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

合集下载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技术工艺分析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技术工艺分析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技术工艺分析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是指对低渗透油田进行注水作业,以提高油田的产出和采收率。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需要应用一系列的技术工艺来实现有效注水和增强油层的渗透性。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技术工艺之一是选择合适的注水井位。

通过地质勘探和油田调查,确定注水井的位置,采用合适的钻井工艺和完井工艺进行开井,确保注水井的安全和有效。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技术工艺还包括注水井的压裂工艺。

针对低渗透油层的特点,采用压裂技术来改善油层的渗透性,增加油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注水效果。

压裂工艺可以通过注入高压液体来破裂油层,同时注入压裂剂来保持破裂缝,增强油层的渗透性。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还需要应用增注工艺。

这种工艺通过在注水井中注入一定量的增注剂,来改善注水液的性质,提高注水效果。

增注剂可以是化学物质,如酸化剂和表面活性剂,或者是物理手段,如静水头法和电泳法等。

增注工艺可以有效地改善油层的物理性质,提高油水的渗透性,增强油层的注水效果。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还需要采用适当的注水方式和节约用水技术。

注水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注水和反压注水两种。

直接注水是指将净水直接注入油层,而反压注水则是将注水井与采油井相连,通过反压作用推动注水液进入油层。

节约用水技术则是通过合理的注水周期和用水量控制来降低注水的成本和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还包括注水井的调控和管理工艺。

通过监测注水井的动态和压力变化,对注水作业进行调控和管理,保证注水井的正常运行和注水效果的稳定。

还需要对注入液体的质量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注水液体的质量符合要求。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技术工艺包括选择合适的注水井位、压裂工艺、增注工艺、注水方式和节约用水技术、注水井的调控和管理等。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工艺,可以有效地提高低渗透油田的注水效果,提高油田的产出和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精细注水开发效果研究

低渗透油藏精细注水开发效果研究

低渗透油藏精细注水开发效果研究发布时间:2023-03-17T08:38:36.81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1期作者:宁旭波[导读] 有关低渗透油藏储量,提高其开发效果与动用率是采油厂当前一段时间内,能否实现稳定有效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提升采收率的众多方法中,注水是常见方式也大范围运用到开发低渗透油藏工程中,而注水开发水平的提升直接影响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宁旭波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武峁子采油作业区陕西定边 718600摘要:有关低渗透油藏储量,提高其开发效果与动用率是采油厂当前一段时间内,能否实现稳定有效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提升采收率的众多方法中,注水是常见方式也大范围运用到开发低渗透油藏工程中,而注水开发水平的提升直接影响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为此,本文结合开发低渗油藏的难点,简要分析A油田的精细注水开发效果。

关键词:精细注水开发;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引言:精细注水是开发低渗油藏效益的一项核心关键技术。

将有效注水作为主线,加大相关配套技术研究力度,实现水质精细化管理、地面工艺优化、更新低渗增注技术,以此满足低渗油藏进行精细注水的操作要求,进一步优化其水驱情况。

一、低渗透油藏中注水开发常见难点一是埋藏深而且小层多;二是储层物性不理想且层间存在较大差异;三是一些区块存在高温、高压现象;四是储层具有较高敏感性[1]。

以上特性对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造成影响,因为注水开发作为常用的补充能量手段,所以利用精细注水技术能增强水驱动用效果。

可是和储层相比低渗储层提出更高的水质要求,比如沿程管道网络容易受到二次污染,存在较大注水压力差,井筒与管网之间匹配难度大等,均会对注水开发带来影响[2]。

基于此,实现精细注水极为重要。

二、A油田存在的开发问题(一)天然能量低,油井压力快速下降断块因为缺少能量补充,待A油井正式投产之后,初期虽然产量是十吨到五十五吨,压力超过二十一帕斯卡,但却快速下降。

单井的平均单位压降产量是每帕斯卡六百五十八吨。

低渗透采油区注水开发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低渗透采油区注水开发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低渗透采油区注水开发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摘要:在本研究中,我们系统性地探讨了低渗透采油区注水开发项目的技术可行性。

通过深入分析该项目所涉及的地质特征,结合储层敏感性试验以及相渗及水驱油试验,全面评估了该项目的潜在优势和可行性。

我们的研究着重于讨论这一开发方案在提高采收率、改善油田开发效率方面的潜力,以及在当前行业背景下的应用前景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开发有效性评价;技术可行性;剩余油开发Key words:low permeability oil field; Water injectio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Technical feasibility; Remaining oil development1.前言注水是世界上采用最广泛的保持地层压力的方法,也是油田开发开采中二次采油常用手段[1-3]。

水的来源广,工程施工相对简单,水驱油效果好,注入水易于流动[4]。

注水开发在天然能量不足的油田,与不注水相比,其优点是很明显的,如驱油效率高——通过注水可以将油层中的油驱向生产井底;稳产效果较好——注水可以有效地补充地层压力,保持高压差生产,因而产量高;采收率高;根据国内外各类油田开发的实践,注水开发采收率比天然能量采收率高10%左右[5-6];容易控制和调整,注水工程施工相对简单,设备较少,且注采井网相对易于调整。

但并不是所有的油田都适合于注水,这取决于储层的渗透性、含油岩石及原油本身的物理性质。

本次研究研究区为志丹油田YN油区,分析储层岩石学及物性特征、孔隙类型与孔喉结构特征,结合储层敏感性试验以及相渗及水驱油试验,完成低渗透采油区注水开发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YN油区地处陕西省志丹县城南部,区域构造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带的中部,研究区面积约78 km2(图1)。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低渗透油田是油田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开发与注水技术密不可分。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延长油田生产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低渗透油田的特点、注水开发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低渗透油田特点低渗透油田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田,其储层孔隙度小、孔隙连通性差、油层渗透率低等特点使得开发难度较大。

低渗透油田井网密度大、油水比高、油层厚度薄、地层压力低、水平井比例大、次生孔隙多等特点,给注水开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注水开发原理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是指通过向油层注入一定的水,以提高油层压力、改善驱油方式,最终提高油井产量的开采技术。

注水开发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油层压力:通过注入水破坏油层平衡,增加油层压力,促进油的流动,从而提高产量。

2. 改善油水相对渗透率:注水可以改善油水相对渗透率,提高油相在孔隙中的流动性,使得油能够更容易地被开采出来。

3. 减缓油井产量下降速度:通过注水可以减缓油井产量下降的速度,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

三、注水开发关键技术1. 注水井选址:合理选址对注水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应根据油层的物性、地层的结构、裂缝发育情况等因素,选取合适的注水井位置。

2. 注水井完井工艺:完井工艺的合理设计能够保证注水井的稳定运行和长期高效的注水生产。

3. 注水设备选择:包括注水泵、管道、阀门等设备的选择应选取适用于低渗透油田特点的设备。

4. 注水工艺优化:包括注水井的注水量、注水压力、注水周期等参数的优化设计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注水效果。

四、工艺优化1. 注水井不对称调整:在注水井的注水压力和注水量上进行不对称调整,以改善油层的压力分布、强化油水界面。

2. 选取合适的调剖剂:通过调剖处理改善油层的渗透性、提高油水相对渗透率,提高注水效果。

3. 优化注水控制策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注水过程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提高注水效果,减少生产成本。

简述延长油田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特征

简述延长油田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特征

简述延长油田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

我国的低渗透油田地域辽阔,石油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储藏特性,渗透压较低,孔隙间距小以及非均质性,给其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研究深入,注水开发技术是当前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

本文介绍了我国延长低渗透油田的储藏特性,并对注水开发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

标签: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延长油田1 延长油田低渗透油田的储藏特性延长油田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大型油田之一,从开发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随着地质探测技术飞速发展以及探油技术的进步,油田勘测开发速度也随之大幅度的增长,并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原油产量逐年走高。

1.1 延长油田的地质条件延长油田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该盆地在三叠纪晚期是大陆型湖泊,晚三叠纪中早期是该湖泊发育最盛时期,并沉积了大量的油页岩,并成为了该盆地内的主要生油岩质,为中生界石油形成与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晚三叠纪中晚期时,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湖泊外围逐渐变为河流与三角洲交界沉积,东北部斜坡上的分布形式以河控三角洲为主体。

平面上分布十分明显,由东北向西南方向依次表现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相与半深湖泊。

1.2 延长油田的储存岩层特征本区域的储藏层为上三叠纪延长组灰黑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主要为中细粒,中粒等,是典型低渗透油田的特征,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2.1 矿物成熟度较低砂岩矿物的主要成分及比例有:长石,其平均比例为44%-56%,石英22%-27%,巖屑7.0%-9.0%,黑云母5.4%。

岩屑主要为变质岩石,火成岩石以及微量的沉积岩组成。

砂岩中重矿物质含量为0.8%,其中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稳定性较差的磷灰石、榍石、绿帘石又有稳定性较强的锆石、石榴子石等。

1.2.2 结构成熟度较高砂岩颗粒是比较均一的细颗粒,其分选性质量良好,主要粒级的比例在80%以上,平均直径在0.2到0.25毫米之间,极少数粒径能够得到0.3毫米,主要形状为次棱状,从而形成了稳定的沉积环境。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低渗透油田一般是指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田,其注水开发工艺技术相对于高渗透油田而言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注水方式、注水井网结构、水质要求、井间干扰、泵功分配等。

一、注水方式低渗透油田一般采用分区分层注水方式。

该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针对不同的油层采用不同的注水方式,进一步提高注水效果。

此外,分区分层注水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注水井之间的干扰,降低注水效果的影响。

上部注水方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注水方式,适用于油层肌理较为复杂的情况下。

其优点在于能够对油层进行更加充分的开采,提高采油效率。

此外,上部注水方式还能够降低油藏的地层压力,减少岩石的破坏性。

二、注水井网结构低渗透油田注水井网结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油田特征和油田开采规律等因素,以实现注水效果的最大化。

一般来说,低渗透油田的注水井网结构包括中央井、边缘井和补注井。

其中,中央井和边缘井主要用于注水,补注井则用于补充注水井的注水量,以达到提高采油效率的目的。

三、水质要求低渗透油田注水的水质要求比较高,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水质标准规定。

同时,根据不同的油藏特征,还要制定相应的注水水质标准。

一般来说,低渗透油田注水水质的要求包括PH值、盐度、硬度、有机物浓度等指标。

如果水质不符合相关要求,则可能会影响油藏的采收率。

四、井间干扰针对低渗透油田的井间干扰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选择合适的注水井位置和注水量,以防止井间干扰。

2、采用适当的注水方式,例如分区分层注水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井间干扰的影响。

3、加强注水井网调节,及时跟踪油层变化,避免井间干扰的发生。

五、泵功分配低渗透油田的泵功分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为油田不同区域的注水效果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泵功分配应根据油藏的特征和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制定,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注水效果。

此外,注水井网的泵功分配还应根据油 wells the volume fraction of gas in the fluid, Qrg and water, Qrw, and then it integrates on the entire model to give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wells.田的产量和压力等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低渗透油田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方法的探讨

低渗透油田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方法的探讨

低渗透油田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方法的探讨低渗透油田是指地下几千米深处的原油储层矿化度低于10mg/L,渗透率小于0.1md的一类特殊油藏。

由于低渗透油藏的储集层构造特殊,含油层间隙小,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原油黏度大,水油比高,采油难度大,使得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成本高,效益低。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一直是石油工业研究的重点之一。

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方法,下面将对该技术方法进行探讨。

一、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是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而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的注水方法和工艺,将注入油层的水分配到不同的层位,实现对不同层位油层的有效开采。

该技术包括水驱开发技术、水平井注水技术、压裂注水技术等多种注水方法,通过对不同层位的渗透性和储集层性质进行分析,将注水工艺合理地分配到各个不同的层位,实现了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采。

二、技术方法的探讨1. 水驱开发技术水驱开发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大量的水来推动原油上升到井口,并将原油从储层中压裂出来的工艺。

在低渗透油田中,由于储集层渗透率小,原油粘度大,采油效率低,因此采用水驱开发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采油效率。

通过合理的井网布局和控制注水压力,可以使注入油层的水在储集层中形成良好的油水分离界面,从而实现对不同层位的有效注水和开采。

2. 水平井注水技术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方法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工艺,可以实现对不同层位油层的高效开采,提高采油效率,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外的一些低渗透油田已经开始采用该技术进行开发,在一些成功的案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方法,通过合理的注水方法和工艺,可以实现对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采。

该技术方法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油水分离、注水压裂技术等,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

相信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研究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开始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深入开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然而,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有效地实施油层保护技术,以确保油田资源的持久开采。

本文将探讨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1.油层保护技术的必要性(1)水侵蚀:注入的水可能导致原本存在于油层中的油被水冲出,从而损失油田资源。

(2)油水混合:如果注入的水质量不合格,可能与地下油层中的油混合,导致地下油层的污染。

(3)地质破坏:高压注水可能导致地下地质构造的破坏,对地下油层及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实施有效的油层保护技术对于低渗透油藏的长期开发至关重要。

2.油层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针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水质量控制:通过加强注水水质监测、提高注水过程控制精度等措施,确保注入水的质量符合要求,减少地下油层的受损。

(2)注水量控制:根据不同油层的特点,合理控制注水量,避免地下油层因过量注水而受到损害。

(3)油水分离技术:利用油水分离设备,将地下油层中的油和注入的水充分分离,减少油水混合的可能性。

(4)地质监测技术:通过地质勘探和监测技术,及时发现地下地质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保护油层的完整性。

3.油层保护技术的改进建议尽管油层保护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改善油层保护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科研合作:不同单位、学科之间的合作能够促进技术的跨界创新,为油层保护技术的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

(2)完善监测手段:开发更加精准、灵敏的地下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下油层的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3)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通过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规范油田开发行为,保护地下油层资源。

(4)推动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对油层保护技术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油层保护技术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动压力梯度=0.02
裂缝流阶段考虑裂缝的导流 能力,压力导数开始斜率为
斜率0.5
0.25的直线段,后变为斜率
斜率0.5
斜率0.25
为0.5斜率直线。
三、低速非达西试井解释方法
关137-146
1
井号
0.1
地层压力 (MPa)
井储系数 表皮系数 (m3/MPa)
地层渗透率 (mD)
裂缝半长
(m) 84.7
西24-27井 西31-27井
二、低渗透油藏试井工艺
毛细管试井测试工艺
把传压筒下到井下,井下测压点处的 压力作用在传压筒内的气柱上,由气 体传递压力至井口,由压力变送器测 得地面一端毛细管内的氮气压力后, 将信号传送到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 器将压力数据显示并储存起来。记录 下来的井口氮气压力数据由计算机回 放后处理,根据测压深度和井筒温度 完成由井口氮气压力向井下测点压力 的计算。
五、多相流动及压裂井多相流试井
六、地层压力计算
七、试井资料的应用
四、砂体展布问题的试井对策
九种纵向非均质性试井地质模型,试井典型曲线
7m
第一种 模型
9m
1
0.1
0.01 1E-3
0.01
0.1
1
10
100
1000
Log-Log plot: dp and dp' [MPa] vs dt [hr]
第二种 模型
动态方法
生产测井 压力 温度 流量 试井 模型
生产数据 示踪剂
内部特 地质模型 性模型.
示踪剂 模型
集成
油藏 模型
历史拟合
井流动 模型
油藏 模型
(网格粗化)
井动态预测
完井设计 措施, 人工举升
油藏模型 动态模拟
模拟模型 (黑油, ,凝析, 组分, 热采) 标定模拟模型
井动态完善
开发方案 油藏动态预测 管道设备模型 油田动态预测 经济模型 油藏管理决策 生产内部结构
红色—表示油层 黄色—表示干层或隔层
1
0.1
0.01 1E-3
0.01
0.1
1
10
100
1000
Log-Log plot: dp and dp' [MPa] vs dt [hr]
井号 关137-146
地层压力 (MPa) 17.5
井储系数 (m3/MPa) 6.31
表皮系 地层渗透率 数 (mD) 0 0.83
裂缝半长 (m) 44.7
启动压力梯度 (MPa/m) 0.02
汇报内容
一、低渗透油藏试井难题 二、低渗透油藏试井工艺 三、低速非达西试井解释方法 四、砂体展布问题的试井对策
流度的变化。目前关于多相流动试井流动机理,特别是含水率变化
对井的动态的影响鲜有见报道,现有研究几乎没考虑油井试井过程 中径向流度的变化。
一、低渗透油藏试井难题
5、注水开发中需要确定水驱前缘、泄油半径,评价合理的井排距,
但试井解释结果没有很好回答这些问题。消除或考虑井间干扰,评
价稳定的供给半径。利用试井资料,估算裂缝半长,评价压裂效果 和规模,分析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储层物性变化。 6、对于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目前地层压力计算仅用到区块少 量油井的地层压力平均得到,没有考虑注水井影响。
低渗透非达西渗流渗透率 随压力梯度变化曲线
采用变渗透率算法,并考虑井到井筒存储效应和表皮效应,建 立了低渗透油藏通用非达西试井模型,最后给出了低渗透通用非 达西试井的典型曲线图版。
二、低速非达西试井解释方法
均质油藏非达西典型曲线图版
变渗透率试井曲线后期上翘,通过 这种导数曲线特征可以判断储层是否存 在启动压力梯度。
陈12-10
常用复合模型进行拟合,拟合时初始拟合压力通常较高、且未出现复合模 型的径向流段、而用注水井非达西模型拟合较好
三、低速非达西试井解释方法
压裂井非达西流动试井 数学模型
无限导流裂缝井试井数学模型
裂缝模型
2 p fD x
2 D
2 p fD C fD yD
0
yD 0
2 pD pD pD M D 2 yD yD tD
非达西 流动
有限 导流
初始条件
p fD
tDf 0
0
边界条件
lim p fD 0
x
yD
lim pD 0
p fD xD
xD 0

pwD 1 S fD C fD t Dxf
pD
yD 0
p fD ( xD )
2S fs pD yD
(递减曲线分析)
一、低渗透油藏试井难题
1、低渗透油田由于渗透率低,关井测压试井时间长,许多试井资
料未出现径向流动,给试井资料解释和结果应用带来了极大困难。
1
1
0.1
0. 1
0.01 0.01
0.1
1
10
100
双对数曲线: dp和dp' [MPa]-dt [hr]
0.0 1 0.0 1
0. 1
1
1 0
10
变渗透率试井曲线
考虑变渗透率 效应试井模型 特征曲线
1
考虑压力梯度试井曲线
0.1 0.1 1 10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三、低速非达西试井解释方法
注水井达西和非达西耦合试井 数学模型
内区水相
渗流控制方程
P 2 2 x P C r t w e x 2 t
双对数拟合
压力史拟合
三、低速非达西试井解释方法
许多学者研制了含启动压力梯度的试井典型曲线图版,其研
究的出发点均是考虑低渗透油藏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然而实际 渗流实验曲线表明,在流速非常低时,渗流曲线为曲线段(od段).
低渗透非达西渗流特征曲线
流 动 速 度
二、低速非达西试井解释方法
dp K K dr
抽油杆
抽油泵
上花管
下花管
关井器
压力计 油层 防震筒
井下关井测压管柱结构示意图
二、低渗透油藏试井工艺
井下关井试井测试工艺
长庆西峰油田28口油井的压力恢复资料,18口地面关井平均井筒储集系数 为1.72m3/MPa,径向流出现时间为596小时,而10口井下关井的资料, 平均井筒储集系数仅为地面关井的1/4。径向流出现时间为207小时,提前 了近390小时。
2
K(dp/dx)表示非达西的 变渗透率现象
P Pwf Pw S w x x 0
内边界条件 外区非达西油相:
渗流控制方程
Bq
dPwf 2 hK (dp / dx) P 24 C dt x x0
K (dp / dx)
yD 0
p fD ( xD )
yD 0
三、低速非达西试井解释方法
压裂井非达西流动试井 数学模型

yD 0
有限导流裂缝井试井数学模型
2 裂缝模型 p fD 2 p fD
x
2 D
C fD yD
1 p fD fD tD
2 pD pD pD M D 2 yD yD tD
各种测试的探测距离
1 cm 地质 地震 1m 1 km
静态
岩心 测井 探测距离
WFT
动态
试井
示踪剂试井
10-2 m
10-1 m
1m
10 m 102 m
103 m
104 m
油藏管理
静态方法 数据
地质 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 钻井 地球物理模型 地球化学 模型 石油物理 模型 地质力学 模型 流体 模型 生产测井 模型 石油物理 地质力学 流体
汇报内容
一、低渗透油藏试井难题 二、低渗透油藏试井工艺 三、低速非达西试井解释方法 四、砂体展布问题的试井对策
五、多相流动及压裂井多相流试井
六、地层压力计算
七、试井资料的应用
二、低渗透油藏试井工艺
起泵测压→恢复液面测试→尾管测试→环空测试→井底关井→毛细管测压
井 下 关 井 试 井 测 试 工 艺
一、低渗透油藏试井难题
3、低渗透油藏储层低孔、特低渗,非均质性严重,油层砂体的 接触关系具有多样性,在实际试井资料解释过程中,导数曲线是否
反应了储层砂体的小尺度变化,目前还不能通过试井方法确定。
4、传统的单相流试井模型认为,导数曲线上翘是储层物性变差或 断层的反映,在多相流动条件下,这种现象应解释为多相流动区内
非达西 流动
无限 导流
初始条件
p fD
x
tDf 0
0
pD t
yD
Df 0
0
边界条件
lim p fD 0
p fD xD
pD
xD 0
lim pD 0

pwD 1 S fD C fD t Dxf
2S fs pD yD
P 2 K (dp / dx) P P Ct rw2e2 x 2 x x x t
外边界条件: 初始条件: 交界处条件
lim p x, t pe
x
p x, t t 0 pe
po ( x, t ) pw ( x, t ), x xo vo ( x, t ) vw ( x, t ), x xo
4.C值越大,重合段时间越长。可 能会掩盖导数曲线下降状态。
三、低速非达西试井解释方法
1
1
0.1
0.1
0.01 1E-3
0.01
0.1
1
10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