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突出后期 继发性病理改变。
腰感腿觉痛 障碍大多腰前数3-4患方椎者间先、盘出突小现出腰腿者痛,,前大过腿方一和段至小时腿间足内后侧背也感出内觉现障腿前碍痛,方。腰。4-5椎腰间4盘-突5出突者出,小时腿前,外沿侧、大足背腿和外母趾后感觉方减经退。腘窝
CT检查可示小关节突有增生、骨赘、硬化、关节囊周围钙化和半脱位等改变。
腰这腿主痛 要是大突多出既数物患刺使者激先和外出压现迫力腰本痛体不,感过觉大一和段触,时觉间纤也后维也所可出致现。使腿痛髓。 核产生移位,当纤维环有裂隙时, 髓核可经裂隙突出。 如长期受压,则可引起神经根粘连,变性和萎缩。
间歇性破行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充血水肿和缺血的缘故。
•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改变 椎间盘退变是椎间盘突
三、腰椎间盘出突出的的类病型 理改变基础。
• 抬主高要的 压角迫度一越侧髓小神,经核其根临和因床马意尾退义神越经变大。,和但必损须与伤健侧而对比破。 碎,纤维环也可因反复损伤而变软
或产生裂隙,纤维环的坚固性减低。在外伤和压力增加时, (3)脱出型 纤维环完全破裂,退变和破碎的髓核从纤维环的裂口脱出,并穿过后纵韧带抵达硬膜外间隙。
• 神经受损 突出物刺激和压迫神经根,早期发生充血、水肿、变粗等
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如长期受压,则可引起神经根粘连,变性和萎 缩。其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和反射障碍。如压迫马尾神经,常引起大 小便及性功能异常。
•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 • 中央型 主要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 • 中央旁型 突出物位于中央,但略偏向一侧
• (1)隆起型 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完整。退变的髓核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及CT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及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检查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X线平片与CT。
在CT广泛应用之前椎管造影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方法。
笔者收集我院1995年10月至2007年5月经X线平片、腰椎管造影及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172例资料比较完整并经临床证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男108例,女64例,男女之比为1.7∶1;年龄18~79岁,平均39岁,病程1周~20年不等。
主要症状:腰痛162例,占94.2%;下肢放射痛166例,占96.5%;腰痛同时伴有下肢疼痛、麻木、乏力及感觉异常138例,占80.2%。
主要体征:腰骶椎压痛164例,占95.3%;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60例,占93%;腰部活动障碍116例,占67.4%;跟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76例,占44.1%。
1.2 方法172例患者均先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有36例症状明显行椎管造影检查,造影剂为水溶性Omnipaque;最后172例患者均行CT扫描。
CT常规扫描L3~S1椎间隙,层厚层距为3~5 mm,扫描层面平行椎间隙,CT机为TOSHIBA TCT-300Ez和GEHispeed NX/i全身扫描仪。
1.3 结果1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X线平片提示病变104例,诊断符合率为60.4%;36例椎管造影中有32例能够明确诊断,占88.9%;172例均行CT扫描发现178处椎间盘突出,其中有6例为T4~5和L5~S1同时突出。
172例椎间盘突出患者中以L5~S1椎间盘居多为103例,占59.8%;其次为L4~5椎间盘为73例,占42.4%;L3~4椎间盘2例,占1.2%。
2 X线及CT表现2.1 X线平片因椎间盘为纤维组织,X线平片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仅依据其突出后所引起的间接征象进行诊断。
表现为腰椎侧弯,椎间隙左右宽窄不等,前窄后宽,椎间隙变窄及间隙内积气,椎体骨质增生等。
腰椎间盘突出CT的诊断

中医保守治疗
•
首先,纠正病人引起发病的病因(如:不良的坐 姿), 然后,正骨推拿>针灸(可用神经根电针)>平 时患者练功(腰背肌训练) 严重者可硬膜外麻醉+激素后大推拿 利水中药内服外敷
精品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 手术适应证:经症状、体征、影像学和神经定位 检查诊断为LDH,经正规保守治疗6~8周无缓解, 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马尾综合征、难以耐受 的疼痛或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精品课件
• 椎间盘膨出是指椎间盘退变高度降低,外周纤维 环匀称超出椎体终板边缘的正常生理限度,在 MRI矢状面上椎间盘向后膨隆高起,CT及MRI横 断面上显示较椎体周边超出1.6~2.3mm。
理论上椎间盘膨出是生理退变过程,如无其他病
理因素,膨出可不产生症状。资料显示,在人群
中经CT检查无症状的椎间盘突出高达30%,有症
精品课件
• 3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 操作与PLD相似,利用激光产生 热能,使椎间盘组织气化,干燥脱水,减轻髓核组织对神 经根产生的张力和压力,缓解根性症状。Choy等报告优 良率78%,但随后大多数作者研究表明疗效明显低于化学 溶解术。该手术同样为非直视微创手术,且设备昂贵,其 安全性、有效性和价效比有待进一步观察。 4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内窥镜按入路分三种类型:(1)后外侧经椎间孔 入路椎间盘镜;(2)前路腹腔镜;(3)后路椎间盘镜, 即标准椎板间椎间盘入路,适用于单节段旁中央突出、脱 出及椎管内游离椎间盘,并可同时进行侧隐窝扩大等椎管 减压术。由于成像系统的良好监控,避免了盲目性,可精 确定位、适量切除和有效减压,创伤小,恢复快,近期优 良率高。但因显露局限,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手术难彻 底,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精观品察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CT检查及MRI检查的价值对比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CT检查及MRI检查的价值对比发布时间:2023-06-19T02:04:23.416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5期作者:王姝媛[导读]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CT检查及MRI检查的价值对比王姝媛(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鸡西158300)【摘要】目的:对CT检查、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
方法:从我院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中选取1000例参与研究。
患者均依次接受CT检查、MRI检查。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
结果:MRI检查准确率要比CT检查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MRI在椎间盘变性、硬脊膜受压、脊髓变形征象的诊断检出率高于CT,CT在椎间盘积气、椎间盘钙化的诊断检出率高于MRI,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在神经根受压诊断检出率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相比CT检查,MRI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方面,准确性更高,但影像学征象检出方面,两者各有优缺,临床采取联合检查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检查;MRI检查;准确率;影像学征象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常见病,主要因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腰部损伤等原因致使腰椎间盘纤维化破裂,导致脊髓神经根受压迫刺激。
患者临床以腰腿痛为症状,且部分患者可伴随会阴感觉异常、排便障碍,病情持续发展可导致患者下肢瘫痪,降低患者生存质量[1]。
早期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及时对患者开展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临床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技术主要包括CT、MRI 等,我院就MRI、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详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中选取1000例参与研究。
患者均依次接受CT检查、MRI检查。
纳入标准:(1)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2)均接受CT检查、MRI检查;(3)患者对此研究知情且表示同意参与。
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ppt课件

椎间盘突出程度的评估
轻度突出
突出程度较轻,压迫硬膜囊和神 经根程度较轻,无椎管狭窄。
中度突出
突出程度中等,压迫硬膜囊和神经 根程度较重,可能有椎管狭窄。
重度突出
突出程度较重,压迫硬膜囊和神经 根严重,椎管狭窄明显。
04
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一:腰椎间盘突
患者年龄:45岁 CT表现:腰椎间盘向左侧突出,压迫左侧神经根
突出间盘可位于椎间盘的 后缘或侧后缘,也可向内 或向外突出。
突出间盘的密度
突出间盘的密度与周围软 组织相似,有时可因钙化 而呈较高密度。
椎间盘突出的间接征象
硬膜囊受压
CT上可见硬膜囊受压变形, 严重时可呈线样改变。
神经根受压
CT上可见神经根受压移位, 有时可见神经根鞘袖水肿。
脊柱侧弯
由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 度不同,可引起脊柱侧弯 或生理曲度改变。
CT检查在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未来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CT检查在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 治疗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高分辨率、低 辐射剂量和三维成像技术的发展,CT检查将会更加精准、安 全和便捷。
未来,CT检查还可能会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相结合,如 MRI、X光等,形成更加全面的诊断方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CT检查的优势与局限性
01
局限性
02
03
04
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对某些 软组织病变的显示效果不佳。
存在辐射,不宜频繁进行。
对动态变化的观察能力有限。
03
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
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
01
02
03
突出间盘的形态
CT上可见突出的间盘呈局 限性软组织块影,可呈圆 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2月~2013年6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0例患者中最多见为l4~l5椎间盘及l5~s1椎间盘,l3~4椎间盘次之。
ct诊断椎间盘均有突出,其准确率为96.7%。
ct表现为椎间盘局部隆起,失去规则外形,凸出的部分可局限也可较弥漫,相邻硬膜囊受压时常有旋转变形。
结论:ct诊断正确率高,ct对不同组织有较高分辨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ct;诊断价值腰椎间盘突出可分为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与慢性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症状与体征依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方向而不同,常见腰疼,下肢放射疼,腰背部肌肉保护性痉挛,患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
收集我院自2011年2月~2013年6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 诊断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0~70岁,平均37岁。
病程7天~10年不等,下蹲或咳嗽腰痛70例,下肢放射痛56例,腰痛伴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乏力56例。
椎旁压痛31例,腰部活动受限30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62例。
1.2 方法1.2.1 普通扫描患者常规仰卧位。
为减少脊柱正常弯曲造成的影响,采取双膝屈曲位。
扫描前仍需做ct定位片,确定扫描架倾斜角度,并在扫描时随时调整,保持层面与脊椎长轴垂直,与椎间盘平面平行,还可以把扫描层次定在定位片上,已明确各层面的位置。
依扫描部位和所要观察的病变,选择适当的层厚和层间距。
检查腰椎间盘用3~5mm层厚,对其他病变可用5mm层厚,连续扫描。
新式扫描机,扫描条件已程序化,按照扫描部位使用所规定的条件即可。
1.2.2增强扫描一般病例ct平扫即可,当需要与椎管内占位病变鉴别时,可选用增强扫描,常用60%泛影普胺或欧乃派克,经静脉注射后进行扫描,较ct平扫更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首先,从症状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表现为腰部疼痛、
放射至下肢的疼痛、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根
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来确定。
其次,体征方面,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
统的检查,如腰椎的压痛点、腿部肌力、腱反射等,以及进行腰部
的活动度检查,这些体征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腰椎间
盘突出症。
最后,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
常用的影像
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
这些检查可
以明确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范围和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情况,从而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综合分析这些信息来做出最终
的诊断。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腰椎突出ct报告模版

4. 不宜做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来自,避免长时间保持弯腰或扭转腰部动作。
5. 定期复查腰椎CT,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以上是本次腰椎突出CT报告模板,请结合实际情况使用。希望患者能够配合医生治疗,祝早日康复。
2. L5/S1椎间盘:椎间盘突出,椎管受压,未见明显蛛网膜囊扩张,压迹神经根影像。
3. L4/5椎间盘:椎间盘高度减低,未见明显膨出突出及压迹神经根影像。
4. L3/4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5. L2/3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6. L1/2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7. T12/L1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腰椎突出ct报告模版
患者:XXX 性别:女 年龄:45岁
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检查目的:明确椎间盘突出情况,指导临床治疗。
临床资料:患者出现下腰部疼痛症状,伴有腿部放射痛,活动受限。入院后行相关检查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较大。
【检查方法】
采用CT检查腰椎部位。
【检查结果】
1. S1椎体生理形态,椎体高度未见异常改变,椎体边缘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8. T11/T12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9. T10/T11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10. T9/T10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诊断意见】
腰椎CT显示L5/S1椎间盘突出,椎管受压。建议结合临床症状,积极配合治疗。
【处理意见】
1. 减轻腰部负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姿势。
2. 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物理治疗,如针灸、推拿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腰椎间盘发病者仅占5%-22%。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具有腰扭伤和/或腰痛病史,以后腰痛可缓解,而下肢痛明显,或两者同时存在.腹压增高时下肢痛加剧,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卧床不起翻身困难。
较多患者疼痛可反复发作,并伴随发作次数的增加而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且发作间隔时间缩短。
同时可伴有小腿麻木感。
突出物大且中为中央型时,可出现双侧下肢痛。
【诊断要点】1、典型的临床表现。
2、体征(1)腰椎曲度异常,:见为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或有侧弯畸形,反侧突的强制动作加重下肢痛症状,(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或向患侧侧屈活动明显受限,强制活动时可加重疼痛症状。
(3)压痛与放射痛,深压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体棘突旁时,局部有明显疼痛并可伴有放射性痛。
(4)直腿抬高试验和/或加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60度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疼痛消失,再被动背曲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反射痛者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5)屈颈实验与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
(6)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L2-4神经张力增加。
(7)运动和感觉异常:坐骨神经受累时,腓肠肌张力减低,足拇背伸肌力减弱;病程较长者,常有足背肌萎缩;股神经受累时,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肌肉萎缩。
皮肤感觉在初期为感觉过敏,以后会迟钝或消失,改变区域与受累神经根相关。
(8)腱反射改变:L5-S1神经根受压时,跟腱反射迟钝或消失;L3-4神经根受压时,膝反射迟钝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1)CT:可见椎间盘髓核向后、侧方突出,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
同时可显示是否有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2)MRI:可显示椎间盘髓核突出及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等情况,同时可鉴别有有无马尾肿瘤椎管狭窄等其他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放射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该病在临床上占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CT与MRI影像学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本文将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CT影像学特征1. 椎间盘突出程度腰椎CT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检查手段之一。
在CT影像上,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程度。
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椎间盘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 椎间盘突出的位置与范围CT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位置与范围。
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可以进一步确定患者的症状表现及疾病对周围神经结构的影响。
椎间盘突出的范围也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方案的制定,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重要信息。
3. 椎旁软组织变化腰椎CT影像还可以观察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软组织的变化。
如硬脊膜脱出、椎旁肌肉炎症等改变。
这些椎旁软组织的改变对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椎间盘组织状态MRI是检查椎间盘突出症最经典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
通过MRI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组织状态及变化。
椎间盘的突出、脱出情况以及椎间盘的水肿、变性、炎症等病变性改变都可以在MRI影像上得到直观的表现。
2. 神经根受压症状MRI影像在显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症状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在MRI影像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压迫情况,包括神经根的受压程度和受压的部位。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
3. 椎管狭窄情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常伴有椎管狭窄的情况。
MRI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椎管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为手术的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诊断价值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在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CT_检查与诊断

受学习、生活等综合压力所致,青少年群体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逐渐增多。
研究表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约占总发病人数的6%左右,发病年龄高峰为16~21岁。
关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影像学检查是较为主要且重要的检查方法,现将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CT 检查与诊断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发病原因与腰椎结构异常、腰部外伤、椎间盘过早退化及遗传因素有关。
相关研究显示临床中60%~68%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存在家族史,13%~57%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直系亲属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史。
所以,遗传因素占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的主导地位。
此外,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体重超重、生长发育过快、身高过高等情况,将加重腰部负担,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目前,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一般比较轻,但下肢感觉、肌肉萎缩、运动能力、腱反射情况异常较为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且可伴随不同程度的腰部先天性发育异常,如骶椎腰化、腰椎骶化、横突肥大等,也可见既往外伤史或剧烈活动史,腰部畸形较为严重者可见腰部僵硬、代偿性脊柱侧凸(后凸)。
CT 影像学特点CT 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可结合横断面与矢状面综合分析椎间盘突出范围及突出程度,其中以椎间盘中央型突出常见,并可伴随侧隐窝狭窄及神经根水肿的情况,矢状文/马 庆 河北省青县中医医院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CT 检查与诊断面可见椎间盘突出及硬膜囊、脊髓和马尾神经受压的情况。
在合并肥胖患者中还可见椎小关节骨质增生,矢状位可见椎间隙高度正常、椎体及椎小关节边缘骨质增生。
在影像学临床诊断中,还需要与腰椎后关节紊乱、腰椎管狭窄等相鉴别。
区分腰椎后关节紊乱可在局部病变的小关节突附近注射因5ml,如症状仍然存在可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排除腰椎后关节紊乱CT 检查确定局部椎管狭窄情况及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进行鉴别。
腰椎间盘突出ct片子怎么看?教你看腰椎间盘突出ct影像学表现

对于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常会看到其周围软组织大于纤维环外廓的情况软组织钙化程度有助于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严重度
腰椎间盘突出ct片子怎么看?教你看腰椎间盘突出ct影像学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ct片子怎么看?教你看腰椎间盘突出ct影像学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X片、ct、磁共振来进行检查,临床上常采用ct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纤维环、髓核、软组织突出的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33/75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特殊检验
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对椎间盘 突出诊疗准确率为80%~92%。在CT图像上 椎间盘突出表现为向椎管内呈丘状突起, 或为软组织肿块影(如突出物钙化,则可 显示异常钙化影),以及神经根鞘和硬膜 囊受突出物挤压移位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31/75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特殊检验
X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32/75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特殊检验
造影检验:有脊髓造影、椎间盘造影、硬 膜外造影、椎静脉造影和腰骶神经根造影。 因各种造影方法存在一定缺点,且当前局 部CT及MR检验较广泛应用,造影检验已不 作为常规检验。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在上述直腿抬高试验同一高度,再将 踝关节用力被动背屈,使受累神经根深入受牵拉,如神经 根放射痛更为加剧,即为阳性。
健腿抬高试验:当健侧下肢直腿抬高时引发患肢放射痛为 阳性。当椎间盘突出物位于神经根内前方时(根腋型), 即可加重受累神经根压迫而出现患肢放射痛。如椎间盘突 出物位于神经根外前方(根肩型),此试验为阴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25/75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体格检验
仰卧挺腹试验:其机制为脑脊液和椎管内 压力增高,加重了对神经根压迫,因而出 现放射性下肢痛。
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俯卧位,髋和膝关 节完全伸直,将下肢抬起使髋关节过伸, 如出现患肢大腿前方放射痛为阳性。在腰 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症可为阳性,腰4/5 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者此试验为阴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20/75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类
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分类
腰间盘突出的CT、MRI影像学诊断

腰间盘突出的CT MRI影像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腰腿痛的常见病因。
腰椎间盘病变是导致患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的最主要原因[1] 。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5例中,男28例,女7 例。
年龄20-61 岁,最长病程5年,最短 3 个月。
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下肢放射痛。
腰部运动障碍。
两侧或一侧下肢麻木。
坐骨神经痛及下肢串痛感。
当马尾神经受压时,可出现大小便障碍[2] 。
1.2 检查方法CT扫描;应用GE单排螺旋扫描机,仰卧屈膝位,层厚2cm, 层距3cm 电压120Kv,电流50-120mA时间2S.MRI;应用Siemens Symphony 1.5T磁共振扫描仪,取仰卧位,包括TSE矢状面,T1WI, T2WI及横断面T2W。
扫描参数;T1WI: TR400ms TE10ms。
T2WI: 3500ms, TE120ms扫描视野(FOV 280m M 280mm矩阵256X 256.1.3 影像分析由2 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对每位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记录CT MRI表现。
2.1 CT扫描目前,CT已成为诊断本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文献报道CT诊断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为83%- 100%[3, 4],且为非侵入性检查,具有无痛、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等优点。
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主要有:(1 )椎间盘后缘正中或偏侧有局限性突出的软组织密度块影,突出物的CT值(61〜121HU高于硬膜囊的CT值;(2)邻近的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移位,是椎间盘突出的典型CT表现;(3)髓核脱出:脱出的髓核突破后纵韧带后形成碎块,常嵌顿在侧隐窝内[4] ,髓核脱出久者可产生钙化。
CT 还可以有以下特殊征象:(1 )Schmor 1's 结节;(2)真空现象,椎间盘内含气的低密度影,且边缘整齐清晰、无硬化。
此外在CT图像上还可清晰地显示椎体骨质赘生、椎管或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上下关节硬化等伴随异常。
本组35 例病人中,有33例出现腰间盘突出的CT征象,占94.2%,其中椎体后缘出现CT值低于椎管而稍高于硬膜囊的软组织影15例,占42.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I应用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I应用评价标签:腰椎间盘突出;CT;磁共振成像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其症状及体征,目前CT及MR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对57例行CT或MRI检查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CT,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7例患者,男37例,女20例;年龄17~60岁。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腰部活动障碍,伴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小腿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表现。
1.2 方法全部病例均行CT或MRI检查。
CT型号:GE公司LiPtspeet16螺旋CT,软组织窗宽:200~400HU,窗位:30~50HU;骨窗窗宽:1200~2000HU,骨窗窗位:300~600HU。
MA:250~300;KV:120~140。
层厚:1.25mm,螺距:0.562∶1。
MRI检查采用以色列公司GYROSCAN NT10型,0.5T超导型MR 扫描仪,脊柱线圈,全部病例均做横断位、矢状位,必要时辅以冠状位扫描,SE序列T1WI,T2WI。
层厚/层距为6.0mm/6.0mm,矢状位T WI(TR 450 ms,TE 20 ms),T 2 WI(TR 4000 ms,TE 100ms);轴位T2WI(TR 4000 ms,TE 100ms)。
1.3 结果椎间盘膨出12例CT5例,MRI 7例;椎间盘突出32例CT 14例,MRI 18例;椎间盘脱出9例CT 3例,MRI 6例;椎间盘游离者4例CT 1例,MRI 3例。
伴有椎间盘真空现象者7例;伴有Schmorl结节者10例CT 3例,MR 7例;神经根受压40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硬膜囊受压。
2 CT与MRI表现2.1 CT表现椎间盘膨出:椎间盘向周围均一膨出,超出相邻椎体边缘与椎间盘后缘形态一致。
椎间盘突出:表现为椎间盘后缘正中或偏一侧局限性突出的软组织密度块影(图1),其密度与相应椎间盘相同,CT值为50~65Hu[1],大小、形态不一与椎间盘相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umbar Stenosis
11/9/2018
双侧关节突增生内聚致骨性椎管狭窄
34
Schmorl 结节
11/9/2018
35
椎间盘退变积气
11/9/2018
36
Discognic Low Back Pain and CTD
11/9/2018
37
Discognic Low Back Pain and CTD
6
11/9/2018
腰椎CT的正常表现
CT是以多平面成像方式,作为腰骶 椎检查。CT对确定脊柱骨性成分的 细节最为清晰,能从影像学上精确 的测量椎管的大小、椎骨的病变和 脊髓神经根的形态。
11/9/2018
7
椎间盘区域划分
矢状位:I II III 层面 水平位:1 2 3 4 区 额状位:a b c d 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
11/9/2018
1
腰椎CT的检查方法和扫描技术
普通扫描 增强扫描 CT三维重建 椎管造影CT扫描 椎间盘造影CT扫描
CTM CTD
11/9/2018
2
普通扫描
1、连续扫描。 取5mm层厚、5mm层距。该方法主要用于要检查 部位的骨及软组织结构,特别是对骨结构异常 显示好。椎管狭窄等。 2、重叠扫描 取5mm层厚、3mm层距。每个椎间盘扫描3~5层, 其中上下两层位于椎间隙上下骨质内。观察椎 间盘、小关节、黄韧带、神经根、侧隐窝等。 最常见的扫描方式。 3、薄层扫描 取2mm层厚、间隔2mm。当椎间盘变窄或者精确 扫描时应用。
30
Lumbar Stenosis
腰椎失稳性椎管狭窄
11/9/2018 31
Lumbar Stenosis
11/9/2018
CTM显示L3~L5椎管狭窄合并L5右侧椎间盘突出
32
Lumbar Stenosis
突出椎间盘组织
增生肥厚的黄韧带 受压的硬膜囊
椎间盘突出致相对性椎管狭窄
11/9/2018 33
23
Lumbar Disc Hernation
右侧关节突关节囊钙化致神经跟管狭窄
11/9/2018 24
Lumbar Disc Herniation
11/9/2018
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
25
Lumbar Disc Herniation
11/9/2018
突出髓核组织钙化
26
Lumbar Disc Herniation
脊髓
11/9/2018 18
腰椎CT的正常表现
背根神经节
11/9/2018 19
腰椎CT的正常表现
神经根
11/9/2018 20
腰椎正常CTM的表现
11/9/2018
21
腰椎CTD的表现
11/9/2018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
11/9/2018
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
11/9/2018
38
Discognic Low Back Pain and CTD
11/9/2018
39
Discognic Low Back Pain and CTD
11/9/2018
40
Discognic Low Back Pain and CTD
11/9/2018
41
Lumbar Slippage
11/9/2018 3
增强扫描
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进行扫描的方 式称为增强扫描或者强化扫描。
11/9/2018
4
CT腰椎三维重建
Hale Waihona Puke 扫描后采用脊柱三维重建软件进行 处理显像。
11/9/2018
5
椎管造影及椎间盘造影CT扫描
CTM 优点在于造影剂可以弥散均匀 的填满蛛网膜下腔,清晰地勾画出 脊髓、脊神经及终丝形态,以便测 量脊髓的大小、蛛网膜下腔的宽窄 等。 CTD 对椎间孔和孔外型椎间盘突出 以及椎间盘源性疼痛(Discognic Low Back Pain)有及其重要的诊断 价值。
11/9/2018
42
Lumbar Slippage
11/9/2018
43
Lumbar Slippage
11/9/2018
44
Lumbar Slippage
11/9/2018
45
Thank you for attention
11/9/2018
46
11/9/2018 8
矢状面表现(L5/S1)
I层可见椎间盘组织及神经根
11/9/2018
9
矢状面表现(L5/S1)
II 层椎间盘上方可见椎体 椎间孔处可见神经根影
11/9/2018
10
矢状面表现(L5/S1)
11/9/2018
III层可见椎体与椎弓相连,部分椎间孔内可见神经根
11
腰椎CT的正常表现
11/9/2018
突出髓核组织钙化
27
Lumbar Disc Herniation
11/9/2018
突出合并黄韧带钙化
28
Lumbar Disc Herniation
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撕脱骨折
11/9/2018 29
Lumbar Stenosis
11/9/2018
骨性椎管狭窄合并较小椎间盘突出
上关节突
11/9/2018 12
腰椎CT的正常表现
下关节突和关节突间隙
11/9/2018 13
腰椎CT的正常表现
椎板
11/9/2018 14
腰椎CT的正常表现
棘突
11/9/2018 15
腰椎CT的正常表现
椎间孔
11/9/2018 16
腰椎CT的正常表现
黄韧带
11/9/2018 17
腰椎CT的正常表现