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文言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桃花源记

一、文学(文体)常识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字,1.

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世称。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等,有“”之称。他也是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词语积累

1.通假字

便要.还家。( )

2.词类活用

(1)林尽.水源( )

(2)渔人甚异.之( )

(3)复前.行( )

(4)欲穷.其林( )

(5)处处志.之( )

(6)未果.( )

3.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古义:今义: )

(2)豁然开朗

..(古义:今义: )

(3)阡陌交通

..(古义:今义: )

(4)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今义: )

(6)无论

..魏晋(古义:今义: )

(7)不足

..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 )

(8)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今义: )

(9)屋舍俨然

..(古义:今义: )

(10)后遂无问津.者(古义:今义: )

4.一词多义

(1)乃:①见渔人,乃.大惊( )

②乃.不知有汉( )

(2)其:①欲穷其.林( )

②其.中往来种作( )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④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3)寻:①寻.向所志( )

②寻.病终( )

(4)舍:①便舍.(shě)船( )

②屋舍.(shè)俨然( )

(5)中:①中.无杂树( )

②晋太元中.( )

③其中.往来种作( )

(6)志:①处处志.之( )

②寻向所志.( )

(7)为:①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 )

②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

③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 )

(8)闻:①鸡犬相闻.( )

②闻.有此人( )

5.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向路( )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 )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 )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 )

6.成语积累

7.四个带“然”的短语:

①豁然开朗( ) ②屋舍俨然( ) ③怡然自乐( ) ④欣然规往( )

三、文言句式

1.倒装句

问所从来。( )

2.省略句

(1)(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

(2)(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 )

(3)林尽(于)水源。( )

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

四、主题思想

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彼此和睦相处的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渴望。

五、理解默写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

2.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5.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 ,。,。

B. ,。

6.表现桃花源人长久与世隔绝的句子是:,,。

第2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一、文学(文体)常识

1.《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宾客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种文体具有篇幅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来源:] 3.《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

4.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二、词语积累

1.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3)无丝竹之乱.耳( )

(4)无案牍之劳.形( )

(5)不蔓.不枝.( )

(6)苔痕上.阶绿.。( )

(7)香远.益清.。( )

2.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 )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古义:今义: )

(3)可以调.素琴(古义:今义: )

(4)无丝竹

..之乱耳(古义:今义: )

3.一词多义

(1)之:①水陆草木之.花。( )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④何陋之.有?( )

(2)清:①濯清.涟而不妖( )

②香远益清.( )

(3)远:①香远.益清( )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