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粒红细胞系形态识别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ppt课件
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 低色素、高色素、
嗜多色、着色不一
红细胞内异常结构 嗜碱性点彩、豪焦小体、卡
波环、寄生虫 、疟色素
红细胞排列异常 缗钱状形成、自凝现象 有核红细胞
8
编辑版pppt
异常红细胞
9
编辑版pppt
10
编辑版pppt
小红细胞
11
编辑版pppt大红细胞来自27编辑版pppt
28
编辑版pppt
29
编辑版pppt
30
编辑版pppt
31
编辑版pppt
32
编辑版pppt
33
编辑版pppt
34
编辑版pppt
寄生虫:当患者感染疟原虫、微丝蚴、杜利什曼原 虫等时,可见红细胞胞质内相应的病原体。
35
编辑版pppt
36
编辑版pppt
37
编辑版pppt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
1
编辑版pppt
1
红细胞形态检查
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和内涵物的是否异常
2
编辑版pppt
检测原理和方法学评价
1.显微镜分析法 采用人工显微镜法血涂片染色观察, 是仪器法校准的参考方法和检测的复核方法。
2.计算机图像分析 建立统计模型,以正常红细胞形态 为参比、作出分析, 可用于与红细胞形态变化疾病的辅助诊断。
3. 血液分析仪法 提供红细胞数量及其他相关参数,对异 常结果报警, 但不能提供确切信息,需用镜检血涂片核实。
3
编辑版pppt
质量 保证
1.有合格的血液细胞形态检验人员 2.选择细胞分布均匀区域进行镜检 3.注意完整规范的检查顺序
低倍镜 细胞分布和染色
红细胞实验报告
红细胞实验报告红细胞实验报告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成分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为了更好地了解红细胞的特性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红细胞形态观察我们首先对红细胞的形态进行了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红细胞呈现出典型的双凹形状,中间凹陷的部分使得红细胞具有更大的表面积,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此外,红细胞的直径大约为7-8微米,非常小巧而灵活。
实验二:红细胞计数为了了解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我们进行了红细胞计数实验。
通过标准的计数室和显微镜,我们成功地计算出了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红细胞计数大约为4000-5000万/立方毫米,而女性的红细胞计数则稍低一些。
这个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红细胞数量的正常范围。
实验三:红细胞的氧合能力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携带氧气。
为了研究红细胞的氧合能力,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将红细胞与含氧气的溶液接触,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中的氧气浓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红细胞能够迅速吸收氧气,并将其转运到需要氧气的组织和器官中。
实验四: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红细胞具有出色的变形能力,可以在血管中通过狭窄的部位。
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将红细胞放置在不同大小的通道中,并观察它们通过的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红细胞能够迅速改变形状,以适应不同通道的大小。
这种变形能力使得红细胞能够顺利地通过毛细血管等狭窄的血管。
实验五:红细胞的寿命红细胞的寿命是血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我们通过注射一种特殊的示踪剂来测量红细胞的寿命。
实验结果显示,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00-120天。
然而,在某些疾病或异常情况下,红细胞的寿命可能会缩短或延长。
总结: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对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功能以及寿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红细胞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着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运作。
红细胞系统形态学检查
观察原则
由外→内看,从胞体→胞质 →胞核 。 核质兼顾,以核为主。
红细胞系统
红细胞系统发育的各个阶段:
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 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脱核→成熟红细胞。
原红细胞(pronormoblast)
胞体:直径15~25μm。 胞质:较多,深蓝色不 透明,有油画蓝 感,无颗粒。 胞核:圆形,核染色质 较粗呈颗粒状。 核仁:1~3个,边界不清。
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原始→成熟
胞体:大→小 胞质:量 少→多
备注
原粒比早幼粒细胞小 巨核细胞由小变大 淋巴细胞例外 深蓝→浅蓝 粒系分化为3种颗粒 成熟红细胞无核 单核细胞核折叠
颜色 蓝(嗜碱) →红(嗜酸) 颗粒 无→有 胞核:体积 大→小 形态 圆→凹陷→分叶 核染色质:结构 细致→粗糙
疏松→致密
早幼红细胞(early normoblast)
胞体:略变小。 胞质:量略增多,深蓝色 不透明,无颗粒。 胞核:圆形居中,核染色 质浓集呈粗颗粒状。 核仁:消失(与原红细胞 主要区别点)。
中幼红细胞 (polychromaticnormoblast)
胞体:明显变小 。 胞质:Hb开始合成,呈 不同程度的嗜多 色性。 胞核:圆形居中,核染 色质聚集成深紫 红色索条状,副 染色质明显。
晚幼细胞(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
胞体:圆形,大小接近
成熟红。 胞质:量多,接近成熟 红的颜色。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
位,核染色质密
集成紫黑色团块。
请观察:
右图中各阶段有核红
细胞的形态及成熟红 细胞的形态,并说出 其特点。
缺铁性贫血骨髓象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一 红、粒系正常形态
实验课注意事项
1. 对号入座 2. 显微镜:规范使用,课后及时清洁 3. 骨髓片:取放时要拿稳,阅后要清洁 4. 电脑不能插U盘 5. 考勤 6. 值日生认真清洁 7. 对实验设备材料的使用及考勤计入平时成绩
目的: 掌握红系、粒系正常细胞形态 重点: 红系,粒系细胞的形态 标本: 大致正常骨髓片
大淋巴细胞
Plasmacyte series (浆细胞系统)
plasmablast
proplasmacyte
plasmacyte
S: large, oval or fan shaped N: round to ovoid, eccentrically located, with maturation
tortoise
Monocyte series
• Monoblast • Promonocyte • Monocyte
原单核细胞 幼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Monoblast (原单核细胞)
S: 14-25um, round or irregular, pseudopod N: round or irregular, fine reticular chromatin pattern,
域等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中性中幼粒细胞
中性晚幼粒细胞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细胞
原始巨核 细胞
幼稚巨核 细胞
巨核细胞
Lymphocyte series
• Lymphoblast • Prolymphocyte • Lymphocyte
granules may visible
临检基础知识讲解:红细胞系统形态
红细胞系统形态我们分为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
(1)原始红细胞: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比原始粒细胞粗而密,核仁1~2个,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
(2)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圆或椭圆形,占细胞2/3以上,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的小块,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
(3)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15μm,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成索条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核仁消失。
胞质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可呈嗜多色性。
(4)晚幼红细胞:胞体直径7~10μm,圆形,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聚集成数个大块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状,胞质量较多,浅灰或浅红色。
(5)网织红细胞:为晚幼红细胞刚脱核的分化阶段,直径8~9μm,胞质内仍含嗜碱物质,属未成熟红细胞。
(6)红细胞:正常红细胞平均直径7.2μm,形态呈双面微凹之圆盘状,中央较薄,边缘较厚,染色后呈淡红略带紫色,中央部分淡染,无核。
红细胞形态观察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熟悉光镜下红细胞形态的观察技巧。
2. 了解红细胞形态与生理、病理的关系,提高对血液病诊断的认识。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生物学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红细胞是血液中携带氧气的重要细胞,其形态结构对血液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大小、形态基本一致。
当红细胞发生病变时,其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如大小不均、形态异常等。
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可以初步判断血液疾病的类型。
三、实验材料1. 试剂:生理盐水、抗凝血、RBC稀释液、Hematoxylin染液、Eosin染液。
2. 器械:显微镜、微量吸管、改良Neubauer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等。
四、实验方法1. 标本制备:取抗凝血1ml,加入RBC稀释液9ml,充分混匀后,取少量血液加入计数池中,静置3~5分钟。
2. 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计数池中的红细胞,采用高倍镜依次计数中央大方格内4角和正中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
3. 染色:将盖玻片取下,用Hematoxylin染液染色5分钟,然后用Eosin染液复染1分钟。
4. 观察与记录:观察染色后的红细胞形态,记录红细胞大小、形态、血红蛋白含量等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细胞大小:正常红细胞大小基本一致,直径约为7.5μm。
观察实验结果,红细胞大小较为均匀,符合正常范围。
2. 红细胞形态: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边缘薄,中间厚。
观察实验结果,红细胞形态基本符合正常范围,部分红细胞边缘略有变形。
3. 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正常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丰富,呈红色。
观察实验结果,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较为丰富,颜色鲜红。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红细胞的形态观察,发现红细胞大小、形态、血红蛋白含量基本符合正常范围。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红细胞形态观察技巧,提高了对血液病诊断的认识。
七、实验心得1. 实验过程中,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以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四 红细胞系统形态观察
晚幼红细胞
• 圆形,直径 7~12um, • 胞核圆形,占 1/2以下染色质 凝集成大块状 或固缩成团, 紫褐色 • 胞质量多,均 匀的淡红色或 灰紫色
成熟红细胞
正常形态呈双凹盘形,直 径7.5,瑞氏染色为红色中 心稍淡染
早幼红细胞
• 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11~20um • 胞核圆形,占 2/3,染色质开 始凝集成小块 状,核仁消失 • 胞质量稍多, 不透明深蓝色,
中幼红细胞
• 圆形,直径 8~18um, • 胞核圆形,占 1/2,染色质凝 集成团块或粗 索状,似车轮, 其间有明显淡 染区 • 胞质量较多, 呈不均匀的不 同程度的嗜多 色性
实验四
红细胞系统形态观察
一、目的
• ⒈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红细胞系统形态特征,并 与粒细胞系统相区别。 • ⒉正确区分红细胞系统各期细胞。
二、材料
• ⒈增生性贫血骨髓片。 • ⒉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 镜纸。
三、方法
• 在油镜下观察各期红细胞的形态特点。
原始红细胞
• 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15-22um 边 缘可见瘤状突起 • 胞核原形,占4/5; 染色质细粒状, 较原粒细胞色深 而粗密;核仁 1~5个,暗蓝色 • 胞质量少,不透 明深蓝色,有时 有核周淡染区
粒红细胞形态学
6.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4μm,圆形。 胞核:分叶状(2~5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 连或完全断开,核染色质呈较多小块,深 紫红色,副染色质明显。 胞质:丰富,呈淡红色,浆内充满中性颗粒。
4.中性晚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6μm,圆形。
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胞核
常偏一侧,核染色质粗糙呈小块,出现副 染色质,核仁消失。 胞质:量多,浅红色,充满中性颗粒,A颗粒少 或无。
5.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5μm,圆形。
胞核:形态弯曲呈粗细均匀的带状,也可见
总 结
形态特 点
参考值
形态特 点
参考值
红系
四种颗 粒
粒系
划分 标准
总特征
划分 标准
总特 征
谢谢!
周映儿
有时嗜酸性颗粒呈暗黄色。
双染性嗜酸性粒细胞:有时嗜酸性颗粒呈嗜碱性
染色反应,颗粒呈深褐色,尤其见于中幼粒阶段。
嗜碱性粒细胞
小的成熟嗜碱性粒细胞:其胞体小,核浆分不清,
核染色质结构也不清,核上可见少许嗜碱性颗粒。
成熟嗜碱性粒细胞有时很难确定为哪一个阶段,可
统称为成熟嗜碱性粒细胞。
粒,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仍可见。
3.中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8~15μm,圆形。
胞核:圆形、居中,核染色质凝聚呈深紫红色索
条状或块状,其副染色质明显、较透亮,
宛如打碎墨砚感,核仁完全消失。
胞质:量多、无颗粒,蓝灰色、灰红色。
4.晚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7~10μm,圆形。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 质聚集呈数个大块或紫黑色团块状(称为碳 核),副染色质可见或消失,有时胞核碎裂 或正处在脱核状态。 胞质:量多,淡红色或灰红色,无颗粒。
正常红细胞形态检查
临床血液检验学教研室: 林满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验要求
一.掌握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 态并绘图及简单描述其特点
二.熟悉红细胞的各种异常形态
原始红细胞
胞体圆形,有瘤状 突起;胞质少,深 蓝不透明,油画蓝 感,无颗粒;核质 呈颗粒状,核仁 1~3个,边不清。
早幼红细胞
胞体10 ~ 18μm , 染色质开始浓集呈 粗颗粒或小块,核 仁模糊或消失,其 余同原红。
中幼红细胞
胞核圆居中,核染色 质凝聚呈块状如打碎 墨砚感,核仁消失, 副染色质明显;胞质 量多,无颗粒,呈嗜 多色性。
晚幼红细胞
核圆大多偏位, 核质聚集呈块状 或紫黑色团块状 (碳核),副染色 质不明显,胞质 淡红,无颗粒。
红系各阶段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胞体平均7.2μm, 两面呈微凹盘状, 无核,胞质淡红 色,中央淡染。
成熟红细胞的异常形态
卡-波氏环、H-J小体
试验二骨髓红细胞系各期细胞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骨髓红细胞系各期细胞的形态观察【目的要求】1.掌握红系细胞的形态总特征,并能于非红系细胞加以区别。
2.初步掌握各期红细胞形态特点。
3.初步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形态特征。
【实验标本】1.红系形态正常的溶血性贫血(HA)骨髓片。
2.红系增生、形态正常的骨髓片。
【观察内容】1.各期有核红细胞形态特点:见表1。
2.各期有核红细胞划分的主要指标:见表2。
表2 各期有核红细胞划分的主要指标3.各期有核红细胞形态总特征:核圆居中;浆中无颗粒;浆色变化明显(深兰色→灰色→浅红色);胞体圆形(原、早幼红可见瘤状突起)。
【注意事项】1.骨髓片的选择与保养:1)肉眼选择好的骨髓片即厚薄适宜、分布均匀、头体尾分明,尾部有骨髓小粒、血膜染色后呈略带淡红色的片子。
2)要确定骨髓片的正反面,有血膜的面反光性差,反之反光性好,如反面放置错误,油镜将看不到片中细胞,易把片子压碎。
3)选择厚薄适宜、染色好的部位观察细胞,合适的部位多在血膜的体尾交界处,其细胞分布均匀,成熟红细胞不重叠也不过分分离,细胞形态完整,染色好,细胞结构清楚。
4)骨髓片观察完毕,应在片上滴加适量镜头清洁液,然后用干净的擦镜纸或棉花轻轻地一次性擦过去。
未干净者再加少许清洁液擦一次,直至油被擦干净。
2.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1)要按号码取放自己的显微镜。
2)使用显微镜时一律用左手移片子并调微调,右手拿笔记录。
3)每位同学使用显微镜时要调整好眼距,学会用双目观察镜下视野。
4)要正确掌握开灯、关灯的顺序。
开灯顺序:接上电源→按显微镜“开”键→将灯光调至适当位置;关灯顺序:将灯光推至零位→按显微镜“关”键→断开电源;如果暂时不用显微镜,请将灯光推至零位即可。
5)显微镜使用完毕后,用擦镜纸蘸少许镜头清洁液,将镜头上的油擦干净,再用干净擦镜纸再擦一次,并将物镜旋转至正确位置。
3.细胞形态的观察:1)正常骨髓片中粒系约占40~60%,有核红细胞约占20~25%,淋巴细胞约占20~25%,单核细胞<4%,浆细胞<2%,巨核细胞约7~35个/1.5×3.0cm2血膜上。
血细胞识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对血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
二、实验原理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液体组织,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则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本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了解血细胞的功能特点。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擦镜纸等。
2.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抗凝剂、染色剂等。
3. 实验样本:人静脉血。
四、实验步骤1. 样本制备:采集人静脉血,加入抗凝剂,轻轻摇匀。
用吸管吸取少量血液,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2. 显微镜观察:(1)低倍镜观察:将载玻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血细胞的大致形态和分布。
(2)高倍镜观察:将载玻片置于高倍镜下,观察血细胞的详细形态结构。
3. 血细胞识别:(1)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白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有细胞核,具有防御功能。
(3)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无细胞核,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4. 实验记录:将观察到的血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特点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细胞: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富含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红细胞无细胞核,表面光滑,边缘较薄。
2. 白细胞: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白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有细胞核。
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白细胞有细胞核,形态多样,有的呈杆状,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3. 血小板:在低倍镜下观察到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无细胞核。
在高倍镜下观察到血小板无细胞核,边缘不规则。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了解了血细胞的功能特点。
在显微镜下,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白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有细胞核,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无细胞核,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实验一粒红细胞系形态识别
→淡蓝、蓝灰→灰红色 → 淡粉红色。 • 细胞质内:自始至终无特异性颗粒。
判断红系规则
• 以核为主,核浆兼顾。 • 以核染色质结构为主,细胞核和细
胞浆形态做参考。
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胞体 15~22um,圆、 15~20um,圆、 8~15um,圆
小淋巴细胞:圆形,直径6μm~9μm,胞核圆 形,偶见凹陷,染色质致密呈块状,胞质量很少, 仅在核的一侧出现一线天蓝或深蓝色。胞质中一 般无颗粒,偶见少量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大淋巴 细胞:胞体较大,直径12μm~15μm,胞核染色 质紧密而均匀,胞浆量丰富,呈透明的淡蓝色, 常有少量大小不等的嗜天青颗粒 。
单核细胞
不规则的圆或椭圆形,为外周血中最 大的细胞,直径15μm~25μm,细胞核 多呈不规则圆形、肾形、马蹄形,或 不规则分叶有时折叠卷曲。染色质细 致疏松如网状,染淡紫红色。胞浆量 丰富,染淡蓝、灰蓝色不等,常呈毛 玻璃样半透明。胞质内含有大量细小 灰尘样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成熟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原粒
嗜酸性 中幼粒
嗜酸性 晚幼粒
嗜酸性 杆状核
嗜酸性 分叶核
早幼粒
中性中幼粒 中性晚幼粒 中性杆状核 中性分叶核
嗜碱性 中幼粒
嗜碱性 晚幼粒
嗜碱性 杆状核
嗜碱性 分叶核
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胞体
10~20um,圆或椭圆
12~22um,圆或椭圆,大于原粒
胞核 核仁
大,占2/3以上,圆、椭圆,居 中或偏位
紫红色
密桔黄色
排列零乱的紫黑色
嗜碱性粒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粒
嗜酸性 中幼粒
嗜酸性 晚幼粒
嗜酸性 杆状核
嗜酸性 分叶核
早幼粒
中性中幼粒 中性晚幼粒 中性杆状核 中性分叶核
嗜碱性 中幼粒
嗜碱性 晚幼粒
嗜碱性 杆状核
嗜碱性 分叶核
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胞体
10~20um,圆或椭圆
12~22um,圆或椭圆,大于原粒
胞核 核仁
大,占2/3以上,圆、椭圆,居 中或偏位
中幼粒细胞
中性中幼粒
嗜酸中幼粒
嗜碱中幼粒
胞体
10~18um,圆
15~20um,圆
10~15um,圆
胞核 圆、椭圆或一侧扁平 圆、椭圆或一侧扁平 圆、椭圆或一侧扁平
核仁
无
无
无
染色质
聚集条索状
聚集条索状
聚集条索状
细胞质 量多,淡红或粉红
不清
不清
颗粒 中等量,大小一致细小 粗大、均匀、排列紧 数量不多,大小不一,
粒细胞系统形态识别
粒细胞系统
• 光镜下分为6个时期:原始粒、 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 状核粒、分叶核粒细胞。
粒系发育过程
粒系祖细胞 ↓ 原粒 ↓
早幼粒 ↓
中幼粒(嗜酸、嗜碱、中性中幼粒) ↓
晚幼粒(嗜酸、嗜碱、中性晚幼粒) ↓
杆状粒(嗜酸、嗜碱、中性杆状粒) ↓
分叶粒(嗜酸、嗜碱、中性分叶粒)
画蓝感,核周 淡染
量多,灰蓝或 量多,浅红或浅红色 嗜多色
原始红细胞
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原始粒细胞与原始红细胞鉴别
原始粒细胞
原始红细胞
胞体
10~18um
15~20um,常有瘤状突
核仁 染色质 细胞质
2~5个,较小,界限 1~2个,较大,界限常不
清晰
清
细颗粒状,均匀、平 粗颗粒状,不均匀,着
实验报告
• 画出粒系细胞各阶段形态
• 画出红系细胞各阶段形态
外周血常见白细胞形态
• 中性粒细胞 • 嗜酸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 • 单核细胞 •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 圆形,直径10μm~13μm,胞质量丰富,染 粉红色,含大量细小均匀的紫红色中性颗 粒。细胞核染色质粗糙不匀,排列紧密成 小块状,染深紫红色。根据核形分为中性 杆状核粒细胞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两种: 凡胞核完全分离或核间以一丝相连者为分 叶,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为杆状 核。中性杆状核的胞核细长多样,弯曲盘
椭圆,常有瘤 椭圆,可见瘤 形
状突起
状突起
晚幼红细胞 7~10um,圆形
细胞 圆、椭圆,居 核 中,占4/5
核仁
1~2个
圆、椭圆,居 中或偏位,占 2/3
模糊或无
圆、椭圆,占 圆形,占1/2以下 1/2
无
无
染色 粗沙粒状,比 浓集或小块状 条索状,有缝 团块状,深染
质 原粒粗
隙
细胞 量少,浓蓝色, 量略多,不透 浆 不透明,有油 明,深蓝色
单核细胞
不规则的圆或椭圆形,为外周血中最 大的细胞,直径15μm~25μm,细胞核 多呈不规则圆形、肾形、马蹄形,或 不规则分叶有时折叠卷曲。染色质细 致疏松如网状,染淡紫红色。胞浆量 丰富,染淡蓝、灰蓝色不等,常呈毛 玻璃样半透明。胞质内含有大量细小 灰尘样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成熟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 该期细胞显著特点:细胞核出现 分叶,有一丝相连或断开或核径最 窄处小于最宽处1/3。根据颗粒不 同有中性、嗜酸、嗜碱分叶核粒细 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红细胞系形态识别
红系细胞分为:
• 原始红细胞 • 早幼红细胞 • 中幼红细胞 • 晚幼红细胞 • 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的形态特征
• 胞体:由大→小,圆形或椭圆形。 • 胞核:由大→小,到成熟红细胞时
2~5个,淡蓝或无色
染色质 细沙粒状,均匀平坦如一层沙
大,圆、椭圆,中央或偏位 隐约或消失
开始聚集、较原粒粗
细胞质 量少,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
量多、淡蓝色
颗粒
Ⅰ型无,Ⅱ型可有少量细小颗 大小、形态、多少不一的紫红色粗
粒
大的非特异性嗜天青颗粒
原始粒细胞
原始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
• 该期细胞的显著特点:细胞核圆 形、椭圆或一侧扁平,浆内出现 了特异性颗粒,根据颗粒不同有 三个分支。
紫红色
密桔黄色
排列零乱的紫黑色
嗜碱性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 该期细胞显著特点:细胞核开始出 现凹陷,但不超过核假想直径的 1/2,染色质更聚集,质地更粗。 根据颗粒不同可分为中性、嗜酸、 嗜碱晚幼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杆状核粒细胞
• 该期细胞显著特点:细胞核继续 凹陷超过直径的1/2,或核径最窄 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细胞核呈 带状和杆状。根据颗粒不同可分 为中性、嗜酸、嗜碱性杆状核粒 细胞。
绕,可呈C形、S形、V形或不规则形 。
嗜酸性粒细胞
• 圆形,直径13μm~15μm,略大于 中性粒细胞。胞核常分两叶,似眼 镜形,也可见3叶~4叶者。核染色 质粗,染紫红色。胞质中充满粗大 、均匀、整齐、紧密排列的橘红( 黄)色嗜酸性颗粒。偶见少许淡蓝 或无色胞质 。
嗜碱性粒细胞
• 圆形,直径10μm~12μm,较其他 粒细胞小。胞核常被颗粒遮盖,核 染色质粗着色较浅,分叶常不明显 ,胞浆量较少,常呈淡红或淡紫红 色,含少量粗大,但大小不均、排 列不规则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常 盖于核上。
坦
色深
透明天蓝色,有水彩 浓蓝色,不透明,有油
画感
画蓝感,核周淡染
原始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 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 胞之间的过渡阶段,略大于 成熟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红细胞:
• 正常呈双凹圆盘状,大小均 一,平均直径7.2um,染淡 粉红色,血红蛋白充盈良好, 中央为生理性淡染区,约为 红细胞直径的1/3。
小淋巴细胞:圆形,直径6μm~9μm,胞核圆 形,偶见凹陷,染色质致密呈块状,胞质量很少, 仅在核的一侧出现一线天蓝或深蓝色。胞质中一 般无颗粒,偶见少量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大淋巴 细胞:胞体较大,直径12μm~15μm,胞核染色 质紧密而均匀,胞浆量丰富,呈透明的淡蓝色, 常有少量大小不等的嗜天青颗粒 。
消失。圆形或椭圆形,常居中。 • 细胞质颜色变化:油墨蓝或深蓝色
→淡蓝、蓝灰→灰红色 → 淡粉红色。 • 细胞质内:自始至终无特异性颗粒。
判断红系规则
• 以核为主,核浆兼顾。 • 以核染色质结构为主,细胞核和细
胞浆形态做参考。
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胞体 15~22um,圆、 15~20um,圆、 8~15um,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