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我国反倾销制度的思考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一、合法性问题的法学思考反倾销是一项正当的贸易保护措施,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政治和经济的操控,甚至滥用情况。
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法律思考。
(一)反倾销滥用问题的审慎运用(二)合理有效的产业损害分析在决定是否启动反倾销调查时,应先进行良好的产业损害分析,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进口产品导致本国产业的实质性损害。
在产业损害分析中,不仅要考虑调查对象的情况,还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内外市场情况,避免引发其他国家的反制和贸易战。
在制定产业损害分析方法时,应考虑到其科学性、权威性和适用性等因素。
二、多边和双边贸易关系问题的法学思考我国反倾销调查的结果有时会受到多边和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
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我国反倾销调查的独立性、公正性和透明度。
(一)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当涉及到双边或多边关系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特别是即时和有效地获取和交换信息。
为了保持其公正和客观性,反倾销调查和裁定应根据证据和法律标准,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和最佳实践,避免被当做对某一个国家的报复行动。
(二)推动规则的建立和更新要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积极参与其制定和更新进程,在国际贸易规则的范围内,保护自己的利益,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公平化的进程。
在合理使用反倾销措施的同时,积极寻求多边合作,不断扩大合作伙伴的范围,为在全球化时代平等、公平、开放、包容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发展本国经济和保护本国市场创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三、保障被调查企业的权益问题的法学思考反倾销调查直接涉及到被调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准入,对被调查对象的正当权益产生影响。
为了保障被调查企业的权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法学思考。
(一)建立公正透明的调查机制我们应该建立公正透明的调查机制,保证对被调查企业及其知情人的充分披露、听证和申辩权,保护被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
反倾销调查的结果应该以证据为基础,依据公平、透明、客观、科学的调查机制而来。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摘要】我国反倾销制度在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倾销问题时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反倾销法律体系的不足等。
为了加强我国的反倾销应对能力,需要立法上的加强,程序的完善,调查力度的增强,国际合作的加强以及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
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紧迫性,以及法学思考在反倾销工作中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法学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完善反倾销制度,提高我国的反倾销应对水平,有效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市场秩序。
【关键词】反倾销制度、法律体系、立法、程序、调查力度、国际合作、惩罚力度、紧迫性、法学思考1. 引言1.1 反倾销制度的背景反倾销制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的国际贸易秩序重建时期。
由于战后经济复苏速度不一,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低成本进口品的冲击,开始采取保护性贸易政策,其中包括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制度的本质是以国家为单位,通过征收加征关税或其他非关税措施,对进口低价倾销产品进行惩罚性处置,以保护国内产业的正当权益。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反倾销制度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业链的日益复杂化,反倾销制度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困难。
在这种背景下,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反倾销法律体系的不足近年来,我国反倾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在反倾销法律体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现行的反倾销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反倾销工作的各个环节。
反倾销法律的适用范围有限,缺乏对新型贸易形式和新型倾销行为的规范,导致一些倾销行为难以纳入反倾销范畴。
反倾销法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如程序繁琐、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影响了反倾销工作的实施效果。
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我国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倾销形势和更加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我国反倾销法律体系建设,提高反倾销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日益频繁,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
倾销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贸易摩擦形式之一,它对国内产业和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应对倾销行为,各国纷纷采取了反倾销措施。
对我国来说,如何加强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至关重要。
我国应加强反倾销法律体系的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反倾销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等,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立法上,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学习他们在反倾销领域的法律规定,做到立法精细化、专业化,从而更好地应对倾销行为。
我国应提高反倾销调查的效率和公正性。
对于倾销行为的调查,需要有专业的人员与机构进行,以确保调查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我国还可以通过加强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展调查活动,以提高调查效率和减少重复调查的情况,确保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效果。
我国还可以注重加强对反倾销案件裁决结果的监督与评估。
在反倾销调查结束后,相关部门应对裁决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公正性和合理性。
还需注重对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政策。
我国还可以加强对反倾销措施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对于倾销行为,很多企业和民众并不了解,有必要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大众对倾销行为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加强企业和相关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他们的反倾销意识和应对能力。
要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需要加强反倾销法律体系的建设,提高反倾销调查的效率和公正性,注重对反倾销案件裁决结果的监督与评估,以及加强对反倾销措施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国可以更好地应对倾销行为,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的发展。
反倾销制度
反倾销制度倾销是指企业向国外市场销售产品时,以低于成本价格进行销售的行为。
反倾销制度是指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倾销的伤害,包括征收反倾销税和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查等。
然而,倾销制度并非没有问题,以下是我对反倾销制度的一些反思。
首先,反倾销制度可能导致保护主义情绪的高涨。
一旦国家开始采取反倾销措施,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的报复行为,形成贸易战或贸易争端。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主义的情绪会阻碍自由贸易的发展,对所有国家都不利。
其次,反倾销制度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商品价格上涨。
征收反倾销税会使进口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而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查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导致市场供应紧张,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购买力。
此外,反倾销制度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内企业在自由贸易体系中应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
然而,倾销制度可能会让企业依赖于政府扶持,而不是自身的竞争力。
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将是一个隐患。
而且,反倾销制度往往需要大量的调查和证明工作,这需要高昂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这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负担,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尤为如此,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应对反倾销调查,并可能因此被排除在贸易市场之外。
最后,反倾销制度可能会导致不正当竞争。
企业可能会利用反倾销制度来打击竞争对手,通过虚报成本或其他手段进行“反倾销”。
这会造成市场扭曲和不公平竞争,损害整个行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国际社会应该更加重视贸易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以提高贸易体制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企业竞争力的培养和扶持,鼓励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来增强竞争力。
此外,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贸易争端,避免贸易战的发生。
只有通过开放和包容的国际贸易体系,才能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反倾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倾销的伤害,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反倾销的相关思考与意见
反倾销的相关思考与意见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反倾销作为一种针对贸易摩擦的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反倾销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争议。
本文将从反倾销的定义、目的、实施机制、影响等方面进行相关思考与意见的探讨。
一、反倾销的定义与目的反倾销,指的是一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对进口商品制定出口国的反倾销措施的一种行为。
一般情况下,反倾销措施包括关税、配额、反倾销税等。
其目的在于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以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
然而,反倾销的本意是保障国内产业的利益,但是在实践中,它也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的影响。
部分国家把反倾销作为一种保护主义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不公平竞争。
反之,受到贸易限制的国家也可能采取报复性措施,导致贸易互胁和“贸易战”的爆发。
二、反倾销的实施机制反倾销的实施机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反倾销措施是由本国的贸易部门或国际贸易调查机构提出的,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启动反倾销调查,即检查进口商品是否存在倾销现象。
2. 就倾销进行初步决定,即确定是否需要对进口商品采取反倾销措施。
3. 在初步决定后,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进一步调查,确定是否存在倾销。
4. 针对倾销进行调整和计算,对进口商品进行反倾销税的征收。
反倾销的实施对于进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果反倾销措施过于严厉,将严重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反倾销的影响和应对正如前面所述,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措施,在保护本国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根据贸易的规模和范围不同而异。
1. 对贸易双方的影响由于反倾销的实施,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贸易双方的利益受到了牵连。
商家在进口商品中获得的利润可能会大幅减少,而进口商品的质量和数量也可能受到影响。
2. 对国家和全球贸易的影响反倾销措施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进口商品的发展,影响了国家和全球贸易发展。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一、法律基础的完善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第一步是完善法律基础。
我国《反倾销条例》作为我国反倾销调查的法律依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反倾销调查的需要。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反倾销调查所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法律需要不断完善。
在完善法律基础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应当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反倾销调查程序。
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反倾销调查程序,明确反倾销调查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调查、立案、复审等关键环节上,要有更加详细的规定,以保障调查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要加强对反倾销调查的监督。
监督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确保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在反倾销调查中,应当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督机制,对调查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反倾销调查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要进一步完善反倾销调查的救济机制。
在反倾销调查中,如果调查结论对企业造成了损失,企业应当有权利寻求救济,包括申诉、诉讼等。
应当建立更加完善的反倾销调查救济机制,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法律实施的规范化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第二步是规范法律实施。
在反倾销调查中,法律的实施规范性十分重要。
只有通过规范的法律实施,才能够保证反倾销调查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在规范法律实施方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应当建立健全的调查规则。
反倾销调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的程序和规则。
在实施反倾销调查时,调查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调查,不得随意变更或违反规定。
应当加强对调查人员的培训。
反倾销调查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调查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应当加强对调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调查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和素质。
应当注重调查的公开透明。
反倾销调查是一项涉及企业利益的工作,因此应当保证调查的公开透明。
在调查过程中,应当及时向企业和社会公众披露调查的进展情况和调查结果,让企业和公众了解调查的真实情况。
应当加强对监督机构的监督。
监督机构是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强对监督机构的监督,确保监督机构依法行使监督权限,不得滥用监督权力。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反倾销是指一国针对另一国的商品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止该国商品对本国的冲击。
反倾销调查是指一国对另一国的出口商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前,对另一国的出口商品进行调查,以确定该进口商品是否存在倾销行为、对本国企业造成了损害,并确定反倾销措施的保障措施。
反倾销措施是指一国为应对另一国的倾销行为,出口商品对本国产业形成冲击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基本包括反倾销税和反倾销措施的暂停。
我国反倾销工作起步较晚,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反倾销调查国家之一。
然而,在反倾销调查实践中,我国在法律制度、调查手段、方法标准等方面的不足还比较显著,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和难点。
从法律制度方面看,我国反倾销调查需要完善具有稳定性、预测性和透明度的立法机制。
目前我国反倾销调查的法律基础主要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等法律法规。
但由于受到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快速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反倾销调查涉及的范围和广度也在不断扩大。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为完整、透明、协调、系统化和高效的反倾销调查中心,推动反倾销调查法律制度的完善和优化。
从调查手段方面看,我国反倾销调查需要加强创新,提高调查水平和质量。
目前,我国反倾销调查主要依赖征求意见、询问书、经核实、终裁等方法进行,对于调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调查员的素质和能力的差异以及与受调查企业的协议和理解有关或互不关联等因素,容易导致反倾销调查结论偏颇和被质疑,也需要加强对调查员的培训和质量控制。
从方法标准方面看,我国反倾销调查需要加强方法论指导,提高方法论水平和贡献。
反倾销调查涉及到工商、统计、经济、财务、法律、信息和数据等多个领域,需要使用多种方法,以便在不同方面获得证据和结论。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反倾销调查的基本方法论指导和科学规范。
例如,需要加强反倾销调查中数据分析的质量和专业性,完善反倾销调查的体系和标准,采用更加科学、全面的标准和方法,以保证反倾销调查的公正、合理、透明和科学性。
反倾销的若干思考及建议
反倾销的若干思考及建议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不断抬头,反倾销也成为了国际经贸关系中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围绕着反倾销展开讨论,探究其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反倾销的概念和形式反倾销,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拥有不同价格优劣的制造商在同一市场进行销售时,由于价格优劣差异而使得某一品种成为贸易壁垒,从而限制了相应国家或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
反倾销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补贴、商品质量设置、汇率调控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贸易中,反倾销对于市场的正常运作,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
而且,反倾销措施所涉及到的产品、数量、比例等方面,也要严谨的进行评估。
二、反倾销存在的问题1. 人为制造的市场不公平竞争。
如果一个国家支持其本国制造商的市场行为,那么同产品的其他国家制造商可能受到排斥或被迫拥有不利的销售条件。
这样的不公平竞争会扰乱市场的正常运作,损害其他制造商的利益,进而破坏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
2. 标准缺乏统一性。
为了制定出合适的反倾销政策,需要将国内外标准统一起来。
但是,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标准缺乏统一性,这使得反倾销政策良莠不齐,进而增加了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3. 重复的调查和行动。
反倾销的立法和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但是,在现实中,有许多国家往往对同一类产品进行多次调查和行动,这使得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也会干扰市场的正常运作。
三、关于完善反倾销机制的建议为了克服反倾销存在的问题,完善反倾销机制,我们可从以下三点进行探讨:1. 加强国际合作。
在制订反倾销政策时,应该加强国际合作,秉持着公正、公正、公正的原则,避免在制定反倾销措施过程中携带国家、地区甚至个人意愿,而导致失衡或者不公平的现象。
加强合作,也能够减少冗余信息,并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 对市场和制造商进行严格的评估。
在反倾销的实施中,应该对市场和制造商进行严格的调查和评估,充分了解该产品的市场特征和制造环境,并通过批量采购等方式来推进消费。
关于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几点思考与建议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国际贸易关系日益紧密。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导致各国普遍采取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利益。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反倾销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应对反倾销的挑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加强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有效应对反倾销需要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转型升级。
首先,我们应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力度,以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从而降低外国商品的替代性。
此外,我们应关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职工安置问题。
做好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工作,帮助职工适应新的产业环境,减少反倾销对就业岗位的影响。
2.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反倾销是对中国企业产品的市场审查,一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国企业由于技术创新不足而受到倾销调查的限制。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企业的科研创新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创新环境。
3. 维护贸易平衡,加强国际协调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措施,往往会导致贸易摩擦的升级,对国际贸易秩序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协调,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维护贸易平衡和公平竞争。
同时,我国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伙伴关系,加强市场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力度,使自身贸易畅通无阻,有效抵御反倾销措施的影响。
4. 改革完善反倾销制度我国反倾销制度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首先,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企业对反倾销制度的认知和理解。
其次,需要提高反倾销调查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公正裁决,避免滥用反倾销措施。
此外,还要加强对倾销调查机构的监督,防止其过度扩大调查范围和滥用调查权力。
关于当前中国如何应对反倾销的思考
关于当前中国如何应对反倾销的思考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各国经济体量差异较大,市场竞争的不均衡性以及贸易政策的差异性,自上世纪起反倾销就成为国际贸易关系中常见的贸易摩擦方式之一。
当前,在全球经济复苏和贸易政策调整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在应对反倾销方面的难度与日俱增。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当前反倾销的挑战。
一、全面把握反倾销的本质和特征1. 反倾销是贸易保护措施的一种形式倾销是指企业将产品出口至其他国家市场时采取不正当手段,如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的价格出售,在其他国家市场上形成“倾销价格”。
而反倾销即为其他国家利用国际贸易规则所提供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对来自“倾销国”出口的有损于本国同类产品生产的产品进行反倾销措施。
2. 反倾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反倾销是一种高度政治化和歧义性较强的经贸争端方式,它涉及许多因素,包括倾销行为的判断、伤害产业的判定以及反倾销措施的合理性等。
因此,各国对反倾销的解释和操作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研究反倾销的管辖机构和国际法规1. 把握WTO规则下的反倾销协定WTO《反倾销协定》是各国解决反倾销相关争议的最主要、最具权威的国际法规。
该协定规定了各项反倾销措施的具体操作细则,并且提供了对反倾销措施进行争端解决的机制和程序。
2. 关注国际反倾销监管机构除WTO外,其他国际反倾销监管机构如欧盟、美国等反倾销机构也在反倾销事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了解其最新反倾销动态及措施,对于中国应对反倾销很有帮助。
三、加强反倾销的国内机制建设1. 完善国内反倾销立法目前,中国已建立起各级政府、工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贸促等机构的反倾销组织体系,但反倾销法律制度仍亟待完善。
加强反倾销制度的完善和修订,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应对反倾销中的应对能力。
2. 提高企业反倾销的应对能力在反倾销的斗争中,企业是最直接、最深受影响的主体。
因此,加强企业反倾销意识的提高,提高企业反倾销的应对能力,也是应对反倾销争端的一个重要方面。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反倾销问题也日益突出。
反倾销是指某些国家或地区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实施的一种贸易限制措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侵害。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我们应该加强对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以提升我国反倾销能力。
应加强对国际经贸规则的研究,了解和把握国际经贸规则的脉络和内涵。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经验和做法,吸取其成功经验,同时也应注意吸取他们的教训和不足之处。
对于当前主要出口市场的反倾销政策和规则,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政策,才能更好地应对他们的反倾销措施。
应加强对我国反倾销制度的修订和完善。
当前我国反倾销制度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反倾销调查制度和反倾销补贴制度等。
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国际经贸规则的要求,确保法律法规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在反倾销调查制度方面,应进一步明确调查程序和关键环节,并加强调查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提升调查能力和水平。
反倾销补贴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国内产业的利益。
应加强对反倾销案件的研究和分析,提升我国反倾销申诉和应对的能力。
反倾销案件通常涉及复杂的法律事实和证据,需要专业的法律人员来处理。
应建立健全专门的反倾销案件研究机构,对于常见的反倾销案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
还应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反倾销知识和技能,提升整体应对能力。
第四,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反倾销问题。
反倾销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反倾销组织和机构,努力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利益。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交流信息和经验,以提高我国的反倾销能力。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是提升我国反倾销能力的重要途径。
反倾销的相关思考与意见
倾销产品的范围
明确被调查产品的范围, 以确保对所有倾销产品采 取相应的措施。
证据收集
收集相关证据,包括财务 数据、市场份额、销售价 格等,以支持调查结果。
反倾销的救济措施
征收反倾销税
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以抵消其倾销造成的损 害。
价格承诺
要求出口商承诺提高产品 价格,以消除倾销造成的 价格压力。
各国在加入WTO时必须遵守反倾销协议,该协议规定了反倾销的程序和要求。
各国反倾销法
各国依据WTO反倾销协议制定了本国的反倾销法,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防止不公平竞争。
03
反倾销的措施和方法
反倾销的调查和程序
01
02
03
确定倾销和损害
通过调查,确定是否存在 倾销行为以及倾销对国内 产业造成的损害。
进口限制
限制进口数量或采取其他 措施,以减少对国内产业 的损害。
反倾销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保护国内产业
反倾销措施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免 受不公平竞争的损害,从而维护
国内就业和市场稳定。
国际贸易摩擦
反倾销可能导致国际贸易关系紧 张,引发贸易摩擦和争端。
国际合作与协调
各国应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应 对不公平贸易行为,促进国际贸
反倾销裁定可能存在不公
反倾销裁定可能受到政治干扰和利益集团影响,导致不公正和不公 平的结果。
反倾销可能导致成本增加
反倾销措施可能导致国内企业成本增加,降低其竞争力,进而影响 就业和经济增长。
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各国应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倾销行为,避免贸易战的发生。
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
易的健康发展。
04
反倾销的若干思考及建议
对我国反倾销工作的展望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反倾销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 律制度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公 平竞争的贸易环境。
提高企业竞争力
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 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 减少对低价倾销的依赖。
加强国际合作
如何确定倾销的损害?
总结词
确定倾销的损害是反倾销调查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主 要考虑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和对消费者的影响。
详细描述
倾销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对国内产业的影响上。如果倾 销商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导致国内产业销售额下降 、利润下滑、市场份额被挤占等,就可能对国内产业 造成损害。此外,对消费者的影响也是考虑倾销损害 的因素之一。如果倾销商品价格低于正常价值,导致 国内同类商品价格下降,可能对消费者造成不利影响 。
05
总结与展望
反倾销的影响和启示
1 2
反倾销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反倾销措施可能导致出口国产品在进口国市场 上销售量下降,甚至退出该市场,对出口国的 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反倾销对进口国消费者的影响
反倾销措施可能导致进口国消费者购买价格上 升,增加消费成本,降低生活质量。
3
反倾销对国际贸易秩序的影响
目前,反倾销已成为国际贸易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国政府和相关 机构普遍采取反倾销措施以维护公 平竞争秩序和本国产业利益。
02
反倾销的若干问题思考
如何认定倾销行为?
总结词
倾销行为的认定是反倾销调查的重要环节,主要从价格和数量两方面进行判 断。
详细描述
在认定倾销行为时,首先要关注出口商品的价格是否低于正常价值。如果出 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则可能构成倾销。此外,出口数量也是判断倾销的重 要因素。如果出口数量大量增加,可能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外贸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和反倾销调查。
反倾销是指一国对从另一国进口的商品进行反向补贴和执行非法倾销商品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
在国际贸易中,反倾销调查是一种涉及国际法律和贸易规则的严肃法律行为。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反倾销调查,我国需要加强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并在法律制度上不断完善反倾销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需要建立健全的反倾销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还存在不足。
我国《反倾销条例》并没有完全涵盖所有反倾销调查的相关事项和程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完善之处。
我国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和需求。
我国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反倾销调查机制和协调机制,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和配合,确保反倾销调查的顺利进行和有效执行。
我国需要加强反倾销调查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反倾销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国际贸易救济措施,其公平性和透明度对于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和促进公平贸易至关重要。
我国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应当本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原则,充分尊重被调查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调查程序的公开透明和合理合法。
我国还应当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国际贸易组织的工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推动国际贸易规则的合理制定和完善。
我国需要加强反倾销案件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救济。
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被调查企业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足够的法律知识和能力来维护自身利益。
我国应当加强对被调查企业的法律援助和支持,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救济,确保他们能够享有公平的法律环境和法律保护。
我国还应当积极开展相关的法律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他们抵御反倾销调查的能力。
我国需要加强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建立健全的反倾销法律制度,加强反倾销调查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加强反倾销案件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救济,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反倾销挑战。
关于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几点思考与建议的开题报告
关于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几点思考与建议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中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反倾销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对外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反倾销是指被进口国利用反倾销手段,对进口商品的价格采取限制性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正当的竞争。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但在实践中仍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困难。
因此,本文将从我国应对反倾销的角度出发,探讨并提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以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
(一)反倾销的概念及背景
分析反倾销的定义、背景和发展趋势,探究反倾销的存在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该问题。
(二)我国反倾销政策的现状
介绍我国反倾销政策的相关法规和文件,分析其执行情况和效果,并探讨该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应对反倾销的具体建议
从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反倾销应对能力、积极争取国际支持等方面,提出针对我国反倾销应对工作的具体建议。
(四)反倾销政策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分析反倾销政策对我国企业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应对反倾销政策的具体措施。
(五)结论
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提出未来应对反倾销的建议。
三、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对我国反倾销政策的现状和应对建议的探讨,深入分析了反倾销政策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更好地发展。
同时,本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实际作用。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近年来,我国的出口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出口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在此大背景下,各国实行倾销政策以维护本国产业利益的现象越来越频繁。
对于我国,面对这种不公平贸易行为,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反倾销的应对。
而这种应对,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法律制度和法律人员的有力支撑和运作。
因此,本文就以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为主题,试图阐述我们应如何在法律层面上加强对于倾销的反击。
第一,建立健全反倾销的法律制度反倾销是一种特殊的国际贸易救济手段,其特点在于它所需要的条件、适用范围及效果均是非常明确的。
要想有效地采取反倾销措施,必须要建立健全反倾销的法律制度。
在反倾销的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将以下几个方面纳入考虑:一是完善反倾销法律条款。
我国从2002年开始实施反倾销法,但在实际应用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如查证进口产品的价格和成本造成负面影响、定价信息来源和准确性问题等。
因此,在未来的建制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条款,进一步规范研究和运用反倾销措施的程序。
二是完善反倾销的相关机制。
特别是在反倾销案件的调查和裁决中,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将国际贸易争议、统计、法律和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能相结合,对案件进行调查裁决,确保其公正及实施。
三是完善反倾销的协调机制。
反倾销案件的影响往往横跨多个领域,涉及多个利益关系,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加强国内、国际间的沟通协调和相互合作,确保反倾销措施的运作及时有效。
第二,加强对于反倾销措施的制度保障反倾销措施的运用必须基于法律的授权,并且需要进行对于执行的规范和制度的保障,这样才能确保反倾销措施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一是准确掌握反倾销的贸易工具。
反倾销措施的实施需要掌握正确的贸易工具,比如,反倾销配额、反倾销税、反倾销保证金等。
只有确保反倾销措施的方式、范围和措施的重点选择正确,才能对反倾销起到有效的制约。
二是完善反倾销评估报告和技术支持。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际贸易愈加频繁,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愈发紧密。
但在此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也不断出现了一些保护主义的倾向,其中反倾销措施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反倾销调查和措施。
加强我国反倾销应对的法学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反倾销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框架反倾销是指进口国对出口国的某些产品进行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
其核心是认定出口商品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从而对本国产业造成损害。
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各国通过WTO 等多边贸易规则框架下签署的国际贸易法规定了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的相应程序和要求。
我国的反倾销法律框架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该条例规定了对进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程序、各方义务和权利、临时税率的调查和实施等一系列具体规定。
我国还参与了《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和签署,其中包括了关于反倾销的相关规定。
这些国际条约和国内法规为我国在反倾销调查和应对中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和操作程序。
二、我国反倾销应对的现状和问题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自然也经常面临各种反倾销调查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在一些反倾销调查中遭受了来自各方的贸易摩擦和压力,出口商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行政和经济惩罚。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在反倾销应对中也面临一些现实的挑战和问题。
我国自身在反倾销调查中的国内法律和操作程序需要进一步完善。
尽管《反倾销条例》规定了具体的调查程序和实施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程序不够透明、程序严谨性不足、对于公平贸易的保护不够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在反倾销调查中的立场和权益。
我国需要加强对于反倾销规则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在国际贸易中,反倾销调查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和经济手段,更是一种法律和规则制度。
我国需要加强对于这些规则的理解和应对能力,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和律师团队,在反倾销调查和争端解决中保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浅议我国反倾销问题应对对策
浅议我国反倾销问题应对对策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不正当的贸易行为也在增加,其中之一就是倾销。
倾销是指一国或一组国家的厂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其他国家销售产品,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这种行为对于进口国的国内生产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针对倾销问题制定有效的反倾销对策势在必行。
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要解决倾销问题,首先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我国应制定严格的反倾销法律,并建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和程序。
这些法律法规应涵盖对倾销行为的定义、证据要求、调查程序、对进口商品的临时性反倾销措施和最终措施等内容。
此外,相关制度应适应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并及时修订和完善。
2. 加强合作与交流在制定反倾销对策时,我国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与进口国和第三方国家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和遵守国际规则,加强对倾销行为的监测和惩治。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国际组织和机制,促进各国在反倾销问题上的协作,增加统一对外的声音,提高对倾销行为的应对效果。
3. 加强行业自律和自主创新在应对倾销问题时,国内企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的自律机制。
通过加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组织的建设,协同应对倾销行为,并通过共同的行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此外,企业还应注重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降低产品的替代性,从而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度,增加抵御倾销的能力。
4. 完善贸易保护措施当倾销行为确凿无疑时,我国可以采取一些贸易保护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的利益。
这些措施包括反补贴措施、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等。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措施,可以阻止倾销产品的进入,减轻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采取这些措施时,应保持措施的合法性和透明性,遵循国际贸易规则,以免引发贸易争端。
5. 提升产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是,我国在应对倾销问题时应不断提升自身产业的竞争力。
只有产业具备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够站稳国际市场,抵御外部竞争的冲击。
反倾销的相关思考与意见
复性措施,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紧张局势。
对进口国影响
保护国内产业
反倾销措施可以保护进口国的国内产业免受外国产品的竞争压力, 维护国内市场的稳定和产业安全。
提高消费者成本
反倾销措施可能导致进口国市场上的外国产品价格上升,从而提高 消费者的购买成本,降低消费者福利。
贸易报复风险
如果进口国频繁采取反倾销措施,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贸易报复,对 进口国的国际贸易地位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积极应诉与抗辩策略
积极应诉
企业在遭遇反倾销调查时,应积 极应诉,配合调查机关的工作, 主动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据,维护 自身合法权益。
聘请专业律师团队
企业应聘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 知识的律师团队,协助企业应对 反倾销调查,提供法律支持和策 略建议。
制定抗辩策略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 的抗辩策略,如证明不存在倾销 行为、证明倾销幅度低于法定标 准等,以提高抗辩成功的可能性 。
04
企业应对反倾销策略探讨
预防措施与风险规避
建立预警机制
企业应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动态和 政府政策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倾销风险。
规范出口行为
企业应自觉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合理定价,避免低价竞销 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降低被诉倾销的可能性。
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确力 证据。
案例对企业经营策略影响
1 2 3
企业市场策略调整
受到反倾销措施影响的企业,通常需要调整其市 场策略,如寻找新的出口市场、调整产品定价等 。
企业生产策略调整
企业可能需要调整其生产策略,如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等,以应对反倾销措施带来的市 场压力。
企业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思考【摘要】:从1997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反补贴条例》,开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反倾销立法实践以来,我国反倾销立法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2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相对于以前的反倾销立法更是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在更深层次上的发展,且我国反倾销立法时间较短,反倾销实践较少,也逐渐暴露了我国反倾销立法的不足。
加强和完善反倾销立法工作,既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承担国际责任的要求,也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保护我国企业合法利益的要求。
【关键词】:反倾销立法立法不足立法完善一、倾销的概念及分类倾销,英文为Dumping,《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解释:”to sell abroad at low price goods which are unwanted in the home market.”即向国外市场倾销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的商品。
《布莱克法律词典》定义为:倾销是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在海外市场大量销售商品的行为"。
国内学者也对倾销给过不同的界定,如“倾销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在另一国市场上以低于其他市场上的价值出售商品,从而对被倾销的国家造成损害的行为”[1]“倾销是指商品进入一国市场的价格低于其在另一国市场上的价格,或者只在不同国家市场上人为的差别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
[2]“倾销通常是指一国出口商将某种商品以低于出口国[1]姚梅镇《国际经济法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修订版,第258页[2]曹建明《国际经济法概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166页国内市场的价格在另一国市场销售的行为。
”[1]但最权威的概念莫过于《关税和贸易协定》(GATT)第六条的规定:“将一国的产品低于正常价值的方式进入另一国市场,如因此对某一缔约国领土内已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实质损害或产生实质性损害威胁或者对某一国内产业的兴建产生实质性的阻碍,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
”而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三条规定: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中进口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关于反倾销的定义与《反倾销条例》基本一致。
美国学者各布·瓦伊纳根据时间的长短和对国际贸易的不同作用将倾销划分为偶然性倾销、间歇性倾销、和持续性倾销,并分别对待。
[2]1、偶然性倾销又称突发性倾销,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避免商品的过量积压危及国内的价格结构,在短期内低价处理大批库存商品的行为。
2、间歇性倾销又称掠夺性倾销,是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在某一海外市场上取得垄断地位而以低于国内市场销售价格或低于成本的价格向该市场抛售商品,等占领市场后在施行垄断高价的行为。
3、持续性倾销。
又称长期性倾销,是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了在实现其规模效益的同时维持其国内价格的平衡,而长期或永久的向海外市场低价销售商品的行为。
针对以上三种类型,专家态度不尽相同。
对于第二种,意见基本[1]吴益民《国际经济法—理论∙实务∙案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6,第273页[2]李小北【日】池本幸生主编《反倾销案例》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8第9页一致,由于其给国内工业的损害远远超过消费者所得利益,应给受到抵制和制裁。
对于第一类突发性倾销,部分学者认为该倾销是暂时的,造成的损害也是暂时的,消费者却得到了好处,因而不应抵制。
另一部分认为这种形式的倾销对进口国经济的影响最大,会对依赖于国内市场的进口国工业造成灾难性后果。
对于第三种倾销部分意见认为该倾销行为对进口国工业的损害只有一次,即受到冲击抑或被迫转产,而进口国消费者却从中可以长期获利。
另一部分专家认为在现代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都采取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策略,使其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国内需求,剩余的生产力在全球各国已经比较普遍,因此生产厂商为了扩大或保持生产规模,在维持国内高价水平的情况下,也常常在国外市场进行长期性倾销。
因而这种倾销会造成全球资源分配和使用上的误导,进而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故应适用反倾销措施加以抵制。
[1]二、我国反倾销立法概况及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的紧迫性(一)我国反倾销制度的立法历程自199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实施生效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反倾销法律制度。
该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了中国的反倾销规则: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式出口,并由此对国内已建成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国内建立产业造成实质阻碍时,国家可以采取必要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或者阻碍。
1997年3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中[1]宋和平《反倾销法律制度概论》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8-9页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反补贴条例》该条例集反倾销实体法与程序法于一身,对于从申请、立案开始到终裁、征收反倾销税为止的每一个环节,均作了相应的规定,为我国的企业针对外国产品的倾销提起反倾销诉讼,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
此外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产业损害裁定听证规则》,它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了产业损害裁定听证的原则及当事人听证主持人回避及听证程序的问题。
[1]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同年11月26日,国务院公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自2001年1月11日起执行。
2004年3月31日国务院根据形势需要对该条例进行了修订。
至此,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为核心,加上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有关省市颁布的行政法规与规章,以及其他的与反倾销有关的规范文件,包括国家经委、外经贸等调查机关为实施反倾销措施而制订的共同形成了我国反倾销法律渊源。
(二)我国反倾销立法的不足然而由于我国反倾销立法时间短,经验还不丰富,各项规则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将我国反倾销的立法同WTO反倾销协议、美欧等先进立法相比较,仍会发现许多不足。
1、我国的反倾销法律效力层次较低承载我国的反倾销主要制度的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是由外经贸部(现为商务部)为首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经国[1]刘静《欧盟反倾销法及我国的应对策略》载《法律适用》2001.8月总185期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
这种行政法规作为反倾销主要规则的立法模式不足之处在于(1)权威性不足效力低。
我国的法律渊源中,行政法规的权威性和效力均不及法律。
一方面对于反倾销这样影响大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问题,以行政法规调整权威性不足,难以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充分有效的进行反倾销调查和采取反倾销措施。
[1]另一方面,影响反倾销法律执行效果。
当反倾销制度与有关法律抵触时可能部分或全部失效。
(2)执法机关不宜自行制定基本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来源于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现为商务部)的草案,法规的执行机关同时又是其制定机关,一方面会影响规则的公正性,另一方面也与欧美等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完备的国家的做法不符。
[2]2、反倾销实体法上的不足(1)倾销认定上存在的不足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三条规定:“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口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
该条例未对“正常贸易过程”进行界定而WTO《反倾销协议》分别在第二条第二款、第二条第三款、第二条第六款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我国的《反倾销条例》虽然区分了正常贸易和非正常贸易,但其下无具体规定,给实践中的操作带来困扰。
其次,关于正常价格与出口价格确定上的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条对正常价值的确定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首先以出口国市场上的可比价格为准,无前述可比价格则按第三国可比价格、[1]林立《我国反倾销立法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4月第9页[2]覃甫荣《中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研究》载《中国政治青年学院报》2006年第4期第100-101页相关产品的结构价格。
第五条是对出口价格的规定。
以产品的实际支付价格款或应支付价款的价格,无前者或者价格不能确定时,以首次转售给独立购买人的价格确定、商务部根据合理基础推定。
这样规定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未规定正常价值及出口价格调整的影响因素。
而实践中有很多影响正常价值及出口价格的影响因素(如影响正常价值的折扣,影响出口价格的佣金等)。
第二,可比价格的确定仍有不足之处。
如在第三国价格、国内市场价格确定之中,出现多个第三国市场价格或多个国内市场价格时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选定哪个价格作为参考,条例未作规定。
[1]最后,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比较时应当调整的因素不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对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应当考虑影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比较。
然而下文并未对如何以“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比较。
但是欧盟则对物理特性、进口费用和间接税、折扣和回扣数量、贸易水平、包装、信贷、售后费用、佣金等10种可以进行调整的因素作了规定,WTO规则也对销售条件和条款、税收、贸易水平、数量、物理特征方面的差异等7种应当考虑的因素作了规定。
(2)损害认定上的不足实质损害、实质损害威胁及实质阻碍是损害的三种形态。
我国法律规定了在确定倾销时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时应当审查的五类事项: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倾销进口产品的价格、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产[1]罗渝钦《论中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完善》载《商品与质量》2011年7月刊第156页业的相关经济因素的影响、倾销进口国(地区)原产国(地区)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被调查产品的库存情况等五种情况。
但是我国并未对每一种损害形态分别制定相应标准。
这样可能使申请人模糊了损害与损害威胁的审查要件,可能对自己所要申请的反倾销类别缺乏把握;也可能使相关人员对各自独立的两种损害因素缺乏研究和重视,可能导致审查上的困难或不负责任的裁决。
[1](3)倾销与损害因果关系上的认定不足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反倾销法的核心问题之一。
根据WTO《反倾销条例》及各国反倾销法的规定,进口国对进口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时,必须证明进口商品的倾销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
《关于执行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条的协议》第三条第五款规定:“表明倾销的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应当以当局对其所拥有全部相关证据的审查为基础。
当局也应当审查,除了倾销的进口产品之外的其他已知因素,这些因素同时在对产业造成损害。
其他因素造成的对产业的损害,不得归咎于倾销的进口产品。
这方面特别可能包括相关的因素可能是:以非倾销价格出售的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需求的减少或者消费模式的变化,外国与国内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以及限制贸易的做法,科技的发展以及国内产业的出口实绩和国内产业的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