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30个细节(1):学校的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的30个细节(1):学校的色彩

作者:郭元祥

2001年4月,我应青岛市教育局之邀作新课程培训报告,教育局韩局长席间向我介绍青岛

市的城市品位时说:“青岛市的城市风貌可以用八个字来描述,那就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可能是青岛作为联合国评定的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的色彩基调。我想,一所学校是否也该有其色彩基调?

走进我们许多中小学,大多是白色或灰色的,难以感受靓丽、清新的美。进入有的学校,如果隐去其校名,你真还不知道它是初中还是高中,有的小学甚至连你都难以作出判断:这是小学生生活的学校场所。因为那里的色彩让你丝毫感受不到丁点儿童趣、童真和童心。

再看看学校的各种文本,你会发现也是五颜六色、杂乱无序的。学校各种文本没有基本色调。每次参加全国会议的时候,我有意识关注了一下许多中小学提交的交流材料,发现很少有学校老师们提交的论文封面有统一色彩的。我们学校的教室里也缺少必要的色彩设计和运用。

虽然学校的色彩不是学校教育的关键,但它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品位,也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心境。我觉得,学校的色彩也许是学校容易忽视的一个细节。其实,不同的色彩是有不同寓意甚至教育意义的。红色象征着热情与活力,蓝色意味着清静与平和,绿色表征着生命与希望。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学校虽然不一定要有亭台楼阁、飞檐走壁、凭栏雨榭,但一定要有富有意境的色彩,让人身临其境少些灰暗、压抑、烦躁的体验,多些轻松、活泼、和谐的感受。

要注意学校色彩的应用。

学校的30个细节(2):学校的声音

据有关报道,城市中小学是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某小学因为学校上下课铃声、课间操铃声、广播等噪音较大,弄得学校附近经常上夜班的居民白天无法休息,多次遭到社区居民的指责,导致学校与社区关系紧张。我家附件的一所小学,由于噪音较大,弄得附近的老年居民在家

无法休息和工作,学校便硬性规定,小学生中午一点五十前不准到校。虽然有些指责或规定是没有道理的,但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学校的声音是需要关注的一个细节。

学校里有学生就有声音,有声音就有生气。琅琅书声是孩子们求知的脚步声,嘹亮歌声是孩子们欢娱的心声;教室里笔与纸的摩擦声,是孩子们思维的声音,操场上球与地的撞击声,是孩子们健体的声音。学校里还有默读的声音、呐喊的声音……真是声声入耳。

学校的声音大概分为两类:一是由音响系统发出的声音,如铃声、广播等;二是学生活动发出的声音,如读书、运动、集会、歌唱等。这些声音有些是和谐之音,有些是烦躁之音。对中小学而言,噪之音的控制、谐之音的训练是必要的,

关于噪音的控制,学校可以对所有的铃声和广播音响做些设计和测试。在音量方面,以保证所有场所能够听清楚为最高域限,控制音量,少用或不用高音喇叭。在音律方面,上下课铃声等可统一改用舒缓的音乐,弃用急促刺耳的铃声。学生活动的声音也可要求学生尽量降低音调和音量。在许多中小学,我们能够看到“静”的提示语。中国人的嗓门好像总是比外国人的大,餐厅、商场、影院的那种喧哗的场面比比皆是,恐怕这与中小学教育不注重从小训练学生轻声细语的表达习惯有关。

学校里有一种声音是必须的,那就是音乐。音乐给人善的启迪、美的熏陶、情的激发。恩格斯在评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时候说:“如果你一辈子连《命运交响曲》都没有欣赏过,那可以说,你这个人基本上没有受到音乐的熏陶。”我想,如果你的学校师生连《命运交响曲》都没有欣赏过,那可以说,你的学校基本上没有发挥音乐的教育力量。学校的广播能不能每周有计划地播放并介绍一些名曲或经典?音乐老师能不能把名曲采取各种方式介绍给师生?我不知道我们的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周杰伦那些连词都吐不清楚的歌,却对在人类情感史上留下深刻印迹的经典音乐一无所知?这可能与学校对这一细节忽视有关。

学校里还有一种声音也是不能不关照的,那就是由教师发出的声音。有一天我到一所初中做调研,亲耳听到两个老师不知为何干起架来,吵得很凶啊。那声音好不协调,要是这种不和谐的声音传到学生的耳朵,该有多大的负面影响。教师讲课的声音也是不能忽略的。有的老师上课,声音洪亮,本是好事,但有的却大如惊雷,隔几间教室都能听到他那刺耳的声音。唉,要是我是校长,也不知是该表扬他还是该批评他。也许教师真该训练一下我们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

学校的30个细节(3):学校的教室

不知是由于我国教育理论研究滞后的缘故,还是由于教育实践落后的缘故,拟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缘故,我国中小学的“教室”有许多细节是根本不被重视的,或者认为那根本就不是问题。

其实,教室问题也许称不上学校中的细节,因为它干系甚大。这个细节中的“大节”首先是教室的空间问题。教室空间狭窄,班级规模膨胀,这是明摆着的问题。不知是何缘故,从上至下,政府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就是熟视无睹、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任其拥挤、任其膨胀?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入学人口也逐步减少,以武汉市为例,2005年9月小学入学新生为6万人左右,而初中入学学生数则为12.6万人。逐步减少的入学人数为适当扩大教室空间、缩小班级规模提供了现实条件。可我们许多地方政府宁愿合并一些学校,卖掉中心地区的学校地皮,也不愿意给孩子们更宽松的生活空间。看着拥挤的教室,校长们无能为力,一没有财权,二没有人事权。只好自嘲说:我们中小学教育是在搞批发,不是在搞零售。

真正属于教室细节的问题还是有的,如教室的温度、教室的湿度、教室的采光度等就是细节。我读过一篇国外关于教室温度的研究论文,很受启发。尽管这种启发在我国当前国情下也许仅仅是一种奢望,我想但说无妨。该论文报告分析了小学、中学教室的温度、湿度对学生身体发育、思维发展、情感以及学习效率的影响。一个连教室的温度和湿度都加以设计和控制的学校,必定是一所优质学校。再过20年,中国的中小学未必能够做到这一点。

教室的采光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细节。1996年,我到无锡的一所著名私立学校实验部参观其多媒体辅助教学,当时我的感觉很不好。整个教室阴暗、冷峻,为了保证学生面前电脑屏幕的清晰度,教室所有的窗户都挂上了黑色绒布,用来遮挡光线,教师坐在讲台上,看着电脑,学生盯着电脑屏幕,师生通过人机对话进行教学。我觉得,这样的教室、这样的教学,长期下去,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再说教室的黑板。我们中小学的黑板几乎是一种状况:黑色的或墨绿色的长方形。黑板上方必定都写着“求实创新努力进取”之类的标语,黑板两边一般张贴的就是课表、值日表和学生守则,别无他样。黑色是最压抑的颜色,黑板本来就压抑,何不在形状上变一变?教室空间本来就拥挤,何不弄些活泼、轻松的色彩,张贴一些轻松的东西在黑板周围?2003年11月,我在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部附属学校看到了变化,其小学部教室黑板上方不是标语口号,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