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抗菌药物概论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概论课 PPT件

抗菌药物概论课 PPT件
❖ 抗寄生虫药 ❖ 抗恶性肿瘤药
二、抗菌药物发展简史
❖ 1928年,弗来明 (Alexander Fleming) 发现青霉素。 194O年,弗劳雷 (Florey) 分离提纯青霉素成功。 1950年: 链霉囊、氯霉素、多粘霉素、土霉素。 60年代: 1959年英国 Beecham 研究组从青霉素发酵 液中分离提纯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 成功。半合成青霉素迅速发展,头孢菌素萌芽。 70年代: 头孢菌素迅速发展,半合成青霉素推出酰脲 类青霉素。 80年代: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单环类、B-内酰胺酶抑 制剂、喹诺酮类抗菌药崛起。 90年代--现在,针对细菌耐药性开发新品种。主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
细菌耐药机制
(4)影响主动流出系统
❖ 主动流出系统由三个蛋白组成,即转运子、 附加蛋白和外膜蛋白,又称三联外排系统。
六、细菌的耐药性(抗药性)
4.获得性耐药的转移方式 基因突变垂直传递—传给子代 耐药基因水平转移:转导、转化、
结合等—细菌间传递
5.多重耐药的产生与对策
概念: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称为多 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又名 多药耐药。
三、药物-机体-细菌之间的关系
机体
细菌
耐药性 抑制、杀灭
药物
四、抗菌药物基本概念
❖ 抗菌药: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 合成抗菌药。
❖ 抗生素:由各种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 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 抗生素两类。
❖ 抗菌谱: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分为广谱(四 环素、氯霉素)和窄谱(异烟肼、青霉素)。
细菌的获得性耐药特点: 因不再接触抗生素而消失; 也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给染色体而代代相传,成为固有 耐药。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
口服给药
适用于轻、中度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剂量通常为每天2-4次, 每次1片或2片。
静脉注射
适用于严重感染或不能口服的患者。剂量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定,通常为每天1-4 次,每次100-400mg。
皮下注射
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感染,如结核病。剂量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定,通常为每天1-2 次,每次50-150mg。
毒性反应及防治措施
总结词
抗菌药物引起的毒性反应,通常表现为肾毒性、肝毒性、神经系统毒性等。
详细描述
抗菌药物的毒性反应可由药物对机体的直接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引 起。防治措施包括选用低毒的抗菌药物,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以及密切观察患 者的不良反应等。
耐药性及防治措施
总结词
抗菌药物引起的耐药性,通常表现为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 低甚至消失。
详细描述
医院应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明确抗菌药物的使 用权限、审批程序、监督考核等环节。同时建立抗菌药物合 理使用培训考核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 认识和技能。
06
抗菌药物的前沿进展与未来 趋势
新一代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进展
总结词
新一代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进展是抗菌 药物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旨在克服现有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提 高抗菌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副作用
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疹 、药物热等。这些反应大多为轻微的,但少数可能导致严重 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菌药物期间,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随意停 药或改变剂量。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 构,增强免疫力,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抗菌药物培训最新课件

抗菌药物培训最新课件
如大环内酯类药物,通过抑制 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杀死细菌 。
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如氟喹诺酮类药物,通过抑制 细菌核酸的合成来杀死细菌。
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和意义
使用现状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许多细菌已经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这使得细菌感染 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意义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保护患者免受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的侵害,同时也可 以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对抗菌药物知识的学习和更新,规范使用药物 ,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加深对抗菌药物临床实践的理 解,提高医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抗
菌药物应用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落实手卫 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基 础感染控制措施,有效减少医 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加大对新型抗菌药物研发的投 入和支持,鼓励企业、科研机 构和高校等开展抗菌药物创新 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效、 安全的抗菌药物选择。
04 抗菌药物临床实践与案例 分析
抗菌药物治疗的常见疾病与临床实践
选择适当的药物
根据病原菌的种类、感染部位、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抗 菌谱合适、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的抗菌药物。
剂量和疗程规范
按照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原则,合理设定抗菌 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减 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功能、病理状况等因素,制 定个体化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性。
泌尿系感染伴发脓毒症的抗菌药物治疗

抗菌药概论ppt课件

抗菌药概论ppt课件

炭疽杆菌
大肠杆菌
❖ 铜绿假单胞菌即通称的绿脓杆菌,除在自然界广 泛存在外,也存在于正常人肠道、呼吸道及皮肤, 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淋病球菌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细 菌 的 形 态 和 结 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头孢类、万古霉素 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多粘菌素、两性霉素 3.影响胞浆内生命物质的合成
G+菌
产气荚膜杆菌、炭疽杆菌
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
G-菌
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变形杆菌、肺炎杆菌、 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 流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白喉棒状杆菌
❖ 产气荚膜杆菌
❖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感染, 以水肿、产气及全身中毒为特征, 常由几种病原 菌混合感染, 主要为产气荚膜杆菌, 还有水肿杆 菌, 败毒杆菌及溶组织杆菌等。
耐药性(抗药性):
❖ 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甚至消失。
分固有耐药和获得耐药
交叉耐药性(cross resistence):
❖ 指致病微生物对某一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后, 对其他作用机制相似的抗菌药物也产生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
耐药的机制 产生灭活酶 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 改变代谢途径
联合用药目的 ❖1. 协同抗菌、提高疗效 ❖2. 延缓、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3. 扩大抗菌范围
联合用药的适应证:
① 不明病原体的严重细菌性感染,为扩大 抗菌范 围可选联合用药,待细菌诊断明确后即 调整用药。
② 单一抗菌药物尚不能控制如腹腔穿孔所 致的腹膜感染。

抗菌药物概论(共8张PPT)

抗菌药物概论(共8张PPT)
3
机体、抗菌药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 用关系
机体
抗菌药物
病原微生物
4
细菌结构与抗菌药作用部位
3抗菌谱: 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 机这体一、 比抗例菌关药系物称及为病化原疗微指生数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3机抗体菌、谱抗:菌药每物种及抗病菌原药微物生都物有的一相定互的作抗用菌关范系围,称为抗菌谱。 第理一想节 的化抗疗菌药药物物一与般化必疗须药具物有对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有高度选择性的毒性,而对宿主无毒性或毒性很低,最好还能促进机体防御功能并能与其他 机抗体菌、 药抗物菌联药合物应及用病消原灭微病生原物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机 细体菌、结抗 构菌 与药 抗物 菌及 药病 作原 用微部生 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理药想物的化合疗理药应物用一般必须具有对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有高度选择性的毒性,而对宿主无毒性或毒性很低,最好还能促进机体防御功能并能与其他 抗一菌般药 可物用联体合外应与用体消内灭〔病化原学体实。验治疗〕两种方法来测定。 抗理菌想药 的作化用疗机药制物一般必须具有对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有高度选择性的毒性,而对宿主无毒性或毒性很低,最好还能促进机体防御功能并能与其他 3抗抗菌菌药谱物:联合每应种用抗消菌灭药病物原都体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 窄谱药: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局限于一属细菌,其抗菌谱窄 一能般够可 抑用制体培外养与基体内内细〔菌化生学长实的验最治低疗浓〕度两称种之方为法最来低测抑定菌。浓度〔MIC); 这2抗一菌比药例物关:系是称一为类化对疗病指原数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细机菌体结 、构抗与菌抗药菌物药及作病用原部微位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能 机够体杀、灭 抗培 菌养 药基 物内 及细 病菌 原的微最 生低 物浓 的度 相称 互之 作为 用最 关低 系杀菌浓度〔MBC)。 细第菌一结 节构抗与菌抗药菌物药与作化用疗部药位物 化疗指数愈大,表明药物的毒性愈小,疗效愈大,临床应用的价值也可能愈高。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

未来抗菌药物的管理将更加依 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如利 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 行用药监测、处方审核等,提 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于某些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感染,可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即同时使 用两种或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开发新药物
针对耐药性问题,不断研发新的抗菌药物和治疗策略,以应对不断变 化的病原菌和耐药情况。
加强感染控制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如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等制度, 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感染机会,从而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新型抗菌药物研发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防控
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日益严重, 未来将有更多新型抗菌药物问 世,以解决临床治疗的难题。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抗 菌药物的治疗将更加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病原菌种 类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未来抗菌药物的管理将更加注 重多学科协作,包括临床医学 、微生物学、药学等多个学科 的共同参与,以实现综合防控 的目标。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
汇报人:
2023-12-18
目录
• 抗菌药物概述 •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耐药性 • 常见抗菌药物介绍及适应症分析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原则与方法 • 临床实践中常见问题解答 • 总结与展望
01
抗菌药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主要用于治 疗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临床应用意义
控制感染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 段,通过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有
效控制感染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抗菌药物概论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概论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高。但应注意,青霉素类药物化疗指数大,几乎
对机体无毒性,但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这种严重
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概论专题知识
53
抗菌药物概论专题知识
54
答案
抗菌药物概论专题知识
答案
43
5. 表 明 药 物 抑 制 或 杀 灭病原微生物范围的 指标是何项
A.抗菌活性 B.抗菌谱 C.抗菌药物后效应 D.最低杀菌浓度 E.化疗指数
6. 主 要 在 胞 浆 内 抑 制 肽聚糖前体物质形成 的是何药
A.万古霉素 B.林霉素 C.杆菌肽 D.青霉素G E.庆大霉素
细菌短暂接触抗菌药物后,虽然 抗菌药物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 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 然持续一定时间
抗菌药物概论专题知识
10
7. 首次接触效应
抗菌药物在首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 的抗菌作用,再次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 触,并不明显增加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 的效应,需要相隔相当长时间以后才会 再起作用
一、细菌耐药性 又叫抗药性。是微生物一种天然抗
生现象。分为天然(或突变)产生的和 获得耐药性。获得耐药性指细菌与药物 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 消失
抗菌药物概论专题知识
25
(一)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传播
1. 通过细菌在人群中间从一个人到另一 个人的转移而传播
抗菌药物概论专题知识
26
2. 通过耐药基因在细菌之间从一种细 菌到另一种细菌转移而来,通常由质 粒介导
答案
抗菌药物概论专题知识
47
A.产生水解酶
B.产生钝化酶
C.改变细菌胞质膜通 透性
D.改变细菌体内靶位 结构
E.增加与药物具有拮 抗作用的底物
1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 青霉素G的耐药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抗菌药物概论
11
问题 3 产生耐药菌
�耐药细菌----新的面目 《时代》杂志1994年9月封面故事《细菌复仇记》:
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和变种病毒即将抹煞人类在人菌大战中的
一度胜利。人类曾经以为能够有效地控制甚至彻底毁灭地球上
的所有微生物,但医学界指出,由于自身的失误,在对抗微生
物的战争中,我们已经渐落下风。
本抗菌药物概论
病原菌
21
二、常用术语
1、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抗生素
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者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性感 染疾病的药物。
本质:
是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的代谢产物,分子量较低。
抗生素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两类。
本抗菌药物概论
22
本抗菌药物概论
❖ 肝脏功能的损害;
❖ 氨基糖苷类—耳聋和肾损害;
❖ 喹诺酮类—儿童软骨;
❖ 氯霉素—骨髓抑制和儿童灰色综合征;
❖ 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二重感染;
❖ 增加引起人体过敏的机会—儿童哮喘病的增多;
本抗菌药物概论
10
问题2 “二重感染”
所谓二重感染是指人首先有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经大量使用 抗生素以后,出现真菌感染,如鹅口疮、念珠菌肠炎等。
本抗菌药物概论
18
�肺结核—绝症 1952年—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诺贝尔奖
氯霉素(1947年)、新霉素(1949年)、土霉素(1950年)、 红霉素(1952年)、四环素(1953年)、奎诺酮类(1980 年)……
抗生素迅速崛起,对人体的安全性不断提高—药物发展的神话。
本抗菌药物概论
19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简称化疗):
26
5、化疗指数(CI)
是衡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参数, 一般可用动物实验的 LD50/ED50 或 LD5/ED95的比值表示。
化疗指数越大,表明疗效越高,毒性越低,用药越安全; 但化疗指数越大并非绝对安全。
本抗菌药物概论
化疗指数 (>3-5)
27
6、抗菌后效应(PAE)
将细菌暴露于浓度高于MIC(最低抑菌浓度)的某种抗 菌药后,再去除培养基中的抗菌药,去除抗菌药后的一定时 间范围内,细菌繁殖不能恢复正常的效应。
本抗菌药物概论
25
4、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最低杀菌浓度(MBC):药物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最低抑菌浓度(MIC):药物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MIC90<1 mg/L
高敏
MIC90 1-4 mg/L 中敏
MIC90 4-32 mg/L 低敏
MIC90<32 mg/本L抗菌药物概论耐药
本抗菌药物概论

31
• 放线菌:肺内,颅内感染
• 16世纪水银被用于治疗梅毒。
• 17世纪金鸡纳树皮用于治疗疟疾,这些均是最早的化学治疗。
本抗菌药物概论
17
�1935年: 染料百浪多息—磺胺类药(德国)面世。 多马克--1939年的诺贝尔奖。
�青霉素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钱恩三人因为发现青霉素及其
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功效,而共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殊荣。
本抗菌药物概论
化学治疗药物
Chapter 42.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Chapter 43. 抗结核药 Chapter 44. 抗寄生虫药 Chapter 45. 抗恶性肿瘤药
本抗菌药物概论
化疗
2
化学治疗药物
第三十五章 抗菌药物概论
本抗菌药物概论
3
【内容提要】
➢讲授内容:
➢抗菌药物概述与常用术语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细菌的耐药性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本抗菌药物概论
12
本抗菌药物概论
13
本抗菌药物概论
14
本抗菌药物概论
15
本抗菌药物概论
16
第一节 抗菌药物概述及常用术语
• 古代:
化疗药物发展简史
• 古希腊人用雄蕨(male fern)作为肠道驱虫药。
• 古印度人用大风子(chaulmoogra)治疗麻风病。
• 我国古代人用豆腐霉治疗疖,痈也在史书上有所记载。
本抗菌药物概论
28
7、首次接触效应 (first expose effect, FEE)
----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次 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 明显的效应,需要间隔相当时间(数小时)以后,才会再 起作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有明显的FEE
本抗菌药物概论
23
2、抗菌谱 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窄谱抗菌药:指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抗菌范围小。 广谱抗菌药:不仅对细菌有作用,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立克
次体、螺旋体等也有抑制作用。抗菌范围广。
本抗菌药物概论
24
3、抑菌药: 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而不能将其杀灭的药物。
杀菌药: 不仅抑制细菌的生长,并能将其杀灭的药物。
本抗菌药物概论
4
4
【知识前瞻】
本抗菌药物概论
5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
❖ 用量、销量前15位:10种是抗菌药物。 ❖ 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 ❖ WHO—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
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 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病毒、真菌)、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 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化疗药物,包括:
抗菌药物
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抗寄生虫药
本抗菌药物概论
20
抗肿瘤药等
一、机体、抗菌药物及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机体
抗菌药物
抗菌作用 耐药性
29
附(增): 三、抗菌药物的基础
病原微生物
(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
病 真菌、病毒等) 原 寄生虫 体
恶性肿瘤细胞
本抗菌药物概论
30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一、原核生物 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
二、真核生物 真菌(霉菌、酵母菌)、原生动物、藻类;
三、非细胞生物 病毒、类病毒, 朊病毒等;
本抗菌药物概论
6
本抗菌药物概论
7
滥用带来的问题
1、药源性疾病 2、“二重感染” 3、耐药菌的产生
本抗菌药物概论
8
问题 1 药源性疾病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 ❖ 出现致残、致畸、致死,发生率为5% 。 ❖ 出现药源致死:20%以上。
本抗菌药物概论
9
特别提醒:
儿童是滥用抗生素最大受害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