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含答案)【2020年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 )
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4.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 )年。考过两次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5.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
A.冯特
B.詹姆斯
C.华生
D.魏太默
6.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
原因是采取了( D )手段。
A.统计分析
B.测验
C.调查研究
D.口语报告
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B )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8.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 D )。
A.人本主义学派
B.格式塔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
9.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 D )
A.测量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实验法
10.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C )
A.观察法
B.测量法
C.调查法
D.自然实验法考过两次
11.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 B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12.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
为( B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考过两次)实验法(考过两次)
三、简答题
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的三类变量是什么?
四、论述题(无)
本章小结:
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5分
2、主要考察:心理学的概念,诞生,主要流派的简要观点与代表人物,学科性质,心理学
的主要分支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出论述题的概率极低。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 三种注意考过2次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2.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 B )意识状态。四种意识状态考过3次
A.可控制的
B.自动化的
C.白日梦状态
D.不自觉的
3.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 D )。
A.假性失眠
B.情境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四种失眠考过3次
4.下面哪一种不是心理促动药物?( D )
A.兴奋剂
B.镇静剂
C.迷幻剂
D.葡萄糖
5.正常清醒时,能思考,能灵敏地解决问题,这种状态下的脑电波是( A )。
A.β波
B.δ波
C.θ波
D.α波四种波形考过2次
二、名词解释
意识(考过3次)注意(考过2次)日节律
三、简答题
1.简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四、论述题
本章分析:
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6分
2、考点主要集中在选择题和名词解释上,出论述题的概率极低。
3、还需要注意的题目为:名词解释:生物节律;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简单题:人类意识的四种状态;注意的特点和功能;催眠状态下的主要特征,两种注意引起的原因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单项选择题
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 C )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
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
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D.差异觉察能力
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 B )关系。考过两次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成准比例
4.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称为( D )。
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最小可觉差(提示:他往往是感觉上的差异)
5.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 D )。
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感觉阈限
6.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 D )
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感觉阈限
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8.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B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不适应
D.知觉适应
9.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
是( C )。
A.漂白过程
B.明适应
C.暗适应
D.感觉后效
10.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B )。考过两次
A.转换
B.收集信息
C.神经传导
D.中枢加工
11.“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C )。
A.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2.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