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章 测试系统的特性.ppt

第二章 测试系统的特性.ppt

包装测试
正态分布(高斯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f
x
1
2
exp
xu
2 2
2
1
2
exp
2
2 2
决定参数:μ、σ。
1 N
N
xi
i 1
1 N
N
(xi )2
i 1
样本均值
样本标准差
包装测试
2. 极限随机误差的估计 单次测量的极限随机误差的估计
lim t --t称为置信系数,与误差出现的概率有 关 设测量值x落在区间
[u t x u t ] 的概率为
P{u t x u t} 1
第四节 测量误差分析基础
包装测试
一、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1、测量误差 对某一参数进行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测量值
与被测参数的真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此差值就是测量误 差。
产生原因:①测量方法;②测量设备;③测量环境;④测量人员。
研究意义:正确认识测量误差的性质与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寻 求正确处理测量数据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选用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 方案。
将输入、输出的各阶导数代入线性微分方程,可得
H(
j)
Y( j) X ( j)
bm( j)m an ( j)n
bm1( j)m1 ... b1( j) b0 an1( j)n1 ... a1( j) a0
Ye j (t ) Xe jt
y(t) x(t)
频率响应函数是在正弦信号的激励下,测量装置达到稳 态后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
值为零,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Y(s)与输入信号的拉
氏变换X(s)之比。
H (s) Y (s)
X (s)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课件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课件

测试系统的重要性
产品质量保障
通过测试系统的应用,可以发现 产品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产品质
量。
系统性能优化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 系统的性能状况,为优化系统提供 依据。
降低开发成本
通过早期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降 低开发成本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02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测试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和评估被测对象的性能或功能的能力。
测试系统的未来发展
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的优势
01
提高测试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可重复性和一致性、24小时不
间断测试等。
自动化测试的挑战
02
测试脚本编写难度大、测试数据管理困难、测试结果解释和调
试复杂等。
自动化测试工具
03
Selenium、Appium、Junit等,用于Web应用、移动应用等的
安全性测试
安全性测试的定义
安全性测试是测试系统的安全防护措 施是否有效,包括身份认证、授权控 制、数据加密等。
安全性测试的目的
安全性测试的方法
通过模拟攻击行为、漏洞扫描等方式 ,验证系统的安全性能和防护能力。
发现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隐患,提 高系统的安全性。
04
测试系统的应用场景
软件开发
单元测试
提高测试系统的可维护性需要从测试系统的设计、编 码、文档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
03
测试系统的分类
功能测试
01
02
03
功能测试的定义
功能测试是测试系统是否 满足设计要求和功能需求 的过程,包括正常和异常 情况下的测试。
功能测试的目的
确保系统功能正常,符合 用户需求,能够完成预期 的任务。

【精品课件】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精品课件】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频响函数:对于LTI系统,设 s j,有
Y(j) y(t)ejtdt 0
付氏变换(单边):
H (j ) Y (j )/X (j )
H (j) Y X ( (j j) ) b a m n ( (j j) ) m n a b n m 1 1 ( (j j) ) n m 1 1 ..a b .1 .1 ( ( .j . j) ) a b 0 0
1、静态数学模型 在静态信号作用下,输出与输入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若不考虑迟滞和蠕动,一般用n次多项式来表示: y a 0 a 1 x a 2 x 2 a 3 x 3 a n x n
式中 x 为输入量;y为输出量;a0为零输入时的输出, 也叫零位输出;a1为传感器线性项系数也称线性灵敏度, 常用K或S表示;a2 , a3 , ···, an为非线性项系数,其数 值由具体传感器非线性特性决定
H
max YFS
100%
磁性材料的磁滞、弹性材料迟滞 现象、以及机械结构中的摩擦和游 隙等原因
(4)重复性 重复性是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多次测试时,
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性的程度。 主要由机械部分的磨损、间隙、松动,部件的内磨
擦、积尘,电路元件老化、工作点漂移等原因产生
R
(2~3)100%
YFS
一阶系统 H(s) K
s 1
K b0 a0
a1 a0
二阶系统
K
H(s)
s2
n2
2s n
1
K b0 a0
(5)稳定性
在室温条件下,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间隔,输出与起
始标定时的输出之间的差异。
(6)漂移
时间漂移:在规定的条件下零点或灵敏度随时间的
缓慢变化;

第二章 测试系统的特性预备.ppt

第二章  测试系统的特性预备.ppt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any(n)(t)+an-1y(n-1)(t)+…+a1y(1)(t)+a0y(0)(t)=bmx(m)(t) +bm-1x(m-1)(t)+…+b1x(1)(t)+b0x(0)(t)
式中:an,an-1…a0和bm,bm-1…b0是与测试装置结构参数有 关的系数。
若这些系数为常数,该方程就是常系数微分方程, 所描述的是时不变线性系统。
3)灵敏度的量纲由输入和输出的量纲决定。若输出和 输入的量纲相同,则称放大倍数。
4)应该注意的是,装置的灵敏度越高,就越容易受 外界干扰的影响,即装置的稳定性越差。灵敏度越高,测 量范围越小。
2、线性度
线性度又称非线性误差,是指传感器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有时也称 理论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与传感器量程范围内的输出之百分比。
1、灵敏度
灵敏度表征的是测试系统对输入信号变化的一种反应能力。 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变化值与输入变化值之比, 用S 来表示:
S =Δy/Δx =dy/dx
1)线性装置的灵敏度S为常数,是输入与输出关系直 线的斜率,斜率越大,其灵敏度就越高。
2) 非线性装置的灵敏度S是一个变量,即X-y关系曲 线的斜率,输入量不同,灵敏度就不同,通常用拟合直线 的斜率表示平均灵敏度。
δL=ΔLm/A×100%
应当注意,量程越小,线性化带来的误差越小,因此要求线性化误差小的场 合可以 采取分段线性化。
y ym
△Lm A
0
xm
x
3、分辨力
分辨力是指测试系统所能检测出来的输入量的 最小变化量。当被测量的变化小于分辨力时,
传感器对输入量的变化无任何反应。对数字仪表 而言,可以认为该表的最后一位所表示的数值就

最新工程测试第二章测试系统基本特性2(精)讲课讲稿精品课件

最新工程测试第二章测试系统基本特性2(精)讲课讲稿精品课件

图2-13一阶惯性系统(xìtǒng)的脉冲响 应函数
对于一个二阶系统 (xìtǒng) ,其传递函数为
Hs
1
s2 n2 2sn 1
则可求得其脉冲响应函数
h(欠t阻尼情况n,ς<e 1 ) ntsin 12
12
图2-18二阶系统(xìtǒng)的脉 冲响应函数
nt
第八页,共39页。
公式中所应用的单位脉冲函数在实际中是不存 在(cúnzài)的,工程中常采取时间较短的脉冲信号 来加以近似。比如给系统以短暂的冲击输入,其冲 击持续的时间若小于τ/10,则可近似认为是一个单 位脉冲输入。
第二十三页,共39页。
第二十四页,共39页。
第二十五页,共39页。
第二十六页,共39页。
上表(shànɡbdiǎo )中 n 1 2
1 a rctg ( )
2 arctg (
) 1 2
第二十七页,共39页。
一阶系统阶跃响应(xiǎngyìng)例子
例:一阶温度计时间常数(shí jiān chánɡ shù)为6秒,在
1 11 1 1 1s s s 1 s
1
(a s
s
b
1
)
1 s
1 s
1
y (t)
L 1[Y
(S )]
1
t
e
第十一页,共39页。
当时间t=4τ,y(t)=0.982, 此时系统输出值与系统稳 定时的响应值之间的差已 不足2%,可近似认为 (rènwéi)系统已到达稳态。
一阶装置的时间常数应越小 越好。
Y表(s达)作拉普y 拉t斯 L 反 1 变Y s 换 可h 得t装置输出的时域
h(t)为称装置的脉冲响应函数或权函数。

第二章测试系统.ppt

第二章测试系统.ppt

• 线性检测装置 --- k
k dy f '(x) dx
y
常数
x
• 非线性检测装置 --- k为输入量x的变量
• 环境温度能造成灵敏度随之变化;(温度漂移)
• 灵敏度越高,系统反映输入微小变化的能力就越强。但灵敏度越高,会影响系统 的稳定性及测量范围。在同等输出范围的情况下,灵敏度越大测量范围越小。
式中 Y (s)为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 Y (s) y(t)estdt 0
X (s) 为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 X (s) x(t)estdt 0 s j, 0, 复频率
s为拉氏变换算子: 和 皆为实变量

由:L[
d
n y(t) dt n
]
snY
(s)
• 对微分方程两边作拉氏变换:
2.2.1 测试系统的数学模型及频率特性
一、系统模型的划分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具有叠加性、比例性的系统 时变系统与时不变系统: 由系统参数是否随时间而变化决 定。
一般的测试系统都可视为线性时不变系统。
线性系统的性质:
●叠加性:x1(t), x2 (t引) 起 的输出分别为
y1(t如), y输2 (t)
静态特性
(五)信噪比
混杂在输出信号中的无用成分称为噪声。 • 信噪比的表达式:
定义1:20lgAS/AN (输出信号峰值/噪声信号峰值); 定义2:10lgPS/PN (输出信号功率/噪声信号功率); 一般仪器的信噪比要在40标称范围、量程、测量范围和动态范围
示值范围是显示装置上最大与最小示值的范围。 当仪器有多档量程时,用标称范围取代示值范围。 量程指标称范围两极限值之差的模。 • 如:温度计下限-30,上限80,则量程为110。 测量范围又称工作范围,指测量仪器的误差处在规定极限内的一组 被测量的值。一般小于或等于标称范围。 动态范围是仪器所能测量的最强信号和最弱信号之比。 • 动态范围=20lg(最大信号幅值或有效值/最小信号的幅值或有效值) • 测量范围可以随着输入信号的衰减或增益而改变,但动态范围不变。

测试系统的特性PPT课件

测试系统的特性PPT课件

输入x
测试装置 输出y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输出-输入特性
讨论测试装置与其输入、输出的关系
测试系统所测量的非电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稳定的,即 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极其缓慢,称为静态信号;另一种是随时间 变化而变化的,称为动态信号。
由于输入量的状态不同,测试系统所呈现出来的输出-输入特性 也不同。存在所谓的静态(响应)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
二、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静态特性:在输入信号不随时间变化(即静态信号)情况下, 描述测试系统输出与输入量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在不考虑测试系统的蠕动效应和迟滞特性的条件下,测试系统 的静态关系一般可用多项式代数方程来表示:
y a 0 a 1 x a 2 x 2 a n x n
式中:x :输入量;y :输出量; a0 :零位输出; a1:线性灵敏度,常用 k 或 S 表示; a2…an :非线性项的待定系数。
[例1]:人眼所能观察到的最小的模拟量仪表的指针偏移量为 y = 0.3mm,测力系统的灵敏度为 S = 10mm/kg,若用模拟 量仪表显示读数,则它的分辨力为
y MFmin S
0.3mm 0.03kg 10mm/kg
[例2]:某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噪声电平为N = 0.2mV,灵敏度
为S = 5mV/mmH2O,若取系数C=2,则该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的最小检测量为
由于传感器的最小检测量易受噪声的影响,一般用相当于噪声 电平若干倍的被测量为最小检测量,用公式表示为
M CN S
式中,M——最小检测量; C——系数(一般取1~5); N——噪声电平;S——传感器的灵敏度
分辨率:最小检测量与满量程输入的比值。
对数字式传感器一般用分辨力表示,即输出数字指示值最后 一位数字所代表的输入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当系统特性已知,输出可测量,可以通过它们推断导致该输出 的输入量。 (反求)
3)如果输入和系统特性已知,则可以推断和估计系统的输出量。(预测)
2. 理想测试系统——线性时不变系统
理想的测试系统应该具有单值的、确定的输入-输出 关系。对于每一输入量都应该只有单一的输出量与之对应。 知道其中一个量就可以确定另一个量。其中以输出和输入 成线性关系最佳。
y(t) 线性
y(t) 线性
非线性 y(t)
x(t)
x(t)
x(t)
(a) 线性系统
测试系统输入x(t)和输出y(t)间的关系可以用常系数 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
an
d n y(t) dt n
an1
d n1 y(t) dt n1
a1
dy (t ) dt
a0 y(t)
bm
d m x(t) dt m
bm1
mm mm
mm
20 0
40 0
10
测试
20 -5
0 -5 0
0.5
1
1.5
2
2.5
3
系统
-10
(b)
0 -10 -20 0
0.5
1
1.5
2
2.5
3t
-20010
0.5
1
1.5
2
2.5
3t
-40
200
0.5
1
1.5
2
2.5
3t
mm mm
mm
10 5
0x2(t)= 2A1Sin(ω2t+θ2)= 20Sin(2π·3·t+π/6)
系统失真
输入(重量)
弹簧
输出(弹簧位移)
测试系x统(t) 的传递特(线性性比:由例特测性试) 装置自身y(t)的物理结构所 决定的测试系(a统) 线对性信弹簧号的传比递例特变性换的影响特性。
输入(激励)
测试系统
输出(响应)
(对信号的传递特性)
x(t)
y(t)
(b) 一般系统与输入/输出的关系
测试系统与输入/输出量之间的关系
mm mm mm
mm mm mm
10
5 10
0
5
1-50
-1005
-5 0
0.5
1
1.5
2
2.5
3
0 -10-550
x1(t)=0.5A1Sin(ω1 1t+θ1)=(1a.5)10Sin(22π·3·t+π2/.56)
3
-150
(a)
00
0.5
1
1.5
2
2.5
3
5
(a)
0
-5
00.51来自1.522.5
1
1.5
2
2.5
3t
mm mm mm
(b)
-10 20-50
0.5
1
1.5
2
2.5
3t
-10 200 0
y2(t)= 01.50Sin(2π1 ·2·t+π/31.)5
2
2.5
3t
mm mm mm
-20200
测试
0
系统
-200
0.5
1
1.5
2
2.5
3t
0 -20
0.5
1
1.5
2
2.5
3t
(c)
0
0.5
d m1x(t) dt m1
b1
dx (t ) dt
b0 x(t)
式中,an、an-1、…、a0和bm、bm-1、…、b0均为一些只与测 试系统的特性有关的常数。上述方程就是常系数微分方程,
所描述的是时不变线性系统,也称为定常线性系统。
一般在工程中使用的测试系统(测试装置)都是线性系统。
(b) 线性系统的性质 (1).叠加特性
(a) 线性弹簧的比例特性
输入(激励)
测试系统
输出(响应)
(对信号的传递特性)
x(t)
y(t)
测试(b系) 统一般与系输统入与/输输入出/输量出之的间关的系 关系
系统分析中的三类问题:
1)当输入、输出是可测量的(已知),可以通过它们推断系统的传输 特性。 (系统辨识) 由此根据测试要达到的要求正确合理选用仪器。
即:

x(t) → y(t)

kx(t) → ky(t)
mm
10
20
5
测试
10
mm
0
系统
0
-5
-10
mm
-10
0
0.5
1
1.5
2
2.5
5 x1(t)= A1Sin(ω1t+θ1)=(1a)0Sin(2π·3·t+π/6)
3
(a)
-20
0
0.5
1
1.5
2
2.5
3t
10 y1(t)= 20Sin(2π·3·t+π/6) 5
1. 测试系统 定义:完成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而由具有某一种或
多种变换特性的物理装置构成的总体。
y(t) kx(t)
y(t)
输入(重量) x(t)
弹簧
输出(弹簧位移)
(线性比例特性) y(t)
(a) 线性弹簧的比例特性
输入(激励)
测试系统 (对信号的传递特性)
x(t)
输出(响应)
简单测试系统(红外体温) 复杂测试系统(振动测量)
第二章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2.1 系统的输入/输出及测试系统 ▼
2.2 测试系统特性静态特性

2.3 测试系统特性动态特性

2.4 动态测试不失真的条件

2.5 常见测试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
2.6 测试系统动态特性参数的测试 ▼
2.7 组成测试系统应考虑的因素 ▼
2.1 系统的输入/输出及测试系统
叠加原理表明:同时作用的两个 x1(t)
S
y1 (t )
输入量所引起的响应,等于该两
(a)
个输入量单独引起的响应之和。 x2 (t)
S
y2 (t)
x1 (t ) x2 (t)
(b)
S y1(t) y2 (t)
(c)
线性系统的叠加特性
(2).比例特性
常数倍输入所得的输出等于原输入所得输出的常数倍,
1
1.5
2
2.5
3t
y(t)= 20Sin(2π·3·t+π/6)+10Sin(2π·2·t+π/3)
叠加特性示例
mm mm mm
叠加特性:
系统对各输入之和的输出等于各单个输入的输出之和


x1(t) → y1(t),x2(t) → y2(t)

x1(t) ±x2(t) → y1(t)±y2(t)
20
测试
10 20
0
mm mm mm
系统
10 -1020
0
-2010
(a)
-100
0.5
1
1.5
0
1-200 -100
y1(t)=0.520Sin(21π·3·t+π1/.65 )
2 2
5
2.5 2.5
3t 3t
-1200
测试
00 5 -510
0.5
1
1.5
2
2.5
3t
0
系统
-105 -50
0
0.5
3
0
(b)
-5
100
0.5
1
1.5
2
2.5
3
-5 100 0
x2(t)=0.5A2Sin(1ω2t+θ2)(b1=).55Sin(2π2 ·2·t+π/23.5)
3
(b)
-11000
0
0.5
1
1.5
2
2.5
3
-100
(c)
-100
0.5
1
1.5
2
2.5
3
(c)
0
0.5
1
1.5
2
2.5
3
(c)
x(t)= 10Sin(2π·3·t+π/6)+5Sin(2π·2·t+π/3)
-10
0
(b)
10 0 5
y2(t)= 40Sin(2π·3·t+π/6)
-200
0 -5
0.5
1
1.5 (c)
2
2.5
3比例特性示例-5 0
0.5
1
1.5
2
2.5
3t
-10
0
0.5
1
1.5
2
2.5
3t
-10
0
0.5
1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