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高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背景:①农业文明的特点:自给自足,相对隔绝

②西欧资本主义的经济芽

A经济根源:

B社会根源:

①背景 C商业危机:

一、世界市场 D思想、宗教根源:

拓展(开始 E客观条件:

形成)(1)新航路的开辟②过程: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的新航路

(雏形出现) A引起了“商业革命”

B引起了“价格革命”

2、途径③影响 C推动殖民扩张

D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E使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日益紧密

走(2)早期的殖民扩张:①殖民扩张概况:英荷、商业资本、欺诈,抢掠

向②殖民扩张的影响:对殖民地,对西欧、对世界

世(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界 1、工业革命(2)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资本、资源、海外市场)的发生背景(3)圈地运动(国内市场、劳动力)

资(4)手工工场发展和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和奖励

本①开始:18世纪60年代主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英国工业革命②纺织→动力→交通运输义(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进程③重大成就

市(2)工业革命的扩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场(1)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蒸汽时代

(2)改变了经济结构

3、工业革命(3)改变了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

的影响(4)改变了社会关系

(5)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6)推动列强的对外扩张,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政治前提:

1、背景(2)经济基础:市场、资本等

(3)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如电磁感应现象)。

(1)发源地和“中心”:美国和德国

2、概况(2)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三、世界市场的形成(3)主要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3、特点: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电力时代”

(2)经济结构变化:,

4、影响(3)促进社会关系变化

(4)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5)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①暴发原因②危机特点

①危机暴发前,“加速”

1、背景(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②危机暴发后,“加剧”

③教训

(3)经济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危机

①1933年3月—1935年初,应急措施,结束混乱

(1)阶段

②1935年—1939年,具有改革意义的政策调整。

一、罗斯福新政①整顿银行业:原因、目的、作用

②恢复工农业生产:目的、措施、作用

2、概况(2)内容③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目的、作用

④保护劳工权利:作用

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作用

(3)特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1)对美国的影响:恢复经济、缓和矛盾、遏制法西斯

3、影响

(2)对世界的影响:开创新模式

代背景:新政实践、战后重建、凯恩斯主义资后果:战后——70年代初:“黄金时期”本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70年代初,经济“滞涨”

主应对:减少干预

义混合经济

的目的:缩小差距、减少问题

新实质:国家……保障……公民

变发展:战后发展、六七十年代完备、

化 2、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73年后受挫,但继续发展

实质:生产关系调整

二、战后资本主影响:覆盖全面、穷人受惠,稳定社会

义的新变化财政困难、道德危机

背景:科技进步、生产发展、生活提高、消费多样 3、第三产业兴起表现:增长最快、比重上升

影响:促进工农、拓展经济、增加就业、

扩大市场、改善配置、缓和波动

4、“新经济”的出现:概念:全球化背景、知识经济基础、信息技术主导

特点:三高两低

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背景:险恶的战争环境、物资的极度匮乏

(2)目的:支持红军、直接过渡

1、战时共产主义(3)内容:①农业、②工业、③商业、④分配

(1918—1921)(4)特点:“战时”“共产”、否定私有制、市场和价值规律

(5)评级:总评、积极、消极

①战争破坏经济

(1)背景:

②战后推行……政策,引发…加剧…

一、苏俄(联)社会主 2、新经济政策(2)内容:①农业、工业、③商业、④分配

义建设的初期探索(3)目的:摆脱危机、间接过渡

(3)特点: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多种所有制

(4)评价:

①时间:20世纪20至50年代

A工业化建设:两个五年计划苏(1)形成②过程

联 B农业集体化:

社③标志:1936年斯大林宪法的颁布。会(2)形成原因: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个人因素主 1、体制的确立政治:高度集中、…计划、优先发展…义(3)特征经济:高度集权,个人崇拜

建文化:高度集中,行政干预

设政治:积极、消极

(4)评价经济:积极、消极

文化:积极、消极

①背景:

(1)赫鲁晓夫改革②措施:

③评价:

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①背景:

体制(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②措施:

2、体制的改革③评价:

①背景:

(3)戈尔巴乔夫改革②措施:

③评价:

直接原因:

(4)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历史原因:

外部原因:

3、斯大林模式的总体评价

4、斯大林模式经验与教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