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地区茶文化历史与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城地区茶文化历史与现状

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丁以寿

一、宣城是中国茶业的中心之一

(一)晋代

“晋武帝(公元265-286)时,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陶潜《续搜神记》)

东晋元帝(公元317~322年)时,温峤官于宣城,上表称“贡茶千斤,茗三百斤。”(宋·寇宗奭《本草衍义》)

早在晋代,宣城地区不仅产茶,而且有贡茶。

(二)唐代

“宣州鸭山茶,亦天柱之亚也。”(唐·杨华《膳夫经手录》)

“舒州天柱茶,虽不峻拔遒劲,亦甚甘香芳美,良可重也。”(唐·杨华《膳夫经手录》).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常鲁出使吐蕃,吐蕃王赞普取来茶叶若干,“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灉湖者。”(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唐代流入藏区的就有安徽寿州之霍山黄芽和舒州之潜山天柱茶。

“宣城县有丫山,小方饼,横铺茗芽装面。其山东为朝日所烛,号曰阳坡,其茶最胜。太守常荐于京洛人士,题曰‘丫山阳坡横纹茶’。”(五代·毛文锡《茶谱》)

“吴僧漫说鸦山好”(唐·郑谷《峡中尝茶》)。

宣州鸭山(鸦山、丫山)茶与舒州天柱茶并列,唐代名重一时,风靡江南,远传京洛。

“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陆羽《茶经·八之出》)

湖州(顾渚紫笋)、常州(阳羡紫笋)、宣州(鸦山横纹)

从唐代开始,以湖州、常州、宣州金三角为核心,扩大到浙西、苏南、皖南,再扩大到苏浙皖三省。

(三)宋代

“鸦山著于吴歙。”(北宋·叶清臣《述煮茶小品》)

“横纹出自阳坡。”(北宋·吴淑《茶赋》)

“昔观唐人诗,茶咏鸦山嘉。鸦衔茶子生,遂同山名鸦。重以初枪旗,采之穿烟霞。江南虽盛产,处处无此茶。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竞收青蒻焙,不重漉酒纱……”(北宋·梅尧臣《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

由北宋·宋痒《赐知广德军龚会元进先春茶敕书》(《全宋文》第10册)、北宋·欧阳修《赐知舒州齐廓进新茶并知广德军浦延熙进先春茶敕书》(欧阳文忠公集)卷86)

广德先春茶与舒州茶一起在北宋曾作为贡茶。

(四)明清

明清时期,徽商崛起。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皖茶借徽商之势席卷全国,远传海外。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在友人家中品过涌溪火青后,写下《幼孚斋中试泾县茶》:

不知泾邑山之涯,春风茁此香灵芽。

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

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

一瓯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

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

……

清代施润章作《敬亭茶》、《敬亭采茶》等诗,其《绿雪》诗云:“敬亭雀舌相争传,手制从过谷雨天。酌向素瓷浑不辨,乍疑花气扑山泉。”

清代画家梅庚《咏绿雪茶报愚山》诗云:“持将绿雪比灵芽,手制还从座客夸。更著敬亭茶德颂,色澄秋水味兰花。”

汪士慎作《愚山侍讲送敬亭茶》、《谢愚山寄敬亭茶著书墨四首》等。

(五)当代

中国绿茶之乡——郎溪。宁国黄花云尖,泾县涌溪火青、汀溪兰香,宣州敬亭绿雪、溪口高山茶,郎溪瑞草魁,广德太极云雾,绩溪金山时雨,旌德天山真香等一批名茶,如群星闪烁在中华茶文化的天空。

二、茶文化与茶产业的关系

(一)茶文化的发展是茶产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所谓必要条件,即有之未必,无之必不。也就是说,虽有茶文化的发展,未必一定导致茶产业的发展,因为文化有其独立性、超前性;但如果没有茶文化的发展,则茶产业也很难发展起来。茶文化发展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它的茶产业的发展也一定落后。纵观中外茶业发展史,无不证明这一道理。

(二)茶文化引导茶叶消费

茶产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积淀的传统产业。茶产业是指

茶叶从生产到消费过程形成的一条产业链,包含栽培、加工、储运、销售、消费各个环节。

消费是整个茶产业链条的终端,是影响各个茶产业环节发展的关键。茶叶产业的发展,其前提是茶叶消费人群的增加和茶叶消费领域的扩大,而茶文化对于茶叶消费人群的增加和茶叶消费领域的扩大发挥着积极作用。从不饮茶到饮茶,从偶尔饮茶到经常饮茶,可以通过茶文化来引导茶消费。近些年来,茶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饮茶,特别是青少年饮茶饮料成为时尚,茶消费人群在不断扩大,从而推动茶产业的发展。通过茶文化引导茶消费,使得茶叶消费人群增加,人均茶叶消费量增加,则对茶叶的需求增加。茶叶的需求的增加,反过来促进茶叶生产。

(三)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发展

中华茶文化在唐、宋、明时期形成了三次高峰,与此同时,唐、宋、明是中国茶业发展的较快时期。而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现代,中华茶文化衰微,中国的茶叶经济发展曲折,茶叶生产发展缓慢,茶叶出口也日见萎缩,茶叶贸易大国的地位也在下降。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茶文化得到复兴,因此,中国茶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就国内目前而言,茶文化发展缓慢的地区,茶叶经济发展也缓慢,而茶文化活动繁荣的地区,茶叶经济发展也较快。

21世纪是茶的世纪,要想振兴中国的茶产业和经济,必须首先复兴中华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茶业的灵魂。企业内部工作人员,首先提高个体的文化素质,尤其是茶文化素质,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班等途径来学习茶文化知识;企业积极参与茶文化活动,举办茶文化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