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中国区组织管理业务白皮书——组织力突围.doc

合集下载

工程类麦肯锡中国联通组织结构报告

工程类麦肯锡中国联通组织结构报告

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的组织结构比较 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组织结构比较 中国联通与铁通的组织结构比较 中国联通与网通的组织结构比较
组 织 结 构 : 中 国 联 通 与 AT & T 的 比较
业务范围:中国联通与Verizon 的比较
运营模式:中国联通与英国电 信的比较
技术创新:中国联通与Sprint 的比较
数字化转型:中国联通在组织结 构上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提 高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扁平化管理:中国联通采用扁平 化管理模式,减少了管理层次, 提高了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灵活性:中国联通的组织结构具 有灵活性特点,能够快速适应市 场变化和业务需求。
人才引进与培养:中国联通重视 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多种方式 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组织 创新能力。
市场销售部门: 负责公司的市场 推广和销售业务, 包括市场调研、 品牌推广、销售 渠道建设等。
客户服务部门: 负责公司的客户 服务工作,包括 客户咨询、售后 服务等。
决策层:制定 公司战略,确 保公司发展方
向正确
管理层:负责 日常运营,确 保公司高效运

执行层:负责 具体业务执行, 实现公司目标
监督层:负责 对管理层和执 行层进行监督, 确保公司合规
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打破部门 壁垒
引入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 极性和创造力
建立共同价值观,增强员工归属感 倡导团队精神,促进协作与沟通 培养领导力,提升管理效率 开展文化活动,增强组织凝聚力
组织结构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中国联通的组织结构特点
组织结构对业务发展的支撑 作用
未来组织结构调整的方向和 策略

PPT素材——逻辑框架(PPT模板)

PPT素材——逻辑框架(PPT模板)

我们在股东眼里的表现?
财务角度
内部流程角度
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 什么业务流程最优
公司愿景 公司战略
我们在客户眼里的表现?
客户角度
学习与成长角度
我们能保持创新, 变化和不断提高
企业价值链
最早由美国的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提出思想,后经迈克尔.波特加以整理和系统化,并在《竞争优势》艺术中加以阐述; 将客户的所有资源、价值活动与客户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结起来,以价值增值为目的,形成了一个简明而清晰的组织框架,帮助客户认识客户生存 中相关各链条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优点:能清晰的看到企业运营的各环节优缺点,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需要改进的链条。
生产原料为主 制造商品为主 分工服务为主 互动体验为主
感官
关联
体验式营销5要素
情感
行动
思考
体验式营销—客户终生体验模型
体验阶段
购买前体验
购买体验
使用体验
使用后体验
用户行为
认知
知识
倾向
使用
忠诚
感官对外部刺激的 接受和解释,始于 感觉,是具有选择 -性的心理活动。 个体根据其动机、 态度、社会地位及 对市场营销活动独 特性的知觉,对广 告、产品、包装等 做出反应。
定价时考虑价值链
市埸导向
销售环境驱动的定价 价格包含很多的产品元素
对成本要详细的了解及考虑 对市场及价格要作中等程度的分析及考虑
竞争导向
基於对市埸环境感觉定价
对成本的组成及来源要作 中等程度的分析考虑

简单定价
成本定价法 很少对与销售有关连的服 务定价
对成本及其产生来源只有很少的了 解考虑 (不使用作业成本法)
Michael.Portor 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了五力分析模型, 可有效地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影响深远。 通过分析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具体的分析一个行 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缺点:五力模型只考虑了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关系,没有考虑合作共赢的可能性

某保险公司平安集团未来组织模式

某保险公司平安集团未来组织模式

麦肯锡: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平安集团未来组织模式一、本文概述1、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背景和历史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平安”,是一家起源于1988年的知名保险公司。

自成立以来,公司依托改革开放政策和自身优势,从一家地区性保险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性、综合性的金融服务集团,在保险、银行、证券、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国平安的历史沿革展现了其在中国保险行业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

起初,中国平安只是一个地区性的保险公司,但在成立后的几年里,公司迅速发展壮大。

1992年,公司获得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保险公司。

此后,公司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000年,中国平安成功进入资产管理领域,进一步拓展了其业务范围。

2003年,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证券有限公司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首家通过重组实现分业的证券公司。

这一举措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发展银行,标志着公司开始向银行业务领域进军。

2011年,公司进一步涉足资产管理领域,成立了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凭借着不断创新和拓展,中国平安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金融行业的佼佼者。

2019年,中国平安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29位,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挺进《财富》世界500强的险企。

此外,公司在英国品牌价值研究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94位,品牌价值显著提升。

回顾过去,中国平安始终坚持创新、稳健、卓越的经营理念,不断探索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新型组织模式。

正是这种经营理念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推动了中国平安的持续发展,使其在竞争激烈的保险行业中脱颖而出。

未来,中国平安将继续深化改革,优化组织模式,以更好地服务客户、应对市场挑战,为实现更加辉煌的明天而努力。

2、平安集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麦肯锡: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平安集团未来组织模式2、平安集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平安集团(以下简称“平安”)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集团。

麦肯锡 敏捷型组织评价的五大标志

麦肯锡 敏捷型组织评价的五大标志

员工 敏捷型组织的 团队 团队社区
组织创建了一个具有共同文化的凝聚力社区。在高度信任的 环境中,通过积极的同伴行为和影响,而不是通过规则,流 程或等级来强化文化范式。 组织允许并鼓励员工角色移动性,员工根据个人发展目标定 期(横向和纵向)在角色和团队之间移动。开放的内部人才 市场通过提供有关角色,任务和/或项目以及人员的兴趣,能 力和发展目标的信息来实现。
敏捷型组织的成员—— 激活员工,点燃激情
思维模式转变
转变前: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者需要通 过不断指定任务和指导员工的工作来控 制和指导工作。”
转变后:
“有效的领导者赋予员工完全的所有权, 相信他们会推动组织实现其目标和愿 景。”
敏捷型组织的团队——以“人”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领导者 组织的领导者不是策划人和控制人,而是有远见的规划者和教 练,赋予人们最相关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带领,协作并提供卓 越的成果。这些领导者是催化剂,激励人们以团队导向的方式 行事,并参与制定影响他们及其工作的战略和组织决策。 组织中的员工表现出创业动力,掌控团队目标,决策和绩效。 人们主动识别并寻求在日常工作中开发新举措,知识和技能 的机会,从而吸引那些因其对工作的内在热情和追求卓越的 目标而激励的人。
思维模式转变
转变前:
“人们需要被指导和管理,否则他们将 不知道该做什么 - 他们只会注意自己, 并且产生混乱。“
转变后:
“当有明确的责任和授权时,人们将高 度敬业,相互照顾,将找出巧妙的解决 方案,并提供卓越的成果。”
敏捷型组织的组织架构
顶层组织架构 稳定 顶层架构确定组织的生态环境、 愿景和目标,保持相对稳定;以 维持系统的有效运作;
敏捷型 组织架构
基层组织架构 灵活

全面的企业组织能力建设(标准课件)

全面的企业组织能力建设(标准课件)

以终为始 我们应如何行动才能实现目标
组织结构相应的调整以 满足战略需求
战略导向
结构调整
管理结构 岗位编制
提高效率
决策快捷准确。 执行迅速到位
公司近年战略与组织结构
1998年 企业面临强大的生存压力 “退一进三”结构调整战略 决策层与执行层分开扁平式管理
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实现了企业管理对市场、战略的快速反应
激励是根据组织目标制定相关政策,指明需 努力的方向和所得到的收益,激发员工愿意 为实现组织的目标,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工 作。 (适合自己公司的激励体系)
激励
结构和资讯
结构
结构是通过对公司战略的分析,了解在战略执行 阶段的能力需求,相应的调整公司的组织结构、 整合管理体系,以满足战略需求,最终达到提高 工作效率的目的。(新战略,结构调整)
信息 畅通
来源、共享 及时、有效
上传下达互信
资讯模型图
例子:周报
信息通畅
平台
上传
内容关键
互信 下达
表达清晰
敢干——员工治理模型图

结合战略的合 理组织结构
结构
相互 信任
领导值得信赖 员工相互信赖
决策快捷准确。 执行迅速到位
员工治理
安全的、积极主动的、没有 后顾之忧的、高效的工作!
资讯
信息 畅通
来源、共享 及时、有效
文化模型图
使命 愿景 价值观
文化学习 思想接受 付诸行动
认知
认同
认可
文化落地三部曲
凝聚 自律
峪禽文化核心 总结 提炼 形成 传播 实践
独具特色的 部门文化
激励改变员工思维
员工思维
积极主动的、充满热情的, 创造性和积极性,

麦肯锡战略概述与基本框架

麦肯锡战略概述与基本框架

麦肯锡战略概述与基本框架1. 引言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是全球领先的战略咨询公司,成立于1926年。

该公司以其专业的管理咨询服务而闻名,为世界各地的公司和组织提供战略规划、运营改进、组织架构优化等综合解决方案。

麦肯锡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的战略概述与基本框架,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2. 战略概述麦肯锡的战略概述是一个系统性的方法,用于帮助企业和组织制定战略决策。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客户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获取竞争优势,并确保组织的长期发展。

该战略概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2.1 客户洞察在开始制定战略之前,麦肯锡首先进行客户洞察,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痛点。

这包括分析客户的市场定位、竞争对手、消费者画像等因素,从而为后续的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2.2 目标设定在客户洞察的基础上,麦肯锡帮助客户设定明确的战略目标。

这些目标应当具备可量化性和可实现性,并与组织的愿景和价值观相一致。

目标的设定将为战略制定提供明确的方向。

2.3 环境分析麦肯锡进行全面的环境分析,以了解客户所处的市场环境和各种外部因素对业务的影响。

这包括经济、政治、技术、社会等领域的因素,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等手段进行具体分析。

2.4 竞争分析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麦肯锡进行竞争分析,评估客户与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力。

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战略、资源和能力,麦肯锡可以为客户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并提出潜在的增长机会。

2.5 战略制定在前面的步骤基础上,麦肯锡与客户共同制定战略。

这包括明确的市场定位、业务模式、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规划。

战略制定需要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和风险,以确保战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6 实施与评估战略制定完成后,麦肯锡与客户一起进行战略的实施和评估。

这包括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监测战略执行情况,并根据实际结果进行持续的优化和调整。

3. 基本框架麦肯锡的基本框架是一套通用的思维工具,旨在解决复杂问题和辅助决策。

麦肯锡九大原则战略概述与基本框架

麦肯锡九大原则战略概述与基本框架
供应商和分销商分析 市场分析 第4步:产生战略选择 5Cs模型 竞争 集中 获得 创造 合作 业务动态框架 第5步:测试动态影响并作出选择 第6步:设计细节并实施 SMILE框架 7S框架 促进变革 第7步:监测结果并调整战略 第二部分 第4章:STI/MSF战略流程 传统模型 近期战略革新 环境分析 诊断 STI/MSF综合战略流程
*
TCQ011129BJGB
何时竞争
第三个业务战略的轴表示:公司有时会有许多互不影响的选择;必须排列这些举措的时间次序;或是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战略选择机会 这时;我们必须决定战略动作的时间性 何时竞争并不是一个在所有行业都必须重视的轴;但它在如下行业很重要: 随时变化的;优势来源快速转换的行业如:由于科技快速变化 结构性竞争优势不重要的行业 例如胜败主要取决于一系列优秀的市场动作;而不是建立一 两项长期竞争优势 何时竞争的量度包括: 决定何时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 决定何时施行不会改变行业竞争基础 但会带给公司在现行行业竞争基础上的暂时优势的投资或运作选择如:建造新工厂 移动生产基地 决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施行改变竞争基础或创造性的举措如果公司有这样的方法 对创新及随后的创新战略的决定取决于公司业务在两个轴上的位置:a 所需的创造本身和 b 经营单元的相关能力 成功的创新需要一个依据现有资源的创新战略 一个组织 一个令创新成功的文化;和令创新风险最小化 回报最大化的管理流程 决定是否在现有的暂时优势基础上竞争;这些优势中的每一个都是会被模仿的;但也会被客户的下一个优势所取代 这是个不断增加创新的战略
增长价值
投资收支差额 ROIC〉WACC
投资总额
投资收支差额稳定性
+
*
TCQ011129BJGB
战略目标:利益相关者剩余模型

麦肯锡—最新组织架构、管理流程方案

麦肯锡—最新组织架构、管理流程方案

13
广电股份总部职能部门远景组织 架构建议
总经理
– 根据战略规划要求, 协助制定公司的科技 发展蓝图 – 把握和跟踪相关行业 的技术潮流和发展方 向 – 选择、认证各 – 负责前瞻性的技术, 事业部生产所 以及需要跨事业部努 需原材料与元 力、共同参与项目的 器件供应商 – 研发 协助制定事业部除 – 提出采购指导 – 外的公司总部人力 推动、协调下属事业 价格 部、企业研发部门进 资源战略及实施计 行技术的后期研究和 划 – 产品的开发 建立和完善与公司 – 协助制定公司的远景发 – 总部人力资源战略 协调各事业部之间技 展目标和整体战略 术的转让和共享 相配套的激励机制 – 对市场变化与发展进行 – 人力资源管理和开 研究与预测,以及制定 发 相应战略 – 对管理分公司的管 – 负责公司重大的兼并/收 理
总经理 财务负责人 办公室 战略发展 供应商管理 人力资源 信息文化 监察审计 法律事务 技术中心 OEM 生产基地 元器件 生产基地 SVA 品牌网 络产品 公司 网络建 设与技 术服务 公司 创业 公司 OEM 销售 订单/ 物流 销售 订单/ 物流 采购 运作 人事 生产 管理 OEM 事业部负责人 秘书 技术 开发 财务 OEM售 后服务 人事 生产 管理 元器件 事业部**负责人 秘书 技术 开发 财务 客户 服务 SVA品 牌营销 人事 物流 SVA终端产品 事业部负责人 秘书 技术 开发 财务 售后 服务 业务 拓展 网络业务 事业部负责人 秘书 财务 SVA 风险投资 事业部负责人 秘书
– 根据法 律上的 资产拥 有权和 控制权 而划分 的组织 结构
• 是否建立法 人结构的主 要考虑因素
– 风险规避 利用独立 法人有限 责任的特 点帮助股 东规避经 营风险 – 税务要求 通过建立

麦肯锡--广电股份管理整合咨询——组织设计方案

麦肯锡--广电股份管理整合咨询——组织设计方案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任务目标原则 分工协作原则 精干高效原则
指挥同一原则
组织设计原则
有效幅度原则
集分权原则 稳定与适应 结合原则
2011-102011-10-20 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责权利结合原则
5
广电股份/20010604-组织设计(第四稿)
广电股份有限公司组织设计方案内容
1. 综述
• • • 组织设计原则 组织结构一览 主要业务流程一览
1. 综述 2. 组织方案
• • • 股份公司整体组织架构 股份公司各部门细化结构 股份公司关键岗位描述及业绩指标
3. 程序手册
2011-102011-10-20
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16
广电股份/20010604-组织设计(第四稿)
广电股份重组后的组织架构——总部职能部门 总部职能部门 广电股份重组后的组织架构
审计监察 室 法律事务 部 人力资源 部 企业文化 部
2011-102011-10-20 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管理 部
会计核算 财务中心 预算监控 资金管理 8
广电股份/20010604-组织设计(第四稿)
广电股份有限公司组织设计方案内容
1. 综述
• • • 组织设计原则 组织结构一览 主要业务流程一览
外部审计
• 负责配合与协助外部审计监察部 门对股份公司的审计工作 • 负责配合与协助外部审计监察部 门对下属子公司的审计工作 • 负责协调公司与外部有关审计监 察部门的关系
2011-102011-10-20
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19
广电股份/20010604-组织设计(第四稿)
广电股份重组后的组织架构——行政部门架构及职能 行政部门架构及职能 广电股份重组后的组织架构

组织能力提升ppt课件

组织能力提升ppt课件
12
员工思维模式
奖励创新、容忍失 败、惩罚拒绝创新

员工能力
创新
员工治理方式
领先的技术能力/创意 /开放/冒险/自信/市场
导向。。。
高度授权/跨部门虚 员工拟治团理队方/新式产品开发
流程/知识交流和管 理平台
13
员工思维模式
速度制胜观念/作风 KPIS:周期、周转
员工能力
速度
员工治理方式
专业能力/团队合作/ 自信/行动导向/冒
9
塑造员工思维(核心价值观)
三.自下而上工具; 1. GE群策群力(取消低附加值活动); 2. 鼓励和建立员工专案工作小组; 3. 对下属人员进行授权;
举例IBM的核心价值观: 1. 成就客户: 致力于客户满意和成功; 2. 创业创新: 追求对客户和世界有影响
的创新; 3. 诚信负责: 建立信任和负责任的人际
险…
员工扁/重治平要理组流方织式程/高再度造授/信权 息反馈和管理
14
员工思维模式
包容性文化,跨文 化信任与尊重/本地
与全球利益考量
员工能力
全球化
员工治理方式
全球领导能力/海外人 才吸引和保留全球人
才调动
员工全 组治织球理架资方构源式/网重络要/流全程球 整合/全球信息平台
15
新的员工思维模式
1。打破官僚作风(如冗长的报告、无止 尽的正式会议)确保快速行动和决策
25
26
基本前提
企业成功 = 战略 X 组织能力
错误战略/商业模式
错误组织
1
经营环境
竞争越来越激烈 客户要求越来越高 改变速度越来越快
战略调整
寻找差异化 改变经营空间
组织转型

管理金字塔模块四—组织管理五力

管理金字塔模块四—组织管理五力

4.0【前言】4.0.1『组织管理五力』背景与目的管理金字塔模块四:4.0.1『组织管理五力』1.为何要提出『组织管理五力』许多企业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往往面临人才不足、利润成长趋缓、成本易升难减、创业激情消退、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的现象。

高管们在进行一连串管理改善后,往往找不到明确的突破口,最终往往以『执行力不够』来做总结。

但是,这种口号总结对企业体质改善并没有太大帮助,因为专业经理人能解决的是具体的问题,而不是口号。

管理问题的确立诊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从组织运作构架着手!因为『结构影响行为』,一流的人才在二流的组织结构,往往只能产生三流的执行力!个人根据实务经验,总结一套易学易上手的『组织管理五力』,内涵约15000字,介绍给大家。

(请各位读者注意,『组织管理五力』并不是我个人在管理学上的发明,这只是我以不同的分类角度来总结各先进、学者的知识与最佳实践,以方便读者学习而已)2.『组织管理五力』的目的期望能够协助读者,系统性的解决以下常见的组织问题:(1)组织與愿景、战略不配套,落為諸候分封的杈力工具(2)為營銷、設計、生產、銷售、客户之间創造難以逾越的壁垒,導致溝通不良、決策緩慢、扼杀創新、抑制成长(3)其他请看下图:4.0.2為何組织结构扼杀了執行力在创立父权主义、高度集权组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扼杀了大部分员工的主动性(『内部动机』),也不知不觉牺牲了组织绩效(执行力),换来的是少数人握有控制权的虚荣感(通常,这是他们有生以来所感受到的权力最高峰)所以,HR 必须理解本文创业家的心理,避免以下情况的发生。

常见的中小企业的组织设计恶性循环具有創业精神的领导人,偏愛非正式的工作方式,鄙视正式组织運作的模式,原因可能是:(1)自已过去在大組织中便受过官僚文化的迫害(2)自己領导的团隊正把大組织的競爭对手漸漸擊退(3)对於自己不曾接触过正式的组织管理科学,当作是「陌生人」,而非当作「事业伙伴」儘管這些领导人非常依赖非正式的工作方式,但是,一旦团队扩张到自己掌控能力之外的規模時,不得不开始著手設计正式的組织:一种以直觉设计、奠基於威杈的组织運作模式。

组织能力提升计划

组织能力提升计划

组织能力提升计划组织能力是指一个人或组织机构在规划、协调和管理各种资源达成目标的能力。

在现代企业中,组织能力是一项关键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组织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更高效地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增强企业竞争力。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提出组织能力提升计划,结合实践案例和建议,帮助企业提升组织能力。

需求分析在进行组织能力提升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企业的瓶颈和需要提升的方面。

1.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公司内部管理的基础,一套健全的组织架构可以使公司目标明晰,资源分配合理。

因此,对综合管理能力不足,组织机构缺失,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2.业务流程企业需要通过制定明确的业务流程帮助各级管理者处理业务和制定政策,同时明确相应的业务职责,使得组织中各项业务活动能够顺畅转移,避免重复劳动和扰乱规划。

3.员工素质企业内员工的素质是组织管理的最终表现,管理层需要明确各员工的职责,同时提高组织的素质,让员工的工作更高效、更有创造力和生产力。

计划提升方案1.优化组织架构在组织架构方面,建议企业进行梳理工作,及时更新和改善组织机构,为企业提供合理和有效的组织安排。

针对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企业可以采用微信群和企业邮箱等应用进行信息发布和沟通。

2.完善业务流程对于业务流程的完善,管理层需要在当前业务流程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提升和更新。

同时,建立职责清单、岗位责任及量化业绩指标与激励机制等制度性的方法,增加组织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针对员工素质提升,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培训、企业文化和员工参与等活动来提高员工素质。

建议管理层要鼓励员工积极探索和贡献,通过员工积极性的提高达到组织效率的最优化。

实践案例该企业在提升组织能力计划之前,管理层发现了一些瓶颈和改进空间,比如:1.组织架构混乱,导致职责不清晰,沟通成本高。

2.业务流程不完善,导致重复劳动和业务转移困难。

麦肯锡银行业深度洞察:敏捷银行,打破边界,组织创新

麦肯锡银行业深度洞察:敏捷银行,打破边界,组织创新

麦肯锡银行业深度洞察:敏捷银行,打破边界,组织创新目录•迈向21 世纪的敏捷革命•企业敏捷的新机遇•四条路径通向敏捷转型•踏上敏捷组织之旅•顺势而动:五大敏捷特征助力企业制胜未来•释放小型独立团队潜能•大规模敏捷转型的先决条件•敏捷领导力四重奏•敏捷团队领导•春风桃李:敏捷人才的“选”与“育”•永续演进:制胜数字化转型的管理方法•安全至上,无畏前行:Zappos CEO 谢家华访谈•如何实现敏捷转型规模化:房利美首席数据官Scott Richardson 访谈•ING 银行访谈:IT 基础设施的敏捷实践•ING 银行访谈:打造一流科技文化,为转型加速•麦肯锡助力银行敏捷转型报告摘要:迈向21世纪的敏捷革命社会快速变化,技术日新月异,企业为了适应竞争,必须要更加敏捷。

本文通过与传统组织比较,介绍了敏捷组织的五大特点以及领导敏捷转型所需的领导力。

传统组织的特点何谓敏捷组织?敏捷组织与传统组织有何区别?简单讲,传统组织模式认为世界是可预知的,其最重要目标是充分了解营商环境并保持稳定。

传统组织的理论基础是,企业如同一部机器,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操作这部机器,沿袭固定不变、独立运作的条线化体系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

营商环境的日益复杂催生了更加繁复冗杂的组织结构和规则,这就要求企业加强控制。

不少组织正快速接近这种方式的极端,令员工感到举步维艰。

讳疾忌医的企业可能会付出巨大代价,曾经红极一时的行业巨擘诺基亚(Nokia)、柯达(Kodak)、摩托罗拉(Motorola)等曾是管理创新的领头羊,然而终究逃不过英雄迟暮的宿命。

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企业决策层思想未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传统组织模式赖以生存的旧世界早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而他们未能及时变革。

敏捷组织的特点敏捷组织是一种生命系统,它会在不可预知且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逐步演化、蓬勃发展2 。

敏捷组织既稳定又充满活力,一切均以客户为中心,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

麦肯锡-组织-概述与基本框架

麦肯锡-组织-概述与基本框架

•“绩优公司(HPO)”的绩效与授权
PPT文档演模板
•高
•绩 效
•平均
•低
•关注绩效的、 自上而下驱动 的组织
•HPO s
•绩效驱动的、 授权的并自负 其责的组织
•等级制的、命 令与控制导向
的的、 “entitled”的组 织
•以行动为驱动 力的、承诺与 授权的组织
•命令与控制
•承诺与授权
•管理途径
•需要怎样的变革?
•组织绩效中存 在什么差距?
•存在哪些组织 方面的挑战?
•客户应如何进行变革?
•变革的进程中包 括哪些阶段?
•我们如何为变革 的进程创造动力?
•由最高领导层驱动
• 通过不懈地追求前瞻性的战略 /远景来建立
•竞争激烈、以绩效驱动的环境 作为内驱力
•通过简化结构与核心流程来调 整
• 以世界级技能为基础
•卓越的选址
•不断开发新产品
•强有力的产品与麦 当劳形象推广
PPT文档演模板
•质量 •服务 •清洁 •价格
麦肯锡 组织 概述与基本框架
•改进组织绩效
•定型的
•战略
•核心技能
•远景
•共同价值观
•解冻
•不连贯性
•外部冲击 •新的竞争者、 经济 •新技术 •解除管制 •内部变化 •新的期望 •新的领导人
PPT文档演模板
麦肯锡 组织 概述与基本框架
变革板
•要建立的技 能
•首席经理 执行官(或
同等的)
•将改变的领 域的领导团队
•受影响的直 到一线的员工
*
•外成分**
PPT文档演模板
•*根据公司情况作适度修改 •**如:顾客、供应商、工会

中国麦肯锡的组织架构

中国麦肯锡的组织架构

中国麦肯锡的组织架构协议方信息甲方(组织架构制定方)姓名/公司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组织架构实施方)姓名/公司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同内容组织架构目的1.1 确定中国麦肯锡组织架构的目标和要求,以提升公司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及实现业务目标。

1.2 明确组织架构调整的范围及实施计划,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业务发展需求。

组织架构设计2.1 组织层级2.1.1 总部层级: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重大决策和整体管理。

2.1.2 区域管理层:根据区域业务需求,设立区域管理部门,负责区域内业务的运营和管理。

2.1.3 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市场部、运营部等,负责具体职能的执行。

2.1.4 业务单元:根据业务类型或项目设置,负责具体业务的实施和管理。

2.2 岗位设置2.2.1 高层管理岗位:如总经理、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等,负责公司整体战略和决策。

2.2.2 中层管理岗位:如部门经理、区域总监等,负责部门或区域的日常管理。

2.2.3 基层岗位:如业务员、行政人员等,负责具体业务和支持工作。

2.3 职能划分2.3.1 战略规划:负责公司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2.3.2 财务管理:负责财务预算、核算、审计和财务报告。

2.3.3 人力资源:负责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和员工关系。

2.3.4 市场营销:负责市场分析、品牌推广和客户关系管理。

2.3.5 运营管理:负责日常运营、项目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

麦肯锡-概述与基本框架-组织

麦肯锡-概述与基本框架-组织

变革驱动因素
外部环境变化
随着市场、技术和社会观念的 变化,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身
以适应这些变化。
内部成长需求
企业规模扩大和业务多元化, 需要更高效、灵活的组织结构 来支持其发展。
竞争压力
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企业需 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自身 的竞争力。
客户需求变化
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 化,企业需要更好地满足客户
麦肯锡-概述与基本框架-组织
contents
目录
• 麦肯锡概述 • 基本框架-组织 • 麦肯锡的组织结构 • 麦肯锡的组织设计 • 麦肯锡的组织变革
01 麦肯锡概述
公司历史
1926年
公司成立,由James O. McKinsey创立,初期专注于会计
和审计业务。
1940年代
开始涉足管理咨询领域,逐渐转型 为一家专注于为企业提供战略、运 营和组织方面的咨询服务的公司。
持续监控与调整
在变革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控进展情 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 变革效果达到预期。
变革效果评估
短期效果评估
长期效果评估
在变革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变革的效 果进行评估,包括员工满意度、生产效率 、客户满意度等指标。
在变革实施一段时间后,对长期效果进行 评估,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份额、 品牌形象等指标。
1980年代
开始全球化扩张,逐步发展成为全 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
公司文化
客户至上
始终将客户的利益放在 首位,致力于为客户提
供卓越的咨询服务。
团队协作
鼓励团队之间的协作与 交流,充分发挥集体智
慧,共同解决问题。
创新精神
不断探索新的管理理念 和方法,引领行业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肯锡中国区组织管理业务白皮书——组织力突围麦肯锡中国区组织管理业务白皮书7月中国独角兽企业的下一站征程组织力突围II组织力突围:中国独角兽企业的下一站征程引言组织力是企业的内生凝聚力和驱动力,组织力体现在企业对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考核激励、人才能力、文化价值等组织和管理维度的选择,它由内而外作用于企业的方方面面。

借用牛顿定律,力除以质量等于加速度。

组织力越强,增长或转型加速度就快,就越能牵引企业实现战略突破和业务提升,超越竞争对手;而组织越大,越需要更强的组织力驱动。

伴随着掀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独角兽企业在中国新经济“丛林”诞生了,并且快速成长壮大,源源不断制造着类似于“三年IPO”、“利润增长八倍”的神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中国新增“独角兽”36家,约占全球总量1/3,数量仅次于美国(54家)。

其中有全球估值最高的蚂蚁金服(3月估值约1480亿美元),有刚刚创造最快IPO的瑞幸咖啡(从创立到登陆纳斯达克仅用17个月),也有在全球范围积极布局的滴滴出行(已通过资本运作等手段在北美、东南亚、拉美等地区拓展业务)。

受益于大环境增长和资本热捧,中国独角兽企业呈现指数级增长,短时间内接连登上神坛。

然而,成功无坦途,许多明星独角兽企业遭遇过或正在经历至暗时刻。

我们观察到许多高速增长的独角兽企业,或早或晚都暴露过因专业能力不足造成的业绩增长拐点,在成长过程中付出过惨痛代价。

成长之路磕磕绊绊、教训不断,甚而偶有致命危机。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烦恼因何而生,其背后根因是什么?这些表面的业务问题和无形的企业组织力(如目标体系、人才、组织架构流程、文化价值)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是否有办法可以消除“成长的烦恼”?是否有可能避开前行道路上的大坑?我们将在本文深入探讨以上问题。

组织力突围:中国独角兽企业的下一站征程III第一章:一技之长掩盖了专业能力短板,遭遇拐点时往往致命“独角兽”一词最早在被提出,专指成立不超过十年、估值超过十亿美元、获得私募投资但尚未上市的企业。

“独角兽”被普遍认为是新经济时代科技和创新的集中体现。

这一概念提出后,中国独角兽企业呈现出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指数级增长。

据我们观察,中国“独角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数量和估值双双持续高速增长,估值超百亿美元的大型独角兽企业层出不穷,市场预期和竞争态势给“独角兽”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2.往往抓住价值链上某个切入点,形成独特打法,短时间内大获成功,一战成名。

但在集聚资源快速突破的同时,很难全面系统搭建企业专业能力,或多或少存在能力短板。

3.专业能力短板容易被高速增长所掩盖,但遇到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业绩放缓时,问题往往集中暴露,甚至形成致命打击。

特点一:数量和估值双双持续高速增长中国每年新增“独角兽”占全球总量的比重由的0%快速提高至的24%,近年来数量稳定在全球独角兽企业总量的1/3(见图1)。

除了数量图1数量多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仅次于美国100%14%31%33%32%30%61%44%42%44%45%25%24%24%24 %24%N=中国估值一百亿美元以上的超级“独角兽”有十二家,其中估值超过500亿美元的有五家(见图2)。

此外,中国独角兽企业增速也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我们选取不同估值区间的十家代表性独角兽企业,计算了的总估值增速,并与国内最活跃的深指增幅相比较(见图3)。

在过去五年,深指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而这十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则达到惊人的1营业额和GMV均保持高速增长。

但独角兽企业普遍存在专业能力偏科,高速增长掩盖了专业能力不足,创始团队往往无暇顾及补齐短板,这就给长期发图219850-100亿500亿以上100-500亿10-规模大大型独角兽企业层出不穷,且越战越勇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分布美元中国独角兽的估值规模居全球前列资料来源:CBInsights;胡润;IT桔子;科技部组织力突围:中国独角兽企业的下一站征程5图3代表性独角兽企业1估值与深圳成指增速对比25100155关键元件供货不足,主打产品和新品上市受限,因此业绩遭到拐点(见图5)。

特点三: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业绩放缓时,专业能力问题集中暴露,导致增长拐点出现独角兽企业初期业务快速增长,专业能力短板不足虽已存在,但“一快遮百丑”,还不至于影响业绩。

当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对相应专业能力要求更高,导致增长拐点的出现。

能力偏科隐患集中暴露,打击常常是毁灭性的。

业绩增长拐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见图6):—爆发性:前期发展越快,问题隐藏越深,爆发时冲击就越大。

—艰巨性:独角兽企业的颠覆性造成其问题缺少成熟方案,“摸着石头过河”。

—致命性:由于承受力有限,拐点之后有一蹶不振甚至出局之虞。

—持续性:随着业务不断演变,内外部变化难以避免。

图513出现明显拐点出货量增速,百分比,来中国大量独角兽企业高速发展,对其专业能力的体系化搭建形成巨大挑战:1.关键专业能力偏科是“标”,组织力不足是“本”。

2.组织力与业务绩效呈现高度相关性,良好的组织力是提升业绩的基础。

3.在组织力九个维度中,“独角兽”问题集中暴露在考核激励急功近利、人才梯队体系不全、架构流程存在漏洞、文化价值观稀释冲淡这四个维度。

图726169最低四分位中间四分位最高四分位宏观层面股东回报率1,按组织健康度微观层面组织健康与业务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股东回报率大3倍=我们数据库里的公司平均价值达~12亿美元一家公司的健康状况受到约50%的绩效因素影响(R2=0.54)2R2=0.54与同类最佳的绩效差距(每部门创收,美元)组织健康指数(OHI)平均实力小强弱大-2.0-1.8-1.6-1.4-1.2-1.0-0.8-0.6-0.4-0.2部门2部门1部门3部门8部门4部门5部门11部门12部门13部门15部门9部门10部门16部门7部门14部门64050607080901股东回报率分析按n=272作出定义2按照统计,0.5-1之间的相关性系数表明相关性较强,0.2-0.5之间的相关性系数表明中等相关性,0.2以下的相关性系数表明相关性较弱资料来源:麦肯锡公司组织解决方案企业的业务绩效和组织力呈高度相关性,良好的组织力是提升业绩的基础组织力突围:中国独角兽企业的下一站征程9组织力与业务绩效呈现高度相关性麦肯锡对企业的组织力与业务绩效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对700家全球企业所做的组织力指数调研,表明企业的组织力与业务绩效呈高度相关性,良好的组织力是提升业绩的基础(见图7)。

我们对受访公司的组织力与业务绩效进行了多组相关性分析。

在宏观层面,我们发现股东回报率与组织力指数呈高度相关。

组织力指数排名最高的四分位企业的股东回报率约为排名最低的四分位企业的三倍。

在微观层面,我们对业务绩效和组织力指数进行线性拟合。

结果显示,一家公司健康状况受到约50%的绩效因素(R2=0.54)影响,因此业务绩效与组织力之间也存在较强相关性。

通过以上组织力分别与股东回报、业务绩效的相关性分析,也再次从不同角度验证了业务绩效与组织力高度相关。

关键专业能力的偏科是“标”,组织力不足是“本”通过案例剖析,我们发现独角兽企业拐点时表现出的专业能力缺失,往往源于组织力不足。

我们以三家中国独角兽代表企业为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某智能设备制造“独角兽”(见图8)某智能设备“独角兽”早期通过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和一流的线上营销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连续两年出货量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绩效增长拐点暴露了一系列供应链能力和渠道运营能力问题,其根因图8颠覆不能忘本,互联网时代鼓励模式创新,但同样不能忽视传统企业最基本要素,如供应链、渠道等关键启示拐点发生关键能力短板组织力缺失出货量增速明显放缓(同比增长由甚至出现,牵涉面广,处理时无法面面俱到拐点发生关键能力短板组织力缺失某消费电子“独角兽”专业能力不足及其组织力根因组织力突围:中国独角兽企业的下一站征程11图10创新与学习外部导向工作氛围发展方向责任制度运营体系人才能力激励机制领导力独角兽企业组织力的主要痛点所在独角兽企业组织力缺失的关键问题激励机制考核激励急功近利,动作走形能力发展人才梯队建设滞后运营体系架构流程存在漏洞,出现隐患发展方向文化价值观稀释冲淡资料来源:麦肯锡组织解决方案独角兽企业组织力主要痛点所在所列出的九个维度中,独角兽企业问题集中暴露在激励机制、能力发展、运营体系和发展方向这四个维度(见图10):—激励机制:考核激励急功近利,动作走形由于以短期业绩为导向,以结果论英雄,缺乏对团队目标体系的正确引导和长期激励机制,导致在增长放缓时动作走形,骨干流失。

—能力发展:人才梯队建设滞后快速发展要求能力升级。

常见做法是通过引进新的专业化能力充实初创团队,但由于对新员工能力考察不足,并且缺乏体系保障其发挥作用,导致人才能力被不断稀释摊薄。

—运营体系:架构流程存在漏洞,出现隐患初期跑马圈地缺乏基本的建章立制,导致人财事等关键管控环节缺乏清晰的流程制度和标准。

组织架构设计难以在敏捷和规范中找到平衡,埋下了管理隐患。

—发展方向:文化价值观稀释冲淡创始团队拥有独特的使命感和价值观,在创业阶段能有效鼓舞和凝聚团队。

随着团队更替和投资人要求变化,初始的价值观逐渐被稀释冲淡,价值观失焦。

12组织力突围:中国独角兽企业的下一站征程第三章:突破拐点须持续强化组织力针对中国“独角兽”在专业能力和整体组织力所暴露的问题,我们建议,独角兽企业首先应进行诊断,以便发现问题和挖掘根因,然后再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采用定制化“双管齐下”有效提升领导力,实现“标本兼治”。

一方面,麦肯锡长期帮助企业提升组织力实现治本,每个组织和管理模块在众多行业和领域的实践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另一方面,提升专业能力实现治标,麦肯锡独特的全球知识和专家网络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基于以上思路,我们设计了“全面诊断、专业能力提升、组织力提升、持续思考碰撞”一揽子解决方案,探索组织力提升路径,从而确保“独角兽”业绩持续高速健康发展(见图11)。

全面诊断方案:全面深入挖掘和聚焦关键痛点该方案可帮助独角兽企业研判外部宏观环境变化,分析内部战略,在此基础上,总结企业对各项能力的要求。

麦肯锡专有的组织诊断工具可帮助“独角兽”对自身的组织力和专业能力进行诊断,明确当前的关键痛点,聚焦优化方向。

中国某领先科技企业,在第三方协助下定期进行组织诊断和回顾,利用多种组图11全面诊断方案战略目标分解方案高管和人才梯队建设方案组织与流程设计方案文化价值再聚焦方案创始人和高管团队的长期思考伙伴“专业能力提升”数据、资金运作等中台生产卓越运营供应链卓越运营市场销售卓越运营研发技术卓越运营基于业务场景,聚焦特定条线的流程框架、管理工具和系统架构并匹配优化该条线相关组织力,如目标体系,人才建设和组织管控“组织力提升对独角兽企业整体组织力优化提升针对独角兽企业组织力常见痛点,提供4个子方案,可根据企业暴露问题进行定制化选择“全面诊断结合内外因素,全面深入地帮助独角兽企业梳理企业战略、组织健康和专业能力中的关键痛点麦肯锡独角兽组织力解决方案组织力突围:中国独角兽企业的下一站征程13织诊断工具组合(如组织问卷调研、内部研讨会、行业对标分析),对企业组织力包括考核激励、人才、架构流程、文化价值等进行全面反思,明确当前组织力痛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