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戏曲艺术的认识教学内容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通过表演、唱腔、音乐等多种手段来展现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的综合艺术形式。
在表演中,有三个要素至关重要,它们是表演技巧、形体表现和情感传达。
表演技巧是指演员在表演中运用的各种方法,包括表情、眼神、音量、语调、姿势等方面的表现。
表演技巧全面展现了演员的功底和能力。
演员需要深入理解剧本和角色,为角色精心设计表演技巧,使观众能够真正地了解剧情发展,感知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情感。
在执行表演技巧时,演员需注意身体语言的使用,如观众伸手感受撕心裂肺的痛苦时,表演者需要适当的运用身体语言,如震惊、痛苦的表情、身体的颤抖和眼泪等等,来使观众更好的情感共鸣。
在戏曲艺术表演中,演员的形体表达技巧也非常重要。
演员的身体语言和相应的调整不仅影响角色形象的塑造和角色特色的突出,还直接影响到剧情节奏和观众的感官体验。
演员的形体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动作的运动感和节奏感。
戏曲中运动姿势的要求较高,需要充分表现角色的内在感情,体现形象特点,提高表演的艺术水平。
演员以掌握形体表现和表现技巧为基础,根据剧中角色的形象来设计动作和表情,充分展现出角色的特点,从而使观众对角色产生情感共鸣,达到艺术的效果。
情感传达是戏曲艺术表演的一个高度关键性要素。
情感传达是演员通过自身的表演技巧,将角色的情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递给观众。
情感可以是愤怒、怒火异常、悲伤、失落、欢乐等等。
演员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剧中人物,了解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变化,来传递人物内在的情感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表演中切实地体现人物的内心,从而让观众真正感受人物的真实情感和命运,产生情感共鸣。
只有娴熟的情感传达技巧,才能让观众在短短的时间内产生强烈的情感表达。
总之,戏曲艺术表演的三大要素:表演技巧、形体表现和情感传达。
演员在表演时,需要在三个方面全面加强自身的技术和美学修养。
对于观众来说,无论是从故事情节还是角色形象等方面,都能产生深厚的感情共鸣,使观众更好地品味到戏曲艺术的内涵。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材:认识中国传统戏曲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材:认识中国传统戏曲认识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传统戏曲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认识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性、传统戏曲的特点以及讨论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深入传统戏曲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解析。
一、认识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性1.带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带有浓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其内部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哲学、艺术等元素,既能够让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能让人们欣赏到美妙的艺术享受。
因此,我们学习和认识中国传统戏曲,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还能够开拓我们的艺术视野,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
2.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集声乐、舞蹈、表演、戏曲曲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学习和欣赏戏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让孩子们能够欣赏到高雅的音乐和艺术,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自身的素质。
3.丰富孩子们的思想和想象传统戏曲中的情感、思想及其象征性的意义,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和欣赏戏曲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传统文化中的故事、人物,还可以充分体验到那些情感纠结、人物塑造和暗示意义等等。
这些内容能够充分展现传统文化中对于人情世故的把握,同时能够丰富孩子们的思想和想象,使他们更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传统戏曲的特点1.寓意深刻中国传统戏曲一直以来都是一种蕴含着深刻寓意的艺术形式。
传统戏曲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等皆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性的意义,从而达到了深化人们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等的目的。
2.技巧丰富在音乐上,传统戏曲也是一种技巧丰富的艺术形式。
如京剧中的音乐旋律、唱法、腔调等等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表现出了人们生活和情感的丰富多彩。
3.相声、评书等曲艺类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戏曲中,除了京剧、黄梅戏、越剧、昆曲等主流的戏曲形式外,还有相声、评书等曲艺类艺术形式。
我对戏曲文化的认识和看法_1

让知识带有温度。
我对戏曲文化的认识和看法我对中国戏曲文化的熟悉与瞧法一、中国戏曲的简介戏曲就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就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
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比较闻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向来就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行多得的珍贵财宝,也就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与传扬这笔文化。
大概您并不善于表演它,但这并不阻碍您去观赏它﹑爱慕它。
大概您并不善于品尝它,但这并不阻碍您去熟悉它﹑了解它。
二、中国戏曲的特点与赏析中国戏曲的特点就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共性。
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与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亮的表演艺术。
这种特点也打算了我们对中国戏曲的赏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举行,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与观赏角度,所以戏曲的赏析也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
俗话说:“会瞧的瞧门道,不会瞧的瞧喧闹。
”这也说明白戏剧赏析中的两种境界。
所谓“瞧喧闹”,也就就是瞧到戏剧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重离奇的故事以及喧闹的打斗场面等。
所谓“瞧门道”,就就是注重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对戏剧矛盾、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瞧到戏剧真正的美学价值。
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修养与鉴赏的情激动力。
总而言之,不管就是瞧喧闹还就是瞧门道,都就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盛自己的精神世界。
正就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时百姓之间。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中国戏曲是一种以诗、音乐、舞蹈和服装为主体的古老艺术,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中国社会中拥有很多支持者,数百年来一直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中国戏曲一直以来,都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和特别是老人家和孩子们的青睐。
它包括了各种传统的戏剧形式,如京剧、豫剧、昆剧、评剧等,而每种形式下又有各种不同的种类,如块口、百板、花朝双汉、滑稽趣、撒罐等等。
中国戏曲的演出以多元文化为基础,把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民俗文学都汇聚到一块,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综合表现,向人们传达艺术和历史的真实内涵。
而且,中国戏曲并不仅仅完全靠表演,还需要诗词和乐曲支撑,表演者要掌握诗词的朗诵能力,以唱歌的形式表达剧情,还要学会一定的身段动作,以还原剧中角色的栩栩如生。
它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表演、歌唱,以其灵动的表演形式深深地抓住了观众的心旋。
中国戏曲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传递知识和情感,通过诗词唱段以及舞蹈来帮助观众了解文学作品。
通过戏曲,观众可以重温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事件,如诸葛亮斩断长江等,让观众直观自己融入历史,更容易对历史故事有深入的理解。
此外,中国戏曲还可以引发观众的思想和情感共鸣,通过表演一些普世或普遍的思想情感,它可以让观众感受到熟悉的气氛,获得共情和鼓励,达到触景生情的效果,使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得以传播。
最后,虽然中国戏曲传统的基本形式和风格已沿袭了相当长的时间,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中国戏曲也在不断发展和进化,变得更具新颖性和创新性,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爱好者的欢迎。
中国戏曲既能传承文化,又可以唤起人们良好的思想和情感,充分体现出中国优秀的文化精髓,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珍惜,把它好好发扬光大。
戏曲艺术在中国的基本认识

戏曲艺术在中国的基本认识引言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剧种、表演特点及文化价值进行详细探讨。
一、戏曲艺术的基本概念戏曲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以唱、做、念、打为表演手段,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中国,戏曲艺术被称为“国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戏曲艺术的历史发展1. 起源:戏曲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歌舞表演,但成熟的戏曲形式出现在汉代。
2. 发展:唐代的戏曲开始有了明确的剧目和演出形式;宋元时期,南戏和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戏曲艺术的进一步成熟。
3. 繁荣:明清时期,戏曲艺术进入繁荣时期,出现了昆曲、京剧等众多剧种。
4. 现代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戏曲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既有传统剧目的复排,也有现代题材的新编。
三、主要剧种1. 昆曲:起源于江苏昆山,被誉为“百戏之祖”,以典雅的唱腔和精美的舞台表演著称。
2. 京剧:起源于北京,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具有“国剧”之称,以脸谱、唱腔、表演和武打为特色。
3. 越剧:起源于浙江绍兴,以柔美的唱腔和抒情的故事情节著称。
4. 豫剧:起源于河南,以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生动活泼的表演为特点。
四、表演特点1. 唱腔:戏曲的唱腔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如昆曲的典雅、京剧的豪放、越剧的婉约。
2. 表演:戏曲表演讲究手势、眼神、步伐等细节,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脸谱:戏曲中的脸谱是角色性格的象征,如红色代表忠勇、黑色代表刚直、白色代表阴险等。
4. 服饰:戏曲服饰精美华丽,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
五、文化价值1. 传承文化:戏曲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2. 教育意义:戏曲艺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传递了正能量,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浅谈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

浅谈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势。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打艺术,表演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在艺术比上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一、中国戏曲表演有其独到的特殊性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以程式化的歌舞表演故事,经过千百年来的锤炼,创造了丰富艺术表演手段。
而这些大量的、精美的艺术表演手段,集中体现在戏曲演员是否掌握好了戏曲的基本功-“四功、五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戏曲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一般需要先有“功”,然后才能有人物。
也就是说,一个戏曲演员要想在戏曲中塑造好一个人物形象,首先要学习好五法即手、眼、身、法、步以及戏曲发音、戏曲舞蹈、戏曲节奏、戏曲锣鼓经等,为以后塑造人物做起码的技术准备,魏将来在舞台上娴熟运用歌舞化的行动展现戏曲冲突和矛盾打好基础,这一课是戏曲演员不可或缺的。
戏曲演员需要改变生活中的自然的道白、动作、语调,遵循“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程式,把生活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后,才能搬上舞台。
因此,戏曲演员首先需要具备戏曲艺术特有的表演技能,一名戏曲演员如果连表演程式动作都完成不了,那就更谈不上去进行剧中人物的心理体验和舞台表现。
其次戏曲演员还需要赋予角色以生命。
中国当代著名戏曲理论家、表导演艺术家阿甲先生说:“戏曲演员不是简单地、直接地从自然界形态的生活去体验角色,而是要从戏曲的歌舞规律所转化的艺术性态的生活体验角色,这种体验,是审美意识和表演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戏曲歌舞生活的体验。
中国戏曲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只是演戏,而不是在真实地生活,既要有深厚娴熟的一整套程式化基本表演技能,又要吧情感凝聚在程式化技术的表现上,要体验的是戏曲化艺术感情,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生活化情感体验层面上。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戏曲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它以唱、念、做、打、舞五种表演方式为基本要素,包括唱腔、念白、动作、音乐以及舞蹈。
这五种表演方式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戏曲艺术表演的三大要素,即唱、做、舞。
唱是戏曲艺术的基本表达方式,是通过腔调的起承转合、音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唱的技巧包括腔调和音调的运用,以及句子的朗诵和歌唱的抒情表达。
腔调是戏曲的基本音乐元素,表现出地域差异和文化特色,不同戏曲剧种有不同的腔调。
音调则是根据剧情的需要,通过歌唱的形式来展现,如欢快的调子能表现出欢乐的情绪,悲伤的调子能表现出悲伤的情绪。
朗诵是指在表演中使用与普通话发音相似的发音方式,使观众能够听清台词的内容。
抒情表达则通过唱腔的技巧和表情动作的配合来达到情感的表达,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戏曲艺术。
做是指戏曲表演中的动作和动作技巧。
戏曲中的动作分为外场动作和内场动作。
外场动作是指在舞台上进行的行走、站立、坐卧、行礼等动作,它是表演中的基本动作形态,用以表现角色的身份和形象。
内场动作则是指在表演中进行的细致动作,包括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等,它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动作技巧包括形体技巧和动作语言技巧,形体技巧是指戏曲演员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角色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如运用动作的韵律性来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动作语言技巧则是指演员通过动作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如通过翻身、倒地、绶脚等动作来展现角色的喜怒哀乐。
舞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形式,也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舞蹈以动作的韵律性和舞蹈的美感为特点,通过舞蹈的动作形态和舞蹈的节奏感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动态。
戏曲舞蹈分为个人舞蹈和群舞,个人舞蹈是指由一个人进行的舞蹈表演,表现出角色的个体特点和性格特点;群舞则是指由多人进行的舞蹈表演,通过多人的动作协同与配合来表现角色的群体特点和情感。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国戏剧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而要想在戏曲表演中展现出真正的艺术魅力和韵味,就必须注重三大要素的运用,即唱、念、做。
这三大要素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也是戏曲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的重要性和特点。
首先要谈的是“唱”。
唱是戏曲表演的灵魂所在,也是戏曲表演中最核心和难度最大的部分。
唱法是戏曲表演中歌唱的一种技术形式。
它包含了音准、音色、力度和发声技巧等多方面的要素。
戏曲中的唱腔有很多种,主要有“南戏腔”、“京剧腔”、“评剧腔”、“黄梅腔”等,每种腔调都有其独特的表现特点和演唱技巧。
而演员在唱腔的演绎中要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声音传达出人物的性格、境遇、遭遇。
唱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表演,更是通过声音表达出戏中人物的一种情感表现。
要想在唱腔中表现出真正的魅力,演员需要通过长期反复的练习和磨砺技巧,才能达到高超的水平。
唱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戏曲表演的成败,所以说唱是戏曲表演的灵魂所在,也是表演中最重要的一环。
其次要谈的是“念”。
念是指在戏曲表演中的朗诵部分,也是演员通过声音表达出人物内心感情的一种技巧。
念是要求演员在表演中将台词准确、清晰地念出来,同时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音量变化、语调转折等手法,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心境和遭遇。
在戏曲表演中,念脱离不开情感的表达,而情感的表达则需要演员有良好的表演技巧和情感的把握能力。
通过适当的声音技巧和表演手法,可以使台词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从而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戏曲的故事情节和戏中人物的心理世界。
念在戏曲表演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表演的基础,也是表达人物情感的重要方式。
唱、念、做是戏曲表演中三大要素,它们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也是戏曲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要想在戏曲表演中取得成功和魅力,演员必须在唱、念、做方面下足功夫,不断磨练技巧,提高艺术水平。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第一篇: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通过选修本门课程,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华民族民间音乐。
通过老师对戏曲的讲解,我更好地提高了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我们这方面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
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
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
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纵观戏曲的历史,戏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很繁盛的一种文化形式。
从平民百姓到官宦之家都喜欢,而且很多人都懂。
戏曲从诞生起就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艺术,具有很广泛的民间性的特点。
戏曲虽然涉及的主题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表现的也多是忠孝节义等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但是却反映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传统戏剧里蕴涵着传统的价值评判,传递着一个时代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又拥有中国独特的表演体系。
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来源和生长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有着我们传统血脉的根本,是一种文化的源。
因此,欣赏戏曲,更多的是欣赏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也说明了戏剧赏析中的两种境界。
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戏剧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
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对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戏剧真正的美学价值。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容。
戏曲艺术表演是戏曲的核心,它包括了许多要素,其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音乐、唱腔和表演。
首先是音乐。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灵魂,它通过各种乐器和歌唱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情节的发展。
戏曲音乐以它独特的调子和节奏,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戏曲音乐的演奏需要演员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音乐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以塑造角色和推动剧情的发展。
其次是唱腔。
唱腔是戏曲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戏曲艺术的独特之处。
不同的剧种和角色有不同的唱腔风格,例如京剧的梆子、黄梅戏的咬字等。
唱腔在戏曲表演中起到了承担角色和情感表达的作用,通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变化和音色的差异,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的内心感受。
演员在唱腔表演中需要有良好的发声技巧和音乐感,使唱腔达到准确、自然和感人的效果。
最后是表演。
表演是戏曲艺术的核心,是演员通过动作、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个性。
在戏曲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精湛的技巧和真实的情感,使观众对人物的塑造和剧情的发展产生共鸣。
表演需要演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如身段、步法、舞蹈和功夫等,以及丰富的内心体验和角色理解。
演员在表演中需要注意形象塑造、情感表达和节奏控制等方面的细节,使观众能够全情投入到戏曲的世界中。
音乐、唱腔和表演是戏曲艺术表演的三大要素。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戏曲艺术表演的独特魅力。
只有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要素,并将其融入到角色的刻画中,才能够使观众对戏曲表演产生共鸣,感受到戏曲艺术的美妙与深刻。
认识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

认识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是一门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记忆。
戏曲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演绎着,代代传承。
它是中国艺术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种形式之一。
在以下的文章中,我们将认识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探索其特点和影响。
1. 艺术传承与历史背景中国戏曲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时期。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朝代中,戏曲艺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娱乐形式,更成为了传递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载体。
通过演绎历史故事、传统神话和民间传说,戏曲艺术将中国古代的思想、价值观和社会现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传承了无数代人的智慧和情感。
2. 戏曲的分类和特点中国的戏曲艺术有多种不同的分类,其中最著名的有京剧、豫剧、越剧和黄梅戏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特点。
比如,京剧强调气势磅礴的唱腔和夸张的化妆,越剧注重柔婉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黄梅戏则以其动听的曲调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闻名。
不同的戏曲在服装、道具、唱腔和表演技巧等方面都有所区别,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注重表演的技巧、音乐的美感和角色的情感表达。
3. 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包括角色表演、唱腔、舞蹈和杂技等。
戏曲艺术家以独特的表演方式扮演各种角色,通过咬字、抹剧等技巧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同时,戏曲艺术家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唱腔技巧,通过变换音调和音色来表达情绪和角色性格。
舞蹈在戏曲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舞姿的优美和舞步的灵动来丰富戏曲的表现力。
杂技则为戏曲增添了许多花样和刺激,使观众享受到更加多样化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4. 戏曲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艺术通过反映历史和现实,传达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人生哲学。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助于维护和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浅谈戏曲表演专业剧目的教学

浅谈戏曲表演专业剧目的教学戏曲表演专业剧目教学是戏曲表演专业培养高级艺术人才的重要环节,它既关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也关乎传承和发展中国戏曲艺术。
本文将从剧目选择、课堂教学、实践团队等方面探讨戏曲表演专业剧目的教学。
首先,剧目的选择非常重要。
剧目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才艺培养。
在剧目选择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不同的教学阶段来确定剧目,既要有足够的挑战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能力范围。
特别是对于新生和初级学生来说,要选择一些经典剧目作为教学内容,如《霸王别姬》、《白蛇传》等,这些剧目在题材、表演技巧等方面较为综合全面,适合初学者。
其次,戏曲表演专业剧目教学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分组训练等,以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和学生的参与性。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唱念做打技巧,还能够真正做到在舞台上自如表演。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演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戏曲表演的魅力,并培养其舞台表演的自信心和能力。
此外,实践团队的组建是戏曲表演专业剧目教学的重要环节。
实践团队的成员包括学生、教师和专业戏曲演员等,他们共同参与到剧目的排练、演出和评判中。
通过实践团队的组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和实战经验,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团队的组建还可以促进各类剧目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戏曲表演专业的发展和传承。
最后,戏曲表演专业剧目教学还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观众的需求不断变化,戏曲表演专业剧目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师应及时关注国内外戏曲表演界的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引进一些具有新意和创新的剧目,培养学生具备应对现代社会需求的表演能力。
综上所述,戏曲表演专业剧目的教学在剧目选择、课堂教学、实践团队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和策略,在不断引进新剧目、完善传统剧目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推动戏曲表演专业的发展和传承。
浅谈戏曲表演专业剧目的教学

浅谈戏曲表演专业剧目的教学戏曲表演专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艺术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许多不同的技能和技巧,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戏曲演员。
其中,戏曲表演专业的剧目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浅谈关于戏曲表演专业剧目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戏曲表演专业的剧目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演出能力和艺术素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演技巧和技能,并能够在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艺术魅力。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1.掌握基本的表演技巧和技能。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唱、念、做、打等基本的表演技巧和技能,如声乐技巧、身段技巧、神态表情等。
2.掌握传统戏曲的演出要求。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要求,如戏曲音乐的分析、悟理、品味,角色身份、性格描写的刻画,节奏和音律的掌握等。
3.培养个性化的演出能力和艺术魅力。
学生需要通过剧目教学的过程,不断探索自己的演出风格和艺术特点,培养个性化的演出能力和艺术魅力。
二、教学内容戏曲表演专业的剧目教学需要涵盖以下内容:1.古典剧目的传承和继承。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古典剧目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技巧和技能,并理解古典剧目的文化底蕴和表达方式。
2.现代戏曲剧目的演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现代戏曲剧目的创作和演出也日益活跃。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当代戏曲剧目的表演技巧和表达方式,理解剧目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3.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的比较研究。
学生需要对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理解不同剧目的表演要求和文化特点,以便更好地演绎和传承剧目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戏曲表演专业的剧目教学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表演技巧和艺术素养。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训练,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2.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
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在舞台上实践训练,积累舞台经验和演出技巧。
中小学戏曲部分如何教学

中小学戏曲部分如何教学中小学戏曲教学是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戏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本文将浅谈中小学戏曲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
一、戏曲教学的方法1. 聆听与模仿: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传统戏曲剧目,播放音频或观看视频,带领学生一同聆听、观赏,通过模仿来感受戏曲的韵律、节奏和表演方式。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演能力。
2. 观摩与分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专业的戏曲演出,分析其中的表演技巧、舞台布景以及造型等。
通过观摩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戏曲的特点,并融入自己的表演中。
3. 创作与表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让学生编写自己的戏曲剧本,设计舞台布景和服装等,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表演。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戏曲教学的内容1. 戏曲基本知识:教授学生有关戏曲的基本知识,如戏曲的产生、发展历程,不同剧种的特点等。
同时,教授学生基本的戏曲术语和表演技巧,如唱腔、表演动作等。
2. 剧目选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程度选择适合的戏曲剧目进行教学,如京剧、评剧等。
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内容,选取与历史、地理等相关的戏曲剧目进行教学。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戏曲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表演方式。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线下排练和表演。
4. 戏曲艺术欣赏:通过欣赏优秀的戏曲演出,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对戏曲产生兴趣和热爱。
可以邀请专业的戏曲演员到学校进行演出,或者组织学生到剧院观看专业的戏曲演出。
三、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1. 实地体验:组织学生到剧院观看戏曲演出,或者参观专门的戏曲表演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戏曲的魅力和艺术氛围。
2.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通过戏曲比赛、戏曲社团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戏曲活动中,感受戏曲的乐趣和挑战。
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最终)1

对中国戏曲的认识首先对中国戏曲这个概念,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年轻人对戏曲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
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流行乐的社会中,认真的听一听传统的戏曲,像是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
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蕴是经过层层积淀,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保留下来的。
所以中国戏曲确实是很宝贵的文化精粹。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戏曲风格。
在这学期的课中,除了第一节主要笼统的介绍的中国戏曲的简史,以后的课中对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戏曲做了介绍,包括被称为国粹的京剧,辞藻优美华丽的昆剧,语言通俗直白的评剧,广为流传的黄梅戏,全由女子演绎的越剧。
此外还有对于戏曲人物所穿服饰的具体介绍。
这些都让观者深深的陶醉其中,领悟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
对于所讲的各个戏曲的简要发展史做了详细的笔记,在这里暂且不谈,就一些比较统一的特点谈一谈我的认识。
首先,在观看京剧《打金砖》,越剧《红楼梦》,京剧《锁麟囊》时,其中演员饰演的皇帝刘秀,林黛玉对剧情的表演的歌舞化倾向。
对剧情表演的歌舞化倾向是中国戏曲的一个特点。
例如刘秀在体会到自己误杀了这么多忠臣后去太庙祭祖,看到已死的大臣们的鬼魂来索命,被惊吓的不断摔倒,甚至从桌子上翻下的高难度动作,都深切的体现了他的惊恐,同时也表现了演员高超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美感;林黛玉在得知贾宝玉要迎娶薛宝钗为妻时,在花园中天昏地暗的表现,演员用夸张的表演来表现黛玉心中震惊和绝望;再如薛小姐在遭难入张府成薛娘后,小少爷要她学马时,她在台上的走步和舞云袖都充满了舞蹈的意味。
其次,中国戏曲的虚拟性。
一般剧本的编写都不是局限在一个小场景里的,但表演时都是在狭小的舞台上,因此要求表演时一定要有虚拟的成分。
但这种虚拟性并不是单单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美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了叙事,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例如在第一次观看的剧目中,杨八姐腿微抬一跨就是上了马,立起马鞭就是在骑马,放下马鞭就是下了马。
浅谈戏曲表演在音乐课中的有效开展

浅谈戏曲表演在音乐课中的有效开展戏曲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方式传达历史、文化、美学和道德观念。
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戏曲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娱乐性、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
一、戏曲表演的特点戏曲表演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
在戏曲表演中,音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表演画龙点睛,而且还通过音乐表达了情感和思想。
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戏曲音乐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有着严格的规定和传统,例如唱腔、曲调、节奏等都有一定的模式和规范。
其次,它通常使用特殊的乐器,如二胡、京胡、琵琶、板胡等,这些乐器有着独特的音色,可以为表演增添情感和气氛。
最后,戏曲音乐还可以采用口技、吟诵等方式,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时发挥巨大的作用。
1.选取适当的剧目首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能力和文化背景的剧目。
在选择剧目时,应该考虑其内容、风格和传统,并确保它可以有效地表达音乐和情感。
2.构建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构建教学计划时,应该考虑到戏曲表演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
教学计划应该包括红楼梦、琵琶记等经典作品,确保学生可以熟悉并领略到戏曲表演的魅力。
3.开展多形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例如理论讲授、音乐鉴赏、视听学习、现场演示等,以便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戏曲表演的内容和技巧。
4.组织适当的活动在音乐课中,可以组织一些与戏曲表演相关的活动,例如学生表演、现场观赏、参观戏曲博物馆等。
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戏曲文化,并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水平。
1.传承优秀文化戏曲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演绎戏曲表演,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
2.提高审美水平学习戏曲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戏剧和文学等艺术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欣赏能力。
3.培养情感表达能力戏曲表演是一种充满感情和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和表演戏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浅谈戏曲表演在音乐课中的有效开展

浅谈戏曲表演在音乐课中的有效开展戏曲表演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形式。
在音乐课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戏曲表演教学,既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又能够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是当前教育领域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戏曲表演在音乐课中的意义、开展戏曲表演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戏曲表演在音乐课中的意义1. 丰富音乐文化素养。
戏曲表演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和了解戏曲表演,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区别和联系,丰富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
2. 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戏曲表演的欣赏和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提高审美水平。
3.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戏曲表演通常需要进行集体排练和配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4. 培养表演技能。
戏曲表演要求表演者不仅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还要有一定的表演技能,通过戏曲表演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提高他们的音乐表演水平。
二、开展戏曲表演教学的途径和方法1.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选材。
在开展戏曲表演教学时,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材,选择一些能够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兴趣爱好的曲目进行教学。
2. 分层次进行教学。
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分层次进行教学,设置初级、中级和高级课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指导。
3. 及时进行评估和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估和激励,让他们树立信心,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不断进步。
4.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为了保证戏曲表演教学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或老师进行指导。
5.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播放一些优秀的戏曲表演视频,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和感受戏曲表演艺术。
浅谈对戏曲艺术的认识

浅谈对戏曲艺术的认识反复地斟酌这篇文章的题目,觉得既像是一篇职工入职前的考题,又像是以戏曲艺术为论述核心的学术论文。
但无论题意究竟是什么,在初识许昌戏曲艺术发展中心、初识中心各位领导的今天,我谨以下面寥寥短文,以此来表达对中心及中心领导给予我面试机会的感激之情!在互联网日渐发达的今天,随便找个搜索引擎就能很轻易的找到许多与戏曲艺术相关联的文章与材料。
但我完全摒弃互联网的资源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只是凭着自己对戏曲艺术的有限认知和理解,对“戏曲艺术”这个宏大的议题做一个简短、非专业甚至是幼稚的阐述,不足和偏颇之处请中心领导和老师及时给与指正。
一、戏曲的艺术性戏曲作为一种以说唱与表演相结合的舞台表现形式,以演唱和叙事为主要艺术表达载体,其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与艺术研究价值。
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多年的传承发展,如今的现代戏曲以专业化的唱腔,脸谱化的角色,故事化的情节,影视化的表演,辅以极具中国特色的民俗配乐,将历史典故与现代风尚有机结合,兼顾高雅与通俗,使中国戏曲这一独一无二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整个世界文化艺术领域逐渐享有越来越高的盛誉,其中作为中国戏曲代表之一的京剧成为我国三大国粹之一。
豫剧、曲剧、越调作为河南本土戏曲,自起源至今经过几百年的兴衰与发展,历经多代表演艺术家与传承人的共同努力,如今,河南本土戏曲已逐渐从过去的草台班子演绎逐渐登上高雅、专业的艺术领域大雅之堂,并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同时,这也标志着河南本土地方戏曲以过往民间通俗娱乐表演形式实现向专业学术领域及艺术鉴赏领域的有效过渡,通过多年的艺术积蓄与沉淀,最终体现出其自身所具备的高度艺术价值与艺术专业性。
二、戏曲的群众性纵观戏曲的历史发展与演变,其具备广大的群众性及参与门槛较低的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戏曲在各地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流传广泛的经典戏目大多耳闻能详,具有较高的传唱度,戏曲爱好者甚至是非戏曲爱好者都能随时随地的唱上一段,哼上一曲。
浅谈戏曲艺术

浅谈戏曲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戏剧形式的戏曲,有着其他戏剧形式所没有的艺术特征。
而诸多不同的戏曲剧种,除具戏曲的共性外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戏曲不同于歌剧、舞剧、话剧,它溶歌舞及其他艺术形式为一炉,以唱、做、念、打为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塑造人物敷演故事。
唱,指传声传情的歌唱。
念指节奏感和音乐性的念白。
做,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指舞蹈化形体动作。
打,是指传统武术和翻跌的舞蹈化,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以上四种表演手段根据它们的异同,可分为由唱念互为补充构成戏曲表演的音乐语汇,由做打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戏曲表演的舞蹈语汇。
在戏曲表演中音乐语汇、舞蹈语汇都不是单独运用的而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为出人出戏出情服务。
唱做念打,又称“四功”,是戏曲表演的特殊手段,也是它的特殊语汇。
它们的结合,构成戏曲表演形式的特点,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舞台艺术的重要标志。
中国戏曲本身剧种繁多,根据初步不完全的统计,布及全国的戏曲剧种有三百一十多个。
这些剧种都是具有上述几方面的艺术特征,每个剧种在唱腔表演上又各具特色,这就使中国戏曲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风貌。
造成戏曲剧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民族众多,地域广阔,各地方言不同,导致戏曲音乐曲调各异。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按戏曲音乐声腔,把戏曲分为:一、高腔腔系;二、昆腔腔系;三、梆子腔系;四、皮黄腔系;五、民间歌舞类型诸腔系;六、民间说唱诸腔系;七、少数民族戏曲等。
由于各种腔系流布的地域不同,受当地语言的影响,同一腔系的剧种,也是各具特色的。
比如高腔系的剧种是由明代弋阳腔流布演变派生出来的,它保留了不同管弦、锣鼓击节,一人启齿,众人帮腔的特色。
所唱之曲多沿用南北曲,为曲牌连套的形式。
由于语言采用各地方言就出现了川剧高腔不同于湘剧高腔、赣剧高腔,而湘、赣高腔也各具其貌的情况。
再如梆子腔系剧种是硬木梆子击节为特色,主奏乐器为不同形制的板胡。
它的音乐结构是板式变化,唱词多用七字十字的上下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戏曲艺术的认识
反复地斟酌这篇文章的题目,觉得既像是一篇职工入职前的考题,又像是以戏曲艺术为论述核心的学术论文。
但无论题意究竟是什么,在初识许昌戏曲艺术发展中心、初识中心各位领导的今天,我谨以下面寥寥短文,以此来表达对中心及中心领导给予我面试机会的感激之情!
在互联网日渐发达的今天,随便找个搜索引擎就能很轻易的找到许多与戏曲艺术相关联的文章与材料。
但我完全摒弃互联网的资源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只是凭着自己对戏曲艺术的有限认知和理解,对“戏曲艺术”这个宏大的议题做一个简短、非专业甚至是幼稚的阐述,不足和偏颇之处请中心领导和老师及时给与指正。
一、戏曲的艺术性
戏曲作为一种以说唱与表演相结合的舞台表现形式,以演唱和叙事为主要艺术表达载体,其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与艺术研究价值。
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多年的传承发展,如今的现代戏曲以专业化的唱腔,脸谱化的角色,故事化的情节,影视化的表演,辅以极具中国特色的民俗配乐,将历史典故与现代风尚有机结合,兼顾高雅与通俗,使中国戏曲这一独一无二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整个世界文化艺术领域逐渐享有越来越高的盛誉,其中作为中国戏曲
代表之一的京剧成为我国三大国粹之一。
豫剧、曲剧、越调作为河南本土戏曲,自起源至今经过几百年的兴衰与发展,历经多代表演艺术家与传承人的共同努力,如今,河南本土戏曲已逐渐从过去的草台班子演绎逐渐登上高雅、专业的艺术领域大雅之堂,并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同时,这也标志着河南本土地方戏曲以过往民间通俗娱乐表演形式实现向专业学术领域及艺术鉴赏领域的有效过渡,通过多年的艺术积蓄与沉淀,最终体现出其自身所具备的高度艺术价值与艺术专业性。
二、戏曲的群众性
纵观戏曲的历史发展与演变,其具备广大的群众性及参与门槛较低的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戏曲在各地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流传广泛的经典戏目大多耳闻能详,具有较高的传唱度,戏曲爱好者甚至是非戏曲爱好者都能随时随地的唱上一段,哼上一曲。
以豫剧、曲剧、越调为主的河南本土戏曲在本省更是群众基础深厚,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许昌人,打小就对河南戏有着特殊的情感。
儿时,跟着祖父逛戏园、看大戏,许昌剧院、春秋剧院、西湖公园的露天戏园子留下自己热闹、兴奋的足迹;少年时代,一部《倒霉大叔的婚事》令人难忘,任宏恩老师嘹亮的唱腔,滑稽的动作夹杂着浓浓山药蛋味儿的本土许昌话至今让人铭记于心。
毛爱莲、桑振君、张晓凤等许昌本土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名字也在这时涌入我的记忆;青年时光,《梨园春》的热播
让河南戏红透大江南北,逐渐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如今,父亲悠然的坐在沙发上清唱着一折又一折豫剧选段,略显半吊子的唱腔朦胧中让人仿如隔世。
戏曲伴着我成长,也伴着每一个许昌人、河南人甚至是中国人的成长,庞大的群众基础、较高自由度的准入门槛,使戏曲能够非常自然的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
三、戏曲的学习性
戏曲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很多时候,我们在欣赏戏曲、传唱戏曲的同时,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可以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知识、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态度,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目的。
从没上过一节历史课的祖父说起包公铡美、秦香莲吊孝、穆桂英挂帅、花木兰从军朗朗上口、滔滔不绝,而我也曾经费心费力的去搜寻《下陈州》中的“陈州”如今到底位于何处。
因为戏曲,我爱上了历史;因为戏曲,我爱上了文学;也因为生活中有了戏曲,我对未来与理想充满了憧憬与希望。
一折有意义的戏目,可以歌颂好人好事,弘扬社会正能量,可以去揭露、批判社会现实中的诸多不公与丑陋,也可以用一段段唱腔、一幕幕表演去记录人生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在戏曲中,人物是鲜活的,灵魂是真实的,我们从虚拟的戏目中看到真实的自我,学到做人的准则,明确奋斗的方向。
四、戏曲的发展与推广方向
1、追求艺术性
戏曲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戏曲的发展与推广离不开其自身所具备的高度艺术性。
因此,现今戏曲要想保持可持续良性发展轨迹,应当继续着力追求其艺术性,从创作中和表演里寻找艺术特性和专业特点,构筑完美的戏曲表演气质。
2、加强宣传
现今,戏曲的群众基础深厚夯实,但依然面临受众群体年龄偏大化、戏曲表演者、欣赏群体接续无力的窘境。
在如今娱乐方式众多、精神文明建设载体丰富的局面下,如何稳定发展戏曲道路,保证戏曲的有效传承,将成为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河南地方戏为例,我们应继续以戏曲艺术发展中心为核心载体,充分发挥其组织、领导特点,加大戏曲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媒体宣传与戏曲表演等一系列主题推广活动,融合互联网+,全面引导年轻人逐渐认识戏曲、了解戏曲、喜欢戏曲,从而使其最终爱上戏曲,切实参与到戏曲的长效发展中去。
3、贴近生活
戏曲源自生活,且高于生活。
在戏曲的创作表演过程中切忌曲高和寡,过分的追求艺术性而忽略其群众性。
高参与度和低准入门槛促成了如今数量众多的“票友”,因此在戏曲的下一步发展和推进中,尤其是现代戏的发展,必将离不开现实生活。
戏曲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成就戏曲的稳定发展,两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4、加强戏曲人才培养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戏曲艺术的发展同样需要专业人才。
我们应以戏曲艺术发展中心为纽带,联合诸多职业技术学校与民间戏曲教育机构,培养人才、吸纳人才、帮扶人才,将戏曲艺术后续人才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并纳入长效工作机制,为戏曲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效人才资源保障。
戏曲艺术是一个宏观的专业性、理论性命题,作为一名戏曲非专业人员,本文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与业内术语,只是凭借在日常接触戏曲艺术过程中的些许经验,去浅议一些肤浅的戏曲问题,不足和偏颇之处,还望中心领导和老师及时给与指正和帮助。
最后,再次感谢许昌戏曲艺术发展中心给予我这次宝贵的面试机会,并谨此祝愿中心在今后经营发展中披荆斩棘、展翅高翔!让豫剧、曲剧、越调三种经典剧种在中心领导的英明领导下,在古老的魏都大地继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相逢即是缘份,另祝中心领导及全体同仁工作顺利、事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