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
作者:郑艳萍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8年第111期
【摘要】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理念进行指导写话?笔者认为教师主要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用文字去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热爱。
本文从如何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如何追求写话的多种表达形式等方面去论述怎样进行小学生活写话的教学。
【关键词】生活;语文;体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道:“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
”的确,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要为学生自主写话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土壤,观察与积累是学习的根。
”因此,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再现生活,从而提高写话教学的效率,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
在此,本人提出以下观点。
一、以活动为载体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因此,从组织活动入手引导写作,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写出了自己在活动中印象最深的一幕,并说出了自己最想说的话,避免了人云亦云,更不会有无病呻吟,总之在谋篇构段,详略安排,开头结尾都富有个性,并达到了学习语言、练用语言、发展语言的最终目标。
例如,“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六一游园活动”,我会让学生把当次活动写下来。
于是在要开始游园活动前,我提醒他们要认真观察,并全心地投入到每个活动中,要注意记下自己所参加活动的名称,参加的时间、地点,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以及最后获得了什么奖品,心情又是如何的等等……活动结束后,我先让学生谈谈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同学们都非常活跃地举手发言,并能把自己参加的活动有条不紊地说出来,部分同学还真切地把当时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由于是自己亲身体会的,所以他们感受较深,所表达的意思就会很贴近实际,并且令人信服,而且令很多同学都感同身受。
最后,我又画了个表格(如表1)让学生把他所参加过的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得到的奖品以及感受写到表格中。
最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写到表格中的內容把这次活动写下来。
这样学生们在写作中自然真实,同时写作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也离不开组织活动的方法。
平时,也应该利用班队课开展各种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生活。
二、以情境创设为手段
小学生的学习更多地受到兴趣的影响,因而在写话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去诱发兴趣,利用写话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学生初写话,最大难题是“没有东西写”,因而缺乏兴趣。
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景,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捉迷藏》这篇写话时,我先带领学生利用体育课进行了“捉迷藏”的游戏。
在游戏中,用一些轻松的语言,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游戏者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游戏结束后,我先让学生谈谈这次游戏的感受。
由于这一游戏进行得非常有趣,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因此,同学们举手发言的情绪特别高。
一个同学叙述完,其他同学纷纷补充,纠正,把整个游戏场面及游戏者的动作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
我还给他们画了个表格(如表2),让他们把游戏者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归纳下来。
最后,再让学生把这次“捉迷藏”的游戏写下来。
学生玩得痛快,写得真实,写作热情也就被点燃了。
三、以交流为推动力
新课标中提出:“学生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写作也不例外。
写话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写话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即生活。
因此,在写话教学中,我没有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
我让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每天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把看到的事情用口语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进行评议,一周评选一个表达优胜者。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给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如,我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鼓励他们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一线》等,然后让他们记录自己的感受。
一年下来,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怕写话了。
写话的资源无处不在,它蕴藏在学校中、家庭里,社会上,存在于学生的眼睛里、耳朵里、心灵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用心、耐心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实践,并乐于思考、练笔。
谨记:生活处处有素材,生活处处有文章!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探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