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历史课件】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国际方面:
虽有苏联等国家的支持, 但以美帝为首的帝国主义国 家对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 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 ----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 篮之中。
能否站稳脚跟,能 否治理好国家--这是摆在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人民 面前的严峻考题。
二、全国的基本解放(49----51年) 1、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
在美帝国主义对中国政 府的多次警告置之不理,继 续北侵的情况下,中国政府 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 决策,并于1950年10月,派 出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 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3、抗美援朝的胜利及意义 胜利:在中朝两国军民的英勇打击下,
1953年夏,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 议》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意义:
①不仅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也保卫了我国的安全,从根本上粉碎 了美国的侵略计划,捍卫了世界和平,也 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②彻底戳穿了美帝纸老虎的面目, 极大了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 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③使我国建立了一支海陆空军和 其它兵种的现代化国防军,并取得 了对美国作战的经验。 ④抗美援朝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 治觉悟,极大了激发了全国人民的 爱国激情和国际主义精神,全国人 民空前团结,推动了我国各方面工 作的发展。
四、土地改革运动(50——52年)
1、土改简况:
1950年6月,中央人民 政府颂布《中华人民共 和国土地改革法》,轰 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在全国开展起来。
基本政策:保存富农经济 (和以前政策相比,最大 的不同点) 基本完成:到1952年底,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 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改。 结果: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 农民分到了土地。
五、镇压反革命运动(50--51年)
【高中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ppt

2.过程
1950~1953年 彭德怀 《朝鲜停战协定》
3、影响: ①教训了侵略者
②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③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 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五、 土地改革运动
背景:新解放区人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时间: 1950年夏~1952年底 Nhomakorabe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依据:
特点: 保护富农经济
意义: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彻底废除,农民成为土地的 主人,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工业 化开辟道路
六、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年10月 七、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开始
三反:国家机关和企业中 五反:私营企业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
召开的时间: 1949.9
召开的地点: 北平
主要
规定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
内容
规定新中国的军事制度和经济建
设的根本方针以及外交民族等方
面的基本国策
作用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
田汉
聂耳
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意义
在全国人大未召开之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 力量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 斗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 基本经验
• 有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 革命实践相结合 • 建立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再
见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历史专题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主题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时代特征】1949年10月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
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巩固:(1)政治上:西藏和平解放;(2)军事上:抗美援朝;(3)经济上:土地改革。
【核心考点】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站”的含义:人民当家做主。
3.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有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
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6.1950—1953年,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7.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8.抗美援朝的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9.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0.土地改革的意义:(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巩固了人民政权。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
(5)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八年级历史 第一学习主题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首都北京 准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 会议任命 周恩来:外交部长 毛泽东:军事委员会主席 朱德:解放军总司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 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 2、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 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 3、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 争取解放斗争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和巩固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1949年9月21日 地点:北平 性质:这次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 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内容:通过《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 的作用。
二、开国大典
三、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1951年5月 意义:祖国大陆实现统一;西藏摆脱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民族改革创造 了条件,给西藏发展带来光明的前途。
第二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一、抗美援朝战争 时间:1950年10月 地点、人物:彭德怀率领下 跨过鸭绿江 结束时间:1953年7月 结束的标志:美国代表在板门店签订《朝鲜 停战协议》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
目标
黄继光:用胸膛堵塞敌人机枪 邱少云:宁肯让火烧死也不被暴露
二、土地改革运动
时间:1950年6月 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 1、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2、使农民获得土地 3、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4、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总复习

(2)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南方讲话(1992年) 内容: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
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工作结束 立法工作全面展开: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 援助 经过: 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五战五捷,将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1953年7月,美国(克拉克)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朝鲜战争结束
黄继光 战斗英雄:
(10月25日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邱少云
第3课 土地改革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发展,农民受尽剥削,
藏
和
平
时间:1951年
解
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导火线: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抗美援朝
美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侵略朝鲜,严重 威胁了我国安全(美军越过“三八线”,把 参战原因: 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江边,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
境城镇,同时派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二、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造成严重经济困难(1958-1960三年经济困难),1961年开始全 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三、建设成就
1、石油工业:大庆油田结束了“洋油”的时代 2、新兴工业: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

1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新中国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时期(1949——1952年)第一届政协会议成立开国大典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和政权巩固和平解放西藏巩固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知识要点:1、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国旗;国歌;首都改名为北京;公元纪年;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屈辱历史,)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屈辱历史,成立独立自主的国家;成立独立自主的国家;(2)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纪元”是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到此结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新中国的成立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中国开始走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3)有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战斗。
(4)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
3、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4、新中国成立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历史的结论。
(28年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意义)。
西藏谈判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拓展: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以达赖喇嘛为首的部分势力一直在搞分裂活动,这是不得人心的。
西藏问题的实质是主权问题,不是西方国家所谓的人权和宗教问题。
)6、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分别代表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革命时期;各时期开始的标志: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五四运动、鸦片战争;各时期的代表人物:董存瑞、李大钊、关天培7、巩固政权的措施:(1)西藏和平解放(2)抗美援朝(3)土地改革8、抗美援朝:A 、抗美援朝的原因:美国侵略军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援助。
高一历史课件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意义: 农民地位 生产力
镇压反革命运动
目的: 为了巩固政权,安定社会 结果: 1951年,基本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意义: 巩固了政权,安定了社会秩序
(1)、原因:
“
三 反 ”
有些不法资本家,不满足于正常经营获得利 润,而采取非法的手段攫取暴利
(2)、内容:
“ 三反: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 反
五反: 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 偷工减 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 运
(3)、意义:
动 三反运动:教育了,挽救了,纯洁了,抵制了;
五反运动:打退了,打击了,开始建立了。
思考题:
1、通过史实分析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新中国为了巩固新生的 人民政权做了那些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 和
巩固政权的斗争
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1、1949.10-1956年底 2、1957.1-1966.5 3、1966.5-1976.10 4、1978-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文 革十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新中国的成立:
1、历史条件: 2、准备:
新政协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开国大典
历史意义:
国内:a、新纪元: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b、新时期: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 统一 的道路
国际: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战争。
追歼残敌,解放领土
3、标志:开国大典 4、意义:
二、巩固政权的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彭德怀司令员在前线 跨过鸭绿江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祖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板门店---停战签字仪式
土地改革运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进 行了几次土改?分别是什么时期?早 在什么时候解放区已进行土地改革? 土改的意义是什么?
赢得和平
1950年中美两国实力对照 中国 美国 钢产量 60万吨 8785万吨 2.6亿吨 3880亿度 300万 3.1万架 2400亿美元 1600美元 150亿美元 原油产量 20万吨 发电量 45亿度 军舰吨位 4万 军用飞机 60架 国民收入 150亿美元 人均收入 24美元 国防开支 10亿美元
(3)、理论准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和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1949年9月
地点:
北平
『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制定《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
主 要 内 容
选举中央人民主席、副主席; 确定首都、国旗、国歌;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 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领导人宣誓就职。任周恩来为政务 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三次 时期:1931年国共对峙时期 1941-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 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 意义:是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支前 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取得胜 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土地改革运动
范围: 新解放区
目的: 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巩固政权、发展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实行。
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结果: 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改 彻底废除 意义: 农民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意义:
A、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威望
C、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D、使我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海陆空军和多兵种的国 防部队
E、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推
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返回
黄继光
邱少云
朝鲜停战协定首次谈判
1、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
(1)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 歼灭了国民党白崇禧、胡宗南部 渡海战役,解放海南岛 和平解放云南、西康
解决方法 镇压反革命
有些国家机关或企业的工作人员进 城以后贪图享乐,经不起资产阶级 “糖衣炮弹”的袭击,犯了贪污、 浪费和官僚主义的错误。
一些不法资本家采取非法手段谋取 暴利,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骗 国家财产、盗窃国家情报、行贿国 家干部。
三反运动 五反运动
返回
2、抗美援朝
(1)背景:
朝鲜局势紧张,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A、参加代表: 广泛
B、讨论问题: 新中国的成立
新政协筹备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的常务委员会合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全体会议毛泽东致开幕词
返回
C、内容: 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过了《——共—同—纲—领 —》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主席 副主席 首都———北京———— 国旗———五星—红—旗—— 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返回
镇压反革命大会现场
目的 范围 内容
意义
三反运动
五反运动
返回
打退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发动的猖狂进攻 党和国家机关、国营企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反行贿 反偷税漏税 反偷工减料 反盗骗国家财产 反盗窃国家情报
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 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 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 资产阶级的腐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横山中学 缪洪涛
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1、1949年10月-1956年底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 主义社会过渡阶段 2、1957年1月-1966年5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 年 3、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4、1976年10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
人民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仍有 继续追歼国
上千万的军队在华南、西南负隅顽抗, 民党残余军
大批的特务、土匪到处进行破坏活动, 队,在新解
严重威胁着人民政权。
放区进行剿
匪
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威胁
抗美援朝
旧中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土地改革 广大的贫农、雇农中农依然处于悲惨 的境地
背景(面临的问题) 反革命活动猖獗
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 主义的进攻,打击了他们 的“五毒”行为,在工商 业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 经营教育,开始建立了工 人对资本家的监督
将盗窃国家文物的外国贩子驱逐出境
公 审 张 子 善 、 刘 青 山 大 会
一、巩固练习
1.中华民主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家性质是( A )
(2)国际: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
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 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政权的斗争: 1、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国际:社会主义阵营冷—战—资本主义阵营
国内: 人民解放战争尚未结束
经济状况严峻 反革命活动猖獗
2、巩固政权的斗争
背景(面临的问题)
斗争
返回
(2)开国大典: 10月1日上午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周恩来
10月1日下午3时 开国大典 阅兵 群众游行
阅兵 仪式
阅兵仪式
3、历史意义 (1)国内:A、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推翻了三座大
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B、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C、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历史从此结束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发表的 《论人民民主专政》
(3)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1—94—9 年—4—月—23—日) (4)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 央人民政府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西柏坡
七届二中全会会场
毛泽东在会上作报告
2、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1)建国准备: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 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1950年6月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操 纵联合国授权由美国组建所谓的“联合国 军”,干涉朝鲜内政。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同时,美国的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 中国内政。
抗 美 援 朝 欢 送 大 会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2)过程:
第一阶段:1950.10-1951.6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第二阶段:1951.7-1953.7战略相持和和平谈判阶段
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一、新中国的成立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2、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建国前的准备 开国大典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返回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1)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 (利主,要解指放—了辽—长沈战江役以、北淮—大海—部战分役地、区平—;渡津——江战—役战取役得推胜翻 了南京国民政府。)
C、团结富农,孤立地主
(3)意义
A、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C、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 D、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E、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广阔的 市场
返回
政府颁发的土地证
4、镇压反革命运动
(1)镇压反革命的必要性:
(2)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Leabharlann 》返回3、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A、巩固新中国革命的胜利
B、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中国工 业化开辟道路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 A、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和 少地的农民
B、把地主阶级所有制变成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
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时,大陆留下大批 的反革命残余势力,
(2)镇压反革命的胜利
1950.10.10 1950.12 1952.2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 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3)镇压反革命胜利的意义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保证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工 作的顺利进行 C、稳定了社会秩序,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