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合集下载

第12课新浪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新浪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组织“天足会”,宣传缠足的害 处 女 康有为在广东首创《不缠足会草例》 权 运 康氏兄弟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 动 新式学堂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
有一定成效
维新派 人士
一时间 不缠足 蔚然成 风
不缠足 原因?
电影演员 阮玲玉
民主 平等 思想 影响 维新 人士 推动
鲜明政治色彩
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女 不缠足的开路先锋 学生(右一为林徽因,左 ——康有为的女儿 为她的表姐们)
①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
A.①② √ C.①②
B.①③ D.②③

2. 老照片能生动鲜活地再现历史的真 实。以下是一张辛亥革命后街头剪辫 子的照片,由此可以获得有关辛亥革 命的信息是 ①首开“断发易服”之风气 ② 当时剪辫子被视为是革命的表现 ③革命已波及到社会生活层面 ④ 民国临时政府的各项举措得到百姓 大力支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服”,改革 这一与时代 潮流不相容 的旧习俗。 辛亥革命前 后, “断发 易服”具有 了反清革命 的色彩。民 国时期,政 府颁布法令 剪辫易服。
断发有何色彩?
新时 期的 时尚 发型
当时女人的鞋子能说明什么问题?
不缠足
(2)不缠足
结果
屡禁不止
政府
1840年前 后,外国 传教士
传统人们结婚的情形是怎样的?
清末传统婚礼
当时人们结婚的情形是怎样的?
婚礼变化原因:
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的推动
民初的新式婚礼
断发易服
中 长袍马褂 西装中山装 西 服饰 上袄下裙 旗袍 合 “等级森严”——无等级限制、多元化 璧
发型 足形
长辫
剪辫
民族压迫——政治色彩

社会生活 教案

社会生活 教案

社会生活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社会生活教案社会生活教案(精选8篇)社会生活教案篇1第七主题社会生活教案第20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结合调查纵横比较预先调查亲邻好友近20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数字、票证、图片、影象等历史资源,体会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探索理解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改善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爱党与时俱进小康生活的来临与祖国的日益强盛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正在突飞猛进,这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成果能者发展适者生存改革就业制度,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和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改革就业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109页“导入框”内容,讨论回答:新旧“四大件”分别指的是什么?(a.旧的“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特点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特点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
(1)西方入侵: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习俗。

(2)经济发展: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增多,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3)民主思想:新思想的不断传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4)政府推动:中国政府推行的各种改革,如晚清政府的“新政”、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2.特点
(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

(2)从过程看:与西方侵略相伴始终。

有较强的半殖民地色彩,在中西、新旧并存中出现中西合璧。

(3)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

(4)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

(5)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传统习惯仍广泛存在。

第1页共1页。

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PPT课件

辈 的年 房代 间的 看 到 这我 样们 的常 照常 片在 上
70
――
60年代结婚证
70年代结婚证
80年代的人终于又穿上了婚纱和西服
没 得年 说代 , 连 最现 亲在 的的 人化 也妆 认技 不术 出可 来真 90
――
.
邓小平与卓琳的结婚照
蒋经国与蒋方良的结婚照
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
自建国以来,于1950年,政 府 制定《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 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现婚 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 婚姻制度。这是解放妇女,移风易 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导致几千年来 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40年代前后白色婚纱礼服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婚纱照由 教堂合影逐步转移到照相馆,程序上也由举行婚礼后拍照 改为婚礼胶拍照,人数由集体合影演变为二大二小的四人 合影,进而发展到只有新郎,新娘二人合影,从此开始了 名副其实的婚纱照。
50年代和60,70年代的结婚照是差不多的。在那个阶 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恐怕 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 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 婚礼
清 末 民 初 的 传 统 婚 礼
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崇尚红色, 新人是绝对不允许穿白色衣服的。
随着20年代初西方文化的传入,婚纱首次在 我国亮相,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先生小姐,不 少人已经信奉了基督教,他们一般选择在教 堂举行婚礼。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任弼时与陈琮英结婚照 (1926年3月上海)
30年代西式服装大行其道。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流行穿白色婚 纱礼服,一般新娘穿白色婚纱礼服,手捧鲜花,头戴白色长纱, 长达五六米,新郎穿黑色大礼服,白硬领衬衫,戴黑领结,手捧 黑呢高帽和白色手套,另外还有男女二位傧相,也穿大礼服和白 纱,陪着一对新人,举行婚礼后就在教堂内与双方家长,证婚人 等拍摄合影照,这就是起初的婚纱照,这种类型的结婚照一直延 续到50年代。

第13、14课 社会生活

第13、14课 社会生活

一时间 不缠足 蔚然成 风
通过阅读图片,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出 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什么?
结论:除了风气较为开放的大城市和受过教育的妇女 接受了放足观念外,多数贫困落后的地区,缠足依然 相沿成习。 原因:缠足习俗已经相沿千年,其观念根深蒂固,因此 彻底根除是相当困难的。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 的倡导、强制下,广大妇女才彻底解放。
探究: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影响:(1)抵制了列强的侵略,鼓舞了中国人民 爱国救亡的斗志,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2)推动贸易发展和市场开辟的进程,促进了社 会和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节奏 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 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4)转变了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 (5)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四合院
里弄住宅
洋房
①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和设计自己喜欢的服饰。 ②洋装促使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 产物——旗袍和中山装
二、“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1.“断发”
时间
同治、光 绪年间 戊戌维新 期间 1910年清 政府 辛亥革命 后民国政 府
概况
中国留学生受西方文化环境 影响和刺激“改装去辫”
结果
政府禁止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建议“断发易 服改元” 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法令 颁布《剪辫通令》强制剪发
小 结
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文明和中国近代政治、 经济、思想变化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娱乐、礼仪等) 也发生了变化——既冲破了原有封建文化的束缚, 革除了弊端,又保留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日 趋科学合理,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简洁轻松,有利 于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 这种变化又进一步促使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 思想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从女子缠足看近代社会变迁

从女子缠足看近代社会变迁

从“废除缠足”看近代社会变迁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逐渐渗透到中国百姓的社会生活之中。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期间,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社会习俗的变革加速;部分传统陋习也因为不适应近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趋势而遭淘汰。

社会生活与观念变化的表现包括“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社交礼仪的变化,婚丧仪式等。

一、缠足的解放废止缠足被视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然而人们在认识到废止缠足的重要历史意义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原因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缠足起于五代终于民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寸金莲”是一个历史符号,而缠足本身作为一种文化则能够反映出中国文化心理的隐秘一面。

女子缠足,从南唐到晚清,其风愈演愈烈,乃至于形成规模,满清那从北地吹来的带着蛮荒气息的风也未能改变这种习俗,反而与之同化。

清朝顺治、康熙两代皇帝均颁下禁止缠足的诏书,却毫无成效。

虽然在中外历史上都有盛行一时的变态美学,比如西方17、18世纪流行的束腰,但像裹脚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群体性行为实属罕见。

这种性变态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经过近一千年的滋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价值衡量和评判标准,成为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同样也微妙地折射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变形和扭曲。

封建时期士大夫对于缠足不懈歌咏,视女人如玩物,病态审美,赏玩小脚成为癖好。

男性在亵玩女性小脚时的心态,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赏玩者的态度对待价而沽的商品的态度。

缠足文化中有男权主义的深深浸透,还在于缠足的另一个作用,即是女子守贞。

《女儿经》明确教导人们之所以要缠足,“不是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门外”。

在这种意义下,女性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基本权利,而是会走动的玩具,提供生育能力的繁衍机器,是男性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花瓶。

缠足危害之大,不仅损害了二亿女子,近全国一半人口的健康,也不利于子孙后代的发育成长。

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题: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知识体系】【重难点解析】1.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冲击,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具体原因:西方先进科技与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合力影响。

2.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①变化首先由通商口岸开始,逐渐向内地扩展。

这与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深入路线相同。

②由于经济发展及风俗习惯存在极大差别,各地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③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巩固练习】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的是:A.“竞尚洋装” C.西餐馆的出现B.“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D.西式洋房的出现2.中国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但从光绪三十一年起,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陆续拟订了陆军、海军和巡警等新式服制。

这说明: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相矛盾②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③清政府主动顺应服饰变革的潮流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A.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3.西式服饰传入中国的时间是: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C.太平天国运动以后 D.辛亥革命以后4.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 .外国传教会的宣传 C .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B .民族危机的影响D.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5.下列关于“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政治色彩B. 二者同时被取消C.“去辫”是中国留学生在西方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下产生的D. 放足受外国传教会的极力宣传6.193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A. 看到有人穿中山装B. 在西餐馆就餐C. 见一男士拖着长辫子D. 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7. 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A. 《申报》B.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中国丛报》D.《绍文新报》8. 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A.《渔光曲》B.《定军山》C.《风云儿女》D.《歌女红牡丹》9. 近代以来,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具体是在A. 鸦片战争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太平天国时期D. 五四运动时期10.读报刊与看电影说明了近代文化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②太平天国运动后,报纸成为抢手货③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民报》④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⑤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清朝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后,仍住在紫禁城内。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岳麓版必修2

式娱乐 活动。
定军山
(2)1905年京剧短片《
》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影片。
(3)1913年《难夫难妻》是中国第歌一女部红故牡事丹影片。
(4)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摄制完成。
答案
3.作用 及时传播 时事信息 了人们的视野。
,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
方法技巧
答案
三 移风易俗
②1872年创刊的《》申是报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③1884年创办的《
》,开新闻画报之(3)高涨
① 维新运动 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② 新文化运动
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2.电影
(1) 19世纪末期
,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
答案
3.丧葬礼仪
19世纪中期 ,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注目。
4.认识
(1)反映着近代社会 物质文明 的进步。
(2)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

(3)有些还成为妇的女重解要放标志。
(4)发展极端不平衡,农村相对闭塞和贫穷。
答案
方法总结 1.结构图示
2.识记方法 用三大变化识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1)从“头”到“脚”的变化:“头”上的变化指的是“断发”运动, “身上的变化”指的是服饰的变化,“脚上的变化”指的是不缠足运动。 (2)从“外”到“内”的变化:“外在的变化”指的是民众阅读报刊和 看电影,“内在的变化”指的是民众通过读报和看电影,思维方式和价 值观的变化。 (3)从复杂、低俗到简易、文明的变化:它指的是旧式的礼仪、婚俗和 丧葬礼仪被新式的代替。
史料探究

二十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讲述

二十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讲述
根据材料分析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1.经济: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2.政治:反专制的标识,政府政策推动 3.思想:思想启蒙的影响
(西方文化、民主平等、个性) 材料三:五族共和(辛亥革命)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 采用旗袍,蓄意要模仿男子。……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 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现在要紧的是,旗袍 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线勾出…… ——张爱玲《更衣记》
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1年湛江二模)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 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 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 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 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 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专制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 文化:出现反礼教的思想。
二、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后探究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 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 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 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 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请同学们阐述这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再总结它们的不足之 处,思考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做出怎 样的正确选择?
C.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 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例2.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 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 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 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专制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专制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二四单元 中工国业社文会明主的义崛建起设和发对展中道国路的的冲探击索
1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前自主初探
课堂互动解疑 2
课前自主初探
教材精巧点拨 形成知识体系
3
目标导学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了解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4
自主学习 一、“断发易服” 1.易服
34
②对人们现实生活所起的作用 a.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 重要渠道。 b.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 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c.在报刊多样化和更加专业化的今天,它对人们的学习 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产生全方位 的影响。
35
典例剖析 例1 命题视角:考查对报纸传媒的认识。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 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 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2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鸦片战争前后,西 式服饰传入中国,民间仿效之风悄然兴起;长袍马褂与西服革 履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
答案 C
23
3.大约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 ()
A.鸦片战争后 B.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 C.维新变法后 D.“五四”运动后
24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太平天国起义爆发 后,各报刊用大量篇幅及时报道时局和战况,报纸成为抢手 货,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
9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2单元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2单元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风东渐”,中国社会生
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
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思路点拨 变化原因的分析应从西方文明的冲击、工商 业发展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政府的推动几个 方面着手;影响应考虑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答案
(1)原因:①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鸦片
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
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和
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912年,清王朝统治被推翻,A 项结论不符合史实;C项结论不对;而D项结论不符合当
时的中国实际情况。文绣利用法律手段提出离婚,反映
④1931年,第一部有声影片《 歌女红牡丹》。
2.作用 (1)及时传播 时事信息,娱乐生活。 (2)促进了科学知识 的普及。 (3)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问题思考 3.近代报刊业兴起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1)与西学的传播有直接关系。(2)与社会
时政活动相联系。(3)增强了人们的“新闻说明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 的封建观念。 答案 B
能力提升
7.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 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 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 国 (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鸦片战争后,服饰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①穿西装 A.①②③ ②民间服饰变革 ( A ) ③官定服饰变革 B.②①③
C.③①②

社会生活变革教案设计

社会生活变革教案设计

社会生活变革教案设计一,课前知识认知1、教学内容分析(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①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②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分析:设置这个专题让学生的近现代人类类社会生活历史研究的趋势。

尤其,近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传统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冲击,是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最直接最广泛的表现。

(2)此专题内容是经济成长历程模块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首先,通过本节教给学生鲜活的历史、有激情的历史、平民的历史。

其次,人类社会一切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变化根本目的和根本表达都是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学习本课内容能协助学生树立人类社会发展的准确观点,培养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判断。

再者,此专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利于协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平和的心态实施为生活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学情调查(1)学生在此前历史学习中已经大体理解了近现代社会进步在中国和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表现,这些知识为本课学习铺就了良好的知识背景。

(2)当前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尚较欠缺,创造性、自主性思维有待进一步引导开发,利用本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增强训练,能更好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3、课堂学习方式设计增大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辅助以模仿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等方式。

二,课堂系统1、导入:教师身穿整洁的西装革履,脚穿一双老板鞋,头戴中国传统瓜皮帽进教室。

(同学们哄堂大笑)师:同学们在笑什么?生:老师的服饰是“土洋结合”、“不伦不类”。

师:那么,你们看看哪样是“土”的,哪样是“洋”的?怎么搭配才适宜呢?生:(七嘴八舌)瓜皮帽+长跑马褂+老板鞋;西式礼帽+西装+衬衫+领带+皮鞋等等师:同学们,你知道除了服饰之外,社会生活还有哪些方面出现了中国传统向西方的学习和变化吗?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吗?让我们来学学历史课本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吧,它会给你答案的。

高三历史专题8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专题8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专题8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变动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1)表现:(2)影响:(具有双重性)2、表现:(1)小农经济开始瓦解(2)新经济成分——近代企业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3、关于洋务运动4、关于民族工业:(注意各个时期发展的表现)兰地酒之先河。

住①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②近代民居最普遍和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和里弄;③在大城市出现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中独院式的花园洋房最为引人注目交通通讯①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是淞沪铁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X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的里程碑。

②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

③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

④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邮政正式脱离海关;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⑤1877年某某巡抚在某某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社会习俗①断发:1910年,清政府准许臣民自由剪发;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布《剪辨通令》,结辫陋习至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②不缠足:开始时间先于断发,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正式成立不缠足会。

但是不缠足运动完成较晚。

③礼节: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以及体现森严等级的称呼。

④婚姻: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变革进程,但是晚清婚姻风俗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

⑤丧葬:变化最为迟缓。

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大众传媒1、报刊: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太平天国运动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关于辛亥革命对社会的变化

关于辛亥革命对社会的变化

几千年来我国农业基本是处于个体耕作为住,其农民地位之底,处于被上流各阶层层盘剥,属于中国最穷的主流群体。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的基本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除保留了少量的个体劳作外,成立了“人民公社辛亥革命:生活:剪辫子;思想:婚姻自由,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变化:①文化生活: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有线电报等通讯工具传入中国;西方发明的照相、电影传入中国;上海等城市创办了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②社会习俗: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社会出现了文明进步的新气象。

意义:促进了我国的政治民主化,也就是近代化,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近代化。

物质生活的变化1.服饰:(1)旧中国的变化:概况:①鸦片战争后,西装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的服饰开始发生变化。

②民国时期,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并流行。

特征: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进了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何璧的产物。

2.饮食:(1)旧中国的变化:概况:①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

②西式的糖、烟、酒和饮料也传入中国,逐渐为百姓所接受。

特征:受自然物产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影响,饮食的变化速度相对缓慢3.建筑:(1)旧中国的变化:概况:①鸦片战争后,西式住宅开始出现在沿海大城市里并不断增多。

②民国时期的大城市出现了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中花园洋房最引人注目。

特征:变化主要出现在大城市,广大内地特别是农村几乎没有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1.近代的变化:概况:①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②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③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大力推行剪辫和放足,传统的婚姻习俗,社交礼仪也发生改变。

特征:①“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复习与练习1.()前后,西装传入中国,人们的服饰上出现了()的特点,2.()和()的出现是中西合壁的产物。

3.辛亥革命后,在()思想的影响下,维新人士倡导发起()运动,成立了()会,4.结辫陋席结束于(),标志是国民政府发出了(《》)。

5.(),中国出现了近代报刊,()后,人们有了新闻观念。

6.1872年创刊的《》是近代至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7.(),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8.(,)电影传入中国。

9.中国第一次自拍影片《》,第一部政事影片《》,第一部有声影片《》。

10.民国之初,在()的()和官僚人家出现了文明婚礼。

社会生活变化的程度衣——西方服饰传入并导致中国服饰产生变革,但西方服饰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服饰——中西合璧食——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

“变”的范围主要限于上流社会住——西方建筑的出现。

范围也很有限,但导致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的出现。

社会风尚——结辫和缠足陋习的革除。

结辫是彻底革除,缠足在中国近代只是小范围内得到革除。

休闲娱乐——中国近代报刊的诞生和电影的传入。

电影、报刊——改变了中国近代的精神生活社交礼仪——交际礼仪由于朝代的更替,变化彻底婚俗和丧葬礼仪的变化还是局限于小范围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1、原因: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影响2、概况:1)断发概况①1910年清政府允许剪发②民国政府《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2)不缠足运动概况①清政府多次废止但屡禁不止②维新派人士倡导为什么说“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1)“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的兴起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民主平等的思想,促进中国人思想的变化。

(2)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迫于形势,中国政府也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3)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色彩。

电影概况1)《定军山》——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拍电影2)《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3)《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片练习1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2-2-4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迅的变化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2-2-4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迅的变化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五、近代社会变迁的评价 1.是在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________影响下发生的,
反映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________精神和民族意
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 2.由于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广大内地 农村几乎看不到新生活气息,闭塞和贫穷依然是下层民众 普遍的生存状态。 参考答案: 民主思潮 人文
(2)《________》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
大的报纸。申报馆创办的《____________》开新闻画报之 先河。 (3)《____________》《 月 月 小 说 》《 绣 像 小 说 》 《________》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4)________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 政治斗争的武器。 (5)________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 或缺的内容。
一、服饰
1.________前后,西式服饰传入我国。
2.________与________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 的景观。 3.西装的传入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 ,________与 ________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参考答案: 1. 鸦片战争 旗袍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3.甲午战争
下页 末页
4.京张铁路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二、水运和航空 1 . 水 运 : 1872 年 近 代 第 一 家 轮 船 航 运 公 司 ——

我的示范课:社会生活的变化3

我的示范课:社会生活的变化3

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一部故事片 《难夫难妻》 第一部电影 《定军山》
看电影
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北京天桥电影院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 海最高级的大光明影院
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民国时期的影星
阮玲玉
胡蝶
周璇
看电影
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综合探究: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 化的因素有哪些?
1.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汇; 2.政府政策的推动; (例:清政府、民国政府) 3.民主革命的发展; (例: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国民革命) 4.传统习俗不合乎时代潮流。
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巩固练习:
1.中国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但从光 绪三十一年(1905年)起,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 拟订了陆军、海军和巡警等新式服饰。说明了( ) B 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矛盾 ②民间服饰变化对官 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③清政府主动顺应服饰 变革的潮流 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 活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小新娘
第13课 新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击下的社会生活
3.丧葬礼仪方面的变化:
•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 《大公报》上发布“哀启”,声明概 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 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 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 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 歌,整个仪式别开生面,简朴感人。
小农 经 济
大 机 器生产
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社 会 生 活 ?

近代社会物质生活通讯讲课新授

近代社会物质生活通讯讲课新授

清政府:自由剪发法令(1910年);
民国政府:《剪辫通令》。 2)不缠足运动 清政府:屡禁不止; 维新派:发起女权运动 ①康有为,南海,《不缠足会条例》 ②康广仁,广州,“不缠足会”
[探究]
为什么说“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1)“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的兴起主要是受西方民主 平等思想的影响。
礼仪的革新
日常礼仪的革新
旧礼仪:三跪九叩,长拜作揖
旧称谓:大人、老爷
(1)晚清: 1886年后 握手、鞠躬、免冠开始流行
(2)民国 ①
跪拜,作揖 ———— 大人、老爷 ————
握手,鞠躬 先生、君
② 意义: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婚姻的变革
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图
旧式婚礼情况
新式情况婚礼
1 .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自由恋爱 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 2.订婚 3.会亲(即订婚) 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 4. 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 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 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 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 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 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 俗称“过大礼”、“恭迎娶”) 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 6.过妆(送嫁妆) 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7.娶亲 8.回门
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②有利于近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思想理论的传播,在一定 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 了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2)消极影响: ①有利于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遍历了列强对中国的 掠夺 ②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 响
特点:变化迟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