质的乳,不得食用或加量的影响 ❖ 微生物的污染是引起乳及乳制品变质的重要
原因。在乳及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如灭菌、过滤、浓缩、发酵、干燥、包装等, 都可能因为不按操作规程生产加工而造成微 生物污染。所以在乳及乳制品的加工过程中, 对所有接触到乳及乳制品的容器、设备、管 道、工具、包装材料等都要进行彻底的灭菌, 防止微生物的污染,以保证产品质量。另外 在加工过程中还要防止机械杂质和挥发性物 质(如汽油)等的混入和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