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血液系统疾病
概述
一、基础知识;
(一)、血液的理化特性:
(1)颜色: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是红色
动脉血:鲜红色。HbO2
静脉血:暗红色。Hb
空腹血浆:清澈透明
餐后血浆:较混浊
(3)粘滞性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的阻滞特性。血液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
(4)渗透压
概念: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特性或能力。
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约为300毫渗克分子/升(mOsm/L)其中血浆晶体渗透压为主要组成部分。
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
(5)酸碱度:
血浆PH 7.35~7.45。大于7.45为碱中毒,小于7.35为酸中毒。体内有酸碱对。保持其平衡。
(二)、血量:正常血量占体重的7~8%,失血程度与后果:轻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500ml或
<全身血量的10%,可代偿,病人无症状;中等程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1000ml或>全身血量的
10%,不能代偿,病人有症状;严重失血:失血量达总血量的30%以上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
命。
(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水
血浆
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1、红细胞(RBC)
(1)形态:胞体双凹圆盘状,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
(2)数量:
正常值 RBC 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
Hb 男性 120 ~ 150 g/l 女性 110~140g/l
(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①:.悬浮稳定性
它的定义是RBC能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的特性。其原理是血液流动;RBC与血浆之间的摩擦使下沉速度减慢;表面积与体积比较大,不易下沉;表面带负电荷,互相排斥。测定方法:血沉(ESR)。血沉是指单位时间内RBC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
1小时末,男性:0~15mm;女性:0~20mm。
②: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它的定义是红细胞膜对低渗NaCl溶液抵抗力的大小。这表明RBC对低渗溶液抵抗能力的大小:当脆性大时,抵抗力小,易溶血;当脆性小时,抵抗力大,不易溶血。
它分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9%NaCl溶液、1.9%尿素溶液等。
等张溶液:能保持RBC正常大小和形态的溶液,如 0.9%NaCl溶液。
(4)功能: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5):红细胞的生成:
①:生成的部位:出生后,红骨髓是制造红细胞的唯一场所,
②: 原料铁和蛋白质
铁的缺少使得人体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的原因是:
(a)、摄入不足或需要量增多,如哺乳期婴儿、生长发育期儿童、孕妇、乳母等。
(b)、失血过多,如妇女月经过多、溃疡病、钩虫病或创伤等。
(c)、铁的吸收利用障碍,如慢性腹泻、萎缩性胃炎等。
VitB12、叶酸的缺少使得出现巨幼红细胞贫血。
③:过程:骨髓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红细胞→早、中、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6):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①促红细胞生成素
(a)产生肾脏在组织缺氧或氧耗量增多的刺激下产生
(b)作用:促进红系祖细胞分化与增殖;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②雄激素类固醇激素
(a)直接作用: 刺激骨髓,促进DNA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使有核红细胞分裂增快,红细胞生成增多。
(b)间接作用;刺激肾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Rbc 男>女
2、白细胞(WBC):
白细胞的数量是健康正常成年人(4.0~10.0)×109
中性粒细胞:50—70%
有粒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1—5%
嗜碱性粒细胞:0—1%
白细胞
淋巴细胞:20—40%
无粒白细胞
单核细胞:3—8%
①中性粒细胞(N)
A形态:胞体球形
B结构: 胞核呈蓝紫色,染色质呈块状,着色深;成熟的N胞核多为分叶状,一般可分2~5叶,常
见3叶,幼稚的N胞核呈杆状。
C功能: 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
②嗜酸性粒细胞
A形态:球形
B结构:
LM 核常分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
B功能:趋化性、吞噬能力较弱,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③嗜碱性粒细胞
A形态:球形
B结构:
LM 胞核分叶或呈S型,染色浅;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可覆
盖在核上.
C功能:与肥大细胞功能相似,参与过敏反应
④单核细胞
A形态:胞体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形态多样,可呈卵圆形、肾形或马蹄形,
B功能:活跃的变形运动、趋化性、吞噬功能,可分化为巨噬细胞
⑤淋巴细胞
A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
B结构:胞核呈圆形,,染色深;胞质较少,环绕核周围呈一窄带,嗜碱性,呈蔚蓝色
C功能:免疫防御功能
D特殊淋巴细胞
a:T细胞:
在胸腺内分裂、分化、发育而成,又称胸腺依赖淋巴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细胞
毒性T细胞
a)辅助性T细胞扩大免疫应答
b)抑制性T细胞减弱或抑制免疫应答
c )细胞毒性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
b:B细胞:
在骨髓内分裂、分化、发育而成,又称骨髓依赖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3)自然杀伤细胞(简称NK细胞):
不依赖抗体的作用即能杀伤某些靶细胞
3、血小板
(1)形态:外形呈双凸扁盘状,大小不一,受刺激时,可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血涂片上,常呈星
性或多角形,
(2)结构:
LM 每一血小板周围部分染成浅蓝色,称透明区,中央部分有紫色颗粒,称颗粒区
EM 透明区有微管、微丝
(3)数量:血小板的数量:健康成人(100~300)×109/L,如果<5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有
出血倾向;>1000×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易形成血栓。
(4)功能: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对血管壁的修复支持作用。
(5)生理特性是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
(6)、生理性止血:
它分三步:
①释放缩血管物质:5-HT、Adr等。
②粘着、聚集:形成较松软的血小板止血栓,暂时堵塞小的出血口。修复小血管受损的内皮细胞。
③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形成坚实的血凝块,止血。
(7)、凝血功能: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的每一步,可促进凝血。其中作重要的是PF3。
(8).维持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小板可以填补内皮脱落留下的空隙,及时修补血管壁
(9)、血液凝固
1)概念血液由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胶冻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简称凝血。
(是一系列顺序发生的酶促反应。)
2)凝血因子:血液和组织液中参与凝血的物质。(其中因子Ⅳ为Ca2+,Ⅱ、Ⅶ、Ⅸ、X都是在肝脏中合成,并且合成中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
3)凝血过程三个阶段(三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