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益相关者最大化的内容及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益相关者利益文献读书笔记

——浅谈利益最大化的内容及优缺点什么是利益相关者?从强调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影响的角度看,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为了实现自身目的而依存于企业,并且企业是为了自身的持续发展也依托其存在的个人或者群体,如投资者、员工等,或者说,是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

如果强调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系,则可以认为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投入了一些实物资本、人力资本、财务资本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并由此承担了某些形式风险;或者说,他们因企业活动而承受风险。

而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观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种观点认为,公司不应该仅仅致力于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而应该对股东以外的更多利益相关者负责: 企业应该对员工负责,避免在赢利状况良好的时候裁员;企业应该对债权人负责,不应通过牺牲债权人的利益来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企业应该对社区负责,应该尽量避免关闭生产工厂,并为提高所在社区的公众生活水平做贡献;企业应该重视企业伦理,在经营活动中避免以次充好、坑蒙拐骗、行贿受贿和损人肥己等违反商业道德的行为;企业还应该服务于更多社会目标,注重保护环境,支持教育和艺术,进行慈善捐助等。

从实际来看,公司的出资不仅来自股东,而且来自公司的雇员、供应商、债权人和客户,这些主体提供的不是物质资本,而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公司不是简单的实物资产的集合物,而是一种“治理和管理着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这些主体既然向企业进行了专用性投资,必然应该享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企业所有权,因而都应该直接参与公司治理。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是经济价值是由这样一些人创造的:这些人自愿聚集在一起,通过合作来改善各自的现状。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实际上是将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负外部性内部化到公司治理中,以实现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该模式要求公司管理层应该致力于最大化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剩余总和。所以,应该设计出激励机制以激励管理层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外部性;

(2) 该模式要求所有利益相关者分享公司的控制权,从而使得雇员、供应商、顾客甚至社区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从中分享公司利益。因此,管理层的广泛任务和分享控制权构成利

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准确内涵与核心要义。

那么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有什么优点呢?

它的优点是:使企业在做决策时能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了有效的维护,激发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利益的关注,使得利益相关者在与企业合作时可以投入更多的使用性资产而无须担心遭到企业敲竹杠,稳定了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使企业可以更加着眼于对长期目标的追求,无须过多地担心来自股权市场和债权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威胁,减少了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和激励监督成本,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使人们认识到了企业是一个状态依存的本质,使人们更能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寻求到一种普遍的利益均衡。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优点,也会存在缺点。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也存在不足,它的不足是:

第一点,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投入了“赌注”或专用性资产,也应当与股东分享公司所有权。而且由于存在着相对发达的资本市场,股东可以通过市场分散其资产被“锁定”而引发的风险,并且可以安全退出。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资产“锁定”状态则难以打破,此种“套牢”状态使其利益的保障只能依赖于公司的运行状况。

第二点,在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中,公司管理层面临广泛的目标和任务,除非这些目标之间是单调的,否则,管理层将会无所适从要衡量管理层对员工、供应商和顾客等利益相关者的福利有多大贡献,要比衡量企业的利润困难得多。

第三点,在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中,与非投资者分享控制权可能会影响融资同时在控制权分享的情况下,还会造成决策低效,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不是保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有效制度安排。从发展至今,没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机制,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同时,通过宋炜在《公司治理目标选择与绩效检验》中实证分析也表明,三种公司治理目标中,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对公司绩效的正向效应不显著,股东利益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

尽管保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毫无疑问是企业的目标,但不可能成为公司治理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