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论(第二版)-【本科课程PPT】-第二章.道家文化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隐,回归自然,以自然为宗。还提出 一个思想体系,赋予他们的行为以意义。
(一)道家概述
2 , 老 子 玄 言
李耳,字聃 “守藏室史”
老 子 出 关
老子离开东周洛阳,西出函谷关,关 令尹喜要他写书,于是老子“言道德 之意五千余言”,即《道德经》。
(一)道家概述
3 , 庄 子 放 旷
小官吏、打草鞋 谋生 鼓盆而歌 髑髅见梦
身重于物。 君子喻于义,小人 祸莫大于不知足, 喻于利。 咎莫大于欲得。 士志于道,而耻恶 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 饮疏食,饮水,曲 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 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 以长久。 我如浮云。
(二)老子 3 , 无 为 无 知 : 政 治 观
(二)老子 2 2)少私寡欲、淡泊名利。“返璞 , 返 归真”、 “无己无待”。 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 归 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 根 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 12章) 人 不为物累,全性保真。 生 观
人的欲望,如何驾驭?
儒家:义利、理欲之辩, “利”必须置于“义”之下, 由道德理性驾驭欲望。 道家:朴素、自然的生活 方式,少私寡欲。
(二)老子 2 , 返 朴 归 根 : 人 生 观
1)回归自然,按照纯朴自然的本性生活.
道即自然,在于人,则是所谓“德”,老 子的“德”也就是体悟自然之道。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 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 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16章)
(二)老子 3 , 无 为 愚 民 : 政 治 观
第二章
( 二 ) 老 子
道家文化
1,天地自然:宇宙观 2,返朴归根:人生观 3,无为无知:政治观 4,守柔处弱:策略论
(二)老子
1 , 天 地 自 然 : 宇 宙 观
1)道,先天地而生,世界万物 的本原,派生、滋养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 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 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
“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一)道家概述
4
借黄帝之名,宗老子之学。 田骈、环渊、慎到、接子等稷下先生, “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 。
黄 老 之 学
,
黄老之学盛行于西汉,七十多年, 统治 者压抑了扩张野心和享乐欲望,休养生息, 恢复国力。
(一)道家概述
5 , 魏 晋 玄 学
1) 顺应自然,弃智绝圣,“无 为”的政治主张。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 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 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 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 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9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 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7章)
道家,--道教, --佛教。
(二)老子
身逢乱世,老子更真切地体 会到了个我的脆弱和渺小,他 就目光和心灵投向茫茫天地, 超越了现实存在的有限性。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 母。强为之名曰大。大曰 逝,逝曰远,远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魏晋玄学,“以无为本”,借助清谈来 消解恐惧,获得超脱,——在特定的“黑铁 时代”,淡薄名利,远离灾祸。 兼济与独 善,庄子,游、遗世独立,提供了抗拒逆境 的精神力量和消融精神苦闷的途径。 生-死,得-失,皆自然之道。
(一)道家概述
5 , 魏 晋 玄 学
“庄子的时代” ,吃药清谈、酗酒放旷。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 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此七人相与友善, 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 刘伶:“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宇为裈衣。 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虚、静-万物并作、复归其根。
常-明-容-公-天-道
美好的生活、合理的社会。
道家-小邦寡民 道家-小邦寡民 儒家-大同
小邦寡民。使有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伯之器而不用。使民 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 公。选贤与能,讲信 重死而不远徙。虽有 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修睦,故人不独亲其 舟舆无所乘之。虽有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 亲,不独子其子,使 甲兵无所陈之。使民 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复结绳而用之。甘其 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少有所长,鳏寡孤 食、美其服、安其居、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乐其俗。邻国相望, 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死不相往来。
1,隐士传统 2,老子玄言 3, 庄子放旷 4, 黄老之学
5,魏晋玄学
(一)道家概述
1 , 隐 士 传 统
春秋初年,周王朝衰落,学下私人,在此过 程中,出现了一批不满于社会现实的隐士,“隐 居放言” 。 《论语· 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 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 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第二章
道家文化
(一)道家概述 (二)老子 (三)庄子 (四)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影响
第二章
道家文化
道家以“道”为世界的本原。“道法 自然”观念和“清静无为”的主张。 儒家刚健有为、积极入世,
道家超越现实,追求个体人格自由。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
第二章
道家文化
道 家 概 述
( 一 )
自然— 道 — 天地 — 人
(二)老子
1 , 天 地 自 然 : 宇 宙 观
2)从天命神学到自然之道,理性。
天命神学:天体运行和时序变化等自然现象 体现了天神的旨意,预示着人事的吉凶。
西周,重人事,讲德性;子产:“天道远,人 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老子否定了有意志的天,认为“道”是在 “帝之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