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史之恭王府PPT课件
恭王府详细介绍

恭王府详细介绍恭王府及花园,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
清咸丰元年(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恭王府占地约6万平方米,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
其花园为位于恭王府后,又名萃锦园,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
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
恭王府及花园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在周恩来、谷牧和李岚清三代国务院领导人的关心下,恭王府腾退修缮工作历28年完成,是一座完全对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
建筑特点恭王府的建筑,可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
府邸部分分为中东西三路,各由多进四合院组成,后面环抱着长160余米的通脊二层后罩楼,楼后即花园部分。
花园名为萃锦园,园内建筑也形成中东西三略,园中散置了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
由于恭王府及花园风景幽深,因此一向传闻认为这里是《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
从样式雷图中可以看到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二十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宝座床、碧纱橱、祭灶、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各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
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
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
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遥相呼应。
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王府占地约3.1万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
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
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
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
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是多宝格、隔断,还有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
大清恭王府

5
人纷池因 吉落四形 祥蝠周似 富池种蝙 贵︒植蝠 ︒“榆而 福树得 ”︐名 和每︐ “年有 财春祈 ”末福 共︐的 佑榆寓 主钱意 ︒
名务此厅于蝙园 书衙一自此蝠中 法门例早建︐路 家的”至筑故的 溥大︒暮构名最 儒臣据皆成“后 ︵谋说有一蝠一 溥划恭日个厅座 心军亲照蝠”建 畬国王”形︐筑 ︶大奕︐平也︒ 曾事訢被面是因 在︒常誉︐出其 蝠恭在为因于形 厅亲此“此祈状 居王和北有福像 住之总京人的展 ︑孙理古说用翅 作︐各建“意飞 画著国筑此︒翔 ︒ 事只 由的
妙香亭,双层木结构的莲花形平顶式方亭。每当丁香花盛开 时,满园清香扑鼻。
龙王庙,按阴阳八卦推算,这里 是花园中的“水”位。因水置龙, 以镇一方。庙前古井深约10米, 今水位下降已干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诗水于顶只许和之孤正 情漩多端见套屏功赏对 画涡年︐“用风效石花 意︐风这乐司的︒︐园 ︒像化种峰马作园有正 淡已方”光用林点门 云经法二“︒专缀︐ 舒形耐字独石家园是 卷成人︐乐之认林高 ︐一回而园命为︐约 古种味“”名它不 朴自︒独之“可使米 典然“”意独同园的 雅美独字︒乐时内北 而︐乐隐抬峰起美太 又像峰于头”到色湖 富软”石仰︐影尽石 有 由的望或壁览之 ︐
历史评价
和珅(音:hé shēn) (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 五年——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 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兼任 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 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 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 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为皇上 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 势之大,清朝罕有。他还是皇上的亲家翁,其子 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上最宠爱的十公主之额驸。 后被嘉庆皇帝赐死。
中国园林史之恭王府(PPT34页)

三、主要景点
1.一宫门:即恭王府府邸正门,三 开间,外置石狮子一对。
2.银安殿:俗呼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 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 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 配殿一并焚毁。
3.多福轩:奕訢会 客处,因其内部 悬挂许多“福寿” 匾而得名。院内 有古藤萝一架, 据考已生长200多 年,在北京是不 多见的。因此这 个院又被称为 “藤萝院”。
17.秘云洞:位于滴 翠岩中心腹部。古 代以石为云根,为 秘藏仙云之洞府。 洞正中镶嵌康熙帝 御笔“福”字青石 碑一座。因康熙手 书流传于世甚少, 此“福”字又造诣 精湛,广涵博意, 为绝世珍宝,堪称 “天下第一福”。
18.澄怀撷秀:又 名“养云精 舍”,是恭亲 王奕訢在花园 的书斋。屋前 种植梧桐,室 内几案清洁, 罗列着图书及 鼎彝,静穆肃 然,古香袭人。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同年正月十八, 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 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
同治初年,这里的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訢,身兼议政 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乃 大筑邸园,同时也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我 们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 最后形成的。
8.嘉乐堂:和珅时期 之建筑。目前仍悬挂 “嘉乐堂”匾额一方。 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 和珅的,但匾额无署 款,无钤记,故无由 证实,但和珅留有 《嘉乐堂诗集》,说 明是和珅之室名。在 恭亲王时期,嘉乐堂 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 场所,内供有祖先、 诸神等的牌位,以萨 满教仪式为主 。
9.独乐峰:正对花园正 门,是高约5米的北太 湖石之孤赏石,有点缀 园林,不使园内美色尽 览之功效。园林专家认 为它可同时起到影壁和 屏风的作用。石之命名 “独乐峰”,或许套用 司马光“独乐园”之意。 抬头仰望,只见“乐峰” 二字,而“独”字隐于 石的顶端,这种方法耐 人回味。“独乐峰”由 于多年风化已经形成一 种自然美,像软水漩涡, 像淡云舒卷,古朴典雅 而又富有诗情画意。
中国园林史之恭王府

8.嘉乐堂:和珅时期 之建筑。目前仍悬挂 “嘉乐堂”匾额一方。 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 和珅的,但匾额无署 款,无钤记,故无由 证实,但和珅留有 《嘉乐堂诗集》,说 明是和珅之室名。在 恭亲王时期,嘉乐堂 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 场所,内供有祖先、 诸神等的牌位,以萨 满教仪式为主 。
9.独乐峰:正对花园正 门,是高约5米的北太 湖石之孤赏石,有点缀 园林,不使园内美色尽 览之功效。园林专家认 为它可同时起到影壁和 屏风的作用。石之命名 “独乐峰”,或许套用 司马光“独乐园”之意。 抬头仰望,只见“乐峰” 二字,而“独”字隐于 石的顶端,这种方法耐 人回味。“独乐峰”由 于多年风化已经形成一 种自然美,像软水漩涡, 像淡云舒卷,古朴典雅 而又富有诗情画意。
10.沁秋亭:又 名“沁秋亭”。 亭后假山中老 井的水潺潺流 入小亭内的沟 渠。园主人在 初春、盛夏、 深秋时节邀客 来此,曲水流 觞,饮酒作诗。 亭内彩绘有二 十四孝、白蛇 传等故事。
11.垂花门:其名得来缘 由两侧门檐下的短柱象 倒垂的花蕾。门的形状 似皇宫中的“毗庐帽” 门样式。
12.牡丹园:园内种植数 株牡丹,因春季牡丹花 盛开争相斗艳而得名。 北侧有一高大的藤萝架, 春季倒挂串串紫色藤萝 花,与大戏楼内绘满梁 柱的藤萝彩画内外呼应, 动静相辉。典型的中国 传统大戏楼。建筑面积6 85平方米,建筑形式为 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 构。南部后台为演员化 妆室,前为舞台,北部为贵 宾及女眷看戏和休息的 地方。奕訢生日在农历 十月下旬,办生日堂会 时需要生火,故大戏楼 也被府中人称为“暖楼”
4.葆光室:据说是恭亲王会见族人、朋友的客厅。至今 尚悬挂咸丰皇帝御书“葆光室”匾额。其室内保存完好 的木天花,被专家学者所推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共34页PPT资料

山区位于山庄西北部,面积443.5万平方米。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 的4/5。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高差180米,形 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最引人注目 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云 山”。在亭子上远眺,山庄的各风景点,山庄外的几座大庙,以及承德 市区,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览无余。在另一座山峰上还有一 座亭子叫“锤峰落照”,在这里磬锤峰首先映入眼帘,每当夕阳西照,磬 锤峰被红霞照得金碧生辉,故名“锤峰落照”。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日下的承德避暑
山庄显得干净肃穆。宫殿区的建筑虽然严格恪守“天子 身居九重”之制,但却具有北方四合院朴素简洁的特色, 不用黄琉璃瓦,代以灰瓦盖顶青砖砌墙,使宫殿区的建 筑与整个山庄的建筑风格相一致,显得既古朴,又淡雅。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共占地47.2万平方米,博仁寺、博善寺、普乐寺、 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广安 寺、罗汉堂、殊像寺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是清政 府为安抚中国西北蒙、藏等少数民族,加强边疆管理而建造的皇家寺庙。 寺庙之集中,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湛,寺庙中大量佛像、祭器制造技艺 之高超,使其成为藏传佛教圣地之一。
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气势高贵是有的,但
从风景审美的角度言,比不上江南的娟秀宜人 和楚楚动人,更缺乏西子湖的水灵和妩媚。它 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粗”。
承 德 避 暑 山 庄 篇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 处理政务的场所。与北京故宫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 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 风光,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避暑山庄分 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培训课件(ppt 35页)

•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22日星期 四下午2时26分 34秒14:26:3420.10.22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0月 下午2时 26分20.10.2214:26Oc tober 22, 2020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22日星期 四2时26分34秒 14:26:3422 October 2020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 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 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 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 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中 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 丰十年(公元1860年)拙 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 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 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 的小园。
·沧浪亭 位于苏州市城南
➢ 长廊:长廊位于万寿山南 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 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 石丈亭,全长728米,共 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 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 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 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 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 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 鱼虫、人物典故等。
中国四大园林:
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苏州拙政园 苏州留园
中国古典园林
1、皇家园林 2 、私家园林 3、名胜园林 4、陵墓园林 5、坛庙园林
颐颐和和园园四石景舫
香山叶 1 、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统 治阶级看 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用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 宏大,真山真水较多
私家园林的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 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构思是 “小中见大”。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 筑,构成一个个景点。 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 要功能;
中国园林史之恭王府PPT34页

10.沁秋亭:又 名“沁秋亭”。 亭后假山中老 井的水潺潺流 入小亭内的沟 渠。园主人在 初春、盛夏、 深秋时节邀客 来此,曲水流 觞,饮酒作诗。 亭内彩绘有二 十四孝、白蛇 传等故事。
11.垂花门:其名得来缘 由两侧门檐下的短柱象 倒垂的花蕾。门的形状 似皇宫中的“毗庐帽” 门样式。
12.牡丹园:园内种植数 株牡丹,因春季牡丹花 盛开争相斗艳而得名。 北侧有一高大的藤萝架, 春季倒挂串串紫色藤萝 花,与大戏楼内绘满梁 柱的藤萝彩画内外呼应, 动静相辉。典型的中国 传统大戏楼。建筑面积6 85平方米,建筑形式为 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 构。南部后台为演员化 妆室,前为舞台,北部为贵 宾及女眷看戏和休息的 地方。奕訢生日在农历 十月下旬,办生日堂会 时需要生火,故大戏楼 也被府中人称为“暖楼”
三、主要景点
1.一宫门:即恭王府府邸正门,三 开间,外置石狮子一对。
2.银安殿:俗呼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 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 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 配殿一并焚毁。
3.多福轩:奕訢会 客处,因其内部 悬挂许多“福寿” 匾而得名。院内 有古藤萝一架, 据考已生长200多 年,在北京是不 多见的。因此这 个院又被称为 “藤萝院”。
1949年,恭王府花园改为某国家机关宿舍;府邸为艺术师范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及文化部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使用。1952年,中国音乐 学院拆府前部一进四合院,盖起一座“现代风格”的食堂;1959年, 又拆掉了原府邸大门外的所有房屋,建筑起一座曲尺形的琴楼和一 座一字形的画楼。“文革”期间,厂桥空调器厂占用了大戏楼等花 园东部的“半壁江山”;国管局幼儿园则占据西路建筑。由于不合 理使用与地震的破坏,到七十年代中晚期,花园的部分游廊和府邸 东路南部一进院落的正房及东西厢房先后倒塌,其他建筑也都遭到 不同程度的损毁,但所幸王府总体格局未遭破坏。
《清代园林史》PPT课件

(三) 圆明园
❖ 性质: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园。圆明园坐落在北京 西郊海淀区北部。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 的皇家 宫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 范”、“东方反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 背景:最初为雍正做皇子时的赐园,称帝后对圆明 园进行扩乾隆时期,在圆明园的东面建成长春园, 东南面建成漪春园。圆明园、长春园、漪春园通称 圆建,乾隆年间进行第二次扩建。乾隆时期,在圆 明园的东面建成长春园,东南面建成漪春园。圆明 园、长春园、漪春园通称圆 明园。
形式历史上著名的 “瘦西湖”带状园林集群
个园春山
个园夏山
个园秋山
个园冬山
扬州瘦西湖五亭桥
❖ 苏州私园
❖ 南苑中的四座行宫:旧衙门行宫、南红门行宫、新 衙门行宫、团河行宫,其中团河行宫是最大的一座。
二、离宫御苑
❖ 有代表性的三座离宫御苑:畅春园、圆明园、 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 )
(一) 畅春园
❖ 乾隆四10二年,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其母,便在 恩佑寺地南侧,构建了恩慕寺,恩慕寺正殿供奉药 师佛。恩慕寺地建筑规格与恩佑寺相同。今遗留地 恩慕寺山门额为“敕建恩慕寺”,为乾隆皇帝所书。
颐和园特点
3. 鲜明对比的手法 建筑壮丽;金碧辉煌的前山 建筑荫蔽;风景幽静的后山 浩荡的昆明湖;怡静的苏州河(后湖); 建筑密集的东宫门;景物旷野的西堤和堤西区 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颐和园特点
4 “借景”的造园技法
设计时不仅考虑到园里建筑和风景点互相配合借用, 而且把四周的自然环境、附近的园林以及其他建筑物,也 一并考虑在内。
颐和园分区
后山区:后山以曲折幽静著称。山路在山腰盘绕,路 旁古松丫槎,有如图画。山脚是一条曲折的苏州河(也称 后湖),时而山穷水尽,忽又柳暗花明,真有江南风景的 意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沁秋亭:又 名“沁秋亭”。 亭后假山中老 井的水潺潺流 入小亭内的沟 渠。园主人在 初春、盛夏、 深秋时节邀客 来此,曲水流 觞,饮酒作诗。 亭内彩绘有二 十四孝、白蛇 传等故事。
11.垂花门:其名得来缘 由两侧门檐下的短柱象 倒垂的花蕾。门的形状 似皇宫中的“毗庐帽” 门样式。
12.牡丹园:园内种植数 株牡丹,因春季牡丹花 盛开争相斗艳而得名。 北侧有一高大的藤萝架, 春季倒挂串串紫色藤萝 花,与大戏楼内绘满梁 柱的藤萝彩画内外呼应, 动静相辉。典型的中国 传统大戏楼。建筑面积6 85平方米,建筑形式为 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 构。南部后台为演员化 妆室,前为舞台,北部为贵 宾及女眷看戏和休息的 地方。奕訢生日在农历 十月下旬,办生日堂会 时需要生火,故大戏楼 也被府中人称为“暖楼”
中国园林史 之
清代恭王府
环艺1511153Fra bibliotek7126目录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主要景点 造园手法 历史地位
一、名称由来
恭王府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初为大学士和珅的私邸。 乾隆四十年前后,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的和珅,相中 了这块四周萦水,遥接西山,而且又离“皇上家”不 远的风水宝地,遂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建 造成大名鼎鼎的“和第”。
4.葆光室:据说是恭亲王会见族人、朋友的客厅。至今 尚悬挂咸丰皇帝御书“葆光室”匾额。其室内保存完好 的木天花,被专家学者所推崇
5.锡晋斋:原名“庆宜堂”,俗称楠木房。“庆宜堂”据说缘起
得到晋朝陆机的《平复帖》后所起;另一说是小恭王溥伟所起。 位于府邸和花园的衔接处,俗称“99间半”。东部为“瞻霁楼”, 西部为“宝约楼”。后罩楼中间开有府邸通往后花园的门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同年正月十八, 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 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
同治初年,这里的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訢,身兼议政 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乃 大筑邸园,同时也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我 们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 最后形成的。
6.西洋门:汉 白玉石拱门, 为花园正门, 座落在中轴线 上,形制仿圆 明园中大法海 园门所建,具 有西洋建筑风 格。门额石刻 上的“静含太 古”和“秀挹 恒春”中的静 和秀是园主人 希望达到的两 个境界。
7.乐道堂:恭亲王奕訢起居的地方。奕訢为皇 子时,道光帝曾赐“乐道堂”匾额一方,因此 得名。
8.嘉乐堂:和珅时期 之建筑。目前仍悬挂 “嘉乐堂”匾额一方。 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 和珅的,但匾额无署 款,无钤记,故无由 证实,但和珅留有 《嘉乐堂诗集》,说 明是和珅之室名。在 恭亲王时期,嘉乐堂 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 场所,内供有祖先、 诸神等的牌位,以萨 满教仪式为主 。
9.独乐峰:正对花园正 门,是高约5米的北太 湖石之孤赏石,有点缀 园林,不使园内美色尽 览之功效。园林专家认 为它可同时起到影壁和 屏风的作用。石之命名 “独乐峰”,或许套用 司马光“独乐园”之意。 抬头仰望,只见“乐峰” 二字,而“独”字隐于 石的顶端,这种方法耐 人回味。“独乐峰”由 于多年风化已经形成一 种自然美,像软水漩涡, 像淡云舒卷,古朴典雅 而又富有诗情画意。
同治初年,这里的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訢,身兼议政王、军机 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乃大筑邸园,同时也 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我们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 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
恭王府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 林,总占地面积将近六万平方米。其府邸建筑庄重肃穆,尚朴 去华,明廊通脊,气宇轩昂,仅次于帝王居住的宫室。府后的 萃锦园则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富丽天然;其间景 致之变化无常,开合有致,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
三、主要景点
1.一宫门:即恭王府府邸正门,三 开间,外置石狮子一对。
2.银安殿:俗呼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 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 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 配殿一并焚毁。
3.多福轩:奕訢会 客处,因其内部 悬挂许多“福寿” 匾而得名。院内 有古藤萝一架, 据考已生长200多 年,在北京是不 多见的。因此这 个院又被称为 “藤萝院”。
辛亥以后,按照民国政府优待清室条例的规定,王府成了府主人的 私产。后因政局动荡,生计艰危,未世王孙们纷纷卖掉府第,以图 生存。恭王府当然也同北京的其他王府一样,没能逃脱可悲的蜕变 与分割。
1921年,小恭王溥伟为筹集复辟经费,将恭王府府邸部分的“龙 票”,以八万银元的价格抵押给北京天主教会的西什库教堂。十几 年后,利上加利,原先八万银元的抵押款,滚到了近二十万,穷途 末路的溥伟早已无力偿还这笔巨款债务了。1932年,由罗马教会兴 办的辅仁大学,以教会之间的关系,用一百零八根金条代偿了这笔 贷款,产权遂归这所大学。1937年,辅仁大学因扩充女生宿舍,收 回房产,将府邸部分作为女院,并把后罩楼通向萃锦园的通道砌死, 这样,府邸与花园就开始分开了。同年,原先居住在邸园中的溥伟 二弟溥儒,又以十万银元的价格将花园也卖给了辅仁大学。
二、历史沿革
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在这块位于京城 前海西岸,被“蟠龙水”环抱着的风水宝地上,元、明两朝曾 经有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就连皇帝 也来此礼佛上香。大约十六世纪中叶,该寺院才逐渐荒废,沦 落为明朝廷的供应厂;清朝入主北京以后,在这里建造大小不 等的院落若干,供内务府等普通旗人居住。乾隆四十年前后, 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的和珅,相中了这块四周萦水,遥接西山, 而且又离“皇上家”不远的风水宝地,于是就建造成大名鼎鼎 的“和第”。
1949年,恭王府花园改为某国家机关宿舍;府邸为艺术师范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及文化部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使用。1952年,中国音乐 学院拆府前部一进四合院,盖起一座“现代风格”的食堂;1959年, 又拆掉了原府邸大门外的所有房屋,建筑起一座曲尺形的琴楼和一 座一字形的画楼。“文革”期间,厂桥空调器厂占用了大戏楼等花 园东部的“半壁江山”;国管局幼儿园则占据西路建筑。由于不合 理使用与地震的破坏,到七十年代中晚期,花园的部分游廊和府邸 东路南部一进院落的正房及东西厢房先后倒塌,其他建筑也都遭到 不同程度的损毁,但所幸王府总体格局未遭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