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的用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5、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6、吾恂恂而起。

7、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8、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

9、老妇恃辇而行。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1、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1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5、秦师轻而无礼。

1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朝济而夕设版焉。

18、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19、灭滑而还。

20、军惊而坏都舍。

21、而翁归。

22、若欲死而父。

23、而母立于兹。

三、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图穷而匕见
4、余闻而愈悲
5、庄宗受而藏之
6、温故而知新
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8、徐而察之
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4、既而儿醒,大啼
二、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5、童微伺其睡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7、独其为文犹可识
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11、距其院东五里
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15、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
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国无主,其能久乎?
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
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2、吾其还也
23、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24、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
25、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26、溱与洧,浏其清矣
2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
2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
30、既见君子,云其何忧
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思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4、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5、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6、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7、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8、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9、今君乃亡赵走燕。

10、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1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3、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4、怀其璧。

15、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16、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1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0、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3、则齐国其庶几乎?
2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25、其若是,孰能御之?
乃(它共有两种用法,你会分析吗?补充五三上)⑴于是,就。

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⑤良乃入,具告沛公。

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⑵才,这才。

例:①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⑶却,竟然。

例:①今君乃亡赵走燕。

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④问今是何世,乃知不汉。

⑤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⑷是,就是,原来是。

例:①视之,乃庞德也,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⑤诸葛亮真乃神人。

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

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⑨是乃仁术也。

(5)只,仅
项王乃(于是,就)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⑹乃至,甚至。

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7)你,你的。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家祭无忘告乃翁
(8)这样。

例:夫我乃行之。

作计乃尔立。

乎(看五三即可,注意落实)
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殽之战》)
5、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6、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屈原列传》)
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8、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五人墓碑记》)
9、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三、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2、壮士,能复饮乎?
3、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7、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8、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9、忽乎吾将行兮。

10、日食饮得无衰乎?
1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14、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15、吾尝疑乎是。

1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9、幽独处乎山中。

20、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2、无以,则王乎?
“之”练习(共有三种用法,归纳一下)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C.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遽扑之,入石穴中
三、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辍耕之陇上
3、奉之弥繁
4、侵之愈急
5、子孙视之不甚惜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7、汝识之乎
8、可以知之矣
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7、顷之,烟炎张天
18、蚓无爪牙之利
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2、夫晋,何厌之有
四、解释句子中“之”的意思
1、我见相如,必辱之。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3、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7、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9、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10、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
1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2、之二虫又何知?
13、何陋之有?
14、宋何罪之有?
15、句读之不知。

16、何功之有哉?
17、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18、君将哀而生之乎?
19、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0、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2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22、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23、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24、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25、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7、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8、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29、石之铿然有声者。

3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二、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6、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7、不出,火且尽
8、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0、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三、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2、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3、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5、若属皆且为所虏。

6、旦夕且死。

7、吾攻赵,旦暮且下。

8、且以一譬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9、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0、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1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2、示赵弱且怯也。

13、磐石方且厚。

14、四体康且直。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17、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练习:
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与例句中的“因”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A.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B.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C.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D.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二解释意思
①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屈原列传》)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⑤不如因而厚遇之。

(《鸿门宴》)
⑥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宴》)
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鸿门宴》)
⑧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⑨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谏太宗十思疏》)⑩因拔刀斫前奏案。

(《赤壁之战》)
⑾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⑿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
⒀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⒁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⒂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因”字的意思用法。

1、因取刃杀之。

2、因屏人曰。

3、因拔刀斫前奏案。

4、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5、因谗之曰。

6、变法者因时而化。

7、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8、因其固然。

9、我欲因之梦吴越。

10、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11、伺者因此觉知。

12、因河为池。

1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14、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15、不如因而厚遇之。

16、因击沛公于坐。

17、因入京师观太学。

18、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9、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20、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21、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22、于今无会因。

23、因遗策。

一、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2、合散消息,安有常则
3、作地势,高下九则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此则寡人之罪也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8、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9、欲速则不达
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11、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1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4、入则孝,出则悌
二、解释句子中“则”字的意思
1、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

4、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5、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6、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7、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之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13、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4、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15、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16、则者岳阳楼之大观也。

17、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18、不然,则其所疏远。

19、徐而察之,则上皆石穴罅。

20、临视,则虫集冠上。

21、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22、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二、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自以寿不得长
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7、宫之奇以其族行
8、农民以鬻子者
9、无以,则王乎!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不赂者以赂者丧
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3、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15、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7、请其矢,盛以锦囊
1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9、余船以次进
2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1、高祖以圣武定鼎
22、以相国守代
23、以资政殿学士行
2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6、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8、木欣欣以向荣
29、作《师说》以贻之
30、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1、背晋以归梁
3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三、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不赂者以赂者丧。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忽魂悸以魄动。

6、樊哙侧其盾以撞。

7、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8、遂自投汨罗以死。

9、各各竦立以听。

10、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11、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12、属予作文以记之。

13、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4、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15、以乱易整,不武。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7、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18、皆以美于徐公。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0、以勇气闻于诸侯。

21、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23、策之不以其道。

24、今以实校之。

25、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26、贵以近知远。

27、固以怪之矣。

28、日以尽矣。

29、无以,则王乎?
30、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31、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32、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33、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34、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5、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36、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37、人人自以为必死。

38、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39、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40、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41、铸以为金人十二
二、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2、君家妇难为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5、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8、古人以俭为美德
9、霓为衣兮风为马
10、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1、君既为府吏
12、十七为君妇
13、自名为鸳鸯
1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15、始尔未为久
16、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17、非为织作迟
18、为秦宫人
19、为仲卿母所遣
20、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1、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2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4、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
25、公为我献之
26、阿母为汝求
27、慎勿为妇死
28、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29、如姬为公子泣
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三、解释句子中“为”字的意思。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2、竟为秦所灭。

3、为仲卿母所遣。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5、夫子何命焉为?
6、何辞为?
7、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9、且在邦域之中,何以伐为?
14、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15、为击破沛公军。

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7、公为我献之。

18、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之事,聊资一欢。

19、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20、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21、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22、君为我呼入。

23、为君翻作《琵琶行》。

24、臣请为王言乐。

25、为长者折技。

26、为之奈何?
27、不足为外人道也。

28、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9、如姬为公子泣。

30、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31、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32、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33、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