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警惕:时代背景 主题内容 真实生活……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 第一,产生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学会欣
赏自然美和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
容特征,初步了解中外美术的优秀成果。
•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 感受并做出评价,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
写实主义
米勒《拾穗者》
印象主义 雷诺阿《红磨坊街的舞会》
技法与色彩
课题:西方静物画与中国花鸟画(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相同画种比较)
• 写生的不同内涵: 西方静物画: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对静止形象进行深入
地观察与刻画,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natur morte)
中国花鸟画:写物之生意,要传其形似、贵其神似,对花鸟形象的 生动感觉和作者审美联想的表达。(梅兰竹菊)
5、比较的方法不能随意使用。比较问题设计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横 比:比较不同风格的美术家、不同民族的美术家,在处理同类主题时的 不同艺术特点;二是纵比: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通过比较可以体会出 不同时代中人对艺术的不同追求。
/
-

布 格
典 的


( 一

八 二





九 零 五
个 性

80岁
埃 贡 席 勒 ( 一 八 九 零 一 九 一 八 )
自律期(autonomy):认可、掌握理解艺术的传统方法,认为艺术 鉴赏的经验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最后仍以个人的艺术 感受为主。
B.比较与阐发
1、审美经验意涵无限丰富,并随历史变迁而常温常新。通过比较, 可以直观把握到文化趣味变迁的线索,这是人文教育核心的内容。
2、美术鉴赏作为视觉的、感性的审美活动,没有惟一的、恒古不变 的衡量尺度,却有多元的、流风易俗的趣味演变。通过比较,可以凸 显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审美视角、不同趣味爱好的丰富性与特点。在 不同感受中形成对话。
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
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
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
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
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对象—自然美 ·作品 ·现象
活动—观察 ·描述 ·分析
(语言 · 文字 · 动作)
享受—审美愉悦 认知—内涵 ·形式 ·风格 ·背景 ·作者
2.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A.信息与兴趣
a.信息·设计: “信息的结构不亚于信息本身”。
陈萍萍(滨州市滨城区一中)
为什么叫“紫禁城”?为什么是金黄色? 为什么比较凡尔赛,故宫是个“大院子”?
为什么凡尔赛宫以豪华装饰著名?
• 关于课程信息设计的三个原则: 1、与学生的心理经验衔接; 2、与教材的基本内容衔接; 3、与学生的生活环境衔接;
养成—审美趣味 · 欣赏能力
1.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特点
完成一堂美术课程教学,包括五个基本内容:
• 1、分析教材;
2、了解学生;
3、撰写教案;
• 4、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
5、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
特点:美 育 · 非高考科目 · 感性能力培养 · 趣味体验 自由/边缘 想象/认知 个性/养成
Elliot.W.Eisner:“从认识上来说,艺术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复 杂的。它要求对人的想象力、感觉力进行训练和培养,要求对象
3、在全球化、网络化的世界中,比较利于在跨文化交流中把握异与 同,促进不同文化的互相理解,为平等对话奠定方法论的基础。
[宋]李 嵩
[意大利]M.M.D. 卡拉瓦乔
4、比较法,可为学生主动、自主地观察、体验作品,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提供学习情境。孤立地看一件作品,我们往往会不知从何处着手…… 美术欣赏最忌从概念出发又回到单一结论。而“比较”可以从“视觉发 现”起步,以不同发现、问题之间的差异而整合多样性,更好地调动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
A.Housen:1983年博士论文《观赏的眼力:美感发展的测量》,探 讨了“美感的智力发展”问题,把面对艺术作品发生的美感经验归纳 为五种不同的观赏者模式:①从局部切入的观赏者;②主动建构的观 赏者;③分类的观赏者;④诠释的观赏者;⑤再创造的观赏者。
(A.House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Measuring Aesthetics Development.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1983.)
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
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这里遇到的两难是:语言永远无法彻底表达经验的丰富性, 而经验不进入语言表达就不能成为可交流的经验、有人文意义 的经验。只能是自我享受的经验。
在与他人的交流、分享中,审美的愉悦得到更高提升,鉴赏
教材
教师
学生
环境
• 一、比较——方法案例(青岛六中杨健老师)
• (一)横向比较 • 文化背景的比较: 东西方的建筑、神像、园林 • 造型观念的比较: 人物、静物、风景 • 风格流派之间的比较: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 艺术家之间的比较: 齐白石与潘天寿
• (二)、纵向比较 • 不同发展时期的比较: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 艺术家不同成长特点的比较:伦伯朗 毕加索
第239-241页)
• “……好的故事应具有足够的不确定性以诱使读者参与到对话中
来。如艾斯尔所言,‘是不确定性成分促使文本与读者‘交流’’, 然后激发读者‘参与’到故事之中。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以一定的描 叙方式讲解课程,从而鼓励学生与我们共同探究,通过与文本对话探 讨各种可能性。”
• 构图方法: 西方静物画:组合法,有目的的组合摆放
中国花鸟画:析技法。进行立意的组合
• 表现语言: 西方静物画:形 色 光 空间 质感
中国花鸟画:书画同源 墨分五色
• 审美追求: 西方静物画:客观之真 + 理想之美
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 + 比兴言志
b.心智·兴趣
罗恩菲尔德把儿童的绘画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① 涂鸦期,2-4岁。儿童在肆意涂抹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动觉经验。 ② 前图式期,4-7岁。儿童在观察事物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特点,并 开始对事物进行象征性描绘,将自己看不到但知道的东西也画出来。 ③图式期,7-9岁。喜欢用几何线条图形表现对象。突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部位, 表现出空间感。 ④写实萌芽阶段,9-11岁。转向对事物进行视觉的写实追求。喜欢用色彩进行 绘画。 ⑤拟写实阶段,11、12-14、15岁。力图逼真地表现事物形象,出现明暗、透 视,且能根据远近和心境来运用色彩。开始审视成人或者艺术家的作品, 开始模仿艺术品。评价中包括对艺术风格的感受。 ⑥青少年艺术阶段(青春危机期),15-17岁。艺术敏感性和批判性增强, 多数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少数人能继续向艺术的爱好发展。
贝尼尼
16-17世纪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 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
南朝·谢赫《古画品录》
清·华喦(1682-1762)
二、具有包容性的中国绘画语言系统
C.直觉与质疑
“逻辑是后天容易培养的,直觉是后天容易泯灭的”,“不仅逻辑是 可以后天培植的,直觉也是可以后天培植的。只不过,后者更困难。”
28岁
-
·
期十 四 世 纪 中
倪 瓒 ( 一 三 零 一
乔 托 ( 一 二 六 七
一 三 七 四 )
一 三 三 七 )
-
董其昌(1555—1636) 霍贝玛(1638-1709)
Lorenzo Bernini (1598-1680)
纪十 七 世
陈洪绶 (1588-1652)
八大山人
(1626-1705)
美术鉴赏教学的
方法与策略
BEIJING CAFA 2011
Appreciation of arts Way & Strategy
我做过什么?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
装饰艺术,设计“物”,研究表现然形美式、。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
视觉传达,设计传达方式,研究视觉元素。
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
的观点、判断得到表达。因此,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审美体验,
才是具有人文价值、社会意义的审美经验。
语言的言说 = 经验的价值判断


经典的语词、案例·个人的感觉·言说的情景
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
亡方,以顾为最。喻之书,则顾陆比之钟张,僧繇比
之逸少,俱为古今之独绝。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
具有关注细微差别的能力,具有在某个课程或主题的创作过程 中利用偶然现象的能力、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知道何时改变目 标的能力。它是离规则系统最远的东西。美国学校批评性思维
发展的不足很多是由于对主题和创作过程的某些强调,因为主题 和创作过程并不能培养人的判断力和其他较高层次的思维形式”。
(艾斯纳:《论以修养为基础的要素教育》,邢莉译,《中国美术教育》1991年第6期)
• (三)、求同比较
• 相同题材的比较:如毕加索:《格尔尼卡 》

陈坚:《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 不同“维纳斯”的比较:
• 相同风格的比较:浪漫主义的绘画与雕塑 《自由引导人们》与 《马赛曲》
• 相同画种的比较: 写意 工笔 现代与古代
• 二、比较教学的层次:
一般层次: 画种、内容、技法 较高层次: 风格、内涵、创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人类在生存中表现出了相对独立的八种基本智能:①言语-语言智能;②
音乐-节奏智能;③逻辑-数理智能;④视觉-空间智能;⑤身体-动觉 智能;⑥自知-自省智能;⑦交往-交流智能;⑧自然观察智能。 ① 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八种智能,但在每个人身上是以不同方式组合的。 多样化的组合方式使得每个人的智能表现各具特点。 ② 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与制约。 ③ 智能,强调个体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传统的智能理论重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更强调不同智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实践性表现效果。 ④ 多元智能平等地看待多种能力,不赞成由一两种核心能力统领。
• 三、比较教学的形式:
作品并列呈现 以课件形式 知识并列呈现 以表格形式 检测并列呈现 以表格形式
文化背景
作品
媒材形式
中国北宋
李嵩《花篮图》
工笔画
意大利16世纪 卡拉瓦乔《水果篮》
油画
表现的异同
用线,以固有色渲染变化,对花形进行传神的刻画。 用光、追求形体、色彩、质感与空间感的真实再现。
画派
作品
人物身份 环境 动态与表情
心 智
偏爱期
成 熟
美与写实期
表现期
媒材形式风格期
自律期
美术鉴赏能力发展
内 容 表 现 媒材·形式·风格
XX
X
X
X
XX
X
X
X
XX
X
X
X
判断
X
X X XX
偏爱期(favoritism):主观的,感觉的本能性大于社会性。不能主动区 别他人与自己看法的差异。
美与写实期(beauty & realism):关注内容与表现的真实性。认为绘画 的主要目的是再现世界。关心“这幅画到底在表达什么?”
(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7页)
1、隐喻·故事:
教师讲述/学生自主 —— 现代教育学家提出:课堂讲述多使用
“隐喻”“故事”,少使用定义、结论式表达的原则。
“……好的故事应具有足够的不确定性以诱使读者参与到对话中来。
如艾斯尔所言,‘是不确定性成分促使文本与读者‘交流’’,然后 激发读者‘参与’到故事之中。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以一定的描叙方 式讲解课程,从而鼓励学生与我们共同探究,通过与文本对话探讨各 种可能性。”(小威廉姆 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表现期(expressiveness):由外观形象进入内在感情体验。认为美术的 目的在于表现感情,情感共鸣的效果愈强烈、愈有趣、愈好。
媒材、风格与形式期(style and form):将艺术视为人类文化的产 物,而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成就。从历史的角度衡量作品的 价值,理解其中的社会意义。通过讨论作品的媒材、形式 和风格而把握其特点,并注意修正个人主观性的偏差。
M.J.Parsons:1989年出版《如何了解艺术》。建构了一个从幼童 到成年人的关于美术鉴赏能力发展的系统研究描述,用五个发展阶段 进行概括:①偏爱期;②美与写实期;③表现期;④风格和形式期; ⑤自律期。
(M.J.Parsons. How We Understand Art. Cambridge University.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