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裕祯主编的《中国文化要略》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姓氏与名、字、号——第6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4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www.100xuexi.com
(3)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 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4)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 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
3 / 4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www.100xuexi.com
人们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
四、姓氏混杂与谱牒 1.姓氏混杂 姓氏的产生和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姓氏的混杂则是社会变动的反映。 2.姓氏混杂的原因 一姓家族较早时基本上集中于一地,随着历史变动,人口迁移,逐渐交错混合,形成错 综复杂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帝王分封子弟功臣、战乱、官宦、移民。 3.谱牒 由于宗法制度的统治和影响,一姓一族常用家谱或宗谱记载他们的变迁始末及家族承袭 关系。因此,家谱或宗谱就成为我们研究历史变迁和历史人物的重要资料。
4 / 4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www.100xuexi.com
六、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1.中国历代命名的规律 自古以来,中国人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1)商代社会迷信盛行,社会生活十分单纯,人们都以生日命名,最突出的就是 30 个商王几乎全以天干为名,其他人则以地支为名。 (2)周朝建立,礼制规范,如何命名也有了许多规定。如以出生时的情况命名为“信”, 以道德品行命名为“义”,以某一物的形象命名为“象”,借用某一物体的名称为“假”,取 婴儿与其父相同之处命名为“类”。此外还规定不以国名、官名、山川、隐疾、畜牲、器帛 等六种事物命名。 (3)汉代国力强盛,祈求长生不老,人们取名也多用“安国”、“延年”、“延寿”、“千 秋”、“去病”等。 (4)东汉、三国,单名盛行。 (5)到魏晋南北朝,因单名重复太多,复名又兴盛起来,由于受士大夫们清高风气的 影响,人们取名喜欢用“之”字;其时又因佛教盛行,命名又多取佛语。 (6)近世即以新中国成立后而言,人们取名多用“建国”、“爱国”,“文化大革命”期 间,又多用“卫东”、“习东”、“向东”、“向红”、“卫红”、“立新”等。 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由于古人 注重礼仪,因此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 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 2.名与字的关系 (1)名与字意义相同。 (2)名与字的意义相关。
五、全国姓氏数量 1.宋代初年,钱塘的一位读书人编过一本《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内收当 时常见的单姓 408 个,复姓 76 个。但它所收姓氏甚少,不足以反映全国姓氏的状况。 2.明代陈士元编《姓瞒》一书,共录单复姓 3625 个。 3.近代臧励和所编((中国人名大辞典》,已收入 4129 个。 4.1984 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姓氏汇编))收录达 5730 个。 5.最新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共收录 23183 个姓氏。 6.目前中国人仍在使用的姓氏超过 7000 种,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大约各占一半,多 字姓和一些比较奇怪的姓,多数为少数民族使用。
Leabharlann Baidu2 / 46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慕容、长孙、贺兰等。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三、古代的望族和大姓 在封建社会,姓氏不但标志一个人的血统,而且标志一个人的门第和地位。 1.汉魏时期 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帝王、功臣、贵戚之姓取得尊贵地 位,享有社会的某些特权,可以左右当时的政治局面,逐渐形成一些豪门大族。 (1)东汉时,除刘姓为第一大姓外,还有所谓“四姓小侯”,即外戚樊、郭、阴、马 四姓。 (2)到东晋时,原来中原地区的一些豪门家族,随晋元帝司马睿到了江南,成为当地 的“侨姓”,主要有王、谢、袁、萧等;而当地还有朱、张、顾、陆等高门,称为“吴姓”。 两个贵族集团共同成为南朝二百多年的统治支柱。 (3)北朝政权也以名门大姓为依托,在山东有“郡姓”,王、崔、卢、郑为大;关中 也称“郡姓”,韦、裴、柳、薛、杨、杜为首;北则有“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 源、窦为首。 2.隋唐时期 隋唐时代,科举盛行,寒门庶族大量进入统治阶层,但门第观念依然流行。 (1)唐太宗李世民下令编修的《大唐氏族志》,把李姓列为第一,但郑、崔、卢、王 仍有很高地位。 (2)李姓以陇西为贵,崔姓以博陵为贵,卢姓以范阳为贵,郑姓以荣阳为贵,王姓则 以太原为贵。五姓之外,还有河东裴、薛二姓,与五姓并称七家。 (3)由于推崇高门大姓,便产生了“郡望意识”。“郡望”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
(5)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
二、姓氏的主要来源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有: 1.最早产生的姓,即原有意义上的姓,后人以姓为氏。它们多带女字旁,如姜、姬、 姚、姒、赢等。 2.以国邑为氏。 3.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钱、宗、帅等。 4.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这是宗法制的明显特点。如牛、关、柯、丰等。 5.以排行次第为氏。这也是宗法制的一种体现。周代以孟(伯)、仲、叔、季作为子 孙排行的次序,其后裔则可称孟氏、伯氏、仲氏、叔氏、季氏。 6.以爵号、谥号为氏。爵号以王、侯二氏最为突出。谥号如文、武、穆、宣、闵、简 等。 7.以居住地为氏。这一类人没有资格得到封赏的土地,便以所居住的地方为氏。 8.以职业或技能为氏,如屠、陶、甄、卜、巫等。 9.以事为氏。这类姓氏不多,但却很有意思。 10.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 11.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成为汉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宇文、鲜于、尉迟、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4 章 姓氏与名、字、号
4.1 复习笔记 一、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1.姓氏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赋予它某些 规定性,用以调整和维持某种社会结构,于是形成一种姓氏制度。西方国家的姓氏更多地带 有宗教色彩,而中国的姓氏则主要是宗法色彩。 2.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 中国的姓氏制度,是指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所采用的姓氏制度。 (1)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其历史渊源非常久远,是世界 上最古老的姓氏制度之一。 (2)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 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大地主利益的有力工具。 (3)以汉族原有的姓氏为主体,但也吸收和容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因此它 已经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 3.姓与氏的区别 (1)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 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2)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 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 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