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修改后)
九年级化学课题一《空气》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
详见多媒体课件
【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布置】
1.学校作业:完成本节课相应作业P32 1、2、4题
2.家庭作业:理解并识记本节课内容;识记并默写:氧气、氮气、红磷、五氧化二磷的化学符号;预习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P28-32
4.教师引导学生由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误差分析。
6.教师播放视频,师生总结归纳空气的组成。
活动三、教师讲解物质的分类
活动目的:让学生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并能予以区别。
教师讲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并播放视频,学生归纳。
【新课学习】
活动一、教师介绍拉瓦锡并播放其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
活动目的: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化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理解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
活动二、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讲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活动目的:让学生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原理、装置。能准确描述出实验现象并获得结论。
1.教师讲解课本实验2-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些常见化学仪器。
2.教师播放视频资源,向学生讲解该实验的原理。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实验原理。
3.教师播放实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看实验视频,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瓶内水面上升约1/5.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各气体的组成几乎是不变的
B.高山上缺氧说明高山上氧气的量比地面低
C.取1kg空气必有210g氧气
D.空气污染主要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大造成的
10.下列有关空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只有一种成分即“燃素”
B.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
C.空气的成分自古至今一直未变
D.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
行
课
案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冰、 冰水共存体分别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4.为什么要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
5.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答:
12. 要使实验成功关键要注意哪些问题?
检
测
案
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
A.1:4 B. 5:4 C. 4:1 D. 5:1
2.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
2.二百多年前,国的化学家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3.空气中含有、、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空气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含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第一部分通过化学史和实验探究使学生得到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的结论,注意引导学生领悟科学家真实的科学探究,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知识,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指导。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和日常积累对空气已经有了一些常识性的了解,但从化学学习要求的角度看,学生仅知道这些常识是不够的,需要系统地掌握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质,需要系统地学习对物质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完整的空气的知识结构。
但由于学生尚不完全具备相应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独立设计并完成“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有一定困难,所以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空气的组成课时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课时1 空气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
2.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观察和记录,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和分析实验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
三、教学过程【引入】空气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之一,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转动的风车、晃动的树叶和动植物的呼吸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有关空气的知识吧!【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根据对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不同的探究,结合你的知识积累,说一说空气中有哪些成分?【总结】空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另外根据研究资料可知,空气中还含有氮气和稀有气体等。
【过渡】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但古人很长一段时间都认识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人类对空气的认识及空气组成的探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东社中学赵丽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但却是学生从化学角度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教材把空气作为初中化学认识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
本节课通过空气的研究及氧气的发现史实及实验事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但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和片面,因此学生之间需要合作,互动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
2.学法指导:主要体现了三个字“探”、“疑”、“用”。
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实验,提出问题或疑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多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同时,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在逐步形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培养其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化学学习真正服务于生活、社会和可持续发展。
a.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b.如何判断空气质量的好坏。
c.日常生活中如何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生活品质。
5.结合所学知识,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一次关于环保的讨论,了解他们对空气污染和环保的认识,并记录下你们的讨论过程和心得体会。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
2.作业中要求书面报告、实验报告和科普文章,注意文字表述清晰,逻辑性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设计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对空气的概念和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空气的探究充满好奇,但可能对空气中各成分的认识尚不清晰,对空气污染的认识也较为肤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空气的组成、重要性以及空气污染的防治。
《空气》教学课件及反思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高效课堂教课方案课题名称:空气姓名工作单位年级学科九年级化学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课难点内容解析(简要说明课题本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课为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的教课内容。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最重要的化学物质,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道其重要,却不十分清楚空气究竟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接触详尽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但是小学自然课曾对空气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保持生态均衡的重要条件,还是人类须臾离不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开朗的元素,经过对它们的认识和认识,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研究物质的神秘。
二、教课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详尽要求,目标要清楚、详尽、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知识与技术(1).认识身旁最常有的物质──空气,并认识空气的构成(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供给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研究。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研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守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研究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的趣;(2).初步立科学的物,科学的对待科学家的程及;要点空气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定。
点通研究空气的成。
三、学者特色解析(学生知的掌握认识状况,学生在新的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如何)“空气”个名学生来其实不陌生,学生曾玩气球、拍皮球,也曾看到水中的气泡⋯⋯“空气”有浅陋的。
但学生并未有意地去察、研究空气。
考到三年学生好奇心、想象力丰富、思活,所以本的教课力使研究活生、风趣、有念,以此来引学生烈的好奇心和极的研究欲。
2.1《空气(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篇
2.1《空气(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篇第一篇:2.1 《空气(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1 空气(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A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B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分析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教学准备: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二、导入新课: [引入]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你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学生活动 : 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说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三、新课教学: 讲述:空气的组成[引导]阅读课本了解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 [演示]实验2-11、如图2-3连接好装置2、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为什么?学生阅读知道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及结论认识仪器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口答1、瓶内放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的白烟,同时降温。
3、向燃烧匙中加入较多量的红磷,为什么?(燃烧匙中放较多红磷是为了使瓶内氧气充分消耗掉)4、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
教师提示观察红磷燃烧现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水面情况红磷燃烧,黄色火焰,大量白烟熄灭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大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1/5 [提问]如果实验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小于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1/5,为什么? [归纳]1、装置不严密2、红磷量少,不能充分耗尽瓶内的氧气、空气没有冷却[讲解]空气的成分板书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教师根据空气引出物质的分类混合物:多种物质纯净物:一种物质举例说明空气、可乐、泥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判断物质的分类四、知识巩固:五、课堂小结:1、空气的组成2、物质的分类六、布置作业:3第二篇: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成分》教案1 粤教版空气的成分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的成分及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空气第1课时精品教案
纯
净
物
与
混
合
物
【讲述】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而其中的氧气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它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学生倾听、理解混合物、纯净物的慨念及其区别。
布置作业
课本P32“练习与应用”第1、2题。
学生完成习题.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第1课时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过 程。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78%
氧气:21%
3.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稀有气体:0.94%
引导学生分析木炭、硫磺、细铁丝、镁条不能用来测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得原因。
【过渡】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了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那么空气中是否还含有其它气体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进行归纳。
【过渡】实验表明,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课题1空气第1课时
【教材分析】
空气与人类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也是学生从化学角度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教材把空气作为初中化学认识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本节课通过空气的研究及氧气的发现史实及实验事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接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因此本课题内容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空气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4、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5、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教具准备:1、演示实验2—12、蜡烛探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一只空集气瓶(不要盖玻璃片),然后提问:这只瓶中有什么?追问:空气对我们人类有何重要的作用?(二)讲授新课:组织学生讨论:空气中有哪些成分?(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再讨论:生活中或实验中的什么现象能说明空气中含有这些气体?提问:空气中有氧气,而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提示: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有没有学过一种能消耗氧气的物质?提问:出了蜡烛外还需要用到什么仪器?(这里可以慢慢的引导,如:是否要给它一个有限的空间,这个空间能否与外界相通,如何让这个空间不与外界相通,如何能看到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等)指导学生看书:P21图,并介绍图中仪器的名称教师演示实验(第一步):蜡烛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点燃蜡烛并放入集气瓶中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实验(第二步):打开弹簧夹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提问:水为什么会进入集气瓶中?为什么水的量远远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的话可以从蜡烛燃烧后的产物状态提示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物质?教师演示实验(第一步):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点燃红磷并放入集气瓶中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指导学生看书上内容:拉瓦锡发现空气成分的历史实验(第二步):打开弹簧夹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讨论:书P23讨论题这里学生各抒己见,帮学生归纳出主要的四个原因提问:瓶中剩余的气体著要是什么气体?这种气体是什么颜色,能否溶于水,能否支持燃烧?指导学生看书: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及其确切含量提问:空气中成分是否单一?出示:一瓶氧气,然后提问:成分是否单一?通过比较得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三)巩固练习:指出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1.五氧化二磷2.二氧化碳3.海水4.氧气5.二氧化硫6.人体呼出的气体7.氮气8.空气组织学生讨论:请你举出生活中的三种混合物(四)板书设计: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其他气体和杂质按体积计算:4/51/5(体积百分数)78%21%0.03%0.94%0.03%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教学后记:大家对我的这堂课的评价还可以,比如:能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仪器、装置;拿出蜡烛和红磷分别实验,对比实验的效果,比较有新意;整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以学生为主导,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课改理念。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板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的组成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P O2 P2O5二、空气的发现史三、小结:【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在通过对实验的充足准备,课前的问题设计已基本达到。
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学间合作的互助精神,使学生获得了知识,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的是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化学语言表达能力,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多注意学生的化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附1:课堂练习一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A)78升(B)78% (C)21升(D)21%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A)4:1 (B)1:4 (C)1:5 (D)4:5附2:课堂练习二4.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A)氮气、氧气(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氮气、二氧化碳5.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煤燃烧生成的烟(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6.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的健康,影响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坏。
7.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认识的重要性,注意消除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自然资源。
附3:课堂练习答案1.B 2.A 3.B 4.B 5.C 6.C 7.人体作物 8.保护环境污染源附4:随堂检测1.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
(A)78% (B)21% (C)0.94% (D)0.03%(1)二氧化碳()(2)氧气()(3)氮气()(4)稀有气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3.桌子上有一个空烧杯,烧杯内()(A)是氮气(B)是氧气(C)是空气(D)没有物质4.证明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A)法国的拉瓦锡(B)瑞典的舍勒(C)英国的道尔顿(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5.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A)煤燃烧产生的烟(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出的尾气(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执教人:陈建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2、学生通过注射器“抽气吸水”实验,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知道测定气体体积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成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教学难点: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学法指导: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互动、小组合作、讨论、实验探究,感受到空气的存在,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尝试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设置:“蜡烛自灭”实验组织讨论:为什么蜡烛很快熄灭了呢?(引导学生肯定一个事实:空气中是含有氧气的;同时知道可以用物质燃烧来消耗氧气。
)提出问题:如何用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新课学习讨论:1、要测定氧气的含量,不可能取出氧气,只可以消耗,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消耗氧气?思考: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选择可用于测定氧气含量的药品。
点燃红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固体气体固体点燃碳 + 氧气二氧化碳固体气体气体点燃石蜡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固体气体气体2、怎样测出被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实验引导:用一只注射器抽取另一只注射器中的空气(“抽气吸水”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可以在燃烧耗氧后用水的体积来间接感知氧气体积)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演示实验:实验2-1 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的量。
探索交流:资料:实验中的大量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固体,沉降后溶解于水中。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学案 (第一课时)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案+(第一课时)2.1 空气(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情境导入】猜谜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二、自主探究: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
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问题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实验现象:3.实验原理:4.实验结论:5.注意事项:⑴红磷的量应取(少量或过量);⑵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⑶要等才能打开弹簧夹。
6.实验反思:(1)若实验中进入瓶中的水小于瓶子容积的1/5,可能的原因有①;②;③。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的
设
计
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课题
出示空杯子,提出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酝酿化学思维
描述空气的什么样子
用语言进行精炼的描述,对学生进行概括思维的能力训练。
操作探究环节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观察现象
及时记录
讨论交流环节
出示问题 引导分析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化学设计者周醒民单位(学校)高庄镇三中授课班级九一班
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课题一第一课时《空气》
学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第一课时
本节(课)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空气的组成。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培养学生能够善于观察和分析化学实验的能力。
道具
ppt
ppt
演示实验视频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展示概念
出示例题
B
C
C
E
D
E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观察实验
分析研讨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学生分析,
得出结论
3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原创
网络
原创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空气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的概念,能区分一些简单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
(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2.对物质分类的理解3. 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P + 5O2点燃 2P2O5(2)猜想冷却后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2.1.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课型:新授课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讨论,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二、学情分析此阶段学生对物理里面气体的压强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对化学探究实验分析还不到位;对一些仪器使用、药品的取用、实验现象的观察有了简单了解,但是对于空气成分的定量分析以及自行完成实验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及区分。
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及误差分析。
四、教法自学汇报、实验探究、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五、教具多媒体、酒精灯、集气瓶、燃烧匙、胶塞、导气管、橡胶管、弹簧夹、烧杯、红磷、水、打火机、湿毛巾、饮料瓶两个(有孔、无孔)等六、教学流程图片导入人类适宜居住空气好的地方。
活动一:举例验证空气的存在;感受空气组成的研究历史的艰辛。
检验自学拉瓦锡的经典实验成果,并用自己的语言汇报实验原理和结论给大家。
活动二:演示实验仪器及药品,学生配合讲述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
【演示实验】(教学素材“仿真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引导观察燃烧现象,引导“白烟去哪了?”探究出水的作用。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并观察水面现象,试着结合实验步骤讲述实验原理和结论。
(用饮料瓶有孔、无孔吸水帮助学生理解压强难点)活动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解决问题:1.剩余气体性质。
2.进水量少于1/5原因。
3.深入燃烧的红磷速度慢、弹簧夹未夹紧会对实验有何影响。
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学问教目标学力量目目标标情感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生疏纯洁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洁物和混合物初步学习科学试验的方法,进展观看、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试验现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空气的组成纯洁物与混合物的概念争论空气组成的试验过程及原理纯洁物与混合物的概念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提出问题、试验探究、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思维、教师预备 1.试验设备: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具运用2.有关拉瓦锡争论空气组成的幻灯片资料。
学生预备预习课题 1 的内容。
课题 1 空气〔第一课时〕一.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试验原理: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板书设计试验现象:1、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2、红磷熄灭并冷却后,翻开弹簧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试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二、空气的组成氮气 78% 氧气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杂质三、纯洁物和混合物纯洁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特地的化学符号表示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成分混合而成的,没有固定的组成,因此,没有特地的化学符号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1.有一种物质你摸不到、看不着、也抓不住,但是我们却一刻也离不开它。
我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学生活动思考,答复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于空气,你们观察了吗?能用家中常用物品设计一个证明空气存在的小试验吗?可见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气勃勃的地球。
那空气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呢?下思考,并努力将语言组织好,预备答复看书,思考切入主题面我们就来开头我们今日的学习,看看它到底是何物。
请同学们看课本。
【板书】课题1空气〔第1课时〕由于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找图,看图进一步引进内容以人们对空气的生疏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始终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 18 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争论,人们才开头生疏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早在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争论了空气的成分,先看看他所用的装置图,课本图 2-2结合幻灯片强调其显示的拉瓦锡在200 多年前的试验装置,指出整个试验可以总结以下四点:⑴汞→变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 具有有什么性质?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N2)
【思考】
5、 在实际操作中, 水面上升的体积会明显 小于广口瓶总体积1/5 , 试分析可能原因
1)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未消耗完。
空 气
3、实验前的准备
中 (1)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如何检验?)
氧 (检2)查加装足置量的气红密磷性的方法(手握法): 气 (把3)导弹管簧的夹要一加端紧放入水中,用手紧握集气 含 外(壁4),在如集果气导瓶 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 量 导内管加内入形少量成的一水段. 水柱。 的 (5)将水上方空间分 测 成5等分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 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一、空气发现史
拉 瓦 锡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 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 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二、空气的组成
氮气(N2) 78%
氧气(O2) 21% 稀有气体: 0.94%
定
空 气
4、实验过程:
中 (1)点燃红磷,迅速 氧 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气 (2)待集气瓶冷却到
含 常温时,打开止水夹。 量 (猜想有何现象?)
的
测
定
5.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 量的热
(2)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 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 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6.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未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3)装置的密闭性不好。
【思考】 6、实验结果有没有可能大于1/5?
1)瓶盖塞太慢 2)没夹紧弹簧夹
7、书本上的实验是最好的吗?
二氧化碳(CO2): 0.03%
体 积 分 数
其它杂质: 0.03%
P.26 1、拉瓦锡实验的反应原理: 汞 + 氧气 加热 氧化汞 (红色固体粉末)
2Hg+O2==Δ==2HgO
三、探究空气的成分
1.实验原理:在密闭的容器里红磷和空 气中氧气反应,让容器内压强减小,使 水进入容器。 2.实验装置:
点燃
7.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4P + 5O2 == 气瓶里放少量的水?
(1)吸收白烟,防止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 有毒)(2)降温(3)防止燃着的红磷溅到集 气瓶底,将集气瓶炸裂。
2.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因为红磷燃烧放热,如果伸入瓶中太慢,会使 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向外逸散,导致所测氧气 含量多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