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43124

2006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43124
2006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43124

2006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概述

2006年,全市人民在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市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达到60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人均生产总值达17025元。

市委、市政府在高度重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生态经济市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狠抓省市长环境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全面推进环境、生态和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工作,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大气环境

简况

本市环境空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常年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持续降低,接近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继续保持在好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水平,可吸入颗粒物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状况

2006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与2005年相比整体进一步好转。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64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0.006毫克/立方米,接近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0.019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0.001毫克/立方米,继续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以内;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085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了0.004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城市环境质量日报、预报工作正常进行。2006年空气环境年平均污染指数为70,空气质量为一级(优)的天数为60天,二级(良)的天数为279天,一、二级出现的频率为92.9%,三级(轻微污染)的天数为26天。

2006年我市城区全年降水pH年平均值为5.94。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672.89亿标立方米。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19.80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10.73万吨,占排放总量的54.19%,生活及其他二氧化硫9.07万吨;烟尘4.36万吨,其中工业烟尘2.91万吨,占排放总量的66.74%,生活及其他烟尘1.45万吨;工业粉尘2.22万吨。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量与2005年相比大幅下降。

措施与行动

进一步加大废气污染治理力度,2006年,全市共下达废气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8个,工业污染源废气治理投资17655.9万元,完成工业废气治理项目21项,新增工业废气设计处理能力32万标立方米/时。清镇发电厂两台20万千瓦机组脱硫设施已建设完成,投入运行。截止2006年底,全市在用的工业废气治理设施共计271套,其中脱硫设施222套。

制定《贵阳市违法使用燃煤供热装置举报投诉奖励方案》,并在媒体发布《关于对贵阳市违法使用燃煤供热装置行为实施举报投诉奖励的公告》,号召广大市民共同监督违法使用燃煤供热装置行为,坚决巩固清洁能源建设成果。继续加强推广使用煤气、液化气和电热等清洁能源工作,城市气化率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市新增燃气用户2.5万户,城市气化率达98%,全市已建成烟尘控制区129平方公里。

继续实施高等级公路和东出口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督促沿线各区、市、县现有未达标污染源单位进行污染治理。

积极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加强对不达标车辆的环境监督管理。我市环保、公安、交通、技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机动车尾气冒黑烟专项整治工作。将贵阳市公交总公司公交车(含所属出租车)(燃)油改(燃)气项目列入2006年度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争取到省环保局的支持。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满意到万家”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油烟污染整治工作,将乌当区和白云区纳入整治范围,对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餐饮业油烟污染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全年共完成油烟重点整治项目334个。

进一步加强建筑、道路施工的管理。

水环境

简况

本市地表水污染仍属综合型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粪大肠菌群、氨氮等。地表水水质总体趋

于好转。

状况

饮用水水源地我市饮用水水源地主要为:阿哈水库(南郊水厂饮用水水源地)、南明河麦达段(中曹水厂饮用水水源地)、南门河汪家大井段(东郊水厂饮用水水源地)和红枫湖(西郊水厂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保持良好状况。

主要河流与水库城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5.83%,城市主要河流和水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类型属于有机污染。

六广河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南明河城区河段水质总体状况较好,其中:花溪河段和普渡桥河段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功能区要求;水口寺河段水质稍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超标率均为16.67%,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功能区要求。

阿哈水库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以内,水质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5601.21万吨,其中工业废水4456.94万吨,占排放总量的28.57%,城镇生活污水11144.27万吨。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4.9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0.44万吨,占排放总量的8.82%,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4.55万吨;氨氮0.42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0.059万吨,占排放总量的14.05%,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0.36万吨。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与2005年相比大幅下降。

措施与行动

进一步加大废水污染治理力度,2006年,全市共下达废水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6个,工业污染源废水治理投资3515.5万元,完成工业废水治理项目7项,新增工业废水设计处理能力8130吨/日。截止2006年底,全市在用的工业废水治理设施共计468套。

继续抓好“南明河三年变清”工作长效管理,巩固“南明河三年变清”工作成果。与南明、云岩、小河、花溪区环保局以及南明河沿岸82家污染源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结合日常巡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已无工业废水排放的污染单位现场检查工作,确保其不再产生生产废水。坚持对沿岸82家污染源加大日常监督管理执法力度,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不反弹或闭路循环。同时坚持南明河巡查制度,对沿岸的大气、固体废弃物等其它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黄金大道口污水入河、小河区龙王村南明河段出现油污等问题。加强对小河、花溪、二桥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污水达标排放。2006年共开展南明河徒步巡查896次,出动检查人员2400余人次。

进一步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新庄污水处理厂、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白云区污水处理厂和朱昌污水处理厂正按计划开展建设,金阳污水处理厂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进行配套管网建设。

切实加强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保护工作。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检查工作,将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花溪水库、汪家大井、北效水厂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周边的污染源纳入日常巡查重点检查范围,加强监管和查处力度,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沿岸污水排放情况、污水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入湖(库)河流水质及污染源污水排放情况进行了监测,全年共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检查50余次,提出了我市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建议。对饮用水源地周边的工业、农村面源、旅游服务业、养殖业和煤矿废水等污染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取得初步成效。进一步对饮用水源地周边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和二级保护区内污染源排污情况进行了清理排查,共取缔了一级保护区内的餐饮业单位86家、二级保护区内的餐饮业单位44家的排污口。开展红枫湖、百花湖“禁磷”工作,督促清镇市、乌当区政府组织实施辖区内“禁磷”工作,对红枫湖、百花湖饮用水源保护区“禁磷”工作进行检查。

声环境

简况

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噪声污染源的防治、监管,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声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状况

城市声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6分贝,与上年持平;社会生活噪声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中占主导地位,占声源构成比的67.7%。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7.9分贝,较上年降低1.4分贝。

措施与行动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满意到万家”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噪声污染整治工作,将乌当区和白云区纳入整治范围,对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噪声污染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全年共完成噪声重点整治项目60个。

坚持中、高考期间“绿色护考”。全市环保部门共出动200余人,开展了4次夜间突击检查,处罚了1家超时作业的建筑施工单位,对6家存在噪声隐患的建筑施工和五金加工作坊进行了口头警告和限期整改。安排了180余执法人员在考场定点值守,对考场周边进行巡视,及时对可能影响考生考试环境的14个噪声污染问题进行了查处。通过全市环境保护部门的共同努力,2006年“绿色护考”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确保了考生们安静的休息学习和考试环境,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固体废物

简况

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工作,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处置利用得到加强。

状况

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690.67万吨,排放量0.78万吨。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以粉煤灰、冶炼废渣、尾矿、炉渣和脱硫石膏为主。

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54.57万吨,清运率100%,其中无害化处理量45.30万吨,无害化处理率83.01%。

措施与行动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投资3579.6万元,完成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项目3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42.7万吨,处置量284.79万吨。

加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充分发挥高雁、比例坝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作用,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废弃危险化学品安全处置监督管理,2006年,全市共计安全处置氰化钾4.095公斤,氰化钠12.42公斤,铁氰化钾1公斤,铁氰化钠0.3公斤,亚铁氰化钠0.5公斤。

全省危险废物暨贵阳市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中心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按计划进行中。

生态环境

简况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加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状况

自然保护区我市现有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3733公顷。

风景名胜区我市现有风景名胜区10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8个,市级1个。

森林公园我市现有森林公园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

措施与行动

加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和纠正,切实保护我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乡、镇为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市七个省级生态示范乡镇创建试点总体规划已有六个通过专家评审。花溪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正按总体规划进行建设。实施万户小水池工程,建设小水池1万余口,解决了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年共安排新农村环境保护建设资金200万元。

新建沼气池70096口,截止2006年底,我市已建成沼气池158692口。将循环经济建设和养殖小区建设相结合,大力推广沼气建设为纽带的生态村能源模式。2006年建成市级生态示范点6个,区、县(市)级示范点16个。

加强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2006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万平方公里,退耕还林30.8万亩,天保公益林4万亩,森林植被恢复造林0.32万亩,长江流域封山育林0.57万亩,清黄高等级公路通道绿化1247.85亩。

2006年末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5163.3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304.48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896.99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9.9%,绿化覆盖率41.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45平方米。

环境管理

环境法制

进一步开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对环境保护的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依据进行了认真梳理。完成了《贵阳市扬尘污染管理办法》的草案编写和报送审查。参与进行了《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贵阳市饮水安全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讨论、修改及意见反馈工作。完成了对各区、市、县建设项目及“三同时”工作情况的专项执法检查。全年共依法做出18起行政处罚,处罚总金额40万元。

建设项目管理

全市办理各类项目的环保审批手续1421个,预计总投资2527372万元,其中经市环保局初审后上报省

环保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审批的项目197个,拟投资2098914万元;市级审批的建设项目317个,拟投资360211万元;区级审批的建设项目907个,拟投资68247万元。项目“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

环境监察

环境监察队伍加强自身建设,南明、花溪环境监察大队完成了达标建设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环保局验收,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白云、息烽、开阳、修文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

继续坚持日常巡查工作和双休日上班制度,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特别是处于敏感地区污染源的现场监督检查工作,在做到一般污染源每季巡查一次,重点污染源每月巡查一次的基础上,增加巡查频次。全年对市管污染源单位进行日常巡查1211家次,出动检查人员2745人次,依法对30家污染源单位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

深入开展2006年环保专项行动:按照国家、省的要求和布署,加强组织领导,增强联合执法力量,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饮用水源地、化工等重点行业专项检查工作,对工业园区环境违法行为和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了清查整治,结合实际对制砖、水泥、小塑料等行业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完成了10家省、市级挂牌督办项目的污染整治工作,各区、市、县的60家区(县)级挂牌督办项目已按期按要求完成整治或关停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工作。加大对高等级公路沿线污染源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沿线不出现冒黑烟现象。因我市环境监察队伍 2006年工作突出,省政府授予贵阳市环境监察支队“全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结合实际制定或完善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及时查处解决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开展了处置突发污染事故演习,锻炼了环保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

全市环境监察部门将“整脏治乱”工作纳入2006年中心工作,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办法,分解落实工作目标责任,认真按照“整脏治乱”重点整治区域、实施步骤和时限要求,全面开展了“整脏治乱”饮用水源地、旅游景区、文明大道和铁路沿线、屠宰场、油烟噪声污染、建筑工地等环境监管工作。

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2006年,全市共计征收排污费4116.21万元。

环境监测

2006年,对贵阳市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进行了常规监测。共报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日报、预报365期,获得大气监测数据8467个。获得降水监测数据206个,降尘监测数据69个。获得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8283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1494个。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1536个,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数据1540个,交通噪声监测数据756个。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进行路(抽)检,共监测各类机动车4801辆。

对外合作与交流

继续推进中日环境合作示范城市项目建设,贵阳煤气输配扩建工程、贵州水泥厂粉尘综合治理工程、贵州水晶有机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汞污染治理工程、贵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质量与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林东洁净煤工程、贵阳钢厂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等6个子项目正按计划进度进行中,项目已进入验收阶段,部分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发挥项目预计的环保效益。

完成了联合国开发署(UNDP)项目《贵阳市环境保护规划》、《贵阳市建筑扬尘源排放、环境影响及其控制对策》、《贵阳市绿色城市建设—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的报告撰写,项目4年来的工作执行情况及成果受到UNDP项目官员、专家的一致好评。

开展全球环境基金《贵阳市生态系统可持续经济发展示范项目》项目准备金PDFA阶段工作。完成了立项基础调查、资料收集整理、项目示范基地的选点以及项目建议书的编写等工作。目前,该项目已顺利通过国家财政部全球基金认可,报全球环境基金总部审批。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建立水污染综合防治、湖泊水库综合治理、工矿企业废水治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生态修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保护科技项目库。

环保宣传和教育

成功组织了“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于2006年5月31日在贵阳市新东门小学开展了“捐闲置物品,过绿色生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主题活动;6月2日举办了“第四批市级绿色学校暨首批市级绿色社区颁牌仪式”;对2005年创建成功的17所市级绿色学校和14家市级绿色社区进行了授牌;6月5日,在人民广场开展了以“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2006年成功创建市级绿色学校17所,截至2006年底,我市共创建国家级先进绿色学校3所,省级绿色学校14所,市级绿色学校47所。

完成市委、市政府“十件实事项目”之一的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经评估,2006年有万东花园等22家社区达到绿色社区的创建要求。截至2006年底,我市共创建国家级“绿色社区”1家,省级“绿色社区”6家,市级“绿色社区”39家。由于积极开展和组织绿色系列创建工作,贵阳市环保局被授予“2005年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公众参与

来信来访

2006年,全市共收到人民群众来信、市长专线电话、12369有效投诉电话2277件,来访209批共479人次,办理回复率均为100%。群众来信来访反映较多的问题仍主要是噪声污染和油烟污染。

人大、政协的建议、提案

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2006年,共办理回复各级人大对环境保护提出的建议28件,各级政协对环境保护提出的提案36件,办理回复率均为100%。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污染物排放 (1)废气 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不含乡镇工业)11.4万亿立方米(标)。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80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41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83万吨,比上年下降5.5%。 (2)废水 199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不含乡镇工业)365.3亿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5.5亿吨,比上年下降1.8%。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81万吨,比上年增长9.4%;重金属排放量 1697吨,比上年增长 4.7%;砷排放量 1038吨,比上年增长 14.4%;氰化物排放量2548吨,比上年增长2.8%;挥发酚排放量5442吨,比上年增长8.9%; 石油类排放量55748吨,比上年下降10.l%。 (3)工业固体废物 199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含乡镇

工业)6.2亿吨,与上年持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9亿吨,其中排入江河的工业固体废物为0.07亿吨,较上年有所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 亿吨,占地55697公顷。 (4)乡镇工业近年来,我国乡镇工业发展迅猛,污染呈加重趋势。据有关部门测算,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43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6.6%;工业粉尘排放量580万吨,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 49.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2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 16.2%。与 1989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调查结果的可比指标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65.4%,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23.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56.9%。 2.环境质量 (1)大气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在89一849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25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据85个城市统计,45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以兰州、吉林、焦作、万县污染为重。据84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20—64.61吨/平方公里/月之间,北方城市平均为 24.76吨/平方公里.月,南方城市平均为 10.57吨/平方公里·月,有57.3%的城市超过了暂

2018年东阳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2018年东阳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一、水环境 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全市地表水总体状况为优,按年均值统计,全市两江7个省控、市控制地表水断面水环境功能达标率100%,其中Ⅱ类水质断面占57.1%,Ⅲ类水质断面占42.9%,与上年相比,总体水质保持稳定,Ⅱ类、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持平。 2、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根据2018年对横锦水库每月一次监测结果统计,横锦水库水质稳定,达标率为100%,与上年同期保持一致。 3、跨行政区域流域交接断面水质 2018年,东阳江、南江两大主要水系出境水质主要污染因子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三项指标有降也有升。 东阳江:义东桥出境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出境浓度4.3mg/L,同比下降16.2%;氨氮平均出境浓度0.69mg/L,同比上升32.7%,总磷平均出境浓度0.150 mg/L,同比上升17.2%。

南江:方塘出境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出境浓度3.5mg/L,同比上升9.4%;氨氮平均出境浓度0.48mg/L,同比上升29.7%,总磷平均出境浓度0.162 mg/L,同比上升16.5%。 全市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出境浓度3.6mg/L,同比上升9.1%,优于III类标准;氨氮平均出境浓度0.50mg/L,同比上升25.0%,达到III类标准;总磷平均出境浓度0.133mg/L,同比上升16.7%,达到III类标准。根据浙政办发[2016]71号《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办法》,2018年东阳市交接断面出境水质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

二、大气环境 2018年,在环保大楼和广厦学院楼顶分别设有一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24小时自动监测,监测项目为SO2、NO2、PM2.5、PM10、CO、O3。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有所好转,主要污染因子为细颗粒物。 市区环境空气中SO2、PM10、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7μg/m3、52μg/m3、32μg/m3,分别同比下降22.2%、16.1%、15.8%;NO2年平均浓度为28μg/m3,同比上升16.7%;符合现行《环境空气质量》(GB3095-2012)二级标准,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56μg/m3,同比上升20.0%,CO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 1.1mg/m3,与去年持平,符合现行环境空气质量(GB3095-2012)二级标准。 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365天,按照《环境空气质量》(GB3095-2012)评价,环境空气I级优114天,同比减少4天,II级良210天,同比减少7天,III级轻度污染38天,同比增加13天,

2005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6-06-09 https://www.360docs.net/doc/9a16307644.html,/tabid/89/Default.aspx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5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 2005年,全省各级环保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工作,按照省政府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硬起手腕、采取硬措施,打一场硬仗的要求,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为主线,以改善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为重点,以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为手段,打了一场环境综合整治的硬仗。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GDP突破一万亿元、增长14.1%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但是,当前全省面临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脆弱的矛盾还十分突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保护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水环境 状况 地表水环境质量全省地表水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2005年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4475.2公里,比2004年增加5.2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度319.0公里,比2004年增加112.8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度556.6公里,比2004年增加110.1公里;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2628.6公里,比2004年减少228.1公里。 淮河流域 2005年监控的4513.1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2461.8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度264.0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1787.3公里。与2004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增加57.2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减少170.0公里。 淮河干流、白露河、史灌河、臻头河、沙河、北汝河、澧河、浉河、竹竿河、潢河水质级别为优或良好;洪河、颍河、沱河为中污染;贾鲁河、双洎河、惠济河、涡河、清潩河、包河、黑河为重污染;黑茨河由重污染变为良好,汝河由轻污染变为良好,泉河由良好变为轻污染,大沙河由轻污染变为中污染。 海河流域2005年监控的788.8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205.5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度0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583.3公里。与2004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河段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均无变化。 淇河水质级别为优,安阳河为轻污染,汤河为中污染,卫河、共产主义渠和马颊河仍为重污染。

辽宁环境状况公报

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0年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规定,现发布辽宁省2000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状况 水环境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0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0.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0.9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7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70.14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COD32.75万吨,生活污水排放COD37.39万吨。石油类排放3142.52吨。 水质状况 主要河流 2000年6条主要河流,枯水期监测结果表明,我省河流水质污染仍很严重,化学需氧量、氨氮是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指标,城市河段尤为突出。 浑河抚顺段为Ⅴ类水质。沈阳段为劣Ⅴ类水质,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分别超标0.8倍、1.7倍和8.7倍。 太子河本溪、辽阳和鞍山三个河段均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三个河段分别超标0.5倍、0.4倍和3.4倍。 大辽河盘锦段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分别超标 8.1倍、0.7倍和0.2倍。营口段为劣Ⅴ类水质,高锰酸盐指数超标1.4倍,氨氮超标3.0倍。 辽河铁岭、沈阳和盘锦三个河段水质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倍数为0.5—1.2倍,氨氮超标倍数为0.4--4.1倍。 大凌河朝阳、锦州两河段为劣Ⅴ类水质,朝阳段化学需氧量超标0.1倍,锦州段化学需氧量超标2.5倍,生化需氧量超标1.3倍,以河段均值计,砷超标0.1倍。 鸭绿江丹东段水质为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河段均值达32.2mg/L. 2000年,由于降水不足,全省河川径流量严重偏少,一些河流出现断流,枯水期河流水质与上年比较没有明显好转。 大中型水库 2000年,全省开展监测的13座大中型水库中,大伙房、观音阁、碧流河、汤河、乌金塘、宫山咀等7座水库水质为Ⅱ类。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2年 宁波市环境保护局

一、综述 2012年是宁波市环境保护系统全面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加快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重要建设年,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统领,坚持保护环境和优化发展相结合,坚持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和解决突出污染问题相结合,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在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同时,重点开展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6.84万吨和1.41万吨,比上年削减4.86%和2.85%;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4.69万吨和26.29万吨,比上年削减5.23%和5.43%;顺利完成了2012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全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平稳,环境质量在全国120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灰霾天数减少,空气质量优良率有所上升,声环境质量较好,辐射环境保持安全水平,生态环境质量优。但由于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我市环境质量状况仍然严峻,存在平原河网水质以轻度污染为主,饮用水源地水华风险较高,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局部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缓慢,酸雨污染程度较重等问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水环境 (一)基本状况 1、饮用水源 2012年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其中Ⅰ类水的水源地1个,Ⅱ类水22个,Ⅲ类水12个。5个市级饮用水源地80项特定项目监测中除锑、钡有检出外,其它挥发性、半挥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农药类指标均为未检出,锑、钡检出值均不到标准限值的1/10,与天然水中平均含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生态环境部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 质量公报 200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6年3月

目 录 前 言 (3) 一、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5) 二、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物状况 (15) 三、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23) 四、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状况 (27) 五、海上重大污染事故 (29)

前 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第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条、第十五条有关编制及发布环境质量公报的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农业部、交通部共同编写了《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2005》,现予以发布。 2005年,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中确定的299个环境质量监测站位,网络成员单位依据不同情况和监测条件,进行了二至三期的监测,共监测站位293个,其中渤海47个测点、黄海54个测点、东海93个测点、南海99个测点,监测近岸海域面积为271851平方千米。监测项目为:水温、悬浮物、盐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碱性锰法)、石油类、活性磷酸盐、无机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汞、铜、铅、镉、非离子氨等16项。 海水质量评价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其中:一类海水水质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二类海水水质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三类海水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四类海水水质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海水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判别法,即某一测点海水中任一评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大气 1993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0万亿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氧化硫排放量1795万吨,比上年增长6.5%;工业粉尘排放量617万吨,比上年增长7.1%。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均值范围为108-81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南方城市平均251微克/立方米,较上年略有上升。据74个城市统计,38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尤以吉林、万县、大原、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为重。据73个城市统计,降尘半月均值在l.0-83.5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有明显增加,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包头、鞍山、大同、唐山、哈尔滨、济南、银川、石家庄、长春和大原。据77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围为8-451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l00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6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宜宾、重庆、南充、济南、青岛、乌鲁木齐、大同、保定、石家庄、宜昌、天津、唐山、洛阳和太原,占统计城市数的20.0%,较去年有所增加。据77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均值范围为10-14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北方城市平均59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污染较重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大连、广州、

兰州、北京、郑州、深圳、长春、沈阳等。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据73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94-7.6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49.3%。赣州、长沙、南充、宜宾、怀化、重庆、梧州、南昌、沪州、杭州、衡阳和桂林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2.水 199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355.6亿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9.5亿吨,比上年下降6.2%。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22万吨,比上年下降12.5%;重金属排放量1621吨,比上年增长6.9%;砷排放量907吨,比上年增长4.0%;氰化物排放量2480吨,比上年下降30.7%;挥发酚排放量4996吨,比上年下降22.2%;石油类排放量71399吨,比上年增长9.7%。全国大江大河干流的水质状况基本良好,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较重。在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水质评价的123个重点河段中,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1、2 类的占25%,符合3类标准的占27%,属于4、5类标准的占48%。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江河水质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但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河段岸边水域污染严重。在50个重点河段中,符合1、2类标准的占37%,符合3类标准的占31%,属于4、5类标准的占32%。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部分河段铜、砷化物超标。黄河流域的干流水质较好,但重点监测的支流河段中,汾河、渭河、伊洛河、小清河部分河段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在16个重点监测河段中,符合1、2类标

XXXX年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 信息来源:宁波市政府门户网站整理2011-06-0114:22:40浏览次数:176字体:【大中小】 一、综述 2010年,是节能减排收官之年,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节能减排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基础建设,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201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4.10万吨和11.09万吨,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21.50%和47.99%,削减比例分别居全省和全国第一,全面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全市总体环境质量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地表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局部有所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平稳,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但是由于煤炭消费总量居高不下、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以及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等原因,我市仍存在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由细颗粒物污染引起的灰霾天数增多,酸雨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平原河网水体功能达标率较低、部分饮用水源地存在水华风险,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等问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仍十分繁重。二、水环境 (一)基本状况 1、地表水 2010年全市80个市控以上监测站位(断面)Ⅰ~Ⅲ类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36.3%,比2009年下降4.9个百分点,水环境功能达标断面比例为47.5%,比2009年下降1.3个百分点,我市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和功能达标断面比例均较低,各水系水质分布不均。

2005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总述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5年,深圳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提高;科学、教育、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积极创建并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功能更趋完善。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本地生产总值(GDP)亿元,比上年增长%。人均GDP达60507元,比上年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万人,比上年增加%。 (二)环境质量概况 深圳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优良天数为360天。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河流水质污染仍然比较严重,主要河流中下游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水质Ⅴ类标准。近岸海域东部海水水质符合国家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西部海水水质劣于第四类标准。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程度提高。环境辐射处于安全状态。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深入开展珠江流域(深圳)整治行动和治污保洁工程,全面加强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办结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我市生态环境的议案》和《关于治理我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的议案》。全年完成环境保护投资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占同期本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成功举办了“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因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中成绩突出,荣获第三届中国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完成国家环保总局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在国内率先通过全国生态监察试点考核。 二、空气环境 (一)空气环境质量 200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优)和二级标准(良)的天数共计360

葫芦岛市环境状况公报(排版完成)

葫芦岛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现将2007年葫芦岛市环境状况公布如下:2007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以污染减排为中心,以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为重点,不断深化工业治理,严格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深入开展整治违法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在污染物总量减排、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等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环境状况 一、水环境 (一)、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7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7750.14万吨,比上年增加4.5%.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3329.99万吨,比上年增加6.3%,生活污水排放量4420.15万吨,比上年增加3.2%.全市废水中COD排放量2.1427万吨,氨氮2681.63吨.外排工业废水中五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见表1 表1 2007年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单位:吨 (二)、水质状况河流、水库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近岸海域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评价 1、河流、 2007年7条主要河流综合污染指数较2006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1)女儿河 女儿河是我市乌金塘水库的入库河流,2007年水质为III类,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有超标现象。 (2)六股河 六股河是我市境内的最大河流,同时也是葫芦市区和绥中县重要水源地,其中平山水源住于该河的中上游。2007年全河段水质为III类。 (3)大凌河

大凌河是建昌县和葫芦岛市区水源的补给河流,该河流上游无工业污水排入,主要为农村面源,水质良好。城区段接纳生活污水2007年氨氮超标,水质为IV类。 (4)兴城河 兴城河中下游是兴城市主要水源地,其上游有工业废水排入,下游接纳了兴城市区的生活污水。中上游属于轻污染水平,水质III类,下游属于重污染水平,水质为劣V类。 2、大型水库 (1)宫山咀水库 2007年宫山咀水库所有监测因子均未超标,整个水体属于II类水质,水库整体营养化状态为中营养。 (2)乌金塘水库 2007年乌塘水库总氮、石油类、钼超标,水体属于IV类水质,水库整体营养化状态为中营养。水库水质除钼治理工程正在建设中。 3、饮用水源地 平山水源是我市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水质达到III类标准。 4、近岸海域 葫芦岛市近海域I、II、IV类共4个功能区(II类功能区有2个),2007年枯、丰、平水期各类功能区均达标,且无单项超标因子,继续保持,境内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100%达标。 5、海滨浴场 313海滨浴场和兴城海滨浴场是我市主要的海水浴场,313海滨浴场水质以优为主,最适宜游泳。兴城海滨浴场水质较以良为主,较适宜游泳。 二、大气环境 (一)、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7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227.66亿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为774.39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过程中废气排放量为453.27亿标立方米。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见表2。

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一) 2011-06-07 | 作者:| 来源:国家海洋局| 【大中小】【打印】【关闭】 1 概述 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 900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入海河流众多,流域范围广阔,有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1 500余条河流入海。海洋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已记录的海洋生物22 629种,分布有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海岛、海湾、入海河口和上升流等多种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环境为沿海经济社会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海洋环境质量、海洋功能区、入海污染源及海洋环境灾害监测工作,推进了全海域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专项监测工作。2010年,各级海洋环境监测业务机构完成了全海域约9 800个监测站位的现场监测工作,共获得各类海洋环境监测数据250余万个。 2010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海域使用要求,海洋赤潮和绿潮灾害有所减轻,但江河污染物入海量增加,溢油等突发事故灾害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严重。近岸局部海域富营养化、海洋环境灾害频发和海岸带生境破坏是影响我国海洋环境状况的突出问题。 我国管辖海域的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但尚有4.8万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近岸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各项监测指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均在91%以上。 我国近岸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总体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90%监控区域的生态系统基本维持其自然属性,生态服务功能能够正常发挥;局部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较大,生态服务功能受损。 海洋保护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主要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娱乐用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养殖活动要求。海洋倾倒区基本满足继续使用的要求。油气开发活动未对邻近海域海洋功能造成影响。 受入海径流量增大的影响,2010年河流携带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入海量较上年明显增加。监测的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例为46%,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达标率均有所提高;但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较上年未见明显改善,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较差。 全海域发现赤潮69次,累计面积10 892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与2009年基本持平,但累计面积减少3 208平方公里,赤潮多发区主要集中在东海近岸海域。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重灾区主要

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8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 二○○九年六月四日

目 录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 淡水环境 (4) 海洋环境 (22) 大气环境 (30) 声环境 (35) 固体废物 (38) 辐射环境 (41) 自然生态 (45) 土地与农村环境 (50) 森 林 (54) 草 原 (57) 气候与自然灾害 (59) 专栏 环境保护部成立 (66) 三大基础性战略工程进展顺利 (67)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环境应急 (68)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境质量保障 (69)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应急 (70)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成功发射 (71) 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72) 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与深化 (73) 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74) 强化环境准入,坚持科学审批 (75) 化学品管理 (76)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77) 地方病防治 (78) 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79) 环境宣传教育 (80)

2008年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新华社记者 摄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新华社记者 摄

2008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环境保护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抗击自然灾害和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和环境应急工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各项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环境保护工作既有效应对了经济高增长、财政高收入、企业高效益的发展局面,也经受了增长速度下行、财政收入下滑、企业效益下降带来的严峻挑战,经济与环境逐步协调发展,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十项重要措施之一。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组建环境保护部,强化了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调整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工作,完善审批机制,简化审批程序,认真兑现七项承诺,对符合环境保护准入条件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对“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项目严格把关。三是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分别下降4.42%和5.95%,比2005年分别下降6.61%和8.95%,首次实现了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圆满完成特大自然灾害环境应急处置和北京奥运环境质量保障任务。五是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淮河、海河等七项

2010年嘉兴市环境状况公报汇编

水环境 (一)基本情况 1、地表水环境质量 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2010年全市境内64个市控以上级别断面的地表水常规监测结果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性酚、氰化物、总汞、铅、镉、砷、六价铬和总磷等12项。评价结果如下:全市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的主要超标项目有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64个断面中,池家浜水文站、民主水文站、海盐南北湖、乌镇北4个断面水质满足功能区类别要求(以河网常规断面评判),为Ⅲ类,占6.2%;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有8个、27个和25个,各占12.5%、42.2%和39.1%。与2009年相比,Ⅲ类断面所占比例上升了4.6个百分点,Ⅳ类下降了10.9个百分点,Ⅴ类上升了7.8个百分点,劣Ⅴ类减少了1.5个百分点,详见图1。 Ⅲ类, 6.2% Ⅳ类, 12.5%劣Ⅴ类, 39.1% Ⅴ类, 42.2%

图12010年嘉兴市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类别百分比 2、近岸海域环境质量 嘉兴市监测的近岸海域3个功能区分别为九龙山(C01Ⅲ)三类区,面积28.7平方千米;独山(D01Ⅳ)四类区,面积59平方千米;乍浦-海盐(D02Ⅳ)四类区,面积166.3平方千米。2010年嘉兴市3个近岸海域功能区现状类别劣于第四类,功能区水质均未达标。无机氮的污染最严重,超标倍数最高达到4.3倍,活性磷酸盐超标倍数在1倍以下。 嘉兴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均劣于第四类。超标项目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最大超标项目为无机氮,超过二类标准限值6.8倍,其余监测项目中除溶解氧的个别监测值外均能达到一类标准。与2009年相比,总体水质类别无变化,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的超标率上升,无机氮超标率持平,但浓度上升明显,最大超标倍数达到6.8倍。 3、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0年我市废水排放量为31660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9074吨,详见表1。 表1 2010年废水及污染物排放情况表

宁波市镇海区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宁波市镇海区环境状况调查报告我的家乡在宁波市镇海区,在我小时候,镇海的环境很好,随着镇海工业的发展,镇海的环境越来越差,污染越来越严重。镇海最开始发展的是“四大工程”有(港口、炼油厂、发电厂、渔业基),近年来,随着镇海经济迅猛发展,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镇海的环境污染亦日趋严重,如何整治镇海的环境,成了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镇海工业的发展,水喝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镇海工业区大气经常会有刺激气味,晴天大气能见度不太高,烟尘较多;水体污染也较为严重,水色变得越来越浑浊,河段经常会散发出恶臭;植物叶子落灰较多。 许多研究证明大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的有害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一步明了它还对免疫系统、血液系统以及细胞染色体基因的损伤作用由此可以引起化学物过敏、自家免疫病,由于损害红血球的结构和输氧功能,妨碍了组织内血液灌注,可能是空气污染区冠心病死亡率上升的原因。空气中的致癌物不仅引起肺癌,其犬颗粒可随痰和唾液进入食道和胃,引起这些部位长瘤或癌。 此次调研,我利用了图书馆的一些数据及网上的相关数据,并以问卷形式调查了五十位当地居民,以了解居民对环境问题的反映和居民的环境意识。本次调查问卷发下50份,收回有效答卷40份,从统计结果看,认为现在镇海环境质量较差的达50%,有72%的人认为镇海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60%的人赞同镇海发展重化工业,但必须环保先行,高达90%的人认为环境污染给自己或家人身体健康构成了危害。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镇海的居民对环境问题非常关心,并已有了一定的环境意识。 宁波镇海石化经济开发区曾经发生过多次环境污染事件。2007年9月,宁波LG甬兴化工有限公司因螺栓被盗发生400吨左右丙烯泄漏事件,造成附近空气和地下水污染。2012年4月底,蟹浦镇一家化工厂偷排有毒气体,令到果园采蜜的300万只蜜蜂一夜全数暴毙。由于开发区地处镇海区西北,位于冬季偏上风向,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颇受镇海区居民的关注。2002年5月16日至17日,镇海居民就曾因两家化工厂偷排有害气体而上街游行,堵塞交通。在2012年10月,宁波市镇海区的居民游行以表示对宁波市投入建设PX项目的反对。最终,宁波市市长宣布停掉PX项目的建设。 重化工产业对镇海区的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严峻的压力。为了进一步控制有机废气排放,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轻空气异味。镇海区于2012年开展了清洁空气行动。此项行动的开展,使得镇海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比2011年分别削减5.5%和3%,有机废气排放量下降10%;控制煤尘、建筑工地粉尘和道路扬尘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在2011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区委对40余家企业进行了整治,以下是对企业的整治名单。

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2015-03-13) 2014年我国管辖海域水质等级分布示意图。 本网讯近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但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陆源排污压力巨大,海洋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 根据《公报》,2014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5.2万平方公里、4.1万平方公里和5.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夏季重度富营养化海域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重点监测的44个海湾中,20个海湾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出现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 《公报》显示,2014年海洋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自然分布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海草、红树等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的海洋生物资源、自然遗迹和生物多样性等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但81%实施监测的近岸河口、海湾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部分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下降。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

不合理开发是造成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的主要原因。 2014年,主要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较差,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72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劣于第五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均超过50%。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760万吨,较2013年增加5%。但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率仍然较低,445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全年达标排放次数仅占监测总次数的52%。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差,91%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无法满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根据《公报》,2014年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基本保持稳定。油气区及邻近海域环境状况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增养殖活动要求。在游泳季节和旅游时段,23个重点海水浴场和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2014年全海域发现赤潮56次,累计面积7290平方公里,赤潮次数和累计面积均较2013年有所增加;黄海沿岸海域浒苔绿潮影响范围为近5年来最大。 2014年,国家海洋局继续对2011年发生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和2010年发生的大连新港油污染事件实施跟踪监测。监测数据表明,事发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但其生态环境影响依然存在。 来源:中国海洋报

1989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89年

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现将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告如下: 一、环境污染状况 (一)大气环境 我国大气环境总体来说是好的,污染主要集中在人中城市。城市大气污染为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据全国统计和监测,1989年烟尘排放量力139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氧化硫排放量力1564万吨,较上年略有增加。城市大气污染冬、春季较重,夏、秋季较轻。北方城市烟尘污染较重,南方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重。 据国家大气质量监测网监测,1989年全国城市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432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52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318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37%,加重的城市占3%,其余城市变化不大。全国城市二氧化硫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10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93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119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4%,加重的城市占4%,其余城市变化不大。超标城市数的比重由14%上升到16%,其中,北方城市超标为11%,南方城市超标为21%。大部分城市冬季二氧化硫污染严重,日均值超标的北方城市为43%,南方城市为29%,同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地区无明显变化,但酸雨区面积扩大。 (二)水环境 我国大江大河水质基本良好,流经城市的河段污染较重。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其次是耗氧有机物和挥发酚。生活污水、工业废渣、矿业开采、农业生产等也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据全国统计,1989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力252亿吨,较上年减少16 亿吨,下降6%。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汞、铜、铅、六价铬)的排放量为2089吨,比上年下降5%,砷排放量力1281吨,比上年下降16%,氰化物排放量力4468吨,比上年下降8%,酚排放量力7613吨,比上年下降4%,石油类排放量力71051吨,比上年下降8%。 据国家水质监测网监测,1989年流经城市的河流仍然存在岸边污染带,局部水体污染严重,72%的纳污河段各项污染物的平均值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河流的城市段污染,小河流重于大河流,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 六大水系中,长江干流水质尚好,但不如上年,各监测断面悬浮物年均值均超标,氨氮污染加重,个别江段挥发酚、汞、石油类等污染物超标。黄河干流水质较上年略有改善,砷污染减轻,但氨氮和耗氧有机物污染加重,所有监测断面悬浮物均超标。珠江水系大部分江段水质良好,重金属污染有所减轻,但部分江段氨氮、耗氧有机物、亚硝酸盐氮污染有所加重。淮河水系水质恶化,氨氮、挥发酚、亚硝酸盐氮以及铅、铜污染加重,但耗氧有机物污染有所减轻。松花江水系污染加重,耗氧有机物、氨氮、挥发酚、亚硝酸盐氮污染呈上升趋势,个别江段仍有汞和石油污染。大辽河水系在六大水系中污染最重,水质较上年恶化,所有监测断面的氨氮、耗氧有机物年均值均超标,挥发酚、耗氧有机物和氨氮污染均加重。 1989年,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海域水质尚好。沿岸海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油类、有机物、营养盐类和重金属。锦州湾海域水质污染有所减轻。胶州湾水质污染面积达海湾面积的10%,东岸河口、滩涂和港区的底质污染严重,生物种类减少。长江口、珠江口水质良好,但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时有赤潮发生。本年度是我国

嘉兴市环境保护局

嘉兴市环境保护局 2010“环保技术与管理基础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判标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消耗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消耗、资源耗褐、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写出任意2-3个都判对) 2. 废水按来源可分为: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其它包括城市废水、商业废水任写出2种都判对) 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水域功能,将地表水分为五类。 4. 目前嘉兴地区地表水大部分属于IV类、V类和劣V类。(不涉及I-III类都判对) 5. 常用的废水处理方法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化处理法。(包括物理化学法,只要填出二种以上都判对,生物处理与生化处理是同一概念) 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按功能区共分为三级,城镇居住区和农村地区执行二级标准。 7. 我国工业废物处理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或污染者负担原则;或3P原则;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也可以。 8. COD是指:化学需氧量,是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一种相对指标。(凡填入化学需氧量这几个字,都判对) 9. 嘉兴市区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为700-800 吨,目前采取焚烧方法处置。(本小题按总体评判,产生量在500-1000吨之间都属正常范围) 10. 环境法律责任分为:1) 环境行政责任、2) 环境民事责任、3) 环境刑事责任。(此题三种责任都不能少,填写1-2种不能判对) 11. 目前,我市有8 个市界入境断面,8 个市界出境断面。 12. 市政府提出的五城联创中,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计划于2010 年完成。 13. 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日能力是30 万吨,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日处理能力为30或15 万吨。 (此题可能存在理解差别,二期工程规划建设处理能力同样也是30万吨,实际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的是二期中的一期(15万吨)。此题中有“正在建设的”表述,容易产生主观理解差别,因而答30或15万吨均判对) 14. 我市污水产生量较大的主要工业行业是纺织染整、皮革、化工、造纸、电镀等。(此题写出其中二个以上均判对) 15. “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是从2008 年开始的。(今年是新“811”最后一年) 二、正误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打√或×) 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主体是:市级以上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明确规定是县级以上) 2. 嘉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浙江省处于中上游水平。(×)(中下游水平) 3. 企业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并已缴纳超标排污费的,环保部门不再处以罚款。(×)(超标排污本应该处以罚款,违法行为与排污收费制度不冲突)

环境状况公报.doc

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福建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现将我市****年度环境状况公告如下: 一.综述 ****年,xx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论,围绕改善环境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标,组织实施《xx市"xx"环境保护规划》,推进九龙江、汀江、闽江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大气污染治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 二、环境状况 1. 城区空气环境质量 xx市城区空气污染指数(api)年均值为77 ,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全年优、良以上天数305天,占83.5 %。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其浓度平均值为每立方米0.104毫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034毫克、0.021毫克,二项指标达到质量二级标准,城区自然降尘量6.61吨/平方公里•月,优于省推荐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 漳平城区空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分别为每立方米0.090毫克、0.055毫克、0.026毫克,三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自然降尘量6.19吨/平方公里•月,

优于省推荐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 永定、长汀、上杭、武平、连城县城空气环境质量均保持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xx城区全年降水ph平均值为5.70,酸雨频率32.1%,同比下降5.57%;漳平城区全年降水ph平均值为5.89,酸雨频率2.3 %,同比下降13.9%。 2. 水环境 九龙江、汀江、闽江三条主要河流17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92.1%,同比提高1%,九龙江、汀江、闽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88.9%、100 %、100%,三条水系水质持续好转。xx城区内河水质功能区达标率20.8%;汀江支流旧县河、黄潭河水质有所好转,旧县河达标率为83.3%、黄潭河为达标率50%,超标污染物主要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总磷、bod5,呈现较明显的有机污染。 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 xx城区、连城县城的集中供水仍以地下水为主,水质符合地下水ⅱ类标准;漳平、永定、上杭、武平、长汀县(市)以地表水为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隐患,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凸显。 4. 声环境 xx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7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8分贝;漳平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2.8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9.5分贝。环境噪声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三厅" 、建筑施工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