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 的运动。

2.向:自西向东⎩

⎪⎨⎪⎧

北极上空俯视: 时针方向绕转

南极上空俯视: 时针方向绕转

3.期: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点睛] 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 。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 (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移动,形成 季和 带。

[点睛] 春分日和秋分日的区别

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

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一般状况(以北半球为例)

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②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2)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 。 (2)季节变化

3.四季更替和五带

(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既有时间的变化,也有空间的分异。

(2)

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把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

最大的季节定为夏季北温带国家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每

3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的划分⎩

⎪⎨⎪⎧

界线:回归线和极圈

五带:南、北寒带,南、北温带,热带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及围

在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移动规律见下图:

⎥⎤地球的

自转

→赤道面

地球的

公转→黄道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

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

2.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五带围、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的围 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5个温度带。如下图所示:

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法

(1)地轴与赤道面是垂直的。

(2)太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面成66°34′交角,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

1.黄赤交角变化对四季、五带的影响

读图,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围变小

C.全球极夜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主要抓住四看:

1.昼夜长短分布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该半球的极点围出现极昼。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时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4.日出日落位——看昼长(或季节)

(1)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2)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利用地球公转示意图掌握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2.日出、日落位判断与昼夜长短计算

下图是局部经纬网图。M时刻,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当日甲、乙两地昼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昼长较长D.乙地昼长较长

C.甲地昼长6小时D.乙地昼长18小时

(2)这一天( )

A.北京日出东北

B.白昼渐长

C.正午日影渐长

D.曾母暗沙正午日影朝北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基地。科考队出发日基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基地时,基地昼长约为( )

A.10小时B.11小时

C.13小时D.14小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其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

(3)

热带围,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增大,从23°26′增大到46°52′;温带围,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均为46°52′;寒带围,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由极圈向极点逐渐减小,从46°52′减小到23°26′。

(4)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为23°26′,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23°26′),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区为46°52′。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