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文化导论复习--名词解释题课件ppt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第一章)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第一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f08a4c51e79b896902265e.png)
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次
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 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中国境内共有56个民族。 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 国别文化。 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 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中国文化具有多维性:(共同体文化) 原因:共同的文化源,华夏文明 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多元 一体 汉民族文化主导,凝聚和团结各民族文化
• “化”本意改易、生成、造化。《庄子·逍遥游》:“化 而为鸟,其名为鹏”。
• “化”也指教化。《荀子·不苟》:“驯至于善谓之化” 。
• “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这里的事物既可以指 自然之物,也可以指人的思想。
• 《易·贲卦》:“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 “文化”合成见于《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 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 后加诛。”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词,常 作文治教化之义。
• 发展到今天,文化的含义更为广泛:
✓ 指“读书识字”,不识字要学文化, ✓ 指“修养”,言行粗鄙要提高文化素养; ✓ 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是文学艺术、文博、图书等。 ✓ 作为专门术语的文化,在考古学中是指先民的遗址、遗物,如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 在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研究中,不少人同意文化是指“观念形态”,政 治、经济以外都在其列;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整理PPT教学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整理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4bb0dcb7360b4c2f3f6484.png)
2020/12/098源自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传统中国社 会难以产生的原因。
• 1.社会经济既早熟而又不成熟
2020/12/09
3
• (3)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辽阔的地域广 大的国境促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 1.与不同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各地的社会、政治、行政制 度不相同
• 2.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 方式和思想观念。
• 中土的中央集权(特点:重农轻商和安土重迁的观念), 游牧民族的军事奴隶制(特点:擅长迁徙)、西北沙漠的 绿洲“小国”(特点:重视商业)。
• 3.各地的对外联系方式也各不相同:新疆—中亚,藏川 滇—印度,闽粤—东南亚。
• (4)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中国封闭原因在于, 古代中国地理环境过于优越,让人安于现状,自我陶醉。
2020/12/09
4
3.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 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2020/12/09
6
• (3)吸取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使之增添异彩。 汉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器用杂物、乐器歌舞为中原 农耕民族所喜爱、效法。盛唐长安胡骑胡音极盛 一时;清代满族妇女的旗袍在全国各地流行。同 时,满族也逐渐被汉化,以至后来连自己的文字 也消亡了。
• (4)对外域文化扬弃吸收:“先秦百家”“中边 合一”使“有容乃大”成为当时的文化品格。对 后世的影响表现在:汉唐“拿来”佛教文化,明 清引入“耶稣会士”,近代“出洋习洋”。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PPT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ef94fb49649b6648d74790.png)
2、三大集团的代表人物。
3、殷商西周的文化特征。
4、《周易》和八卦。
5、阴阳五行观的转变。
6、九流十家的提出、内容,其中对后世影响 巨大的是哪几家。 7、前期法家的三个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 慎到)和他们的观点(重法、重术、重势)。 8、“经”的含义的演变。 9、“三玄”。 10、玄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各个时期的主 要观点。 11、唐代文化博大气度的主要表现。 12、佛教对传统文化冲击的表现。(包括华 夷之辨等)
三、问答:
1、百家争鸣的文化意义?
2、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墨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墨子的“兼爱”和儒家的“仁爱”有什么区 别?
5、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思想的主要内容?
6、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区别? 7、玄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8、明清实学的精神实质?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识记:
2、孟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3、荀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4、“性善说”与“性恶说”的主要区别?
5、董仲舒学说的内容以及他对儒学发展的贡
献? 6、朱熹理学的主要内容? 7、儒学对传统中国社会的影响? 8、儒家学说对人格塑造、人格修养的基本要 求和规范? 9、儒学对文学的规范作用?
第六章 中国古代图腾文化 一、识记:
13、儒家、道教、佛教、玄学交互影响与合 流的表现。 14、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张载、王阳明等) 15、理学探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6、明清实学的精神实质。 17、明清实学的内容分类。 18、明清文化典籍的编纂和整理。
二、名词概念:
1、甲骨文、金文 2、八卦 3、稷下学宫 4、黄老之学 5、今文经学、古文经学 6、玄学 7、名教 8、理学 9、心学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3be00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c.png)
02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2024/1/30
7
饮食文化
01 菜系与地域特色
中国菜系包括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等,各地 菜系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
02 饮食礼仪
中国饮食礼仪体现尊卑有序、和谐共处的原则, 如餐桌座位安排、上菜顺序等。
03 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品茶、泡茶、论诗等 多种活动,体现清雅脱俗的生活态度。
绘画
2024/1/30
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
从岩画、彩陶到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科的演变过程。
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顾恺之、张择端、徐悲鸿等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风格。
中国画的美学特征
以形写神、追求意境、注重笔墨等独特的美学追求。
21
音乐与舞蹈
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从远古时期的骨笛、陶埙到古琴、琵 琶等乐器的演变过程。
重要手段。
16
道家思想
01
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 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倡导无为 而治、道法自然。
清静无为
02
03
辩证思维
道家思想提倡清静无为的生活态 度,注重内心的修炼和自我提升 。
道家思想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 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追求 真理和智慧。
2024/1/30
17
佛教思想
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
科技手段的运用将推动中国文化 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文化传 承方式。
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
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 将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与传 承,形成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的 文化发展趋势。
2024/1/30
26
2024/1/30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ea3d6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1.png)
文化与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明 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 和,而文化则更强调民族的信仰、价 值观和行为方式。
特性
多元一体
中国文化虽然以汉族文化为主体 ,但也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如满族、蒙古族、藏族等,形成
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涵 盖了哲学、艺术、文学、历史等多 个领域,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如 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和弘扬中国文化成为一个重要挑战。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习俗、艺术形式等面临消失的风险,如 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成为一大挑战。
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需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满 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0世纪初
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科学、 民主和文学改良。
20世纪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 义文化成为主流。
现代文化
总结词
现代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和开放 性的特点,与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逐渐增强,与世界文化的 交流和融合成为趋势。
新世纪以来
网络文化和流行文化逐渐兴起,如网络小说、网络视 频等。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 》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中国文化的定义与特性 • 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 • 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 •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 • 中国文化的未来展望
01
中国文化的定义与 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介绍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aa9e7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e.png)
06
中国美食
八大菜系
• 鲁菜:以济南菜为主,大方高贵,做工精细,官府菜。 • 粤菜:以广州菜为主,追求新鲜,清淡,味鲜。 • 川菜:以四川菜为主,辣味浓郁,口味多变。 • 苏菜:以江苏菜为主,刀工精细,菜品鲜美,注重本味。 • 闽菜:以福建菜为主,烹调技艺高超,多海鲜。
地方特色菜
北京烤鸭
上海小笼包
四川麻婆豆腐
广东白切鸡
湖南口味蛇
• 以北京填鸭为主料 ,用果木烤制而成,皮 酥肉嫩,味道鲜美。
• 以上等猪肉、鸡汤 为主料,蒸制而成,皮 薄馅嫩,汤汁浓郁。
• 以豆腐为主料,加 入豆瓣酱、花椒粉等调 料烧制而成,麻辣鲜香 。
• 以三黄鸡为主料, 浸熟后切块,配上姜丝 、葱花、酱油等调料食 用,口感鲜嫩。
中国医学
中医基本理论
强调整体观念
1
•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气血阴阳与
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强调气血阴阳平衡
2
•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气血阴阳平衡是保持 健康的重要因素,失衡会导致疾病。
强调辨证施治
3
•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对病人 进行诊断,然后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不同的
民间故事
• 如《老鼠嫁女》、《葫芦娃》等。
民间歌谣
• 如《茉莉花》、《刘三姐》等。
04
中国艺术
国画
特点
• 国画注重表达意境,讲究笔墨神韵,追求气韵生动。
分类
• 国画根据绘画题材,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书法
特点
• 书法强调笔画之间的呼应、连贯和韵律感,富有审美价 值。
分类
• 书法根据书写风格和技巧,可分为楷书、草书、隶书等 。
中国文化史导论上PPT课件
![中国文化史导论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51ecc8647d27284a7351b9.png)
中国疆域的变化
• 秦汉帝国建立后,“中国”领域放大,包括东南至于海、西北达于流沙的朝廷管辖 的广阔区间。
•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大体奠定中国疆域范围:北起萨彦岭,南至南海诸岛,西 起帕米尔高原,东极库页岛,约1260万平方公里。
• 19世纪中叶以后,西东列强攫取中国大片领土,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使领土 避免更大损失。今日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 三位。
• 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北伐讨元,其檄文有“驱 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 近代,“中华”逐渐成为指认全中国的文化符号。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1902 年):“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 中华也。盖大地今日只有两文明:一泰西文明, 欧美是也;二泰东文明,中华是也”。
第21页/共44页
• 综论之,“中”指居中集众之旗,引申为中心、 中央;“国”指执戈捍卫之城,进而指称军事、政 治中心地。
第5页/共44页
• “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 ,即周天子所居京师(首都),与“四方”对称, 初义京师的“中国”又有多种引申。
• 一如诸夏列邦; • 二如国境之内; • 三如中等之国; • 四如中央之国,等等。 • 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与“四夷”对称的诸夏义的“中国”。
第10页/共44页
中国国名的演变
• 我国古代多以朝代做国名。 • 如汉代称“汉”、“大汉” ,唐代称“唐国” 、
“大唐” ,清代称“清国” 、“大清” 。 • 外人也往往以我国历史上强盛的王朝相称。如秦、
汉、唐。 • 日本长期称中国人为“秦人”,称中国为“汉
土” 、“唐土” ,江户时称中国人为“明人”、 “清人” 。此外,印度称中国为“支那” ,意 谓“文物之国” ;希腊、罗马称中国为“赛里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e03ca5f524ccbff12184fe.png)
第一部分先秦文化先秦文化是指秦朝以前的文化,包括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文化。
先秦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开端,在许多方面都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先秦文化以诸子百家为内容,以百家争鸣为表现形式。
一、文化思想发展脉络主要是先秦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比如:龙的形象;诸子百家等。
1.中华文化起源的几大区域中华文化起源时期有六大区域:陕豫晋邻近地区;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湖北和邻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以长江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地区。
这说明中华文化从一开始就是多元共存的。
2.龙的形象的意义龙的形象说明了中华民族文化构成的多元性。
龙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
最初形象各异,昭示着最初氏族文化的各异。
最终汇成角似鹿,头似龟,项似蛇,腹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完整形象,而且还被神化成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的神龙,赋予其超人的神力。
这一形象改造的过程,也就是多元文化趋于融合的过程。
最终升格为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
3.殷商时期巫史的地位和作用殷商时期,巫史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他们以天的意志的代表者自居,有权训喻君主,充当着全社会精神领袖的角色。
平时,他们是书史——对君主言行进行记录;祭祀时他们充当主角沟通神人;此外还掌握星历、教育、医药等。
他们垄断神坛,把持政坛,执掌教坛,不仅奠定了中华文化初期繁荣的基础,而且对后世史官文化的成熟和发展,对中华文化特色的形成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西周时期文化转向的表现殷商文化带有很浓厚的神本色彩,殷人宗天、尚鬼、嗜酒,谋求在某种迷狂状态下的与神共舞。
到西周时期,神本文化迅速地转向人本文化。
这种转变,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来:第一,从当时青铜器的制式和纹样看出;第二,从卜筮之法看出;第三,从周人重“德”的社会风尚可以看出;第四,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5.春秋时期士的崛起的原因春秋时期士的崛起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考试题及答案【最新】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考试题及答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7e11cb51f61fb7360a4c657e.png)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 】A.仁B.义C.礼D.智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C 】A.三大语系B.四大语系C.五大语系D.六大语系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B 】A.白虎观会议B.熹平石经C.三体石经D.五经文字4.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学者是【C 】A.陈独秀B.胡适C.陈寅恪D.钱穆5.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除《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之外,另外一部是【B 】A.《金瓶梅》B.《红楼梦》C.《聊斋志异》D.《牡丹亭》6.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 C )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7.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 B )A.“世界高原”B.“世界屋脊”C.“高原世界”D.“屋脊世界”8.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 C )A.第一个寒冷期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9.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 D )A.归宿B.过程C.发展D.资源10.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 C )A.文化内涵B.文化外延C.文化经历D.文化结果11.《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 C )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12.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 C )A.三藩之乱B.永嘉之乱C.八王之乱D.五胡之乱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 B )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14.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 C )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15.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 A )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16.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 D )A.张衡B.毕升C.祖冲之D.蔡伦17.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 B )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18.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 C )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19.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D )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20.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 C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生产生活文化二、多项选择题:26.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BC)A.生产工具B.雕塑C.书籍D.筷子E.衣物27.“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的提出者或出处各是(CD)A.《管子》B.管仲C.《齐民要术》D.贾思勰E.《绎史》28.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高潮除了春秋战国时期之外,还有(BC)A.秦朝B.魏晋南北朝C.唐宋之际D.明朝E.清朝29.下列人物中,以治水闻名的有(AC)A.大禹B.神农C.李冰D.崔寔E.李斯30.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有(ABD)A.信仰标志B.仪礼标志C.体型标志D.职业标志E.情感标志三、名词解释题:31.文化事象答: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中国文化导论》课件
![《中国文化导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9e17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f.png)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与魅 力
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 地位
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 的贡献
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 现实意义
中国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歌赋:古代音乐与文学的结 合,包括歌曲、赋诗等多种 形式
代表作品:《诗经》、《楚 辞》、《唐诗宋词》等
特点: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语言优美
书法艺术
起源与发展:简要介绍书 法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各 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人 物和作品
特点与风格:阐述书法的 特点,如笔法、结构、章 法等,并介绍不同书法流 派和风格
《中国文化导 论》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课件介绍
03
中国文化概述
04
中国古代思想Βιβλιοθήκη 化0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06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课件介绍
章节副标题
课件背景
课件的定位和目标
课件的特点和亮点
课件的内容和结构 课件的适用对象和使用方法
中国文化的定义
狭义:指中华民族所创造的 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
广义:指中国历史长河中所 有文化现象的总和
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兼容并蓄
内容:思想、道德、艺术、 科技等方面的成果
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
添加标题
原始文化:包括原 始宗教、神话传说 等
添加标题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6002a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d.png)
勤劳精神
中国文化倡导勤劳精神,即强调勤奋努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种精神体现在中国 古代的农业文明和工商业发展中。
D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02
饮食文化
01
饮食结构与特色
以谷物为主食,蔬菜、肉类、豆类等为辅,形成了独特 的饮食结构。同时,讲究色、香、味、形俱佳,追求美 食的美感。
03
02
烹饪技艺
中国烹饪技艺精湛,包括炒、炖、煮、蒸等多种方法。 同时,调味技艺也十分高超,使用各种调料和佐料,使 菜肴味道丰富多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饮食礼仪
中国饮食礼仪体现了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等传统观念。 在餐桌上,要讲究座次、敬酒、让菜等礼仪,体现了和 谐、谦让的文化精神。
服饰文化
01
传统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种类繁多,包括汉服、唐装、旗袍等。这些服饰注重款式
、色彩、图案的搭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02
服饰礼仪
中国服饰礼仪讲究场合、身份、年龄等因素。不同的场合和身份需要穿
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解读
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艺术、制度等元素进行现代解读,使之与 现代社会相适应。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如建立数 字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等。
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渗透
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通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式,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A
仁爱思想
中国文化强调仁爱思想,即关爱他人、尊重生 命、热爱和平。这种思想体现在儒家文化中, 如孔子的“仁爱”思想。
中和思想
中国文化注重中和思想,即追求和谐、平 衡、中道。这种思想体现在道家文化中, 如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中国文化导论(第二版)-【本科课程PPT】-第二章.道家文化ppt
![中国文化导论(第二版)-【本科课程PPT】-第二章.道家文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ec371fd15abe23492f4d31.png)
道无亲,常与h 善人。”(第79章) 34
1,老子:智者的睿智
心,
罪 莫 大 于 多 欲 。
发 狂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驰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骋音
畋令
猎人
令耳
人聋
2,少私寡欲、淡泊名利。劝导人们在
生活方式上朴素、自然,以充分地展开生 命自身的运动,满足生命的需求,提升生 存的境界。
式” )
h
21
(二)老子
3
,
3) 道家之仁,“不仁”之“仁”,顺
无 应自然,自生自行。
为
天地对不掺杂感情色彩;圣人对百
无 姓也是如此,没有什么仁慈可言,听 知 任百姓自在地生活。
:
政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
治 仁,以百姓为刍狗。
观
h
22
(二)老子
3
,
“大仁”、“大爱”,爱所有的人,不抛
无
弃任何人,不论亲疏、善恶.
弱
:
策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略 论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9章)
h
24
(二)老子
4
,
2)辩证观念,看到了矛盾的两方面相辅
守 柔
相成,“祸今福之所倚,福今祸之所伏”, 事物的发展必然会走向其反面,“物壮则 老”。
处
所以,做事情要从反面着手,要保持或得
智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h
33
处理人与人关系,化解矛盾,走向和谐
1
。 “重生”、“尊生”,爱惜自己,不要为了
,
中华文化的认识ppt课件
![中华文化的认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4af92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b.png)
博大精深
博大
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 括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具有 博大的知识体系。
中华文化的博大和精深是相互促进的 ,体现了文化的广度和深度。
精深
中华文化的知识体系具有深厚的内涵 和独特的价值,体现了文化的深度和 广度。
和合包容
和合
中华文化注重和谐、合作,强调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人与自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和理念,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 想等,这些思想为中华民族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智慧和指引。
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华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 能够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合作
。
通过文化交流和合作,可以增进 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04
历史悠久
中华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化之
一。
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哲学 、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领
域。
包容性强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吸 收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不断
丰富和发展自己。
注重人文精神
中华文化注重人文精神,强调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 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国际影响
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人 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本文的目的与结构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中华文化的定 义、特点、重要性等方面,帮助 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结构
本文分为引言、中华文化的定义 与特点、中华文化的重要性、结 论等部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 向读者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最新中国文化导论复习--名词解释题课件PPT
![最新中国文化导论复习--名词解释题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e3e5e1915f804d2b16c1ee.png)
• “四大皆空”: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 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还 指四种元素所具有的坚、湿、暖、动的四 种性能。四大合则生,四大散则灭,一切 都是虚幻不实的。
• “赋、比、兴”:《诗经》运用的主要艺 术手法。赋是铺叙;比是比喻;兴是一种 带有联想或象征的发端,兴句或与正意只 有韵律上的联系而在意义上并无关联,或 与全诗主旨有意义上的联系。
品析
此树“奇(珍贵)”在 何处?在诗中何处体现?
拓展: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 长满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 送给远方的爱人。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 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 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 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 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 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 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 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 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 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刘勰的《文心雕龙》称 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 “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 五声:无声亦称五音,是中国古代宫、商、 角、徽、羽五个音节的总称,是在阴阳五 行学说影响下产生的音乐形态,也是中国 古代音乐和音阶形式的基础。
• 六书:古人通过分析汉字形体的构造而归 纳出来的六种规律。即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中的前四书是指 汉字的形体结构,后二书只是文字使用方 式。
中国文化导论(第二版)-【本科课程PPT】-第三章 墨家文化
![中国文化导论(第二版)-【本科课程PPT】-第三章 墨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6a8dce04028915f804dc2b0.png)
梁 启 超
劳 动 人 民 的 大 圣 人
3,墨子的学说反映下层平民的思想和要求。
•
儒
爱有差等, 亲亲 繁礼 厚葬, 远鬼, 兴乐, 天命, 人治,
墨
兼爱; 尚贤 节用 节葬; 明鬼; 非乐 非命 法治
出 于 儒 而 反 儒 !
——
(二)墨家与中国文化
秦汉之后,墨家消亡,原因: 一,致太平、求平等:平民之梦 墨 1,墨家学说提倡人生以自苦为极,世人 二,急公好义:墨家的文化性格 子 难以接受 2,汉武帝打击游侠,“武以犯禁”。
二,墨子的学说
墨子认为当时社会上的种种问 题,诸侯间战争、家族间争夺、人 与人的相争,关键的问题就是不相 爱,不相爱的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 存有差别。
爱,人与人相互亲近、尊重
儒家:“差等”之爱 。 墨家:“天下兼相爱”。
“爱从亲始” “亲亲为大。…… 尊贤为大。亲亲之杀, 尊贤之等,礼所生 也 ”。 礼制,父子父子、 君君臣臣。
(一)墨子及门徒
2,墨子广收门徒,墨家子 第“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赴汤蹈刃,死不旋踵” 组织严密、纪律要求非 常严格的政治性团体、准宗 教性的社团,首领称为“钜 子”. “武士的行会”
(一)墨子及门徒
首领“钜子”具有绝对权威 厉行墨家之法, 将俸禄捐献给组织,做到“有财相分”。
《吕氏春秋》载:孟胜为楚阳城君 守城, “行墨者之义”,弟子183人相从自杀以殉。
(二)墨家与中国文化
一 , 致 太 平 、 求 平 等 : 平 民 之 梦
2,墨子言“天志”、“明鬼”, 墨家之义——劳苦大众的理想和希 望被假以“天”、“鬼”的形式提 出。 后来农民起义往往以“天”为 旗帜,宋江“替天行道”、元末红 巾军“天遣魔军杀不平……杀尽不 平方太平”,清代民间秘密会社- 天地会,拜天为父拜地为母。
《中国文化导论》课件
![《中国文化导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b56dd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e.png)
03
中国现代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现状
文化多元化
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种文化元素相互交织 、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又与现代文化 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
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当代中国文化在融入国际文化潮流的同时,也注重保持本土文化的 特色和优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05
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
01
02
03
04
春节
农历新年,中国最重要的传统 节日,有贴春联、放鞭炮、吃
团圆饭等习俗。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有赏花灯、吃 元宵等习俗。
清明节
农历四月初五,有扫墓、祭祖 等习俗。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有赏月、吃月 饼等习俗。
中国民间艺术
01
02
03
剪纸
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 刻等手法创作出各种图案 和形象的艺术形式。
诗词文化
总结词
诗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诗词表达情感、 描绘景物、传承文化。
详细描述
诗词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诗词的 形式表达情感、描绘景物、传承文化。中国诗词注重意 境和韵味,强调意象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诗词文化不仅 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词人,如李 白、杜甫、苏轼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
鼓励文化创新,推动中国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
特色的文化成果。
03
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高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孕妇非产科手术麻醉处理十原则:
1、尽可能推迟手术至第二孕期之后。 2、请产科医生协助术前评估。 3、保胎药的应用。 4、术前告知患者手术和麻醉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 5、应用非微粒抗酸药预防误吸。 6、监测并维持围手术期氧合、正常的二氧化碳分压、血 压和血糖。 7、尽可能选择区域麻醉。 8、全麻时避免吸入高浓度术后监测胎儿情况以指导维持宫内环境 处于最佳状态,术后监测子宫收缩状态。 10、孕24周后保持术前、术中、术后子宫左倾。 孕8周起白细胞升高,这是生理反应,并非感染证据。
5、对局麻药的耐受性降低。可能原因: ①受体敏感性增加,使药效动力学改变。②更多局麻药已 达到神经鞘内。③脑积液蛋白浓度降低和PH的升高。④局 麻药易进入脑脊液作用加强。⑤硬膜外间隙溶剂减小。
6、肌松剂均难以通过胎盘。使用时应常规使用肌松监测。 使用抗胆碱酯酶药时注射要慢,以免乙酰胆碱快速增多引 起宫缩。
• 麻醉选择 • 首选椎管内阻滞为主的区域麻醉 • 1、全麻后自发性流产率增加; • 2、局麻药对人体或动物无致畸作用; • 3、成功的区域麻醉能避免气道失控和误吸的危险。 • 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优点:局麻药用量小,效果确切;硬
膜外阻滞则作用缓和稳定。
麻醉选择主要取决于: 全身情况及手术部位和性质,尽量选用局麻或区域阻滞, 尤其是脊麻,以最大限度减少胎儿接触局麻药和孕妇误吸 及气道梗阻的风险,绝大多数腹部手术应切口需达上腹部 需全麻。
7、一些实验数据显示使用硝普钠会导致氰化物中毒,但临 床使用是安全的,硝酸甘油也一样。
8、β阻滞剂长期使用会致宫内发育延缓,但短时或单次注射 是安全的。大剂量使用艾司洛尔或其他β受体阻滞剂会引 起胎儿心动过缓,但不因此而将孕妇列为禁用对象。
9、α激动剂,中毒剂量局麻药,大于2mg/kg的Ket均引起子 宫肌张力增高,是子宫血管阻力增加,降低子宫胎盘灌注。
产妇的手术提倡区域麻醉,椎管内麻醉也应用的很多, 椎管内麻醉时很容易发生低血压,此时除了补液,还需要 使用升压药,目前常用的还是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即苯 肾,有时两者联用效果更好。
中国文化导论复习--名词 解释题
• “四大皆空”: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 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还 指四种元素所具有的坚、湿、暖、动的四 种性能。四大合则生,四大散则灭,一切 都是虚幻不实的。
• “赋、比、兴”:《诗经》运用的主要艺 术手法。赋是铺叙;比是比喻;兴是一种 带有联想或象征的发端,兴句或与正意只 有韵律上的联系而在意义上并无关联,或 与全诗主旨有意义上的联系。
孕妇非产科手术的麻醉
孕妇生理状态的改变
• 孕妇生理状态的改变涉及各个器官,但与麻醉相关的包括:
1.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表现为氧耗增加,功能性残气量降低,分钟通气 量增加,从而使PCO2降低,粘膜血管增生,困难插管可 能性增加。 2.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表现为血容量,心排出量增加,稀释性贫血,仰 卧位动脉-腔静脉受压,血管反应性降低而压力感受性反 射增强。 3 .消化系统 妊娠期胃容量、pH、胃排空速度变化不大,但胃-食道括 约肌张力常减低。 4 中枢神经系统 妊娠期局麻药用量及吸入麻醉药MAC均降低。
孕妇手术应禁用过度通气,PaCO2维持在30mmHg。 术中避免低血压。手术麻醉前最难预测的是流产和早产问 题,而早产又是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妊娠中期(28周)为最佳的限期手术时间,其外科处理与 非孕妇基本一样。择期手术应推迟到产后6周以后,此时 妊娠期生理改变已恢复正常。
常用麻醉药品对孕妇的影响:
• 多种生理解剖因素均会造成产妇的胃内压增高,食管下端
括约肌张力下降,胃排空减慢,增加反流误吸机会,所以 从这方面说来,产妇术前应该延长禁食时间。但是目前的 医疗实践又越来越提倡“以患者为中心”,重视患者的满 意度,所以如果严格按照固定时间禁食,患者会口干舌燥, 饥饿难耐,直接降低满意度。所以现在的观点是对于择期 手术,术前2小时可以给予患者少量清液,包括水、无浆 果汁、碳化饮料、清茶、清咖啡,研究认为这样不会对患 者造成反流误吸风险的增加。
中利多卡因已证明无形态和行为方面的致畸性。 16、临床常用的局麻药对人均无致畸性。但可卡因成瘾者对
胎儿有不良结果:包括胎盘早剥、新生儿行为异常及泌尿 生殖系和胃肠道先天性畸形。
关于产科麻醉,如果是实行全麻,预防反流误吸是非常重 要的,对于产妇行非产科手术也不例外。 减少反流误吸危险的方法: ①减少摄入(术前适当禁食,必要时术前两小时给予适量 清液); ②促进胃排空(给予促胃动力药物,甲氧氯普胺); ③降低胃容量及酸度(放置胃管、给予非颗粒性抗酸药, 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 ④气道管理和保护(环状软骨加压、气管导管气囊充气、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密闭的喉罩气道)。 对于产妇行择期手术,究竟该禁食多长时间,这是一个矛盾:
10、一般禁用苯肾和高浓度多巴胺。
11、高浓度和较长时间使用麻醉药可能会对胎儿会有不良影 响。
12、吗啡可致胎鼠生长发育延缓,其他芬太尼、舒芬、阿芬 均无致畸作用。
13、常规剂量诱导药如巴比妥类、Ket、苯二氮卓类均无致 畸作用。
14、地西泮对人不是致畸因素。 15、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有可逆的细胞毒性,其
1、吸入麻醉药MAC明显减少:可能机制:①黄体酮的镇静 效果。②CNS血清素活性增高。③β内啡肽增加。
2、对SP敏感性增加,引导剂量减少约1/3:研究证实给予 SP4mg/kg以下剂量对婴儿和新生儿危害性小。
3、丙泊酚大于2mg/kg 的剂量证实可使新生儿窒息,但有待 进一步研究。
4、Ket能增加子宫张力,在孕早期和孕中期较大剂量如 2mg/kg可增加胎儿风险。
• 五声:无声亦称五音,是中国古代宫、商、 角、徽、羽五个音节的总称,是在阴阳五 行学说影响下产生的音乐形态,也是中国 古代音乐和音阶形式的基础。
• 六书:古人通过分析汉字形体的构造而归 纳出来的六种规律。即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中的前四书是指 汉字的形体结构,后二书只是文字使用方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